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养猪为什么猪圈有没有补贴:我是农村人,猪圈是个问题,经济条件上不去,我

西吉养猪有没有补贴:我是农村人,养了3年猪,是无饲料养猪,都是自_百度知道
西吉养猪有没有补贴:我是农村人,养了3年猪,是无饲料养猪,都是自
我想问问有没有补贴西吉养猪有没有补贴:我是农村人,养了3年猪,是无饲料养猪,经条件上不去,猪圈是个问题,都是自家种的,现在因家中老爸住院,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看。在三项补贴改革后,国家农业补贴的发放也有一定的规律农业补贴资金如何申领。还有一些项目,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是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发放的。对于先建后补的项目,一定要和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并备案立项,否则建了也得不到补贴,而对于一些扶持类的项目资金往往集中在年中和年后发放、现代化农业是发展之路。地少的农民,只有通过组建合作社,实行规模化运作,才能享受更多的农业优惠政策及补贴资金?农业项目如何申报?国家农业补贴的申报有严格的流程,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申报时间及要点,规模化,一般集中在上半年申报并发放补贴资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切换城市]
1共3页3) ? 3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3) ? 3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Go
关于禁养猪一文的几个解释
一、行文的目的没有抨击的意味,更希望有些人可以去反思,去思考,现在很多社会矛盾不断在累积,大部分问题就像河流,携带泥沙,没有疏通出口,没有清理河道,导致的后果只能容大家去想象。二、猪圈问题也许只是有些部门在对待农村、对待农民问题的一个缩影,我们并不是只是针对养猪问题。三、如果单就猪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关心的是农民的去处,而不是拆不拆的问题。这个请允许我多说几句。(一)养猪造成的污染是现实存在,但一下子全部禁养是否妥当?1.能否通过引导的方式,减少排放,或者正确排放,像在对待会污染的工厂一样,给予部分补贴或者给予获政策、技术扶持,引导到合理合法的排放方式上(至于方式,请专业人士赐教)。我们的农民应该也很乐意配合。2.全部禁养,猪肉涨价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二)拆猪圈,禁养后,我们的农民去哪里?1.一平方补偿180元,按照两百元来计算,300平的猪圈6万元,算是6万元买断一个农民的。现在的物价普遍认为比较高,6万元能几年?也许可以拿去买失地保险,但假设一个男性农民,现年55岁,病痛缠身(从来没有过体检),60岁才能买失地保险(3万多),这中间五年,他只有两万多元可支配,如果来场病,或者孩子、上学,那么他从哪里拿钱?有人会说,种田啊!是的,还可以种田,虽然已经不是年轻力壮,我想他们还是会舍命地去种田。眼前又浮现了,某个凌晨两点多,电闪雷鸣,风雨大作,那个穿着破雨衣,使劲蹬着三轮车,载着当时到市场可能都没有人要的两大筐萝卜的老农民。2.失业率不会统计农民、平均收入也没有算入农民,至于有些农民收入增长多少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但相信是真的,因为近些年来,农村确实是在缓慢发展,特别是征地拆迁的推动,农民变成百万富翁的也有。但是还是得回到我们养猪的农民上来,他们怎么办?3.有人说没有收入让孩子养啊,我突然想起了一张漫画。看看漫画,其他就不多说了。=600) window.open('http://img.xmfish.com/attachment/Mon_542_bb70.jpg');" style="max-width:600" onload="if(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 所有的问题错综复杂,一时肯定也解决不了,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有些人能够站在农民的角度想一想,农民们长期以来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没有一点安全感,有话有时候也不会好好说,有时候甚至采取过激的形式,让有些人头疼,但是这是谁造成的?如果把全部责任都放在农民身上恐怕也说不过去。眼前突然浮现出一个老农在新年的第一天醒来抱头嚎啕大哭的样子,因为那一年,他的妻子因为癌症,虽然还只是初中期,但还是放弃治疗喝农药自杀了。因为担心钱被她的病花光了,这是她的初衷,至于她背后深层次的大环境我们就不说了。我并不是煽情博同情,而是和着眼泪敲打这些字。昨天看《十年一觉梦:李安》里,李导的一段话,他讲的是电影拍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状态,放在有些人身上也非常妥当:“工作人员听导演的指令办事,不会越权执行预做准备,没有纸上作业这一套,大底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属于应付式的。做到一半遇到困难,我们来应付;在解决的过程中,碰上新的麻烦,再去应付。-----全是做一样看一样,很被动,靠人情办事,整个大环境充满着不可预测性。还是想问一句,拆了,他们去哪里?这个问题在做决定之前想过吗?
[ 此帖被木棉花语在 11:0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6 条评分
人气值 +32
整个世界都在急剧变化中找平衡,下至农民上至CEO一旦失业了都是一样的
拿两条线出来对比, 养猪污染 与工厂污染来对, 但是ZF不敢.哈哈
呵呵,不知道以前家家户户造成了多大的环境污染。无非是那些当官的移花接木响应上层号召。
感动,支持一下!
养猪人真的不容易,希望政府给予养猪人引导、给予扶持,我们要求的不多-只希望我们能温饱,因为我们怕穷。
夏商垄断了
说得好,真正的污染源在于工厂的排放,养猪的污染比起工厂的污染根本不值一提!
政府为业绩,引导补助排污设备,让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才是正道。
丹麦养猪全世界第一流,但是人家环境不是也搞得很好,处理此类事情应当疏比堵好!不能一禁了之~~
拆猪圈是什么梗
没办法,农民好商量
被老板炒了,自己去哪儿?有什么补贴吗?是不是要政府帮所有人都安排工作呢??
