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使命召唤8中的英国sas特种部队电影还原度大概是多少?

帖子主题: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是SAS还是“勃兰登堡”特种部队?
共&17847&个阅读者&
军号:5523530 工分:6858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是SAS还是“勃兰登堡”特种部队?
这段时间军旅电视剧《特种兵之火凤凰》在热播,就想问一问德国的“勃兰登堡”特种部队和英国的SAS谁才是世界上第一支正规的特种作战力量?看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1.特种兵:特种部队最早源于德国。二战前,1936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成立勃兰登堡特种部队,该部队成员均会说一种以上的外语,并熟知所在国情况,在二战爆发后,该部队成员潜入敌对国家中实施广泛的破坏行动,战果显赫,世界上特种作战部队的主要作战模式因此确立。2.再看SAS:(英国)特别空勤团、(英国)陆军特种部队。 英国特别空勤团是英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正规的特种作战力量。这两种说法有没有冲突?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是SAS还是“勃兰登堡”特种部队?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976 工分:456962
/ 排名:196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曹魏虎豹骑、蜀汉白耳兵、岳家背嵬军、秦王玄甲军、东晋北府兵、东汉陷阵营。。。本文内容于
11:17:55 被国军P-40战机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35178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我觉得是锦衣卫,其执行特别任务,进行特别训练,战斗力强,不正是特种部队的定义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53589 工分:370918
/ 排名:2804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共产党的红队,手枪队,敌后武工队,侦察兵,都是特种兵范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99814 工分:1231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诞生在中国!!!红军时期的手枪队、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的作战方式都已经具有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了,其主要任务:执行破袭战、麻雀战、斩首行动等,已经具备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但是把这一特种作战的形式加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于是,从1937年起,卡尔逊便定期向白宫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供总统参考。同年8月中旬,卡尔逊抵达上海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从北方传来了中国的八路军在山西省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消息”。他思考这些消息时,曾写道;“我开始看到席卷这个国家的团结和民族主义的强有力的精神,能转变成令人生畏的抵抗方式。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做了。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方面的优势。如果是这样而又成功了,就将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个面貌。”于是,他决定到北方去亲自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和和理论。在得到在驻沪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里·奥弗里茨·亚奈尔上将的批准,经过端纳和斯诺的联系和国共双方的同意后,卡尔逊持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用通行证,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和美军观察员的身份,于1937年11月下旬从南京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华北敌后考察。卡尔逊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于同年12月中旬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迎接,成为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为了让卡尔逊了解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朱德专门为他召集了参谋会议,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安排他先后会见了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同时,卡尔逊结识了史沫特莱、丁玲、周立波。12月26日,卡尔逊背上干粮袋,在一支小部队的护送下,开始向千里之外正遭受日军疯狂进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发。途中,他先后会见了刘伯承、薄一波、徐向前、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人。于日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聂荣臻和举着“欢迎美国朋友”三角小纸旗的边区群众的列队热烈欢迎。在参观访问之后,卡尔逊又越过同蒲路的日军封锁线,到晋西北访问了贺龙,然后又赶往洪洞与即将率总部赴太行前线的朱德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这次在敌后步行3000余里,往返51天的旅行考察,虽然“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教育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严于律和自制的一支军队。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接着,卡尔逊前往临汾访问了阎锡山后,渡黄河,经西安,于3月初回到战时首都武汉。3月下旬,卡尔逊又往徐州和台儿庄前线访问,会见了程潜、李宗仁、孙连仲等国民党军将领。然后他写道:“我已看到过两个阵地战前线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游击战的前线。这两类战争,后者似乎更适合于中国的目标。”1938年4月,卡尔逊又北上考察敌后的整个游击区。他先经郑州去西安,拜访了省长蒋鼎文。蒋劝告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回答道:“我来自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民把自由、平等视为不可或缺的。为了保持这些权利,我们国家的人民经受过很多痛苦。我看到中国人民同样地爱自由爱平等。从我已经看到的,我相信他们为了后代的自由平等,准备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以至生命……我将向全世界报道。以自由的名义,这种冒险是我国任何一个人都乐意去做的。”这段话使蒋的“泪水流到了他棕黑色的双颊上。他抹了抹泪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参赞,我没想到一个美国人能这样深地了解我们战斗的日标’。”卡尔逊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会见了林伯渠,并在林的安排下于5月初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也是1944年7月美国观察阴到延前唯一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官员。在考察延安的10余天中,卡尔逊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直接向一个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国人进行的谈话,而且这个人还负有定期向美国总统直接报告中国情况的任务。毛泽东就国内外多方面的间题同卡尔逊进行了畅谈,其中着重向卡尔辽详细讲述了中共关于抗战和建国的主张。毛泽东还介绍以刘白羽为首的五位青年文艺工作者陪伴卡尔逊去敌后考察。卡尔逊在内蒙古、绥远地区,会见了爱国将领邓宝珊、马占山;在晋西北,会见了贺龙、赵承缓;在五台山地区,访问了聂荣臻、彭真,详细了解了晋察冀边区代议制、合作社流动银行、财政收支、军事战斗、人民运动以及地主与农民间的合作等问题。当他得知边区正在发行救亡债券时,便用美国银行的旅行支票购买了一些债券,以表示对边区的支持。后来,他通过史沫特莱又把一些债券送回美国换成美金,并捐给中国为伤兵筹款的医药救济基金。他在边区还会见了在八路军中服务的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在冀中,会晤了吕正操,询间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方法;在冀南,会晤了徐向前、邓小平,了解八路军收编土匪的工作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尔后,他前往山东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况,会见了省长沈鸿烈、专员范筑先以后,于1938年8月返回汉口。他的第二次敌后考察行程5000里,历时4个月,曾越过日军防线3次。至此,卡尔逊对中国抗战的考察总共历时约8个月,行程8000里,足迹遍及延安和北方所有抗日根据地,会见3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了解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证实了看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就是: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此同时,红军也神速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消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的了解有了飞跃的变化”。他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他的老朋友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二、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游击战的忠实宣传者正如朱德所评价的,卡尔逊是“一个诚实正派的美国军人”。他决定将他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实地考察的真相,毫不隐瞒地公布于天下,以引起中国各界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在卡尔逊结束第一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作短暂停留时,武汉已成为战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国民党的主要军政首脑、各国驻华使节都集中在这里。卡尔逊访问了蒋介石夫妇,用一个小时叙述了他在北方的经历,介绍了八路军的敌后斗争,并赞扬五台山地区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烈的。他还行后会见了孔详熙、冯玉祥、何应钦、陈公博、周恩来、等,并用很多时间来撰写对北方的观察报告,有的直接寄回白宫。他是第一个向美国总统赞扬八路军,呼吁援助八路军的美国军人。“作为证据,他给总统寄去了共产党缴获的一些日军文件、一本日记和一件皮军衣。” 在晒得黝黑的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时,“汉口正在绝望中战斗”。当时,大约有40名外国记者在武汉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在他们之间引起巨大震动的,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的事件。一名美国军官在中国北部战线长途跋涉回来,这一点已够耸人听闻了。这名军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尉。他是目睹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游击队的战线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一卡尔逊把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情,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这对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确信,“他在游击区体验到的,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善’。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建设成功。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来赞扬他亲眼见到的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对那些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发言的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说明情况。”