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戏市场调查报告不如电影的市场大

国外玩家热衷冒险游戏 中国市场为何无大作级产品?
时间:14-04-29 18:37  来源:官方 作者: 编辑:52PK
不论是电影还是网游,冒险题材在海外乃至世界范围都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在欧美,冒险题材也覆盖了小说、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游戏等多个领域。
说起全球知名的冒险题材的电影,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夺宝奇兵》、《国家宝藏》、《地心历险记》等海外大作,而说到全球知名的冒险题材网游,玩家们首先想到的则是《》、《古墓丽影》、《波斯王子》誉满全球、粉丝无数的超级大作;不论是电影还是网游,冒险题材在海外乃至世界范围都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在欧美,冒险题材也覆盖了小说、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游戏等多个领域。
《古墓丽影》是冒险类作品的代表作
冒险题材风靡全球,国内玩家偶尔&解解馋&
国外玩家热衷冒险游戏,不仅仅体现在游戏上,如近些年风靡世界的真人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以及全球票房冠军:&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等,而《古墓丽影》、《波斯王子》等游戏大作也都纷纷改编电影,其影响力和关注度绝对不容小窥;相比起冒险题材在欧美的大红大紫,中国观众和玩家一向只有&吃剩饭&和&流口水&的份儿,尽管早些年间也有《天脉传奇》、《神话》等电影解解馋,但游戏这一块不管是单机还是网游几乎都处于空白阶段,倒是在文学界近些年出了如《盗墓笔记》等相对大火的作品。
《荒野求生》在国内大火,贝爷也成为国内宅男们的神级偶像
冒险小说飞速走俏,国内市场为何无大作?
近几年,随着冒险类网络文学小说的风生水起,也衍生出部分影视作品和网游产品,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小成本制作的页游或手游类,在已有诸多冒险题材爱好者的前提下,中国游戏市场为何无大作级产,这是不少行业人士和游戏开发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冒险类题材游戏的开发相对一般的RPG端游来说,在世界架构和剧情设定方面难度更高,需要结合真实历史、地理、神话故事等进行推进,在保留游戏的冒险趣味同时,剧情的发展还要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这对游戏策划和设计师们来说都更有挑战。
《勇者大冒险》将由南派三叔亲自操刀构架剧情
如上所说,开发一款优秀的冒险题材大作,除去研发团队的基础实力之外,还需要开发商大手笔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在相对浮躁的中国网游市场,游戏开发商们的觉醒显然来的有点晚;不过,面对庞大的冒险题材用户所勾画出的蓝海市场,已有野心勃勃的开发商在暗地里酝酿着&大动作&,腾讯旗下的新游《勇者大冒险》就被爆出,将会邀请创作《盗墓笔记》等知名冒险题材小说的作者南派三叔,担任游戏的世界架构设计师,而游戏的开发团队更是来自业内的黄埔军校&像素软件,该产品的上市或许可以改变国内冒险题材无大作的现状,让我们拭目以待!
翻页快捷键:←|→
关注 52PK游戏网 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火游戏激活码 最有趣游戏资讯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及描述。
一周新闻排行
2016年Gstar游戏展11月17日-11月20日在韩国釜山BEXCO开展,Nexon、网禅、Mg...
2016暴雪嘉年华于11月5日至6日在美国加州安纳海姆会议中心举办,52pk游戏网...
Copyright © 2002- 版权所有 52PK游戏网 渝ICP证B2-号 渝网文(-010号《王者之剑》折戟内地票房,到底是卖电影还是卖游戏?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王者之剑》折戟内地票房,到底是卖电影还是卖游戏?
