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哪一类的价格会参与标准sap mlcd成本估算编号 寄售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p&
2、因中小五金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账,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五金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p&&p&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p&&p&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p&&p&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u&&strong&&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asyfinance.com.cn/Course/Outline/Total-Quality-Cost-Mangement.htm%3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成本管理&/a&&/strong&&/u&核算。&/p&&p&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p&&p&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p&&p&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账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p&&p&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p&&p&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p&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因中小五金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
&p&在这篇中我们针对标准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问答,供大家参考。&/p&&p&1. CK11N原材料无法取到采购订单价格?&/p&&p&答:如果没有专门维护信息记录,而是创建采购订单后,使用采购订单的价格作为采购物料的标准价,但是CK11N执行标准成本计算时取不到价格,原因可能是采购订单手工输入价格时,系统不会自动生成默认的信息记录号码,如果生成,就可以取到值。&/p&&p&2. CK11N进行标准成本估算时,系统提示消息号:“M3 551,你不能更改价格从S到移动平均价,因为负数评估库存存在。”&/p&&p&答:可能的原因是BOM中启用了虚拟件,虚拟件没有维护财务视图,正常情况下,虚拟件需维护MRP视图中的采购类型和特殊采购类型为E/50。&/p&&p&3. 成本组件中哪个组件会更新为标准价?&/p&&p&答:系统逻辑为,在OKTZ成本组件视图中只要标为和存货评估相关的,就作为标准价(会计视图)的一部分。如下图:&/p&&p&注意:如果某些组件未标记为和存货评估相关或者说只是一部分和存货评估相关,则可能导致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中的标准价和会计视图中的标准价不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111db647fc731fbb56568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111db647fc731fbb56568_r.jpg&&&/figure&&p&SAP配置点的说明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8bf36d8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f8bf36d8_r.jpg&&&/figure&&p&4. CK11N出现消息:KC694”No structure could be determined for internal activity”是什么原因?&/p&&p&答:通常是因为作业价格是否由系统自动计算还是手工维护和OKTZ成本组件结构中是否勾选“初级成本要素分割”有矛盾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如果由系统自动计算作业价格,则可以在OKTZ中勾选“初级成本构成分割”,如果作业价格为手工维护,同时在OKTZ中勾选“初级成本构成分割”,则在CK11N会出现该消息。该消息的意思实际是作业价格对应的为43类型次级成本要素,如果没有计算作业价格,则初级成本要素不会分割到作业,那么从成本组件上来说也就对于作业相关的成本就无法使用初级成本要素分割。应该说,如果勾选了“初级成本要素分割”,在对应的成本组件行中可维护作业对应的初级成本要素。&/p&&p&详细解释可参考note:1658589&/p&&p&备注说明:OKTZ中“初级成本构成分割”一般情况下不勾选。