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归根结底要的是投资业绩,汇丰晋信龙腾的这种三可理念能够做到吗?

汇丰晋信:致力成为主题投资领域专家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首先,有幸荣膺“金基金?成长基金管理公司奖”,对《上海证券报》对我公司的抬爱表示由衷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改革全面展开。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更是借此东风,乘势而上――股市在沉寂多年后,自2014年下半年起进入了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对汇丰晋信而言,2014收获颇丰。旗下基金业绩出色,公司过去三年()整体股票投资能力列64家可比公司的前10(银河证券《2014年基金业绩报告》),并荣膺贵报“金基金?成长基金管理公司奖”等诸多殊荣。其中汇丰晋信大盘基金2014年涨幅达60.25%,列353只主动股票型基金第7名(海通证券,截至日);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2014年涨幅达58.96%,列82只主动混合型基金第2名(海通证券,截至日)。  能取得如此佳绩,主要得益于多年以来我们的坚守:客户为先,执行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理水平、重视受托责任,始终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产品开发上,求精不求多,同时秉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严格遵循基金合同规定的范围投资,策略连贯,风格不漂移,“所投即所得”;投资团队,讲求合作至上,不提倡“明星”文化(明星基金经理是结果,不是目标);人才方面,以自己培养为主,从而使员工都有着较强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阶梯制度上,新老结合,确保在人员发生变动时,基金业绩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投资流程上,借鉴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经验,确保基金业绩的可持续、可复制和可预测;风险控制上,借鉴汇丰集团的风控流程。  2015,身在牛途,我们将继续打造可解释、可重复、可预测的业绩,致力成为主题领域的专家。主题基金不仅是行业主题,也包括策略主题。前者如我们的低碳、科技先锋基金,后者如我们最早成立的生命周期基金,以及去年成功发行的双核策略基金,其应用了汇丰集团成功运作多年的“PB-ROE”(“估值-盈利”)流程;我们今年还计划发行一只低波动风格基金,将是国内第一只专注于降低组合风险、降低回撤的基金,也是只策略主题基金。我们的主题基金都会严格按照主题限定的概念进行投资,做纯粹的、真正的主题投资。  较之发达国家,国内的市场还很年轻,远不够成熟,投资者也不够理性。但所有市场都会趋向成熟,或快或慢,或曲线或直接,但方向不会改变。我们深信,坚持我们认为对的方向去做,按照我们告诉投资人的去做,终会成功。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汇丰晋信 | 市场观点
您的位置:
- 内容推荐
汇丰晋信CEO王栋做全球在A股的桥头堡
&&&&&&& 日,汇丰晋信旗下大盘基金获香港证监会核准,并于12月29日正式在香港地区进行销售,这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正式拉开帷幕。在汇丰晋信CEO王栋看来,今后可以在香港销售内地基金,以及未来在内地销售香港的基金,其意义并不简单地在于扩大了基金公司的销售渠道,而意味着对投资人理财观念的深层次改变。
  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
  问: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已正式开启销售流程,包括汇丰晋信在内的数家基金公司获得了香港证监会批复,您怎么看待这件事的行业意义?
  王栋:日,汇丰晋信旗下大盘基金正式在香港发售,12月30日,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再获香港证监会核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与香港同仁一直在为这项工作进行着细致周密的准备,希望在不久之后,可以在香港正式销售我们的基金产品。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固然对于基金行业有重大意义,但真正深层次改变的,可能是投资人投资习惯的改变,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宏观层面,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事件,是在外汇管制这条护城河上架起的又一座大桥。
  问:您认为这条护城河会一直存在吗?
  王栋:我认为,资本的对外开放、双向流动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现在有外汇管制这条护城河,限制了资本的双向自由流动,我们也不会一下就把河填掉,让风险处于不可控的状况。但是,我们可以并且正在河上架起一座座交流的桥梁,从QFII、RQFII到沪港通,现在的基金互认,再到未来的深港通等等,这些桥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宽,直到资本的流动基本没有障碍。
  问:那么资本的流动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王栋:对于投资人来说,可选择的产品越丰富,就越能分散风险,就可以构建一个风险收益比更好的投资组合。所以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但是需要更专业的服务。
  个人资产不应仅依赖单一市场的股市、房市
  王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王栋于2001年8月加入汇丰环球投资管理伦敦总部,在环球产品开发部任职。他于2002年4月被调往香港,先后从事产品开发和亚太地区机构销售业务。王栋于2003年4月成为亚太区企业拓展经理,期间协助亚太区企业拓展及中国事业主管就与山西信托在中国内地合资成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进行计划、谈判和具体实施工作,并在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后历任财务总监、国际业务总监和总经理助理。
  在加入汇丰之前,王栋曾服务于一间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税务咨询顾问。王栋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业外贸和计算机科学的双学士学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国际金融(数量金融方向)硕士学位。王栋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他曾先后持有英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基金从业资格。
  问:您认为,投资人应该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在海外?
