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生活的时代,英国的经济社会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 & & & & 正文
*关于大·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摘录、评注、笔记)[97]
写于1850年12月,月
第一次发表于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附录》1941年莫斯科德文版
原文是德文
(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三版(货币学说)[98]
(1)金银价值[注:在手稿上是&价格&,但在下面正文中到处说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价值。&&编者注]的变动
[Ⅳ&55]&金银价值之所以波动,是由于发现了新的更为丰富的矿藏;&&是由于开发矿场〈或采矿本身〉[注:本卷引文中尖括号〈〉内的话和标点符号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加的。&&译者注]的劳动技能的提高和所使用的机器的改进;&&是由于矿的产量的锐减&(第6页)〔10页〕[注:六角括号〔〕内的页码是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72年中文版的参看页码。&&译者注]。&可能易于将这些金属运往市场&(第77页)〔第71页〕。&它们的价值,同 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样&,最终&取决于取得金属并把它们运往市场所必需的劳动总量&(同上)〔第70&71页〕。金银价值的这些波动不是偶然的和暂时 的,而是持久的和自然的(第78页)〔第71页〕。但是同其他任何商品相比,它们的变动最小(第79页)〔第71页〕。&虽然金银也是可变的尺度,&&但 是它们是作为可以表示、估计其他物品的价值这样一种尺度出现的&(第79、78页)〔第71页〕。
从这方面来看,金银是价值的标准,计算的工具、单位,比较点。
(2)《货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不同后果》[99]
如果工资由于货币价值的下降而提高,那么,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就会同时提高;所以,劳动和一切商品之间的比例没有变动,变动的只是货币(第47页)〔第38页〕。
除了上述经常的原因所引起的变动外,货币的价值也由于货币在不同国家之间&按比例&进行不同的分配而不断变动的,&因为这个比例是随着商业和机器的每一进步,随着&生产&食物和其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日益困难而不断变动的&(第48页)〔第39页〕。
&不论货币价值的变动有多大,它都不会引起利润率的任何变动&;假定工厂主的商品价格从1000镑上涨到2000镑,即涨价100%,如果他的资本(货 币价值的变动对他的资本和对产品的价值[注:在手稿中不是&价值&而是&产品&,但在李嘉图的著作中说的是预付资本的价值,如果他的资本(货币价值的变动 对资本的影响和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一样的)、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和存货也上涨百分之百,那么他的利润率会照旧不变。&&编者注]所起的影响是一样的)同样 涨价100%,&他的利润率将照旧不变,因而工厂主所能支配的劳动产品的数量也仍与过去一样多&(第51页)〔第41页〕。
(3)金货币与银货币及对外贸易
(&)每个国家按其贸易水平把金银占为己有。
(&)在不同国家中引起金银价值变动的不同原因。
(&)汇率。
&因为金银已被选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所以商业竞争使它们在世界各国间的分配比例适应于假如没有这两种金属存在、各国间的贸易纯然是物物交换时所出现的那 种自然贸易状况。例如,英国的呢绒所以会输出到葡萄牙,只是因为在那里出售比在这里出售可以得到更多的黄金;反过来,葡萄牙的葡萄酒所以会输出到英国,其 原因也在于此。如果贸易是纯粹的物物交换,那么,只有当英国能够制造便宜的呢绒,以致用一定量劳动制造呢绒,比种植葡萄能获得更多的葡萄酒时,或者葡萄牙 的工业出现相反的结果时,这种贸易才会继续下去。现在假定,英国发明了一种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因而自制比输入更为有利;那么它自然会把它一部分资本从对外 贸易中转移到国内贸易上来:它将停止为出口生产呢绒,而开始为自己酿造葡萄酒。因此,这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也就会得到调整:在英国,葡萄酒的价格下跌,呢 绒的价格不变,而在葡萄牙,这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呢绒在某一时期内还会从英国输入葡萄牙,因为它的价格在葡萄牙仍然比在英国贵;但是用来 换取呢绒的将是货币而不是葡萄酒,直到英国的货币积累和葡萄牙的货币数量的减少影响了两国呢绒的相对价值,致使呢绒的输出无利可图为止。[&&]在英国由 于改进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它的相对价格将下跌,而呢绒的相对价格由于货币的积累而上涨。[假定]在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得到改进以前,在英国,葡萄酒的价格 为每桶50镑,而一定量呢绒的价格为45镑,而在葡萄牙,同量葡萄酒的价格为45镑,同量呢绒的价格为50镑。从英国输出呢绒和从葡萄牙输出葡萄酒,在这 两种情况下都会获得5镑的利润。商人[Ⅳ&56]可以在英国以45镑买进呢绒,并以50镑在葡萄牙将它出售,用他以葡萄牙货币购买的汇票来支付货款。 [&&]当葡萄牙出口葡萄酒时,葡萄牙的葡萄酒出口商就成为汇票的出售者,购买这种汇票的或者是呢绒进口商自己,或者是把自己的汇票出售给他的人。这样, 两国的出口商都不必把货币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就可以获得他们商品的价款&。
(英国的进口商支付给英国的出口商,而葡萄牙的进口商支付给葡萄牙的出口商。)
&为此两国的出口商与进口商之间不需要任何直接的交易。但是即使葡萄牙的葡萄酒的价格使葡萄酒不能出口到英国,呢绒的进口商仍将购买汇票〈向谁?〉,但 是汇票的价格将较高,因为汇票的出售者知道,市场上没有方向相反的汇票他能够用来最终清算两国间的交易。他可能知道,他出售自己的汇票所得的金或银,必须 实际输出到英国,给他的往来户,以便后者有可能偿付他授权后者提出的汇票,因此,他把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以及他的一般利润都包括在他汇票的价格中。因而, 如果这汇到英国去的汇票的溢价等于进口呢绒的利润,那么,进口当然就停止了。但是,如果汇票的溢价只有2%,如果在葡萄牙必须支付102镑才能偿还英国 100镑的债务,而成本为45镑的呢绒在葡萄牙却可卖50镑,[那么,呢绒就会进口,]汇票就会有人购买,货币就会外流,直到货币在葡萄牙的减少和在英国 的积累所造成的价格情况,使继续进行这种交易不再有利可图为止。但一国货币的减少与另一国货币的增加,不会只影响一种商品的价格,而会影响一切商品的价 格。因此,葡萄酒和呢绒在英国都会涨价,在葡萄牙都会跌价。例如,呢绒的价格在葡萄牙将从50镑跌到49镑或48镑,在英国将涨到46镑或47镑,因此, 在支付了汇票的溢价以后,这样的价格就不会有足够的利润足以吸引任何商人去进口这种商品了。因此,货币在各国的分配数量刚好只是调节有利的交换率[注:马 克思在这里不用李嘉图的用语&物物交换&(trade&&of&&barter),而用&交换率&(rate&&of&&barter)。&&编者注]所 必需的数量。因此,一旦交换不再有好处时,货币将不再自一国流入另一国,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就将停止。两国将自己生产呢绒,自己生产葡萄酒,但同时也产生 了贵金属的重新分配。在英国,虽然葡萄酒将比较便宜,但呢绒将涨价,因而消费者买呢绒就得花更多的钱,而在葡萄牙,呢绒和葡萄酒的消费者都能以更便宜的价 格买得这些商品。在改进了生产方法的国家中,物价将会上涨,而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一种有利的对外贸易部门被剥夺的国家中,物价将会下跌。但是,这对葡 萄牙来说只是表面上的利益,因为葡萄牙所生产的葡萄酒和呢绒的总量会减少,而英国所生产的总量却会增加。货币的价值在英国将下跌,在葡萄牙将上涨。以货币 计算,葡萄牙的总收入将减少,而英国的总收入将增加。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改良,会改变贵金属在世界各国间的分配情况,因为它会使实现了这种改 良的国家的商品量增加,同时会使一般物价上涨。但是,两国间的交易不只限于如呢绒和葡萄酒这两种商品,而是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商品进口和出口;货币从一国外 流并在另一国积累,会影响一切商品的价格,这样就会鼓励货币以外的许多商品出口,因而也就防止了在其他情况下两国货币价值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第 143&150页)〔第115&119页〕&除了生产和机器上的改良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不断地影响着贸易的自然进程,并扰乱货币的平衡和货币的相对价 值。出口或进口奖励金[注:在手稿中不是&奖励金&,而是&税&。&&编者注],新的商品税,有时直接地,有时间接地会扰乱物物交换的自然进程,其结果是 必须输入或输出货币;[&&]这样的结果不仅产生于存在这种扰乱平衡的原因的国家,而且在或大或小程度上产生于世界市场上。这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有 不同的货币价值,说明在工业繁荣的国家&农产品[价格]&所以较贵&,是因为&这些国家有技术和机器,能以它们的商品作交换来输入大量的货币&(第150 &151页)〔第119&120页〕。
[Ⅳ&57]因此,&除了货币价值上普通的变动和整个商业世界所共有的变动之外,在有些国家中货币也会 发生局部的变动。两个国家的货币价值从来不会是相同的,因为它取决于赋税、工业技能、天然财富、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其他许多原因&&但是货币不论是流入 或外流,都不会影响利润率。资本不会因流通的货币量的增加而增长〈因为利润、地租、工资是同流通的货币货按照同一比例增加的。因此,当地租和工资提高 20%,但同时农场主资本的名义价值也提高20%时,利润[率]仍然不变〉(第151&152页)〔第120页〕。
&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工业不甚发达,各国的产品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体积庞大的和最通用的商品,各国货币的价值,主要是由它们与生产贵金属的矿山的距离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上 技艺的日益进步和越来越采用新的技术,而各国都在某些工业部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虽然矿山的距离还在考虑之列,但贵金属的价值主要是由这些工业部门的优越 性来决定。&(第153页)〔第121页〕&只有两个原因&&&距离金矿的远近和工业技能与机器方面的优劣&&&决定世界各国货币的相对价值,因为赋税虽 然会破坏货币平衡,但是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只是因为收税的国家丧失了它在经验、技能和气候方面的某些有利条件&(第154&155页)〔第122页〕。
(这里强调的是下述差别:商品是庞大、笨重的,还是体积小而包含着很大价值的;因而强调的是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差别。)