楼主的意思是不是禁止养猪政府就要养你一辈子才满意?农民只有养猪一条出路吗?楼主是在博取同情还是说自己很无能?现在农民可选择的可是很多,远不止养猪一条路。农民养猪的危害比远比一些工厂来得厉害。一般养猪场都是在河道上游,楼主可知道你一养猪整条河都废掉了?可以说你们这些人是断子绝孙的做法吗?别提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猪也没什么污染,以前养猪猪粪是作为肥料使用的,自然没什么污染,现在养猪是直接排放到河里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4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滚蛋,养猪场谁那么傻排河里了,都用来养鱼!不知道就闭嘴,我伯父很多年前就是养猪的,还嫌猪粪太少
下令的估计不需要吃肉。。。。。。。
并且政府已经给了补贴,还贪心不足,而苦逼的上班族,怕是连补贴都没有,就被炒了,还要租房,还要生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3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 养猪能有多大污染呢?我真不明白。有人说会污染水资源,那你们监管部门是吃屎的?不会引导养猪农民挖个大坑,建设一个化粪池,就算不建沼气池,也可以定期请人清理,把猪粪拉到果林里面当肥料。这不是很好吗?&&&& 我记得1999年(左右)那时候,也很多养猪,也没听到说养猪能有什么污染。 现在有了污染问题,就拿弱势的农民开刀?&&就算养猪真的有污染了,你监管部门不会强制他们改进?非要直接一刀切?那那些养猪户反应的化工污染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要是一视同仁,估计养猪户们也没那么多怨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6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我小时候也没有看见说养猪污染环境,那时候农村老家几乎是家家都养猪,一般是2~3头
补充一句,最近雾霾主要是少秸秆引起的 ,嘿嘿,专家都拿出数据了,还有各种论文呢
回 7楼(樟树鱼) 的帖子
养猪没有污染?整条河全部变黑发臭臭你说没影响?你去被养猪场污染的河里游泳我就支持你说没影响。1999年很多养猪的,着话没错,那时也没什么污染,这个也是对的。但那时与现在对猪粪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怎么不说啊?那时猪粪是作为肥料还田使用的,现在是直接排放河道的。你敢说没影响?
回 8楼(绝密飞行哇) 的帖子
只能说你多少年没回农村了?你多少年没去看现在农村怎么养猪的了。请回去调查再发言吧,现在农民养猪的做法叫断子绝孙都不为过
默默承受........
天地心间,青云力争!
养猪也可以不污染环境啊
回 10楼(雁枫寒天) 的帖子
&&所以说要监管部门引导啊。 监管部门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罚款或直接禁养这样的懒政。罚款是手段,不是目的。&&&& 一个大企业污染的时候,你还知道叫他们限期整改,配备环保设备,轮到养殖户这块的时候,就没耐心了?&&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3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面子工程、谁都知道养猪利用的好都可以循环利用,做到环保,而真正的污染确实很多化工企业!还有城市污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用户被禁言或禁访,该帖自动屏蔽!
回 10楼(雁枫寒天) 的帖子
去同安河流看看&&是什么污染,造成河水发臭?&&看看养猪跟工厂那个更好处理
都是混口饭吃,支持农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中锐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十大品牌 空气能热水工程
禁养猪的真正目的何在?是要鼓励垄断吗?环境污染?不会引导农民对排放物的处理么?这比禁养来的实际吧?汽车尾气污染肯定比这来的严重,而且没办法改善把?那是不是要禁止开车?&&&& 现在ZF的政策就是惰政,不顾百姓死活,自以为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眼不见为净
以后猪肉都是奢饰品 了
生在农民家庭,非常清楚&真正的农民&的日子,我还是要再次挺楼主。其它不多说。
引用 引用第6楼我爱玲玲于 08:25发表的&&:并且政府已经给了补贴,还贪心不足,而苦逼的上班族,怕是连补贴都没有,就被炒了,还要租房,还要生活!
你这个比喻错了吧。1、180元的补贴,连建猪圈的成本都不够。2、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然后有关部门说,你不能在这工作,这里禁止工作。这才是正确的比喻。
我选择,我喜欢!
禁止养猪后,猪肉也变成奢侈品
只会一刀切的处理方式。
想吃农家养得猪。又不让养猪,唉
回 楼主(木棉花语) 的帖子
这个事情发到其他论坛看看,听听大家的意见,本人对养猪没啥了解,但是我想肯定也是挺辛苦的工作,政府部门职责所在,其实我觉得如果做好环保工作,你自己也腰杆硬,也有利于你和政府谈
如花般嫣然的容貌,在等待着一杯热奶茶般温暖的人儿,开启这颗封存的心
小时候,农村人不会理财,养头猪,年底杀了,来年小孩的学费或者油盐钱都靠这个。。。
丹麦养猪全世界第一流,但是人家环境不是也搞得很好,处理此类事情应当疏比堵好!不能一禁了之~~
在中国根本没人治理环境污染。有GDP就行了!
有时候我们做错事,是因为该用脑子的时候却动用了感情。
1共3页3) ? 3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3) ? 3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Go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新年给自己及家人来一份甜甜的点心,然后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一定会甜甜的
听说只有闽南人才知道这种老东西!
