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乌兹别克斯坦语言合同,里面很多条款都看不懂

乌兹别克斯坦,走向新时代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乌兹别克斯坦,走向新时代
  ■马晓霖 李靖云
  在一片国际喧嚣之中,乌兹别克斯坦悄然完成了大选和政府更迭,随着卡里莫夫总统的病逝,一个时代结束了。面向未来,这个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什么底色呢?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栏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专访了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孙立杰。
  产业互补 利益共赢
  马晓霖:从地理位置看,乌兹别克斯坦处在中亚的中心位置,人口3000万左右,又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那么就综合地理位置和人口总量来说,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孙立杰:从地理上说,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心,毗邻其他中亚四国和阿富汗。因此,其一举一动,尤其是稳定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局势。乌兹别克作为阿富汗的近邻,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而且愿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阿富汗问题,从这一点上说,它对整个地区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发展角度来说,乌兹别克斯坦也对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个这么重要的国家,应该是中国在中亚地区开展合作的优先目标之一,也是重要的伙伴之一。
  马晓霖:费尔干纳盆地、阿姆河谷、锡尔河谷,都是世界历史上农业发育比较早的地区,那么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状况如何?
  孙立杰:乌兹别克民族是中亚地区最早定居的民族,也是靠农业发家的民族。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农业仍然是乌兹别克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其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仍能占到20%到25%,农业人口大概占到60%。它的农业从结构上来说,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而种植业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其棉花产量在世界排名前列,出口居第二位。乌兹别克的蔬菜和瓜果,味道非常好,这也是他们的特点。近年来,乌兹别克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中乌之间在农业合作上应该说现在也进入了新阶段,两国的农业部门已经建立了政府间农业合作委员会的分委会,每年都会开一次会。
  马晓霖: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字,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来源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乌之间在农业方面的合作有哪些变化?
  孙立杰: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我们的统计数字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在两国贸易当中,棉花的比重稍微有些下降,但我们从乌兹别克进口的棉纱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很多纺织企业都在积极酝酿到乌兹别克斯坦来寻找商机。其中,江苏常州金昇集团——这大概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纺织企业,现在已在乌当地投资兴建了纺纱厂,投资额也是比较可观的。所以,两国在产能合作方面会有很大的空间。这对于解决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的就业问题,解决它的产业升级改造问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从我们自己这方面来说,这也是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对外产能合作模式一条有效的路子。咱们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能的转移,和乌兹别克自身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承接,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找到利益的契合点,所以说在这方面应该会有大的作为。
  中乌之间 前景广阔
  马晓霖: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有近100种矿产品,其中有60多种已经开发生产。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开采量居世界第11 位,黄金开采量居第9位,铀矿开采量居第5位。这方面两国有什么合作吗?
  孙立杰:乌兹别克斯坦确实属于矿藏比较丰富的国家,这和中亚其他国家应该说有相似之处,而且它的天然气有1.1万亿立方米的储量,石油大概有1亿吨左右的储量,这些都在世界上能排到前十几名。现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在采矿业方面加大了对外合作的力度,中乌之间在天然气采购方面也有合同,而且中亚通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都需要经过乌兹别克斯坦。
  马晓霖: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情况如何?未来乌兹别克斯坦自身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缺口有多大?
  孙立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空间很大。特别是近几年,乌兹别克斯坦要改造全境2700公里的公路,并对3000公里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一直到2030年,这都是它的战略重点所在。这也和我们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互联互通确实相契合。所以我们的企业在乌兹别克应该还能寻找到商机——帮助这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的互联互通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
  马晓霖:在整个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发展是比较稳定的。但它的经济结构又比较传统,您感觉它现在总体经济情况怎么样?
