我家是农村,想盖偏房屋坐北朝南,房屋坐北朝南做北朝南,大门朝西南,西偏房屋坐北朝南一间,东偏房简成两简,楼梯在东南方向

第一章 白龙江源流白龙江, (藏语为舟曲)春秋战国时称桓水,秦时称白水,唐代称羌水,北宋时称 白江,元明时期上游称桓水下游称白龙江,清 代开始称白龙江(又名垫江) 。白龙江地处青 藏高原东缘,祖国几何中心,扼守在西北通往 西南的交通要道上 。白龙江属于长江水系, 是嘉陵江的一大支流,穿越甘川两省,自西北 向东南在广元昭化注入嘉陵江。境内物产丰 富,林木茂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 大,高差悬殊, “山上雨雪纷飞,山下花红柳 绿” , “高一丈,不一样”是境内气候的真实写 照。我们的家乡--武都就处于白龙江中游,兰 海高速、 兰渝铁路以及成武高速和规划中的武 九高速的“十字路口”位置。 第一节 源头寻迹 一 位置范围 地白龙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秦巴山地等 3 个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接地带, 地跨甘肃、四川两省,涉及甘南、陇南、广元、阿坝地区,流域面积 31800 平方公里,自 西北流向东南,干流河道长 576 千米,在广元太极古镇--昭华注入嘉陵江。 白龙江在甘肃境内流长 381.5 公里,流域在 甘肃省境内流域面积 17846 平方公里,干流流 经甘肃的甘南、陇南、四川的广元 。流域北及 东北面跟甘南藏族自治州的 卓尼县、定西地区 的岷县、陇南地区的 礼县、西和县、成县、康 县接壤,南面跟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县、 平武县及青川县相连。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 河纵横,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分 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 或半山坡上。由于这里自然条件艰苦、长期交 通不便,因此形成了民风淳朴,方言独特的地 域特色文化。 ◆活动: 1、在图找一找白龙江的源头和注入嘉陵江的位置。 2、在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 3、搜集富有代表性的地方方言。1 二、发源地 白龙江发源于具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郎木寺,水源被称为曲哈尔登泉水群。源头位 于郎木寺西侧的纳摩峡谷中,是我国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之一。这里以藏族为主,融合了 藏、回、汉等多民族的习俗。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执着,享受着融洽、安定、 幸福的吉祥生活。阅读: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 妣。造人的女娲、巫山 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 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 虎为图腾,又称黑虎女神。郎木寺 ( 虎女寺 ) 自古 以来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 地。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郎 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 “达仓” , 藏语为 “老虎” , “郎木”藏语为“仙女”。寺内有第一世赛赤活 佛坚赞桑盖大师肉身灵塔。 游客记:此泉冬暖夏凉,天旱不枯,暴雨不涝,四季清澈见底。站在石滩上向左上方看去,在险峻 的山坡上有一个洞穴俯视着泉眼,居高临下,虎踞雄威,这就老虎洞。传说这峡谷曾住着一条善良的白 龙在此修道。有一年,山谷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蔓延,燃毁了树林和庄稼,百姓无家可归。正 在修练的白龙见状,想去拯救百姓,可神灵却把它困在了岩石下,急得白龙浑身发抖黯然泪下,两眼涌 出一串串泪珠,泪珠冲破岩石,扑来了大火。从此这两眼泉水再没有间断过,得救的百姓为感谢白龙的 恩德,便把从这泉眼中流出的河取名“白龙江”。从那以后,白龙江两岸林木茂盛,人畜兴旺。然而好 景不长,一头白额大虎常常从森林中出来伤害生灵。人们死的死,逃的逃,非常凄惨。一天,恶虎正在 穷追来不及逃散的人们时,空中飘来一位慈祥的“仙女华尔旦纳摩”,她用智慧降伏了恶虎,并把老虎 关在石洞内,让它日夜守护在白龙江源头。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仙女“华尔旦纳摩”因私自 下凡而回不了天庭,就住进了仙女洞。从此这地方便有了“达仓纳摩”这个美丽的名字。 (藏语中虎穴 叫“达仓”,仙女叫“纳摩”) 。连后来的格尔底寺也有“达仓纳摩寺”之称。 跨过源头再向里走,峭 壁悬岩,危峰兀立,直冲云宵。石峰形态万千,有飞鹰崖、有鸽子洞......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活动 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白龙江源头的民间传说和同学们一起交流。2 第二节白龙江水系一 、水系概况 白龙江地处我国一级阶梯与二级阶梯过渡地段,境内林木郁郁葱葱,大小支流均发源 于高山林区,有“山高水高”之特点。流域面积31800余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89立方 米\秒,干流长576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 /秒,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水资源的农业利用率低。两河口以上属山原地区,北面上段 以迭山山系与黄河支流洮河分水,西南面与黄河支流黑河相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 低。南面以岷山山系与岷江、涪江分界。河道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白龙江水系呈不规则 的树枝状分布,支流大部分在右岸汇入左岸(除小岷江和团鱼河外)多是季节性河流。河 流的补给主要以降水为主,年径流量变化大。主干及主要支汊向西北伸展。白龙江流域面 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3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11条。干流两河口以上是上 游,碧口到两河口为中游,碧口以下是下游。 二、主要支流上游主要支流有达拉曲、多尔曲、腊子曲、小岷江等河流。 达拉曲 发源于四川境内岷山山系喀隆阿嘎,白龙江五大支流之一,自南向北流,在 迭部达拉沟口注入白龙江。多尔曲也发源于川北地区,自北向南流,在迭部多尔沟口注入 白龙江。腊子曲,发源于迭山山系,其源头与岷江分界,在腊子沟口注入白龙江。 小常识: 在流域藏族聚居区河流命名与其民族语言和地名有密切关 系,河流在其语言中有曲、哇、隆哇之分。一般曲是指流量较大, 哇和隆哇有沟的意思。河流的命名于流经地区的地名有关。如: 舟曲意为白龙江,碌曲意为洮河,玛曲意为黄河,达拉曲、阿夏 区多尔曲、益哇与河流流经的地区名称有关。 小岷江 古称羌水,发源于北秦岭分水岭土台子梁,全长 110 公里,在两河口境内注入 白龙江,是白龙江五大支流之一。 境内大多数是次生林,山体裸露,石质山地夹杂有黄3 土地层,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中游的支流有拱坝河、羊汤河、白水江、让水河、龙巴河等右岸河流。左岸的沟坝河、 北裕河、福津河属于季节性河流。 白水江(又名清水江) 是白龙江最大的支 流,流域面积达 8300 多平方公里,发源于四 川松潘县的弓岗岭,流经松潘县、九寨县经柴 门关进入文县境内,在文县玉垒注入白龙江, 干流长 378 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 109 立方米 \秒,枯水期流量 37 立方米\秒。百年一遇的洪 水流量达 1600 多立方米\秒。拱坝河 发源于舟曲拱坝乡青山梁,白龙 江五大至之一。流域面积 1164 余平方公里,在武都两水镇注入白龙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17.5 立方米\秒,落差达 1800 米,水能蕴藏 25 万千瓦。 阅读材料: 1、羊汤河(旧称羊汤水)发源于文县屯寨境内,由 40 多条小沟组成,文县 “天池” (当地人称其为羊汤祠)位于其上游,在尖山乡河口村注入白龙江。让水河(又 名让水)发源于摩天岭,由 280 多条小沟溪组成,境内植被良好,河水清澈,在文县范坝 乡境内注入碧口库区。 阅读材料 2、中游左岸武都境内的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人口周密,植被破坏严重,受地 质地貌、阵性降水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如:沟坝河、北裕河、福津河均属于此类河流。 下游属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丘陵过渡地带。 有团鱼河、 清江等支流汇入。 清江: 发 源于甘川天然分界摩天岭南侧,白龙江五大支流之一。河水清澈,流量稳定。流经四川的 青川、剑阁、利州两县一区,在广元利州区宝轮注入白龙江。 ★ 练习 1、调查家乡附近河流流量在季节变化情况大。 2、指出身边河流含沙大小状况,并说明理由。 3、白龙江支流分布有何特点?4 第三节气候。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缘、北秦岭南侧,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 点,受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性(也叫垂直地带性)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 寒潮;夏季天气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 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境内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 降水量在 700 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 5--10 月份。其气候具有 “十里不同天” “高一丈, 不一样” 明显的特征。知识链接: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3℃。不同海拔地区存在的气温差异导致干湿 度的差异,所以植被分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气温和降水随海拔变化而导致景观 分布的变化称之为垂直地带性。一、显著的气候差异 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多年平均气温呈现西北低东南高,山谷高,山顶低;多年 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从山谷往山顶增加的分布特点,降水总体呈现夏秋多、 冬春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当地素有“三年两头旱”之说。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的影响,流域内气候划分为两大类型:亚热带山地气候和暖温带高原山地气候。 1 、亚热带山地气候 该气候分布在两河口以南的中下游地区。碧口以下湿润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 800---900 毫米之间,两河口至碧口中游河谷地区,由于蒸发量大降水量,在中游河谷形成 冬春干燥,夏季干热,秋季湿润的独特气候,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地方特色的植物, 形成富有特色的物产。区域内一月平均气温 2℃,七月平均气温 24℃。受地理位置、地形、 地貌、植被的影响,境内随海拔变化大致分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四大垂直 分布气候带。 (附下表) 补充阅读:受地形影响,从武都到文县河谷 地段,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而形成一个明 显干燥舌,有春季干旱、夏季干热、秋季多雨的特 点。受长期人类活动和上述气候特点,从河谷到半 山地带,在自然景观上有温带草原的显著特点。在 武都境内民间有“翻过米仓山,又是一重天” “走 过麻崖梁,天空不一样”之说。 海拔 气候带 1100 米以下 亚热带