世界三大落日之地丹绒亚路,还有美人鱼岛蓝眼泪。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参观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金福养猪场-新闻室-新闻活动-丽江市农村科技文化发展中心
&&&|&&&&&&|&&&&&&|&&&
&&&&&&&&&&&&&&&&&&
&->&&->&&->&参观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金福养猪场
参观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金福养猪场
作者.信托易原创&&日期.&&来源.http://www.vccoo.com/v/40d5bd?source=rss&&浏览.606
&&&&&& 黄灯教授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发表后引起极大关注。正赶上很多人春节回农村过年,网上于是出现了很多抒发感概的回乡笔记。这些回乡笔记大多是在以回乡者的眼光审视农村现状,将现在农村的一些不良现状与儿时那些美好的记忆进行对比,失望与悲愤也就不可避免了。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并且现在90%的亲戚仍然是农民的城市创业者,我想站在农村人角度,来探索时代发展对农村人的影响、农村人应对方式的变化,以及农村未来的趋势。
先交代一下背景:中部省份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农村。
一、一些事实与谬论
1、关于农村衰败的一些事实与谬论
& & & &&1)农村留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田地荒芜越来越多,经济日趋衰败。
& & & &&2)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互助方式瓦解,花钱雇人替代以前的互帮互助。
& & &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以前,农忙时节,对于需要多人合作的农活,农户会在某一天把亲戚、朋友、宗亲集中在一起,帮自己干完。在这天之前及这天之后,自己则会去帮别家。这种帮助基本对等,但也不是严格对等,哪家劳力少忙不过来,多帮他家一两天也没关系,哪家劳动力多,多给别人干一两天也是常有的事。另外,遇到盖新房子之类的事,也都是亲戚、朋友都来帮忙。现在,农忙时节如果遇到人不够,就得花钱请人了。盖新房子的话,也主要是花钱雇人。
& & & &&3)亲朋好友之间交往快餐化、货币化、人情淡化
& & & &&例如,拜年走亲戚时,以前的礼品都是自家做的食物或者从商店选的酒、糖等,而现在很多都是直接给钱,以前在亲戚家会住一晚上,现在多是骑个摩托车把礼品往亲戚家一放,饭都不吃就走了。
谬论:农村人不再勤劳,农村礼崩乐坏。
& & &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谬论,因为批评者简单地把出现上述3个现象的原因归结在农村人性格、价值取向的变化上。
& & & &&先说第1)点,农村留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是因为农村人越来越不愿意吃苦,田地荒芜了,是因为人越来越懒吗?
& & & &&当然不是。
& & & &&如果在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的钱也不如去外面打工,那劳动力为什么还要留在农村呢?更何况,从辛苦程度来说,也不能简单的认为在家劳动就比在工厂辛苦。所以,并不是农村人勤劳的品质发生了变化,而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优的选择。
& & & &&再说第2)点,传统的互助方式瓦解了,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互帮助了,需要花钱雇人了,是因为人们都只认钱了?
& & & &&当然不是。
& & & &&传统互助方式的瓦解,主要是因为农村缺少劳动力,没有了生产互助的来源。另外,赚钱的主要方式已经不是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大量减少,所以也失去了互助的基础。传统互助方式的瓦解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非主观上互助意愿的变化。举个例子,在我的农村老家,婚丧嫁娶一类的事情,需要很多人做饭、备菜、炒菜、上菜、洗碗以及张罗其他事情,目前仍然主要通过亲戚朋友邻里帮忙来完成,主要原因就是这类事情对劳动力的体力要求不高,留在农村的年龄较大的中老年男人和妇女就能完成,也就是说有劳动力来源。这种帮助在短期内是不对等的,你今天帮了别人,下次你遇到婚丧嫁娶的时候,可能都是5年、10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别人是否在家、是否刚好有空都是说不定的。另外,这种帮助也不是举手之劳那么轻松,天没亮就得起床赶到办事者家里开始忙里忙外,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如果已经失去了相互帮助的精神,这又怎么会发生呢?
再说第3)点,走亲戚时直接给钱是否就代表敷衍了事,不再用心呢?
& & & &&其实也不是。
& & &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现在虽然有人走亲戚直接给钱不给礼品,但是亲戚家里面的糖和酒比以前多得多了,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以前农民收入低的时候,舍不得给自己买,现在舍得自己给自己买了。所以,现在走亲戚时送礼品的少了,原因在于糖、酒等礼品不再稀缺了,大家自己就会买着吃,送礼品的意义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都继续送礼品的话还会造成一时吃不完过了保质期浪费。
& & & &&再有,现在走亲戚都骑摩托车、开汽车,匆匆去匆匆回,是因为人情淡薄了吗?并不是。我小的时候,几乎整个正月都在拜年走亲戚。现在,初六就得离开老家上班了,其他在珠三角、长三角工厂上班的也差不多,哪有那么多时间每个亲戚家住一宿呢?而且,你亲戚家的人可能也初六初七就离家去打工了,你不快点走完,亲戚家就没人了。而且在以前,即使天天拜年,总因为效率原因,不可能全部拜完,现在有了摩托车和汽车后,可以比以前走更多的亲戚。我想,如果不是初六就得离开老家,大家仍然会选择在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家里住一宿。所以,现在走亲戚的方式并不代表人情淡薄。如果你非要吹毛求疵的说在亲戚家呆的时间少了就是人情淡薄了,那这种淡薄也只是一种外在结果,而并不是人心变了。
& & & &&总结来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下,农村人应对的具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人本身并没有多大变化。如果人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因为客观环境变了,而选择一种更适合和更有效率的、和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是一种进化,而非倒退,无需悲观。
2、关于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的一些事实与谬论
& & & &&1)农村条件脏乱差
& & & &&2)农村人生活习惯差
& & & &&3)农村人层次境界低
& & & &&第3)点,可能会争议较多。农村人有其淳朴的一面,但也有其愚昧、落后的一面。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我并不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相比,谁比谁更高尚,谁比谁更低下。很多不良现象在农村和城市都是存在的。但从具体的表现特点来说,大多数农村人确实存在如下问题:
& & & &&A、短视。注重眼前和一次性的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对风险厌恶,不愿意进行生产资料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据说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差,教育也不像以前那么受重视了。
& & & &&B、盲目、无知。对很多问题不愿也不能进行理性判断,喜欢跟风,喜欢根据感觉和肤浅的理解做决定,看到上一年某人种黄豆赚钱了,下一年都种黄豆。另外,曾经在中部农村风靡一时的买码(地下六合彩)也是盲目无知的典型现象。
& & & &&C、没有规则意识。比如上地铁时,经常有农民装扮的人不排队。
& & & &&坦率地说,写完上面3点,我就觉得不妥,这种具体的描述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并不能代表所有农村人,甚至连多数人都不一定能代表;二是这些缺点并不仅仅在农村人身上有,城里人也有,也不能肯定农村有这些缺点的人相比城市更多更明显。
& & & &&这或许正说明农村人和城里人在本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 & & &&既然如此,我上面说的3点,就当作一种不成功的归纳尝试吧。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回想一下和你打过交道的典型城里人和典型农村人,你是否能发现两者之间观念和方式上的差距?(对于从农村走出来上大学的人,你可以比较一下你的大学同学和初中同学)。抛弃谁高尚、谁低下这种带有道德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评判,仅仅判断谁先进、谁落后,是不是很容易能得出“城里人比农村人更先进”的结论?
