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英文

现代管理原理选择、判断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管理原理选择、判断题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701电大管理学基础统设期末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01电大管理学基础统设期末复习重点
|0|0|暂无简介
总评分4.1|
浏览量1745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复习题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相关复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风险管理与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11:47:03&&来源:安全文化网&&评论: &&点击:
&&& 一、 风险管理原理&&& 1.风险管理的起源、定义与分类&&&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入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管理的定义,由于各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的、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所提出的各种学说也不同。综合各种论述,根据多数比较一致的观点,对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可以指个人、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科学的决策,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置,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对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划分:&&& (1) 按风险管理主体,可分为个人(含家庭)、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公共机关等风险管理。&&& (2) 按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意外事故、海损、地震、洪灾、火灾等风险管理。&&& (3) 按事故发生时受损失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人身、利润等风险管理。&&& 2. 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程序&&& 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经济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 (2) 对家庭(或个人):可保障家庭免于巨大灾害损失的影响;可使家庭节省保费支出而不减少其安全保障;可使家庭充满信心,敢于承担较大的风险去创业或投资等。&&& (3) 对社会:对社会经济单位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也从中受益;使各经济单位的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并使社会经济效益增加等。&&& 风险管理需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1)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其它部门合作;风险管理计划的控制;编制风险管理方针、策略等。&&& (2) 风险识别。这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 (3) 风险衡量。这是指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的程度。&&& (4) 风险控制。在识别和衡量风险以后,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对付风险的方法或综合方案,对风险加以控制,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 (5)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这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运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说。风险处理之后,还应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以便于衡量风险大小,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几种:&&& (1) 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管理试图避免的事故都将导致对财务的负面影响,所以财务报表提供了关于这些事故的线索,一般可通过认真检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来发现企业负债、资产、收入和利润等的变动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潜在或显形的风险。&&& (2) 标准调查表法。调查表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保险调查法,即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对风险企业的调查分析而编制的调查表;保单对照法,即指保险公司将其出卖的报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融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和企业已拥有的表单,加以对照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资产-损失分析法,即指制定资产-损失分析表,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分析企业的所有风险。&&& (3) 流程图分析法。这是以图表和顺序的方式描述某一经营活动过程。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上是非常有用的。这些工序常被叫做所谓的"瓶颈"――即该工序发生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整个生产的停业。但因它难以指出某个薄弱环节,因此,应同时运用其他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4) 风险因素分析法。这是指针对可能引起的事故和存在整个系统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 风险清单分析法。这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分析风险时,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过编制风险清单,清单上逐一列出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4. 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在事故发生前,通过采取措施,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风险控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 风险控制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应包括经济和技术措施;与外部保持良好关系;组织内部心理防范机制教育;改进内部工作等内容。&&& (2) 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应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弱、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内容。风险避免的实质是回避风险源,进而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极为普通的策略,但常常因回避了风险,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从而使其运用性受到限制。风险减弱是指企业通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较之风险避免更适用。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将风险转移至它处的做法来控制风险损失,如:在证券交易所抛出股票;建筑承包商实行项目分包;出卖二手设备;供销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承担相关责任等。风险自留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某些不能预防、回避又无可转移的风险,企业只能自留,但应采取积极措施,让风险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 风险控制成本--效益与分析。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定经济上的可行性,即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潜在收益应大于或等于风险控制成本,则经济单位就可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措施。&&& 二、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当危机(或风险)降临企业时,企业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来挽回损失。一般而言,"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在一般情况下,这一原则总是适用的。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果断承担责任的"雄鹰"式的企业总是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企业采取这种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雄鹰"效应。而遇到危机总辩解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试图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式企业,最终会给企业的信誉和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类企业所采取的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鸵鸟"效应。&&& 1. "泰诺"事件中的"雄鹰"效应&&& "泰诺"是美国约翰逊联营公司生产的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商标。"泰诺"事件是指日至30日,有消息报道,芝加哥地区有人服用"泰诺"止痛胶囊而死于氰中毒。开始报道是死亡3人,后增加到7人、25人(实际死亡人数为7人),直到传闻有2000人致病。这些消息的传播引起了约1亿服用此药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民意测验表明,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约翰逊公司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 面对这一严峻的局势,约翰逊公司毅然紧急采取了以下决策:&&& (1) 成立由公司董事长伯克为首的七人委员会,委员中有一名负责公关的副总经理。危机初期委员会每天开两次会,对处理"泰诺"事件进行讨论、决策。&&& (2) 经过调查,最后只有极少数药物(75粒胶囊)受到污染,但公司毅然决定在五天内全部收回胶囊,价值近一亿美元。