米 中温带 2600 米以上 寒温带2、 暖温带高原山地气候 该气候分布在两河口以上的上游地区。受特殊地形影响气候复杂多变,境内冬长夏 短春秋相连, (注:除舟曲境内干流河谷以及小岷江中下游之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 年平均降水量 600 毫米左右。1 月上游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6℃,7 月上游多年平均气温 18℃。根据位置、地形的影响,境内大致可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大类型区。5 二、常见气象灾害 1、旱灾 白龙江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往往容易造成旱灾。冬春季受冬季风的影响 , 是全年降水最少时段,特别是春季由于夏季风比较弱,很难形成一定的降水,往往容易形 成春旱,对春耕不利。常见的旱灾有春旱、春夏连旱、伏旱。 2、泥石流 区域内降水集中,地形是山地,容易形成泥石流,特别中游地区是全国泥 石流重点治理区。 (如:2010 年舟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秋季持续的降水天气,除对秋季 作物收获不利之外,也会造成泥石流灾害。值得注意的是: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量其他 工程废渣,一定要严加管理,同时加强天气预报、滑坡监测和河道综合监管,以便做到科 学防范。 阅读材料: 沉痛的教训, 2010 年 8 月 7 日 22 点舟曲发生特 , 大泥石流灾害,造成 300 多户农家被掩埋,城区三分之二被 淹,周边多处道路受阻中断,1600 多人遇难、300 多人失踪。 3、寒潮 冰雹 寒潮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影响 更大。如:2001 年发生在境内的寒潮,导致中下游半山以上 地区花椒、水果等经济作物绝收,对当地居民的收入影响极 大。冰雹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在中上游多见。◆活动 :1、想一想,家乡常发生哪些气象灾害。 2、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到哪些地方去避暑?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下图的提示说一说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第一时间应 该怎样做?建议周围的人在泥石流发生时该注意哪些问题。6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多样的生物白龙江流域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 复合过程中,形成现在鲜明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特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对 白龙江流域山高谷深,山地交错分布复杂地形的真实写照。 第一节 地形地势 白龙江流域地形的主要特点是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以山地为主,谷地零 星分布谷地,大部分海拔在 1000 米以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过 渡区,境内最高错美峰(位于迭部北部)海拔 4920 米,地势起伏变化大,白龙江干、支 流穿行其间,水能丰富。按照流域地形特点,流域划分为:上游山地、谷地、高原、中游 山地与河川谷相间部分、下游过度地形三大地形区。 上游 山地、谷地、高原地形区 境内山青水秀,素有“看水到九寨,看山到迭部”之说。整个上游地区地貌特点和地 理景观的差异,碌曲源头高原区,宕昌北部(哈达埔、理川、南 阳一带区)地势起伏变化 小,境内草场广布。受流水切割块状山地星罗棋布,峡谷随处可见。 两河口 - 迭部以及两河口 - 宕昌城关 段。境内山地谷地相间分布,呈“有 三山夹两谷”的分布格局。迭山山 脉横卧于白龙江江北和岷江之间, 岷江川流迭山与北秦岭之间。迭山 山系相对高差大,最高峰错美海拔 4920 米,多数 4000 米以上的山形成白龙江与洮河的分水岭,主脉两侧沟谷众多。沿白龙 江南部山脉,地势南高北低,起伏较大,海拔在 2400 米到 4100 米之间,区内山势雄伟, 部分沟谷阶地发育,林木葱郁,普遍发育有冰川地貌(冰川谷、冰斗悬谷、冰川湖) 。河 流主要谷地分布在白龙江和岷江干流区。其中上迭河谷和新城子以北相对平缓,河流西岸 分布有宽窄不一的多级阶地,是重要的农耕区;迭部的下迭(卡坝乡以东)以及宕昌的新 城子到两河口段,河流急,境内山高谷深,谷地狭窄,谷内地质构造岩层、古栈道遗迹随 处清晰可见,是境内地质、历史考察最佳之地。白龙 江干流的迭部四峡(尼西峡、尼 傲峡、九龙峡、洛大峡)就分布于此。 中游 山地与河川谷相间部分地形区 按照河流划分为白龙江流域和白水江流域区。白龙江谷地,自宕昌沙湾镇到武都的橘 柑乡的沿江发育有较宽的河川谷地,陇南市政府就位于谷地中,是境内重要的农耕区;橘 柑以东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支流谷地宽窄不一,峡谷内有古栈道遗迹多处。 谷地两侧山地,江北多呈现不连续的块状, (除洛唐河流域外)以石质为主体夹杂有 大量黄土的山地,是闻名全国的武都大红袍的集中产地。受长期开垦的影响,原始森林遭 受破坏已尽,大量属于人工经济林,其涵养水源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江南西秦岭的一 支从舟曲插岗延伸到文县余岭附近,受后天流水切割的影响山体呈现断续不完整,最高峰 位于文县堡子坝乡的雄黄山海拔 4187 米。白水江流域,谷地宽窄不一。左岸山地(舟曲 插岗--文县余岭附近)与白龙江形成分水岭,右岸摩天岭山系与四川形成天然屏障,白水 江自松潘起穿行两山系之间至关头坝注入白龙江。7 中游白水江峡谷谷地下游 过度地形区 碧口以下的下游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形由山 地向盆地过渡,三堆坝以北,碧口以南的广大地区,地势 高低起伏变化明显比中上游地区小, 三堆坝以南到剑阁一 带具有山地向丘陵过度地貌特征。摩天岭、米仓山东西向 横亘,分别为川甘、川陕界山;摩天岭山脊海拔由西端最 高点 3837 米(大草坪)向东下降至 2784 米,向南则急剧 下降到 800 米。龙门山接摩天岭居青川全境及利州区西 部。山顶尖削,坡面一般在 25 度以上;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在 600--800 米间。 阅读材料:常见地质灾害 白龙江流域地处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边缘地带。一方面,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有天水 -武都-松潘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所以境内多地震,据记载曾在清朝乾隆年间在武都黄 家坝发生里氏 8 级地震,2008 年发生在汶川的地震对这两断裂带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遭 受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境内地势起伏变化大,加上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节,阵性降水多,在雨季滑坡和落石是常见的另一灾害之一。 活动:1、说一说自己家乡居住在河谷半山还是高山地区。 2、根据自己以学过的知识,结合家乡实际情况,你认为家乡在发展经济时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搜集相关有代表的地貌图片和同学们交流。8 第二节多样的生物与生态保护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白龙江流域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南北交汇, 东西兼容的过渡显著特征。白龙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秦巴山地等3个自然地 理区域的交接地带,生长着相当丰富的木本植物种类,计有木本植物907种(含种下等 级) ,分别隶属于103科,281属。其中中国植物特有属20属,白龙江土著特有种25 个。 第一节 多样的生物 这里肥沃的土地和丰沛的白龙江水滋润了无垠的草地、丛林,富裕的植被孕育和庇护 多种多样的生物。白龙江流域植物的分布既体现水平地带性又呈现垂直地带性。独特的地 理环境为多种濒危珍惜动植物在此提供生存场所,是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整、原始的绿色 宝库,有效弥补了我国珍贵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区域内有许多名贵中药材,素有“千年 药乡”之称。 一 多样的生物 植物类群 白龙江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珍惜、特有植物分布最集中 的地区,其中珍惜植物 90 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38 种,省级 22 种。白龙江中下游地区 是甘肃珍惜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阔叶类:主要有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椴树科。种类有山杨、河柳、旱柳、红桦、 白桦、青岗等。 针叶类:冷杉、云杉、松、柏等。 灌木类:200 多种,主要有杜鹃、箭竹、忍冬、虎棒子、沙刺等。 农作物类:小麦、玉米、水稻、土豆为主,也有高粱、青稞、大豆、蚕豆、荞麦、燕 麦等作物。 草类: 境内草本植物千余种,药用植物种类多,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其它经济类:花椒、油橄榄(引进种类)核桃、木耳、党参、大黄、羌活、丹参、柴 胡、乌龙头、蕨菜、羊肚菌、竹荪等享誉区内外的名优特产。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连春树、水春树、独叶草、星叶草、银杏、秦岭冷杉、领椿木、 水曲柳等。蕨菜属于森林植物,是一种味道鲜美,香嫩可口,营养价值高 的野生蔬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和多种维 生素。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森林蔬菜之一。 油橄榄在我国最适合种植地区甘肃陇南和四川广元油橄榄,又名齐 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 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有植物油皇后之 称,是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花椒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药,种 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 。 1、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 液分泌,增加食欲。 2、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 压的作用。 3、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9 延伸阅读: 武都区在经济林发展方面突出特色。 花椒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创全国第一, 2010 年花椒总收入达 10 亿多,人均花椒收入 1300 多元,花椒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河谷地 带油橄榄的生产也初具规模,产品远销省内外。 植被分布 龙江流域森林覆盖率 82.7%以上,从水平地带性来看,有亚热带常绿阔 叶、阔叶落叶混交林和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两大类型。在不同的区域随海拔的升高植被 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特别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景。 知识链接:海拔的升高使空气饱和含水量降低,空气中部分水汽凝结成云制雨,导致不同海拔地段干湿度发生变化,而植物分布随气温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把这种变化叫垂直地带性。气候 基带 按照纬度地带性划分的气候带称之为基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中下游地区虽然纬度的跨度只有 2 度多,但由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植物分布由楠到北 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到寒温带暗针叶林变化。同一地区 以水平基带为基础,随海拔的升高植物分布也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地带的建群树种不尽 相同。阅读材料: 海拔 10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区,建群树种以亚热带常绿硬叶为主。主要有斑竹、柑橘、枇杷、 油桐、楠、樟、杉木等树种。 海拔 1000 米-1600 米是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建群树种以松、栎为主。 海拔 1600 米-2400 米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建群树种以油杉、铁杉、华山松为主。 海拔 2300 米-2900 米之间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建群树种以云杉、铁杉、柏、华山松为主。 海拔 2900 米-3400 米之间为针叶林,建群树种以冷杉、云杉为主。 海拔 3400 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上游地区 林木建群树种以六冷三云一桦为主,在植物分布方面受特殊的地形地貌 以及气候的影响由南到北,从山谷到山顶呈现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场—亚高山草甸 —高山灌丛草甸的立体变化。 只是基带和建群树种有差别, 其分布规律与中下游地区相似。 延伸阅读:岷江冷杉。