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安倍经济学 效果”赚钱

赢了选举又如何?「安倍经济学」已上末路!
昨天,日本举行了第24届参议院选举,改选半数参议院议席。以自民党、公明党为首的执政党共获得了77个议席,加上非改选的88个议席,已经占据了参议院三分之二(162个)以上的议席。而在众议院,执政联盟早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议席。
安倍晋三笑了,暂且不论安倍晋三是否能够顺利修改他们的和平宪法,黄生更愿意与诸位读者讨论后续日本经济的走向。(微信:snyin189)
事实上,金融市场已经对于本次执政联盟的大获全胜有了反应。今天日经225指数高开1.8%后维持涨势,最高涨幅超过4%。外汇市场上日元持续贬值,今天美元兑日元大涨逾1%。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发布会上,胜选的安倍晋三重点阐述了下面几个内容:
将于明天下令筹划经济刺激措施,将从现在开始考虑经济措施的规模。
将尽快加速摆脱通胀。
不认为自民党的宪法草案将毫无改变地获得通过。
经济措施将鼓励未来投资;将加快高铁线路的建设。经济措施将建立21世纪基础设施,为地区旅游业建立基础设施。
将最大程度地利用零利率环境。
在年轻人中扩大投资。进一步实施劳动力改革。采取经济措施以支撑国内需求。
全球经济面临着不同的风险,需要加强在市场稳定上的全球合作。将参加蒙古的亚欧首脑会议。
归结而言,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安倍经济学,将会从选举前的比较容易推行的以货币政策为主转换为财政政策为主,以此来推动结构改革。
安倍大权在握,踌躇满志,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隐忧同样存在。
首先是日本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不久前公布的日本6月份服务业景气指数(PMI)跌至47.3是近5年内的新低。而综合PMI也跌至49,连续4个月维持在收缩水平。同时日本5月份实质薪资政府进一步放缓,进出口皆为负增长。近几个月,日本企业遭遇的海外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并购潮”就是日本实体经济不振最好的证明。(微信:snyin189)
其次是受外围经济的影响。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元并且是重要的国际避险货币,实在很难在不太好的全球经济面前独善其身。自日本银行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开始,日本长期出现处在日元贬值、股价走高的局面,家庭金融资产也一直稳步增长。但从2016年初开始,担忧中国经济减速及原油价格走低十分明显,金融市场规避风险的动向越来越强烈。投资者开始买入被认为相对安全的日元,2015年度底的日元兑美元汇率较一年前上涨了6%左右。受此影响,日经平均指数下滑了约13%。
最后是民众负担将会更一步增大。IMF认为,日本2016年将增长0.5%,2017年将增长0.3%,日本政府采取更多结构性改革是提升经济增速的唯一方法。但是无论宽松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需要民众买单的。安倍政府需要依靠政府收入来实行他的财政政策,但却很容易遭受民众的反弹。事实上,安倍已经把二次提高消费税的时间从最早的2014年推迟到了2019年。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必然阻碍安倍推行宽松财政政策。
其实撇除政治的因素,安倍晋三在本次参议院的大获全胜对于我们普通中国人来说并非不利,至少日元贬值,我们又可以去日本买买买了。反正即使“安倍经济学”失败了,后果也不用我们承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欢迎关注盛银财富
国金所,湖南人自己的国资互联网金融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股票/基金&
安倍经济学推行两年 实施效果喜忧参半
  自2012年年底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之后,曾承诺要通过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来重振日本经济。
  但安倍大胆的政策试验,即激进的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呢?