  王栋:理论上,这是财富管理的必要一步。内地的基金南下,将内地优秀基金推向香港,使得香港投资人从此可以更便捷、更直接地享受到内地市场的增长收益,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人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未来香港市场的基金也将在内地销售,内地投资人也将有机会享受到全球市场的资产盛宴,个人资产将不再过于单一地依赖内地股市、房市,这对内地投资人来说,是投资理财方式的重大跃进。
  简单来说,如果投资人的资产合理配置在全球市场不同资产类型中,即使面临单个市场剧烈调整,你的资产回撤也不会太大。近期,人民币有所贬值、而美元不断升值,如果投资人持有部分美元资产,那么就能较好地平滑投资风险,也不用每天忐忑不安地盯着新闻了。
  问: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普通投资人有这样的能力吗?
  王栋:没错,所以这其实对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个比方,汇丰银行的客户经理的职责,其实不是“卖”产品,而是做“资产配置”,非常强调客户维护,因此不是说卖完这款产品就和客户没有关系了,而是售前、售中、售后都持续地与客户联络,提供一揽子财富管理方案。并且,通过与客户保持不断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也就是说,当客户经理越来越了解客户真正的需要,且架上产品愈加多元化时,就能更好地为投资人提供整体配置方案,形成正向循环。
  问:那么随着投资人的资产配置全球化,就要求机构必然也必须有全球视野?
  王栋:是的。可以说,国际化的脚步某种程度上倒逼我们进步。
  以基金公司为例,基金公司本身提供的是服务,必须尊重投资人需求。那么当你面临越来越多成熟市场的投资人更理性的需求时,提供的产品、服务自然也会与此接轨。
  相对来说,成熟市场的投资人因为经历过更多次市场的大起大落,会更加理性地选择产品。而资产管理公司也经历过几轮优胜劣汰,对于风险控制的意识会更加强烈。
  另外,随着市场开放,之前有护城河保护的产品面临着更直接的竞争,这也是行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随着香港基金北上,将促使内地的QDII产品更有竞争力,牌照垄断的优势不再。当然,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
  做汇丰在内地的桥头堡
  问:汇丰晋信作为一家合资公司,在这样的资本开放进程中有什么战略规划吗?
  王栋:我们的战略方向没有变过,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
  走出去??我们已经又迈出了一大步,继大盘基金后,我们还将根据市场状况、海外投资人的需求不断推进其他产品的海外销售。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汇丰横跨全球70多个国家的网络优势,在全球销售我们的产品。
  请进来??我们会成为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的产品北上代理人,相当于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在国内的销售子公司,未来也不排除销售海外其他机构的产品。
  问:不管南下还是北上,做这件事的基金公司很多,汇丰晋信有什么优势?
  王栋:汇丰的集团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三点。
  第一,汇丰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汇丰银行在国内是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已超过170家。未来,银行还将在珠三角地区进行更多重点布局。我们的外方股东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则是海外中国股票基金最大的管理人之一。
  第二,汇丰晋信是整个汇丰在A股的投资平台。汇丰的海外QFII产品都是由汇丰晋信进行投顾服务,借助于此,汇丰晋信的投顾业务规模在全行业排到前列。未来,汇丰晋信也将是汇丰在中国的销售桥头堡,汇丰的全球化产品将有机会通过汇丰晋信在内地市场销售。
  第三,汇丰晋信与汇丰能够产生合力。作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公司一贯以来的经营理念、投资流程、风险偏好都是与整个汇丰趋同的,比如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产品不运用杠杆等,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国际化的进程将更加顺畅。
  问:战略上,汇丰晋信是“走出去”和“请进来”,战术上,具体有什么举措吗?