因此,在那些工业特别发达的国家中&货币的价值要比在其他国家中较低,而谷物和劳动的价格则较高&。在情况较差的国家中,因上述原因而引起的&这种较离 的货币价值不是由汇率决定的。虽然一国的谷物和劳动的价格会比另一国的提高10%、20%或30%,但汇票仍可按平价流转。在上述假定的情况下,这种价格 的差异是事物的自然现象,并且只有在流入工业发达的国家的货币量足以使它的谷物价格和劳动价格相应提高时,汇率才能够是平价的。如果外国禁止货币出口,而 且能强迫服从这样的法律,那么,它们就确实能够阻止工业国的谷物和劳动的价格上涨,因为假定不使用纸币,这种上涨只有在贵金属流入之后才会发生。但是这些 国家却不能防止汇率变得对它们十分不利。如果英国是这样的工业国,并且能够防止货币的输入,那么,它对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的汇率就会发生5%、10%或 20%的不利于这些国家的差价。当货币的流通被迫停止,货币不能达到适当的水平时,就限制不了汇率可能发生的变动。其结果就同把不能兑现的纸币纳入流通一 样。这些货币必然只限于在发行国流通,因为即使它们的数量过多,也不能广泛地分散到其他国家中去。流通的水平被破坏了,汇率对流通手段量过多的国家将是不 利的。金属货币的流通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贸易的趋势促使货币流往其他国家时,采取强制手段,施行无从回避的法律不让货币外流的话。当每个国家都恰好 具有它应有的货币量时,实际上一国货币的价值也不会与另一国货币价值相同,因为就许多商品来说,可能有5%,10%甚至20%的差额,但汇率将是平价的。 英国的100镑或价值100镑的银,将在法国、西班牙或荷兰购买100镑的汇票或等量的银。当谈到各国的汇率和货币的不同价值时,我们完全不必去管各国用 商品估计的货币价值。汇率绝不是通过用谷物、呢绒或任何其他商品来估计不同的货币价值而确定的,而是通过用别国的流通手段来估计本国的流通手段的价值确定 的。它也可以[Ⅳ&58]通过同两国所共有的某种标准相比较来确定。如果在英国兑付的100镑汇票在法国或西班牙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与在汉堡兑付的 100镑汇票相等,那么,英国和汉堡之间的汇率就是平价的。如果在英国兑付的130镑汇票能够买到的商品并不比在汉堡兑付的100镑汇票多,那么汇率就对 英国发生了30%的不利差价。假定在英国,100镑可以买到一张在荷兰收款101镑,在法国收款102镑,在西班牙收款105镑的汇票或权利,那么,英国 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汇率就对荷兰发生10%的不利差价,对法国发生2%的不利差价,对西班牙发生5%的不利差价。这表明这三国的货币流通的水平高于它们应有 的水平,因而,减少这三国的流通手段量或增加英国的流通手段量,这三国的通货和英国的通货的相对价值马上就会恢复平价&。近十年来,汇率对英国的不利差价 一直在20%至30%之间波动,这个时期的英国货币贬值了,这并不是因为,同各种商品相比较时,一国的货币的价值不能比另一国的货币价值高,而是因为, &当英国的130镑以汉堡货币或荷兰货币计算,价值不高于100镑的金银条块时,如果不贬值,它们就不可能保留在英国。把成色十足的130英国金镑运往汉 堡,即使要花费5镑,我在汉堡仍然会有125镑;如果不是我的金镑成色不足,我怎么会同意付130镑去购买一张在汉堡只能得到100镑的汇票呢?&&这些 金镑已被磨损,内在价值已经降到汉堡的金镑以下,即使花费5镑实际运到那里,[它们]也只能卖100镑。如果用的是金属镑,谁也不会否认,我的130镑将 在汉堡得到125镑,但用纸币我就只能得到100镑[注:在手稿中笔误为125镑。&&编者注];可是有人坚持认为,130镑纸币等于130镑金币或银 币&(第156&160页)〔第123&125页〕。
可见,李嘉图关于汇率的见解是:既然货币是按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它们的由这种发 展所引起的输出的水平,自然而然地分配于各国之间的,所以不利的汇率只是表示,汇率不利的国家没有把相应数量的贵金属输往汇率有利的另一个国家。在汇率有 利的国家中,流通手段[注:指的是纸币。&&编者注]的总量增加了,因为它没有输入数量与其贸易水平相适应的贵金属。在汇率不利的国家中,流通手段贬值 了,因为它把超过其贸易水平所需数量的贵金属保留在国内。如果强制地破坏平衡的原因没有从中干扰,那么,对一国不利的汇率只能提高到这样的界限,即输出金 银比汇票的溢价便宜,或者说,这种溢价不会超过直接输送金银的费用,否则实际上就会引起金银的输出,从而通过这种活动使汇率恢复平价。如果发生的不是这种 情况,那么,或者是强制地禁止输出金银,从而强制地增加流通的金属货币量,或者是过多地发行纸币,使该国流通中的货币贬值,所以汇票的溢价不是提高到输出 贵金属所需的费用,而是超过了纸币的贬值和这些费用加在一起的总量。汇率就是用一国的流通手段来表示另一国的流通手段的价值的。如果汇率不是平价的,那么 这并不是因为一国货币的价值低于或高于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相反地,而是因为,不允许两国之中任何一国的流通手段的价值,同其他国家的相比,处于被商业交 易制约的较低或较高的水平上。
但是,如果说李嘉图总是从汇率不利的国家的通货过剩中得出不利的汇率的,那么,(1)他把实际的汇率与名义上的 汇率混为一谈了;(2)对只有金属流通,并且不采取强制措施来反对贵金属输出的国家来说,决不会有不利的汇率;(3)因此,所说的其实不过是:汇率表明, 货币所以要从一个国家输出到另一个国家,并不是因为它的流通手段量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而是因为它是另一国的债务人。这里重要的只是:各国货币在价值上 的差别不会影响汇率。
(4)&货币只充当一种尺度,用来表示相对价值&,表示用一种商品去换另一种商品所付出的数量
(第180、181页)〔第139&140页〕
(5)黄金税。(或问题:黄金生产困难的增大如何影响它的价值?)
[Ⅳ&59]&黄金税总是落在具有货币财产的人的身上,直到因赋税而引起的黄金生产费用的增加,使货币量相应地减少为止。&&对货币的需求,不象对衣服或食物的需求那样有一定的数量。对货币的需求完全是由货币的价值决定的,而货币的价值又是由它的数量决定的。&
(以后又说,货币的数量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
&如果黄金的价值增大一倍,那么只要一半数量的黄金就可以在流通中执行同样的职能,如果价值减少一半,那么要执行这些职能,黄金的数量就得增加一倍。如 果谷物的市场价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市场价值&。&&编者注]因课税或生产更加困难而增加1/10,那么这会不会影响谷物的消费量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有一定的数量。&至于货币,则对它的需求与它的价值成正比。任何人都不可能消费两倍于他平日&为满足其需要[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维持 生活&。&&编者注]所必需的谷物量,&但是每个人在购买和出售同样多的商品时,他可能不得不用比过去多一倍、两倍或者几倍的货币量&。这里所说的是&用 贵金属作为货币&而纸币尚未创立的国家&&&因为纸币的数量是易于减少的,虽然其本位是黄金,其价值却可以和黄金本身的价值一样地迅速增长&&如果货币的 价值下跌,则对外贸易就会迫使&一国&无限制地增加货币的数量,如果货币的价值提高&,它&就只能减少货币的数量&&如果[由于赋税],从矿山中只获得现 在所生产的黄金量的1/10,则这1/10的价值就同现在生产的10/10的价值相同&&一切商品的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的一致,[注:在李嘉图著作中说的 是关于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一致。&&编者注]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增加或减少商品供应〈即生产〉的方便与否。就黄金、房屋、劳动以及其他许多商品来 说,是不可能很快收到这样的效果的&(第216&221页)〔第162&165页〕。
这是非常混乱的一章。李嘉图认为,黄金的生产费用只有在 黄金的数量因此而增加或减少时才能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只有很晚才会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按照这种说法,流通中的货币量有多少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因为流通 的是许多价值低的金属还是少量价值高的金属,这是无关紧要的。但是,难道说同时进行的买和卖的增加不需要更多的流通手段吗?如果流通的只是价值高的货币, 那么,它们对消费者与零售商之间的交易以及对生产来说,都是不够的。例如,如果流通的只有票面为500镑的银行券,情况就是这样。
(6)货币[借贷]的利息
&利息率归根到底总是由利润率决定的。但是它也会发生种种暂时的变动。商品的价格随着货币的数量和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例如,&当商品的市场价 格由于货币价值的提高而下跌时&,工厂主和商人都不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他们的商品,大量的商品就会积压在他们手中。&他[工厂主]过去总是靠出售自己的 商品来应付日常付款的,现在就得多方设法借款,因而常常不得不支付较高的利息。&(第349&350页)〔第253&254页〕
可见,货币量 的减少提高了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也就随着货币价值的提高而相应地下跌,因此对信贷的需求增加了,从而利息率也提高了。李嘉图为了考察利息率,他在这里 如往常一样,首先是让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其实借贷市场是由完全不同的其他情况决定的。
(7)货币,输出和输入
[Ⅳ&60]&一国中一切便利输出的因素会促进货币的积累,而一切妨碍输出的因素会促使货币的数量减少。&(第373页)〔第269页〕
(8)论货币流通与银行。纸币。恐慌。
国家发行银行券。谁有权发行纸币:
国家还是某个贸易公司?后一种办法对贸易是否必要?黄金。
黄金所以比白银贵十五倍,是因为要生产一定数量的黄金需要十五倍的劳动(第421页)〔第301页〕。
一国所能使用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价值。如果流通的只是黄金,那么,需要的数量等于仅用白银于同一目的时所需白银数量的十五分之一(同上)〔第 301页〕。&通货决不会多到泛滥的地步;流通手段价值的降低,会导致其数量的相应增加,而流通手段价值的提高会使其数量相应地减少。&(第422页) 〔第301页〕
&在只有国家能铸造货币的时候,国家所课的铸币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因为通过减少铸币的数量,它的价值就会提高到任何可能的程 度。这一原理是纸币流通的基础。一切与纸币有关的费用都可看作是铸币税。纸币虽然没有内在价值,但是[限制纸币的数量],它的交换价值就会与面值相同的铸 币或该铸币中所含的贵金属的价值相等。由于这一原因,通过限制铸币数量的办法,也能使成色减低的铸币如同足重的铸币一样地流通。&(第422页)〔第 302页〕
&为了保证纸币的价值,并不需要纸币能兑换为铸币,只须根据宣布作为其本位的金属的价值来调节它的数量就行了。如果这个本位是一定 成色和一定重量的黄金,那么,每当黄金的价值下降,或者这样说也一样,每当商品价格上涨时,就可以增加纸币的数量。&(第424页)〔第303页〕
[李嘉图]认为,防止滥发纸币的
&最适当的办法莫过于使纸币发行人负有以金币或金条兑现的义务。&(第426页)〔第304&305页〕&为了使公众确信,流通手段的价值除了货币本位 本身的价值变动之外,不会发生任何其他的变动,同时又能用最低廉的手段来进行流通,也就是说,因而使货币流通达到最完善的地步&,只要&规定[英格兰]银 行兑现它的银行券时按照铸币厂规定的价格和成色支付金银条块而不支付基尼就行了。通过这种办法,只要银行券的价值跌到金条的价值以下,银行券的数量一定会 随之减少。为了防止银行券的价格超过金条的价值,也应当规定银行有义务按照&铸币厂&价格用它的银行券来兑换本位黄金&(第427页)〔第305页〕。同 时应当允许金条的输出和输入有充分的自由(第428页)〔第305页〕。
&当一国发生普遍恐慌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取得贵金属作为实现和隐藏自 己财产的最好的手段。对于这种恐慌,银行无论在什么制度下都是无法防止的;银行必然要经受恐慌,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任何银行或任何国家永远不会具 有国内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提取的那么多的铸币或金条。如果所有的存户都在同一天向他们的银行家提取存款余额,那么,这时流通中的银行券的数量&[注:在 李嘉图著作中是&那就把流通中现有的银行券增加多少倍也不够应付这种要求&。&&编者注]常常&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第429&430页)〔第306 页〕。这种制度[100]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由于用极其廉价的流通手段代替价值极高的流通手段,国家就有可能把相等于这[游离出来的]数额的资本用于 生产(第432页)〔第308页〕。&当货币流通完全由纸币构成,而纸币的价值又与其所代表的黄金的价值相等时,货币流通就是处于最完善的状况。用纸币代 替黄金,就是用最廉价的流通手段代替价值最贵的流通手段,因而使国家不让任何个人遭受损失而把过去用于流通目的的所有黄金都用来交换原料、工具和食物。& (第432&433页)〔第308页〕
但终究只是银行没有贮藏在它的地下室内的黄金数量吗?