&/p&&p&5. CK11N和MR21的关系是什么?&/p&&p&答:如果先使用MR21维护半成品、产成品标准价格(价格标识为S),则可以后续使用CK11N继续更新价格,但如果一旦使用CK11N更新标准价格后,则系统不再允许使用MR21修改标准价格。此时如果使用MR21修改价格,系统提示会消息号 CKPRCH025。&/p&&p&6. 对于价格控制标识为S的半成品、产成品,如果不使用CK11N/CK24/CK40N计算标准成本并发布,直接使用MR21维护标准价格,具体有哪些影响?&/p&&p&答:从测试结果来看,影响如下:&/p&&p&1) 生产收货时可以按照手工给的价格进行收货,会计凭证正确,借:库存商品&br&贷:生产成本转出;&/p&&p&2) 在制品计算无影响(准确的说:如果基于实际成本计算在制品则无影响,如果基于目标成本计算在制品,则不能进行);&/p&&p&3) 差异计算有影响,会出现KV151(无目标成本)和KV154(无标准成本估算)的错误消息,这两个消息可修改为警告,无目标成本的主要影响为差异无法按差异类别计算,会全部归为留存差异,这个原因是因为没有标准成本发布,系统无法计算目标成本;&/p&&p&4) 结算可正常进行;&/p&&p&5) 系统不能评估废品;&/p&&p&6) 标准价格可以随时使用MR21,如果有库存,则会产生差异。&/p&&p&综上所述,主要影响如下,因为没有计算目标成本,系统不能做下列各项:&/p&&p&1) 不能显示关于目标成本的一个报表。&/p&&p&2) 计算差异时,不能将计划成本和控制成本之间的差异分解到不同的差异类别中。相反,差异只作为一个留存差异更新。&/p&&p&总结:既然使用CO和PP,建议标准成本进行进行估算并发布,否则成本控制的意义就不大了。&/p&&p&7. CK11N出现ABAP Dummy错误“RAISE_EXCEPITON”,什么原因?&/p&&p&答:可能的原因是OKTZ成本组件的配置中在不同的组件中成本要素有重叠,可修改配置解决。&/p&&p&说明:一般情况下,均不会出现该问题,因为配置中系统不允许成本要素范围会出现重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较奇怪。&/p&&p&8. 通过CKR1无法删除成本视图1将来价格,如何解决?&/p&&p&答:这个问题具体描述是这样的:成本估算标记后,通过CKR1删除将来价格后,在MM03中仍然可以看到成本视图1中有将来价格,从而导致无法使用MR21维护价格。解决办法:参考note1530596,执行事物代码:CHECK_ANCHOR,勾选“消除不一致”。&/p&&p&9. CK13N出现CK869消息号,是什么原因?&/p&&p&答:一般情况下可根据SAP note” 2162180-Message CK869 in CK11N CK13N or CK53N”去检查一下原因,不过我在项目中遇到过的问题不是note中描述的情况,具体问题描述是:CK11N执行物料成本估算后,CK13N查询提示CK 869消息,成本总金额为0,组件视图也全部为0,但是CK40N就没有问题。前前后后这个问题一个多月没解决,后来发incident给SAP,还是SAP牛逼,最终检查是因为一个增强的原因,而且是标准程序的增强,这个增强吧KEPH中成本估算号重复的记录删除了一条,其实对于正常估算,KEPH是有两条记录的,所以说,增强尤其是对标准程序的增强,一定要谨慎啊!&/p&&p&说明:也说明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候特别怪异的问题,就要考虑是不是增强的问题。&/p&&p&10. CK40N CK323错误消息,是什么原因?&/p&&p&答:这个错误是由于原材料计算标准成本时取采购信息记录,而且采购信息记录以外币维护,系统需要把外部维护的信息记录转换为本币,但系统没有对应的汇率,因此出现此错误。&/p&&p&处理方法:维护汇率类型为P(默认维护在CO版本配置中)的相应外币和本币的汇率,作为成本计算时转换时使用。&/p&&p&11. 对于特殊库存,使用哪些命令进行成本估算?&/p&&p&答:对于项目库存,如果创建了WBS BOM和工艺路线,使用CKW1进行标准成本估算,如果是销售订单库存,则使用CK51N进行标准成本估算。&/p&&p&12. 进行标准成本估算有哪些注意事项?&/p&&p&答:以下是个人经验总结。&/p&&p&1) 物料主数据工厂状态需允许costing;&/p&&p&2) 检查物料主数据MRP2采购类型(E/F)以及特殊采购类型(30/50/80);&/p&&p&3) Costing&br&lot size不可以小于价格单位;&/p&&p&4) 外包物料(如果有)(F/30)需注意检查Info. Record是否存在;&/p&&p&5) BOM和Routing存在且其状态允许costing;&/p&&p&6) BOM的组件设置为与成本估算相关,Routing工序设置与成本估算相关(由控制码决定);&/p&&p&7) 评估最上层物料,CK40N会自动发布下层物料;&/p&&p&8) CK40N在后台执行时会检查整个公司代码下是否存在物料冻结,但如果物料数量小于500,且前台运行,则系统只检查相关物料是否锁定;&/p&&p&9) 如果是新上线,建议在上线前一个月全面跑一次标准成本,检查跑出的标准成本和目前实际成本差异,如果差异过大,及时查找原因并修正,做到上线后标准成本发布时产生的差异心中有数;&/p&&p&10) 有些物料虽然有Bom结构,但下层物料均无价值,或者其他无价值的物料,如果不需做评估,可在Costing&br&view 1中勾选“Do not cost“,则跑标准成本时不包括这些物料;&/p&&p&11) 消息CK138建议设置为错误,默认为警告,如果为警告,则下层物料如果标准成本估算错误,上层物料还是可以发布的;&/p&&p&12) 如果物料主数据没有维护MRP视图,物料仍然可以评估(但找不到Bom和Rounting),会评估物料自己;无对应消息提示,建议执行CK40N前检查物料视图是否完整。