安倍经济学推行两年 实施效果喜忧参半
  高盛首席日本经济学家Naohiko Baba称,安倍已在三个主要方面取得进展,即日本有效将政府债务货币化,金融市场的积极反应以及活跃的就业市场。
  日本央行2013年4月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并买入最大份额的日本政府债券,以使政府通过财政刺激来激发需求。
  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一直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催化剂。自去年4月以来,日经225指数大涨逾40%,日元兑美元贬值逾25%。
  Baba认为,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超过预期效果。并称,安倍经济学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就业市场,称日本求职比升至1.1,高出金融危机前2006年-2007年的峰值。
  但Baba指出,尽管就业强劲,但收入却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实际薪资一直收缩,与通胀同步下滑,4月日本将销售税由5%上调至8%后,日本通胀持续走低。
  日本9月除去津贴和加班的实际薪资年率上涨0.5%,前值上涨0.2%,计入通胀后,日本9月实际薪资年率下滑2.9%。
  Baba称,薪资增长和出口上升是开启安倍经济学成功的关键,并预计明年均将取得成效。
  他表示,从过去两年的经验可见,仅日元走软和日股反弹不足以持续刺激家庭和企业经济活动。出口将逐渐受到如经济复苏等因素的推动,海外需求的决定性远超外汇水平。
  同时他认为,明年日本实际薪资将提升,因上调消费税对通胀的影响消除。
  受到12月大选获胜的鼓舞,安倍政府还表示将在明年春季大幅干预薪资谈判。不过生产力需持续改善以保持薪资增长。日本需从其增长策略中提供有行资产,包括意义深远的措施以应对日本人口结构方面的挑战。
(责任编辑:HN666)
12/18 06:3012/23 08:0412/23 00:0312/22 19:5812/22 19:5812/22 19:1012/22 17:2312/22 17:11
黄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意义
我的图书馆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意义
  “安倍经济学” (Abenomics)是指日本第 96 任首相安倍晋三 2012 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2013 年 5 月 16 日本内阁府发布了 2013 年 1 季度 GDP 的速报值,表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的一系列新刺激政策不仅给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也开始让企业和消费者振作起来。 安倍经济学有三个主轴,安倍晋三首先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已宣布将撤换现任作风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 其次,安倍在今年 1 月 11 日通过了 1170 亿美元,总数 2267.6 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 200,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也是高风险。 最后是日元贬值政策,自 2008 年 9 月金融海啸爆发至去年 12 月,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 23.62,对照韩国在同样一段期间内,仅小幅升值 0.22。 安倍经济学要的是创造通膨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所以对於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就会尽快地去购买,因而带动消费及投资,进而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一、安倍新经济学对日本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为安倍经济学出台以来,日本股市实际从今年年初到今年 5 月份曾 也就是从年初到 5 月 23 日增长是 48%,经涨到过 16000 点。之后是连续降了一个礼拜,降去了 20%的空间。不管怎么说,还是上升了 30%左右。应该说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还是有一个积极的刺激作用。 安倍就任后出台的被誉为“三支箭”的经济政策,对现在的日本影响较为积极。前两支箭,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巨额的财政预算已经对包括股市、汇市在内的日本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有关日本经济增长战略的第三支箭刚刚出来,效果还不好说。那么,安倍在经济方面的“三支箭”将对日本股市的中长期有怎样的影响?是否能保持日本股市的稳定呢?对此,专家说:“如果说安倍的三支箭,能使日本的股市达到目前这种状况,我觉得比前几届日本政府都是有效的。但是长期能够稳定,这主要是看‘三支箭’能否对日本经济发挥中长期的效应。从现在看,我觉得中长期效应还不好说。因为第三支箭刚刚发出来,第三支箭也是最难的一支箭。就是振兴日本的产业,这是多少年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么,安倍第三支箭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好说,因为它刚刚出来,还要观察。” 日本国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安倍想不出办法重振市场信心,股市与日元汇率或将对安倍执政造成影响:“由于日本经济陷入发展瓶颈、财政上又存在结构性矛盾,安倍在经济增长战略与财政重建问题上难免显得捉襟见肘。近来,安倍所公布的数次经济增长战略内容被舆论指作乏善可陈,市场期待情绪的萎缩则引发了东京股市近来多次出现巨幅下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安倍想不出办法重振市场信心,股市与日元汇率陷入长期动荡或将会令其经济政策失去基本支撑,这甚至还有可能对安倍的执政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二、“安倍经济学”引发日本经济正负效应
  (一)正面效应
  今年上半年,日本宏观经济形势在首相安倍晋三政府的所谓“安倍经济学”下呈现出复苏增强态势,同时,副作用随之显现,其长期正面效果受到广泛质疑。 去年 12 月上台以来,安倍推出以“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货币政策,有力的经济增长战略”为三大支柱的所谓“安倍经济学”。今年 1 月 15 日,日本政府通过补充预算案出台超过 10 万亿日元(约 994 亿美元)的紧急经济对策。4 月4 日,日本央行宣布超宽松货币政策,决定两年内将基础货 6币扩大一倍。 月 14 日,安倍政府正式出台以放松行政管制、刺激民间投资为重心的经济增长新战略。至此,“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已全部射出。 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6 月 10 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1%,高于此前 3.5%的初步预测。对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这已堪称“高增长”。 5 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看起来也很亮丽: 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 0.2%,为连续 4 个月上升;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 0.8%,是 5 个月来首现同比增长;新开工住宅数量同比增 14.5%,为连续 9 个月增长。 日本央行 7 月 1 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日银短观)显示,6 月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比上次调查上升 12 点,也是 2011 年 9 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上调到 1.6%。而前不久,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3 年度日本GDP增长有望达到 2.6%。