&假定装备一支远征军需要100万 镑。如果国家发行100万镑纸币以代替100万镑铸币,那么,这支远征军的装备费用就无需由人民负担。但是,如果这100万镑纸币由银行发行,按7%的利 率借给国家,那么国家就得不断地每年征税70000镑;付税的是人民,而收税的是银行&&与公众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是,发行纸币的机构应该是政府而不是商人 [或银行家]的公司。&但是由政府发行却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政府可以抛弃流通的限制(货币可以兑换黄金等等)&&李嘉图建议委派特别的全权代表,由他们 向议会负责[行使发行纸币的权力](第433&435页)〔第309&310页〕。
[Ⅳ&61]李嘉图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发行纸币的英格兰银行必须通过票据贴现和贷放货币来促进商业。他的论点如下:
贷放货币不取决于银行是否愿意这样做,因为市场利润率和市场利息率不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而取决于实际财富的多少等等。市场利息率不是由银行决定的,不 取决于银行是以5%、4%还是以3%的利息率贷款,而是取决于完全与货币的数量或价值无关的资本的使用。&无论银行是贷出100万、1000万还是1亿, 它都不能持久地改变利息率。它只会改变这样发放出去的货币的价值。&&如果银行贷款的利息率低于市场的利息率,那么,不论有多少货币都能贷放出去;如果利 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那么,只有挥霍无度的人才会向银行借款。&&有人说,过去二十年间英格兰银行以货币资助商人而大大帮助了商业,那么,其原因就在于, 银行在整个这一时期中始终是以低于市场的利息率,即低于商人能从其他地方获得借款的利息率贷款的&&假如有一个机构定期给一半的呢绒厂主供应羊毛的价格低 于市场的价格,那我们将怎么说呢?&&这不会减低呢绒对消费者的价格,因为这种价格是由条件最不利的那部分生产者的生产费用决定的。因此,唯一的结果是, 使一部分呢绒厂主利润的增长,超过了通常的利润率&&&这样,银行就使&部分工业家不公平地并且在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的情况下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因为他 们和那些完全受市场价格影响的人相比,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贸易手段。整个社会所能开展的全部工业活动,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资本的数量,即生产中所使用的 原料、机器、食物、船舶等等的数量。确立了调节得当的纸币流通之后,这些东西的数量既不会因银行的作用而增加,也不会因之而减少。因此,如果国家发行纸 币,即使它一张票据也不贴现,一个先令也不贷给公众,生产的规模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有可能,等额的货币&按不同的利息率,&如6%、7%或8%,贷 出,这取决于借贷双方竞争的结果&(第435&439页)〔第311&312页〕。
&在富裕的国家中,人们常常宁愿以黄金偿付债务,因为这对 债务人有利。&(第442页)〔第314页〕〈因为这比较便宜〉。&如果两种金属〈金和银〉中任何一种都同样是合法的偿付债务的手段,可以偿付任何数额的 债务,那么,主要的标准价值尺度就会不断改变。这种尺度有时是黄金,有时是白银,这取决于这两种金属的相对价值的变动。当两种金属中的一种不再是尺度时, 它就被熔化而退出流通,因为它的条块的价值大于它的铸币的价值。&(第443页)〔第315页〕
(9)关于富国与穷国的黄金、谷物和劳动的相对价值
&当我们谈到不同国家中的黄金或白银的价值高低时,我们总是应当指出,是以哪一种尺度来对它们进行估价的;否则我们的命题便没有任何概念。&例如,用橄 榄油来估计,黄金在西班牙比在英国贵;用呢绒来估计,黄金在英国比较贵(第453页)〔第322&323页〕。[Ⅳ&61]
*关于李嘉图对土地税观点的评注[101]
与社会地位有关的赋税
[33]地租税。&对实际地租的赋税由地主负担。&对名义地租[102]的赋税&由[原料的]消费者负担&(第193页)〔第147页〕。
什一税。&应当提高原产品的价格&(第195页)〔第149页〕。(这样,既不由土地所有者负担,也不由租地农场主负担。)
土地税。如果它是按地租征收的,就是地租税。如果它是按土地的肥力征收的,那就等于是什一税。如果不问土地的肥力如何,每一英亩土地都征收固定的数额, 这就是特别赋税[103]。这种赋税使较优土地只缴纳与较劣土地同样的赋税;因为它把较优土地和较劣土地的产品价格都提高了,结果,先是把租佃较优土地的 租地农场主(在他整个租佃期间)应缴纳的追加赋税,其次又把土地所有者应缴纳的追加赋税,转嫁到公众身上(第201&203页)〔第153&154页〕。
对原产品的课税。提高生产费用,因而使产品的价格提高,也就是说,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第169&170页)〔第132&134页〕。[33]
*李嘉图著作名目索引草稿[104]
[la][105]生活资料的价格对工资的影响(第176&183页)〔第134&140页〕(第360、361页)〔第260&261页〕。
利润与工资成反比(第23、152、153、500页)〔第22、121、352页〕。
资本积累(第94页)〔第83&84页〕。
人口与工资第93、94、95页〔第81&84页〕。[la]
[34]关于工资(第7、8页)(第151页)第176、177、178、179、180、181、182、183、360、361、461页〔第11、12、120、136、137、138、139、140、260、261、327页〕。
关于利润与工资(第21页)(第23页)第500、152、153页〔第20、21、352、121页〕。
对外贸易对利润率的影响第135、136、137页〔第110、111、112页〕。也论国内贸易第138[&&][注:手稿中有些数字无法辨认。&&编者注]310、311页〔第112、225、226页〕。
赋税(第198页)(第205、206页)(第210页)(第184页)(第185页)(第384页)〔第151、154&156、158、159、277页〕。影响第276页,第242、243页〔第204、180、181页〕。
扩大耕作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第361页)〔第260&261页〕。
谷物价格并不调节其他商品的价格(对论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一篇的补充)(第364页)〔第262&263页〕。
市场价格(第504页)〔第349&350页〕。
实际价格[106](第460、481、499、505页)〔第327、329&340、351&352、356&357页〕。
总收入与纯收入(第512、513页)〔第362、363页〕。
农业和工业上的改良对部分现存资本发生贬值的影响(第318页)(第321页)〔第230、232&233页〕。
第二部分地租(第315页注)〔第229页注〕。
资本(第327页)〔第237页〕。
对外贸易第481页〔第339&340页〕。
个别价格与自然价值之间的差别。
[&&&]及价格。
[&&&][注:索引草稿的最后部分无法辨认。&&编者注][34]
(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1821年伦敦第三版[107]
(Ⅰ)论价值
[Ⅷ&19]某种物品的效用和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第1页)〔第7页〕。&效用对交换价值来说虽然是绝对必要的,但它不是交换价值 的尺度。&(第2页)〔第7页〕&商品从两个源泉获得它的交换价值:(1)它的稀少性和(2)生产它所必需的劳动量。有些商品,它们的数量不可能通过劳动 来增加;所以它们的价值不会因供给增加而降低,而只是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的。它们的价值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爱好而一起变动。&(同 上)〔第7&8页〕天天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商品,其情况就不同了。当我们说到价值规律时,指的就是这些商品。&劳动能使这些商品的数量增加,而它们的生产 则是通过无限制的竞争来实现的。&(第3页)〔第8页〕
李嘉图在规定价值时的前提就是这样。
因此,确定各个商品的相对价值的,是 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能生产的它们的不同数量,或者是相应地体现在它们中的劳动量。因而,只要这种劳动量增加,就提高了商品的价值,劳动量减少,就降低了商 品的价值(第4页)〔第9页〕。劳动的价值和[这劳动所生产的]能够购买一定量劳动的商品量,并不是相等的,因为工人的产品或这种产品的等价物不等于工人 的报酬。因此,劳动的价值不象花费在一定量商品上的劳动那样是价值的尺度(第5页)〔第9&10页〕。因此,一定量劳动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相对量决定 各种商品的现在的和过去的相对价值&(第9页)〔第12页〕。
劳动自然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要把不同行业的不同劳动小时加以比较是困难的。但是估计这些差别的尺度很快就会在实践中确定下来(第13页)〔第15页〕。
(李嘉图没有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
在短时期内,至少逐年看来,各种不同劳动的这种差异方面的变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必考虑(第15页)〔第17页〕。
在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中,包括为提供用于生产的资本所需的时间和劳动(第16页)〔第18页〕。还要算入把商品运到市场所需的劳动(第18页)〔第19 页〕。随着社会的进步,体现在资本中的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商品价值的很大变化(同上)〔第19页〕。&节约使用劳动总是使商品的相对价值下降,不论节约 的是制造商品本身所需的劳动,还是构成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本所需的劳动,都是一样。&(第19&20页)〔第20页〕采用象黄金这样的尺度,也丝毫改变不了 这一原理(第23页)〔第21&22页〕。