就如史沫特莱所形容的那样,卡尔逊“简直象个着了魔的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演讲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乐意坦率地予y}回答。他还允许记者们披露他的名字。他说:“我给你们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为什么非隐去我的姓名不可呢?’’然而,卡尔逊的言谈被认为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也具有危险性,这不仅使东京、也使华盛顿颇不满意。更使华盛顿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当作抵抗日军和民主的典范来加以颂扬。于是,日(一说17日),卡尔逊接到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上述情况的谈话的命令,否则要严厉追究责任。经过一天的痛苦思索后,卡尔逊于9月17日向美国海军部提出辞呈。他说:“我还没讲完事情的一半。如果不改变成个人身份的公民,我就不能再讲下去。因此我提出辞职,辞去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军官的职务。紧迫的责任感不让我作旁的选择。”就在他决定辞职后没几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却拍来准备晋升他为少校的电报,但他毅然表示不能接受。卡尔逊的确是一个诚挚的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勇敢而富有进取心。当在武汉的朋友们再三劝告他,无论是为一个象他这样已经在部队服役二十几年的老军官的远大前程着想,还是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着想(辞职意味着失业),都不应轻率地辞职时,他真诚而又坚定地说:‘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为了不受限制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卡尔逊最终换上了平民装。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就他在中国战场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四处奔走呼号,“即使是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⑧在此期间,他除了于1940年夏至1941年初自费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的工业合作运动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非正统的战争在继续》、《欧洲盟约与中国的前途》、《美国面临东方危机》、《中国的经济民主》等多篇文章,出版了《中国军队》、《中国的双星》两本重要著作,大力宣扬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卡尔逊认为中共是中国最生气勃勃、最进步的政治组织。他明确指出:中国“力量的源泉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共从根本上代表着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在教育政府和经济组织方面的实验在当前的冲突结束之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巨人在行动,中国有了成为世界伟大强国的前景”。关于八路军及其游击战,卡尔逊称赞道:“指挥员和战士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献身的信念。”“这支军队的士气之高,体魄之健,在远东各武装部队中首屈一指。指挥员的诚实、无私和廉洁,使不赞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但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理想的人,也钦佩不已。不管你如何夸奖这批人在救国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都不谓言过其实。”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是使日军的装备优势得不到发挥的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关于抗战与人民,卡尔逊指出:“抵抗的胜利依赖强有力的人民运动,特别是在敌人已经深人的地区。”“今日中国的力量在于人民。这种力量是由对民族的献身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所凝成的。”而八路军的有效抵抗正是以对军队和人民进行政治训练和军民团结为基础的,把“全体人民的努力;u明智地同军事方面的努力协调起来”。、因而,卡尔逊认为中共倡导的“全面抗战”是抗击日军的最好办法。关于中日战争的结局,卡尔逊提醒少、们:“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东亚是由军人独裁的统治还是中国的民主之蕾变成盛开的鲜花。”“如果日本得胜将意味着独裁的胜利”,“日本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必将继续征服其他国家,包括“粉碎美国”。他接着愤慨地批评道:“可是,美国还在继续给日本提供用以建立这种霸权的战争物资!”如果中国赢得了战争又将如何呢?卡尔逊指出:“中国人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将要成为民主思想和行动在东方的基地”,“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统一、更进步的国家”,“她将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它国家交往”。因此,卡尔逊呼吁美国人民反对向日本输出战争物资,积极支持正在抗击日军的中国人民。他充满信心地断言:“日本在中国的目标难以完成是无疑的’,,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八路军游击战的学生还在中国北方考察时,卡尔逊就深深地被八路军游击战的经验、特别是八路军的“集体精神”所吸引,深感有必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致力于在美国及其海军陆战队中理解和鼓舞这种精神”。1940。年夏,当他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工合”事业时,“新的思想在他脑子里萌发了,他想组织一个美国飞行队,命名为‘工合’,并以此为战斗口号。”后来他的“设想越来越明确了:他要回美国去,敦促国内的当权者认清世界紧张局势对美国人民的影响。他认为战争很快会波及美国。所以,他想训练美国青年作好战争准备,使他们成为中国八路军式的战士,热忱、机智,有真知灼见,深刻认识战斗意义,能全力以赴,不怕牺牲。”1941年1月,卡尔逊返回美国后,再次公开警告国人:日本将要突然袭击美国,美日战争即将爆发。4月,为了尽力帮助本国对付日本的袭击。他申请归队,获准后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多次向海[ 转自铁血社区
]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组建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计划,但没受到重视。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炸弹无情地震醒了整个美国。罗斯福总统支持卡尔逊的计划,并把自己的儿子詹姆斯·罗斯福派来做卡尔逊的助手。1942年春,卡尔逊完成了建制为1000人的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组建工作,并担任该营中校指挥官,詹姆斯·罗斯福任该营少校参谋主任。该营是一支美国在敌后机动作战的突击部队,又叫“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工合营”。卡尔逊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该营“以北方朱德的游击队为模式,接受游击战术训练”。他认为,八路军的战斗力最主要是来源于教育部队懂得为什么而战。因此,他在挑选和训练士兵时,不但注意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非常重视他们的政治素质,也要求每个士兵都要象人路军那样明白在为谁而战。他要求士兵学习八路军的严格训练,给他们讲他在中国和60多名八路军游击战士在险恶的山路上32小时内急行军58英里即187华里而没有一人掉队的故事。他注意“把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制度同他在八路军中体验到的官兵一致的战友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营里建立“公开谈话制度”,以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并接受士兵的批评建议。他和军官们放弃军队中一切传统的特权,平等地与士兵同吃、同穿、同工作、同战斗,同甘共苦。这就是他要在美国军队中提倡的八路军的“集体精神”。他把它简单地解释为“同心协力”或“合力工作”,并用路易·艾黎创建的“工合”事业的“工合”这两个汉字表示,把“工合”当作突击营的口号。因而,人们也把该营称为“工合营”。1942年8月,卡尔逊亲率一支有220人的小分队,奇袭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总部所在地马金岛,以牺牲30人的代价,全歼守敌350人,击沉敌炮舰、运输舰各一艘,摧毁敌飞机2架,烧掉敌航空汽油1000桶,令美国人民为之振奋。同年11月,在成为美军从防御到反攻转折点的瓜达尔长纳尔岛战役中,卡尔逊又亲率第二突击宫在岛上开展了厂个月的丛林游击战,伏敌30次,以死、伤各17人的代价,共歼敌800人,被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巡逻作战。卡尔逊因功被授子海军十字勋章,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当时,美国报刊的评论文章都一致地指出,卡尔逊空运营之所以能取得卜述辉煌战果,除了个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品质外,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八路军游击队。铁尔曼·窦尔登在其《美国海上奇袭队》一文说:“卡尔逊奇袭队的战术取法于中国有名的八路军的游击战争。”波顿士的《中国游击队的学生—卡尔逊和他的突击队》一文说;“卡尔逊在中国游击队中差不多有两年光景,进军与撤退共走过二千多英里路。学习着那些后来被应用到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教训。”该文还说:“中国游击队的军事情报比日军灵通,因为战区的人民都相信游击队。游击战士对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非常关切。卡尔逊在所罗门群岛领导作战时也运用这一原则”,使老百姓乐意援助他们。卡尔逊是最早详细了解并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八路军游击战经验的美国军人。通过卡尔逊的勇敢和有效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战场的积极影响。而这也正是卡尔逊对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因此说,世界特种部队的始祖是中国军人一点也不为过!!!!!!!12楼& 连贴主你自己帖子里都说了那是游击队…游击队和特种部队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啊。就拿武工队为例,一旦投放到完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还能有多少战斗力。而且你说的那些任务不过是特种部队任务的极小一部分而已,特种部队是能够战役前深度渗透敌军防线执行任务的,游击队渗透一座县城还可以…前线的防线什么的太勉为其难了。世界特种部队之源怎么也轮不着兔子来当。手枪队,武工队什么的最多是我国特种部队的前身。18楼&哈哈,被驳倒了没法反驳恼羞成怒就开始“抗议”了?贴主此等小白当时那么认真回复你真是浪费时间。喜欢YY就去YY去吧,铁血这种严肃讨论军事的地方不是你该来的。PS:你不用继续回复抗议了,本人一向坚持不跟人对喷对骂,你既然已没有事实可陈述,更无数据能证明你的观点那你的回复我也不会再看了。跟你讨论已经毫无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3169 工分:1491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SAS更加接近现代特种部队中的第一支.毕竟二战时,SAS的主要用途就与现代特种部队所要求的渗透,破坏,刺杀或者营救等等.而且战斗区域都是国土之外,更增加难度.至于我国,古代的先不提,近现代的国共两方对特种作战的概念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武工队等等,他们的训练与装备又无法完成例如搞定岗村那帮高级指挥官的目标,实在是算不上特种部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03162 工分:110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03162 工分:110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诞生在中国!!!红军时期的手枪队、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的作战方式都已经具有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了,其主要任务:执行破袭战、麻雀战、斩首行动等,已经具备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但是把这一特种作战的形式加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于是,从1937年起,卡尔逊便定期向白宫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供总统参考。同年8月中旬,卡尔逊抵达上海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从北方传来了中国的八路军在山西省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消息”。