  孙立杰:从经济结构上说,乌兹别克斯坦在前苏联时期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地。独立之后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该说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生产体系,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现在有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石油工业等这些重要的产业支柱。多年以来,乌兹别克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大概在8%以上。根据2014年的统计,按官方汇率折合成美元大概是620多亿,这在世界上排名七十几位,在中亚是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体量还是比较大的。
  马晓霖: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中乌之间在经济合作方面还有什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孙立杰:经贸合作应该是中乌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也是关系到两国之间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是我们优先的发展方向。2014年两国的贸易额已经达到40多亿美元,比10年前大概翻了一番还要多。从投资上来说,到目前为止中方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已经达到了70多亿美元。从我们的统计来看,在乌兹别克斯坦有中资参加的企业,或者中资独资企业大概超过了600家。涵盖的领域既有能源领域,又有非能源资源领域,还有现在的科技领域,所以说涵盖面很广。
  从长远来看,由于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经济结构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我认为两国的贸易额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两国的投资合作还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也想呼吁和欢迎咱们的中国企业,能够更多地走到乌兹别克斯坦来,认识乌兹别克斯坦,在这里投资兴业,因为这个地方确实是商机无限。
  (作者马晓霖为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解码一带一路》栏目主编兼主持人;李靖云为《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执行主编、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周宇航当前位置:> > >
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人口2650万。1991年宣布独立,自1996年起,经济止跌回升。近三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超过7%。卡里莫夫总统曾于1992年3月、1994年10月、1999年7月、2005年5月访华。
  、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电信)
  2007年,乌准备上111个生产型新项目,其中75个属于新建项目,36个项目属于改造。
(1)公路运输
乌公路网在独联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7年7月1日,乌公路总长约4.25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4.16万公里,占97.2%,包括国道1.86万公里,各州间公路约占2.15万公里。乌全国硬面公路密度为92.6公里/每平方公里。除此之外,乌还有地铁线路36.1公里,有轨电车线路112.4公里,无轨电车线路339.6公里;地铁车厢212节,有轨电车134辆,无轨电车208辆,全行业员工5.66万人。
根据乌政府制定的2007-2010年公路建设规划,将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预计全长2294公里,东起安集延,途经塔什干,西至努库斯和昆格勒。该路建成后,将对促进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铁路运输
乌铁路总长度为6200公里,其中复线680公里,电气化铁路600公里。公共铁路线4000公里,厂矿企业内部用于运送物资、人员的非公用铁路线2200公里。铁路线平均密度为13.7公里/每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7月1日,铁路部门共有员工3.45万人,机车车头700台,货车车厢9100节。铁路货物周转量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5.8%。
(3)航空运输
乌航空业较发达,在原苏联时期有航空港之美称。“乌兹别克航空公司” 是乌唯一的(国营)航空公司,成立于1992年1月28日,是国际航空组织全权会员,现有职工1.4万人。
截至2006年7月1日,该公司共拥有16架外国品牌飞机,大部分是以租赁形式获得,其中包括5架波音767-300,5架波音757-200,3架空中客车A -310和3架中程飞机RJ-85,主要用于飞国际航线。另外,乌还拥有27架前苏联制造的飞机,包括伊尔-86、伊尔-62、伊尔-114、图-154和雅克飞机,主要用于飞国内航线。西方品牌飞机的飞行时数占到乌航空公司飞行总量的73.3%。
乌国内现有12个机场,其中塔什干、萨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奇、铁尔梅兹5个城市的机场为国际机场。塔什干机场是乌目前最大的机场,于2001年改造完毕,被评为一类机场,可起降各类飞机。设计通过能力为1000人/每小时。
