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纸币价格,证监会出台了哪些"去杠杆"政策

深度:证监会清理配资战役 103天背后发生了哪些事
来源:界面
    资本市场疯狂加杠杆,配资账户在"疯牛"的催化剂下爆发式的增长过后,103天的清理配资账户又带来了"去杠杆"的致命阵痛。资本逐利和监管滞后效应强烈碰撞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引人深思。
  那些在牛市当中突然爆发的配资账户正在逐渐消失,意味着中国监管层清理A股场外配资的收官之战已经接近尾声。
  9月,证监会官方称,截至9月11日,共清理资金账户3255个,还未清理账户2094个;截至9月16日,已清理资金账户3577个;截至9月23日,69%的场外配资账户已完成清理,恒生网络、上海铭创、等3家公司的相关信息技术系统已经关闭或限制其系统功能。目前,证券公司及场外配资账户持有人大多积极、主动、认真进行清理,强行平仓比例较低。
  一位券商管理层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该券商的HOMES系统和同花顺系统等已经全部停用,改用券商自身系统。证券业协会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在所有券商完成配资清理后,向证券业协会申请,如果有其他系统,需在协会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再次启动。但是协会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对新标准的具体内容明确表态。
  清理场外配资收官
  证监会从6月上旬开始的清理场外配资的收官之战并非一帆风顺。今年6月起,在其证监体系下,分别对其监管的证券公司、具有分仓功能的软件系统提供商、配资公司这三方的场外配资业务进行清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查摸底前述三方的配资规模及状况;第二阶段,停掉增量,评估认证;第三阶段,清理存量并给予罚款等处罚。
  6月12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明令禁止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提供证券交易接口的行为。
  7月12日,证监会再次急发《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2015]19号)(下称19号文),对开立虚拟证券账户、借用他人证券账户、出借本人证券账户、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等行为进行清理。
  依据19号文,证监会也于7月13日、7月27日进驻、同花顺、铭创等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摸底。
  在证监会强势的推动下,恒生电子、同花顺于6月就开始动员客户清仓,米牛网等当时做配资的资管公司也于7月中旬清理到位。
  8月的最后一天,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给各证监局一份文件,要求各证监局督促辖区内的证券公司,限期9月底前完成所有场外配资清理工作。对于个别存量较大的公司,放宽时限至10月底。
  9月11日,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相关软件公司、配资公司等总计拟罚款8.4亿元。
  此文件一出,对场外配资清理的最后通牒,即刻由证监会传导至各地证监局、再由证监局传导至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传导至配资业务链条中的信托公司和配资公司。进而,在信托业引发轩然大波,由于大量伞形信托因未被其直接监管机构银监会叫停,而在此次清理配资过程中大量具有伞形“配资”功能的账户而被叫停后,引起极大争议。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传统的单一结构信托并不在此次清理配资的范围内。此次,清理的重点是具有优先和劣后等级中,具有“一对多”分仓性质的信托产品。
  虽然证监会方面已经公开表示称,可以采取将违规账户的资产通过非交易过户、“红冲蓝补”等方式划转至同一投资者的账户,或者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处理。
  但对于信托公司和券商而言,上述说法显得比较模糊,并没有确切的操作方式和标准,尚无法判断其可行性。
  多数媒体报道称,目前券商基本给出了限制资金转入、关闭交易端口的时限,但各家券商的时限及账户分类标准不一致。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多数大型券商在九月底前对提供的第三方客户端软件都将无法委托交易,也不再接入其他第三方客户软件。
  券商的该类举措都将意味着清理场外配资已进入收官阶段。
  配资回顾
  场外配资涉及个人投资者疾风暴雨式的临到,原因一方面是今年1月16日证监会重修两融政策,将融资融券信用担保账户开户门槛重新回到“个人证券类资产不得低于50万元”的红线,使有杠杆交易需求的中小投资者转道融资配资公司;而另一方面监管层对于“配资”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配资的杠杆一度失控。
  具有相对成熟配资功能的恒生HOMS产生于2012年私募基金的衍生需求。一位券商老总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HOMS的最初是外接在券商的信息平台上,管理券商托管的私募型产品的标准化平台。”由于该系统既能够保证大账户的资金安全,又具有安全性和分配功能,因此很快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并应用到配资行为上。
  伴随着配资系统的成熟和A股市场的活跃,从去年底伊始,恒生HOMS系统和铭创软件,均成为此轮牛市的受益者。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HOMS与铭创的规模分别达4400亿元和360亿元,而同花顺的规模仅为60亿元。
  同花顺较小的市场规模,或与其上线时间较晚,以及背后系统默认的实名制要求有关。
  不过,这三大配资系统在账户上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券商系统方,并不能显示homs等系统下的具体账户的情况。这些具有“分仓”功能的大账户下的“小账户”,正是后来证监会在清理配资过程中的,具有二级分仓功能的“违法违规账户”。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此次清理的过程中,证监会在前期调研中已经了解了关于“小账户”的特征,包括一个大账下有超过1000个小账户,另外交易的频率和时间特别频繁。监管层对这些具有大量“小帐户”的私募也进行了摸底,有一个非常长的带有配资性质的拖拉机账户名单,券商公司可根据证监会提供的名单来进行清理。
  这不足4成的“小账户”持股市值约1876.27亿元。以今年5月配资规模最高峰时的1.5万亿测算,余下的账户配资资金规模只剩下1成多。
  配资清理,谁之责
  监管层早于今年6月中旬就切断了场外配资的增量,明令场外配资从彼时起,不能新增账户、客户、及资产。但6月中旬之前的场外配资的存量,至9月1日以前是持续运行的。此次再度整顿主要是对这部分存量账户进行彻底清理。
  对信托账户的清理其实上是清理配资的余震。但众信托公司抵制清理场外配资理由大致有二。一为,各券商通知的清理标准、范围、时限不一致。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种标准;二为,在部分券商对信托公司的外接端口“一刀切”的过程中,“误伤”了没有配资的其他信托产品。
  由于一家信托公司可能同时和多家券商合作接入交易端口,众多券商各自不同的标准确实让信托公司难以操作。而“一刀切”也造成了“误伤”的客观后果。但跳出这个节点看,这些细节的问题并不足以成为其抵制的理由。因为,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坚决停掉场外配资的态度共识,券商和信托公司双方自然会就这些细节及如何避免误伤的问题,妥善协商出解决方案。