他思考这些消息时,曾写道;“我开始看到席卷这个国家的团结和民族主义的强有力的精神,能转变成令人生畏的抵抗方式。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做了。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方面的优势。如果是这样而又成功了,就将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个面貌。”于是,他决定到北方去亲自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和和理论。在得到在驻沪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里·奥弗里茨·亚奈尔上将的批准,经过端纳和斯诺的联系和国共双方的同意后,卡尔逊持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用通行证,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和美军观察员的身份,于1937年11月下旬从南京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华北敌后考察。卡尔逊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于同年12月中旬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迎接,成为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为了让卡尔逊了解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朱德专门为他召集了参谋会议,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安排他先后会见了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同时,卡尔逊结识了史沫特莱、丁玲、周立波。12月26日,卡尔逊背上干粮袋,在一支小部队的护送下,开始向千里之外正遭受日军疯狂进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发。途中,他先后会见了刘伯承、薄一波、徐向前、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人。于日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聂荣臻和举着“欢迎美国朋友”三角小纸旗的边区群众的列队热烈欢迎。在参观访问之后,卡尔逊又越过同蒲路的日军封锁线,到晋西北访问了贺龙,然后又赶往洪洞与即将率总部赴太行前线的朱德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这次在敌后步行3000余里,往返51天的旅行考察,虽然“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教育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严于律和自制的一支军队。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接着,卡尔逊前往临汾访问了阎锡山后,渡黄河,经西安,于3月初回到战时首都武汉。3月下旬,卡尔逊又往徐州和台儿庄前线访问,会见了程潜、李宗仁、孙连仲等国民党军将领。然后他写道:“我已看到过两个阵地战前线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游击战的前线。这两类战争,后者似乎更适合于中国的目标。”1938年4月,卡尔逊又北上考察敌后的整个游击区。他先经郑州去西安,拜访了省长蒋鼎文。蒋劝告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回答道:“我来自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民把自由、平等视为不可或缺的。为了保持这些权利,我们国家的人民经受过很多痛苦。我看到中国人民同样地爱自由爱平等。从我已经看到的,我相信他们为了后代的自由平等,准备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以至生命……我将向全世界报道。以自由的名义,这种冒险是我国任何一个人都乐意去做的。”这段话使蒋的“泪水流到了他棕黑色的双颊上。他抹了抹泪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参赞,我没想到一个美国人能这样深地了解我们战斗的日标’。”卡尔逊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会见了林伯渠,并在林的安排下于5月初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也是1944年7月美国观察阴到延前唯一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官员。在考察延安的10余天中,卡尔逊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直接向一个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国人进行的谈话,而且这个人还负有定期向美国总统直接报告中国情况的任务。毛泽东就国内外多方面的间题同卡尔逊进行了畅谈,其中着重向卡尔辽详细讲述了中共关于抗战和建国的主张。毛泽东还介绍以刘白羽为首的五位青年文艺工作者陪伴卡尔逊去敌后考察。卡尔逊在内蒙古、绥远地区,会见了爱国将领邓宝珊、马占山;在晋西北,会见了贺龙、赵承缓;在五台山地区,访问了聂荣臻、彭真,详细了解了晋察冀边区代议制、合作社流动银行、财政收支、军事战斗、人民运动以及地主与农民间的合作等问题。当他得知边区正在发行救亡债券时,便用美国银行的旅行支票购买了一些债券,以表示对边区的支持。后来,他通过史沫特莱又把一些债券送回美国换成美金,并捐给中国为伤兵筹款的医药救济基金。他在边区还会见了在八路军中服务的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在冀中,会晤了吕正操,询间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方法;在冀南,会晤了徐向前、邓小平,了解八路军收编土匪的工作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尔后,他前往山东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况,会见了省长沈鸿烈、专员范筑先以后,于1938年8月返回汉口。他的第二次敌后考察行程5000里,历时4个月,曾越过日军防线3次。至此,卡尔逊对中国抗战的考察总共历时约8个月,行程8000里,足迹遍及延安和北方所有抗日根据地,会见3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了解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证实了看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就是: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此同时,红军也神速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消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的了解有了飞跃的变化”。他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他的老朋友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二、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游击战的忠实宣传者正如朱德所评价的,卡尔逊是“一个诚实正派的美国军人”。他决定将他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实地考察的真相,毫不隐瞒地公布于天下,以引起中国各界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在卡尔逊结束第一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作短暂停留时,武汉已成为战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国民党的主要军政首脑、各国驻华使节都集中在这里。卡尔逊访问了蒋介石夫妇,用一个小时叙述了他在北方的经历,介绍了八路军的敌后斗争,并赞扬五台山地区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烈的。他还行后会见了孔详熙、冯玉祥、何应钦、陈公博、周恩来、等,并用很多时间来撰写对北方的观察报告,有的直接寄回白宫。他是第一个向美国总统赞扬八路军,呼吁援助八路军的美国军人。“作为证据,他给总统寄去了共产党缴获的一些日军文件、一本日记和一件皮军衣。” 在晒得黝黑的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时,“汉口正在绝望中战斗”。当时,大约有40名外国记者在武汉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在他们之间引起巨大震动的,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的事件。一名美国军官在中国北部战线长途跋涉回来,这一点已够耸人听闻了。这名军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尉。他是目睹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游击队的战线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一卡尔逊把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情,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这对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确信,“他在游击区体验到的,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善’。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建设成功。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来赞扬他亲眼见到的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对那些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发言的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说明情况。”就如史沫特莱所形容的那样,卡尔逊“简直象个着了魔的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演讲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乐意坦率地予y}回答。他还允许记者们披露他的名字。他说:“我给你们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为什么非隐去我的姓名不可呢?’’然而,卡尔逊的言谈被认为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也具有危险性,这不仅使东京、也使华盛顿颇不满意。更使华盛顿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当作抵抗日军和民主的典范来加以颂扬。于是,日(一说17日),卡尔逊接到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上述情况的谈话的命令,否则要严厉追究责任。经过一天的痛苦思索后,卡尔逊于9月17日向美国海军部提出辞呈。他说:“我还没讲完事情的一半。如果不改变成个人身份的公民,我就不能再讲下去。因此我提出辞职,辞去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军官的职务。紧迫的责任感不让我作旁的选择。”就在他决定辞职后没几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却拍来准备晋升他为少校的电报,但他毅然表示不能接受。卡尔逊的确是一个诚挚的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勇敢而富有进取心。当在武汉的朋友们再三劝告他,无论是为一个象他这样已经在部队服役二十几年的老军官的远大前程着想,还是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着想(辞职意味着失业),都不应轻率地辞职时,他真诚而又坚定地说:‘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为了不受限制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卡尔逊最终换上了平民装。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就他在中国战场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四处奔走呼号,“即使是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⑧在此期间,他除了于1940年夏至1941年初自费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的工业合作运动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非正统的战争在继续》、《欧洲盟约与中国的前途》、《美国面临东方危机》、《中国的经济民主》等多篇文章,出版了《中国军队》、《中国的双星》两本重要著作,大力宣扬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卡尔逊认为中共是中国最生气勃勃、最进步的政治组织。他明确指出:中国“力量的源泉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共从根本上代表着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在教育政府和经济组织方面的实验在当前的冲突结束之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巨人在行动,中国有了成为世界伟大强国的前景”。关于八路军及其游击战,卡尔逊称赞道:“指挥员和战士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献身的信念。”“这支军队的士气之高,体魄之健,在远东各武装部队中首屈一指。