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技能和舞蹈技巧展示的行为目的

招聘与面试技巧
关注度:327
& 编号:160165
课时安排:
讲&&&&师:姚女士
课程类别:
会务组织:中华品牌管理网
课程费用:3500元
报 名 表:
举办时间:
(本期已结束,点此查询其它计划)
近期相关课程:
招聘与面试技巧课程目的是向学员们介绍如何解决面试的有效性问题,即因为无效的面试而导致错误招聘的问题。从确定该职位的关键技能开始,到为每一项技能设计结构性的和行为描述的问题,来预测应聘者这些方面的更加接近事实而非感觉的未来表现。从而帮助管理人员雇佣正确的人。
招聘技巧面试技巧招聘
招聘与面试技巧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收益:& & 本课程目的是向学员们介绍如何解决面试的有效性问题,即因为无效的面试而导致错误招聘相关内容导读“招聘”
&深圳&(2天)招聘与面试技巧课程,着眼于中国企业人才选聘的现状,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跨国性企业科学,以及顶级跨国公司选聘人才的成功经验,系统阐述实用的招聘与面试技巧,协助学员改善传统面谈方法的缺失,获得有效实用的选才技能。 &上海&(3天)人力资源专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基础岗位,担任这个岗位的员工往往是接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人。人力资源专员课程,着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面最广的部分进行讲解,提高人力资源专员管理技能,学习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即以人力资源规划为核心,全面开展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四大板块,最终建立以劳动关系为保障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模式。 &广州&(2天)招聘面试实战训练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有效的心理测评工具;提炼招聘岗位的胜任要素;学会在面试中应用STAR行为面试技巧;针对招聘岗位的胜任要素进行行为问题的设计与提问;掌握最高效的评价技术进行集体式甄选。 &北京&(2天)《终极面试官》读心与动机管理培训,重点讲授予通用素质的面试问题,和基于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的行为面试问题,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岗位的真实情况,结合课程提供的结构,现场进行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分析,让课程所得的知识和技能,无需转换,直接应用到工作中。的问题。从确定该职位的关键技能开始,到为每一项技能设计结构性的和行为描述的问题,来预测应聘者这些方面的更加接近事实而非感觉的未来表现。从而帮助管理人员雇佣正确的人。
◆招聘概述
◇失败招聘的代价
◇招聘中常见的错误
◇完善的招聘流程
◇结构化面试的基本步骤
Ø目的:使学员对招聘和甄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意识到招聘的重要性。
Ø方法:讲解、讨论、展示
◆选拔标准的建立
◇如何完成工作分析
◇如何撰写岗位描述
◇如何确定选拔要求
◇能力标准如何运用于招聘过程
Ø目的:使学员学会通过工作分析建立选拔标准,明确什么样的选拔标准才是有效的。
Ø方法:分析、讨论、顾问点评
◆简历筛选
◇简历中常见的疑点
◇如何完成背景资料的审阅
◇如何针对背景资料准备面试问卷
Ø目的:通过对简历中常见问题分析,使学员学会审阅简历,并针对简历中的问题在面试时做有效的提问。
Ø方法:讲解、练习
◆行为描述式面式
◇行为描述式面试的要点
◇分辨不完整的STAR和无效的描述
◇行为描述式面试的有效性
Ø目的:使学员了解行为描述式问题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学会分辨无效的回答和不完整的回答。
Ø方法:讲解、讨论、练习、案例分析
◆问题与倾听技巧
◇什么样的问题是无效的
◇常见的提问类型与利弊
◇怎样制作行为描述的问卷
◇良好的倾听态度
◇怎样追问
Ø目的:通过将非行为描述式问题改成行为描述式问题,使学员发现提问的效度提高了。通过追问能最大限度地找出事实,从而降低招错人的风险。
Ø方法:讲解、讨论、改变提问方式
◆灵活应对不同的应征者
◇如何识别信息的真实性
◇如何分辨离职原因
◇如何对待话多者、话少者、撒慌者、紧张者等