  (二)负面效应
  迄今,“安倍经济学”最直观的效果体现在日元大幅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从去年 12 月安倍上台以来,日元贬值幅度超过 20%,股市上涨约 70%。 日元贬值和股票市值飙升对日本企业业绩的提振效果明显,东京证券交易所一板上市公司公布的上财年决算财报中,超过七成企业上调了经营利润。受益于日元贬值和美国市场好转,5 月日本出口额同比增 10.1%。第一季度,日本个人消费需求旺盛,部分也归功于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 不过,“安倍经济学”的副作用正在开始呈现。首先,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市场波动。5 月 23 日,东京日经股指大跌超千点,拉开了日本股市连续大起大落的序幕;日本央行通过大量购入国债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预期未能实现;日元汇率则明显受到美联储为主的海外央行政策和海外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其次,“安倍经济学”未能惠及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6月“日银短观”显示,在大企业信心高涨同时,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仍在负值徘徊。富裕阶层享受到股票、地产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工薪阶层则尚未看到薪水提高的可能。 此外,食品、日用品等进口物价上涨明显,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三、可持续性存疑 随着市场动荡和经济变调,对“安倍经济学”的质疑声不断响起。
  首先,对于日本央行提出的两年内实现 2%的通胀目标,大多数日本经济学者持怀疑态度。有“日元先生”之称的原大藏省财务官榊原英资不久前就表示,这一目标基本只是“梦想”,这意味着超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更长一段时期。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则指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投机资金涌入,但并没有吸引到投资资金。 而对于安倍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市场则担心将导致日本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据日本政府估算,年底前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将高达约 250%。财政刺激计划以及日本政府正在探讨的企业投资减税,可能让公共财政更加入不敷出。 对于安倍政府出台的经济增长战略中的众多宏大目标,许多人也怀疑其可行性。过去十多年,日本历届政府反复出台经济增长战略,许多对策是老生常谈,成果有限。安倍政府这次提出的增长战略中,在许多敏感领域,同样未能真正切入痛处。 消费税率上调也给“安倍经济学”提出难题。日本政府预计将于 10 月决定是否在明年 4 月启动第一轮消费税率上调,即从现在的 5%上调至 8%。安倍经济智囊浜田宏一已经建议,为避免“安倍经济学”中途夭折,不妨推迟上调消费税率。但暂缓上调消费税率将严重损害市场对日本国债和财政重建的信心,风险同样巨大。 海外经济动向是“安倍经济学”面临的另一大风险。从近期市场动态看,美国、中国的市场动态以及美联储政策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日本金融市场就出现大幅波动。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田创指出,“安倍经济学”很大程度是在借美国经济复苏的“东风”,如果美国经济和金融政策变异,日本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此外,高田创强调,7 月份参议院选举后,安倍政府能否继续专注于经济课题、而不是修宪等政治课题,以及安倍能否管理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也是市场关注的政策风险之一。(完)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安倍经济学”破产 日本经济有进一步恶化可能
来源:南方都市报
  11月21日,安倍突然宣布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并推迟提高消费税。声称要选民决定“安倍经济学”的去留。安倍为何突然有此动作?“安倍经济学”推行两年来,实际效果如何?该如何评价?日本“就业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是否实现了良性增长,还是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等,就这些问题,南都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助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季风研究员。
  安倍对日本经济把错了脉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安倍晋三近日宣布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并称让民众来决定“安倍经济学”的去向。安倍这一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张季风:安倍的动作与日本经济和“安倍经济学”并没有多少联系,而是为了自己和自民党更长久地执政。现在宣布解散议会,时机较好。一是现在日本政坛基本上是自民党一党独大,在野党是一盘散沙;二是自民党的民意支持率现在也比较高,安倍有信心赢得大选;三是明年4月份日本将进行地方选举,若选举结果对自民党不利,将来再解散议会,赢得执政难度就大了;四是在外交上,刚在北京结束的A PE C会议上,安倍与习近平见面了,中日关系有所缓和,安倍拿到了不少印象分,恰可利用。
  安倍宣称不能按计划把消费税由8%提高到10%,而是推迟到2017年4月,并交给国民来判断“安倍经济学”的去留,实际上只是一个借口。在11月9日出发到北京参加A PEC会议之前,他就已经放出风来了,并和自民党的新任干事长谷垣祯一、公明党的党首三口那津男已经达成共识,尽管其在登机时却否认要解散议会。
  南都:日本今年第一季度G D P增长6.7%,第二季度却下滑得很厉害,达到-7.3%,波动很大。从安倍上台至今,“安倍经济学”也推行了两年了,你怎么评价?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曾经取得过短期的效果,但现在看来,已经走到了尽头。为何这么说?首先“安倍经济学”本身是有理论缺陷的,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即所谓“三支箭”。
  第一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其实日本一直在做。日本早在1999年就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2001年后一直做“量化宽松”。美国欧洲后来做“量化宽松”,其实是跟日本人学的。安倍的货币政策与前任比,不过更激进一些。原来不过是购买国债,现在也购买少量的商业债券,但主要还是国债。
  第二支箭“灵活的财政政策”,本质上就是凯恩斯主义,扩大政府开支,以期拉动经济增长。他上台之后,先砸了13万亿日元,后来又砸了5.5万亿日元,但没见到什么“火星”。
  第三支箭“长期增长战略”,这是日本长期的经济结构改革的问题,许多内容并不是安倍任内最先提出来的。例如:“财政重建”,解决日本经济中长期的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在日本政坛已经喊了20年了。
  少有的一点变化就是安倍的货币政策,“黑田时期”(日本在安倍上台后的新任央行行长)要比“白川时期”(原日本央行行长是白川方明)更激进一些。日本的利率很低,但经济仍陷入通缩中,去治理通缩并没有错,但安倍把错了脉,跟着是用错了药。
  南都:这如何理解?