  王栋:首要一点,就是在投资方面,汇丰晋信一直以来遵从国际化的流程和标准,比如,坚持“所投即所得”,即,旗下每只基金有自己确定的风格,大盘基金就是纯粹的大盘股风格,科技基金就专注于投资TMT领域,绝不会因为市场风格轮动,基金风格也出现漂移。
  并且,强调基金业绩“可解释、可预测、可重复”。以大盘基金为例,在2015年上半年,其表现并不突出,主要是因为市场为小盘风格主导,这样的表现我们是可以向投资人清楚解释的,也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而下半年,我们认为高企的市场估值下,大盘股更有安全边际及补涨机会,因此预期大盘基金业绩会相对出色,事实也是如此。最终,拉长时间看,大盘基金在坚持风格不漂移的前提下在2015年全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排名同类579只股票基金的前1/4(晨星,截至日)。同时,我们希望这样的业绩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每一个大盘股的表现周期依然会出现,即业绩“可重复”。
  我们认为,基金经理不是“大散户”,或仅仅是“选股高手”,其更需要发挥“组合经理”的作用,其超额收益应是通过严谨的、有纪律性的组合管理来实现的,而非随意的主观判断。现实中,没有只有优点的策略,但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风格漂移。
  产品方面,立足国内为本,同时,借鉴引进汇丰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比如,我们成功推出的运用“PBROE”模型的双核策略基金,选择“低估值、高盈利”个股,希望以中低风险追求中高水平的收益。再比如,我们希望借助汇丰的投研优势,做真正的中国股票产品,这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中国上市公司,我们计划推出的“沪港深基金”,就将均衡投资于内地及香港市场。
  销售方面,我们一直以来有着与汇丰中国、恒生中国的销售合作经验,能够高效满足国际市场全方位、高标准的渠道需求。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成熟市场的标准要求团队,形成更专业的投资能力、销售能力,为海外基金“北上”做好服务。
新闻来源:汇丰晋信
发布时间:
浏览人次:3020
友 情 链 接
汇丰环球投资管理
山 西 信 托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全景网基金频道
网易基金频道
至诚理财网
联合基金网
中国基金网
IIchina(机构投资)网站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
&&&&&&&&&&&&偏股基金规模10年“零增长” 背后原因竟是这样……
中国基金报
  震惊!偏股基金规模10年“零增长” ,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方丽
  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时间,公募基金总规模从3.1万亿飙涨至11.14万亿,大幅增长了2.6倍。但权益类基金规模基本“零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达到2.84万亿元,占总规模25.51%,而10年前,这一数据为2.97万亿元,不仅超越目前水平,当时偏股型基金占比更是高达95.58%。
  为什么10年来公募基金发行成立了数千只新产品,却依然未能给偏股型基金带来有效的规模增长?大多数权益基金在市场点位跌去一半的情况下依然取得正收益,却对规模增长没有带来帮助?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权益基金的规模增长落后于行业增长是一直存在的行业现象,和市场波动、人员变动、销售习惯、投资理念等都密切相关。毫无疑问,处在成长期的国内公募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更加激烈,但基金公司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投研能力,未来能脱颖而出的将是持续坚持长期投资并知行合一的基金公司。
  原因一:
  基础市场赚钱效应不足
  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公募基金共成立了4371只新产品,合计首募规模6.47万亿元;十年间偏股权益类基金市值不增反减,其中A股波动大、缺乏赚钱效应是主要原因。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直言,十年来股票市场对投资者回报确实偏低。美国机构曾做了一个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至今7年多时间里,美国市场的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3%,美国以外的发达市场的过去7年给投资者符合回报是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过去7年的年化复合回报率仅2%。
  国海富兰克林副总经理徐荔蓉也表示,过去十年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还是比指数要高,但是核心股票市场本质上是没有赚钱效应,加上较高的波动率,单纯从投资角度来看,这类资产没有太大吸引力。不仅如此,基础市场巨大的波动也导致偏股基金规模的较大波动。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也直言,每一次牛市偏股型基金规模增长非常快,但随着市场回调,规模便又停滞不前。
  正是因为基础市场赚钱效应不足,大量投资者将理财资金流入房地产、信托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偏低风险品种上。
  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也直言,一般客户理财需求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货币基金能基本满足投资者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需求,收益率也尚可,也是过去几年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李颖表示,在过去十年,资本市场产品日益多元化,同时得益于刚性兑付的特殊国情,大量稳定高收益产品吸引着投资者的大额资金,也培养着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募权益类基金即便具备阳光透明的制度优势和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仍然难以获得投资者的大额、长期资金。
  原因二:
  投资行为的“追涨杀跌”
  过分重视“新发”的渠道策略
  十年来,投资者本身“追涨杀跌”加剧了权益类基金的净值波动,而基金业传统的“重视新发”,忽视“持续营销”的渠道策略又加剧波动。
  据上述副总经理表示,目前基金行业、媒体等风向更重视追逐短期高回报的权益基金,但其实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类基金“可遇不可求”,对他们更有意义的应该是“每年权益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数”而不是最高点,对最高收益的追求也导致不少投资者“在高点涌入被套”,会有不好的客户体验。