乌兹别克航空公司在24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其中15个设在俄罗斯。乌航的班机可直飞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中国、荷兰、韩国、土耳其、泰国、马来西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与独联体25个城市有定期航班,国内定期航班有12个。乌航每年运送旅客约150-200万人次,运送货物2-3万吨。
2006年,乌兹别克航空公司共运送旅客90万人,比上年增长2.8%;运送货物2.16万吨,下降16.6%。2007年上半年,乌航共飞行10660航班,运送旅客75.7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其中国际航线旅客29.25万人,下降8.2%;国内航线18.4万人,同比下降17.1%;独联体航线旅客27.8万人,增长13.5%;共运送货物9217吨,下降14.1%。
乌兹别克航空公司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实行股份制,向外国投资者出售49%的股份。
(4)内河运输
乌国内河道,多不宜行船,几乎没有水运业,全国从事水上运输的人员仅300人。
(5)管道运输
乌拥有一个较为完备和发达的天然气运输干线和支线网,它与前苏联时期修建的跨越欧亚大陆的“布哈拉-乌拉尔” 、“中亚-中心”输气干线网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天然气运输网络。油气运输干线长度总计为1.35万公里,密度为30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气输送网络包括九条干线,总长度1.33万公里,管径多为700~1200毫米。连接“中亚-中心”干线网的管道直径为1400毫米,管网上共有加压站250个,可将天然气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年输送天然气600-700亿立方米;乌输油管线总长200公里,年输送原油10万吨。管道运输业从业人员5800名。
2007年4月,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率团访乌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建设过境天然气管线的协议。拟建530公里长的管线将把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哈萨克—中国”输气管线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设计输气量为每年300亿立方米。   乌兹别克油气公司总经理称,目前拟议中的管线起自距土库曼斯坦边境20公里处的阿拉塔,穿过现有的“布哈拉—乌拉尔”输气管网的部分线路,再经过乌部分领土,最后抵达“哈—中”管线接口。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预可行性研究,预计2007年年底前将最终确定管线走向。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输气管网,乌政府制定了《2004-2020年更新输气管网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干线管道198公里,改建现有干线878公里、支线123.3公里;在萨雷迈(SARYMAY)新建一座加压站;改建和扩容20座现有的加压站,更新4座地下储气库的压缩机组,力争到2014年将天然气出口量提高到160亿方。
(6)电力设施
中亚地区50%的发电能力在乌兹别克斯坦。乌电力垄断企业-“乌兹别克电力公司”下属53家企业,其中包括39家开放型股份公司、11家统一制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1家分公司。全国有16个大型电力生产企业,其中有7个火力发电站,3个热电中心和6个水力发电站。乌电力85-90%是由火力发电站生产的,主要燃料为天然气(占85%)、煤(4.3%)和重油(11.2%),每生产100万度电需用10.6万方天然气或者261吨煤。在5家大型热电站安装了15-80万千瓦的机组。火力发电总功率为1060万千瓦。全国有输变电线长度超过23.5万公里,电压为 220-500千伏,其中7500公里长的输变电线完全可保证乌境内电力系统运行稳定。
(7)水利设施
乌的水利设施较为完善,供水管道总长5万多公里,日供水能力达160万方。全国集中供水率为60%,城市集中供水率占其中的87%。
(8)电信设施
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200万,城市电信网络数字化覆盖率为96.4%,州府城市-72.5%。农村电话网覆盖率为77.2%,数字化比例仅为33.3%;移动用户数达到452万,移动运营商安装21000多个基站(BTS);因特网用户达到190万户,有互联网业务服务商425家,公共互联网接入点(网吧等)344个。
目前乌全国有6个移动运营商,其中较有实力的3家为俄罗斯的独资企业“MTS-UZBEKISTAN”、“BEELINE”和乌美合资的“COSCOM”,他们共占有70%的市场份额。其中,实力较大的“MTS-UZBEKISTAN”的无线服务网已经能够覆盖包括1000多个城市和居民点在内的乌90%以上的国土面积。乌移动电话共采用四种技术标准:GSM、AMPS、D-AMPS、CDMA。移动电话网络基本形成,信号已经能够覆盖全国各大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及其邻近地区和居民点,主要用户群集中在塔什干市和塔什干州,渗透率为20%,其他大多数地区不超过1-2%。互联网业务服务商可同时提供1.5万名用户的接入,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43.1兆/秒。
乌位于中亚中心地带,连接中国上海和德国法兰克福的欧亚光纤通讯干线在其境内穿过,乌各大城市与地区之间均有光纤电缆连接。截至2007年9月底,乌光纤通讯电缆的总长度达到2000公里,无线电中继线路总长度超过7000公里;全国有162个数据传输汇接局,电话线路总长度为1100万话路公里。
  、民用住宅