&/p&&p&13. 供应商寄售业务,原材料标准成本无法取到寄售的信息记录价格吗?&/p&&p&答:SAP标准情况下,只对类型为Normal和Subcontract的信息记录类型取值,供应商寄售的信息记录是不取值的。&/p&&p&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计划价格1/2/3字段作为取值来源,一个是如果一定要取信息记录,考虑使用增强COPCP005实现。&/p&&p&14. 如果对没有发布标准价格的物料在下生产订单时提示报错消息?&/p&&p&答:如果未对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成本估算(CK11N/CK24),SAP标准情况下,在下生产订单时无任何提示,在收货时,系统默认有一个警告信息CK465(用于物料/批&工厂&不能确定价格),该消息可修改为错误,如果为警告消息,收货可以保存,但只产生物料凭证,无会计凭证。建议把这个消息改成错误(事物代码:OPR4_PPCO)。&/p&&p&但是如果MR21给出了一个标准价或者说在创建物料主数据已经维护了标准价格,系统仍然可以按此标准价收货。如果要在创建生产订单时提示报错消息,建议利用出口PPCO0001写增强进行限制。&/p&&p&15. 如何处理未未包含在正常BOM和Routing中的其他构成产品成本的附加成本?比如运费、关税、专利费、装卸费、保险费、维修费等。&/p&&p&答:通常有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一种是使用CK74N手工添加,一种是通过成本核算单按百分比添加,使用CK74N时,需要先执行CK74N增加附加成本,然后使用CK11N执行成本时,就会包括在内,关于成本核算单的具体使用方法,建议网络搜索。&/p&&p&16. 标准成本发布的日期有什么限制?&/p&&p&答:一旦打开下月物料期间,则必须到下月才能发布标准成本。另外,发布标准成本也必须在” 成本核算日期起于”日期(CK11N日期选项中的第一个日期)进行,即不能早于这个日期,也不能晚于这个日期。&/p&&p&17. MRP视图中采购类型(包括特殊采购类型)的设置对标准成本计算的影响是什么?&/p&&p&答:影响如下:&/p&&p&1) 如果采购类型为E,系统认为是自制,则系统优先会寻找BOM和工艺路线,如果无BOM,则出现系统消息CK424,消息默认为警告(可修改),如果无工艺路线,则出现系统消息CK229,如果既无BOM也无工艺路线,则系统错误消息为CK060和CK240,表示无成本被估算;&/p&&p&2) 如果采购类型为F,系统认为是外购,则系统优先按评估变式的物料价格取值策略进行评估;&/p&&p&3) 如果采购类型为X,系统优先按照自制寻找BOM和工艺路线进行成本估算,如果没有,则按照外购按照物料价格取值策略进行成本估算;&/p&&p&4) 实际上,除采购类型字段外,系统还会考虑特殊采购类型字段,比如采购类型为F,特殊采购类型为30,则表示委外加工,此时需要有委外加工的信息记录,否则系统会报错,其他常用的特殊采购类型还有50(虚拟组件)/80(跨工厂生产)等。&/p&&p&18. 原材料如何进行标准成本估算?&/p&&p&答:在有数量结构(即有BOM和工艺路线)的标准成本估算环境下,SAP可满足把采购价格、附加成本(Additive cost,比如装卸费、保险费、专利费等)、交货成本(关税、运费)包括在原材料的标准成本中,其中附加成本通过CK74N计算,交货成本通过成本估算变式中的评估变式指定(通过分配采购条件类型),另外,还可以计算原材料的混合成本(CK91N/CK94/CK95),比如同一种原材料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采购价格不同。&/p&&p&说明:如果原材料采购价格已经包括所有的附件成本,那么原材料标准成本取采购价格即可。另外,默认情况下,批量执行标准成本估算原材料即使使用价格控制标识V,也会更新标准成本计算的结果到标准价格字段。&/p&&p&19. 如果一个物料存在多个供应商,那么标准成本计算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是什么逻辑?&/p&&p&答:SAP官方帮助解释如下:&/p&&p&The system selects a vendor in the following way:&/p&&ol&&li&If a vendor exists in the quota arrangement book, this vendor is selected. &/li&&li&If no vendor exists in the quota arrangement book, the vendor in the source list is&br&
selected. &/li&&li&If no entry