  等到监管层最后通牒下来,券商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为了符合它自身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形成目前显得一片混乱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信托公司的场外配资无视监管层的要求,以为清理不到自己头上来,而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所致。而券商方面,因为该业务的有利可图,也给予暧昧的容忍,一直未对信托的场外配资态度坚决的清理。
  对信托公司场外配资的监管规范性要求,除去今年4月,证监会官员在某次内部讲话场合提出要禁止具有配资功能的伞形信托外,银监会自始至终就没做出过表态。甚至在信托公司和券商因停掉数据端口产生纷争时,银监会9月17日召开信托公司多位高管还通气称,监管层暂缓对信托场外配资的清理,“时间上并非强调9月30日大限。”
  从银监会方传出暂缓清理消息后,证监会即刻以下发通知的形式向各地证监局亮明态度,称按既定部署(即包括时限要求的8月底发证监局的文件)继续场外配资清理工作。在此通知中,证监会就信托产品账户清理的范围做出三条明确定性,更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
  但截至目前,清理工作中或存在“粗放”、或“清理过头”的现象。比如,对恒生电子等三大软件系统提供商的罚款,就引起争议。同花顺向证监会提出陈述、申辩、举行听证会等要求。由于目前证监会开出的罚款是拟罚款的形式,受处罚方可以提出异议。同样被罚的海通、方正、广发等四家证券公司也相继提请异议。
  而同时,证监会要求券商停止第三方端口的接入,部门券商也有“过头”的现象。除去部分券商对信托业务一刀切的停掉端口外,还有券商借机推起了自有公司的App。比如,华融证券公告称9月25日起,将停掉包括同花顺、万德等第三方App的手机客户端下单服务。
  轰轰烈烈的A股去不良杠杆,整顿场外配资行动是否能在9月、10月监管层原定部署的最后的期限被彻底清理出市场,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田欣鑫)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去杠杆背后“双支柱”——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配合_凤凰财经
去杠杆背后“双支柱”——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配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CITICS债券研究;作者:中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事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意识到仅依靠传统货币政策很难有效维护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共同稳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货
来源:CITICS债券研究;作者:中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事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意识到仅依靠传统货币政策很难有效维护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共同稳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货币政策操作与宏观审慎监管互有补充,二者配合为监管的具体落实和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更多空间。本文就国内现阶段去杠杆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讨论,货币政策缓收紧与监管政策强监管共同构成此轮去杠杆背后的&双支柱&。评论:一、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不纳入资产价格金融危机后关注逐渐增加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在考虑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时主要以通货膨胀这一宏观经济变量为主,一般不将资产价格作为单独目标纳入调控框架,但对于是否应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将资产价格作为一项独立因素考虑进去始终存在争论。认为不应将资产价格直接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原因主要有,设立过多目标会影响单个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即违背了丁伯根法则;货币政策只能调控短期利率而无法改变影响资产价格的长期利率环境,且资产价格受到市场中较多的非理性因素影响,若使用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则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波动,这一观点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代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出现剧烈波动时的被动和无效显露无疑。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均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因此各国央行开始意识到传统只盯住通胀的货币政策需进行调整。传统货币政策对于金融危机的一般应对方式体现为&事后清理&,即在危机爆发后央行进行较大幅度货币宽松以弥补危机后已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事后清理的做法弊端也较为明显,央行在资产价格上行时不进行主动调控而仅在事后通过宽松手段救助市场会显著加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促使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张晓慧,2009),另一方面在危机后大幅度宽松进行补救的政策手段也容易积聚新一轮的泡沫(吴培新,2011)。因此,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应更多地主动关注资产价格。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存在不对称性需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积累具有顺周期性,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存在不对称性。一国货币政策宽松时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逐渐积累,过高的杠杆水平和严重的泡沫积累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在此时货币当局若为调控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水平采取货币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产出缺口增大和通胀波动的增大(Farhi and Tirole,2009),这也与货币政策本身的调控目标相悖。