谬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只是物质条件的差距,精神层面的差距更大,这条鸿沟大到无法逾越。简单地说,就是不光农村条件差,而且农村人的素质也差,无可救药。从而,潜意识里为歧视找到了理由。
& & & &&这也是谬论。在批驳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农村或农村人出现这些缺点的原因。
1)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几乎是没有剩余积累的,而且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不大。
& & & &&因为没有剩余积累,所以没有来源进行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不大,所以没有积极性进行投入。但其实,农民也并不是没有在生产上进行投资。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村民将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玉米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以前在农村,劳动力的获得比机器便宜,要想增加产出,多生孩子是最有效的投入方式。于是,很多农村家庭再困难也要多生几个,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计划生育以前在农村那么难。现在,农民普遍不愿意多生了,因为抚养孩子的成本高了,机器是比人力更便宜的增加产出的方式了。所以,农民的短视并不是骨子里的短视,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做出的理性选择。
2)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无法完全分开,家庭生活起居的半径也无法局限在屋内。
& & & &&例如,很多农村家庭会养猪,每天都要熬好猪食并喂猪食,从方便的角度,你不可能把猪圈建得离家很远。从生活方面来说,城里人洗菜做饭在一个几平米的厨房里就完成了,但农村没有同等的基础设施,只能选择粗放式而无法选择集约式,洗菜、提水、搬柴火等总得到屋外去,所以不可能保持像城市一样的屋内卫生条件。但是,农村人其实也在尽力追求卫生。例如,猪圈虽然建得离家近,但牛圈经常建得离家远,因为牛不用每天从家里拎着饲料去喂。另外,虽然不可能保证整个室内很卫生,但是20年前就有部分农村家庭将一间屋子收拾得特别干净,用来看电视和睡觉。这间屋子会铺上地板,用桐油刷得光亮,然后用旧衣物撕成条做成拖把每天拖地,进屋也要脱鞋。
3)农村的居住密度低,地理上的公共区域特别大。
& & & &&因为人口密度低,所以随地吐痰、乱扔生活垃圾并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区域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当然,这里只谈原因,并不是说农村人到城市了还理所应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如果在城市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当然是应该被劝阻和改正的。
4)农村公共空间、公共事务非常少。
& & & &&在城市里,出了家门,都是公共事务的范围,菜市场不是你一个人在买菜、公交地铁不是你一个人在坐、办公室里不是你一个人在办公、去饭店吃饭不是你一个人在吃饭。在农村里,你一个人去自家菜园摘菜、一个人走在路上去干活、自家地里只有你一个人或一家人干活、去饭店吃饭时...哦,农村基本上没有饭店。所以这造成了农村人对公共事务缺少关注、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也就自然缺少了得体合适的应对方式。但是,对于农村存在的少量公共事务,其实农村人处理得并不差。例如,某些干旱的年份,田地缺水灌溉,农民们会自发组织起来修提坝渠道引水灌溉,去田地的路上哪处不好走了,总有人会无偿地修好,如果需要的人多就叫几个人一起弄。
5)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量不多。
& & & &&农村人重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女能够跳出农门进入大城市,并无积极性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重视教育。现在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在农村人眼里,上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差别没有以前那么大,所以农村对教育的关注有所降低。但是,以我的观察,确切来说,对教育并不是不如以前那么重视,而是没有以前那么神化,这本来只是教育越来越普及的自然现象。虽然嘴上说着读大学没用,但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基本上不会刻意让子女不上学。如果子女成绩一般,考上大学的希望渺茫,很多农村人也会把子女送到职业学校学习,以希望子女将来外出打工时能进个好厂,工资能高点。
& & & &&这部分讲得有点多,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让大家明白农村人也在追求好的生活和合适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在追求坏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农村人和城里人在习惯方面的差异只是环境条件差异下的应对方式差异,而并不是人与人本身之间有太大差异,也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 & &&有的人会说:你讲了这么多原因有什么用啊,事实结果还是摆在那里啊,我还是不愿意跟老公回他那个农村老家过年啊。
& & & &&我先引用一下一位城市长大的农村儿媳妇在最近“上海女孩随男友回江西农村过年”事件后的话:“我也很不习惯农村家庭的生活环境,但这并不影响我仍然把他们当成家人。”
& & &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忽略差距,而是要换一种心态来看待;并不需要隐瞒自己的不满,而是要分清楚对象,不能因为对农村家庭的生活环境讨厌,从而对农村家庭的人都讨厌。当然,实际上很难分得开,对一个环境讨厌时,一般也会对环境里的人产生讨厌。但如果理性中有一个认识:“并不是人不讲卫生,只是客观条件差”,那么就会避免越想越气,产生恶性循环气坏了自己。另外,应对客观条件差,也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例如到县城或镇上了买点新的、干净卫生的东西回家。总之,保持平和的心态、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心胸,坦诚面对自己的不习惯,并积极地应对,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3、关于农村年轻人与上一辈差异的一些事实与谬论
& & & &&1)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不如老一辈勤劳肯干,不能吃苦