指挥员的诚实、无私和廉洁,使不赞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但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理想的人,也钦佩不已。不管你如何夸奖这批人在救国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都不谓言过其实。”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是使日军的装备优势得不到发挥的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关于抗战与人民,卡尔逊指出:“抵抗的胜利依赖强有力的人民运动,特别是在敌人已经深人的地区。”“今日中国的力量在于人民。这种力量是由对民族的献身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所凝成的。”而八路军的有效抵抗正是以对军队和人民进行政治训练和军民团结为基础的,把“全体人民的努力;u明智地同军事方面的努力协调起来”。、因而,卡尔逊认为中共倡导的“全面抗战”是抗击日军的最好办法。关于中日战争的结局,卡尔逊提醒少、们:“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东亚是由军人独裁的统治还是中国的民主之蕾变成盛开的鲜花。”“如果日本得胜将意味着独裁的胜利”,“日本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必将继续征服其他国家,包括“粉碎美国”。他接着愤慨地批评道:“可是,美国还在继续给日本提供用以建立这种霸权的战争物资!”如果中国赢得了战争又将如何呢?卡尔逊指出:“中国人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将要成为民主思想和行动在东方的基地”,“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统一、更进步的国家”,“她将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它国家交往”。因此,卡尔逊呼吁美国人民反对向日本输出战争物资,积极支持正在抗击日军的中国人民。他充满信心地断言:“日本在中国的目标难以完成是无疑的’,,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八路军游击战的学生还在中国北方考察时,卡尔逊就深深地被八路军游击战的经验、特别是八路军的“集体精神”所吸引,深感有必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致力于在美国及其海军陆战队中理解和鼓舞这种精神”。1940。年夏,当他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工合”事业时,“新的思想在他脑子里萌发了,他想组织一个美国飞行队,命名为‘工合’,并以此为战斗口号。”后来他的“设想越来越明确了:他要回美国去,敦促国内的当权者认清世界紧张局势对美国人民的影响。他认为战争很快会波及美国。所以,他想训练美国青年作好战争准备,使他们成为中国八路军式的战士,热忱、机智,有真知灼见,深刻认识战斗意义,能全力以赴,不怕牺牲。”1941年1月,卡尔逊返回美国后,再次公开警告国人:日本将要突然袭击美国,美日战争即将爆发。4月,为了尽力帮助本国对付日本的袭击。他申请归队,获准后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多次向海[ 转自铁血社区
]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组建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计划,但没受到重视。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炸弹无情地震醒了整个美国。罗斯福总统支持卡尔逊的计划,并把自己的儿子詹姆斯·罗斯福派来做卡尔逊的助手。1942年春,卡尔逊完成了建制为1000人的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组建工作,并担任该营中校指挥官,詹姆斯·罗斯福任该营少校参谋主任。该营是一支美国在敌后机动作战的突击部队,又叫“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工合营”。卡尔逊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该营“以北方朱德的游击队为模式,接受游击战术训练”。他认为,八路军的战斗力最主要是来源于教育部队懂得为什么而战。因此,他在挑选和训练士兵时,不但注意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非常重视他们的政治素质,也要求每个士兵都要象人路军那样明白在为谁而战。他要求士兵学习八路军的严格训练,给他们讲他在中国和60多名八路军游击战士在险恶的山路上32小时内急行军58英里即187华里而没有一人掉队的故事。他注意“把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制度同他在八路军中体验到的官兵一致的战友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营里建立“公开谈话制度”,以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并接受士兵的批评建议。他和军官们放弃军队中一切传统的特权,平等地与士兵同吃、同穿、同工作、同战斗,同甘共苦。这就是他要在美国军队中提倡的八路军的“集体精神”。他把它简单地解释为“同心协力”或“合力工作”,并用路易·艾黎创建的“工合”事业的“工合”这两个汉字表示,把“工合”当作突击营的口号。因而,人们也把该营称为“工合营”。1942年8月,卡尔逊亲率一支有220人的小分队,奇袭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总部所在地马金岛,以牺牲30人的代价,全歼守敌350人,击沉敌炮舰、运输舰各一艘,摧毁敌飞机2架,烧掉敌航空汽油1000桶,令美国人民为之振奋。同年11月,在成为美军从防御到反攻转折点的瓜达尔长纳尔岛战役中,卡尔逊又亲率第二突击宫在岛上开展了厂个月的丛林游击战,伏敌30次,以死、伤各17人的代价,共歼敌800人,被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巡逻作战。卡尔逊因功被授子海军十字勋章,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当时,美国报刊的评论文章都一致地指出,卡尔逊空运营之所以能取得卜述辉煌战果,除了个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品质外,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八路军游击队。铁尔曼·窦尔登在其《美国海上奇袭队》一文说:“卡尔逊奇袭队的战术取法于中国有名的八路军的游击战争。”波顿士的《中国游击队的学生—卡尔逊和他的突击队》一文说;“卡尔逊在中国游击队中差不多有两年光景,进军与撤退共走过二千多英里路。学习着那些后来被应用到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教训。”该文还说:“中国游击队的军事情报比日军灵通,因为战区的人民都相信游击队。游击战士对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非常关切。卡尔逊在所罗门群岛领导作战时也运用这一原则”,使老百姓乐意援助他们。卡尔逊是最早详细了解并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八路军游击战经验的美国军人。通过卡尔逊的勇敢和有效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战场的积极影响。而这也正是卡尔逊对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因此说,世界特种部队的始祖是中国军人一点也不为过!!!!!!!12楼& 连贴主你自己帖子里都说了那是游击队…游击队和特种部队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啊。就拿武工队为例,一旦投放到完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还能有多少战斗力。而且你说的那些任务不过是特种部队任务的极小一部分而已,特种部队是能够战役前深度渗透敌军防线执行任务的,游击队渗透一座县城还可以…前线的防线什么的太勉为其难了。世界特种部队之源怎么也轮不着兔子来当。手枪队,武工队什么的最多是我国特种部队的前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64474 工分:3161
左箭头-小图标
我觉得按照现代意义上的标准来讲的第一支特种部队应该是SAS,‘勃兰登堡’特种部队算是一种小规模的突击队,尽管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但是在特种作战方面来讲还不是那么标准,所掌握的技能也不如SAS那么全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03162 工分:110
左箭头-小图标
本文内容于
17:00:57 被曾经的一毛二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99814 工分:1231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诞生在中国!!!红军时期的手枪队、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的作战方式都已经具有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了,其主要任务:执行破袭战、麻雀战、斩首行动等,已经具备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但是把这一特种作战的形式加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于是,从1937年起,卡尔逊便定期向白宫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供总统参考。同年8月中旬,卡尔逊抵达上海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从北方传来了中国的八路军在山西省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消息”。他思考这些消息时,曾写道;“我开始看到席卷这个国家的团结和民族主义的强有力的精神,能转变成令人生畏的抵抗方式。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做了。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方面的优势。如果是这样而又成功了,就将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个面貌。”于是,他决定到北方去亲自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和和理论。在得到在驻沪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里·奥弗里茨·亚奈尔上将的批准,经过端纳和斯诺的联系和国共双方的同意后,卡尔逊持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用通行证,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和美军观察员的身份,于1937年11月下旬从南京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华北敌后考察。卡尔逊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于同年12月中旬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迎接,成为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为了让卡尔逊了解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朱德专门为他召集了参谋会议,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安排他先后会见了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同时,卡尔逊结识了史沫特莱、丁玲、周立波。12月26日,卡尔逊背上干粮袋,在一支小部队的护送下,开始向千里之外正遭受日军疯狂进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发。途中,他先后会见了刘伯承、薄一波、徐向前、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人。于日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聂荣臻和举着“欢迎美国朋友”三角小纸旗的边区群众的列队热烈欢迎。在参观访问之后,卡尔逊又越过同蒲路的日军封锁线,到晋西北访问了贺龙,然后又赶往洪洞与即将率总部赴太行前线的朱德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这次在敌后步行3000余里,往返51天的旅行考察,虽然“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教育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严于律和自制的一支军队。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接着,卡尔逊前往临汾访问了阎锡山后,渡黄河,经西安,于3月初回到战时首都武汉。3月下旬,卡尔逊又往徐州和台儿庄前线访问,会见了程潜、李宗仁、孙连仲等国民党军将领。然后他写道:“我已看到过两个阵地战前线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游击战的前线。这两类战争,后者似乎更适合于中国的目标。”1938年4月,卡尔逊又北上考察敌后的整个游击区。他先经郑州去西安,拜访了省长蒋鼎文。蒋劝告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回答道:“我来自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民把自由、平等视为不可或缺的。为了保持这些权利,我们国家的人民经受过很多痛苦。我看到中国人民同样地爱自由爱平等。从我已经看到的,我相信他们为了后代的自由平等,准备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以至生命……我将向全世界报道。以自由的名义,这种冒险是我国任何一个人都乐意去做的。”这段话使蒋的“泪水流到了他棕黑色的双颊上。