主要分布上游 2400----4000 米的高海拔地段,是高山独特森林树 种,对于涵养水源保持长江上游水土流失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油橄榄(引进植物)主要分 布在白龙江中下游河谷及半山地段,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树种,其橄榄油有植物油皇后 之称。 花椒,以大红颗粒大、肉厚、味纯著称,主要分布在武都白龙江左岸半山地段以 上。还有天麻、大黄、黄莲、米仓红芪、文党等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活动:1、列举你身边对当地有影响的经济作物。 2、说出你见过出产于当地的山野菜的名称。 动物群落 流域内特殊的环境为动物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里也栖息着丰富 的野生动物,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物种自由生息繁衍。无脊椎动物 近千余种,其中节肢动物达 800 多种,脊椎动物 430 多种,其中鱼纲 50 种、两栖纲 20 余 种、爬行纲 30 多种、鸟纲 250 多种、兽纲 70 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 60 多种。 如:熊猫、金丝猴、白龙江黄鳝、大鲵、淡腹雪鸡、暗腹雪鸡、红腹角稚、绿尾虹稚、羚 羊、雪豹、甘肃马鹿等重点保护动物。 二 生态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流域内人地矛盾突显,林木的涵养水源、水土保 持的能力明显下降,区内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 启动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的系列政策与措施。 延伸阅读 白龙江流域生态建设措施表10 林木恢复 对 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 种苗基地 建设林木种苗基地 150 公顷。 森林防火设施 建设防火道路,配置相应设备。 森林监测设施 建设森林有害生物测报中心、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及监测站点。 对稀有树种实施保护措施。 草原修复 建立草原围栏, 进行重度草原退化补播改良, 设立人工饲草料基地。 采取工程措施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设立专门的机构 各县成立水土保持局,设立长江上游综合治理局,先后在文县建立白水江、尖山自然保护 区,在武都建立裕河、红桐河自然保护区,宕昌建立南河自然保护区以及迭部建立阿夏、 达拉自然保护区。 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综合治理工程 对流域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实施易林则林的方针政策。以兴修水平梯田、植树造林、 以营林为主的林业生产方式,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实施培育林木幼苗、封山育林、退耕还 林、以及次生林改造为主政策。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变以种植业和木材为主经济向山野菜、生态旅游、中药材加工、经济林果等林 副产品的综合开发的方针模式。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县域根据实 际情况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青川、文县、武都的油橄榄,文县、九寨、迭部、宕昌的 生态旅游、武都的花椒,青川、文县、剑阁的亚热带水果,积极稳妥开发流域内的小水电, 各县区的山野菜加工。在以后的发展中流域内林副产品的深加工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实际应用在广大的林区实行封山育林 ,并在林区进行林产品开发,努力提高林区居民的林业 生产积极性;在非林地区,根据地形气候和水源条件,有针对性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采取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科学方法,如: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河谷地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瓜 果蔬菜,山麓地带发展油橄榄,半山地区发展花椒,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中药材,坡度较 大的山地区发展水土防护林。这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科学方法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实施林权改革 实行谁植谁护谁受益为主的林权改革, 明确责任与利益, 极大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这种林权改革的实施,既有利于林农收 入,又有利于区域生态建设。林权改革以较小的投入,必将换了 更大生态效益。 活动: 1.日常生活你在白龙江流域见到过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有可收集相关植物的图片。 2.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谈一谈自己对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的认识, 并列举该区域相关泥石流治理的工程名称。11 第四节丰富的资源白龙江流域的特殊气候,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造就境内丰富的资源。区内植被 分布地带性明显, 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是一座罕见的 生 物宝库。 水能资源 由于白龙江流经川西北高原的交错地带,干流平均比降 4.83%,天然落 差达 2700 多米,白龙江流域水能里理论蕴藏量 430 多万千瓦,国家规划 11 级梯级开发, 总装机容量 319 万千瓦,其中近期重点开发武都-昭化段的苗家坝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已开发) 、 麒麟寺水电站、宝珠寺水电站(已开发) 、紫兰坝 水电站五级总装机容量 228 万千瓦。 伴随丰富的水 能资源的开发,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延伸阅读: 白龙江下游的宝珠水电站在三峡 和二滩水利工程建设之前是长江上游第二大水电 站, 宝珠和碧口两个水电站为我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仅碧口一年为地方上交财政税收 600 多万元。 矿产资源 受特殊地质构造影响白龙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的金属矿产 有锑、铜、铅、锌、金、锰、铁等;非金属矿产有泥炭、石膏、重晶石、石灰岩、煤、 花岗岩、粘土等。其中金矿规模最大,主要分布甘川交界之地,如:文县、青川。该矿区 是亚洲最大的金矿带,现在已由国家黄金部队进驻集中开采。锰矿分布在岷江流域以及武 都与文县交界处有较大的矿床。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生物资源白龙江流域生物种类繁多。有珍惜植物银杏、独叶草、星叶草等特有植物,为生物界研究物种进化研究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也有种类繁多的涵养水源、水土保 持极高的杉类、桦类、松类等针叶和阔叶类树种,更有经济价值很高的蕨类、菌类、花椒、 油橄榄等植物;有熊猫、金丝猴、大鲵等珍惜动物。特别是药用生物种类繁多,素有“千 年药乡”之称。随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药材已成为区域内的支柱产业之一,区域内 大黄、党参、天麻、红芪以及虫草成为全国的大宗名优产品供应区。在武都、文县的广大 半山地区花椒种植初具规模,花椒的收入已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在白龙江中下游河谷地 带油橄榄的种植也初具规模,油橄榄产品的深加工有带与提高;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稳中有 曾,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 量,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利于区域生态建设。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虫草有 健脾利湿,解毒,补肺益肾,活血等功能12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红芪有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功能。纹党 为我省“四大名药”之一,形状特点是“狮头蛇尾菊花心”,外表皮又有横 纹,故称“纹党”,其根条肥,肉质饱满,气味纯正,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 素,药效显著,有补中益气、补血、抗癌等多种疗效。曾在全国各路党参评比中名 列第一,荣获外经贸部“对外出口商品荣誉证书”。活动: 1、对你身边的水电站做一统计,说说这些水电站对家乡经济建设的贡献。 2、请列举白龙江流域有影响药材的名称。 3、说一说就你知道白龙江流域的特有动物的名称。13 第三章第一节城市 村镇历史沿革白龙江流域内早在 7000 年前就有先民活动,随历史的发展出现古城池,自秦统一 属益、梁之地,三国属于蜀国疆域,后历经各朝既有中原王朝统治时期,也有吐蕃、土司 统治,各时期所属称谓不尽相同。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境内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 居乐业,所属甘川两省。主要县镇 青川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 。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 17 次,迄今已有 2300 多年的 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为历代兵家之争,商贾必经之地。氐人曾在此建“仇池国 ”, 历史上著名的阴平古道、景谷道、马鸣阁道,横穿县境东西,连接古丝绸之路。三国时 著名的“蜀中三关”之一的白水关雄踞县城东南。1979 年在县城附近发掘的国家一级文物 战国木牍,为研究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律和书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中原文化和 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夏属梁州之域,周秦时为氐羌地。西汉高 帝六年(前 201 )于县东部始置白水县,其后各朝代相继设置过广武、平武、平兴、 马盘、秦兴、方维、景谷、清川等县,并有沙州、北益州、龙州、平武郡、马盘郡、 白水郡、平兴郡、建阳郡等州、郡设置。南朝宋元嘉十八年( 441 ),氐人杨难当进 据白水,号称仇池国大秦王,地跨川、陕、甘,雄据一隅。及至南朝齐建元年( 449 ), 杨广香袭封“阴平郡公”授沙州刺史,又号称“阴平国”,传自杨永安而亡( 589 )。 其间,氐杨先后都在白水(沙州)建号称国,历宋、齐、梁、陈、北周五朝。唐天宝 元年( 742 )改马盘县名清川县,明洪武四年( 1371 )始置青川守御千户所,清顺治 初裁千户所,降为青川分县。 1935 年 4 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建立了县、区乡 苏维埃政权组织。 1949 年解放后,青川县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署(驻广元 县)。 1953 年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撤销广元专署,青川县划归绵阳专区。 1985 年 2 月由四川绵阳专区划归四川省广元市。文县西汉文县始置阴平道(道是指少数民族居住区) ,东汉(215)曹操平汉中后将文县设为阴平郡。两汉时期属益州。三国(220—280)初属魏,蜀建兴七年阴平属蜀, 蜀国亡后,阴平属梁州。西晋阴平被仇池国占有,东晋至南北朝阴平战乱不断,至明代洪 武十年(1377)隶属阶州,康熙 8 年(1669)改甘肃布治使司为甘肃省,文县随入甘肃省, 雍正七年(1729)升阶州。为直隶州,文县隶属阶州。民国始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 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 因县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胜九寨沟, 1998 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九 寨沟因景区内有荷叶、树正、则渣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古称羊峒、南坪,其建 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 16 世纪的商代,距今已有 3,500 多年的历史,自商至秦属氏羌地。 从[汉代]武帝元鼎六年起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1400 余年间,多 次变换隶属关系。曾属益州广汉郡和阴平郡甸氏(亦称邓至羌、白马羌) 、吐谷浑、宁州、 邓州、吐蕃、扶州。