&花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相对价值的原理,由于使用机器和其他固定的、耐久的资本而有很 大改变。&(第25页)〔第23页〕[108]第一,是固定资本耐久程度的不同,第二,是维持劳动的资本与投在机器、工具、厂房上的资本的不同比例。这两 种情况决定了:除了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而外,劳动价值的提高或降低也影响商品的价值(第25&26页)〔第23&24页〕。资本损耗得有快有慢,因 而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生产出来的次数有多有少,根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第26页)〔第24页〕。此外,资本&流通或流回到它的使用 者手中的时间可以极不相等&。例如,&租地农场主买来作种子的小麦,和面包业主买来做面包的小麦相比,是固定资本&(第26&27页)〔第24页〕。&因 此,两种行业使用的资本可能相等,但其固定部分和流动部分的划分却大不相同。&(第27页)〔第25页〕工资的提高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两种资本:一 种是几乎全部预支在工资上,另一种是几乎全部投在机器上(同上)〔第25页〕。两个工厂主可能使用同量的固定资本,但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却不同(同上) 〔第25页〕。此外,在这里,对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商品来说,要加上固定资本的利润,而那些几乎只用流动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出售时所获得的利润,则随着商 品本身的出售就已花费在个人需要上了&&或者也可以说,&对两种商品中价值较大的一种在能够进入市场以前必须经历的较长时间,也要给予补偿&(第29& 30页)〔第26&27页〕。〈就是说,例如,有一个工厂主,他花5000镑来维持劳动,花5000镑来购买机器[利润是10%],[在第一年年底]他的 商品的价值为5500镑,这就是说,到第二年,他靠这投在机器上的5500镑的利润必定又可以多得550镑。[109][预付资本上]又加上固定资本的利 润。〉既然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所花的劳动的比例量,所以包含着同一劳动时间的商品就可以互相交换。利润和工资只是资本家和工人这两个阶级在原始商 品的分配中所占的[Ⅷ&20]份额,从而也是在原始商品所交换进来的商品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因此,商品的相对价值不会受利润与工资的比例的影响(第21 页)〔第20&21页〕。工资的变动决不会引起商品的相对价值的变动。如果工资提高,那么,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制造商品需要更多的劳动时间;这只是意 味着,同样的劳动时间要支付更多的报酬而已。如果一个资本家因此就想提高自己商品的价格,那么另一个资本家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因而,不论在工资提高以前 还是提高以后,各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主的相对状况仍然不变。工资可能提高20%,利润按同样的程度下降,这丝毫也不会引起商品相对价值的变化(第23页) 〔第22页〕。因此,工资提高,利润就下降。但是,同以前一样,主要用流动资本生产的商品将按同样的价格出售。下降的只是,例如,预付了5000镑的农场 主的利润。因此,需要&机器或很贵的厂房&来生产商品,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商品送到市场&的工厂主,要为自己的固定资本加上较少的利润,因为利润率 普遍下降了,因而与主要用劳动生产的商品相比,他的商品的相对价值下降了。
在这里,假定各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都一样。
&&但是,这个原因的作用只是很小的,至多[降低商品的相对价格]6&7%,因为&利润可能经受不了比这更大的普遍而又持久的下降&(第32&33页)〔第28页〕。
(应当指出,李嘉图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阐明这个问题:假定一种商品只用流动资本来生产,另一种商品只用固定资本来生产。两人[工厂主]都使用5000 镑资本。如果现在工资增加10%,如果前一个工厂主原来在原料等上花费了3000镑,在工资上花费了2000镑,那么,他现在支付的工资就增加到2200 镑。如果他的商品过去按10%的利润卖得5500镑,那么,现在他可以卖得5700镑。[110]他的利润仍然等于10%。而[后一个]工厂主的商品可以 卖得5500镑。他的利润也仍然是10%。但是与前一个工厂主的商品相比,他的商品的价值下降了,虽然花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时间仍然一样。或者,如果 前一个工厂主商品的价格不变,那么,后一个工厂主就得降低他商品的价格。这个比例作为平均数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这样的平衡不是立即就产生的,所以资 本家们都竞相采用机器。)
&持久的利润率的任何大变动,都是经过多年才发生影响的那些原因所造成的结果,而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变动却是天天都发生的&&因此,商品相对价值的一切巨大变化&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量的变动引起的(第33&34页)〔第29页〕。
&花费了同量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如果不能在同样长的时间内进入市场,它们的相对价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交换价值&。&&编者注]就会不相 等&&&在固定资本较大的情况下,&各种商品中某一种商品的价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价格&。&&编者注]较高,是由于这种商品在能够进入市场以前必 须经历的时间较长&&在这两种情况下,价值的差额都是由于利润作为资本积累起来而造成的,这个差额只不过是对利润被扣留的那段时间的一种公正的补偿&(第 34&35页)〔第29&30页〕。
可见,提高工资会引起那些主要用固定资本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下跌,而且&固定资本量越大,商品价格也就下跌得越多&(第35页)〔第30页〕。
(应当指出,这纯粹是有名无实的现象。第一,如果资本的大部分是由固定资本或较耐久的资本所构成,或者它的商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运到市场上,因而它出 售的商品较贵,那么,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如李嘉图自己所说,只是由于利润被作为资本积累起来。这就等于使用更多的资本。第二,工资的提高又反作用 于固定资本,使之贬值。完成的死劳动是由活劳动决定的,因而死劳动所带来的利润同样是由活劳动决定的。因此,这里在价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在第一种场合 [111]是看不到的。租地农场主按同一价格出售他的产品,但他的利润率下降了。工厂主按较低的价格出售他的产品。例如,他的固定资本为1000镑。这个 资本和劳动一起,生产2000镑的商品。如果现在工资提高10%,或者利润下降,那么,他必须仍然以2000镑[注:在手稿中是1500镑,但是在上文和 下文中马克思都是根据工厂主生产的商品的价格等于2000镑来论述的。&&编者注]出售他的商品;同时我们认为,在工资上[最初]花费500镑,也就是 说,[利润率为][33+(1/3)]%。如果现在工资提高10%,那么它就是提高了50镑,即提高到550镑。因此,现在[Ⅷ&21]资本家的利润只剩 下450镑,因为,虽然他仍然以2000镑出售他的商品,但是他得到的只有1450镑,而花在劳动上却有550镑。所以,现在资本家的利润大约只有 30%,而他的1000镑不是增长到1333镑,而只是增长到1300镑[注:在手稿中错写成,而不是。&&编者 注]。如果工厂主完全没有在直接劳动的形式上使用流动资本,这种情形就会显示出来。但是,现在在这里既然已经花了1000镑在一定劳动上,这个从他利润中 的扣除额就表现为商品价格中的扣除额,因为对这个创造出来的资本来说,对完成的劳动来说,如果不改变商品的价值,这个扣除额就不再可能表现为工资的提高和 与此相应的利润的下降。所以这种现象无非是价值规定对完成的劳动的反作用;这一点还会以另外的方式表现出来。
刚才假定,两个生产部门中固定资 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不相同。现在我们假定,两个部门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相同,但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越低,它在性质 上就越接近于流动资本。它将在较短时间内被消费掉,它的价值也将在较短时间内被再生产出来,以便保持工厂主的资本&&耐久程度较低的固定资本,每年需要较 多的劳动,以保持其原来的有效状态。但这样使用的劳动,可以看作是实际花费在成品上的劳动,因此,这种成品必然具有同这种劳动成比例的价值。&&&&如果 为维持机器的有效状态所需要的劳动量为每年50个工人,那么,我就要求为我的商品提供追加价格,其数额等于雇用50个工人来生产其他商品而完全不使用机器 的其他任何工厂主所得的价格。工资的提高,对于用损耗得快的机器生产的商品和用损耗得慢的机器生产的商品,影响是不同的。在生产前一种商品时,有大量劳动 会不断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上去,而在生产后一种商品时,这样转移的劳动却很少。因此,只要工资有所提高,或者也可以说,只要利润有所降低,那些用耐久程度 较高的资本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就会降低,而那些用损耗较快的资本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则会相应地提高。工资下降的作用则恰好相反。&(第36&38页)〔第 31&32页〕因此,古老的国家总是不断地被迫采用机器,而新兴的国家则使用劳动。提供生活资料越困难,&劳动[的价值]必然越提高,而劳动价格每有提 高,采用机器就有新的诱因。在古老的国家中,提供生活资料这种困难是经常存在的,而在新兴的国家中,人口可能有很大的增长,而工资却不会提高。在这里,提 供700万、800万、900万人的生活资料,常常是如同提供200万、300万、400万人的生活资料一样地容易&(第39页注)〔第33页〕。&生产 这些不会说话的代理人&即机器&所用的劳动,总是比它们所代替的劳动少得多,即使它们具有相同的货币价值。通过机器的影响,食物价格的上涨就会少使一些人 受到损害;这种节约表现为&机器[注:在李嘉图著作中不是&机器&,而是&生产的商品&,但紧接着却说,机器的实际价值不会由于工资增加而提高。&&编者 注]&价格的降低&(第40页)〔第33页〕。&因此,在还没有大量使用机器或耐久资本的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用等量资本生产的商品会具有几乎相等的价值, 只是由于生产它们所必需的劳动有了增减,这些商品彼此相对地说才会有提高或降低。但是,在采用了这些昂贵的工具之后,使用等量资本生产的商品就会具有极不 相等的价值;虽然由于生产它们所必需的劳动的增减,它们的价值彼此相对地说仍然会[提高或]降低,可是由于利润和工资的提高或降低,它们还会发生另一种变 动,虽然是较小的变动。&(第40&41页)〔第34页〕因此,劳动价格上涨,主要用机器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而劳动价格下跌,这些商品的价格就会 上涨,但那些主要用劳动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却下跌了(第45页)〔第34页〕。
有两种商品,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所费的劳动值1000镑,而生产另 一种商品所费的劳动值2000镑,这两种商品价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价值&。&&编者注]的比例为1∶2。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两种商品是按照 1000镑与2000镑的价格出售的。即使它们也按1100镑与2200镑,或者按1500镑与3000镑出售,问题的实质,它们之间的比例仍然不变(第 46页)〔第37页〕。[Ⅷ&21][112]