这一决策立即受到舆论广泛赞扬。《华尔街周刊》赞称:"约翰逊公司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险,宁可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 (3) 与新闻媒介密切合作,以坦诚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介,迅速地传播各种真实消息。&&& (4) 敞开公司大门,积极配合公众和医药管理局的调查,在五天时间内对全部收回的胶囊进行抽检,并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由于约翰逊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使公司信誉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泰诺"事件后,美国政府和芝加哥地方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新的药品安全包装规定。约翰逊公司抓住这一良机,为"泰诺"止痛药设计了防污染的新包装,重将产品推向市场。为此,约翰逊公司举行了大规模通过卫星转播的记者招待会,首先感谢新闻界公正地对待"泰诺"事件,然后推出"泰诺"防污染止痛胶囊新包装,并现场播放了新包装药品生产过程录像。招待会的消息顿时传遍全国,美国各电视网、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纸广泛报道,轰动一时。在一年的时间里,"泰诺"止痛药又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恢复了事件前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分析此案例,可以看出,如果约翰逊公司在危机爆发时不是采取坦诚、果断、对用户高度负责的态度,而且宁可让公司承受巨大损失,也不让用户增加用药的疑心和顾虑,那么,其后果将可能是另一种效果。现在,约翰逊公司采取了如同"雄鹰"一样的刚毅勇敢、视野辽阔、富有远见的策略,终于产生了极佳的轰动效应。不妨称之为"雄鹰"效应。&&& 2. "埃克森"事件中的"鸵鸟"效应&&& 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三)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原油大量泄出达800多万加仑,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千米,长达8千米的漂油带。事故发生地点是一个原本风景如画的地方,盛产鱼类,海豚海豹成群。事故发生后,礁面上沾满了一层黑乎乎的油污,不少鱼类死亡,附近海域的水产业受到很大损失,纯净的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事故发生后,埃克森公司却无动于衷,既不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也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泄露的原油,更不向美、加当地政府道歉,致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引起当地政府、环保组织、新闻界对其置公众利益于不顾的恶劣态度十分气愤,群起而攻之,发起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在此情况下,甚至惊动了布什总统,布什于3月28日派出运输部长、环保局局长等高级官员组成特别工作组,前往阿拉斯加进行调查。&&& 最后,为了清理油污和消除各方面造成的恶劣影响,仅清理油污就付出了几百万美元,加上赔偿、罚款,总损失达几亿美元;另外,公司形象也受到很大破坏,西欧和美国的一些老客户纷纷抵制埃克森的产品,使埃克森公司狼狈不堪。&&& 埃克森公司在泄油事件中,由于反映迟钝、存在侥幸心理,企图推卸责任,缺乏自责感,以为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堆里外界就不会谴责它,而到头来还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使公司的形象受到严重的创伤。埃克森公司处理危机(即风险)产生的这种效果,可以称之为"鸵鸟"效应。&&& 三、危机中怎样做"雄鹰"&&& 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鲜明地区分出"雄鹰"式与"鸵鸟"式两种处理危机截然不同的策略与效应,前者能果断承担责任、主动迅速出击、及时与外界沟通联系并积极采取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后者则相反,不仅声誉严重受损,经济上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甚至使企业一蹶不振,很久都难以复苏。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雄鹰"效应呢?&&& 综合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家的见解,应制定出"雄鹰"策略的原则、计划和实施方略。&&& 1. "雄鹰"策略的原则&&& (1) 未雨绸缪原则。企业领导人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远见,在事先制订好危机应急计划,确定和培训处理危机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这是"雄鹰"策略的基础,有了充分的准备,企业才能在危机出现时,有信心、有计划地做好危机的处理工作。&&& (2) 快速反应原则。凡危机都是突发性的,而且会很快传播到社会上去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这就需要迅速研究对策,作出反应,使新闻媒体和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失。&&& (3) 真情坦率原则。危机单位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 (4) 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考虑人道主义的原则。凡有人伤亡时,应主动采取救治和赔偿措施,才能得到受害者和公众的谅解。&&& (5) 维护信誉原则。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努力减少对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实行前述四项原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企业的信誉。最典型的例子是"泰诺"中毒事件,尽管事件本身只涉及到一个地区,但约翰逊公司为了维护公司的信誉,不惜承担重大损失,下决心在全国范围收回该项药品,赢得了舆论和公众的一致赞扬,为今后重新占领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 "雄鹰"策略的计划&&& (1) 事前进行危机调查和危机预测。危机调查首先要清楚企业的性质并列出曾经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故;同时,要对调查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按轻重缓急加以排列;最后,预测出危机可能会造成多大损害,从而为制定危机措施做好前期准备。&&& (2) 确定重点沟通对象。首先要考虑发生危机后,受影响较大的对象;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一般而言,下面三种人是危机沟通中不可忽视的对象:内部员工,坦诚而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团结一致克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遇害者亲属,要特别加以妥善处理;新闻媒介,要客观、如实、及时地公布事实真相和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消息,维护企业的声誉,减少损失。&&& (3) 做好危机管理方案&&& 危机管理方案应事前拟定,内容应包括:任命危机控制和检查专案小组;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建立有效传播的渠道;把有关计划落实成文字;对有关计划进行必要的演习;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危机的特殊训练等。&&& 3. "雄鹰"策略的实施&&& 发生危机时,实施"雄鹰"策略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在危机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处理中心,调配经受过训练的高级人员,对危机进行控制和管理;&&& (2) 设立热线电话,以应对从外界所打来的各种电话,要配备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来负责热线电话;&&& (3) 了解企业的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确保企业能及时了解公众的情绪;&&& (4) 设立新闻办公室,及时与新闻媒体保持接触和沟通,并争取让新闻媒体能客观、公正地报道危机处理的进展情况,以取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5) 必要时,可邀请公正、权威性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任度。1993年6月,美国著名的百事可乐公司在罐装百事可乐饮料中曾发现注射器针头事件。虽然不合逻辑,但媒介报道却让人宁可信其有。百事可乐公司通过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密切合作,由该局出面揭穿这是件诈骗案,政府部门主管官员和公司领导人共同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事实得以澄清。&&& (6) 在有人员伤亡的事故中,一方面要突出宣传企业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和遇险人员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要对伤亡者家属或亲人,及时采取安抚和赔偿措施,以争取舆论和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7) 当危机处理完毕,应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危机处理情况报告,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危机教育,吸取教训,以防后患。
相关阅读:
头 条评 论推 荐
博 客论 坛&十五&计划纲要
您现在的位置:&&