& & & &&2)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不陪在父母身边,且大多数把孩子留在农村,对父母、子女尽责不够
& & & &&3)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不懂得节约,花钱大手大脚
谬论:农村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农村未来没有希望。
& & &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3个事实背后的原因。
& & & &&关于第1)点,现在的很多农村年轻人的确没干过一天的重农活,你让那些年轻人干农活,他们不愿意吃那个苦,但在工厂上班也不轻松啊。而且如果干重活能赚更多钱,就会有很多年轻人去干。举个例子,我们村有很多人在外面修地铁,特别费体力,而且不像农活那样,闲季能轻松一点,但仍然有不少年轻人去干,原因就是挣钱多。
& & & &&关于第2)点,我们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来分析。生产方面,以前在农村,身体成熟后,如果不继续上学,就得参与到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体力劳动中,其作用和承担的责任立即开始体现;现在则主要是在外打工,脱离了家庭的单位,所以生产方面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体现不出来。
& & & &&生活方面,上面的父母暂时还不需要赡养,下面的孩子确实多由爷爷奶奶带,父母没有尽到足够的责任,但这一是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的限制,二是因为现在的爷爷奶奶不像以前那样需要忙很多农活,相对有一定的时间。另外,在必须要有人带孩子的前提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机会成本要小。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父母在外打工、子女留守乡村的情况多么好,而是说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并不是做父母的人不如以前那么爱孩子了。另外,很多人说的孝道沦丧,我并不认同。就我观察到的现象,经济条件好转后,物质不像以前那么短缺,儿子儿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要比以前缓和融洽。
& & & &&总的来说,我认同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尽责不够,但并不认同现在的年轻人责任心不够。当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受《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影响,在学校天天打架,现在回家看到他们,一个个都想着怎样打工赚钱改善家庭生活。其中一个当年是打架的头头,而且和社会上的混混关系密切,现在却长年在外修地铁,尽管很累,比在工厂上班要累得多,但也无怨无悔。对于比我们小一轮的农村年轻人,我有信心他们也会成熟起来,也会逐渐承担起应付的责任。
& & & &&关于第3)点,现在的农村年轻人的确不懂得节约,花钱大手大脚。以前的农村年轻人更节约,可是节约下来的钱用来干啥了呢?从我家所在的农村来说,主要是用来添置家用电器,一台彩电三四千,一台影碟机两三千,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三四千,一个月不到1000块的收入,不节约如何能买得了这些家用电器?现在,一台40寸的平板电视不到2000块,质量和功能比以前不知高多少倍,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才两三百块,信号质量和可收到的电视台也比以前强得多。影碟机已经销声匿迹了,否则的话,价格估计也就两三百块。而现在打工的工资普遍要比以前高,也就是说,不考虑建房买房的话,基本家庭生活很容易就实现了,根本没有节约攒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然,现在建房买房的成本比以前高很多,但也的确有很多年轻人在大手大脚花了几年后,开始攒钱准备建房买房。
& & & &&所以,并不是农村年轻人垮掉了,只是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 & & &&写到这里,我对农村和农村人的状态是乐观的,有信心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农村会发展繁荣起来,而是认为农村必将逐渐衰败。
二、农村的衰败是必然趋势
& & & &&我们还是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来分析。
1)热闹与低效
& & & &&20世纪90年代时,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是上半年在水田里种水稻,在山上开垦的旱地里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秋天收割后卖掉一部分粮食和大部分花生、黄豆,能收入一千块左右。然后下半年开始上山烧木炭卖,一直到开春。每年一到烧木炭的季节,山上柴刀砍树的声音此起彼伏,四处飘散着炭窑冒出的烟,有时吼着嗓子和对面山上的人拉拉家常,一派热闹。但是因为烧木炭工序较多,需要将树砍倒、截断、装窑、在窑里烧2天左右,然后将烧好的木炭取出并肩挑背负下山,所以产量不可能太高。日常开支后,卖木炭所得的钱剩余不多。如果某一年因为孩子要上学、结婚,需要用钱较多,就把山上的杉树砍下来卖木材。一片杉树林要大约20年才能长成木材,所以得要留在重要的时候砍,就好像专项存款一样。那时,经常会听到我们村一些做父母的对孩子说,这片杉树林是留给你将来娶媳妇儿用的,或者这片杉树林是留给你将来读大学用的。总之,那时农村的生产景象是热闹而繁忙的,但因为效率的限制,农民收入并不高。
2)农业能手也选择了外出打工
& & & &&我有一个姑父,因为父母去世得早,所以从小开始就一直勤劳肯干能吃苦,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能手。每年不光种自家的田,还承包一些别人家的田。花生、黄豆也种得比别人家多,还养了好几头牛,一头牛耕田,其他牛用来卖。因为他觉得放牛时赶一头牛和赶几头牛没啥区别,不如多养几头。到烧木炭的季节,就到我家山上来烧木炭,有时也承包别人的山。总体来说,我们那里不缺烧木炭的山林,而且炭木林砍一次过后,再放火把山一烧,7、8年后又长起来了,所以只要你肯干,就有的是山。在姑父一家吃苦肯干的劳动下,日子过得比较不错,很早就买了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器样样齐全,但几年下来也存不了什么钱。现在,我这个姑父已经在外面打了几年工了。问他为什么不在家干农活,说是因为在家挣不到钱。从价格上来说,如今水稻、花生、黄豆、木材、木炭的价格已经高了很多。在家干农活的话,与以前相比,肯定能挣到更多的钱。我姑父家以前一年能挣5000,现在如果继续在家干农活,一年应该能挣2-3万,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的开支,大概也能剩1-2万。但是,如果在外面打工的话,扣掉生活开支后,一家三口挣5万块完全没问题。对比差距这么明显,谁会继续留在农村干活呢?