他抹了抹泪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参赞,我没想到一个美国人能这样深地了解我们战斗的日标’。”卡尔逊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会见了林伯渠,并在林的安排下于5月初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也是1944年7月美国观察阴到延前唯一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官员。在考察延安的10余天中,卡尔逊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直接向一个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国人进行的谈话,而且这个人还负有定期向美国总统直接报告中国情况的任务。毛泽东就国内外多方面的间题同卡尔逊进行了畅谈,其中着重向卡尔辽详细讲述了中共关于抗战和建国的主张。毛泽东还介绍以刘白羽为首的五位青年文艺工作者陪伴卡尔逊去敌后考察。卡尔逊在内蒙古、绥远地区,会见了爱国将领邓宝珊、马占山;在晋西北,会见了贺龙、赵承缓;在五台山地区,访问了聂荣臻、彭真,详细了解了晋察冀边区代议制、合作社流动银行、财政收支、军事战斗、人民运动以及地主与农民间的合作等问题。当他得知边区正在发行救亡债券时,便用美国银行的旅行支票购买了一些债券,以表示对边区的支持。后来,他通过史沫特莱又把一些债券送回美国换成美金,并捐给中国为伤兵筹款的医药救济基金。他在边区还会见了在八路军中服务的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在冀中,会晤了吕正操,询间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方法;在冀南,会晤了徐向前、邓小平,了解八路军收编土匪的工作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尔后,他前往山东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况,会见了省长沈鸿烈、专员范筑先以后,于1938年8月返回汉口。他的第二次敌后考察行程5000里,历时4个月,曾越过日军防线3次。至此,卡尔逊对中国抗战的考察总共历时约8个月,行程8000里,足迹遍及延安和北方所有抗日根据地,会见3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了解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证实了看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就是: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此同时,红军也神速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消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的了解有了飞跃的变化”。他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他的老朋友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二、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游击战的忠实宣传者正如朱德所评价的,卡尔逊是“一个诚实正派的美国军人”。他决定将他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实地考察的真相,毫不隐瞒地公布于天下,以引起中国各界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在卡尔逊结束第一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作短暂停留时,武汉已成为战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国民党的主要军政首脑、各国驻华使节都集中在这里。卡尔逊访问了蒋介石夫妇,用一个小时叙述了他在北方的经历,介绍了八路军的敌后斗争,并赞扬五台山地区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烈的。他还行后会见了孔详熙、冯玉祥、何应钦、陈公博、周恩来、等,并用很多时间来撰写对北方的观察报告,有的直接寄回白宫。他是第一个向美国总统赞扬八路军,呼吁援助八路军的美国军人。“作为证据,他给总统寄去了共产党缴获的一些日军文件、一本日记和一件皮军衣。” 在晒得黝黑的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时,“汉口正在绝望中战斗”。当时,大约有40名外国记者在武汉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在他们之间引起巨大震动的,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的事件。一名美国军官在中国北部战线长途跋涉回来,这一点已够耸人听闻了。这名军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尉。他是目睹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游击队的战线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一卡尔逊把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情,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这对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确信,“他在游击区体验到的,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善’。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建设成功。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来赞扬他亲眼见到的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对那些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发言的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说明情况。”就如史沫特莱所形容的那样,卡尔逊“简直象个着了魔的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演讲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乐意坦率地予y}回答。他还允许记者们披露他的名字。他说:“我给你们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为什么非隐去我的姓名不可呢?’’然而,卡尔逊的言谈被认为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也具有危险性,这不仅使东京、也使华盛顿颇不满意。更使华盛顿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当作抵抗日军和民主的典范来加以颂扬。于是,日(一说17日),卡尔逊接到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上述情况的谈话的命令,否则要严厉追究责任。经过一天的痛苦思索后,卡尔逊于9月17日向美国海军部提出辞呈。他说:“我还没讲完事情的一半。如果不改变成个人身份的公民,我就不能再讲下去。因此我提出辞职,辞去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军官的职务。紧迫的责任感不让我作旁的选择。”就在他决定辞职后没几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却拍来准备晋升他为少校的电报,但他毅然表示不能接受。卡尔逊的确是一个诚挚的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勇敢而富有进取心。当在武汉的朋友们再三劝告他,无论是为一个象他这样已经在部队服役二十几年的老军官的远大前程着想,还是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着想(辞职意味着失业),都不应轻率地辞职时,他真诚而又坚定地说:‘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为了不受限制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卡尔逊最终换上了平民装。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就他在中国战场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四处奔走呼号,“即使是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⑧在此期间,他除了于1940年夏至1941年初自费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的工业合作运动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非正统的战争在继续》、《欧洲盟约与中国的前途》、《美国面临东方危机》、《中国的经济民主》等多篇文章,出版了《中国军队》、《中国的双星》两本重要著作,大力宣扬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卡尔逊认为中共是中国最生气勃勃、最进步的政治组织。他明确指出:中国“力量的源泉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共从根本上代表着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在教育政府和经济组织方面的实验在当前的冲突结束之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巨人在行动,中国有了成为世界伟大强国的前景”。关于八路军及其游击战,卡尔逊称赞道:“指挥员和战士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献身的信念。”“这支军队的士气之高,体魄之健,在远东各武装部队中首屈一指。指挥员的诚实、无私和廉洁,使不赞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但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理想的人,也钦佩不已。不管你如何夸奖这批人在救国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都不谓言过其实。”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是使日军的装备优势得不到发挥的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关于抗战与人民,卡尔逊指出:“抵抗的胜利依赖强有力的人民运动,特别是在敌人已经深人的地区。”“今日中国的力量在于人民。这种力量是由对民族的献身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所凝成的。”而八路军的有效抵抗正是以对军队和人民进行政治训练和军民团结为基础的,把“全体人民的努力;u明智地同军事方面的努力协调起来”。、因而,卡尔逊认为中共倡导的“全面抗战”是抗击日军的最好办法。关于中日战争的结局,卡尔逊提醒少、们:“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东亚是由军人独裁的统治还是中国的民主之蕾变成盛开的鲜花。”“如果日本得胜将意味着独裁的胜利”,“日本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必将继续征服其他国家,包括“粉碎美国”。他接着愤慨地批评道:“可是,美国还在继续给日本提供用以建立这种霸权的战争物资!”如果中国赢得了战争又将如何呢?卡尔逊指出:“中国人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将要成为民主思想和行动在东方的基地”,“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统一、更进步的国家”,“她将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它国家交往”。因此,卡尔逊呼吁美国人民反对向日本输出战争物资,积极支持正在抗击日军的中国人民。他充满信心地断言:“日本在中国的目标难以完成是无疑的’,,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八路军游击战的学生还在中国北方考察时,卡尔逊就深深地被八路军游击战的经验、特别是八路军的“集体精神”所吸引,深感有必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致力于在美国及其海军陆战队中理解和鼓舞这种精神”。1940。年夏,当他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工合”事业时,“新的思想在他脑子里萌发了,他想组织一个美国飞行队,命名为‘工合’,并以此为战斗口号。”后来他的“设想越来越明确了:他要回美国去,敦促国内的当权者认清世界紧张局势对美国人民的影响。他认为战争很快会波及美国。所以,他想训练美国青年作好战争准备,使他们成为中国八路军式的战士,热忱、机智,有真知灼见,深刻认识战斗意义,能全力以赴,不怕牺牲。”1941年1月,卡尔逊返回美国后,再次公开警告国人:日本将要突然袭击美国,美日战争即将爆发。4月,为了尽力帮助本国对付日本的袭击。他申请归队,获准后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多次向海[ 转自铁血社区