乌全国现有住宅面积3亿平方米,
目前,乌人均住宅面积为16平方米。
实际上,据乌方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上半年,乌贫困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数量为2.85万户。就业促进资金为7400户贫困家庭发放小额贷款57亿苏姆,为残疾人创造了2049 个工作岗位。
  、相关行业
乌大部分油气开采、加工设备还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已经严重老化,技术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水平,前苏联50-60年代制造的钻机、采油和冶炼设备还在使用,主要原因是缺乏更新设备的资金。
乌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在本国境内加工和消费,近几年开始出口一部分天然气(50-100亿立方米)。乌有2座加工原油和凝析油大型炼厂:费尔干纳炼油厂和布哈拉炼油厂;大型天然气加工企业有4家:穆巴列克天然气加工厂,舒尔坦石油天然气厂,舒尔坦天然气化工综合体和乌兹别克油气开采地质钻探公司。
2006年,乌共开采原油和凝析油541.2万吨,比上年下降1.2 %。其中原油开采量为345.4万吨,微增0.2 %;凝析油开采量为195.8万吨,下降3.6 %。原油加工企业共生产汽油136.9万吨,下降1.8 %;煤油35.89万吨,增长1.6 %;燃料用重油89.56万吨,下降8.5 %;柴油143.7万吨,同比持平;石油沥青31.9万吨,下降1.2%;液化气产量22.31万吨,增长5.5 %。
(2)机械制造
乌有3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94家为大型机械厂。该领域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就业总人数的25%。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塔什干、撒马尔罕、安集延等地。中亚地区三分之二的机器制造产品在乌生产。
乌最有名的大企业有:“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与俄罗斯合作生产伊尔-76中型运输机、伊尔—114新型客机和伊尔—114T运输机;“乌兹大宇”汽车生产厂,利用韩国技术年产轿车18万辆。
其他主要机械产品还有:电力设备、电子机械、重型机械、大中型马力拖拉机,棉花种植、采收和加工机械,蔬菜和水果加工设备等。
(3)轻纺工业
乌为世界第六产棉大国,第二出口大国,平均年产籽棉350-370万吨,可加工100-120万吨皮棉。乌轻纺工业领域有600余家大中型企业,其中较重要的产品有:长绒皮棉、棉纱、棉布、毛料布、丝绸、针织品、地毯及地毯制品、服装、瓷器、皮毛加工及其制品等。另外制作各种金属制品的加工企业约220家。2005年,乌轻纺工业共生产棉纱118.8万吨,棉籽183.5万吨,棉短绒7.9万吨,原料蚕丝564.4吨,织布2.86亿平米(包括2.47亿平米棉布,1万平米纯毛布料和320万平米丝绸布料)。
独立初期,乌棉花加工能力仅为8%,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棉花加工能力已提高到25%。
乌纺织工业分为棉纺织业和丝绸业两个部门。棉纺织业由乌轻工股份公司管理,包括94个大型企业,其中20家为合资企业,还有150家中小企业;丝绸生产由乌丝绸协会管理,包括182个企业,其中6家为合资企业。
(4)食品和农产品加工
乌食品加工行业有300余家大中型企业,主要产品有:面包、面包制品、通心粉、糖果、植物油、动物油、蔬菜和水果罐头、葡萄酒、白酒、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鱼及其产品、烟草制品。2006年,乌共生产奶及奶制品1.06万吨,各类罐头1.483亿标准罐,白砂糖14.6万吨,植物油25.4万吨,动物油脂100吨,通心粉1.7万吨,葡萄酒244.2万加伦,香烟52.63亿支。
乌是中亚的水果、蔬菜生产大国,每年约生产150万吨水果和400-450万吨各类蔬菜,除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周边国家、俄罗斯、甚至远至波罗的海国家。前苏联时期乌果蔬加工业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0万吨果蔬罐头,2.5万吨干果和干菜,2000万加仑葡萄酒、白兰地、开胃酒和香槟。
独立后,乌成立了统筹水果蔬菜生产的国家控股企业—“乌兹别克水果蔬菜酒品公司”。公司下辖28个加工企业,其中23个为罐头生产厂,5个为干果干菜生产厂,总的年加工能力为:44.5万吨蔬菜(其中包括37.5万吨西红柿),22.3万吨水果和4.5万吨葡萄。共出产包括西红柿酱、水果鲜汁和饮料、水果蔬菜酱、罐头制品、葡萄干、杏干、苹果干、橄榄干、干洋葱、干胡萝卜、土豆儿干、洋白菜干、甜菜干、茄子干、香菜干、甜椒干、干辣椒、干茴香、开心果、核桃、巴旦木(杏仁)等在内的150余个品种。
乌果蔬加工和保鲜技术还停留在传统工艺水平上,设备陈旧,亟待更新。
(5)建材生产
乌国内各种建材原料较丰富,境内有21个大理石产地,16个花岗岩产地,还有多种工业废料、冶金矿渣、热电站灰渣等均可用来做建材原料。乌主要建材产品有:水泥、钢筋混凝土构件、地板革、石棉水泥板(瓦)、建筑玻璃、大理石、软质铺料等,平均每年生产400多万吨水泥、45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构件,30亿块砖,建材工业年产值约占乌GDP的10%。
乌兹别克建材股份公司(УЗСТРОЙМАТЕРИАЛЫ)是乌最重要的建材企业,包括87个大中型企业,70个小型企业,共有职工1.9万人。这些企业生产的建材有100多个品种,占乌建材生产总量的70%。