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则更有可能直接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继续维持较宽松的政策则会刺激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进一步发酵积累,最终同样不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定。杠杆和泡沫在货币宽松时积累,去化时过度紧缩可能引发危机。以美国1929年-1933年经济大萧条为例,美联储在危机爆发初期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导致危机恶化。在危机爆发初期,美联储未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反而提高了贴现率,紧缩银根,加剧银行业挤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收缩和银行业的倒闭,进一步演化为系统性的经济危机。而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为缓和修复危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损伤,全球央行开启货币宽松模式,随着货币宽松的加码和非常规货币工具的使用,各国央行&放水&越来越多,资产价格泡沫开始逐渐膨胀,股市高涨、地产价格上涨、债券收益率第一次被压到零以下,资本市场在杠杆和泡沫的累积下维持高涨最终对实体经济无利。因此,由于货币政策本身调控资产价格存在不对称性,对于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而言,无法仅依靠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实现有利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较平稳过渡,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搭配协调就显得非常必要。综合而言,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通过其部分逆周期的监管措施对货币政策运作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有所修正,为货币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创造环境,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仅依靠货币政策直接调控资产价格可能带来的&矫枉过正&。二者通过对市场利率和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互相联系,配合使用更有利于维护资产价格稳定,实现有效监管。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是否属于一国中央银行职责的讨论一直存在。认为属于央行职责的观点主要出发点在于央行在宏观经济运行监测信息上具有的天然优势,且央行全权监管可以避免真正发生危机时各机构间协调的困难和成本,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本身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好就会产生影响;持相反观点的主要出发点则在于央行共同执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会产生利益冲突。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已逐步开始调整监管框架,加强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明确提出宏观审慎是中央银行的职责。英国: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由英央行作为核心直接履行英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台《2012年金融服务法》对原有监管体系进行调整,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管理局。同时,在英央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 FPC),具体负责对存款机构、保险机构和大型投资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赋予英央行宏观审慎监管权。2016年英国出台《2016年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法》,最终确立由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MPC)、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FPC)和审慎监管委员(Prudential Regulation Committee,PRC)会共同组成的英央行架构,三个委员会平行存在,均由英央行行长和4-6名副行长组。也就是说,相比于此前附属于英央行存在的审慎监管局,目前英国央行直接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职责范畴,加强宏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审慎监管委员会在制定执行监管政策和规则时保有独立性,不与央行原有职能发生利益冲突。美国:庞大的多头监管体系下多个机构覆盖宏观审慎监管职能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于2010年出台《多德-弗兰克法案》,体现出更多宏观审慎的特征,提高审慎监管标准,同时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金融研究办公室、信用评级办公室、消费者金融保护署等机构,扩大美联储的监管范围。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识别系统性风险,同时金融研究办公室以研究的方式对理事会提供支持,美联储则负责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从资本、杠杆率、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牵头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宏观审慎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当前美国金融监管中最重要的内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庞大复杂,其中覆盖宏观审慎监管的机构包括货币监理署(OCC)、美国联邦存款公司(FDIC)、国家信用社管理局(NCUA)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S),上文中提到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也通过识别系统性风险和协调各监管机构关系发挥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目前美国各界已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达成了共识,相比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在维护金融稳定中能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综合来看,英美货币当局均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占据核心地位。