3)回不去的农业生产
& & &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过低,效率提升太慢而且提升空间并不大,相对于工业经济的比较劣势太大,所以农村劳动力必然会抛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家所在的农村田地多已荒芜,在外打工的农村人可能会想着年纪大了回农村住,因为在农村自己种菜自己吃,开支较小,但基本没想过以后回农村了再把荒芜的田地重新种起来。
& & & &&或许将来有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会再次发达起来,但必然会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为前提,而田、地、山等自然资源是固定的,也很难在利用率上带来质的飞跃,所以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会大大减少,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样家家户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然有干不完的生产了。如果农业生产将来真的有发达的一天,我们也应该称之为农场的兴起,而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复苏。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差别很大。所以,即使农场兴起了,农业劳动力也不太可能大量回流。
& & & &&现在回到农村,发现年轻人都在举全家之力在县城买房子,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将来小孩能在城里上学,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乡村的优秀老师也会尽量往县城调。很多人感慨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对此我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从城乡对比来说,农村的教育质量相对差距肯定是加大了。但如果单独比较农村教育质量的绝对值,应该不一定是降低了。起码现在的老师的受教育水平比原来高得多。我上学时,小学1-6年纪的任课老师中,好像只有一个老师是师范中专毕业的,就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其他数学、语文等科目的老师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从代课老师开始干起转正的。到初中后,师范学校(包含中专和大专)毕业的老师也不超过一半。当然,这些没有经过师范学校系统学习的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教学水平并不见得比接受过师范学校系统学习的老师差,应该说比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水平更高。但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教学经验也在逐渐增加,教师水平整体下降的现象不太会发生。
& & & &&很多人之所以感概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一是因为城乡对比差距拉大,二是因为农村留不住相对更优秀的老师。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乡村老师调往县城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应该并不是因为县城的条件不够有优势,也不是因为老师本人不愿意往县城调,而是因为那时县城老师队伍本身比较稳定,并无从乡村抽调老师的必要。现在,县城里教书的老师,如果教学水平高,就往更大的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去了,因为工资更高。于是,县城也会不断从乡村抽调老师,以县城相对乡村的吸引力,当然会择优抽调。长此以往,乡村教育的相对落后会越来越严重,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子女教育而努力将家安在县城。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调往城市,和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城市接受教育,两者相互促进,将这一趋势变得更加快速和不可逆。
& & & &&已经进城的不会想着再回乡村,还留在乡村的在想尽办法进城,那么,留在农村生活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少,原有的农村生活体系也会逐渐垮掉。
& & & &&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来说,农村的衰败与农民的城市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人,我非常不希望生我养我的农村会慢慢衰败,因为那里有太多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山上有几处野葡萄,每年都会长出葡萄来。每年一到秋天,总是盼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好让葡萄快点成熟,然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采摘。直到现在回家,我仍然能记得那些野葡萄在树林里具体哪个位置。虽然那时候的经济条件很差,但回忆中却大多是快乐。所以,如果我赞同城市化,绝不是为了从个人情感上逃离艰苦追求幸福,而是希望农村人逃离低生产效率追求高生产效率、逃离落后追求先进,从而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
三、城市化的障碍
1、不具备在城市生活得很好的能力,是不是障碍?
1)打工者的进步与梯度
& & & &&我所在的山区农村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已经在外打工10年以上。10年来,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或多或少有些存款。大部分打工者还是像以前一样做没有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少部分从事模具、车床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还有少部分从事生产性的管理工作,极少数有了自己的小工厂,并带动了亲戚在自己工厂打工或开小工厂。这些打工者起点都差不多,10年前都是从没有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做起,各人学习意识、努力程度、眼界和运气的差别,造成如今收入、职业和事业的明显梯度。从这种梯度中,我们发现打工者群体在城市中不断进步的现象。所以,我不主张因为打工者群体的学历低、起点低、机会少,就用固化的眼光看待。尽管客观条件对打工群体不利,但这群人一直都在想办法努力改变和突破,并且这种努力必然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回报。
& & & &&对于已经成为技术工人、管理者和小工厂主的打工者来说,在城市生活下来不是问题。那么还处在流水线上的人呢?
2)生活状态不尽如人意,却很少唉声叹气
& & & &&几年前,因为要处理一件亲戚的事情,我去了一趟广东,也顺便在好几个打工的亲戚、老乡那里转了转。他们租住的房子普遍很小,大多是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单间,这是当地人专门修建出租给打工者的,一般三、四层,每层很多间。有一家是在三居室中,和另外两家一起租的,每家一间房,客厅也放了架床,说是某个老乡的孩子最近没地方住,就借住在这里了。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开支上都比较节约,但伙食比当年的农村伙食要好得多。尽管打工的收入不高并且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开支,但也无需在满足基本需求时节衣缩食。另外,他们并没有对失业的担忧,只要肯干,工作多的是,区别仅在于工资高低,而且高低差别也不太大。与对失业的担忧相反,我总是听他们说哪个厂又缺人了,让他们帮忙给介绍几个人过去。
& & & &&所以,对于这些还处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短期内确实不会普遍过上特别好的生活,但继续生活下去并不是问题。并且,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住房条件不好,工作也挺辛苦,我却并没有听到他们对工作本身和生活本身有过多抱怨。
& & & &&但他们也有忧心之事,主要就是子女教育和买房。有人这时会说,你刚才还不是说打工者对住房条件没有不满意吗,现在怎么又说他们想买房了?这并不矛盾,打工者能够坦然接受现有的住房条件,但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买房是美好生活愿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哪里买房决定着将来在哪里安家。如果仅仅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外地打工却在县城买房了,因为买了短期也不会居住。
& & & &&接下来仔细分析子女教育和买房这两大城市化的障碍。
2、子女教育
& & &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如果儿童能够很方便地在打工所在地上学的话,留守儿童的数量就会少很多。例如,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将孩子带在身边,但等孩子到上学年龄了,就只好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就我们村的情况来说 ,解决孩子上学的情况主要有三类:大多数留在农村老家上学;一部分收入比较高的打工者将孩子送到老家县城,父母中的一个陪孩子上学,或者由爷爷奶奶陪读;再有一部分选择在打工所在地的私立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但将来孩子上初中高中时,还是得送回老家,而且到时还会面临着不同教育体系下的适应和衔接问题。
& & & &&在成长期,父母不陪在孩子身边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性格成长造成很多不利影响。绝大多数的打工父母都不是铁石心肠,主动选择不与孩子在一起。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工资不高可以节约着花,居住条件不好可以凑合着挤挤,工作辛苦也能够忍受,但孩子不能在打工所在地上学却无可奈何。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供给,不是打工者个体通过辛苦努力和调整心态能解决的。