随着乌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项目不断实施,市场对建材的需求不断提高。年,随着企业技术改造的深化,乌建材生产规模提高了49.5%,其中水泥生产从年产328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507万吨,增长55%,建材出口从1275万美元提高到3350万美元。2006年,乌共生产混凝土构件和组件22.5万立方米,墙体材料3110多万标准块,玻璃628.7万平米。乌重视发展建材工业,建材工业产值约占乌GDP的10%。随着乌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项目不断实施,市场对建材的需求不断提高,建材的进口量也逐渐增大。乌市场对中国建材需求日趋明显,除传统的建材品种外,其他建材如瓷砖、卫生洁具、墙纸、中高密度纤维板及生产这些建材的技术设备等均有较大需求。2005-2006年,乌进口建材2亿美元,共包括90个品种。其中,乌能够生产的品种进口量为万美元,主要是油漆、卫生洁具、瓷砖、隔热材料、焊条、聚合材料管件等;乌不能生产的建材品种进口量为1.55—1.6亿美元,主要有钢材、黑色金属管件、木材、中高密度纤维板等。
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发展建材工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建材品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扩大出口,2005年3月24日乌颁布了第3586号《关于深化经济改革及深化建材工业发展》的总统令,主要内容有:确定了年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年建材生产目标;确定了发展建材工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统令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两年内乌建材工业股份公司所属企业进口的设备,以及该总统令确定的建设项目中所需要的、但乌不能生产的建材免除进口关税;并规定,所节约的资金应用于建材工业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6)木材加工与造纸
乌木材加工与制浆造纸能力较小。2006年,乌共生产锯材2600立方米,纸张4700吨,纸板2.8万吨。
1993年,乌签署了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9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乌拟吸引外资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废气排放量。乌将降低电力和水暖生产企业排放物、油气行业、居民公共事业、运输、农业、化学工业作为“清洁发展机制”的优先领域。预计在化工、油气、电力企业实施环保项目的投资金额将达到3亿美元。对参与实施这些环保项目提供外国直接投资的外国企业,乌政府将免除在乌境的所得税。
  、市场总体规模
乌现行建筑管理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1998年,乌内阁公布了《关于深入改革基本建设的措施》,将建筑业推向市场,撤销了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建筑企业,如“乌兹别克民用工业建筑公司”、“乌兹别克农业建筑综合体”等。2001年,乌将各类建筑公司划归各级政府管辖。如塔什干市政府管理13家大型建筑公司。
乌政府主要政策:
-禁止“两无项目”(无预算方案、无资金来源)上马;
-大力推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制(包括“交钥匙”工程);
-组建私人建筑公司、私人工程承包和建材批发市场;
-民用建筑设施逐渐改为砖木结构;
-鼓励在外商参与下充分利用乌现有自然资源新建或改造建材生产企业。
-取消对工程承包项目的财政补贴,只担保那些无经济收益,且对社会有重要作用的项目,首先是供水、教育保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讯领域的项目。2006年对这些项目的投资超过了2.12亿美元(比2005年高出5.4%)。其中最大的项目是乌农业水利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支持农业经济企业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工程项目。此外,还有对萨马尔罕市至哈吉达夫列特市的铁路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还有将在2008年完工的建设施工项目布哈拉、古里斯坦、吉扎克、卡尔希和萨马尔罕市的居民供水工程。
乌电力系统所使用的基本都是原苏联设备,大部分投产时间为50-60年代,设备老化严重,如:11个热电站中共有63个25-30万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其中11个已超过使用寿命,33个已经使用了超过25年。26个水电站共有67个发电机组,其中56个运转时间超过40年,早已属于超期服役。电网中1万公里的输电线需要更换。230个变电站的设备超过使用寿命,需要更新改造。乌将对纳瓦-安格列电站、塔什干电站、纳瓦伊电站、安格列电站、塔赫阿塔什电站、费尔干纳电站、穆巴列克电站等7座火电站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这些电站都是蒸汽煤气型电站。在2010年以前,乌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 &建筑投资仅占国家总投资的1%,建材工业产值约占乌国内生产总值的2.3%。乌建材原料储量丰富,但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主要产品为水泥、钢筋水泥构件、漆布、地板革、石棉瓦、水泥板、建筑玻璃、砌墙材料、软房盖材料、陶砖、普通砖等。建筑投资来源:
-国家投资: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以及国家其他渠道的资金;
-非国家投资:企业资金、商业银行贷款、居民储蓄资金;
-中小企业投资:私人资金;
-外国直接投资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投资;
-行业投资:行业管理部门筹措的资金。