  李颖也表示,我国A股市场波动大是不争的事实,使得权益类基金产品也往往呈现净值回撤大、择时优劣产生的收益差距大等现实,较为容易触动投资者心理承受的阈值,致使投资者往往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进行长期投资。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直言,重视发行新基金而不太重视老基金的持续营销,这样更多销售鼓励投资者不断换手,所以赚不到钱。反观国外,其实业绩优秀的的老基金销售更容易,而业绩尚短的产品可能都无法上架。
  汇丰晋信基金产品部总监何喆也表示,公募基金大部分的管理层仍然是管理规模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造成了销售的资源往往向货币、委外等更容易做大规模的非权益类产品倾斜。
  不过,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也表示,目前这一情况有所好转,目前的趋势都是以业绩驱动,业绩做得好渠道也更有需求,而并非以新基金或老基金论英雄。
  原因三:
  长期价值投资或难落地
  投资能力可谓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行业均重视的长期投资或因种种因素导致难以落地。
  一位从业年限较长的投资人士直言,股市的回报最根本是来自于所在市场优秀的上市公司,并非是基金经理创造出来。目前新兴市场,可以说很多上市公司在毁灭价值而不是在创造价值。
  上述人士指出,A股基础资产缺乏优胜劣汰。相比美国市场,平均每年大约有5%的股票退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构成指数的持续是未来3~5年最优秀的公司,这值得我们反思。而且国内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只能做“小股东”,这样导致基金管理人更多是一个财务投资者角色,而难以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中国上市公司更多倾向于做大而非做强,A股去杠杆后的ROE高于7%的目前是凤毛麟角,机构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
  “风险调整后的上市公司回报率,是所有权益基金回报率的基础。”上述人士直言,就如同做菜,菜都不新鲜难以炒出美味佳肴,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业绩好的基金偏少的原因。
  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也认为,过去这些年价值投资的理念都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都是一些主题炒作、热点等等风格,像基金这样的正规军整体上还是以研究价值成长为主,但是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是从今年价值投资回归了,也带动重视价值投资、研究能力的公司、产品今年表现都相当好。
  “市场过去长期资金较少,大部分是散户,也没有建立长期投资观念,包括机构也是频繁进出,导致了整个市场缺少了真正长期稳定的资金,例如海外养老投资的资金、大量封闭较长年的基金,但是国内很少。”该人士表示,这样也导致权益类基金规模的波动。
  徐荔蓉更是举例,国内依旧没有形成例如美国401K、退休年金等长期投资角色,直观的表现在,有10年历史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但真正持有10年的投资者占比非常低。
  此外,优秀投资人员的匮乏也是一个原因,何喆表示,优秀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仍然是处于匮乏状态,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公募市场上管理股票最大规模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股票资产一般在100亿左右,而公募基金由于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加速了资金向优质基金经理偏移,使得大量优秀的权益类产品普遍采用限购的方式来减少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
  “基金公司普遍面临着优秀基金经理流失的问题,特别是前几年兴起的公转私造成了大量优秀的老资格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失。”何喆表示。徐荔蓉也认为,这10年市场的资金规模并不是没有增加,而是随着不少资深的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去向阳光私募后,资金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出。
  爆款基金的启示:
  赚钱效应成偏股基金规模增长根本推动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吸金近百亿的爆款基金诞生背后,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也在感慨,马太效应”正在新基金发行中上演。除去东方红睿丰、中欧恒利等“爆款”基金,今年成立的79只普通股票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51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足5亿,占比超过6成。
  少数基金公司的发行“盛宴”
  东方红睿丰三季度末封转开规模激增百亿,基金份额相比开放前暴涨4倍多;另一只由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曹名长发行的中欧恒利基金一日认购74亿即宣布基金结束募集。不过,多数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依然得为权益类基金发行苦撑局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普通股票及偏股型基金中,14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依旧有59只新基金募集规模不足5亿,占权益类新基金发行比例达64%,贴着2亿成立线发行的权益类新基金也达22只之多。
  “业绩为王。”上海一位中小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称这是她今年对新基金发行最深刻的印象。以往多数基金公司没有持续的业绩效应,投资者对新发基金也拿不准,都抱着尝试的心态,银行渠道高激励政策导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今年部分基金公司拿出了投资者认可的三年期业绩,投资者买基金首选这类绩优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银行渠道卖权益类基金靠高激励机制推动几乎不起作用,没有品牌及业绩积累的小基金公司依旧面临新基金难卖或者赔本发基金的局面。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用“赢家通吃”概括今年权益类基金首发特点。中欧恒利三年定开等14只基金首募规模占权益类基金发行总额57%,仅嘉实一家基金公司发行的10亿以上新基金就有3只之多,多数基金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依旧是贴着2亿元成立线。