& & & &&然而,任何地方公共资源的供给都是有限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更是稀缺,新进入者的获取就意味着原来群体的失去。在现有的框架下,好像并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成为了摆在打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巨大障碍。
3、未来何处安家
& & & &&农民工能够忍受现有的住房条件差,但是未来何处安家的困扰却无法消除。因为中国城市住房的土地资源供应是国家垄断的,所以住房问题也可以算作是公共领域的问题。以我们村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一少部分人在城里买房,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回老家县城买房,二是在打工所在地买房。剩下没买房的那些人,通过一家人的努力工作和多年积攒,也会不断地陆续有人买上房子,但以中国目前整体房价,这必然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打工者都只能继续蜗居。对于年龄较大的中年打工者来说,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变数,再过个10年8年的,年龄就大了,到时回到农村继续居住。毕竟从小到大,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将农村作为最终归宿也合情理。但对于年轻一代的来说,他们还要打30、40年工,人生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当然不会将目标放在相对落后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农村。况且,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将会在城市度过,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也决定他们不会将农村作为最终归宿。对于年轻的打工者来说,他们未来只将家安在城市。
& & & &&房价太高很明显阻碍了打工者在城市安家。那能指望开发商发扬风格降低房价吗?不能,价格是市场供需形成的,自由买卖下,哪个卖方都想卖高价。能指望政府提供廉价房吗?也别指望,当地居民的住房需求政府都解决不了,还会来解决打工者的?这又是一个看起来无解的问题。
& & & &&用学术化的语言总结一下农民工进城的障碍:个人范围内的问题并不是农民工城市化的障碍,公共资源方面的问题才是农民工城市化的障碍。城市公共资源方面的短缺,通过农民工个人努力和调整自己心态根本无济于事,这不再完全是个人层面所能解决得了的了。
四、解决方法
& & & &&在谈到公共资源的问题时,很多人所关注的往往是两个问题:政府是否提供了够多的公共资源,以及公共资源分配是否公平。比如,房价太高买不起房,所以政府就要多建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公租房。结果呢?买不起房的人少了吗?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公平了吗?不说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不公平,户籍人口内部的分配就没达到公平。再比如,教育资源方面,严格按照学区划分就公平了吗?不也会造成有钱买学区房的,或者有关系的就能进到好学校吗?更何况,绝大多数非户籍人口根本就没有入学资格。
& & & &&坦率地说,我不认为政府没有在努力扩大公共资源的供给和维持公平。虽然没有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平等对待,却也在为农民工做些事情。但是,在现有的行政体制和户籍制度下,我并不认为农民工能够依靠政府提供更多公共资源来普遍解决融入城市的问题。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公共资源沙漠问题,不仅在于政府做什么,更在于政府不做什么。
& & & &&下面从教育和住房两方面来仔细分析。
1)过去农村基础教育的放任自由与发展
& & & &&前面提到过,上世纪90年代我在农村上小学时,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没有接受过师范学校系统教育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这些老师多是7、80年代开始受村里的委托,从代课老师干起,没有编制,工资刚开始也不是由国家财政承担。教室用的是村委会的房子,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先给一年级学生讲完课,然后让一年级学生写作业,换一本教材给三年级学生讲课。这种村集体办起来的学校软件、硬件条件无疑都是不合格的,教学质量也高不到哪里去,但很多农村孩子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一步步往上进到初中、高中/中专,最后考上大学。
& & & &&现在很多人怀念的过去的乡村教育,政府做了些什么,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政府其实什么都没做,不提供资源支持但也不以不达标为名限制或取消你的办学资格,而是给你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政府的这种不帮助但也不添乱的行为下,乡村基础教育依靠村集体的力量发展起来。
2)私立民工子弟小学的困境
& & & &&现在,在很多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政府却以各种理由限制民工小学的发展,对于已经办起来的私立民工小学随意取缔。
& & & &&有人会说,当初农村采取放任自由的模式只是无奈之举,因为政府根本无力承担乡村基础教育的负担。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国家富强了,所以要消除这种落后的现象。私立民工小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经营者以赚钱为目的收费高,所以为了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就应该被取缔。可是,如果公办的学校能让农民工的小孩上学,农民工父母又怎么会选择去私立农民工小学呢?如果公立学校不能让农民工的小孩上学,为什么要以办学条件不达标为名剥夺农民工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呢?私立民工小学的存在并不妨碍政府通过扩大公立学校来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啊,如果办学条件好、收费又低的公立学校多起来了,农民工子女自然就会从私立民工小学流向公立小学了。
& & & &&很多私立民工小学经营者为什么不敢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因为没有安全感,说不定哪天学校就被取缔了。正是因为持续办学的权利有可能会被以办学条件不达标为名而强制剥夺,才阻碍了私立农民工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至于私立民工小学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不符合义务教育精神,所以应该取缔,就更可笑了。实际上,在公立小学必然无法大量接受民工子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也必然会通过审批手段特许一些符合其所谓标准的民办或私立学校。而只要有审批,就会产生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最终,权力寻租的成本是不是还是会转嫁给学生家长呢?私立学校数量减少后竞争降低,剩下的学校是不是更有可能提高收费呢?所以,以收费过高为名取缔私立农民工小学只会造成收费更高。
& & & &&或许还有人会说,政府取缔私立农民工小学并没有剥夺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机会,老家农村那么多公立的学校,政府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让他们回去接受更正规的教育。可是,亲生父母难道还不如父母官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吗?实际上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确实是在家乡接受教育的,但让孩子留在身边接受教育的父母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他们也是经过仔细权衡做出的决定。是否去私立民工小学上学的决定需要由农民工自己来做,而不是政府或“圣母”。
& & & &&当然,国民教育是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投资,我不否认政府有扶持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的责任,我也希望政府能够对私立民工小学多一些扶持。但是,责任和权力是两码事,随意取缔私立民工小学只是政府权力的滥用,与尽责无关。在现有的公共资源分配体系下,农民工根本无法平等参与公共资源的获取,如果没有对自由办学、自由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保障,只会让农民工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3)中学教育
& & & &&上了私立民工子弟小学后,还面临着升初中、高中的问题,以及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农民工子女来说,是否有进入优秀中学的机会。在目前,农民工子女很明显是不可能获得与户籍人口平等的进入优秀中学的机会的。对于农民子女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的不公平。以前在老家上学时,县里最好的高中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大约一半来自本校初中,校内和校外的名额分开。但正是这一半校外的名额,能够让农村孩子获得上升的通道。我所在的村,人口大约7、800,周围两个村规模也差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就有考上北大、人大、武大等名牌大学的,还有一些考上重点本科的。现在大多数城市中学,对非户籍人口完全不开放,没给农民工子女留一丝机会。其实,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有动力去招收优秀学生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优势和对后续生源的吸引力,就像清华和北大都挣着抢着要各省的高考状元一样。那么,教育主管部门为什么不能够对学校招生别限制那么严,而是让农民工的子女也有机会参加优秀中学的选拔考试,让其中的优秀者获得上升通道呢?
