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世界上最美的书书是怎样练成的

中国有两本书成为了2017年“世界最美的书”|界面新闻o文化2017&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在德国莱比锡揭晓,其中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两部作品《虫子书》和《冷冰川墨刻》分别捧得银奖和荣誉奖。
今年&世界最美的书&组委会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共收到了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评作品近600件,经过三天的细选,最终推选出14件分别来自7个国家或地区的作品获得2017&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虫子书》一书由朱赢椿、皇甫珊珊设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兼设计师朱赢椿每日与工作室的各色虫子朝夕相处,收集它们在叶子上啃咬或在纸张上爬行后留下的痕迹,经过处理,形成了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2016&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全书内页没有文字,由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构成。经过非常细致的观察与处理,虫子们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具有了书法与文本的气韵,妙趣天成,一本&假书&横空出世。黑、白与浅驼色的沉稳搭配以及整洁利落的装订使整本书十分素雅端庄。&
《虫子书》摄影 雨鹰
《虫子书》摄影 雨鹰
《虫子书》摄影 雨鹰
《虫子书》摄影 雨鹰
《冷冰川墨刻》由海豚出版社出版,设计师为周晨。本书为旅居西班牙的画家冷冰川黑白墨刻作品的合集,曾获2016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金奖。2016&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的评语如下:&图书封面有刀刻的痕迹,与文本主题高度契合。整体设计的气质比较稳重大方。书籍内黑色部分运用得当,黑白辉映传递出优雅的气质。&
《冷冰川墨刻》摄影 雨鹰
《冷冰川墨刻》摄影 雨鹰
《冷冰川墨刻》摄影 雨鹰
《冷冰川墨刻》摄影 雨鹰
十年前,朱赢椿设计的《不裁》(江苏文艺出版社)就曾获得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铜奖。对于这次获奖,朱赢椿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说:&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跟十年前得奖相比,这次形式上反而比较平实,功夫主要花在内容上,我用了五年的时间,自己养虫子,自己弄菜地,这不是一本&人&的书,是虫子写的书,可能内容上会让人觉得比较独特。&朱赢椿也认为,&现在&中国最美的书&,在标准上越来越与国际最美的书看齐,也做得越来越优秀了。&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已有近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评委会由来自德国、英国、瑞士、荷兰、罗马尼亚等国的著名书籍艺术家和教授组成。&世界最美的书&每年会评选出包括&金字母&奖一名,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五名,荣誉奖五名,共计14种获奖图书。这些获奖图书将在当年的莱比锡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上与读者见面,并在世界各地巡展。
&&中国最美的书&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3年创设的书籍设计评选项目,至今已举办了14届;每一年度的获奖图书都会送到德国莱比锡参加次年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先后共有14批296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其中17种图书获奖。&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与次年春天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和展览相衔接,组织中国书籍设计师参评、竞争,密切了我国设计界与世界的交流、互访和讲学,对于中国图书设计理念、创新和质量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届&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名单(截至2017年共17种)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版式设计:蠹鱼阁(申少君)、高绍红,封面设计:张志伟
《朱叶青杂说系列》
《曹雪芹风筝艺术》
赵健工作室
耿耿、王成福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颁发&&&最美的书&制作奖
朱赢椿(不属于&世界最美的书&奖项)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
《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
小马哥、橙子
《剪纸的故事》
吕旻、杨婧
《文爱艺诗集》
刘晓翔、高文
《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