[Ⅷ&29]&判断地租、利润和工资的提高或降低,只能根据某一农场全部产品在土地所有者、资 本家和雇佣工人这三个阶级之间的分配的情况,而不能根据以一种变化不定的尺度〈货币〉来计算的产品价值&。决定利润率、地租率与工资率的,不是这些阶级中 某一阶级所获得的产品的绝对量,而是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由于农业和工业的改良,全部产品可能加倍。但是,如果地租、利润和工资也增加一倍,那么 三者之间的比例仍然和以前一样。但如果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量不均等地[注:在手稿中是&不按比例地&。&&编者注][而是在较小的程度上]分享上述的增加 额,那么,虽然它分得的份额绝对地增加了,它还是减少了(第48&49页)〔第39&40页〕。从地租率、利润率、工资率的观点来考察,地租、利润和工资 的变动只是它们在全部产品中所占份额变动的结果(第52页)〔第41页〕。
(Ⅱ)论地租
李嘉图研究地租,是为了弄清楚亚&斯密的下述观点是否正确:
&对土地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地租的产生,会引起商品相对价值的变动而不管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如何。&(第53页)〔第55页〕
&地租就是为使用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力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那部分土地产品。&应当把地租与资本的利息及利润区别开来,因为后者是为使用投在土地上 的资本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第53&54页)〔第55页〕。&富于丰饶土地的地区最初拓殖时,人们是不会支付任何地租的&&正如使用空气和水无须付酬一 样&&如果所有土地都具有同一特性,如果它们的数量是无限的,质量也完全相同,那么使用它们时就无须支付任何代价,除非它所处的位置特别有利。使用土地所 以要支付地租,只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质量或位置较差的土地也被投入了耕种&&人口的日益增长迫使国家不得不利用质量较差的土地时,就使肥沃程度较高的 土地的地租增加&&&最初,&全部纯产品都属于耕者,这就构成了他所投资本的利润&&&当在同一土地上使用[与原有资本]相等的追加资本而获得较少的产品 时,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地租总是使用两个等量的资本和劳动所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原因: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利润率&。如果第一份资本1000镑给 租地农场主带来100夸特小麦,第二份资本1000镑只带来85夸特小麦,那么,在租约满期后,土地所有者就要索取15夸特的地租。如果租地农场主能够为 他的1000镑找到更为有利的用途,他就不会为取得85夸特而使用1000镑。&一般利润率就是这样的比例,如果第一个租地农场主拒绝支付地租,那么会有 另外的人愿意把超过这利润率的全部多余利润交给土地所有者&&在这两种场合〈在肥力不同的土地上使用等量资本,或者在同一土地上使用两个等量资本而生产出 不等量的产品〉,最后使用的资本不支付任何地租&&地租总是由于使用追加的劳动量所获得的报酬相应地减少而产生的&&&当质量较差的土地被投入耕作时,它 的产品的交换价值(价格)就会提高,因为生产产品所需的劳动增加了。&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始终不决定于在只是享 有特殊生产便利的人才具备的最有利条件下足以把它们生产出来的较小量劳动,而决定于没有这样的便利,也就是在最不利条件下继续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花在它们 生产上的较大量劳动;这里说的最不利条件,是指为了把需要的产品量生产出来而必须进行生产的那种最不利的条件&&在最好的土地上,花与过去一样多的劳动, 仍然会获得和以前一样多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提高了,因为在较瘠薄的土地上使用新资本和新劳动的人所得的产品减少了&&肥沃土地优于瘠薄土地的利益没有消 失,而是从耕种者或消费者手中转到土地所有者手中。但由于耕种较差的土地需要较多的劳动,而且由于我们只能从这种土地上获得必需的原产品的追加量,所以 [Ⅷ&30]这种产品的相对价值始终高于先前的水平&&因此,产品[价值]提高的原因,不是由于给土地所有者支付了地租,而是由于生产最后获得的那部分产 品所花的劳动量增加了。谷物的价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价值&。&&编者注]是由在下支付地租的土地上生产谷物所花的劳动量决定的。谷物昂贵不是因为 支付地租,支付地租是因为谷物昂贵&&土地以地租形式提供的剩余产品&,不是土地的优点,而是它的缺陷,是地力的减退&&土地的与众不同只在于它的[生 产]力的有限性&&新制造的机器的生产效率并不低于旧机器的生产效率;否则,后者就会带来租金了&&&在农业中,自然劳动所以索取报酬,不是因为它做得 多,而是因为它做得少&&&人不得不汗流满面地辛勤劳动,而自然则劳动较少&&&自然的赐予愈吝啬,它为它的工作索取的代价就愈大。在自然慷慨赐予的地 方,它是白白地劳动的&&&与亚&斯密的意见相反,&在工业中&,自然为人做了很多工作。&风力和水力推动我们的机器并帮助航运。大气压力和蒸气压使我们 能够推动惊人的发动机,就是自然的赐予,更不用说热在软化和熔化金属时的作用,空气在染色过程和发酵过程中的分解作用了。在任何工业部门中,自然都帮助了 人,而且是无代价的&&地租的增加是一国财富日益增加和为它的人口提供食物发生困难的结果。这是财富的征兆而决不是财富的原因&。财富可能迅速增长,而 [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降落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编者注]&地租仍然不变或者下降。当可用土地的生产力减退的时候,地 租增加得最快。在可用的土地最肥沃,输入限制最少,由于农业的改进,产量增加,劳动量并不相应增加,因而地租增加缓慢的那些国家中,财富增长得最快&&因 此,地租并不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凡是&使最后的那份资本&和劳动[注:&和劳动&一词是马克思加上的。&&编者注]&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的因素,都会使 地租减少&&&一国资本的减少就有这样的作用,因为随着资本的减少,人口和对谷物的需求也会减少,其结果是价格下跌,耕地面积缩减&&&资本和人口的增 长,如果伴随着农业上这样的改良,其效果是&减少耕作较贫瘠土地的必要性,或者不必花等量的资本去耕作较肥沃的土地,那也会有这样的作用&&不管怎样,过 了一定时期之后,原产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利润和积累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人就业率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对谷物的需求的提高,最后,重新使地租提高到甚 至超过从前的水平[注:&甚至超过从前的水平&一语是马克思加上的。&&编者注]&&&农业的改良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另一种是通过改良机器 使我们能用较少的劳动取得&同量的[注:&同量的&一词是马克思加上的。&&编者注]&产品&&&属于第一类改良的是,&例如,更合理的轮作制或更好地选 择肥料。这些改良使我们能从面积较小的土地上获得同量的产品&&但要地租降低,不必要使土地休耕。只要陆续投在同一土地上的各份资本取得不同成果,并把取 得成果最小的那份资本抽回就行了&&农业上的改良使较贫瘠的土地能用较少的费用[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以较少的劳动&。&&编者注]来耕作&&&第二类 改良,是&对投在土地上的资本的构成的改良,而不是对土地本身耕作的改&&[由于改良],投在土地上的资本将减少,换句话说,劳动将减少,但为了获得同量 的产品,则必须耕种同一面积的土地&&这些改良会降低产品的&交换[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相对&。&&编者注]&价值而下减少谷物地租,虽然它们也使货 币地租减少了&。这些改良是否会减少&谷物地租,这取决于用各份不同资本所获得的产品的差额是增大了,保持不变还是减少了&&如果这些改良能够把所用的那 份生产效率最低的资本全部节省下来,那么,谷物地租立即就会下降,因为生产效率最大的资本和生产效率最小资本之间的差额缩小了,而形成地租的就是这个差 额&&&因此,&一切事物,凡是会使陆续投在同一土地上或新的土地上的各份资本所获得的产品[Ⅷ&31]的差额缩小的,都有降低地租的趋势,而一切事物, 凡是会使这种差额增大的,必然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都有提高地租的趋势&&由于生产的困难,土地所有者获得双重的利益。第一,他获得较大的份额。第二,偿付 给他的商品具有较大的价值&(第55&74页)〔第55&69页〕。确定土地地租的因素,同样也是确定矿山地租的因素(第76&79页)〔第70&72 页〕。&地租总是由消费者,而决不会由租地农场主负担。&(第113页)〔第96页〕&地租税完全落在地租上,由土地所有者负担,而不会转嫁到任何消费者 阶级身上&&地租税不会阻碍新土地的耕种,因为这种土地不支付地租,因而不纳税&&地租税也会阻碍土地的耕种,因为它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的利润税&&对于 土地所有者因有人使用他投在农场上的资本而得到的报酬所课的这种税,在进步的国家中,就要落到原产品的消费者身上&&&投在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等等上的资本 必须提供资本的普通利润;但如果此税[113]不是由租地农场主负担,资本就不再提供这种利润,如果是他负担,那么他除非能把此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否则 也不能得到他的资本的普通利润(第191&194页)〔第146&148页〕。&什一税是对土地总产品课的税。它落在不受地租税影响的土地上,并且使地租 税所不能改变的农产品价格提高。一切土地都按它所生产的产品量交纳什一税。所以什一税是平等的税&&&在停滞的社会状况下,谷物价格不变动,这种税也不变 动。在这种场合,什一税与原产品税是一样的。在退步的社会状况下,或者在进步的社会状况下,当农业有改良时,什一税的货币价值下降。[在农业]没有重大改 良的进步的社会状况下,谷物价格上涨,什一税按其货币价值来说是较重的税&&&随着总收入一起增加并落在纯收入上的赋税是难以负担的。什一税是土地总产品 的十分之一,而不是纯产品的十分之一。因此,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什一税在总产品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变,但在纯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必定愈来愈大。&(第 195&198页)〔第149&151页〕&土地税。按地租课税,并随地租的变动而变动的土地税,实际上就是一种地租税&&在这种场合,它不影响原产品的 价格,而完全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但如果土地税课在一切已耕土地上,那么它就是产品税,因而会提高&谷物的&价格&&&最后耕种的土地,如果不提高产品 的价格,它不会给租地农场主带来普通利润&&&这种税不能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因为根据假定,土地所有者是不收地租的。这种税可以按照土地的质量和它产品 的充裕程度征收,这样它就与什一税没有任何区别,或者它也可能是一种固定的税,不问土地的质量如何,在所有已耕土地上按英亩征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 税&将按照最劣等土地的耕种者所付的税额提高谷物的价格&&因此,赋税就被转嫁到谷物消费者身上,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在较好土地的租 地农场主租佃期间每年付给他例如100镑〈如果最坏土地生产1000夸特,那么,100镑的赋税就会使每夸特谷物的价格提高2先令。同量资本投在较好的土 地上,生产2000夸特,这就使它的产品的[价格]提高200镑,虽然它与第一个资本一样,只支付100镑[税款]〉,而后又使土地所有者增加100镑地 租&。所以这种税&从人民钱包里所取得的多于它给国库带来的收入。法国革命前的代役税就是这类赋税&&&这种税是按每英亩土地征收的,不是与它的实际产品 成比例,而是与生产效率最低的土地的产品成比例(第201&204页)〔第153&154页〕。
