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发展一带一路的最新相关信息

HTTP/1.1 服务器太忙[原创]中国为何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导读:[size=16]
[原创]中国为何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大背景下,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军事实力日益凸显,我国不失时机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积极展开行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3.26~3.29)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与会各国反响强烈。就在几天后,“一带一路”的配套银行亚投行的朋友圈已经遍及世界五大洲。 那么,中国为何此时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呢?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解决国内发展问题 从根本上说,内因是动力。笔者认为,促使我国坚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力量主要有两个方面: “三驾马车”不可持续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虽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与过去的增速相比,经济增速减慢,而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7%左右,加上经济转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面临瓶颈。那为何投资、出口和消费均不可持续呢?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前后总投资达四万亿人民币。该计划起到了遏制经济下滑的作用,成绩突出,但是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剩,环境资源趋紧,经济发展亟待转型,简单的投资拉动已经陷入困境。出口方面,由于欧美经济下滑导致贸易保护盛行,加上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减弱以及美欧等国反倾销制裁等因素,出口成本逐渐上升。我国总体消费能力依然不强,消费观念需进一步提升,在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内需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根据设计,设施联通将作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内容都有利于中国过剩产能的输出。此外,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扩大出口和投资,另据5月2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外贸实现通关一体化,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了报关效率,可节省20%至30%的通关成本,这显然是在为贸易出口助力。 产业格局调整的需要 东部沿海的中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既符合我国既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又处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当口,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提升中西部消费能力,有助于以国内消费保增长;二是,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是,借机继续完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四是,发挥中西部人口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等战略资源优势。 根据设计,“一带一路”战略圈定18个省区市,其中分别将新疆、福建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将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以及合肥7个市打造为经济高地,建设上海和广州两个国际枢纽机场以及青岛、大连等15个港口。可以看出,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明显,充分考虑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旨在加强东中西三线通力合作,将中国改革开放传统的末梢变成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顺应世界大势 古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一带一路”战略显示出领导层对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主动建构,堪称纵横捭阖的国际发展大战略,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魅力。孙子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那么,我们应该顺应何种世界大势呢?笔者认为,有两种趋势恰逢其时: 欧亚大陆经济整合进程加快 自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欧亚大陆便开启了交流与融合的诗篇。唐代以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北移北京、贸易中心南移沿海,丝绸之路沿线区域逐渐衰落,欧亚大陆整合几近中断,此后,海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并一度空前繁盛。明朝实施海禁,海上丝绸之路没落,导致中国从此退出海洋竞争。到了清朝后期,中国已经十分落后,政治制度腐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整个20世纪基本也没有机会实现欧亚大陆经济乃至其他领域的交流与融合,直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冲突减少,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剧,亚欧大陆首先在经济整合上出现重大历史机遇。进入21世纪,中、欧、俄实力不断增强,共同利益增多,同时欧亚大陆经济又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历史机遇期。 欧亚大陆陆运联通进程加快 在大航海时代,随着欧洲航海的进步,海运取代陆运,海洋权利是各国争夺的对象。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海上贸易航线亦是受制于人,比如马六甲海峡,我国进口原油的60%都要经过这个咽喉要道,美国在此驻军扼住要塞,中国处于被动之中;再比如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海上出路而不断加强的第一岛链,如若中国不能突破,将久困与此。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面前,中国并未放弃运筹西进的步伐,自上世纪90年代的新亚欧大陆桥,到现在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以及“义新欧”、“渝新欧”、“蓉欧”、“天马”号、“郑欧”等中欧班列的运营,再到中国遥遥领先的高速铁路技术和正在研发的重载铁路,都显示出中国在亚欧大陆上的鸿鹄之志。不仅如此,一条条通往中亚、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也将在能源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必将加快欧亚大陆陆路联通,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打通脉络。 三、中美博弈 新中国成立后,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喝退美国,在外交上实施“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并在此后获得苏联帮助,直到20世纪50年代底中苏关系紧张、60年代关系破裂,中美抓住机会建交,关系一度攀升,中国也积累了工业底子。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此时美苏冷战,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从此跃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十多年可谓飞扬跋扈,趾高气昂,而此时的中国韬光养晦,并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经济迅猛增长。美国进入21世纪后深陷两场战争,无暇他顾,中国获得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是在走“上坡路”,而美国走的是“下坡路”。2010年美国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遏制中国,以图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此后中美博弈不断升温。