《中国最美的书》
刘晓翔、刘晓翔工作室
《订单&&方圆故事》
《学而不厌》
曲闵民、蒋茜
《虫子书》
朱赢椿+皇甫珊珊
《冷冰川墨刻》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记者关注文化方面的所有新闻旧闻。有消息联系微信ziqilianzhi。加时注明工作单位。 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正文
“世界最美的书”:外表与内涵兼具
  1996年,李瑾与吕重华同时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李瑾留校任教,而吕重华子承父业,经营起自家的美术书店――方圆工艺美术社。当上了书店老板后,吕重华的美术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书店的图书订单上,吕重华画下了各种不同情绪的漫画式肖像,记录自己的心情。就这样,成千上万张纸片,变得饱含温情与记忆。
  将这些订单整理成书,吕重华先后花了4年的时间。如今,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身为好友的李瑾二话不说,就当起了免费设计师。“也算是实现了我自己的一个设计梦想吧。”李瑾说,“这里面有订单的故事,更有我同学的家族故事,还有几代人对书店的记忆。”
  无处不有的东方韵味
  此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铜奖的《学而不厌》,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浓郁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严谨、内敛的东方韵味展露无遗。
  毛毡护封包裹着封面,毡子下方印着刻成小章的书名。解开护封,绘画装裱的封面上,水墨随着纸质的纹路自然晕开,书名的字体清新淡雅。翻阅内页,传统的宣纸印刷着中国画与书法,既柔软又富有质感。
  全书书页由左向右翻阅,文字采用竖排版,高低不规则。书籍从白页开始,用黑白书法进行书写,最后又以白页结束,表达出作者周学想要传递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种反复的坚持过程,没有终点。
  在“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环节,评委会如是评价:“本书纸面成像富有质感,翻折的阅读方式赋予了动感,与主题相辅相成。文本排列随阅读游动,在规则中寻求着文字群的变化,或虚或实、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立统一。”
  《学而不厌》是一本随笔集,讲述作者对于艺术学习的思考。该书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南京电视台主持人周学,设计师为曲闵民、蒋茜,书名是由著名作家莫言题写的。该书自起心、动手,再到设计、印刷,花费近两年时间。
  “我一直觉得能遇上好的作品去设计,是自己的幸运。”曲闵民向本报表示,“虽然作者周学在设计上让我自由发挥,但是我觉得书籍设计是另一种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所以每一处设计,我都会从书和作者的角度出发。”
  再次回归的最高荣誉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历史悠久,代表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据了解,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每年组织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然后择优送选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
  早在195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苏加诺画册》就曾在莱比锡获得图书设计金奖。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13批,共271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莱比锡,其中15种图书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的奖项。但金奖仅有第一批中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过,《订单――方圆故事》是中国出版界在莱比锡第二次得到这份荣誉。
  据悉,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主要有四点: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二是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三是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四是注重历史的积累,即体现文化传承。评选结果由七名国际评委以公开投票的方式决定,每年从世界各国参赛作品中选拔1金、2银、5铜及5个荣誉奖作品。
  “今年我们特别将送选图书做了中英文参照对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表示,“这是为了方便‘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图书,感受我国的书籍文化。”
  (照片均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提供)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当前位置:&&>&&>&&>&&>&