  张季风:日本通缩的原因并不是货币的流通量少了,而是日本民众的收入不足,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佳,带来的结果就是不敢消费,消费疲软。然后再传到生产环节,企业看不到前景,不愿投资,而且也没有好的投资项目。现在再进一步发钞,物价和通胀是上来了,但居民的实际收入,实际购买力相比之下,却是进一步下降,这不是“坑人”吗?日本企业现在并不缺钱,但缺的是好的投资项目和机会。所以,这不可能拉动设备投资,治理通缩也不会有效。
  经济数据已证明了失败
  南都:实施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效果,我认为早在去年的第二季度已经到了拐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短期政策,对刺激经济有短期效果,对长期没有意义。从去年四个季度的实际GDP增长速度来看,分别为5.6%、3.2%、2.4%和-1.6%,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今年第一季度6.7%的高增长主要与消费税即将提高,居民提前扎堆消费有关,与安倍经济学关系不大。这种提前消费的后果,就是今年第二季度G D P的大幅下滑了7.3%,而第三季度也是1.6%的负增长。如果“安倍经济学”是成功的,那反映在经济增速上应该是“高开高走”或“低开高走”,而不是现在的“高开低走”。
  去年财年实际GDP增长2.3%,其中内需拉动2.7%,外需为0.5%的负拉动,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安倍试图通过日元贬值促进出口、通过外需拉动经济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其二是从安倍政权成立至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公共投资和增税前集中消费所带来的,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已进入自律性的复苏。11月17日,日本第三季度GDP增长已经统计出来了,是-1.6%,降幅远超经济学家的预料,让人大跌眼镜。
  此外,即使是去年头两个季度的高增长,也不仅仅是安倍经济政策刺激的效果,也有经济周期循环的作用。此前日本经济经历了7个月的衰退之后,于2012年11月触底,去年1月刚好进入战后日本第16次经济循环高涨期的通道。换言之,无论谁执政,无论有无“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都将出现较高增长。
  民意调查显示,“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以来,70%的民众认为生活没有发生变化,既没有变坏也没有变好。有23%的人认为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生活得到了改善。无论是数据还是民意感受,都表明“安倍经济学”失败了。而安倍本人及其追随者却认为是成功了。理由是三条,一是日本的失业率下降了,降到了3.6%左右,“有效求人倍率”提高了,超过1%了。但这两个数据掩盖了一些事实,即日本现在的就业中有大量的非正规就业,有大量的“临时工”的存在。现在日本“临时工”要占到日本就业人口的37%,占比非常高。这些人口与正规就业人口“同工不同酬”,也不缴纳各种保险,实际上等于这部分人降低了实际工资,来增加了就业率。二是日本民众的名义工资上升了。但若扣除物价上涨的幅度,民众的实际收入反而是下降了。三是股市上涨了。日本股市的上涨原因很复杂,的确有部分“安倍经济学”导致的信心提升的作用,但也有日元贬值的因素,使得以日元标价的企业市值提高的结果。
  南都:“安倍经济学”提出了众多量化目标,包括“未来十年实现年平均名义经济增长率3%、实际经济增长率2%”,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吗?