全球金融危机后在不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同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配合协调作用,增加监管工具并提高监管标准,二者相互运用进行监管调控符合现今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更有效地维护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发展稳定。三、探索&双支柱&模式:货币政策缓收紧+ 监管政策强监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推向监管舞台的中心,为更有效地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货币政策操作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配合逐渐成为监管层所关注的焦点。如上文所述,由于货币政策本身调控资产价格存在不对称性,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与货币政策搭配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去杠杆、防风险、压泡沫&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实现温和有序地引导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杠杆去化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金融市场杠杆高企的局面下,货币政策较缓收紧和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是可行的政策组合。&双支柱&之一:货币政策缓收紧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逐渐形成以广义货币为中介目标、以维持物价稳定为最终目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的数量型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在国内经济金融的改革发展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央行开始逐步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打造明确的政策利率体系,构建利率走廊。但同时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和转型期面临的结构问题,货币政策仍保留有一定的数量型特征。因此,在去年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L底部格局确认,金融监管防风险去杠杆逐渐明确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的量价分离调控以应对不同目标的特征日益明显。央行通过&缩短放长&公开市场操作策略及上调政策利率收紧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上升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2016年下半年开始,防风险、去杠杆逐渐开始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之下,央行始终强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一方面,实质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搭配缓慢抬升了投向市场的综合资金成本,通过使负债端成本上升倒逼机构去杠杆,抑制在此前数年货币宽松下机构的疯狂加杠杆行为。2016下半年至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从2.25%上升至2.54%,MLF加权平均利率从2.79%上升至3.16%。另一方面,央行在2017年年初两次上调政策利率,各期限逆回购操作利率、6个月和1年MLF操作利率及7天和1个月SLF利率均累计上调20bps,1天SLF利率累计上调55bps。货币政策收紧趋势整体较缓,保持总量平稳配合经济稳增长目标,密切把握市场节奏避免暴力去杠杆。首先,在此轮去杠杆进程中,央行在综合考虑财政存款和外汇占款情况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投放的资金总量保持稳定,并在每逢节假日、缴税考核等季节性因素出现扰动流动性的节点及时出手维稳资金面。2016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央行逆回购、MLF与SLO的整体净投放量月均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在提高资金价格的同时基本保证总量充裕;其次,温和有序始终是此轮去杠杆的基调,因此央行提升资金价格的过程整体较为平缓,且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尽量配合市场情绪,具体表现在去年国庆后债市出现较大幅度剧烈波动后,11月、12月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左右,同期MLF加权平均利率也保持相对平稳未出现大幅上升,此后二者的平均利率逐月上升较快,彼时市场已开始逐渐适应和消化监管层去杠杆的节奏;最后,在近期监管政策力度较强为市场情绪带来较大压力的局面下,央行也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安抚市场情绪,4月公开市场操作重回净投放,同时资金的加权平均期限和利率已出现下降,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54%,加权平均期限降至12天,而逆回购与MLF综合加权期限也出现小幅下降,由上月的123天将至121天。综合而言,在本轮去杠杆进程中,央行在关注和把握市场节奏的基础上收紧货币政策较为平缓适度,通过此避免了政策宽松助涨加杠杆行为或政策过度收紧引起踩踏恐慌触发系统性风险,利于实现温和有序去化杠杆的最终目标。&双支柱&之二:监管机构强监管在央行货币政策缓收紧的同时,监管机构强监管是另一重要支柱。如上文所述,由于无法仅依靠货币政策维持资产价格稳定,就需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就我国现阶段&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下,监管机构强监管一方面包括以央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和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导的各类具体监管举措。央行通过MPA监管得以制约银行资产扩张行为,考核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促进机构去杠杆。2016年,央行正式引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于每季度末对银行进行考核。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央行于金融危机后创设的合意贷款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的合并与升级,其核心是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围绕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七个方面下的14项指标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在此完整的考核体系下,银行平时的资产扩张行为将有所收敛,央行通过MPA考核相当于直接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增速进行评估考核,提高了对M2增速的绝对把控力,同时使得商业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发行货币的派生规模受到限制。