& & & &&教育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讨论,但各方意见完全无法统一,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就是一个全国人民一起来分一个蛋糕的问题,一部分人多得了另一部分人就少拿了的事实无法回避,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在总体保持现有以省为单位进行录取的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从便于农民工子女上学和高考的角度出发,建议从按户籍划分改为按学籍划分,如果一个考生高中三年的学籍都在某省,那么他就在该省参加高考。为了避免人口流入省份录取率过度下降,每年高校在确定各省招生数量时,结合考虑该省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籍数量的变化。
& & & &&住房价格是由供需形成的,虽然投机行为也对房价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如果没有真实需求的支撑,泡沫不可能持续这么多年。在自由市场机制下,需求多了价格就会升高,价格升高了就会有更多供给者加入进来,最终供需和价格达到合理的相对平衡,行业得到发展。但我国由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制度,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造成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远高于合理值。
& & & &&前面提到,在广东打工者聚集的地方,不少当地村民自己盖起由很多个小单间组成的3、4层小房子,出租给打工者,每个月租金两三百块。如果法律允许村民或村集体自由出让土地的话,其中一部分小房子自然会被建成标准的住宅楼房。楼房的租金自然会比小矮房单间高,售价也不会太低,不是所有的打工者都能租得起或买得起楼房。但是,这样一来,住房的供给量会大幅增加,价格也就自然下降,并形成一个自由发展的住房市场。
& & & &&虽然小产权房的合法性一直没有被承认,购房者的权益承受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但仍然有很多人买。政府一直出台各种规定禁止开发小产权房,但却屡禁不止。供给者和需求者都表达出了强烈的渴求,如果政府对小产权房不是禁止而是承认其合法地位,即合法性的后顾之忧解除后,供需两端的束缚都将得到释放。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民工城市化住房问题将会更快速的解决。
& & & &&有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尤其操作起来很复杂。其实如果尊重土地所有者权利的话,事情很简单。本来就是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那么村集体就应该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土地是否卖,卖给谁,以什么价格卖。
五、农民工的城市化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1、打开内需阀门的钥匙
& & & &&过去30年,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国外市场的打开,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农业劳动力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但是,农民工的身份限制使其在生活形式、消费形式上与城市人群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在生产方面,农业劳动力已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但在生活方面,农村消费者并没有转变为城市消费者,这也是多年以来政府想尽办法促内需却没什么效果的主要原因。如今,出口增速放缓、投资回落,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中国经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依靠国内消费的增长。打开国内消费增长阀门的钥匙,就在于解除阻碍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生活人群的那些障碍。
2、市场的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 & & &&最近,“供给测改革”比较热,但经济是由供需两端在相互作用下共同推动的,供给侧改革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得让供给侧改善后能够带动需求侧的改善,否则的话,供给侧的改善不可持续。换句话说,不论是“需求先行”还是“供给先行”,都需要一个通畅的机制,让一端能够快速响应另一端,这个能够快速响应的通畅机制就是市场的活力。只有有了市场的活力,才能够发挥市场配置的优势,让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如今,农民工的身份限制使得农民工没有成为城市生活人群的自由,没有像城市人群一样去生活和消费的机会,从而抑制了需求侧的增长,阻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
& & & &&如果市场有充分的活力 ,农民工的城市化也只会带来城市进一步的繁荣,而不是阻碍城市的发展。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中,对城市资源和服务的消费会为原有城市人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当年农民工的进城务工并没有造成城市人收入减少,如今农民工进入城市生活也不会让原有城市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3、市场活力的核心是对权利的尊重与保障
& & & &&如何保持市场的活力?同前所述,关键并不在于政府做什么,而在于政府不做什么。
& & &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成为城市人的路上立着一块严密的制度铁板,只有极少数农村人能够通过上大学、参军,鲤鱼跳农门跃过铁板最高处成为城市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成为城市人的路上立着一张无情的制度过滤网,只允许农村人以农民工的形式进入城市,严格限制农村人拥有真正的城市生活。农民工的城市化不需要政府帮忙找就业,不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也不需要政府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入教育质量优秀的公立学校,只需要政府不再设立那道制度过滤网,还农民工自由迁徙流动的权利。这些权利虽然农民从来不曾拥有,但却毫无疑问本来就是属于农民。
& & &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和一些社会不和谐问题的涌现,公平问题被很多人关注,但更基本的权利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如果没有对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障,市场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无法自由做出选择,市场的活力就无从谈起,经济难以持续发展,即使达到了所谓的“公平”,也只是一种停留在低水平发展阶段的公平。不论对于想进城的农民工,还是城市的已有居民,政府都应该尊重和保障其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让经济发展具有充分活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版权申明:此篇文章为信托易原创,微信公众号:信托易。转载须保留此版权申明。
Member`Name:&帐号.
password:&密码.
&&|&&&&|&&&&|&&&&|&&&&|&&
CopyRight&&&
by丽江市农村科技文化发展中心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香格里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养猪补贴政策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