原产品税使不支付地租的 土地上的生产费用增加,因而使这种产品的价格提高&&因而,这种税全部落在消费者身上&&&按照原产品在其他商品中所占的比例,其他商品的价值也提高 了&&原产品税引起工资的提高,而工资的提高引起利润相应的降低&&&因此,原产品税会影响利润,但不影响地租和资本的红利&&&凡其成分中不包含原产品 的商品,如金属制品和陶器,它们的价格将下跌&&&因为原产品加入各种不同商品的比例极不相同,所以&原产品税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也极不相同。在发生这种影 响的时候,就会刺激或阻碍某些商品的输出,并且正如任何课税都有流弊一样,它也会破坏各种商品价值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就妨碍全世界的资本得到最好的分 配&(第169&190页)〔第132&145页〕。
[Ⅷ&32]&谷物出口奖励金使谷物对国外消费者的价格降低,但不会长期影响它在国内市 场上的价格&&&谷物出口奖励金使租地农场主&在国外&出售&谷物的价格低于[这些国家的]生产费用。因此,国外对英国谷物的需求增加,而对本国谷物的需 求下降。这种对英国谷物需求的增长,会使谷物的国内市场价格暂时上涨,而且也使这一时期谷物的国外市场价格不致降到出口奖励金力图使其达到的水平&&&因 而,租地农场主的利润将提高到平均水平以上&&所以,&奖励金起着促进农业的作用,资本就会被从加工工业中抽出来投到农业上,直到国外市场上扩大了的需求 得到满足时为止&,结果,国内市场的价格和利润又下降了。&谷物供应增长影响国外市场时,也会使输入国的谷物价格下跌,从而把出口商的利润率限制到他刚能 进行这种贸易的最低限度&&&归根到底,降低谷物对外国人的价格,&如果国外市场的谷物价格以往并不比国内市场低,那么降低的程度就等于全部奖励金;如果 国内市场的谷物价格高于国外市场的价格,那么,下降的程度就较小&(第354&356页)〔第255&258页〕。&持续不断地奖励谷物出口,就会造成谷 物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因而使地租提高,因为有较差的土地被投入了耕作(第368&369页)〔第266页〕。无论是租地农场主还是工厂主,&虽然他们 都关心他们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自然价格&,可是对提高他们商品的自然价格并不感兴趣。但土地所有者对此却很关心,因为这样就能创造地租&&&奖励谷物输出 和禁止谷物输入会增加对谷物的需求,并迫使我们耕种较贫瘠的土地,这就必然增加生产的困难&(第370页)〔第267页〕。
地租(反对亚&斯密关于地租的学说)
亚&斯密承认,矿场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矿场的相对生产率和它们的位置(第391页及以下各页)〔第281&283页〕。可是他认为,例如就煤矿来说,决定一切矿山的产品价格的,是最丰富而不是最贫乏的矿山。
关于这一点,李嘉图说:
&如果老矿不能提供必需数量的煤,那么煤的价格就要上涨,而且将继续上涨,直到较贫的新矿的所有者发现,开采这种矿他也会获得资本的普通利润为止。如果 他的矿还算丰富,那么,价格无须大涨,他就可以投资获利。但如果矿并不丰富,那么很显然,煤的价格必然继续上涨,直到使他能够补偿他的开矿费用为止。& (第393页)〔第282页〕
可见,在这里,李嘉图承认,首先是价格上涨,然后比较贫瘠的土地才被投入耕作,所以这种土地是否被投入耕作取决 于价格的上涨。因此,不是生产费用的增加(生产费用的增加也会引起较肥沃土地的[产品]价格上涨),而是肥沃土地的[产品]价格的上涨才使得增加生产费用 来耕作土地成为可能。因此,在这里,首先发生的事情是市场价格的上涨超过实际价格,而当两者之间的差额达到相当大的程度,而且是经常需求的结果时,[提高 了的]市场价格才会由于对坏地的耕作而固定下来。李嘉图也承认,现在问题还在于,是否真正非耕坏地不可,谷物价格是否不会重新降到它以前的水平:
&谷物种植的扩大和市场增长的需求的满足总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维持劳动的基金增加,工资就会提高。工人有了舒适的生活,就会促使他们结婚,于是人口 也就增加,而对谷物的需求又使谷物的价格与其他商品的价格相比有所提高。把更多的资本用在农业上有利可图,资本继续流入农业,直到供求平衡时为止。那时, 价格便会回跌,农业和工业的利润又会重新处于同一水平。&(第361页)〔第261页〕
因此,李嘉图认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它的实际价格的任何余额,只要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而产生的,而不是由于土地耕作上困难的增加而产生的,它就作为利润为租地农场主所得。但是,这整个论点是大有问题的。
[Ⅷ&33]&如果马铃薯象某些国家中的大米那样成了人民的普通的和一般的食物,那么,因为[按亚&斯密的观点],1英亩马铃薯提供的食物将三倍于1英 亩小麦提供的食物,现耕地的1/4或1/2就会立即休耕,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不可能增长到把以前耕种小麦的土地上生产的全部马铃薯都消费掉的程 度。于是地租下降,只有在人口增加了一倍或两倍以后,才会重新耕种同样数量的土地并支付与过去同样高的地租。&(第395页)〔第283&284页〕&这 种生产增长的全部利益首先由工人、资本家和消费者分享,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些利益将逐渐转归土地所有者所得。在这些改良[114]中,社会可以立即得到 利益,而土地所有者则可以在将来得到利益。除此以外,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永远是同消费者及工厂主的利益相对立的。&(第399页)〔第286页〕&土地所有 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同商业交易毫无相同之处,因为在商业交易中,可以说,卖者和买者都同样得到利益;而在土地所有者与消费者的交易中,一方承担全部损 失,另一方获得全部利益。&(第400页)〔第287页〕
地租(反对马尔萨斯的地租观点)
&地租是价值的创造,但不是财富的创 造&&这种价值纯粹是名义上的,因为它丝毫不增加社会的必需品、舒适品和享乐品&&&100万夸特小麦过去值400万镑,现在值500万镑,因为1夸特的 价格不是4镑,而是5镑了。&其结果是使谷物和[其他]商品的一部分价值从原来的所有者手里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地租丝毫不增加国家的资源&&它只是价 值的转移,只对土地所有者有利而使消费者受到相应的损失。&(第485&486页)〔第342&343页〕
&所谓高昂的谷物价格&应理解为 &不是每夸特或每蒲式耳的价格,而是全部产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其生产费用的余额&&在生产费用不变的条件下,每夸特为3镑10先令的150夸特谷物,比每夸 特为4镑的100夸特谷物提供更多的地租&(第487页)〔第343&344页〕。&地租不是和耕地的绝对肥力成比例,而是和耕地的相对肥力成比例。& (第490页)〔第346页〕。&土地肥力的提高&只是&使土地在将来能够支付更高的地租&&非常肥沃的土地上的实际地租,可能比产量只是中常的土地上的 实际地租要低&&地租与产品的价值成比例,而不是与产品的多寡成比例。&(第491页)〔第346页〕&不论土地的性质如何,高额地租必定取决于高昂的产 品价格;但如果高昂的价格是既定的,那么,地租的高度必定与产品的充裕程度成比例,而不与产品的稀少程度成比例。&(第492页)〔第347页〕&马尔萨 斯认为,&食物本身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认为保证居民的食物供给,就会促使他们结婚,而没有考虑到,人口的普遍增长是由资本的增加及随之而来的对劳动的需 求和工资的提高引起的,食物的生产只是这种需求的结果。&(第493页)〔第348页〕马尔萨斯认为,&如果生活资料,即最重要的土地产品,不具有使其需 求随其增加的数量而增加的特点,那么,这增加的数量就会引起它们的交换价值的下降。&
李嘉图因此作出了正确的评论:
&马尔萨斯先 生所说的增加的数量是什么呢?谁去生产它呢?在存在对追加量的需求以前,有谁想去生产它呢?&(第495页)〔第349页〕&农业上和分工上的改良是一切 土地所共同的;它们使从每块土地上所获得的原产品的绝对量增加,但恐怕不会大大破坏它们之间原来存在的比例。&[115](第501&502页)〔第 354页〕&影响谷物产量的,不是谷物能据以生产的价格,而是它可以出售的价格。资本被土地吸引或排斥的程度,同谷物价格高于或低于生产费用的程度成比 例。如果这个余额使用于农业的资本得到比普通利润更高的利润,那么,资本将被投到土地上&,反之,则将被从土地上抽走(第505页)〔第356页〕。&公 债券持有人因谷物价值大跌而得到好处,这是毫无疑义的。&(第516页)〔第365页〕
输入谷物对地租和租地农场主利润的影响
[Ⅷ&34]&地租既是谷物价格高昂的结果,地租的减少便是谷物价格低贱的结果。外国的谷物决不会与国内生产的、能提供地租的谷物进行竞争。价格的下跌不 可避免地会给土地所有者带来损失,直至他的全部地租都被吞没为止。如果价格下跌更多,那么,它甚至不能提供资本的普通利润;资本就会离开土地而寻求其他用 途,而过去在该土地上生产的谷物只是在那时而不会更早,就会被输入的谷物所代替。&(第519页)〔第367页〕
自由输入谷物对租地农场主的利润和资本的影响
&每当谷物的供应量增加,因而谷物的价格下跌时,资本就被从较贫瘠的土地上抽出,而现在不再支付地租的比较肥沃的土地就会成为调节谷物的自然价格的新的 尺度&&但是有人说,资本不可能被从土地上抽出,因为资本是以肥料、排水设备、篱笆等这样的形式花费的,在这些形式中,资本不可能被抽出来。这种说法部分 地是正确的;但是体现在牛、羊、干草和禾堆、车辆等等上的资本是可以抽出&、出售和转移到某个其他部门的&&但是,如果任何一部分资本都不能从土地上抽 出,那么,租地农场主就得继续生产谷物,而且要尽可能大量地生产[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总是生产完全相同的数量&。&&编者注],而不管他出售谷物的价 格如何&&否则,&他不可能从他的资本中得到任何收入。谷物不会被输入&〈?〉&&这种低廉的谷物价格,只会影响不带来地租的资本的普通利润,&而较好土 地的地租将下降;工资也将下降,而利润则将增加&&&谷物价格相对低廉总会带来这样的好处:&在利润的名义下归生产阶级的部分将较多,而在地租的名义下归 非生产阶级的部分将减少&&但是,如果能够从土地上抽出大量资本,那么,只有当这部分资本&在其他生产部门&能带来巨大收入的时候,它才会被抽出&&&资 本所有者肯放弃那部分不能与土地分离的资本,是因为他用剩下的那部分资本所能获得的利润,比他不放弃那部分不能与土地分离的资本时更多。这里的情况正如高 价买进的机器,被后来发明的更好的机器所排斥,以致它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大大下跌一样。在这个场合,工厂主应该决断的问题是:究竟是要放弃旧机器,采用改 良的机器而损失旧机器的全部价值呢,还是继续用旧机器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劝他不要采用较好的机器,说这样做将会减少或消灭旧机器的价值呢?那些主 张禁止谷物输入的人的看法正是这样,他们认为,输入谷物就会减少或消灭租地农场主那部分永远与土地结合在一起的资本&。(第314&318页)〔第228 &231页〕