作为今年春节档后第三部登录内地市场的游戏改编电影,上映第10天,《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实时票房17.66万,累计票房2790.19万,累计票房甚至刚刚超过上映三天《美女与野兽》的单日票房(2622.43万元),令人大跌眼镜。同样是游戏改编的电影,今年的前两部同类影片《生化危机6》和《刺客信条》却与《王者之剑》走出了不同的票房轨迹,打着终章情怀牌的《生化危机6》尽管没有了米拉此前手撕僵尸的霸气场景,却依然秀出了首映票房2.27亿,上映24天近11亿的佳绩;而有着“法鲨”加持的《刺客信条》在华做了各种落地宣传,但或由于同档竞争过于激烈,或由于游戏圈粉有限,票房止步于1.61亿元。《生化危机》系列之所以能在内地市场有如此大的斩获,难以忽视的是其前十五年的铺垫。从2002年第一部上映起,《生化危机》系列就已经在僵尸片世界里构建了完善的世界观,其故事的连续性和互补性是另《刺客信条》和《王者之剑》最缺乏的一点。而作为一款游戏改编电影,其更早的吸粉始于1996年《生化危机1》登录SONY的PS主机,这种新的游戏模式让全球粉丝为之癫狂,也为其电影序列的改编积累了最早的群众基础。从2002年开始,15年陪伴所积累的强大观众群体,编剧在恐怖与耍酷中积累的绝对平衡,让这个僵尸世界的“群众基础”得到了最大化。即便15年间有威尔史密斯、布拉德皮特等大咖主演的《我是传奇》、《僵尸世界大战》等同类影片抢占市场,但米拉·乔沃维奇的冷酷脸往那一站,矫捷的身手微一显露,“僵尸粉”们的呼声就狂涌而来,“女神陪我长大,我陪女神收官”,这张情怀牌已经保证了《生化危机6》在内地市场的不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票房大卖的僵尸片也都无一例外地遵循了《生化危机》的原型,从《我是传奇》到去年韩国风靡的《釜山行》,同样都沿用了病毒泄漏的套路,同样是人型嗜血僵尸,同样有僵尸叠罗汉,同样靠咬来咬去传播......同一类型片对同一个僵尸世界观的开拓在另一个角度又为本片增加了“嗜血”粉丝的数量,造成了游戏之外,影片的大胜。反观《王者之剑》,其遭受的最大质疑竟来自《最终幻想》游戏粉本身。被誉为“将《爵迹》按在地上摩擦的电影”,《最终幻想》系列吸引进影院最多的就是游戏粉和奔着特效去学习的学习粉,其在电影世界观的营造上就定位为游戏的辅佐,而不是打造出一个普罗大众都能看懂的电影,这几乎就已注定了《最终幻想》系列在票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游戏改编电影的首创者,《最终幻想》系列其实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虽然从首部就开始巨亏,但其所坚持的真人CG道路一直沿用至今,其高成本低收入的印象也给同类影片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里不得不科普一下真人CG电影,这类影片强调完全由电脑生成,演员只负责完成动作捕捉和配音。最近的一部同类作品是郭敬明带着一堆小鲜肉IP搞出来的国产首部真人CG电影《爵迹》,该片制作成本为1.2亿至1.5亿人民币,最终票房为3.8亿元,与预期的6亿元左右赢利点相去甚远。但更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已是巨亏,郭敬明的电影在市场反应上已经超过了真人CG电影的开山鼻祖《最终幻想》——2001年,号称世界首部真人CG电影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以上千台计算机、超200名专业人员超过4年耗资1.37亿美元的投入,仅仅收获了8500万元的全球票房(该片累计亏损9400万美元)。真人CG电影带来的市场困惑其实很简单就能分析。影片的唯一噱头是炫目的技术,脱离了观众欣赏的故事情节本身,脱离了明星阵容对市场的号召力,再脱离了一应可以用作前期炒作的新闻或绯闻,再搭配这类影片在制作上的绝高成本,本身就已经沦为了“高成本低回收”的代名词。从2001年至今,北美市场也推出了一系列真人CG电影,如《贝奥武夫》、《极地特快》、《圣诞精灵》、《丁丁历险记:独角兽的秘密》等,但这一系列电影中,仅有由斯皮尔伯格打造的《丁丁历险记》在票房上有过惊艳的一笔,内地票房曾达到1.2亿元。但不可忽视的是,1.2亿成绩的背后很难说是CG电影的胜利,而是作为漫画的《丁丁历险记》在中国70后、80后观众中积累的强大人气和斯皮尔伯格本身的票房号召力。而游戏改编的真人CG有着更为狭窄的观众群体,也注定了其在市场上的脚步更为艰难。目前能称得上出名的也仅有日本2008年就《生化危机》改编的《生化危机之恶化》,其4000万日元的票房也不值得一提。