雍正七年筑城于古扶州城南的南坪坝(即今县城所在地) ,始称南坪, 为松潘县厅南坪营。民国初为松潘县的分县,1936 年改为松潘县第二区。1963 年称南坪14 县。1998 年更名为九寨沟县。武都 最迟在七千年前就有祖先华夏民族的足迹,夏、商时期武都属氐人居住地。西周、春秋战国时为羌氐民族。先秦已有道(县)级建置。秦代属白马氐族人。 西汉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所辖。东汉隶凉州刺史部武都郡辖。三国,属蜀汉益州武都 郡辖地。西晋,属秦州武都郡统之。东晋、十六国,武都郡先属仇池国,后由前秦政 权统治。南北朝,公元 448 年,北魏置武都镇(掌控一方军事,镇治石门,即今城关 旧城山),(郡治翫当,即今大安庙附近)、修城郡等数郡。约公元 497 年,北魏武 都镇、属梁州。西魏,约公元 546 年属南秦州。北周,约公元 572 年改称武州(与武 都郡同治今旧城山),领 11 县。隋朝,约公元 612 年,武都郡(治将利,即今旧城 山)。唐代,约 741 年武州属陇右道;约公元 820 年属吐蕃。(公元 892 年)武州更 名为阶州。约公元 959 年。属后周,仍称阶州。约公元 924 年和公元 954 年,阶州分 别为前蜀和后蜀管辖。北宋,公元 1111 年间,阶州(州治福津,即今城关旧城山) 隶属秦凤路。南宋,约 1142 年,阶州属利州西路。元代,约 1260 年阶州属陕西行省。 1270 年州治移柳树城(今角弓柳树城)。元末州治复移坻龙岗(今旧城山)。明朝, 约 1369 年阶州属陕西巩昌府。明洪武四年( 1371 年),阶州治所由旧城山移武都砖 城(即今武都区政府驻地)。清朝,阶州隶属甘肃。雍正七年( 1729 年),阶州升 为直隶州,民国 2 年( 1913 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并分置出西固县;民国 18 年武都属甘肃省八区专员公署管辖(区专署驻地仍设在武都城关镇)。1949 年 12 月 9 日武都解放, 2004 年 1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甘肃省陇 南市(地级市)和武都区(县级区)。市、区政府驻地仍为武都城关镇。武都 区辖 36 个乡镇(其中 12 个镇)。 迭部 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有红军长征途中 的&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以及马家窑文化遗 址。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森林广布,草场茂盛,是甘肃不可多得的一座 绿色资源宝库。 哈达铺 哈达铺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 212 线纵贯全镇,距县城 37 公里,地域开阔,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集市繁荣。哈达铺镇自古就是宕昌与岷县接壤之地的一个重要的集 散地,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集镇。 1935 年 9 月 20 日到达宕昌哈达铺,在这里休 整了两天。毛泽东主席当时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负责 人会议,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决策。然后从哈达铺出发,粉碎敌人的追击,于 9 月 20 日 占领榜罗镇。当年毛泽东在哈达铺的住地,已辟为纪念馆。周恩来住所及红军司令部—— 城门桥南侧的“同善社”,现为文物的陈列保存之地。哈达铺是红军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 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将以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肖华将军有诗赞云:“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 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哈达铺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史 称“红军长征,哈达铺报纸定方向”。可以说,提长征,基本上就会提及哈达铺,哈达铺已 成全国著名的地方,也是宕昌旅游最知名的一个品牌。活动:1. 搜集白龙江流域相关历史故事、民俗和大家一起分享。2. 查找资料列举几个白龙江流域村镇古今名称。15 第二节主要县镇白龙江流域内,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由最早 的村落的出现到城镇的繁荣,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逐渐形成现代聚落格局。 流域地跨甘川两州三市,主要涉及到甘南的迭部、舟曲、碌曲的部分地区,陇南的宕昌、 武都、文县,广元的青川、剑阁、利州的部分地区,绵阳平武的少部分地区以及阿坝的九 寨、若儿盖和松潘的部分地区。 上游县镇 上游地区主要城镇:迭部、舟曲、宕昌,哈达铺、郎木寺,同时也涉及到碌曲、若尔 盖的部分地区。其中迭部和舟曲位于河流干流区,省道 210 和 313 纵贯全境,宕昌地处支 流岷江流域区, 国道 212 贯穿 全境。 哈达铺镇 位于宕昌 县西北部,是宕昌县的一个 中药材、牲畜交易重要的 镇。国道 212 线纵贯全镇, 距宕昌县城 37 公里,地域 开阔, 交通便利, 人口稠密, 集市繁荣。哈达铺镇被誉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 “加油站”,被列为我省红 色旅游景点及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哈达铺是红军在甘 肃省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 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 一处故址。境内农作物以洋 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 经济作物黄芪、 红芪、 大黄、 当归、党参、柴胡等 60 多 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 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红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下辖的一个小镇,具有“东 方小瑞士”之称。郎木寺独 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 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融合藏、回、汉等多个民族文化,居民们过着平静安16 稳的幸福日子,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这里更是近 年来甘南旅游热点之一。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 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 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宗教文化浓厚。 境内以山地草原景观为主,畜牧产品和旅游占经济的 主要位置。舟曲县 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 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全县总面积 3010 平方公里,辖 17 个乡、2 个镇,境内 年平均气温为 12.7℃,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223 天,年降雨量在 400-800 毫米,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 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 自然现状。 中游县镇 中游县武都,支流县有陇南的文县、四川九寨县,也有平武、松潘的部分地区。 九寨沟县 古称羊峒,原为南坪县,因县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胜九寨沟,九寨沟 因景区内有荷叶、树正、则渣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雍正七年筑城于古扶州城南 的南坪坝(即今县城所在地),始称南坪,县政府驻永乐镇。 1998 年更名为九寨沟 县。 1984 年九寨沟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武都区 武都地处 秦巴山系结合部,白龙江中游,是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东与康县相接,南连陕西省宁强县、四川省青川县和本市文县,西接文县、舟曲 县、宕昌县,北邻宕昌县、礼县、西和县,东北与成县隔水相望。总面积为 4683 万 平方公里。武都区交通较为便利,现有国道 212 线,省道江武路、大姚路、马龙路 4 条干线公路,跨越境内 307.5 公里,与县乡公路纵横交错,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 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武灌高速)成武高速正在修建。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武都必将成为甘肃南部通往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武都辖 36 个乡镇, 耕地少, 易林面积多。 海拔 600 — 3600 米, 年平均气温 14.7 。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温暖湿润,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各类 动植物 1300 多种,各类中药材 1200 多种,其中“米仓红氏”、“武都黄连”饮誉中 外。有花椒、桔柑、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百余种,其中“大红袍花椒”品质优良,畅销 国外;白龙江河谷地带则被专家认为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地。水资源总量 53.7 亿 立方米,受地形影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能资源蕴藏量 70.62 万千瓦时,境内神奇的 万象洞天,有“华夏第一洞”之美称。 碧口 位于陇南市文县的东部,白龙江的下游,它与通渭县马营镇、永登县红城镇、华 亭安口镇并称为“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四川经商落户移 民多,在语言、服饰、习俗与巴蜀大地同出一辙,故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之说。 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 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两百里水道,进入嘉陵江汇 聚到长江,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甘、 青与巴蜀的联系重要集散地。境内有水利、电力、矿产、气候四大资源优势,积极立 足资源注重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17 下游县镇主要有青川、剑阁、利州。 青川县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 。是四川省广元市所辖的一个县,境内地形主要是山区。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 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地形略呈新 月状,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 。境内地势西北 高而东南低,最高海拔 3837 米,最低海拔 491 米。山峦重叠、溪河密布。 青川省内外重 要的矿产原料基地,? 正逐步建成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乃至全国的名优农产品基 地县。青川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丰富的文 化积淀。 剑阁 古称剑门,剑州。地当秦蜀要冲,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 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建县已有 1700 多年,蜀道文化、 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积淀厚重,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四川历名城。 剑阁县位于东经 105°09'至 105°度 49'北纬 31°31' 分 32°17'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 风气候, 四季分明; 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以低山、丘陵 地貌为主。全县幅 员面积 3204 平方公 里, 下辖 57 个乡镇, 总 人 口 68 万 人 (2009 年) 。宝成 铁路、 绵广高速公 路、国道 108 线、 省道 302 线以及即 将建设的西 成 高 速铁路等贯穿县境,交通快捷方便。