不是由土地的相对肥力产生的第二部分地租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本来意义的地租和土地所有者因支出自己的资本给租地农场 主带来各种好处而在地租名义下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非固定不变的。&因为这种资本的一部分一旦用来改良农场,就同土地不可分离地结合在 一起,并会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所以,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完全具有地租的性质,而且受一切地租规律的支配。无论这种改良是由土地所有者还是由租地农场主 出钱进行,当初所以进行这种改良,只是因为收入很可能&将处于资本利润的平均水平上。&但是只要进行这种改良,得到的收益就会完全具有地租的性质,并将经 历地租所经历的一切变动。但是这种费用中有些只能在有限的时期内改良土地,不能长久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比如说,这种费用如果用于建筑物或其他临时性的改 良,就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它不能使土地所有者的实际地租持久地增加。&(第306页注)〔第223页注〕
李嘉图在这里承认,自然肥力只能暂时 地和人工肥力分开。但是必须指出,某部分的土地改良,是整个时代的成果,所以不向任何人支付报酬。例如,用现代手段耕作的地块与八世纪的地块之间的差别, 就没有人为此得到任何报酬。甚至未耕地也分享到这种成果,因为未耕地也分享了那些使耕作和开荒容易十倍的现代手段。这一科学的成果已成为一般的标准了。
&任何固定在土地上的资本,当租佃期满时,都必然属于土地所有者而不属于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在重新出租他的土地时由于这一资本而得到的任何报酬都将 以地租形式出现。但是,如果用一定量资本能从国外购得的谷物比在国内这种土地上生产的多,那就不会有人支付地租&&但无论用在这土地上的资本有多大,这都 没有什么害处。支出这种[Ⅷ&35]资本,只是为了增加产品量,这就是目的。只要社会能获得更多数量的年产品,即使社会有一半资本的价值降低或者甚至完全 被消灭,对社会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些在这种情况下为损失资本而叹惜的人,是为手段而牺牲目的。&(第315页注)〔第229页注〕
(Ⅲ)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由生产上所需劳动时间决定的各种商品的相应数量,即为交换某一商品需要支付的数量,就是该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它并存的还有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偶然地和暂 时地背离自然价格。供给不会完全与人的需要和愿望相一致&&&正是由于这些变动,资本才能恰如其份地分配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生产上。随着价格的上涨或下跌, 利润就提高到它的一般水平之上或[降低到]它的一般水平之下,从而促使资本进入或退出某些工业部门&&一切资本家都想放弃利润较低的行业而转入利润较高的 行业的这种不会止息的愿望,产生一种强烈的趋势,就是使大家的利润率平均化,或者把大家的利润固定在当事人看来可以抵销一方所享有的或看来享有的超过另一 方的利益的那种比例上。这种变化的发生,不是通过工厂主完全改变他的行业,而只是通过减少他在自己企业中的投资。在一切富裕的国家中,有所谓货币所有者阶 级,这些人不从事任何行业,只靠他们资本的利息生活,把他们的资本用于期票贴现或者借给社会上更有企业精神的人。银行家也把大量资本用于同样的目的。这样 使用的资本形成巨额的流动资本,全国各行业或多或少地都使用它。一个工厂主不论怎样富有,大概也不会把他的营业限制在仅仅他自己的资金所容许的范围以内。 他会经常使用这种流动资本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的增减取决于对他的商品的需求的强弱。当对丝绸的需求增加而对呢绒的需求减少的时候,毛织厂主并不会把他的 资本转到丝纺织业中去,而是解雇一部分工人,不再向银行家和货币所有者借款。丝织厂主的情况则相反,他会借更多的货币,于是资本就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 业,而工厂主不必中断他通常经营的行业&&&这就保证了大城市商品的合乎比例的供给&&为了补偿现实的或想象的好处,例如安全舒适、清洁等等,利润率上的 差别就被固定下来了&&现在,大战[116]结束之后,&欧洲原来存在的企业活动领域的划分被大大破坏了,每个资本家在现在已成为必要的新的划分中还没有 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正是这种〈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会这样调节商品的交换价值,以致在支付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的工资和其他一切为维持所使用的资本的 原有效率所需要的费用之后剩下来的价值即价值余额,在每个行业中都同使用的资本的价值成比例&(第80&84页)〔第73&76页〕。
如果时 尚的改变(等等)增加了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了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但生产这些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相对量不变,那么,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上涨,而 另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下跌;一个部门的利润就提高到一般水平以上,而另一部门的利润就降低到一般水平以下。这两个不同部门中的工资也会发生同样的变 化&&然后又出现了平衡(第83&84页)〔第75页〕。
李嘉图说:&偶然的原因在资本的各种使用领域中,可能对商品的价格、对工资和资本利 润发生暂时的影响,而对一般商品价格、一般工资或一般利润则不会发生影响,因为这些影响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都同样发生作用。在我承认了这一点之后,我们 在论述支配自然价格、自然工资和自然利润这些与偶然原因完全无关的现象的规律时,我们现在打算完全不去考虑这些暂时影响。&(第85页)〔第76页〕
李嘉图把他认为是偶然的东西抽象掉了。然而叙述实际过程,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他称为偶然的运动但却是稳定的和现实的东西,还是它的规律,即平均关系,两者同样都是本质的东西。
价值(自然价格)与财富的区别
&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财富取决于充裕程度,而价值取决于生产的难易。工业中100万人的劳动总是生产出相同的价值,但并非总是生产出相同的财富。&
(但是,价值究竟怎样增长的呢?如果撇开地租不谈,那么,很显然,不是让100万人而是让200万人劳动。也就是说,由于人口增长的结果,即相同的生产活动倍增的结果。为此,产品不必花费比过去更多的劳动。为此,只须增加人口。增加能使人就业的资本。增加劳动部门。)
&&&一个人的贫富,取决于他所能支配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充裕程度。这些东西无论对货币、谷物或劳动的交换价值是高还是低,它们总是同样能满足其所有者 的需要。由于价值概念和财富概念的混淆,才会有人认为:减少商品数量,就能增加财富&&占有稀有商品的人如果因此而能支配更多的必需品&等等,他就更为富 有,但这只是由于其他的人所占有的份额相应地减少了&&如果由于某种发明,使用同量的资本和劳动可以使一国的一切商品的生产,包括黄金的生产增加一倍,那 么,财富也就加倍,但价值仍保持不变&&&因此,可以[Ⅷ&36]通过两种方式来增加国家的财富:通过使用更大部分的收入来维持生产劳动,&&这不仅增加 商品的数量,而且增加商品的价值;或者通过提高同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不追加劳动量,&&这只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如果原先是用10人 推磨,而现在发现,利用风力或水力可以节省这10个人的劳动,那么,一部分由磨粉机生产的面粉的价值,立即就会按节省的劳动量相应地下降。而社会就会按 10人劳动所能生产的商品量而更加富裕;用来维持他们生活的基金则丝毫没有减少&&萨伊毫无根据地指责亚&斯密,说他忽视了自然要素和机器赋予商品的价 值,因为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人类的劳动&&亚&斯密并未忽视这些作用,但是他很有论据地指出,虽然自然要素和机器增加使用价值(因为它们使产品更 加充裕,使人更加富裕),但是,并没有增加交换价值,因为对空气、热和水的利用不支付任何代价,因为它们是白白地完成它们的工作的&(第320&337 页)〔第232&244页〕。
(李嘉图只在概念上去分清价值与财富的区别,他消除不了困难。资产阶级的财富和资产阶级全部生产的目的是交换价 值,而不是满足需要。要增加这种交换价值,只有&&且不谈互相欺骗,&&增加产品,更多地生产,此外没有其他办法。要增加生产,就得提高生产力。但是,随 着一定量劳动&&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交换价值就会相应地降低,因而加倍的产量只有这个产量的一半从前具有的价值。现在我们完 全不谈贬值,留待以后再来考察。如果[产品的增长]是均匀地发生的,那么,价值就永远不会变动,因而资产阶级生产就没有任何刺激了。正因为这不是均匀地发 生的,所以一切冲突就发生了,但同时也就有了资产阶级的进步。商品生产的增长从来不是资产阶级生产的目的,价值生产的增长才是它的目的。生产力和商品生产 的实际增长,是违背资产阶级生产的目的而进行的,价值增长在自己的运动中扬弃自己,转变为产品的增长,这种价值增长所产生的矛盾,是一切危机等等的基础。 资产阶级的生产就是经常在这样的矛盾中打转的。)
关于资本,李嘉图说:
&资本是用于将来生产的目的的那部分国家财富,它可以和财 富按照同样的方法增加。追加资本,不论是通过提高技术和改良机器获得的,还是通过在生产上使用更多的收入获得的,它在将来财富的生产中都有同样的效力。因 为财富总是取决于生产的商品量,而与获取生产上所用工具的便利程度完全无关。一定数量的衣服和食物所能维持并雇用的人数是相同的,因此,不论它们是由 100人还是200人的劳动生产的,都能够保证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但是,如果在它们的生产上花费了200人的劳动,它们的价值就会增加一倍。&(第327 &328页)〔第237页〕
第一,现在假定100个工人生产了过去200个工人所生产的同量的商品。因此,这100人的劳动能完成200个工人的工作。那么,现在劳动的这200工人的产品是否就因为它是200工人的产品,前者只是100工人的产品而比上述100人的产品具有大一倍的价值?