从游戏改编电影,目前全球的成功案例无非《古墓丽影》系列、《生化危机》系列、《寂静岭》系列和拿下内地14亿票房的《魔兽》等寥寥几笔。庞大的粉丝群是电影公司纷纷瞄准此类影片IP的基础,但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重情怀的粉丝会觉得有一个膜拜的场景甚至一个片名就够了,而重代入感的粉丝可能会要求世界观要与游戏接轨,全景要忠于游戏的情节,对影片的期待值会更高。与此同时,游戏改编电影还需要兼顾更大的市场群体——普通观众,而对这类人来说,一个看得过去的故事架构会比还原游戏里某个特定的场景重要得多,如何在兼顾本就有分歧的原著粉的同时再去争取更多的普通粉,就成了这类电影的终极难题。选择忠于电影的诸如《刺客信条》,基于游戏元素,导演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而为了让这部电影符合玩家的认知,所有的经典战斗场景、跑酷等特技镜头都由真人完成,甚至游戏中最经典的动作“信仰之跃”也是在真实地点由专业特技演员完成的。而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上显得通顺的故事,导演在结局上还参考了更多观众的意见,将原本设定的刺客“团灭”结局改成了欢乐的大逃亡收尾,在最大限度赢取观众的道路上煞费苦心。选择忠于游戏的成功代表则是《寂静岭》,影片对游戏三元世界观和宗教隐喻的继承无疑是对游戏精髓的把控,而更被贴上“复制游戏”标签的则是对场景的还原,小镇的建筑完全是复制游戏基础的实景,而浓雾的特效则将游戏的氛围彻底代入,最终收获了游戏玩家和普通观众的双“点赞”。事实上,更为讨巧的做法是对游戏世界观的继承,一系列成功的游戏改编电影中,《生化危机》、《魔兽》乃至2016年根据手游改编的《愤怒的小鸟》,都成为了这一序列的代言,《魔兽世界》和《生化危机》首先都为游戏设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观架构,而魔兽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细节,但仅凭这一架构,就已经成功控制了电影的走向。从某种角度说,只要沿着这个方向拍下去,观众都会对这类电影欣然接受。而《最终幻想:王者之剑》显然是游离于游戏改编电影IP主流之外的不成功典范。事实上,如果说选择真人CG电影的形式注定了这部电影在票房吸引力上的先天不足,那么其对故事与游戏关系把握的完全脱节,更进一步为其票房折戟蒙上了一层阴影。众所周知的是,《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首次在玩家面前曝光是在Square Enix 2016年3月为《最终幻想15》所举办的发布会上,3D动画电影将被作为游戏“泛娱乐企划”的配套之一打造,同期还会制作动画和手机游戏。而三个月后,该片果然如公司所述,仅在日本小规模上映,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了在部分院线的小规模上映之外,《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仍然是以数字版发行、与游戏同捆套装发售为主。这种典型的“买游戏送电影”的思路,注定了该片本身就不会以影片盈利为主要拍摄目的。因此,2017年3月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排片,实际上算得上是该片真正意义上的公映。这也是让游戏粉们最不解的地方,时隔大半年,影游联动的最佳时期已经过了,当《最终幻想:王者之剑》以公映的方式出现在游戏忠实粉的面前时,收获的只是“这片还有毛看头”的尴尬;而其拍给原著忠实粉的主题思路也注定了普通观众在晚进影院5分钟后,就只有享受两小时“懵逼”状态的尴尬结局了。
“创业者”这个标签化的形象,就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背上了许多有...
CNN Money的可穿戴设备泡沫论仅是表面文章,利用市场的泡沫论来掩...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CCTV的315晚会呢?(来源: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粤ICP备号&&&&&&&&&&&&粤网文[8号
版权所有 广州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游戏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