经 2009 年,该县被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 ”试点县。 剑阁是农业大县,在县委、县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县桑、南禽北牛(羊)全县猪(兔)” 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经济作物种植、 畜牧业、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涌现出一批“小康户”、“小康村 ”。剑阁工 业以小型轻工业为主,有食品制造业、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属 制品、电力、化学、医药、自来水等 20 多个门类。其中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阁 腊肉”、“剑门牌”火腿、蝴蝶猪头,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 饰以及县工艺社生产的“剑杖”等均为剑阁特产,被授予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产品深 受消费 青睐,远销国内外。昭化古镇 昭化古镇,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它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美誉。 古城景区面积 20 平 方千米,总人口 1.7 万人,1992 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 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 都”之称。古镇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三江交汇处(白龙江、嘉陵江、清江) ,其嘉陵江 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 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 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的汇 合处,就是蜀道线上有名的 “桔柏古渡 ” 。“ 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这是18 古代诗人对昭化古城依山傍水美丽景色的感赞。活动 查找资料列举不同河段县域名胜、物产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三节城镇建设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 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 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 阶段性工作, 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 于城市运行。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城 市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进 程。白龙江流域城市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相 对较慢, 然而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倾斜下, 城市发展呈现出低起点高速度的特点。随着国 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流域内城镇建设 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伴随兰渝铁路、兰海高 速公路以及武都经天水到平凉高速公路武都— 成县段的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蜀道难”的 交通状况,交通条件的改善必将推进流域城镇 建设的步伐。补充阅读: 十二五开始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六大指导原则是: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城镇准入门槛。 —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 经济一体化发展。 —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群格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大带小,把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联接起来共同发展。 —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 —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19 现代城镇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优势,着眼于未来,既要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又 要注重城市的品牌效应, 提高城镇的服务意识, 增强区域间联系。 白龙江流域地处秦巴山 区, 交通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泥石流、 滑坡是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 所以流域城 镇发展要依托于国家秦巴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立足于区域优势,结合地方自然环境特点, 走出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白龙江流域重视发展小城镇“在城市建设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兼顾自 身财力,和土地、水、生态环境等资源的承载力,”在城市建设中,抓住国家西部大开 发和灾后重建时机,流域城市建设既要考虑区域城市品牌效应(红色旅游和生态旅 游) ,也要思考环境承载能力(长治工程) ,吸取 5.12 教训,加强区内外交通通达能 力,着力打造中游武都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广元、成都、兰州、天 水、汉中之间 的衔接。充分挖掘区内资源优势,加强对林副产品、中药材、山野菜的深加工,小 水电的开发等,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区域城镇造血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 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走出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白龙江流域城镇建设既要依靠国家在该区域发展规划政策,又要遵循流域自然环境 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为此城市建设既要注重区域整体性原则,又要注重生态,又要走小 型化、功能分配明确的方向。 一 . 加强不同功能内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 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采取措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 力,逐步提升交通、通信、水电气暖、污水垃圾处理、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水平。 交通是现代经济建设中实现人流流动和货物流通的重要手段,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的瓶颈。白龙江流域以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以及武都经天水到平凉高速公路建成,以 及 212 国道为纵向骨架,打通武都到九寨高速,拓宽武都到汉中、武都到舟曲、迭部通行 能力;同时注重区内乡村道路的建设,促进区内的人流和物流的有效流通今后长期继续要 做的工作。加强信息高速建设,增强区内外的联系。逐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管 理水平。 二. 加强区域内城镇职能分工建设20 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影响,流域城镇发展不 宜规模大,在城镇建设中注重区域整体建设。流域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为主线,城镇职能分 工明确,逐步培育特色产业。其中,在上游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牧业及林产品加工为 主体,中游形成中心商品集散,综合服务、水电开发和林产品的深加工为主体;下游是连 接四川广元、绵阳和甘肃陇南的过度地区,注重区域之间的衔接。 三. 注重区域生态建设 白龙江处秦岭-巴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在城市建设中要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城市建 设的矛盾,既要解决好城市用地与林地矛盾,又要引导当地农民积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体现生态补偿示范效应,设立城市生态补偿区,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展示人、自然、城市和谐的关系。 案例一 :武都的城市建设 一、区域城市定位-------地域交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 武都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和区域政治、文化、商贸流通中心,属于国家三 类城市。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是甘肃高速公 路路网平凉至武都的重要路段, )这些国家大型项目的建成使用,必将在流域形成区域交 通中心,形成白龙江流域与其地区练联系纽带,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用。积极 把握目前国家交通大项目,在城市建设上有序形成一批服务于交通中心和物流人类的基础 配套设施。 二、内部功能区的建设 以防洪和交通为一体的以提带路工程:两水到汉王白龙江沿江两岸、北裕河两岸 以堤带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及内道路扩建工程基本完成, 增强城市内部的交通通行能力。 伴随灾后重建,城市管网基本建成:地下弱电网,供热管网、城市照明、给水管网、 信息网络工程、道路监管系统、治安系统等基本建成。 其它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商业住宅、商贸市场、城区生活垃圾 处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已正常投入使用,以及城市绿化工程和南北山水土防治绿化工程以及 长江上游综合治理工程有序进行。武都区加快市镇建设进度,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经 营城市的水平,城市扩建完成后,可最低容纳 21 万人城市人口(实际可容纳 50 万以上城 市人口) 。 在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之外,进一步完善(两水、安化、马街、洛塘、汉王、三河、 马营等)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积极推进 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身持续的能力 武都城市的发展, 充分利用区域新兴交通中心地位,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 建时机,在城市建设中,既注重区域城市品牌效应,也要思考环境承载能力,吸取 5.12 教训, 加强区内外交通通达能力, 着力打造中游武都交通枢纽作用, 加强与广元、 成都、兰州、天水、汉中之间的衔接。充分挖掘区内资源优势,加大林副产品、中药 材、山野菜的深加工,树立品牌形象,增强造血能力,促进武都在我国西南经济走廊 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二: 舟曲的建设 2010 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之后,舟曲按照科学规划进行城市建设,采取就近安置、 适当转移、局部避让、积极设防的原则,并结合白龙江流域综合治理。 原地重建区,主要包括县城规划区内适宜恢复重建的区域。加强灾害综合治理,消 除灾害隐患,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1 就近新建峰迭新区,吸纳安置灾害影响区域部分人口,承接县城部分功能。采取必 要的安全措施,防范洪水和地质灾害,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适当转移安,在兰州市秦王川安排部分建设用地,用于舟曲部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 与当地统一进行规划。 