exists in the source list, the vendor is selected using a purchasing info record (such as a dummy info record, or preferred info record), provid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indicator is set.Otherwise, the vendor&br&with the lowest net price is selected from the purchasing info record. &/li&&/ol&&p&即供应商的选择按照配额协议、资源清单、信息记录来选择(信息记录选择价格最低的那个)。&/p&&p&20. SAP中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计算逻辑分别是什么?&/p&&p&答:目标成本=物料标准价格(指当前使用的标准价格评估时的价格)*实际数量(按收货数量反推的实际耗用量,即按收货数量在标准情况下应耗用的量)+作业价格(指当前使用的标准价格评估时的作业价格)*实际数量(按收货数量反推的实际用量)。&/p&&p&目标成本可理解为按实际收货数量乘以单位标准价格(此处单位标准价格指计算标准成本时用的价格,包括物料的还作业类型的价格)。&/p&&p&计划成本=物料计划价格(当前物料价格准确的说是工单创建时的物料价格)*物料计划数量(当前工单使用BOM计划量)+作业计划价格(KP26当前价格)*作业计划量(当前工单使用Routing中计划量)。&/p&&p&实际成本=物料实际价格(当前物料价格准备的说是物料领用时的价格)*实际耗用数量(工单实际耗用数量)+作业实际价格(如重估,为重估价格,未重估,则与KP26一致)*作业实际量(实际工单报工数量)。&/p&&p&标准成本=物料标准价格(当前物料价格)*标准耗用数量(用于costing的BOM的耗用量)+作业标准价格(估算时KP26作业价格)*作业标准量(用于costing的Routing作业量)。&/p&&p&另外:costing run时使用的costing variant与工单使用的并非一致,比如在默认设置下,标准成本的costing variant为PPC1,而用于工单的costing variant计划的为PPP1,实际的为PPP2,这实际为两码事,一个为标准成本计算,一个为工单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计算。同标准成本计算不同的是,工单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估算变式只是设置了取价格,BOM和Routing的选择在工厂和订单类型的参数中(事物代码:OPL8)指定。以下为截图说明:&/p&&p&标准成本估算下的costing variant:&/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a82a4fe145c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a82a4fe145c_r.jpg&&&/figure&&p&红色方框处为如何取BOM和ROUTING的配置&/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ebfaca9df2_b.jp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ebfaca9df2_r.jpg&&&/figure&&p&上图为工单计划成本变式,只有估算类型和评估变式,工单计划成本在保存工单时计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d3f6e734c9db2d962e81dc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d3f6e734c9db2d962e81dc_r.jpg&&&/figure&&p&上图为工单实际成本变式,工单实际成本在发货和报工时计算,而工单目标成本在收货时计算,至于下工单时如何确定的BOM和Routing,则在OPL8中设置:&/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8c7b1cffdd67be0f5d214e760c97461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8c7b1cffdd67be0f5d214e760c97461_r.jpg&&&/figure&&p&红色方框中设置如何选择BOM和Routing,这里和标准成本估算配置相同,建议和标准成本估算配置一致,也可以不一致。&/p&&p&21. 对于虚拟件(Phantom assembly)进行标准成本估算的结果是怎样的?&/p&&p&答:SAP对于虚拟件(MRP2特殊采购类型50),BOM行项目中勾选“Phantom assembly”的成本估算,系统对该虚拟件会单独估算成本,不过在查看成本估算明细时,该组件不单独体现,而是下层物料直接体现在成本卷算中。&/p&&p&22. 关于标准成本估算时的四个日期,具体逻辑是什么?&/p&&p&答:四个日期的说明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5a4e4e103448beeded0f0a868d1871f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figure&&p&Costing date from 决定估算日期,同时决定标记和发布的日期,如果为将来日期,则必须到下月才能标记和释放;为当前日期,在当月就可以标记和释放;&/p&&p&Costing date to表示成本估算的有效到期日,一般为;&/p&&p&Qty Structure Date为BOM和工艺路线对应有效期;&/p&&p&Valuation date为对应作业价格有效期。