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也正式纳入MPA考核范畴之中,在此之下银行对广义信贷的规模控制将更趋谨慎,有助于抑制债务和信用过度扩张。监管层频出监管文件剑指同业与理财业务,以&三套利&和&四不当&为代表的各项严监管规定全面细致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强监管氛围浓重下机构杠杆不得不去。央行的MPA考核体系着力控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结构,银监会近期连发的7项文件落实后无疑将抬升负债端成本,强监管模式下从成本与规模两方面打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无序扩张,对高企的杠杆形成客观压制。严监管文件频繁出台时期配合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安抚市场情绪,同时为金融机构做出调整留出时间和空间,未来监管层文件还将进一步得到细致和落实,强监管步伐下机构在前期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市场整体低利率环境下积累的高杠杆将不得不去。债市策略目前,国内监管层在此轮去杠杆中的思路框架已基本明确,即通过央行货币政策缓收紧与监管政策强监管共同配合引导杠杆最终实现温和有序去化。在此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既不会过松再次为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累积提供环境,也不应过度过快收紧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应该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重,为去杠杆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同时,监管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到完善长期机制和注重逆周期调节上,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对于债市而言,近期监管层动向仍然是构成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基本面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在&双支柱&的结构中,货币政策不应过紧,特别是在近几日债券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更应该保持定力,守护金融稳定的底线。对于后市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情况和监管环境与13年不同,短期超调不代表总体趋势,不过市场的回调需要等待关键政策信号,在市场情绪和价格下跌互相加强的背景下,只有货币政策才可能防范资产价格过度下跌的风险。
[责任编辑:刁艳艳 PF073]
责任编辑:刁艳艳 PF07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808
播放数:9064
播放数:866
播放数:164323央行证监会发布重磅新规 新政策影响几亿人_中天金融(000540)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央行证监会发布重磅新规 新政策影响几亿人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通过互联网销售野蛮发展的时代结束了。  6月1日,央行、证监会联合下发一份重磅文件,要求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强化持牌经营要求,对T+0赎回提现业务进行限额管理,禁止对T+0赎回提现垫支,意见自6月1日起实行。  主要内容包括了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提现单日最高1万元,除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外,禁止其他机构或个人以任何方式为T+0赎回提现业务提供垫支等条款。  其中最关键的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提现单日最高1万元这一条款,过渡期为1个月,也就是本月月底前必须完成。
这样的话支付宝等以后就玩不转了
余额宝推出后,凭借实时申购与赎回的投资便利成为“一招鲜吃遍天”的竞争利器。从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性视角来分析,所谓的T+0赎回业务都是采取机构垫资的方式是实现的,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赎回当日到账甚至实时到账的背后是基金公司、代销机构的垫资行为。
余额宝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过去由于其实时申购与赎回的投资策略,因此成立以来“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次新政的公布与实施,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阿里无疑?
: 余额宝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过去由于其实时申购与赎回的投资策略,因此成立以来“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次新政的公布与实施,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阿里无疑?
就是为阿里量身定做的。庙堂之上尽是这么些玩意儿。才是悲哀所在。
: 就是为阿里量身定做的。庙堂之上尽是这么些玩意儿。才是悲哀所在。
阿里也曾经打算在美国进行“余额宝”类基金的设立,但是并没有被美批准实施,本次新政中强调了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就是根据中、美历史上曾经多次遭遇过“资金挤兑”事件的影响...
去杠杆化是项长期而艰巨的政策与任务,这次新政的公布客观上一定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经济活动,当然也包括相当部分的股民在内,举例满仓操作而中签新股的股民就可能采用“T+0杠杠”。
千万不可小瞧这次新政的出台,是“去杠杠”方面的一大措施呢,有专家指出:影响到几万亿资金的“杠杠活动”呢。
限制货币基金,是否意味着股市资金流入的利好呢?
: 余额宝推出后,凭借实时申购与赎回的投资便利成为“一招鲜吃遍天”的竞争利器。从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性视角来分析,所谓的T+0赎回业务都是采取机构垫资的方式是实现的,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赎回当日到账甚至实时到账的背后是基金公司、代销机构的垫资行为。
这类资金非常庞大
这样做的会不会使普能人的投资收益收窄,投资渠道收窄?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票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