&十五&计划纲要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十五规划纲要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施情况报告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以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大开放、城镇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2亿元,“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6.4%;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二产实现增加值21.78亿元,三产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15.5%和1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年均增长27.9%。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年均增长18.7%。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年均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 年均增长19.5%。规模工业产值39.57亿元,年均增长35.2%。天柱山旅游总收入5.1亿元,年均增长22.1%。值得指出的是,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天柱山旅游总收入前三年年均增幅略低于“十一五”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年均增幅,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43.2:33.4,工业、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3.7个和1个百分点,工业强县战略取得实效,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规划实施三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 “十一五”以来,我县始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断硬化举措,优化环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骨干群体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工业翻番计划的意见》、《潜山县“十强”“二十佳”企业评选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全县工业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2008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奖励中小企业和优势产业;印发了县直有关部门《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承诺汇编》,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对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实行效能问责;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措施,组建县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努力破解工业企业资金瓶颈制约;推进土地“双置换、双挂钩”试点,争取用地指标向工业项目倾斜;把劳动力培训、就业的重点转变到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有效解决县内工业企业用工难。 一系列举措的贯彻落实,大大增强了我县工业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了服务工业发展的水平,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的逐年扩张。2008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75家,比2005年增加46 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11亿元,年均增长41.2%。卫康、华业、精科等一批骨干企业呈较强增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2家;机械机电制造、纺织服装、日用化工、医药卫材、包装及纸制品、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规模逐年扩张,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坚持“旅游兴县”战略,旅游经济提速增效 充分发挥天柱山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大县乃至旅游经济强县的转变。2008年天柱山旅游人数达141万人次,其中进入主景区人数28万人次,比2005年分别增长43.9%和12%。 制定并实施《加快潜山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潜山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了天柱山主峰景区整治方案,出台了《天柱山风景区旅游营销奖励办法》,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导和政策保障。 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65亿元,完成野塞至茶庄旅游公路、天柱山地质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和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实施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开发、潜河观光带、天柱山主峰整治二期、三祖寺二期等工程,天柱山后山及东关景区开发开始启动,景区景点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不断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借力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东方卫视和中国旅游报等高端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在重点客源市场举办天柱山旅游推介会,举办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暨首届天柱山网球旅游节,组织旅游单位参加旅游交易会,开通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至天柱山专列、专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销活动,打响天柱山品牌,提高了天柱山知名度。 有效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发展农家店300余家,皖山购物中心改造、天柱山大市场整修、姚冲建材大市场建设等顺利完成,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成功组建邮政储蓄银行,路桥小额贷款公司获批试点,中国银行在潜设立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业较快发展;2008年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8.67亿元,贷款余额24.82亿元,分别比2005年末增加23.81亿元和6.84亿元。房地产、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餐饮商贸、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总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十一五”前三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十一五”计划2.6 个百分点。 3、坚持“大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以来,我县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的第一抓手。修订出台《潜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潜山县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捆绑”招商机制,实行招商经费与招商绩效挂钩,推行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着力开展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开工、投产的责任分工体系,以良好的环境引商、安商、富商。三年累计签订并实施各类招商项目349 个,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57.42亿元,境外资金1723 万美元。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利达、精科、华业等15家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2008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608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24.7%。 园区建设纵深推进。坚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专门成立县经济开发区项目推进及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组建征地拆迁、环境整治、遗留问题处置、投产达产融资对接等四个工作组,解决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发区已成为以工业为主,集工贸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开发区,2008年实现税收收入6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出台了《潜山县加快乡镇特色产业园的意见》和奖励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鼓励引导乡镇特色产业园发展;目前源潭镇刷业产业园初具规模,黄铺、官庄、余井、黄柏、槎水等乡镇产业园已形成一定基础。旅游度假区经过积极筹划,已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完成,研究出台了度假区征地拆迁安置政策,起步区土地测绘工作基本结束,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更加广阔。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列入省“十一五”改制规划的24家企业16家完成改制任务。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村干个人垫交农业税补助资金兑付工作基本完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组建县投资公司。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平稳实施农技推广体制和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取得进展,科技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4、坚持“城镇化”战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升城镇品位。三年来,围绕建设安庆次中心和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目标,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县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和县城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相继完成县城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和雪湖公园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并完成中心镇、重点镇、乡集镇的总体规划及15个康居新村规划编制工作。“十一五”以来,我县城镇建设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形象。三年来,围绕“双二十”目标,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县城规模由“十五”末7.2km、10万人增加到13.2km、13.5万人。先后建成开发区东外环皖水路、迎宾大道、桃园北路、新建东路等主干道路57公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全面启动县城垃圾处理场建设,改扩建5万吨水厂,更新改造城区供水管22篇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十五&期间,是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淡水、土地、能源等宝贵资源,逐步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需要,从战略高度确定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目标,明确科技发展任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 一、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国土资源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90%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30%的饮用水来自于矿产资源;我国每年直接由国土资源支撑的产业形成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地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若干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科技成果。