]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组建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计划,但没受到重视。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炸弹无情地震醒了整个美国。罗斯福总统支持卡尔逊的计划,并把自己的儿子詹姆斯·罗斯福派来做卡尔逊的助手。1942年春,卡尔逊完成了建制为1000人的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组建工作,并担任该营中校指挥官,詹姆斯·罗斯福任该营少校参谋主任。该营是一支美国在敌后机动作战的突击部队,又叫“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工合营”。卡尔逊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该营“以北方朱德的游击队为模式,接受游击战术训练”。他认为,八路军的战斗力最主要是来源于教育部队懂得为什么而战。因此,他在挑选和训练士兵时,不但注意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非常重视他们的政治素质,也要求每个士兵都要象人路军那样明白在为谁而战。他要求士兵学习八路军的严格训练,给他们讲他在中国和60多名八路军游击战士在险恶的山路上32小时内急行军58英里即187华里而没有一人掉队的故事。他注意“把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制度同他在八路军中体验到的官兵一致的战友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营里建立“公开谈话制度”,以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并接受士兵的批评建议。他和军官们放弃军队中一切传统的特权,平等地与士兵同吃、同穿、同工作、同战斗,同甘共苦。这就是他要在美国军队中提倡的八路军的“集体精神”。他把它简单地解释为“同心协力”或“合力工作”,并用路易·艾黎创建的“工合”事业的“工合”这两个汉字表示,把“工合”当作突击营的口号。因而,人们也把该营称为“工合营”。1942年8月,卡尔逊亲率一支有220人的小分队,奇袭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总部所在地马金岛,以牺牲30人的代价,全歼守敌350人,击沉敌炮舰、运输舰各一艘,摧毁敌飞机2架,烧掉敌航空汽油1000桶,令美国人民为之振奋。同年11月,在成为美军从防御到反攻转折点的瓜达尔长纳尔岛战役中,卡尔逊又亲率第二突击宫在岛上开展了厂个月的丛林游击战,伏敌30次,以死、伤各17人的代价,共歼敌800人,被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巡逻作战。卡尔逊因功被授子海军十字勋章,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当时,美国报刊的评论文章都一致地指出,卡尔逊空运营之所以能取得卜述辉煌战果,除了个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品质外,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八路军游击队。铁尔曼·窦尔登在其《美国海上奇袭队》一文说:“卡尔逊奇袭队的战术取法于中国有名的八路军的游击战争。”波顿士的《中国游击队的学生—卡尔逊和他的突击队》一文说;“卡尔逊在中国游击队中差不多有两年光景,进军与撤退共走过二千多英里路。学习着那些后来被应用到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教训。”该文还说:“中国游击队的军事情报比日军灵通,因为战区的人民都相信游击队。游击战士对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非常关切。卡尔逊在所罗门群岛领导作战时也运用这一原则”,使老百姓乐意援助他们。卡尔逊是最早详细了解并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八路军游击战经验的美国军人。通过卡尔逊的勇敢和有效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战场的积极影响。而这也正是卡尔逊对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因此说,世界特种部队的始祖是中国军人一点也不为过!!!!!!!连贴主你自己帖子里都说了那是游击队…游击队和特种部队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啊。就拿武工队为例,一旦投放到完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还能有多少战斗力。而且你说的那些任务不过是特种部队任务的极小一部分而已,特种部队是能够战役前深度渗透敌军防线执行任务的,游击队渗透一座县城还可以…前线的防线什么的太勉为其难了。世界特种部队之源怎么也轮不着兔子来当。手枪队,武工队什么的最多是我国特种部队的前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03162 工分:110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诞生在中国!!!红军时期的手枪队、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的作战方式都已经具有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了,其主要任务:执行破袭战、麻雀战、斩首行动等,已经具备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但是把这一特种作战的形式加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于是,从1937年起,卡尔逊便定期向白宫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供总统参考。同年8月中旬,卡尔逊抵达上海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从北方传来了中国的八路军在山西省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消息”。他思考这些消息时,曾写道;“我开始看到席卷这个国家的团结和民族主义的强有力的精神,能转变成令人生畏的抵抗方式。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做了。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方面的优势。如果是这样而又成功了,就将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个面貌。”于是,他决定到北方去亲自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和和理论。在得到在驻沪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里·奥弗里茨·亚奈尔上将的批准,经过端纳和斯诺的联系和国共双方的同意后,卡尔逊持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用通行证,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和美军观察员的身份,于1937年11月下旬从南京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华北敌后考察。卡尔逊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于同年12月中旬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迎接,成为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为了让卡尔逊了解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朱德专门为他召集了参谋会议,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安排他先后会见了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同时,卡尔逊结识了史沫特莱、丁玲、周立波。12月26日,卡尔逊背上干粮袋,在一支小部队的护送下,开始向千里之外正遭受日军疯狂进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发。途中,他先后会见了刘伯承、薄一波、徐向前、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人。于日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聂荣臻和举着“欢迎美国朋友”三角小纸旗的边区群众的列队热烈欢迎。在参观访问之后,卡尔逊又越过同蒲路的日军封锁线,到晋西北访问了贺龙,然后又赶往洪洞与即将率总部赴太行前线的朱德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这次在敌后步行3000余里,往返51天的旅行考察,虽然“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教育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严于律和自制的一支军队。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接着,卡尔逊前往临汾访问了阎锡山后,渡黄河,经西安,于3月初回到战时首都武汉。3月下旬,卡尔逊又往徐州和台儿庄前线访问,会见了程潜、李宗仁、孙连仲等国民党军将领。然后他写道:“我已看到过两个阵地战前线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游击战的前线。这两类战争,后者似乎更适合于中国的目标。”1938年4月,卡尔逊又北上考察敌后的整个游击区。他先经郑州去西安,拜访了省长蒋鼎文。蒋劝告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回答道:“我来自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民把自由、平等视为不可或缺的。为了保持这些权利,我们国家的人民经受过很多痛苦。我看到中国人民同样地爱自由爱平等。从我已经看到的,我相信他们为了后代的自由平等,准备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以至生命……我将向全世界报道。以自由的名义,这种冒险是我国任何一个人都乐意去做的。”这段话使蒋的“泪水流到了他棕黑色的双颊上。他抹了抹泪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参赞,我没想到一个美国人能这样深地了解我们战斗的日标’。”卡尔逊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会见了林伯渠,并在林的安排下于5月初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也是1944年7月美国观察阴到延前唯一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官员。在考察延安的10余天中,卡尔逊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直接向一个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国人进行的谈话,而且这个人还负有定期向美国总统直接报告中国情况的任务。毛泽东就国内外多方面的间题同卡尔逊进行了畅谈,其中着重向卡尔辽详细讲述了中共关于抗战和建国的主张。毛泽东还介绍以刘白羽为首的五位青年文艺工作者陪伴卡尔逊去敌后考察。卡尔逊在内蒙古、绥远地区,会见了爱国将领邓宝珊、马占山;在晋西北,会见了贺龙、赵承缓;在五台山地区,访问了聂荣臻、彭真,详细了解了晋察冀边区代议制、合作社流动银行、财政收支、军事战斗、人民运动以及地主与农民间的合作等问题。当他得知边区正在发行救亡债券时,便用美国银行的旅行支票购买了一些债券,以表示对边区的支持。后来,他通过史沫特莱又把一些债券送回美国换成美金,并捐给中国为伤兵筹款的医药救济基金。他在边区还会见了在八路军中服务的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在冀中,会晤了吕正操,询间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方法;在冀南,会晤了徐向前、邓小平,了解八路军收编土匪的工作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尔后,他前往山东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况,会见了省长沈鸿烈、专员范筑先以后,于1938年8月返回汉口。他的第二次敌后考察行程5000里,历时4个月,曾越过日军防线3次。至此,卡尔逊对中国抗战的考察总共历时约8个月,行程8000里,足迹遍及延安和北方所有抗日根据地,会见3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了解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证实了看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就是: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此同时,红军也神速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消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的了解有了飞跃的变化”。他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他的老朋友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二、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游击战的忠实宣传者正如朱德所评价的,卡尔逊是“一个诚实正派的美国军人”。他决定将他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实地考察的真相,毫不隐瞒地公布于天下,以引起中国各界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在卡尔逊结束第一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作短暂停留时,武汉已成为战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国民党的主要军政首脑、各国驻华使节都集中在这里。卡尔逊访问了蒋介石夫妇,用一个小时叙述了他在北方的经历,介绍了八路军的敌后斗争,并赞扬五台山地区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烈的。他还行后会见了孔详熙、冯玉祥、何应钦、陈公博、周恩来、等,并用很多时间来撰写对北方的观察报告,有的直接寄回白宫。他是第一个向美国总统赞扬八路军,呼吁援助八路军的美国军人。“作为证据,他给总统寄去了共产党缴获的一些日军文件、一本日记和一件皮军衣。” 在晒得黝黑的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时,“汉口正在绝望中战斗”。当时,大约有40名外国记者在武汉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在他们之间引起巨大震动的,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的事件。