那么,美国重返亚太后主要采取了哪几项具体措施来遏制中国呢? TPP协议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目前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旨在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将中国排除在外,力图实行经济封锁。 从“空海一体战”到“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思想根源是“空地一体战”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为对抗苏军的大纵深立体作战,美军推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强调运用空中和地面火力对敌实施全纵深打击。与“空地一体战”类似,“空海一体战”也有明确的作战环境与作战对象:以西太平洋地区为主战场,以地区新兴大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进入2015年,美国为了整合军种资源,统一认识,给上述概念换了“马甲”。随着新概念的逐渐成形,在谋求亚太地区霸权问题上,美军目的将更加清晰,手法将更加隐蔽,危险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会给中国东海、南海等区域形成巨大压力和威胁。 “新丝绸之路战略” 新丝绸之路战略于2011年7月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提出,涵盖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中亚五国,与美国人的大中亚战略有渊源,其政治目的性极强,旨在对中国南部和西部形成遏制弧。 试想,以上三策如若成功的话必将使中国重要的三口“气”尽失,中国将来发展起来谈何容易。因此,中国必须做出回应,以图实现战略对冲。“一带一路”作为大国阳谋,正气凛然,深受沿线国家欢迎,不仅能够消解美国的大部分压力,也必将成为划时代的大战略。 四、综合国力支撑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笔者之所以在此提出综合国力因素,旨在强调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的、实际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内外治理能力。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综合国力的强弱判断决不能仅仅靠感性而流于表面,要想真正地做到了解自己,必须做出全景性、森林式的量化分析和评估,定位自己在世界中的份量。 2014年胡鞍钢、郑云峰和高宇宁联合撰文《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文章称,中国和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发生巨大变化,从1990年的4.32倍缩小到2013年的0.98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综合国力国。对此笔者并不感到意外,虽然上文在研究国家战略资源问题时侧重于有形战略资源或硬实力的研究。拥有了这样的综合国力,我们便有能力通过整合国家战略资源来支撑起大国战略,而通过制定“一带一路”战略反过来又可以充分调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使国家发展迈向新台阶。 综合来看,“一带一路”的提出即是基于现实又是对未来的把握。首先,国内发展问题是根本性的,是实施该战略的主要推动力,其中深化改革的推动力最为明显,笔者将其概括为“推力”。其次,对世界大趋势的把握,是国家的主动作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诉求,这种愿望和诉求便是一种牵引力,我们把它概括为“拉力”。再次,在国家外交当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利益至上,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不仅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也讲道义;对美国而言,手段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遏制中国上使劲浑身解数,给中国制造前进的阻碍,我们称其为“阻力”。最后,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的、实际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内外治理能力,中国要想扩大开放范围,就必须以自己的实力为支撑,大踏步走向世界,犹如一种“支力”。因此,一个国家要想扎实稳健地前行,就必须充分利用“推力”,把握住“拉力”,正视“阻力”以求借力打力,并发展自己的“支力”,统筹协调,合力前行。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一带一路峰会最新消息】解读:一带一路的三大意义和三大亮点
【一带一路峰会最新消息】解读:一带一路的三大意义和三大亮点
  5月14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成为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亮色。
  如何看待这次高峰论坛的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方案&将引领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此次论坛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就此主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论坛将为世界经济冲破低迷困境、扭转&反全球化&逆潮提供更强大的正能量。
  第二,&中国方案&将成为影响范围极广、程度极深的国家间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伊始就明确表示,既面向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向所有域内和域外国家开放。此次论坛期间,各方将进一步总结3年多的成果经验,汇聚更大智慧、凝聚更多共识,吸引更多伙伴一道共襄盛举。
  第三,&中国方案&将从地区性合作升级为国际性合作。此次论坛已有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及金融界、媒体等各界人士确认参加,总数达到1200多人,涵盖欧、亚、北美、拉美、非洲等地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合作平台。
  经过3年多发展,&一带一路&已经从理论构想变为创新实践,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此次论坛将有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其一,达成合作协议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目前,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论坛期间这一成果有望扩大一倍,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
  同时,此次论坛将推动参与各方深入对接政策举措,协商确定下一阶段重点合作领域,构建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政策对接的高层次合作平台,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其二,推动&一带一路&工作的落实更加务实高效。此次论坛的召开,将形成未来数年内&一带一路&的整体合作规划和行动方案,有望形成类似G20的工作机制,为实质行动奠定基础。论坛期间,各方将进一步梳理对接重点合作项目,制定合作项目清单,确保项目落地,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框架内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的带动作用。
  其三,此次论坛召开,将推动世界经济互联互通迈出坚实一步。&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革命,其关键是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初步预计,此次论坛上,中方有关部门将与沿线国家对口部门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这将进一步重塑&一带一路&经济地理,实现欧亚非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最终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一体化。
  此次论坛召开,不仅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昭示着中国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当好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相关阅读:
郑重声明:多赢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多赢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家都在看
近日,新三板出现史上最大规模处罚——多达480家企业在同一天收到来自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函,原因有的是因为提前使用募集资金、IPO进展;有的涉及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时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