&/p&&p&注意:系统不允许估算日期在过去,只能在当前或者将来&/p&&p&23. 产品在不同阶段标准成本不同的计算方法是什么?&/p&&p&答:从产品创意、产品设计到产品原型到产品试生产、产品量产,SAP其实设计了不同的标准成本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阶段的成本估算需求,以下这个图是SAP&br&Help上的,我认为比较好的说明这个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7.zhimg.com/v2-bb4a886d20e4af6ecac495f386a0beff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7.zhimg.com/v2-bb4a886d20e4af6ecac495f386a0beff_r.jpg&&&/figure&&p&从前往后可对应到SAP的成本计算方法为Reference and Simulation Costing,此时可使用创建base planning object的方法去估算成本,这个阶段物料号都没有,其实就是把base&br&planning object搭建一个层次去滚算成本,一个base planning object可以包括其他的base planning object,相关的事物代码包括CKUC/KKE1/KKE2/KKE3,再往后是有物料但还没有BOM和工艺路线的成本估算,对应SAP的成本计算方法为Material Cost Estimate Without Quantity Structure,其实就是在成本层面把物料搭建一个层次(可认为是变动的BOM)代表BOM来计算成本,最后是有物料也有BOM和工艺路线了,对应SAP的成本计算方法为Material Cost Estimate with Quantity Structure,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即基于数量结构的成本估算。&/p&&p&24. 生产批量成本估算的过程是什么?&/p&&p&答:这种业务模式是指同一产品生产批量(准确的说应该是生产批次)不同,对应BOM和Routing不同,也就是说生产模式随生产批量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话对于不同批量需要定义不同成本估算,不同的BOM和Routing。&/p&&p&SAP解决方案:&/p&&p&1) 定义生产批量(系统自动产生同号码的WBS,实际就是批量和WBS一一对应,实际为WBS),事务代码:MDL1;&/p&&p&2) 创建批量相关的BOM 和Routing,实际为WBS&br&BOM,事务代码:CS71;&/p&&p&3) 执行成本估算,事务代码:CKW1/CKW4;&/p&&p&这种模式在日本称为Pre-planed Seiban,通常是在Engineer-to-Order(ETO)生产方式或重复制造下应用,成本对象为销售订单或成本收集器,一般需要启用PS模块。&/p&&p&说明:如果对关联到WBS的生产订单物料不做CKW1的成本估算,则系统以生产订单计划成本作为存货的转出成本(即标准成本)。&/p&&p&25. 成本估算变式中评估变式的价格因素(Price Factor)的作用是什么?&/p&&p&答:这个配置点的截图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cca253cc5e0f99beb14c54_b.jp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cca253cc5e0f99beb14c5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c895ce15bda806d334dfdc864fd04dc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c895ce15bda806d334dfdc864fd04dc_r.jpg&&&/figure&&p&BOM主数据对应的字段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ffaf0941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ffaf0941_r.jpg&&&/figure&&p&按照SAP的解释,这个价格因素只适用于inventory cost estimate,在BOM中指定后,可在成本估算时判断多少比例用于inventory cost estimate。所谓inventory cost estimate是基于税务或者商业目的评估产品的成本,这个评估的结果可以传输到物料主数据会计视图2中的相关字段。SAP Help的说明如下:You can use the inventory cost estimate to create valuation bases for the tax-based and commercial inventory valuation of products.&/p&&p&26. 使用成本核算单是有哪些注意事项?&/p&&p&答:个人总结如下;&/p&&p&1) 成本核算单用于把材料或作业类型对应成本按一定比例作为期间费用用于成本估算,其成本项目类别为G,注意并非可直接使用真正的期间费用,而必须是直接构成成本的成本要素作为基础;&/p&&p&2) 期间费用比率分为百分比和数量百分比两类;&/p&&p&3) 使用overhead key可将不同物料分配到不同overhead group,在后台配置不同百分比,后台在定义overhead group时对应overhead key,前台物料主数据costing1视图输入overhead group;&/p&&p&4) 如果CK11N执行时期间费用为零,则可检查是否成本组件结构的组件设置问题(比如正COGS或COGM归类问题)。