Ø目的:学会应对不同类型的应征者,并客观的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真正的离职原因。
Ø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工作动机配合及综合评价
◇如何分辩应征者的工作动机
◇如何分辨应征者与企业的配合度
◇综合评价
Ø目的:学会分辨应征者真正的喜好,并分析对方与工作性质和企业文化的配合度,综合评价应征者。
Ø方法:讲解、分析
◆角色扮演及点评
◇通过面谈的角色扮演,使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行为描述式面谈的要领和招聘面试中的各个方面。
◇方法:小组角色扮演、顾问点评
◆总结与记忆
◇深化要点
◇融会贯通
◇归纳与记忆要点
◇方法:讨论、记忆游戏
课程主讲& &&Grace Yao& & 姚女士曾先后就职于著名财富500强外资企业,有十五年以上的教育,管理和领导工作经验,曾任培训经理、部门高级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及人力资源总监等重要职务。姚女士对于东西方企业文化背景和组织架构等均有较深了解。姚女士从微软公司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在10多年的企业管理中,姚女士主要负责个人与组织分析,设计发展公司内部培训课程,并负责核心主管与,主持高层团队建设课程,员工态度调查,竞争性绩效管理体系和其他课程。& &&在这之后,姚女士加入全球排名前三的电话服务公司,姚女士从人力资源发展范围扩展到海外南亚等地的客户服务和设计队伍。她与跨文化的各类专业人员合作,确定个人培训需求并做出职业发展计划。同时,她作为内部组织发展咨询师,利用全球人力资源合作出针对亚洲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在她的人力资源专业范围内,姚女士涵盖了行政,招聘,工资薪酬和员工福利,劳工管理关系,员工沟通,绩效和发展管理,培训发展和组织发展。& &&姚女士毕业于著名大学硕士,同时获得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发展的文 凭。她同时是经验式学习的授权讲师。& &&姚女士是位非常有人缘的职业经理人,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她在、培训及组织发展方面投入了她大量的职业时间。她不但有着强有力的个人沟通技巧,更是一位优秀的培训师。她中英文双语沟通极佳。& &&姚女士的上课风格:其鞭辟入里的精辟思维,加上灰谐幽默兼备专业,上课内容纯熟的表现,深受学员喜爱欢迎。尤其与学员互动的上课风格倍受好评。上课方法:讲演、小组研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活动练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法,让上课学员于轻松气氛中,吸收实务重于理论的经验,在脑力激荡间,领悟方向。姚女士最擅长讲授课程:  体系搭建和实践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 从战略到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培训 MTP管理才能训练 企业内讲师培训(TTT) 领导能力提升 高绩效团队建设 高绩效组织沟通 公众表达与演示文稿技巧 企业培训规划 会议管理 优质客户服务 压力与情绪管理 商务礼仪与行政助理与秘书技巧。  跨文化沟通& &&客户包括:微软中国、微 创软件、Intel、HP、华新集团、趋势科技、申银万国、上海证券、浦东外服、惠尔浦、世贸商城、三一集团、联合利华、林洋新能源、惠尔浦、AM T、LG、E-bay、佳通轮胎、喜力啤酒、ABB、上海通用、大众汽车、德国采埃孚转向机构(上海)、英国Holset 涡轮增压(无锡)、梅特勒-托利多衡器(常州)、永裕医药、林德叉车、西科石英、日立电梯、威特电梯、摩恩洁具、英维思控制器、圣韵电子、中狮电子、奥的斯Otis 电梯、尤西比UCB化工、铁姆肯(Timken)轴承、东风汽车、上柴股份、烽火通讯、国药集团、上海电气、宝钢国际、生益科技、信谊药业、中兴电子、锦龙物流配送中心、高克联管件、蒂森克虏伯中人激光拼焊、马尼托瓦克等国内外著名公司。& &&授课形式:& &&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演练、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游戏感悟、头脑风暴、强调学员参与。
课程对象人事经理、招聘经理、招聘专员、部门经理。
备&&注课程费用:3500元/人(含授课费,合影费、资料费,茶点、会务费,两天午餐费)收藏本课程会员也收藏了、专题
·········
·········
··········
··········
如何报名参加公开课?