  张季风:货币政策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的。日本的股市、汇市变化证明了这一点。日经平均股指在今年1月冲破1.6万点大关后,便开始出现下挫和震荡,此后基本在1.5万点徘徊。与股市同样,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05日元以后出现了小幅升值,基本维持在101-105日元之间。可以预见,利用量宽政策刺激股市重新回升和日元贬值的空间已相当有限。需要注意的是,9月上旬以后出现的大幅度日元贬值和股市回升与安倍经济学无关,主要是由于美国退出量宽,美国利率上升预期增强,市场大量购买美元,导致日元贬值。事实上,这种急剧的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并没有好处。
  财政政策效果也很难期待。以扩大公共投资为中心的财政政策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内需的扩大,但一来其乘数效果越来越小,二来在日本财政糟糕的情况下,也难以挤出更多的资金。恣意增加公共投资结果只会是长期债务的不断累积,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新增长战略”对解决结构性问题能否产生效果,尚有待观察。日本的财政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创新能力下降等结构性问题是长期遗留问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绝不是安倍内阁一届政府所能解决的。
  “未来十年实现实际经济增长率2%”,这一基本目标很难实现。过去的20年中,日本的实际增长率只有-0.1%,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要远低于前20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只能更严峻,因此要实现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无异于天方夜谭。其他指标,诸如财政重建和增加人均国民收入等20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以这个目标为前提的,而一旦这一前提落空,所有的目标都是镜花水月。
  经济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南都:单就“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目标而言,内部也有相互矛盾、左右手互搏之处,比如要实现长期的财政平衡,但却在短期内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比如为了填补财政赤字,提高消费税,但提高消费税却会进一步降低民众的购买力,降低经济增速。
  张季风:是的。安倍经济学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会进一步恶化日本经济。
  首先是私人消费可能重返低迷。日本的私人消费占G DP的56%,是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过去的20年当中,由于经济长期低迷,私人消费大多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去年私人消费出现了显著回升。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效应;二是消费税率增税前的“扎堆消费”。扎堆消费主要体现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特别是住宅消费的超常扩大,但非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增幅有限。由于是非常规的消费,不具备可持续性。尽管安倍决定将提高消费税率推迟一年半,2015年和2016年消费可能稍有好转,但2017年4月消费税提高至10%,私人消费还将出现新一轮的大起大落。此后,慢性消费低迷恐怕难以避免。
  二是物价上涨,收入难增。收入能否提高是决定日本经济景气的关键因素,而它并不是由货币供应关系所决定的。“安倍经济学”没有把增加工资作为政策重点,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
  在经济不景气且国内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减少雇用正式员工和扩大雇用非正规员工来削减经营成本,也是无奈之举。今年上半年民众工资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远远跟不上物价的上涨。4月份以后每个月的物价上涨都在3.0%以上,而工资仅上涨2%,经厚生劳动省测算,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每个月日本实际工资都下降了1.5%左右。
  三是外需疲软,贸易逆差难扭转。近年来,出口占日本GDP14%左右。受日元贬值影响,去年日本出口大幅度回升,出口额达到69.79万亿日元,与上年同比增9.5%。虽然出口出现转机,但贸易逆差却越来越突出。去年日本进口总额为81.26万亿日元,增幅高达15%,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结果日本出现了11.47万亿日元的巨额贸易逆差,比上年增加了65.3%。这是1979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三年出现贸易逆差。产生如此巨额的贸易逆差,固然与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能源大量进口和日元贬值。
  另外,安倍的外交政策导致日本与中韩关系紧张,而现在也没看到改善的希望。中韩分别是日本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关系的恶化也会阻碍日本出口的增长。
  南都:中长期看,日本的债务风险最让人担心。
  张季风:是的,随着日本人口少子高龄化的不断加剧及在社保上的连年膨胀,使得日本财政状况日趋恶化。衡量一国的债务状况,通常有三个指标,一是年度经常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二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三是扣除金融资产后的政府净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去年日本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6.5%、227%和144%,无论用哪个指标衡量,日本的财政状况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糟的。然而,通过上调消费税率来摆脱财政困境很难期待。提高消费率1个百分点每年最多增加2.7万亿日元左右的税收,提高2个百分点仅为5.4万亿日元左右,即便不推迟提高消费税,每年增加的消费税对于1000多万亿日元的长期债务,无异于杯水车薪。
  安倍也将“财政重建”作为改革的重头戏,但实际实施的经济政策,却与财政重建相矛盾。例如,实施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将减少总体税收;以东京奥运会为中心的公共投资的增加将使长期债务进一步扩大。日本央行推行量宽政策,不断扩大长期国债的回购。如果利息一旦攀升,国债费势必骤然扩大,财政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南都评论记者 陈建利
(责任编辑: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倍经济学太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