一名美国军官在中国北部战线长途跋涉回来,这一点已够耸人听闻了。这名军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尉。他是目睹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游击队的战线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一卡尔逊把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情,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这对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确信,“他在游击区体验到的,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善’。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建设成功。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来赞扬他亲眼见到的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对那些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发言的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说明情况。”就如史沫特莱所形容的那样,卡尔逊“简直象个着了魔的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演讲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乐意坦率地予y}回答。他还允许记者们披露他的名字。他说:“我给你们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为什么非隐去我的姓名不可呢?’’然而,卡尔逊的言谈被认为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也具有危险性,这不仅使东京、也使华盛顿颇不满意。更使华盛顿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当作抵抗日军和民主的典范来加以颂扬。于是,日(一说17日),卡尔逊接到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上述情况的谈话的命令,否则要严厉追究责任。经过一天的痛苦思索后,卡尔逊于9月17日向美国海军部提出辞呈。他说:“我还没讲完事情的一半。如果不改变成个人身份的公民,我就不能再讲下去。因此我提出辞职,辞去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军官的职务。紧迫的责任感不让我作旁的选择。”就在他决定辞职后没几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却拍来准备晋升他为少校的电报,但他毅然表示不能接受。卡尔逊的确是一个诚挚的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勇敢而富有进取心。当在武汉的朋友们再三劝告他,无论是为一个象他这样已经在部队服役二十几年的老军官的远大前程着想,还是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着想(辞职意味着失业),都不应轻率地辞职时,他真诚而又坚定地说:‘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为了不受限制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卡尔逊最终换上了平民装。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就他在中国战场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四处奔走呼号,“即使是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⑧在此期间,他除了于1940年夏至1941年初自费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的工业合作运动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非正统的战争在继续》、《欧洲盟约与中国的前途》、《美国面临东方危机》、《中国的经济民主》等多篇文章,出版了《中国军队》、《中国的双星》两本重要著作,大力宣扬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卡尔逊认为中共是中国最生气勃勃、最进步的政治组织。他明确指出:中国“力量的源泉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共从根本上代表着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在教育政府和经济组织方面的实验在当前的冲突结束之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巨人在行动,中国有了成为世界伟大强国的前景”。关于八路军及其游击战,卡尔逊称赞道:“指挥员和战士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献身的信念。”“这支军队的士气之高,体魄之健,在远东各武装部队中首屈一指。指挥员的诚实、无私和廉洁,使不赞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但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理想的人,也钦佩不已。不管你如何夸奖这批人在救国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都不谓言过其实。”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是使日军的装备优势得不到发挥的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关于抗战与人民,卡尔逊指出:“抵抗的胜利依赖强有力的人民运动,特别是在敌人已经深人的地区。”“今日中国的力量在于人民。这种力量是由对民族的献身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所凝成的。”而八路军的有效抵抗正是以对军队和人民进行政治训练和军民团结为基础的,把“全体人民的努力;u明智地同军事方面的努力协调起来”。、因而,卡尔逊认为中共倡导的“全面抗战”是抗击日军的最好办法。关于中日战争的结局,卡尔逊提醒少、们:“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东亚是由军人独裁的统治还是中国的民主之蕾变成盛开的鲜花。”“如果日本得胜将意味着独裁的胜利”,“日本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必将继续征服其他国家,包括“粉碎美国”。他接着愤慨地批评道:“可是,美国还在继续给日本提供用以建立这种霸权的战争物资!”如果中国赢得了战争又将如何呢?卡尔逊指出:“中国人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将要成为民主思想和行动在东方的基地”,“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统一、更进步的国家”,“她将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它国家交往”。因此,卡尔逊呼吁美国人民反对向日本输出战争物资,积极支持正在抗击日军的中国人民。他充满信心地断言:“日本在中国的目标难以完成是无疑的’,,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八路军游击战的学生还在中国北方考察时,卡尔逊就深深地被八路军游击战的经验、特别是八路军的“集体精神”所吸引,深感有必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致力于在美国及其海军陆战队中理解和鼓舞这种精神”。1940。年夏,当他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工合”事业时,“新的思想在他脑子里萌发了,他想组织一个美国飞行队,命名为‘工合’,并以此为战斗口号。”后来他的“设想越来越明确了:他要回美国去,敦促国内的当权者认清世界紧张局势对美国人民的影响。他认为战争很快会波及美国。所以,他想训练美国青年作好战争准备,使他们成为中国八路军式的战士,热忱、机智,有真知灼见,深刻认识战斗意义,能全力以赴,不怕牺牲。”1941年1月,卡尔逊返回美国后,再次公开警告国人:日本将要突然袭击美国,美日战争即将爆发。4月,为了尽力帮助本国对付日本的袭击。他申请归队,获准后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多次向海[ 转自铁血社区
]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组建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的计划,但没受到重视。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炸弹无情地震醒了整个美国。罗斯福总统支持卡尔逊的计划,并把自己的儿子詹姆斯·罗斯福派来做卡尔逊的助手。1942年春,卡尔逊完成了建制为1000人的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组建工作,并担任该营中校指挥官,詹姆斯·罗斯福任该营少校参谋主任。该营是一支美国在敌后机动作战的突击部队,又叫“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工合营”。卡尔逊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该营“以北方朱德的游击队为模式,接受游击战术训练”。他认为,八路军的战斗力最主要是来源于教育部队懂得为什么而战。因此,他在挑选和训练士兵时,不但注意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非常重视他们的政治素质,也要求每个士兵都要象人路军那样明白在为谁而战。他要求士兵学习八路军的严格训练,给他们讲他在中国和60多名八路军游击战士在险恶的山路上32小时内急行军58英里即187华里而没有一人掉队的故事。他注意“把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制度同他在八路军中体验到的官兵一致的战友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营里建立“公开谈话制度”,以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并接受士兵的批评建议。他和军官们放弃军队中一切传统的特权,平等地与士兵同吃、同穿、同工作、同战斗,同甘共苦。这就是他要在美国军队中提倡的八路军的“集体精神”。他把它简单地解释为“同心协力”或“合力工作”,并用路易·艾黎创建的“工合”事业的“工合”这两个汉字表示,把“工合”当作突击营的口号。因而,人们也把该营称为“工合营”。1942年8月,卡尔逊亲率一支有220人的小分队,奇袭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总部所在地马金岛,以牺牲30人的代价,全歼守敌350人,击沉敌炮舰、运输舰各一艘,摧毁敌飞机2架,烧掉敌航空汽油1000桶,令美国人民为之振奋。同年11月,在成为美军从防御到反攻转折点的瓜达尔长纳尔岛战役中,卡尔逊又亲率第二突击宫在岛上开展了厂个月的丛林游击战,伏敌30次,以死、伤各17人的代价,共歼敌800人,被称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巡逻作战。卡尔逊因功被授子海军十字勋章,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当时,美国报刊的评论文章都一致地指出,卡尔逊空运营之所以能取得卜述辉煌战果,除了个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品质外,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八路军游击队。铁尔曼·窦尔登在其《美国海上奇袭队》一文说:“卡尔逊奇袭队的战术取法于中国有名的八路军的游击战争。”波顿士的《中国游击队的学生—卡尔逊和他的突击队》一文说;“卡尔逊在中国游击队中差不多有两年光景,进军与撤退共走过二千多英里路。学习着那些后来被应用到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教训。”该文还说:“中国游击队的军事情报比日军灵通,因为战区的人民都相信游击队。游击战士对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非常关切。卡尔逊在所罗门群岛领导作战时也运用这一原则”,使老百姓乐意援助他们。卡尔逊是最早详细了解并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八路军游击战经验的美国军人。通过卡尔逊的勇敢和有效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正确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他战场的积极影响。而这也正是卡尔逊对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因此说,世界特种部队的始祖是中国军人一点也不为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03162 工分:1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诞生在中国!!!红军时期的手枪队、抗战时期的敌后武工队的作战方式都已经具有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了,其主要任务:执行破袭战、麻雀战、斩首行动等,已经具备了特种作战的雏形。但是把这一特种作战的形式加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于是,从1937年起,卡尔逊便定期向白宫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供总统参考。同年8月中旬,卡尔逊抵达上海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从北方传来了中国的八路军在山西省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消息”。他思考这些消息时,曾写道;“我开始看到席卷这个国家的团结和民族主义的强有力的精神,能转变成令人生畏的抵抗方式。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做了。