第二,李嘉图在这里把资本和构成资本的材料混为一谈了。财富只是资本的材料。资本总是重新供生产利用的价值总和;它不单是产品的总和,也不是为了去生产 产品的,而是为了去生产价值的。如果利用机器等等生产出追加的商品量,因而能推动追加的工人,那么,这样并没有创造任何追加的资本,而只是提高了原有资本 的生产力。如果资本家用同样的100塔勒能够推动更多的工人,他决不会因此说他拥有追加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资本增加,[Ⅷ&37]因为利润率和工 资相比相对地提高了,原有资本的较大部分,以资本的形式,而不是以对工人的支出的形式被再生产出来。这种利益只能持续到具有同样生产率的各方资本之间的竞 争使这种超额利润平均化为止。在相反的情况下,就应该把这看作是财富的增加,但不应看作是资本的增加。在这种平均化之后,使用价值诚然依旧增加,但资本却 不再按同一比例增加了。如果同一生产部门及一切其他生产部门的所有资本的生产效率都同样地提高了,那么,虽然资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资本并未增加。一国 的资本将仍然不变,但将生产出更多的李嘉图所理解的那种财富,即更多的必需品等等。因为资本生产力的提高总是片面的,就是说,首先,也是价值的增长(这 里,最好的机器分享中等生产效率的机器的[产品]的价格,正如最坏的土地也分享最好土地的[产品]的价格,从而也如同地租的情况一样,这里是创造价值), 其次,因为资本家用同样的资本能够推动更多的工人,他也就使劳动量增加了,例如,他让200万人而不是过去的100万人进行劳动,从而也就增加了价值。
在李嘉图那里,始终不能理解,价值以及资本怎么会增加,而同时又不象地租的情况那样,一人的所得就是他人的所失。要使价值增加,除了必须增加人口,提高 资本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减低工人的相对工资,节约已完成的劳动外,首先还必须按比例地增加劳动的使用方式。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1)要在某一生产部门 中推动更多的工人,(2)这就在与该部门进行交换的其他部门中引起相应的劳动。如果英国的棉纺织工厂所能够交换的劳动不能造成1000个国内和国外的销售 市场,它们就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李嘉图完全忽视了这种可交换性和等价物的创造。李嘉图在另一个地方说:
&可以认为这是普遍的永远正确的原理:只有商品的市场价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市场价值&。&&编者注]超过它的自然价值或必要价值,才是刺激商品增产的唯一因素。&(第504页)〔第355&356页〕
可见,李嘉图在这里承认,问题不在于生产他所理解的&财富&,而在于生产&价值&。&自然价格&是在与市场价格的关系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但这种斗争与 李嘉图的简单的平均化毫无共同之处。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大部分需求是与供给相一致的,竞争是有限制的,因此,在一切工业部门中产生了垄断价格,经常发生工 业所有权对土地所有权的侵吞(也以分裂为[农业和工业]国家的形式),因此,一方发财,另一方贫困,所以市场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斗争,在现象上,在程度 上,都和现代社会里的情形有所不同。当时市场价格经常超过实际价格。
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按照我们在此以前曾听说的,资本 家之间为争取最有利地使用资本而进行的斗争,经常使市场价格降低到自然价格的水平&&把资本按比例地使用到各不同的生产部门。但是资本家之间的这种竞争又 是由需求的变化决定的。就是说,由劳动时间决定价格正是在供求范围内实现的,因为供求范围决定着各不同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另一方面,供给 和需求是由生产本身决定的。)
&在商品的供给未按需求的增减而增减以前,供求比例对商品的市场价格[注:在李嘉图著作中是&市场价值&。&& 编者注]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如果减少帽子的生产费用,尽管对帽子的需求增加一倍、两倍或者三倍,帽子的价格最后总要降到其新的自然价格的水平&&&如果黄 金的[价值]降低到它的生产费用的一半,那么,以黄金表示的商品价格就会提高100%,虽然对商品的需求并未增加,只是因为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与 黄金相比提高了,或者说,黄金的相对价值降低了二分之一&&罗德戴尔所提出的可以使商品的交换价值增减的八种情况;例如,A对B和对C(货币)。如果A的 数量减少,那么,和B相比,[它的价值]增加;如果A的数量增加,那么,和B相比,[它的价值]减少;如果A的[数量]不变,而B的[数量]减少,那么, [和B相比],A的[价值]减少;如果A的[数量]不变,而B的[数量]增加,那么,[和B相比],A的[价值]增加,A和C之间关系的四种情况也是如 此&&李嘉图说,&这就垄断商品来说是正确的[Ⅷ&38],而就其他一切商品来说,在有限的时期内也是正确的。&
(当然,总是假定,需求不变而[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或者商品数量不变,而需求增加或减少。)
&&即使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降低了,如果对它的需求没有增加,它的供给量也不会因此而更多;因为&商品所以有供应,不只是由于它可以被生产出来,而是由 于存在着对它的需求&&受竞争影响而其数量又能适当增加的商品的价格归根结底不取决于供求的比例,而取决于它们的生产费用的增减&(第460&465页) 〔第327&330页〕。
决定所生产的商品量的不是它们的生产费用,即它们的实际价值,而是它们的市场价格
(实际价格是商品能据以生产的价格,市场价格是商品能据以出售的价格。)
&影响谷物产量的不是谷物能据以生产的价格,而是它能据以出售的价格。资本受土地吸引或排斥的程度,要看谷物的价格高于或低于它的生产费用的大小如何。 如果这种超额对投于农业上的资本提供的利润大于资本的一般利润,资本就会投到土地上来,如果小于一般利润,资本就会被从农业中抽出。&(第505页)〔第 356页〕
农业和机器的改良所起的贬值作用
&一切农业上和工业上的改良,以及一切机器的发明&&当它们被采用的时候,必然会减少或消灭租地农场主或工厂主一部分现有资本的价值。&(第318页)〔第231页〕
&我们假定,用一定量的资本,一定人数的劳动可以生产1000双袜子,由于发明了机器,同数的人可以生产2000双袜子,或者1000双袜子和500顶 帽子。在这种情况下,2000双袜子的价值或1000双袜子和500顶帽子的价值,不会大于采用机器以前1000双袜子的价值,因为它们是等量劳动的产 品。但是商品总量的价值却会减少,因为&&在改良以前已经生产但尚未消费的那部分商品将受到影响;这些商品的价值将降低,因为它们的价值必须下降到在这种 改良的一切优越条件下所生产的同量商品的价值水平。就整个社会来说,商品量虽然增加了&&但它所拥有的价值额却减少了。通过不断增进生产的便利,我们虽然 不只是增加国家的财富,而且还提高将来的生产力,但我们却不断地降低过去生产出来的某些商品的价值。&(第320&322页)〔第232&233页〕
谷物价格不是其他商品价格[117]的调节者
撇开货币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谷物[注:在手稿中错写为&货币&。&&编者注]对其他物品的交换价值会不会提高呢?如果会提高,那么,谷物的价值 调节着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说法就不正确了,因为要调节其他商品的价值,它对其他商品的相对价值就得是不变的。如果不会提高,那么,&必须证明[注:在 李嘉图著作中是&必须说&。&&编者注],&不论谷物是从肥沃土地上还是从贫瘠土地上获得的,所用劳动量是多是少,使用还是没有使用机器,它总是可以交换 到等量的其他商品。&(第364&365页)〔第263页〕
(在李嘉图那里重要的是,虽然甚至亚&斯密和萨伊也还把劳动的某种一定产品看作 [价值的]调节者,但他却到处把劳动、活动即生产本身,也就是说,不是把产品,而是把生产即创造的行为[当作调节者]。由此而来的是资产阶级生产的整个时 代。在亚&斯密那里,活动还没有解放,还不是自由的,还没有摆脱自然的束缚,还没有摆脱物。)(在李嘉图那里,人处处要和自己的生产率打交道,在亚&斯密 那里,人还在崇拜自己的创造物,所谈的还是某种一定的物,在他活动之外的物。)
[Ⅷ&39](这说明李嘉图为什么要反驳谷物[作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调节者的定义],以及劳动价格即工资&&不言而喻不是劳动本身&&的定义。)(同样,他也反驳货币的[定义]。)
&实际价格,与某些人的断言相反,不取决于货币的价值;也不取决于对谷物、劳动或某种其他商品,或所有全部商品的价值关系。&(第499页)〔第352页〕
([实际价格]不取决于任何商品,而取决于生产商品的活动。因此,也不取决于得到报酬的劳动,而取决于生产的劳动,不取决于本身是商品的劳动,而取决于创造商品的劳动。)
对外贸易和交换价值
&因为一切外国商品的价值是以和它们相交换的本国的土地与劳动的[产品]数量来衡量的,所以,即使由于新市场的发现而使本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嘉图经济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