报名流程一:
电话咨询、传真报名表 -> 书面确认并缴费 -> 参加培训
报名流程二:
网上填写报名表 -> 书面确认并缴费 -> 参加培训
咨询热线:
上海 021-&&&&北京&010-
报名传真:
深圳 9&&&&上海 021-&&&&北京 010-
电子邮件:
kf#&&&&fy1288#(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课程主题:
招聘与面试技巧课程编号:160165&
*开课计划:
本期已结束,您仍可报名预约下次课程。或点击查询其它开课计划。
*姓  名:
*性  别:
*参加人数:其他人员:
*单位名称:
通信地址:
<textarea name="notes" cols="65" rows="2" class="course_text" style="line-height:22" onblur=check_code("notes") id="notes" onKeyUp="value=value.replace(/[/.*|/]/g,'')" onbeforepaste="clipboardData.setData('text',clipboardData.getData('text').replace(/[/.*|/] /g,''))">
(如多人报名、需代订酒店等补充信息请填写到备注栏)
看不清?点一下验证码换一组
(* 为必填项)(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284507',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职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汇编
1、P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
2、P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为,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3、D我们把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涵义:①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②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③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P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艺术。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5、P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6、P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7、教学技能的特点:①示范性②复杂性③发展性④操作性⑤整体性
8、我们把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9、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分解原则③示范原则④反馈原则⑤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10、常用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主要有:①观察法。受训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学活动加以细致观察,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②书面作业法。③对镜练习法。④录音训练法。⑤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⑥模拟教学。⑦介入教学。⑧教育教学实习。⑨微格教学。
11、微格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②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③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2、P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只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13、P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如果备课不到位,就会导致课堂教学&高消耗、低效率&。
14、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备课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③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5、备课的内容:①备课程标准②备材料③备学生④备教学⑤备学法
16、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一)通览教材,全面理解。①研究课程标准②研读教材③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二)精读教材,深层领会。①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②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③教材内容的增补④教材内容的调整。
17、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8、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
19、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20、J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①要通过教材②内容项目齐全③分析要准确深入④教学目标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⑤措施要得力。
21、教学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22、概括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
23、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序。
24、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25、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它是将抽象的或者是在课堂上无法直观展示的东西利用现代电脑制作手段做成具有一定智能化的播放媒体。