2005-2006年,乌进口建材品种达90种,进口额在2亿美元左右。其中本国不生产的建材进口额为1.5-1.6亿美元(占全部建材进口额的80%),乌本国生产的建材进口额为3700-4000万美元。乌依赖进口的主要建材品种为盘条、钢管、木材等。乌生产的建材主要向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等。
  、主要承包商及项目
2007年上半年,外国对乌投资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大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外国投资在总投资的比例为19.8%,直接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比例为14.7%。上半年,共启动155个新的工业投资项目,如50.5公里长的加兹里-萨普雷麦段天然气管线开始施工,钻探了8口油气井(北尼尚、卡马什、别什肯特、沙卡尔布罗克等)、在科克杜马拉克油田工业试开采阶段投入使用3台天然气伴生气净化装置、投入使用102公里的输变电线、30家轻纺企业投产、55个食品加工项目启动、塔什古扎尔-薄依松-库姆库尔冈铁路竣工。大部分外资投向能源、化工、石化、农业、水利和日用品生产、信息和电信、公共事业、运输、基本建设和建筑业。乌政府在棉花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生产领域制定的中期发展纲要促进了外国对乌投资热情的上涨。2007-2011年,拟在上述领域实施140个项目,项目总金额预计达到4900亿苏姆(折合3.85亿美元)。
  、主管机构、行业协会职能,具体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 UZBEKISTAN
  、承包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
  、承包工程市场准入政策
按照合同和协议,为来乌工作的外国公民办理超过3个月的签证时,根据有关规定,必须出示由乌劳动部颁发给外国公民的劳动许可证明;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来乌工作的外国公民出示其本国单位的身份、职业及文凭证明;外国劳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在乌所在地内务部门的外事处进行登记。
乌内务部和劳动部有关部门在为外国公民和劳工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和发放劳动许可证件时,对生产型企业的劳务人员办理有关手续相对容易。
  、外资企业雇佣当地员工的规定
  、海关报关手续及通关壁垒
  、外汇管理
外资企业由出口自身产品而获得的外汇收入,纳税后全部由企业支配;合资企业在国家交易所享有优先换汇权。外国投资者可自由将合法经营所得利润及其它资金以外币形式汇往境外:用于维持或扩充外资的初始金或补充资金、投资收益、依该法所获得的亏损补偿金、用于履行合同的支付资金、出售全部或部分外国投资所获资金、依法获得的其它收入。如外资企业失去支付能力、破产或为了保护债权人权益、刑事调查,或者作为自然人的外国投资者发生违法行为,或者法院及仲裁机构裁决有必要制止抽走资金时,根据国际法原国家可以阻止外资撤离。
&& 7、 出入境管理   乌对外国公民及外籍劳工出入境管理比较严格。世界各国公民及外交人员,包括部分独联体国家的公民进出境均需到乌驻国外大使馆领事处、总领馆、领事馆、领事代表处等部门办理签证手续。为外国公民办理签证文件的期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 在乌国际机场的外交部领事处可办理临时入境手续。为来乌旅游的外国公民办理入境签证期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
外交机构、外国常驻代表处、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常驻人员及其家属、外国驻乌记者及其家属的多次往返签证和延期手续,由乌外交部办理。外国公民多次往返签证及延期手续由乌外交部或内务部办理。对外国公司代表及其工作人员办理签证延期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
(1)根据乌有关法律,凡是因私、因公出差、旅游、休假、学习、工作、治疗的外国和乌公民以及常驻的外国公民、包括独联体的公民、无国籍人(以下简称外国公民)均可进、出乌兹别克斯坦关境;。  (2)凡是进出或途经乌境的外国公民均需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驻国外大使馆领事处,总领馆、领事馆、领事代表处等部门办理签证手续;。  (3)在乌国际机场的外交部领事处可办理临时入境手续。   A.为外国公民办理入境签证期限一般为一年或按常驻人员委任期办理;   B.外交机构、外国常驻代表处、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常驻人员及其家属、外国驻乌记者及其家属的多次往返签证和延期手续,一般由乌国外交部办理。   C.为外国公民办理多次往返签证由乌外交部或内务部办理,除第5条规定的范围外,其他行业的外国公民,如银行或金融部门的代表及工作人员、公司常驻代表及工作人员、合资或独自企业工作人员等均由乌内务部办理延期多次往返签证(注:对不同国家的在乌人员,办理延期签证期限也有所不同。如为中国公司的代表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延期签证期限,一般为3个月,如果与乌内务部有良好关系或者公司在乌影响较大,投资多,其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延期签证期限可宽限到半年,但最多不超过1年)。  D.除过境签证和禁止外国人参观的地方外,在乌有关部门办理的入境签证在乌全境内有效。 &&& 办理入境签证程序   (1)凡是拟到乌访问、参观、考察、交流的外国公民,必须凭乌法人、外国驻乌代表处、国家间和国际组织驻乌代表处等部门的邀请和个人护照,到乌驻国外大使馆领事处或具有领事职能的部门办理签证及相关手续,外国公民凭入境签证方可进入乌国境。除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外的9个独联体国家公民到乌访问无需办理签证。  (2)乌法人和外国驻乌代表处等部门发邀请函,必须向乌外交部呈递办理签证的申请,乌外交部受理后通知其驻华使馆,受邀人凭乌外交部的通知编号和邀请函去乌驻华使馆办理签证。  (3)乌外交部审核申请后,在向其驻国外的领事部门发出命令:或同意或拒签。按照合同和协议,为来乌工作的外国公民办理超过3个月的签证时,根据有关规定,必须出示由乌劳动部颁发给外国公民的劳动许可证明。   (4)审核为外国公民办理签证文件的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为来乌旅游的外国公民办理入境签证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在特殊情况下,乌驻国外使、领馆领导有权独立决定向外国公民办理入境签证手续。