  4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低于清盘线
  规模分化不仅体现在新基金发行之中,截止今年9月,开放式基金数突破4000只,公募基金早已不是稀奇产品,一些长期业绩不佳的权益类基金也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长期在5000万清盘线之下挣扎。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60只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清盘线,迷你基金数量比前一季度增长约30%,尽管大部分迷你基金多为纯债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但也有46只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
  长期业绩不佳几乎是权益类基金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以两只成立时间最早的迷你基金为例,两只2009年成立的偏股混合基金,三季度末资产规模已低于5000万,在今年各大类基金前十月业绩冠军纷纷突破50%的情况下,上述两只基金今年一只净值下跌18.38%,另一只微涨0.2%,最近三年期业绩也分别处于后四分之一及后二分之一的位置。成立近8年时间里,基金经理频繁变更,无一位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过三年。其中一只基金从2015年年中起,各季度末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跌至5000万元以下,今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仅2000万元。截至11月3日,46只权益类迷你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仍有8只。
  “不同于纯债及灵活配置混合等定制基金多为机构客户持有,清盘相对简单,权益类基金多为个人投资者持有,散户占比偏大,这类基金清盘面临的难点还在于若是业绩长期不佳或是业绩亏损,一旦清盘不仅公司品牌受损,召开基金清盘的持有人大会也难以获得基金持有人投票通过。”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指出权益类基金清盘的尴尬之处。
  华南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指出,虽说基金规模小,基金经理投资更为灵活,但基金规模过低,基金经理投资也难以施展,最终陷入规模小业绩差的恶性循环。“基金规模一旦低于5000万,各种运营成本摊销将显著摊薄基金业绩,加之基金公司经常在季末时点为迷你基金冲规模,基金经理也知道这部分资金属于帮忙资金,很快会撤出,不能用于投资,也降低基金经理的投资效率。”
  偏股基金要突围仍需多方形成合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李沪生
  如何改变偏股型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接受采访的高管从考核机制、产品设计等方面谈了不少真知灼见。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直言,国内的基金行业仍处成长阶段,扭转权益类基金现状,各家公司都在进行。“无论是推动浮动费率基金还是事业部制改革,都是努力的方向,未来还需要继续改进。”
  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直言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提及基金经理考核时间太短,导致“后遗症”较多,期望投资考核期能够真正拉长。他表示,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业绩考核方式过于短视,最好给予更长期的考核标准。“目前超过100家基金公司,可以给基金经理3~5年业绩考核周期的不足10家。为什么?因为高管团队多数任期为3年。长期考核,意味着需要整个基金行业中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的任期都要拉长,这些需要股东支持。这就触及到基金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未来基金经理需要改变的是更加注重投资本源而不是博弈。需要淡化排名因素,兼顾季度排名的同时,做更多基本面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如果有一天可以不用兼顾季度排名,可能未来基金运作3年业绩会更好。”他表示,东证资管等机构业绩好,更多是在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并且去选择和自己理念相匹配的投资者,他们对基金经理长期考核、产品封闭三年的模式都值得行业学习。
  国海富兰克林副总经理徐荔蓉则认为,公募基金的生存力和适应力是非常强的,之所以会形成现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占大头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投资者的选择倒逼着资管公司设计出相应的产品。“首先一定是以投资者利益为本,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考核方法,很难讲考核周期短就一定是错的,周期长就一定是对的,确定考核周期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市场、公司、投资者都在摸索的过程中,考核机制一定会慢慢地往合理的方向发展,各家公司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适合自己的考核周期。”
  他表示,基金公司本质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投研能力,培育这一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打造一支稳定的投研团队、探索好的投资理念并且长期执行下去,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何喆也承认,对于权益类公募基金,除了需要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长期业绩,严格的契约精神同样必不可少。“汇丰晋信在国内率先提出‘三可’的投资理念,既业绩‘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测’。作为基金管理人,汇丰晋信希望给客户看到的不单单是投资业绩的高低,而是要让客户看到背后的整套业绩获取体系。这有助于客户做出长期的决策。而客户的决策一旦长期化,公募基金也将更有动力去把长期业绩做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徐荔蓉指出,国内基金行业依旧处在成长的初期,未来的股票市场是相对乐观的,过去十年股票市场的弱点都会慢慢变成优点,包括股票相对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劣势也可能转变为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未来的增速也会远超想象。
【编辑:王永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汇丰晋信双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