26、课件与电子教案的区别在于: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使用,其中包含有教学步骤设计等内容,多为对整堂课的全面设计;而课件不仅教师自己可以使用,有时也供学生使用,重点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即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27、J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①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②要优化教法,精设课型③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④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⑤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28、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9、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集中注意②引发兴趣③进入课题。
30、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31、根据课堂讲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讲述、讲解、讲授和讲演四种基本类型。
32、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①语言 规范、简明、生动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③要与板书、体态语想配合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33、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34、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六种类型。
35、应用提问是检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的提问。
36、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
37、J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①合理地设计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③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④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⑤提问的态度要温和和自然。⑥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38、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39、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4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行为时是否参与其中,可以把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
41、J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①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②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③欣赏学生的独特性。④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⑤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42、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教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43、课堂对话不同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
44、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等。
45、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三个方面。
46、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
47、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检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①营造对话的气氛②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③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④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宗之,课堂对话需要师生彼此真诚、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真诚接纳,相互分享,无拘无束地交流、真诚理解和心灵沟通。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49、课堂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教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50、课堂板书的类型:(一)文字板书①纲要式板书②语词式板书③表格式板书④线索式板书⑤演算式板书。(二)图画板书①示意图②简笔画。(三)综合式板书。
51、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①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③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④要文字精当⑤要书写规范⑥时机要恰当。
52、课堂板书3个类型:①教授教学内容之前②之后③同时并进。
53、根据教学进程的讲授的需要来确定,课堂板书分为①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应超前板书②演算、推理的采用并进式③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写在分析推理之后。
54、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①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②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③反馈必须及时④反馈必须准确⑤指导学生会自我反馈
56、教学强化的类型: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57、标准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进程强化的一种方式。