(5)办理签证分一次、多次和团体签证。办理签证时需要提交:
-护照(有效期不得少于3个月);
-填两张表格;
-两张照片(4X5cm);
-签证费。&&& 办理出境有关规定   长期居住在乌的外国公民拟出乌境,首先到所住地的乌内务部所属部门,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两份申请表,并出示本人护照;临时在乌居住的外国公民,其出境签证失效时,应及时通过接待部门到内务部办理有关手续;乌内务部审核外国公民呈递的申请后,如符合要求,为其办理出境手续。   为外国公民办理出境手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为长期居住在乌的外国公民办理出境签证期限为2年,在规定的期限内该公民可多次进出乌境;为在乌居住的外国公民办理出国长期定居的出境签证时,特殊情况下,办理出境手续时限可达30天。 &&& 对出入乌国境的权利限制   入境限制:对危害乌国家安全的外国公民,可拒签;为了保护乌公民和其他人的权利,捍卫乌法律,可拒绝办理入境签证;对与国外伊斯兰极端组织或与其他犯罪集团有牵连的人员,可拒绝办理出入境签证手续;对违反乌法律,也未取消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人员,不许办理入境签证手续;对过去在乌境内违反过出入境有关规定、海关法、外汇管理法及其他法律的外国公民一律拒绝办理入境签证手续;不许患有对乌公民健康构成危害疾病的外国公民入境。   出境限制:对不履行完合同义务的外国公民不予办理出境手续;对追究刑事责任的外国公民不予办理出境手续;对有民事诉讼案的外国公民,在法院未结案之前,可拒绝为其办理出境手续。
对在乌的外国劳工的管理和要求
截至2006年年底,在乌注册的中资企业数量达到100余家,中方直接投资2930万美元。在乌已建项目总金额近1亿美元,在建项目总金额近4亿美元,在谈项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主要涉及水电站发电设备供货、电信网络改造、钾肥厂和化工厂建设、地铁设备改造、电脑教学设备供货、土壤改良项目等。
截至到2006年年底,乌在华投资项目有22个,协议投资金额1853万美元,实际投资132万美元,主要涉及化工、电子、轻工、食品等领域。
中乌经济技术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统计
中乌两国在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合作顺利, 2006年,我对乌新签工程承包、劳务和设计咨询合同730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6393万美元。我企业在乌工程承包市场的份额较小,大约为1.8%,主要承包项目有:
-1999-2001年,中国水利水电公司利用亚行贷款实施了塔什干国际机场停机坪改造项目,项目金额为1300万美元,实现我在乌工程承包市场零的突破。
-2000-2002年,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利用世行贷款实施了乌两个州的农村供水中心改造项目,项目金额为400万美元;
-2002-2006年,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实施的EPC项目-昆格勒纯碱厂,年产量10万吨,项目总金额3200万美元,由中国工商银行提供全额出口信贷,中方负责设计、施工和设备供货。该项目已于2006年10月投产,受到当地政府好评;
-2006年6月,中油国际公司获得乌境内5个勘探区块(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勘探开发许可证,5年内计划勘探投入2亿美元;
- 根据2007年4月签订的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线经乌过境(530公里)协议,中石油正与乌方探讨具体实施协议,计划成立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共同建设和运营该过境天然气管线,预计管线建设费用不少于20亿美元;
-2006年8月,乌油气公司、俄罗斯“鲁克”海外石油公司、韩国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油国际公司在塔什干签署咸海水域勘探开发项目产品分成协议(合同期38年),预计投资9980万美元。2007年初注册了联合开发财团,目前已经完成地震招标,2007年内完成800公里地震测线。
有利因素: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政府还贷信誉良好,市场潜力较大。乌有2700万人口,市场容量有限,但作为独联体和海关同盟成员国,乌作为中亚地区的工业中心,有生产汽车、飞机、纺织品、建材、电缆、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能力。产品可以向中亚其他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等国出口,市场潜力不可低估。此外,乌能源产品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乌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如对执行纳入国家投资纲要的生产型项目的企业7年免征利润税;对外资占50%以上的生产型企业投产后2年之内免征利润税等。这些措施减少了对外国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投资乌工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电、天然气、劳动力价格低廉,国内销售市场规模较大(常驻居民有2630万人),到独联体国家出口免关税(独联体消费者2.8亿人)。