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方面的优势。如果是这样而又成功了,就将改变这场战争的整个面貌。”于是,他决定到北方去亲自考察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和和理论。在得到在驻沪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里·奥弗里茨·亚奈尔上将的批准,经过端纳和斯诺的联系和国共双方的同意后,卡尔逊持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用通行证,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和美军观察员的身份,于1937年11月下旬从南京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华北敌后考察。卡尔逊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于同年12月中旬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迎接,成为考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为了让卡尔逊了解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朱德专门为他召集了参谋会议,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安排他先后会见了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同时,卡尔逊结识了史沫特莱、丁玲、周立波。12月26日,卡尔逊背上干粮袋,在一支小部队的护送下,开始向千里之外正遭受日军疯狂进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发。途中,他先后会见了刘伯承、薄一波、徐向前、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人。于日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受到聂荣臻和举着“欢迎美国朋友”三角小纸旗的边区群众的列队热烈欢迎。在参观访问之后,卡尔逊又越过同蒲路的日军封锁线,到晋西北访问了贺龙,然后又赶往洪洞与即将率总部赴太行前线的朱德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这次在敌后步行3000余里,往返51天的旅行考察,虽然“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教育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严于律和自制的一支军队。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接着,卡尔逊前往临汾访问了阎锡山后,渡黄河,经西安,于3月初回到战时首都武汉。3月下旬,卡尔逊又往徐州和台儿庄前线访问,会见了程潜、李宗仁、孙连仲等国民党军将领。然后他写道:“我已看到过两个阵地战前线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游击战的前线。这两类战争,后者似乎更适合于中国的目标。”1938年4月,卡尔逊又北上考察敌后的整个游击区。他先经郑州去西安,拜访了省长蒋鼎文。蒋劝告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回答道:“我来自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民把自由、平等视为不可或缺的。为了保持这些权利,我们国家的人民经受过很多痛苦。我看到中国人民同样地爱自由爱平等。从我已经看到的,我相信他们为了后代的自由平等,准备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以至生命……我将向全世界报道。以自由的名义,这种冒险是我国任何一个人都乐意去做的。”这段话使蒋的“泪水流到了他棕黑色的双颊上。他抹了抹泪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参赞,我没想到一个美国人能这样深地了解我们战斗的日标’。”卡尔逊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会见了林伯渠,并在林的安排下于5月初到达延安,成为第一个、也是1944年7月美国观察阴到延前唯一访问过延安的美国官员。在考察延安的10余天中,卡尔逊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直接向一个具有官方身份的美国人进行的谈话,而且这个人还负有定期向美国总统直接报告中国情况的任务。毛泽东就国内外多方面的间题同卡尔逊进行了畅谈,其中着重向卡尔辽详细讲述了中共关于抗战和建国的主张。毛泽东还介绍以刘白羽为首的五位青年文艺工作者陪伴卡尔逊去敌后考察。卡尔逊在内蒙古、绥远地区,会见了爱国将领邓宝珊、马占山;在晋西北,会见了贺龙、赵承缓;在五台山地区,访问了聂荣臻、彭真,详细了解了晋察冀边区代议制、合作社流动银行、财政收支、军事战斗、人民运动以及地主与农民间的合作等问题。当他得知边区正在发行救亡债券时,便用美国银行的旅行支票购买了一些债券,以表示对边区的支持。后来,他通过史沫特莱又把一些债券送回美国换成美金,并捐给中国为伤兵筹款的医药救济基金。他在边区还会见了在八路军中服务的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在冀中,会晤了吕正操,询间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方法;在冀南,会晤了徐向前、邓小平,了解八路军收编土匪的工作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尔后,他前往山东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况,会见了省长沈鸿烈、专员范筑先以后,于1938年8月返回汉口。他的第二次敌后考察行程5000里,历时4个月,曾越过日军防线3次。至此,卡尔逊对中国抗战的考察总共历时约8个月,行程8000里,足迹遍及延安和北方所有抗日根据地,会见3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了解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证实了看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就是: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与此同时,红军也神速地深入敌占区开展消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的了解有了飞跃的变化”。他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他的老朋友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二、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游击战的忠实宣传者正如朱德所评价的,卡尔逊是“一个诚实正派的美国军人”。他决定将他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实地考察的真相,毫不隐瞒地公布于天下,以引起中国各界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在卡尔逊结束第一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作短暂停留时,武汉已成为战时的首都,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国民党的主要军政首脑、各国驻华使节都集中在这里。卡尔逊访问了蒋介石夫妇,用一个小时叙述了他在北方的经历,介绍了八路军的敌后斗争,并赞扬五台山地区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是最强烈的。他还行后会见了孔详熙、冯玉祥、何应钦、陈公博、周恩来、等,并用很多时间来撰写对北方的观察报告,有的直接寄回白宫。他是第一个向美国总统赞扬八路军,呼吁援助八路军的美国军人。“作为证据,他给总统寄去了共产党缴获的一些日军文件、一本日记和一件皮军衣。” 在晒得黝黑的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北方考察返回武汉时,“汉口正在绝望中战斗”。当时,大约有40名外国记者在武汉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在他们之间引起巨大震动的,是一名美国海军军官的事件。一名美国军官在中国北部战线长途跋涉回来,这一点已够耸人听闻了。这名军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尉。他是目睹共产党的军队以及游击队的战线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一卡尔逊把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情,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这对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举动。”他确信,“他在游击区体验到的,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善’。他毫不怀疑地相信,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可以建设成功。他不惜以最美好的言辞来赞扬他亲眼见到的共产党地区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对那些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发言的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说明情况。”就如史沫特莱所形容的那样,卡尔逊“简直象个着了魔的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演讲的机会,对任何问题都乐意坦率地予y}回答。他还允许记者们披露他的名字。他说:“我给你们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虚假,为什么非隐去我的姓名不可呢?’’然而,卡尔逊的言谈被认为是超出了作为外交官所能许可的限度,与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也具有危险性,这不仅使东京、也使华盛顿颇不满意。更使华盛顿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当作抵抗日军和民主的典范来加以颂扬。于是,日(一说17日),卡尔逊接到不得在公开场合发表类似上述情况的谈话的命令,否则要严厉追究责任。经过一天的痛苦思索后,卡尔逊于9月17日向美国海军部提出辞呈。他说:“我还没讲完事情的一半。如果不改变成个人身份的公民,我就不能再讲下去。因此我提出辞职,辞去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军官的职务。紧迫的责任感不让我作旁的选择。”就在他决定辞职后没几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却拍来准备晋升他为少校的电报,但他毅然表示不能接受。卡尔逊的确是一个诚挚的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勇敢而富有进取心。当在武汉的朋友们再三劝告他,无论是为一个象他这样已经在部队服役二十几年的老军官的远大前程着想,还是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条件着想(辞职意味着失业),都不应轻率地辞职时,他真诚而又坚定地说:‘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为了不受限制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游击战,卡尔逊最终换上了平民装。此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3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就他在中国战场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四处奔走呼号,“即使是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⑧在此期间,他除了于1940年夏至1941年初自费第四次来华考察中国的工业合作运动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非正统的战争在继续》、《欧洲盟约与中国的前途》、《美国面临东方危机》、《中国的经济民主》等多篇文章,出版了《中国军队》、《中国的双星》两本重要著作,大力宣扬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卡尔逊认为中共是中国最生气勃勃、最进步的政治组织。他明确指出:中国“力量的源泉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共从根本上代表着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在教育政府和经济组织方面的实验在当前的冲突结束之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巨人在行动,中国有了成为世界伟大强国的前景”。关于八路军及其游击战,卡尔逊称赞道:“指挥员和战士都具有诚实、谦虚、无私和忠贞的美德,人人都有为正义献身的信念。”“这支军队的士气之高,体魄之健,在远东各武装部队中首屈一指。指挥员的诚实、无私和廉洁,使不赞同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但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理想的人,也钦佩不已。不管你如何夸奖这批人在救国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都不谓言过其实。”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是使日军的装备优势得不到发挥的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关于抗战与人民,卡尔逊指出:“抵抗的胜利依赖强有力的人民运动,特别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s特种部队完整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