最美的书无需光彩夺目 ——2014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 评委随想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吕敬人
&&&&编者按&
&&&&今年2月,2014&“世界最美的书”评比在德国莱比锡落幕,我国有两本书获奖。七位评委中,有一位是我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评选归来,他写下了自己的感想,除肯定成绩之外,更是恳切地谈到了我国书籍设计的种种欠缺之处。
&&&&两天的闭关评审十分紧张,优中选优难度越来越大,遗憾不可避免
&&&&今年2月初,我受邀担任2014“世界最美的书”国际评委,本次赛事有30多个国家的567本书参评,均为各国2013年评选出来的本国“最美的书”。经过两天近20个小时的紧张评审,9个国家的14本书摘取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桂冠,获奖率不足3%。欣慰的是,中国有两本书获此殊荣——由小马哥+橙子设计的《刘小东在和田&新疆新观察》和刘晓翔设计的《中国最美的书》分别荣获铜奖和荣誉奖。
&&&&我担当过多次国内外书籍设计赛事的评委工作,但这次评选经历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大的感受是面对世界各国的高水平设计,找出自己的差距;其次体验了整个评选机制与评审全过程,可以对照国内评审方法的不同。
&&&&评选在莱比锡国家图书馆内举行,这里收藏着德国大量宝贵的史料文献,还有弥足珍贵的艺术图书。评奖的第一天是先看书,8个小时,中午在图书馆的食堂匆匆吃过饭接着看,看完后每个评委发14张不同颜色的票(色条),当晚投出你认为最美的14本书。第二天评委陈述投票理由,有一书多票的,每位赞同者都要说明,接着对每一本的去留举手表决。经过好几轮翻来覆去的斟酌讨论,桌面上留下的书越来越少,优中选优难度越来越大,气氛也越来越凝重。咬着牙,忍着痛,眼看淘汰到最后
&&&&剩下了14本,时间突然停滞了,评委们谁也不作声,为一些好书的离去惋惜与不甘。评审主席提议每个评委可以从前几轮入选过的书中挑一本,加入已选出的14本,重新评选。于是再次一本本申述讨论,举手表决,最终2014“世界最美的书”尘埃落定,几本好书被挽救,几本好书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出局,遗憾难免,这就是评选。
&&&&接着再次投票选出金页奖1本、金奖1本、银奖2本、铜奖5本、荣誉奖5本,以分数多少定奖项,其实它们之间的差别真的是微乎其微。评审结束后,每一个评委当场都要为14本获奖书写下自己的评语。这一天从上午9点连续工作到晚上10点多,隔壁房间备有咖啡和茶点,随时可以充饥。
&&&&“灰头垢面”照样获奖,关键在于书的整体呈现,尤其是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传递的出人意表
&&&&14本最美的书的封面并不那么“光彩夺目”,说得不好听,都有点“灰头垢面”,评委们坚持认为书籍审美不是单一的装帧好坏,外在是否漂亮并不是主要选择,标准应是对书的整体判断,特别强调一本书内容呈现的传达结构创意、图文层次经营、节奏空间章法、字体应用得当、文本编排合理、材质印制精良、阅读五感愉悦,其中最看重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传递的出人意表,以及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表现。
&&&&获得最高奖金页奖的《Meret&Oppenheim》是瑞士设计师的作品。这是一本艺术家传记,遵循着传主生平轨迹的叙述构架,插叙插议式的图像铺垫,主文本与辅助文字的穿插编排,充满历史感的书信笔迹,打破常规的体例安排,全书设计具有丰富的表达,但阅读感受却十分清晰。应用了多种内文纸,封面却是布面单色,简朴又不失高雅,第一眼看到,第一次触碰就能打动人心。
&&&&获得金奖的是德国设计师的《Buchner&Brundler》,一本关于建筑的书籍,海量的信息被富有逻辑地整合成有序的阅读系统。解析建筑的结构图用比较薄的纸张,通过不同长度的折叠,在书口形成阶梯检索,既合理又新颖,并与正文的严谨编排形成有趣的节奏对比。图文印制的高质量体现本书的高品位,繁复交错的信息并没给读者带来负担,反而引发阅读兴趣。这是一本典型的德国理性主义的设计,严谨到毫无瑕疵。
&&&&奥地利的《Katalog&der&Unordnung》是银奖书籍中的一本,全书多种字体混合应用,版面编排却几乎完美,不可思议的无序与有序的对峙,富有挑战性又达到和谐的阅读结果。露背装订便于书页展开,该书的设计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感。
&&&&德国获得铜奖的《79&97&LANGE&LISTE》以大量购物的票据组合成文本,配之1979年至1997年反映意大利生活变迁、社会百相的照片,主题叙述的切入点独特,编辑设计力量的投入,将琐碎的生活记忆与国家社会进程有序贯穿起来,别样的开本,带来别开生面的阅读趣味。
&&&&德国的《Keiko》获铜奖,是这次获奖作品中唯一的纯画册,设计者将造船厂的主题演绎成一块(本)金属板。不留空白的全黑摄影作品充斥所有页面,三面书口全部涂成黑色,体现了金属船体沉重的物质感和存在感。摄影作品印制强调黑到极致的强烈对比,阅读时似乎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这是一本富有音感的书籍设计。
&&&&挪威获得荣誉奖的《Som&fra&mange&ulike&verdener》是纯文本的书,设计却不简陋。除了讲究的字体和严谨的排版,巧妙
&&&&之处是标点符号的图形化处理,以及与图形符号相对应的黑色章节隔页,给纯文本的阅读带来节奏感。主文本与注释文的处理匠心独到。封面上的弧线与内文隔页形成有趣的连贯,全书宁静中略带诙谐,不张扬却引人耳目。
&&&&小马哥+橙子设计的《刘小东在和田&新疆新观察》为中国赢得铜奖。这是一本充满戈壁温度和泥沙气息的书,以笔记本的形式将画家体验生活和创作过程娓娓道来,丰富多样的编辑方式,体例的独特设定,不同的纸材触感,显示了设计师对文本信息的掌控力和奇妙的想像力。