第一,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推动了我国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和开发,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50年来,新中国国土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地质找矿功勋卓著。我国独创的地质力学和陆相生油理论,独立自主开发的第二代航空物探技术系列,地面高精度重磁勘查系列,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痕量、超痕量金测试分析技术,小口径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为资源调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磁团重选新工艺、微生物预氧化提金和金矿堆浸技术,为我国难选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开辟了新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引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资源开发体系和供应保障体系,基本保证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迄今,我国共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相继建立了大庆、大港等一批大型石油基地,鞍钢、攀钢等大型钢铁基地和金川、白银、德兴等大型有色金属基地,铀矿资源的突破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开展了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钴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勘查勘探,在太平洋中获得150万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矿业大国。
第二,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制开发,形成了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并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形成了从空中、海洋、陆上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的技术体系。应用这些技术,广泛开展了全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调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工作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在土地利用调查和监测方面,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大部分城镇地籍调查,初步建立了土地估价系统、地籍管理系统,近年来对我国100个城市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客观地显示了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为实现建设占用耕地的宏观调控和保持耕地的占补平衡及依法查处违法占地提供了依据。在地质矿产方面,开展了全国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至1998年底,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3种,为国土资源规划和宏观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在海洋资源调查方面,完成了海岸带、滩涂、海岛等多个专项资源调查,开展了远洋、极地考察,积累了重要成果。初步建立了灾害及海平面变化动态监测网,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初步建立,有效地减轻了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
第三,通过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解决了许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关键问题。通过&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油气田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了塔里木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寻找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地组织实施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和黄蜡石等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基础研究方面,在编制全国系列地质图件和亚洲地质图、全国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地球化学填图、岩溶作用与全球碳循环、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和隆升机制、超高压变质带、38亿年古大陆的发现与研究、大型矿床成矿理论和成矿系列、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中华龙鸟的发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对于认识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演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信息技术方面,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MAPCAD)、吉奥之星(GEOSTAR)和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等科技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四, 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比较配套、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作风过硬、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目前国土资源部系统有几十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崭露头角。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对科学技术新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特别是具有全球领先意义的、国土资源关键领域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严重不足。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不够,高新(转 载 于: 写论文网:&十五&计划纲要)技术应用滞后。三是科技与管理工作相脱节,特别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调查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五是科技力量分散,机制不活,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世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土资源科技工作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
第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进行部署,并做出战略性调整。必须针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出的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的资源战略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保护和合理适用淡水、土地、能源等宝贵资源及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第二,保障国土资源安全是国土资源科技面临的新挑战。国土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事关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本来就大大低于世界的人均占有量,今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资源消耗进一步加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将不断降低;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损毁、城市供水不足、地质灾害等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可以满足需求的只有24种,到2020年绝大部分矿产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三,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今后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作方法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由过去单学科、传统技术工作转向多学科、高新技术联合,我部虽然也引进和开发了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仍以传统技术为主,高新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内其他行业及先进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技术创新薄弱,信息基础建设滞后。?十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必须重点解决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技术改造问题、方法更新问题、现代化装备问题、新技术的推广问题。