58、动作强化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强化的一种方式。
59、结课的基本要求:①结课要有针对性②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③结课要简洁明快④结课要有趣味性。
60、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种类型。
61、发展性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提出的更高要求。
6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①内容要精心选择②难易要适度③数量要适当④题目要有启发性⑤形式要灵活。
63、批改作用的基本要求:①批改作业要及时②批改方式要灵活③要尊重学生④批改态度要认真⑤批改符号要统一。⑥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64、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①学习成绩②光环效应③期望效应④刻板效应。
65、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①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②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③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④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66、学生作业成绩检测与评定的方法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种。考查主要有口头提问、书面作业检查、随堂成绩测验等。
67、学业成绩考试按照考试的内容范围来划分,有单科考试和综合考试。按照教学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
标签(Tag):
------分隔线----------------------------
------分隔线----------------------------心理技能训练__少儿频道_新浪网
心理技能训练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改变具攻击性、不快乐的、无效率的或有障碍的个人行为而发展出来三个主要的心理治疗学派。这三个学派分别是心理动力/心理分析、人本/案主中心(clientcentered)及行为改变。每一个学派在个人和团体的干预措施上各有其具体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具攻击性的青少年和较年幼的儿童。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可见于心理分析取向的个别心理治疗(Guttman,&1970),活动性的团体治疗(Slavson,&1964),以及Redl和Wineman(1975)所发展的各种治疗方法。人本/案主中心的方法可见于CarlRogers(1957),运用案主中心治疗法于不良青少年身上,Jones(1953)的社区治疗法(therapeutic&Community&applications),引导性的团体互动(guided&group&interaction,&McCorkle,&Elias&&&Bix by,&1958),正向的同伴文化(Positive&peer&culture,&Vorrath&&&Brendtro,&1974),还有Dreikurs,&Grunwald和Pepper(1971)等人的学校规范法(school&discipline&approach)。而行为改变学派则广泛地应用在系统性的关联处理(contingency&management)、订定合约以及训练老师和家长成为行为改变的管理者(OLeary&&&Becker,&1967;&Patterson,&Cobb&&&Ray,&1973;&Walker,&1979)。
  尽管每一个学派的主张在几个主要的议题上不同于其他学派,但是他们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相信案主能够达到干预措施的目标,表现出有效、令人满意、不具攻击性,或是适宜的社会行为。这三个学派都可以使案主实现这些潜能,只要辅助改变者具有足够的技巧,减少或去除此实现过程中的障碍。心理动力的治疗师所做的是唤醒与解释阻碍相关进展的潜意识,案主中心的治疗师则特别相信案主本身内在具有改变的力量,于是借由提供一个温暖、同理的,以及最具接受性的环境来释放那股内在的力量。行为改变治疗师则运用一个或更多个关联处理法,来确定当被期待的行为出现或差不多出现时,给予案主适当的关联增强(contingent&reinforcement),希望借此增加这些行为后来出现的可能性。因此,不论是用解释的方法、提供具疗效的气氛还是关联奖励,这三个方法都相信在个体内在的某一处,存有令人渴望的、有效的、符合期望的行为。
  缺乏技巧且具攻击行为的少年
  很多文献指出,具攻击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呈现各种缺陷,包括人际关系、计划、攻击行为处理以及其他心理技巧。Freedman,&Rosenthal,&Donahoe,&Schlundt和McFall(1978)作了一项研究,他们比较了一组不良青少年和一组不具侵犯性的比较组(相同年龄、IQ、社会经济背景),看他们在一系列的标准化角色扮演里的技能反应有何不同,前者持续性地反映出技巧比较上的不足。Spence(1981)也比较了一组有犯罪行为和一组无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他让每一位青少年与一位他们事先不认识的成人面谈并录像,他发现有犯罪行为的那一组明显地有较少的眼光接触以及适当的头部活动,也较少说话,并且有比较多的摸来摸去的动作和其他明显的身体动作。Conger,&Miller和Walsmith(1965)的研究也呈现技巧不足的影像,他们发现不良青少年和非不良青少年比较起来:
  在和同伴相处上有比较多的困难,不管是在一对一还是团体的情形之下,而且比较不愿意或不能适宜地或有技巧地应对他人,同时也比较不能公平地互相对待。结果,他们比较不被同伴喜欢和接受。―p.442
  不仅不良青少年在各种技巧能力上与非不良青少年有很明显的不同,即使那些“只是”长期有攻击倾向的青少年也一样。Patterson,&Reid,&Jones和Conger(1975)指出:
  许多具攻击性的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似乎受到严重的阻碍,他们的适应行为常不够成熟,他们好像没有学习到与别人建立及维持积极正向的社会关系时所需要的社会技巧。同伴团体常常排拒、躲避和处罚这些具攻击性的儿童,他们也因此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他人相处的一些正向经验。―p.4
  心理技巧训练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初期,心理技巧训练出现了,这项新的干预方法所依据的是几个相当不同于之前的主张。从事心理技巧的训练者,比较会从教育的角度而非心理治疗的角度看待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相信这样的人在良好的个人和人际功能上,只是缺乏技巧或顶多比较弱而已。因此训练者的主要任务不是解释、反映情绪或增强,而变成是主动而且刻意地去教导被期待的行为。这种方法并不是发生在病人与治疗者之间的心理治疗,也不是发生在案主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心理咨询,而是发生在受训者和心理技巧训练者之间的一种训练活动。