综合治理区,主要包括灾害影响区域内需要避让的区域、县城及峰迭新区周边需要 重点进行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区域。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实施避让搬迁,避 让区与居民点之间设置安全缓冲带,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风险,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形成重 要的生态功能区。 案例三: 迭部的建设 一、健全的城市职能 城市建设以省道干线为主,结合县乡公路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 施为起点,至今已建成城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广场等设施基本齐备,商家云集, 店铺密布的林区重镇。城区经过扩建已和原电尕乡(现在称电尕镇)连成一片,已成为县 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转变粗放林业经营模式。 把木材为主的经济转向生态养殖、 生态旅游以及林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经济模式。伴随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城 市在县域域经济、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美丽的迭部 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是迭部旅游资源的亮点。加强与哈达埔、腊子口、俄界九寨沟的交通 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 313 省道通行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构建以迭 部为中心的黄金旅游十字线路,迭部旅游业将有更广阔的舞台。思考:描述自己对家乡未来建设的展望。22 第四章人文胜景白龙江流域地处甘肃东南部,白龙江源于川甘交界的郎木寺,流经迭部、舟曲、宕 昌、武都、文县。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山、秦岭之间,境内河流众多,山势雄 奇,森林密布,形成多样的地理景观,是甘肃东南部的天然森林公园,境内星罗棋布的生 成了许多风景名胜,诸如武都万象洞、文县羊汤天池、宕昌官鹅沟??。这里历史悠久, 早在 4000 年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生存,曾是古氐族、羌族、吐蕃人的生存地, 汉、藏等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在此居住,共同发展,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谱写着民族融 合的篇章。加之这里是连接甘、陕、川的要地,自古就有得陇望蜀之说,是通川的咽喉要 道,兵家必争之地,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地方,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三 国古战场大多于此,红军长征在此过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人文与美景荟萃之 地。23 第一节流域民族人口概况民族名人白龙江流域是古代“藏彝走廓”的重要通道,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元代以前,白 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一直是羌、氐、藏等少数民族。汉族虽然陆续有进入该流域落业的, 但数量很少。 秦汉以前以及秦汉时,氐族活跃在今天的涪水中上游,白龙江中下游,西汉水流域。三 国时曹操迁大量氐族人到四川江油等地,今北峪河沿岸,白龙江北岸几乎被迁徙一空。陇 南市武都区的蒲、杨、符、苟、皮、王、巨等姓中的一部分就是氐族的后裔。 明代开始,为了巩固边关,教化“异族” ,政府开始了往白龙江流域大规模地迁徙汉 人的“工程” 。加上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更为重要的是两次流民高潮,使汉民逐渐成 为流域的主体居民。 第一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期间,川蜀移民大量涌入白龙江流域。 第二次流民高潮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的十多年间,陕西移民大量涌 入本流域。 前者是因为明代后期及清初,农业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流民。由于白龙江流域 山大沟深,林密流急,较少遭遇苛政和兵燹, 因而吸引了大批流民。尤其加上地域因素,四 川、湖北涌来的流民更多。今陇南各地普遍流 传着其祖先是由“四川大槐树”下迁来的说法。 根据民国时期编纂的《徽县新志》和《西和县 志》 (徽县、西和两县现均属陇南地区,与武都 县毗邻)和现今能见到的一些家谱材料,证明 这些说法是确实的。 现今,全流域有近 130 个乡镇,藏族乡镇 占 1/6。据甘肃省统计局 1999 年的统计,白龙江流域总人口约 120 万人,其中汉族约 10824 万人,藏族约 11 万人,占总人口数接近 1/10。其余还有回族、氐族、蒙古族等,但数量 不多。阅读材料甘 肃 省 陇 南 市 是 一 个 多 民 族 散 杂 居地区, 共 有 29 个 少 数 民 族 成 份,少数 民 族 总 人口为 6.13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2.2%。其中,回族人口 3.9 万人,藏族人口 2 万人,分别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63.6%和 32.6%。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工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推动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 族乡村社会事业,改善民族乡村民生,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益。 一是成立武都区坪垭、磨坝、文县铁楼、宕昌新城子、礼县白关坡、徽县东关等 6 个回族乡,使他们充分行使管理 本民族事务的权利。二是多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目前该市有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 人员 1405 人,其中县级干部 27 人,科级干部 152 人,具有中级专业职称的 228 人。三是在市、县(区) 、乡三级人大、 政协换届分配名额时,按排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额,让少数民族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为本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四是认真贯彻和实施《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加大对清真食品市场的整顿力度。活动 观察以上两幅图 片,看谁最先识别出是 哪个民族的舞蹈?我 们班有没有这个民族 的学生,若有,请认真 跟他交流,和同学们一 起学习跳这类舞蹈。名人白龙江流域历史悠久,山川地灵,有很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有的政绩卓著,有的以 文章闻名,各地县志记载古今历史名人众多,今择其一二加以介绍:25 马融(公元 79~166) ,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教育家。少好学,无常师。 从名儒挚恂游学,博通经籍。曾任校书郎、郎中、议郎、 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马融为当时的经学大师,以知识闻 名于当时, 著名的卢植、 郑玄都是他的学生。 他知识渊博, 但因触犯当权的外戚邓氏,滞留东观十年,典校秘书和从 事著述。他遍注《周易》 、 《尚书》 、 《毛诗》 、 《论语》 、 《孝 经》等。他曾和刘瓌“争论古今学” ,辩论《公羊》与《左 氏》的得失,所言有理有据,扩大了古文经学的影响。除 注群经外, 他兼注 《老子》 、 《淮南子》 、 《离骚》 、 《列女传》 。 他晚年生活阔达奢逸,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 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阅读材料马融的故事 马融在任武都郡(郡治在今成县西北)太守期间,时西羌作乱,政务繁忙。堂堂太守,却能以重教 兴学为治郡大事,曾于郡西设帐教授生徒。 《后汉书》载: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 数。琢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 ”他“善鼓琴,好吹笛,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 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这种儒雅风度,和现代的艺术家颇为相似。因为他为当地树立 了文风之表,所以后世将其设帐讲学的故址尊称为“马融绛帐台” 。北宋元丰四年(1081 年) ,地方乡 贤又于台旁建寺,其额曰:广化,即广化寺。邢澍(1759——1823) ,字雨民,又字自轩,号俭山, 人,生于乾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乾隆 四年(1779 年)20 岁时考中举人,乾隆 55 年(1790 年) 时考中进士,先后任浙江永康知县、长兴知县、江西省南 知府、 饶州知府, 嘉庆二十四年 (1819 年) 返回故里阶州。 为官清政, 人称 “邢青天” , 他著书颇丰, 有 《长兴县志》 , 同关鹏翱共同编纂《武阶备志》 。他的作品有《十三经释 《关右经籍考》 、 《全秦艺文志》 、 《金石文字辨异》 、 《金石 记》 、 《宋会要》 、 《寰宇访碑录》等 15 种,他是当时著名 者,和武威张澍合称“陇上二澍” 。阶 四 31 安 邢 他 天州 十 岁 府 澍 还 》、 札 的 学阅读材料邢澍早年丧父,靠其母蹇氏抚养成人,生活清苦。邢澍赴西安参加乡试时,因家中穷困,没有路费, 曾摆了一桌酒席,请了地方上一些有名望的绅士,希望资助,但结果吃完都嘴一抹走了,最后是一位富 商资助了他盘缠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到西安参加乡试。中举后仍回阶州,在龙兴寺(今位于角弓乡 陈家坝)继续读书。二年后,进京考进士不第,遂在满族诗人和亮家做塾师。和家藏书丰富,使他有了 解博览群书的条件。五十五年(1790) ,经殿试考为三甲 21 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 ,派任浙江永康 知县。嘉庆元年(1796)调任浙江长兴知县。 清代乾嘉年代,考据之风盛行,邢澍长于考据。但他敢于越雷池,抒己见,颇有创新精神。邢澍把 主要精力放在主持政务,从事金石文字研究的同时,还写了不少的好诗。除《南旋诗草》之外, 《长兴 县志》也收有先生之诗作多首。有的诗作清新豪放,声律铿訇,颇似坡仙。他是阶州的骄傲,也是甘肃26 的光荣,和武威的张澍,合称“陇上二澍” 。 活动 1. 通过阅读以上历史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2. 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名人,试通过查阅有关典籍或网络了解他们的事迹。第二节 独具魅力的佛教文化 文化宗教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其境内发现的马 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以及寺洼文化遗址,都有古人类居住群和墓葬群。 本流域盛行佛教、道教。境内沿白龙江有郎木寺、武都龙华寺、武都通化山普化寺、 武都城关莲华山寺、 武都龙凤山 寺院、 武都龙凤佛堂寺、 陇南汉 王寺、万象洞寺院、广严院、琵 琶寺、 邬金寺、 武都坪牙喇嘛庙 等数百座佛教寺庙, 使得白龙江 成为中国西部的佛教文化圣河甘南郎木寺27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城南 90 公 里处的郎木寺乡, 西倾山支脉郭 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 甘、青、川三省边界。郎木寺为 藏传佛教寺院。“郎木”在藏语 中有“仙女”的意思,因其山洞 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 民间谓 为仙女所化,所以得名。郎木寺 是藏传佛教寺院, 早年曾盛极一 时,后日渐萧条。寺前有一座小 山,形状酷似僧帽;寺后林荫深 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 , 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 。寺院的东西两面均为高峻挺拔的石壁;周围不远处 有大片松树林,景色殊佳。 郎木寺晒大佛农历正月十三, 甘肃郎木寺举行隆重 而盛大的传统传佛教节目——晒佛节。 晒佛实际上叫瞻佛, 晒佛是人们的俗称, 就是晾晒寺院中供奉的大型的佛教唐 卡。晒大佛的仪式非常隆重,规模非常 宏大,周边藏民们都穿上艳丽的服装和 一年来的收获到这里朝圣。晒大佛之前 要有一系列的法事活动和仪式,从大殿 请出巨型佛祖唐卡以后,由数十名盛装 的红衣喇嘛扛在肩上,前面仪仗开道, 后面锣鼓齐鸣,护法僧分列两边,亦步 亦趋送往晒佛台。