不利因素:行政手段对外贸和对外经济合作干预过多,市场经济基础脆弱,外汇市场没有放开;官僚、腐败盛行,办事效率低;政策多变,缺乏连续性。乌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汇返还难度大。贸易交易条件不公平,乌企业出口常要求外商支付15-75%的预付款,但乌进口时只有在外商将货物全部发运后才予支付。
  (一)政府上年度工作报告
  2007年2月12日,乌总统在内阁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2006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2007年深化经济改革的优先方向》的报告,阐述了2006年取得的“五项成就”和2007年准备完成的“七项任务”。
  1、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乌2006年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在GDP稳定增长、出口前所未有的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增多、国际收支稳定等方面。2006年,乌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建筑承包业务增长12.8%
乌兹别克斯坦2006年宏观经济指标
1、油气开采和加工
为加快乌兹别克国内公路建设,乌兹别克政府做出决议,自2007年起到2010年的4年内免除“乌兹别克公路”国有股份公司进口筑路机械设备及其零配件的海关税。   在乌政府制订的2007-2010年的公路建设规划中还包括建设乌兹别克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这条高速公路全长2294公里,东起安集延,途经塔什干,西至努库斯和昆格勒。这条公路建成之后将对促进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将不单是一条国际运输走廊,而且还将象一条纽带一样串联起千城万镇,对加快全国的物流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投资8亿美元。对外合作方式:建设现代化合资企业,外商可购买被拍卖企业的股份。
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化工企业
该领域需要投资2.5亿美元。
刺激对建筑用砖、水泥、装修材料等建材产品需求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乌及周边国家基本建设快速发展,这种趋势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在建材领域有投资活动的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美国、奥地利等。
生产水泥、陶瓷洁具、瓷砖、隔热材料、胶、涂料需要投资4.3亿美元。
6、果菜加工。
7、交通和运输
2008年,乌计划利用1.07亿美元实施3个通讯项目,拟将1亿美元投入到移动通讯领域,其中UZDUNROBITA公司计划投资8690万美元,COSCOM合资公司将投入1500万美元。
9、电力工业
产业规划:更新老化的发电机组,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推广先进的电力生产工艺,降低电力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乌兹别克电力”国家股份公司将在今后3年内吸引外资3亿美元,以实施以下项目:
-改造纳沃依热电站。目前,该电站设定功率为125万千瓦,该电站有两套机组(每个机组发电功率21万千瓦)、6台锅炉、5 台涡轮机发电供暖。拟建设一套功率为34.6万千瓦先进的蒸汽式联合循环装置,预计项目造价2.32亿美元。正在探讨吸收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寻找项目实施公司。
-建设萨马尔罕州索格第安纳-塔里马尔帐热电站之间长达200公里有500千伏室外配电设备的高压输变电线。项目将吸收伊斯兰发展银行在2009年提供的贷款。
-改造塔什干热电厂。目前,该电厂现有的5台锅炉均产于上世纪30-60年代。拟利用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的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采购设备。新项目将建设3套单机功率为2.5万千瓦的带水加热和废物处理锅炉的蒸汽涡轮装置,提高电厂的使用效益,满足首都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同时将现有锅炉的生产率提高到每小时120吉卡/小时。
-建设塔什干外部供电设施(拟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计划建设塔什干市外部供电设施,要求带VL 200千伏起动器的220千伏起动电阻,110千伏的转换站和配有110千伏电缆的110千伏起动电阻。该投资项目的目的在于保证塔什干中心地带的用电,提高现行设施供电的可靠性。该项目的科研报告正在编制
-建设高压输变电线(拟利用伊斯兰发展银行贷款)。将新安格连热电站锅炉转为常年燃煤。目前,该电站有7个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燃料主要为天然气、煤和重油。计划用邻近煤矿出产的煤作为电站发电燃料。
10、机械制造
行业机构为“乌兹别克农机控股”协会。该协会下有数十家生产挖掘机、拖拉机、拖车和吊挂设备等农业机械的企业。该领域计划吸引外资组织生产功率为120马力以上拖拉机、棉花播种机,出售“压缩机”、“水利机械”股份公司的股份。
(五)2008年乌兹别克斯坦经济预测
4年内建设两万套住宅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去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