  心理技巧训练运动植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导被认可的行为常常是美国教育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目标,像20世纪20年代的人格教育运动和较近代的道德教育和价值澄清课程只是其中一些例子。除了这些在教育制度上对技巧训练的兴趣外,全美有2000多个社区大学开设了数百个人际关系和计划技巧的课程,另外还有数百本针对增进技能的自助书籍。显而易见的是,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体系都提供了心理技巧训练运动成长的沃土及刺激。
  美国心理学在这方面具有相同的贡献,其流行哲学和具体兴趣也为这项新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自从19世纪末,学习过程一直是美国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和研究范畴,20世纪50年代心理治疗者和研究者都渐渐地从学习的角度看待心理治疗,像目前蓬勃发展的行为改变学派就是起源于这种学习与临床的结合,而且也可被视为心理技巧训练发展的前身。就在行为改变学派发展的同时,心理思考的重点逐渐从狭隘的治疗观点转移到同时关心预防的观点,而这项转变的基础包括了从医疗模式的观点转变到心理教育理论的观点。这两项运动――预防意识的提升和心理教育观点――是开展心理技能训练运动的原动力。
  或许心理学对心理技巧训练最直接的贡献是来自社会学习理论,特别是由Albert&Bandura从事以及影响的研究工作。
  一些帮助刺激及影响我们发展技巧训练法的技巧如模仿、行为演练、社会性增强物的调查等,Bandura(1973)有以下的说明:
  能有效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有三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重复模仿不同的反应模式,最好是由不同的人示范新的行为如何适用于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境。第二,学习者有其所需要的指引和充分的机会,在良好的情况之下练习模仿行为,直到他们可以做得很熟练、很自然;这个方法最适合学习新的社会技巧,不过除非这些技巧能产生有利的结果,否则不太可能被采用。在改变行为的尝试当中,特别是刚开始时,安排成功的经验,是此有效混合法的第三个部分……只要能提供足够的示范、引导练习以及成功的经验,这个方法一定能产生可喜的结果。―p.253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其他事情进一步刺激了技巧训练运动的发展。提示法、塑形法和相关的操作等方法,在增加个体的新行为方面已渐显得不足。由于社区心理健康运动大规模倡导去机构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导致大约40人从公立精神病院出院,这些人大部分相当缺乏重要的日常生活技能。除此之外,美国心理健康运动明显没办法照顾来自低阶层的个案。种种的原因,包括缺乏相关支持的研究、操作法的不足、大批缺乏技能的个体,以及对美国社会中一大部分的族群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再加上历史一向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支持,促使几位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体验到需要新的干预措施,以期弥补现有方法的缺陷。心理技能训练就是当时的答案,一个新的运动就此展开。
  技巧流
  一项被称为“技巧流”(skillstreaming)的心理技能训练法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那个时候及其后的几年,我们的研究是在公立的精神病院进行,对象主要是长期相当缺乏技能的慢性病人,特别是那些准备出院进入社区的。当我们的研究计划稳定地展示其增强技能的效果(Goldstein,&1981),我们的注意力从教导成人精神住院病患一系列的人际和日常生活技能,转移到教导具攻击行为者的技能训练,这是个更受大众关切的议题。我们的训练团体包括有家庭纠纷的配偶,特别是其冲突中牵涉暴力,往往需要警察介入的(Goldstein,&Monti,&Sardino&&&Green,&1979;&Goldstein&&&Rosenbaum,&1982),也包括虐待子女的父母(Goldstein,&Keller&&&Erne,&1985;&Solomon,&1977;&Sturm,&1980),还包括具明显攻击行为的青少年(Goldstein&&&Pentz,&1984;&Goldstein,&Sherman,&Gershaw,&Sprafkin&&&Glick,&1978;&Goldstein,&Sprafkin,&Gershaw &&Klein,&1980)和较年幼的儿童(McGinnis&&&Goldstein,&1984)。
  心理技能训练的施行
  心理技能训练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导方式,但大部分这样的方式主要由四种技巧组合成技巧流,这四种技巧分别是模仿、角色扮演、演练反馈、训练成效的转移和维持。在我们稍微了解每项技巧后,再更仔细地检视这些方法。
  技巧流首先需要让受训者暴露在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良好行为(技能)之中,示范必须很清楚。1~6名学员组成一个技巧流团体,分组的原则主要是依照他们共同缺乏的技能。每一项技能都分成4~6个不同的步骤,这样形成每一项技能的操作型定义。然后由团体训练员实际示范,或是播放录像教材,示范者将学员生活中各种相关情境中所需的技能,按步骤熟练地运用出来,学员被要求仔细地观察示范者,如何在每一个情境里按顺序演出某项技能的行为步骤。
  角色扮演
  在模仿示范之后,几乎常有一段简短随性的讨论,学员通常针对步骤和示范者发表意见,也谈及示范情境在他们的生活中实际是怎么发生的。既然在角色扮演里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实际的行为演练,所以当学员提到使用技巧的困难时,刚好可以将它变成第一个角色扮演的题材。为了提高整个过程的真实性,主角被要求选出另一位学员,扮演在相关情境中的重要他人。
  主角被要求简短地描述其遭遇困难的情境,以及那个(些)在现实生活中他可以使用行为步骤的对象。在角色扮演中配角的名字就是主角的重要他人的名字,然后训练员便可以指导演员开始角色扮演,此时训练员的责任是确定主角停留在角色里,而且尽量遵循行为步骤,角色扮演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其中。
  演练反馈
  每完成一个角色扮演,接下来就是一段短暂的反馈时间,目的是:(1)让主角知道他有没有照技能的步骤做好;(2)探索这项演出对配角的心理冲击,并鼓励主角在真实生活中尝试角色扮演中的行为。任何反馈的意见必须指出某特定具体行为的有无,而非只是一般性的评语。
同时发往微博&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t展示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