第四,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化,需要强有力的决策支持研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机构改革新组建的政府部门,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统筹规划,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建设,依法行政,需要加强国土资源决策支持研究,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是承前启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性规划。在建立国土资源科技新体制、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国土资?十五&计划纲要》,全面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认真落实&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部&战略,以&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国土资源调查的现代化&为突破,通过国土资源关键领域的技术跨越,加速国土资源工作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水平,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二)遵循的原则 1.突出国家目标,为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服务。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目标和国土资源部发展规划部署为依据,以为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服务为重点,围绕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国土资源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及国土资源关键领域工作的技术跨越作出贡献。
2.实现技术跨越,加强技术集成和整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跟进,重点突破,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联合攻关与自由探索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和积累,抓住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及国土资源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科技项目,实现突破。
3.国家和地方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科研院所密切配合,协同攻关,将先进技术和方法理论,运用到国土资源工作实践中。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体制,进一步解决科技与国土资源工作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各部门和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挥全社会和全系统科技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创新机制,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5.科技项目实施与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科技项目的完成,要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基地建设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建设一批具有解决关键技术能力的创新基地。
6.坚持扩大开放,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十五&期间,加强科技工作为国土资源工作服务,力争在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领域实现技术跨越,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撑,在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发达国家二十世纪末的水平,在若干基础较好的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促进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机制和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适应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的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占一席之地。
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主要任务是: 1.依靠关键技术跨越式发展,推进八大领域科技进步。 集中中央和地方的优势力量,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与资源安全、矿产资源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西部大开发的资源与环境、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等8大领域的科技攻关,提交一批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工作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提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海洋科技工作,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发展测绘科技,加快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提高六大技术体系。 促进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中的应用,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国土资源调查的现代化。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区域地质调查技术的创新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对地观测、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地面及深部探测、地质灾监测与治理、分析测试与实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6大技术体系,加强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开发、引进、消化一批先进实用、配套的高新技术。 3.加强基础研究,争取在部分学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利用我国土地、地质的特有优势,瞄准国际地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前沿,进行创新研究,发展优势学科,建立立足于我国国土资源特点的地球科学和资源科学理论体系。
4.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重点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资源调查评价的质量和效益。办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中间试验基地和试验示范区,显著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积极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等中介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全面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国土资源意识。 5.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的研究。加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能源等宝贵资源、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方面,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6.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根据国土资源工作的需要,在提高全系统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基础上,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帅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形成若干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科技攻关群体。建立和完善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建立若干个重点实验室。四、&十五&科技工作部署 (一)实施&861&计划,促进国土资源主要工作整体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我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紧紧围绕为国土资源部管理职能服务,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现代化服务,为行业科技进步和新方法体系。重点解决关键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重大资源科学技术问题,努力争取重大理论的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力提高科技对国土资源工作的贡献率。
1.开展八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国土资源主体工作提供先进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装备 领域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之一。当前正受着两个方面的严重挑战,一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化过程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致使土地资源的相对短缺;二是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北方的干旱化、西部地区的荒漠化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指导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践,形成支持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技术体系,是土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土地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标:了解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变化的机理和规律,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化。建立适合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变化特点的调查、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体系。建立土地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保证。