当唐卡在晒佛台上铺 展开来之后,藏民们都纷纷向佛跪行, 并献上哈达祝福。西仓寺亮宝节 碌 曲县 西仓 寺举 行的 亮宝 节大 法 会,28 这是一个非常隆重盛大的,与晒佛节、酥油灯节等是藏传佛教在正月期间举行的一系列佛 教仪式。 根据藏传佛教记载,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施展了多种 法力来制服众多恶魔。后来,藏传佛教将这段日子定为大神变节,藏历正月称“神变月”, 在此期间,每做一件善事,其功德都会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上十万倍。每逢藏历 正月期间,藏传佛教各大小寺院都要举行大愿祈祷法会,这也成了藏族人最神圣、最盛大 的节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节日神圣重大,藏族人民都会在这一系列的仪式上,盛装参加,平 时极少穿戴的精致漂亮珍贵的服饰,都会在这些节日这里一一展现,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 敬畏。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在位于甘南州碌曲县的西仓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以及部落巡游 的亮宝节,这里依然保持着最质朴的藏族民俗仪式。西仓寺部落巡游:每年由一部落组织, 十二部落十二年一轮回,部落之男子人人盛妝,持缚有彩旗木枪,而部落选出的英俊年轻 男子则穿皮装,挂珠宝,持枪佩刀,神彩奕奕,迈着大步,领着族人绕寺而行。这是巡游 部落现实力,展魅力,追忆往昔尚武英雄的时光。待巡游部族回到大经堂时,大经堂前广 场上神秘的法舞闻号而起,围观者人山人海,僧俗的灵魂仿佛都随着舞者变幻的身影飘舞 升华。 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 1 公里处,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 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 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 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 年) ,寺庙的城垣均为红、黄两色,寺里有 18 座金 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这里可容 纳 4000 名喇嘛同时念经。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其中珍藏文物数万 件。29 阅读材料 夏河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 “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 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据闻,第一世 嘉木样选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为寺址,后拉章(佛宫)建成后,出于对大师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 “拉章” , 称“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广泛使用,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自 1709 年创建至今,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 经历了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 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 6 大学院,108 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 性大型寺院,在起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是藏 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鼎盛时期,僧侣达到 4000 余人,1980 年对 外开放旅游。 活动 1. 你所在城市,有佛教寺院吗?寺院建筑风格和今天我们在课本上见到的有什么区别? 2. 走出课堂,了解自己家乡的宗教文化。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 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 要的寺院, 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 众中最富传奇色彩, 妇孺皆知的 米拉日巴佛。 反映藏传佛教内容 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 绘画技法 高超,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 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 阁。 这座佛阁为安多地区藏传佛 教名刹之一, 建筑气势雄宏, 金 碧辉煌。禅定寺建在卓尼县城西北 的台地之上。 是甘南地区是寺历 史最长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公 元 1253 年八思巴应忽必烈之邀 进京时, 途经卓尼选定寺址, 留 下其随行的格西萨迦巴。 在这位 格西的主持下于公元 1295 年 (元贞元年) 在一座红教小寺的 基础上建成,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的历史。 清康熙皇帝敕赐 “禅定 寺”匾额,禅定寺由此而得名。 禅定寺藏语称“当增达吉琅” , 意为“禅定兴盛洲” ,设四大扎仓(学院) 。30 阅读材料相传 13 世纪初,这里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 1269 年,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留其随行萨迦格 西·希日益西弘法。后经萨迦格西·希日益西努力,将原寺改为萨迦派寺院,并委托协地(系杨土司始 祖)为寺主。 明天顺三年(1459 年)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1439 年)从西藏学成归来, 改卓尼寺为 格鲁派寺院,并担任了首任法台。自此,该寺发展很快。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卓尼第十代土司 罗桑敦珠(杨威)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该寺法台,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随长兄杨妆松赴京晋见康熙 帝。康熙帝封他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从此,卓尼寺又称“禅定寺”。此后,于 1714 年建参尼扎仓,1729 年建居巴扎仓,约在乾隆年间建萨里哇扎仓(天文学院)和崇巴扎仓(法舞学 院),从而发展成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大寺,寺僧最多时达到 3000 人。德尔隆寺德尔隆寺,也称沙沟寺,全称为“德尔隆益嘎曲僧林” ,位于今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之 西南方五公里处,该寺因所在山谷名称而得名,意为“宝藏谷” ,这里是藏族历史上著名 的女密宗师,藏传佛教能断派创始人玛玫拉仲埋“伏藏”之外。 相传,在藏历第三绕迥木龙年(1184 年南宋淳熙十一年,甲辰)前后,玛玖拉仲师徒 活动于今夏河县一带地区,在大夏河旁的山谷中修行、传法,大约在木龙年初,玛玖拉仲 和她的诸位弟子产生了在未来的时机弘扬大法和利益众生的清净心愿,于是积蓄了许多经 籍、法器等,玛玖拉仲的大弟子陀音多杰桑格制作了“伏藏”的宝瓶,小弟子陀音桑周以 套子封裹好宝瓶,顿德俄格旺秀书写了“伏藏”经文,最后由玛玖拉仲亲自加封。在木尼 年的农历三月十日,玛玖拉仲带领她的弟子及侍从携带许多经籍法器等“伏藏” ,抵达雅 尔莫合隆山沟(即今之德尔隆山沟内) ,在一座貌似布禄金刚腹部的岩石埋下了“伏藏” 后,他们师徒面朝法王和四面护法作法,显示种种神通,并对“伏藏”日后的发掘作了预 言。经过了一个时期,有止贡噶举派的僧人来此地修行,当地西果尔村的密乘瑜伽师年波 拉杰估做了止贡.仁谦桑保的弟子,后来他按照上师的吩咐,于公元 1222 年,在止贡噶举 的僧人们修持的故址,建造了一座小寺院,称“德尔寺” 。 武都普化寺31 普化寺在白龙江南岸。所在的通化山就像一只巨大的万年龟。而普化寺正在这只神龟的左前爪上。 头向东方。普化寺如同甘肃陇南的净土圣地。有普陀山法雨寺副监院光谦法师一手创建于 1996 年。依 山而建,规模之大,堪称陇南一流。由于在在普陀山法雨寺近 20 年获得的佛缘和人脉,光谦法师在陇 南创建普化寺得到全国各地僧众、社会贤达的支持。寺院投资近千万元,楼阁如云,金碧辉煌。远观如 同布达拉宫。阅读材料2010 年 11 月 4 日星期四,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副监院光谦法师请来的释迦牟尼佛玉雕卧像、石雕滴 水观音像、药师佛等 7 尊圣像安全运达甘肃陇南武都普化寺。上午的法会持续到中午 13 点,文艺节目 演出刚刚结束,晴朗的天空突然有一半密布浓云,随着 4 声雷声,下起甘霖来。震法雷,降甘露,人群 中欢呼起来。10 多分钟后,雨过天晴,一条淡淡的彩虹挂在武都城区上空。第三节一江映照万象景观神奇武都 万 象 洞,又名仙 人洞、五仙 洞,是一个 古老而神 奇的天然 溶洞,位于 武都区以 东 15 公里 处,白龙江 以南崆峒32 坪北麓的桦林山腰,现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2007 年 6 月在距洞口 10 米处又发现姊妹处女洞一处,洞内景观更 奇,全洞莹白如玉,细若银毫,状若琼山,大厅可容千人,洞幽神秘莫测。 万象洞,堪称溶洞一绝,犹如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洞窟高低错落,深邃莫测。奇特 的钟乳石凌空悬垂,天然雕就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因洞内千姿百态、包罗万象,随意扣 之,辄肖逼真,故此得名,真可谓“空廊深邃出尘寰,万象森罗一洞天” 。 阅读材料 你所不知道的万象万象洞形成于 3.5 亿万年以前,是国内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天然的地下溶洞,深不可测,据估计 主洞深度至少在 10 公里以上。现已开发深度 4500 米,游览面积达 36 万平方米,有三宫九区共 270 多 处景点,艺术价值之高,规模之宏大,观之无穷,笔之难尽。自北周建德三年(574 年)以来,历代名 人、商贾、骚客、僧道和平民百姓前往游览者络绎不绝,有的摩石勒碑,有的洞壁挥毫,华章妙语,千 古生辉,构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的艺术世界,又称“地下文化长廊” , “地下艺术宫殿” 。万 象洞已被列为中国四大溶洞之一,其景色秀美奇巧可与举世闻名的广西桂林芦笛岩、广东肇庆七星岩、 浙江瑶琳仙境相媲美,而深邃神秘,宏伟壮观却远胜于这三处,号称“华夏第一洞” 。龙凤山奇景 武 都真可 谓名山 汇集, 古刹遍 地。其 中当地 有名的 龙凤 山,为 武都四 大名山 之一, 位于武 都城东 30 公 里。传说从前有一龙一凤,凤从东飞来,龙尾随而至,在此嬉戏,龙飞凤舞,落地为山, 山鸣谷应,瑞相感人,因此而得名。后在龙山建一座佛寺,凤山建一座道观。龙凤山遂成 为一处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也是武都东北部的天然避暑胜地。在凤头与龙头中间山垭壑的 有两朵石莲, 也是一大一小。 在 之下,一朵大石莲之上竖一巨 站着一头白象。 另一朵小石莲在 30 米处的林荫之中。33路下, 林荫 石,像 离此 龙凤中间山上的石莲最神奇,直径约 5 米,石围约 15 米,中间绽开如花瓣,还有一 朵莲蓬。石莲旁边有一卧石,形似一条鲤鱼,又像一只小船。阅读材料龙凤的传说 传说凤凰产于秦岭大山之中, 那里气候温和, 风景优美, 是凤凰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很早以前, 一只凤凰飞出大山,坠于秦地,起飞困难。恰遇秦王出游,发现地上有一只凤凰,便亲手抚摸,之后扶 起。并说:凤仙,你为何落于此地?现在好了,你可以飞向蓝天。凤仙谢过秦王的扶救之恩,徐徐升空 飞去。秦王扶起凤凰的地方后被命名为扶凤,凤凰高翔之地命名为凤翔。 凤凰一路飞来,留下许多遗迹,后来这一路与凤凰有关的地名,据说都与这只凤仙有关。 话说凤仙飞越秦岭时,被那里的青龙发现,青龙随后跃起,尾追凤仙而来。凤仙飞行到该地甘泉河 源头, 发现下面有许多奇石美景,有石莲、 石船等。 它想, 这可能就是观音菩萨曾经修行过的清净圣地。 便徐徐落地。腾空而来的青龙,发现凤仙已落地休息,于是它也落到凤仙对面。 青龙与凤仙相遇之后,突然被眼前凤仙产生的幻影所迷惑,心生一痴。等它醒过神时,已被天庭太 上老君察觉,天神一刀挥来砍伤青龙。凤仙连忙上前,正欲说话之际,太上老君又用手指一划,龙凤立 时化山为影,并把头置于东西两面,形成两个山巅,即西为龙头,东为凤头,故称龙凤山。 从此以后,每当云雾罩定大山之后,云雾中便有龙凤飞舞。龙与凤也着实常为百姓兴云降雨,剪恶 驱邪,保一方清平。 当地僧、道弟子和众百姓为念龙凤护佑之恩,便于龙头上建起一座寺院,于凤头上建起道观,自从 寺院、道观建起之后,风调雨顺,百姓安宁。每年三月三道观庙会日,四月初八佛寺庙会日,周围各村 社的善男信女,就会扶老携幼,盛装上山祭祀。魅力甘南玛曲 草原 位于 自治 州西南部的玛曲县,黄河 在这 1 万多平方公里的大 草原上,自西南入境,复 从西北出境,形成九曲中 的第一大弯曲。在这美丽 富饶的黄河首曲,有许多 引人入胜、令人留连忘返 的草原景观,西梅朵合塘(意为花滩)便是其中之一。