&&&&《中国最美的书》由刘晓翔所设计,这是他第三度获评“世界最美的书”。以三联折的编排手法贯穿整本书,精心拍摄的图像,用心的布局,书内隐藏着看不见的节奏韵律,结尾全书信息矢量化的分析图表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看点。
&&&&可点可圈的书还有很多,很遗憾设计非常优秀的俄罗斯的《俄罗斯历史》、波兰的《世界地图》在最后环节被淘汰。评委似乎有意“怠慢”大书、精特装书,而亲近纯文本的小书,这次有三本获奖,但有些书由于设计过于简单,投入思考力度欠弱而落选,而那些光有漂亮的书衣而内文平平的书也只有靠边站的份了。
&&&&我国出版物水平的提升,不仅要改变落后的设计观念,还要面对出版与编辑意识落后的现实
&&&&体现书籍美感的设计,不仅要结构新鲜,有翻阅质感,还要追求细节。评委经常提到书籍的音乐性,指的是设计叙述要有节奏感。中国选送的《文心飞渡》是一本设计非常精致用心的书,博得许多好评,但由于整体版面结构过于程式化,稍稍缺乏节奏变化而淘汰出局,令人扼腕。西方的评委们对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水平有较好的评价,他们看重民族风格的运用,比如竖排文字在很多评委眼中就是东方韵味的表达,但一致认为设计的传统性一定要与当代性融合才能体现设计者的功力。
&&&&中国的书籍设计参加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比已经十年了,除2013年之外,其他年份均有斩获,已有13本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进步自不用说,但还要看到很多不足。比如大多数设计照章宣科,体例结构
&&&&十分单一,阅读设计创想不够,编辑设计语法欠缺,视觉语言程式化、简单化,中文字体应用粗糙,双语编排很不讲究&,印制只看大效果不注重细节质量,最典型的是过于注重外在表皮而缺乏内在叙述力量的投入。
&&&&中国一年大概出版30万余种书,有很多书籍设计者付出了大量辛劳,但优质设计的比率并不高,与出版大国的地位不尽相称。我期待未来少出点不必要出的书,一方面可省去大量人力、物力、心力的付出,另一方面还可节约自然能源,而应加大力度出精品美书,提升全民阅读的审美水平。我们的设计师应该逐渐从书籍的外在书衣打扮中走出来,能和编辑、作者来共同探讨一本书的最佳阅读传达效果,设计者要对书有自己的看法与态度,对文本的叙述有不同的编辑切入点,用心的设计师可能会成为文本传达的参与者,甚至是第二“作者”。事实上,“编辑设计”给书籍设计师提出了更严格的素质要求和更高的跨入门槛。装帧与书籍设计不是名词称谓的差异,两者是折射时代阅读文化的一面镜子,这是提升中国书籍艺术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问题。
&&&&我们有很多设计师并不一定是水平差,但受制于比较固态的装帧思维和委托人强烈的商业诉求,使得自己的设计能动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在一些书籍设计较为先进的国家,出版社有艺术总监,但基本上不设专职设计,书籍设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编辑们都成了“制片人”,他们是具有综合能力的策划者,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对设计师的了解,对印制技术的熟悉,我们中国的编辑与之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觉得中国出版物水平的提升,不仅要改变落后的设计观念,还要面对出版与编辑意识落后的现实,还有常被我们忽略的“形而下”的每一个工艺细节。
&&&&这次担任“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坦白讲,去德国前,忧心忡忡,生怕中国的书评不上,“无颜见父老乡亲”;评上了,又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虞。经历了公平游戏规则下的反复论证和评审,中国有两本书获奖,展现了自身的实力,我问心无愧。供图/吕敬人
网站编辑:穆菁简介/世界最美的书
《虫子书》每年一届的“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由来自德国、英国、瑞士、荷兰、罗马尼亚等国的著名书籍艺术家、教授组成。共评选包括“金字母”奖一名,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五名,荣誉奖五名,共计14种获奖图书。这些获奖图书都会在当年的莱比锡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与读者见面,并在世界各地巡展。
中国参赛/世界最美的书
2010年订单——方圆故事参赛情况参加2010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总品种数较去年增长1.28%,最后仅有14种图书获奖。
此次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评选中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2016年2016年2月,中国两本图书在德国莱比锡获得2016“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其中《订单——方圆故事》一书获金奖,《学而不厌》获铜奖。2017年2017年2月,2017“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揭晓。由“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25种参评作品中,《虫子书》和《冷冰川墨刻》分别荣获银奖和荣誉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29:1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届世界最美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