主要内容:开展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变化研究,重点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变迁与土地利用和土地复垦变化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变化。开展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开发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城镇用地、农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等类型的合理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和监测方法。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示范,重点是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建立区域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型。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以及退耕还林还草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研究和技术示范,重点开发土地整理和开发的技术和项目评估方法、土地整治及退耕还林还草技术。开展耕地保护研究。
领域2.基础地质调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间及深部观测探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基础地质调查的革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各种技术在调查中缺乏集成、整合和配套,因此,必须加强高新技术在基础地质调查中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将地质调查工作和重大基础地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一些重要经济区带、大江大河流域以及重大地学问题的调查与综合创新研究,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通过基础地质调查中的新信息,进一步建立地质科学新理论。
主要目标:在一些重大的全球地质问题上,开展科技创新,力争在全球地质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解决一批我国重大地质难题,开发、引进相关技术,实现区域地质调查技术的现代化。 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与演变,研究重要经济区带和大江大河流域重大基础地质和环境问题。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为重点,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集成。研究关键地区的重要断代问题。进行边缘海各盆地地层统一划分对比和边缘海与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对比。篇三: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引 言 &十五&期间是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把海南好好发展起来的遗愿和中央希望海南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的要求,我省将加快发展,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创科技、体制和开放新优势,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我省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基本完成、进入产业大开发阶段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是&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本纲要是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编制的。纲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着重阐述发展思路、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期性、指导性的。 第一章 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期完成了&九五&计划,各方面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经济运行走出低谷,从1998年起,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8.48亿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热带高效农业方兴未艾,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在全国创造了奇迹,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新兴工业健康成长,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取得显著成效,工业效益日益提高,涌现了一批新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海岛旅游业欣欣向荣,接待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海南旅游产品,2000年游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56亿元。以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美兰机场通航,粤海铁路通道进展顺利。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经济调控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放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20元,居民住房和城乡消费结构有了新的改善,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所有这些成绩,为我们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五&的成绩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面对泡沫经济留下的后遗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规范市场,化解金融风险,夯实发展基础,逐步摆脱了泡沫经济的困境;坚持&一省两地&和&生态省建设&发展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热带海岛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实施项目推进,强化投资,开拓市场,促进消费,使国民经济步入适度快速发展的新轨道;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主旋律,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开放带动开发,为经济特区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增添了动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着力改善社会环境,齐心塑造海南形象,努力推进依法治省,维护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相对不足,财政收入来源不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尚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投资环境急待优化,吸引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人才十分短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贪污腐败、奢侈浪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加强整顿和治理。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现代化建设将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世界经济在波动中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新经济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加剧;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进入结构大调整时期。在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海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空间进一步拓宽,但同时也必须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今后5到1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我省经过&九五&期间的调整,经济运行已经摆脱低谷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的新形势下,海南经济将实现更快更好的增长。海南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省以来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优惠政策保持稳定,社会环境安定祥和;二是海洋产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可能形成现实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油气化工、信息产品等将有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三是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我省热带高效农产品、旅游产品和新兴工业产品将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体制创新可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境内外投资者来海南投资建设。第二章 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海南所有问题的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继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提高我省的产业竞争力、财政实力和综合实力。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争取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动海南经济再上新台阶。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强化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意识,发扬经济特区的创新创业精神。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开放带动开发,在体制创新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走在前列。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本篇网址:/2016/gongzuojihua_.html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资金占主导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