西梅朵合塘位于玛曲县城以西 120 公里处的欧拉 秀玛乡,这里是地势平坦的河谷滩地,绵延数十公里。到每年七月中旬,整个滩上遍开整齐而又平展的 金莲花,策马滩上,马蹄下迸出一抹金灿灿花尘,蹄香不言而喻。到八月金莲花悄然隐退,代之以天蓝 色的龙胆共,整个花滩一片蔚兰,滩接天际,天地一色。到十月,周围高山之巅已是白雪皑皑,这里却 换之以斑斑点点的毛莨花。这便是西梅朵合塘的花之三奇。 另外还有玛日扎西滩、金木多扎西滩、宋葛尔等各具特色的草原。其中玛日扎西滩距县城八公里, 滩平且广。夏季来临,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届时芳草连天、白帐点 点,牧民身着民族盛装,骏马往复,热闹非常。34 甘南尕海 则岔、 尕海风景区由则岔石林景区和尕海候鸟自然保护 区组成。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南,是一处硅灰岩石景观,只 见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傲然屹立, 有的似刀削斧砍, 有的象 下山猛虎,更为奇特的有猴子窥月、将军峰、和尚石等,形 象逼真酷肖。 其中高达数十丈的“石门一线天” ,气势磅礴,蔚为壮 观。石门内修有近百米的木栈道供游客出入,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之险,是进入石林的必经之路。尕海位于碌曲县西南的尕海乡境内,距县城 53 公 里,海拔 3479.7 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6.2 万亩,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草茂盛,是许多珍稀鸟类南 迁北返的落脚点和繁殖基地。尕海草原也是亚洲最优 良的草场之一。每年夏季,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气 候凉爽宜人,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甘南桑科草原 从县城南行六十余公里,便是本县桑科乡广袤无垠的达久滩(系藏语跑马滩之意)草 原,总面积八百五十平方公里,海拔在三千至三千二百米之间,四面群山环绕,中间草地 平缓开阔,还夹以 少量的灌木丛。大 夏河水自南向北淙 淙流过,滩的北部 边缘是桑科电站的 蓄水库。这里水草 丛生,风景优雅, 是牧草丰美的天然 牧场之一。 辽阔的草原四野无声,没有繁华城市的喧闹,也看不到密集的村庄。但它以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为野生动、珍禽、益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如鹿、黄羊、香獐、青 羊、旱獭、狐等野生动物长期在这里繁殖生存。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在这里活动的鸳鸯、 水鸭以及其他不知名的鸟更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极目远眺,雪白的羊群,膘肥体壮的 马群,牛群,各色的帐篷,好似一颗颗珍珠洒满了绿色的草原,像是织在碧玉毯上的俊美 的图案。苏鲁花、山丹花等各色野花竞相开放,仿佛使人觉得这里是动的世界,花卉的海 洋,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园。 阅读材料 走,去桑科草原来桑科草原野游,不仅可以饱览草原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乘马驰聘草原的乐趣。骑牦牛留影,记录35 下这终身难忘的回忆,使夏河草原旖旎风光、山水秀姿长住你的身边。这里虽没有豪华的住宅,也没有 松软的床铺设施,但在草原的帐篷里下榻别有一番情趣。不论你随便走进哪家的帐篷,热情好客的藏族 群众就立刻给你端来香喷喷的奶茶和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糌粑、奶酪等食品供你享用。同时,还可以 更多地了解到藏族的风土人情。 草原上的空气新鲜, 清静幽雅也是其他任何一个宾馆、 饭店无法比拟的。红色圣地 迭部 迭部有红军长征途中的“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 命遗址及然闹马家窖文化遗址和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 23 座。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 旎,有神奇雄伟的“迭山横雪” 、 “虎头雄峰” 、 “录坝神湖” 、 “九龙金锁”等自然景观以及 独特的民族风情。 腊子口在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 往 汉 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 腊子 口 系 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 口” 。 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 口 如 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 出,两 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 的险要之地。 1935 年 9 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 日,长 征途经腊子口,与凭借天险、阻截红 军 北 上的国民党鲁大昌部新编十四师进 行 了 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挫败了敌人的严密封锁,一举突破天险,为红军顺利进 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因而,这次战斗的壮举和天险腊子口一起被载 入中国革命史册。阅读材料 来这里接受洗礼吧!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和缅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腊子口战役,国务院决定将腊子口列为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并立有“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供旅游者和行人瞻仰。纪念碑始建于一九八○年,一九九二年经省 政府批准重建,杨成武将军亲自题写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文。迭部县腊子口乡政府北 7 公里处, 是举世闻名的革命遗址,腊子口战役纪念地,腊子口是甘川古道和当今岷代公路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 的峡谷,游人至此即可实地遐想和体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壮烈情景,又可欣赏迷人的自然 奇景, 峡谷四周遍山苍翠, 古树参天, 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水粼粼, 令人生畏似一扇不可逾越的天门。哈达铺 在宕昌县的西北角,有 一块神奇的热土, 这里土地肥 沃,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民36 风淳朴,人杰地灵。早在 71 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 帷幄,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到陕北去”的战略决策。如今,它的名字比其所在地陇南、 宕昌还要响亮。它,就是哈达铺。 “哈达”一词,现有史料最早见于《清史稿·甘肃土司传》的相关记载。说的是东汉 伏波将军马援后裔——宕昌第一代土司马珍,因其父马纪于元至正年间防守哈达川九族而 授指挥使之职,以功授世袭土司管百户之事。 “哈达”的含义,据陈启生先生所著《宕昌 历史研究》藏语地名浅释说:洲塔先生翻译“哈达”是阳面山头意思,即“哈住山” ,此 山上乌鸦很多, “哈达川”即乌鸦聚集的小山头的川坝。也有学者认为, “哈达”即藏、蒙 民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丝带,象征圣洁和吉祥,表示敬 意和祝贺。 “哈达铺”又被附近群众简称为“铺里” , “铺”应该和古代驿站有关,如现今 宕昌的“脚力铺” 、 “临江铺”等, 《甘肃邮政志》对此虽无明确记载,但此地无疑曾是繁 华富庶的旱码头。 阅读材料长征途中“加油站” 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跋涉万水千山, 于 1935 年 9 月和 1936 年 8 月至 9 月先后到达哈达铺。 党中央、 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 陕北的重大决策, 召开了中共中央常委会和团以上干部会议, 将红一方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 上抗日陕甘宁支队,红二、四方面军发动了“岷洮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 ,建立了以哈达铺 为中心的陇南革命根据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始建于 1966 年(1978 年对主要旧址进行了维修),纪 念馆由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同善社”小院,红 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 ,原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等五处革命旧址组成,另有“红三十军军部、哈达铺苏维埃政府” 、 “苏维埃哈达 铺游击队司令部”三处遗址正在恢复和维修。哈达铺纪念馆旧址总占地面积共 5500 多平方米,建筑面 积 2400 平方米,它是甘肃省内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旧址。37 第四章民情习俗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过度区,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羌等多民 族聚居地区,因此境内民族特色浓郁,自然风光独特,风土人情各异,造就 民情习俗既有少数民族烙印,又有秦陇和巴蜀地域人文特色。第一节饮食受特殊地域和民族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白龙江流域在食物种类、吃 喝方法等方面,既有全境相近或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地域差别和独特的饮食 习惯。如:有秦陇各种面食、腌肉,巴蜀麻辣风味炒菜以及羌族和藏族少数 民族的饮食习俗。 (1)主食 主要以小麦、玉米、青稞、蚕豆、洋芋为主,豌豆、荞麦为辅。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糍粑:将青稞炒熟磨成炒面,藏语称糍粑。【知识链接】:糍粑吃法是先在小龙碗里放入酥油、曲让(牛奶取脂 后熬成千酪素),倒入热茶水,待酥油化开时,放入糍粑用手拌匀捏成小 团吃。再一种吃法是在糍粑里掺入碾细的大蒜或辣椒酱吃。馍:将白面(小麦面)或玉米面、荞面通过烧烤、 蒸、烙、炸等办法做成圆饼、馒头或博饼。 面条:各地普遍擀面条,用小麦面或蚕豆掺人燕麦面擀成薄片,切成长条 或长方块,待先下锅的洋芋块煮熟后下面,并调入酸菜、葱花等调味品食用。 搅团:多用玉米面、豆面或荞面做原料,即一手把适量的面粉缓38 缓撒进沸腾的锅内,一手用筷子或擀面杖不停地搅动,煮成稠粥。配料随食 欲调剂,或切入洋芋疙瘩,或在碗里调进酸菜汤、辣子等调味品。 富有北方风味的面食和麻辣风味川味饮食。其中,上游地区面食与少数民 族餐饮特色比较明显,下游巴蜀风味突出,中游以武都为中心的地区在餐饮 上具有典型的过度特点,同时也形成富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如:深受川味影 响而形成的武都凉粉与豆化,汉中米皮改换麻辣风味的米皮,以及独具特色 的洋芋搅团) 。 (2)副食和菜肴:副食以洋芋为主,洋芋即是主食,又是主要副食。另 在夏季还储存一些干蕨菜、黑木耳等野味,还用芫根、芹菜、白菜等做成酸 菜或酸菜干。 (3)肉食:以猪肉为主,牛、羊以及鱼肉肉为辅。中下游的腊肉,上游迭 部的蕨麻猪是区域内富有特色的肉食。 (4)饮料 :传统的饮料主要有茶、奶茶和青稞酒。 白龙江下游地区盛产茶,因此在农牧民群众中茶是一种最常见的饮料。传 统的喝茶方法有以下几种: 大茶(又称罐罐茶):农区大部分群众日常饮用,在茶 壶中放入一大把大茶后加水,放在火塘理炖成浓茶(色淡 红)随时倒入小龙碗中饮用。在林区和流域年长者目前仍 有这种饮茶习惯。 奶茶、酥油茶:奶茶是将鲜牛奶掺入茶中饮用,是牧区特产;酥油茶是把 酥油切成块放入龙碗再倒上滚烫的大茶饮用。还有一种档次较高的喝法是在39 奶茶里又加酥油,叫做奶茶酥油,多系逢年过节或招待贵重客人时的高级饮 料。【小资料】:在甘南州东南部,部分中下游林区中老年男性群众喜嗜罐罐茶。即将茯茶或砖茶放入小砂 罐或小磁缸子里炖成浓茶, 倒进小杯或碗中加盐 (在过去条件好的家庭, 将茶用腊肉或菜籽油熬后再煮) , 这种茶具有驱湿防寒作用,但浓度大而味苦,喝久成瘾。青稞酒:藏族群众,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盖新房、喜庆 丰收、亲友聚会、招待客人或调解纠纷等,都离不开自酿的青稞酒。【知识链接】:酿酒时,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后用漏勺或竹滤舀到竹编簸篮或木槽内,待降温适度 后拌以麴子盖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坐北朝南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