&/p&&p&27. 成本核算单更新后CK11N计算时仍取老的成本核算单,如何解决?&/p&&p&答:这时可采取重新删除评估变式和工厂的分配,然后重新分配的方法,该问题可解决。&/p&&p&28. 混合成本计算的逻辑是什么?&/p&&p&应用场景:&/p&&p&1) 同一产品有不同生产过程(工艺);&/p&&p&2) 同一产品使用不同资源生产(Bom);&/p&&p&3) 原材料的来源不同,价格不同。&/p&&p&这种情形会导致同一个产品有不同的成本价格。&/p&&p&前提条件:&/p&&p&1) 定义Procurement alternatives(CK91N)&/p&&p&2) 定义quantity structure type(OMXA)&/p&&p&3) 定义mixing ratios(CK94)&/p&&p&4) 定义Costing version(OKYD)&/p&&p&逻辑分析:Procurement alternatives定义每种生产方式使用的Bom和Routing(或者外包、采购等),quantity structure type和costing version以及mixing ratios关联。&/p&&p&其他:一般如果生产用原料价格不同,还应启用分割评估(分割评估其实就是一个批次可以设置一个物料价格)。&/p&&p&总结:混合成本的思路就是把同一产品不同生产方法下的成本汇集,然后作为混合成本,实际是一种加权平均。&/p&&p&混合成本后台配置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5c0f40904b09ffa95b98edd0044bf6c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5c0f40904b09ffa95b98edd0044bf6c_r.jpg&&&/figure&&p&
分割评估的后台配置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64f93902ff82ebfb8721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64f93902ff82ebfb8721_r.jpg&&&/figure&&p&前台路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fb0bc7b518d8c3ee2b65f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fb0bc7b518d8c3ee2b65f_r.jpg&&&/figure&&p&29. 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如何计算?&/p&&p&答:对应业务场景,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个或多个产品,联产品(co-produc)表示和主要产品差不多重要的产品,副产品(by-product)则是价值低,副产品可理解为边角料。&/p&&p&后台配置:&/p&&p&1) 结构(source structure)配置:事物代码OKEU&/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974c84f57fd3e5e02c9e5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974c84f57fd3e5e02c9e5_r.jpg&&&/figure&&p&主数据设置:&/p&&p&1. 物料主数据设置co-product indicator并维护Joint production;&/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d88c5c798e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d88c5c798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f97fa8abde44ceebc1e72f7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f97fa8abde44ceebc1e72f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61e34e6be85f4c82a2e71f37adb6df9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61e34e6be85f4c82a2e71f37adb6df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bafab3c1116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bafab3c1116_r.jpg&&&/figure&&p&可以按照源结构的每个项目设置不同比例,比如物料成本按照80:20比例分摊,人工成本按照90:10比例分摊,折旧费用按照95:5比例分摊。&/p&&p&2. BOM设置,by-product为组件的负值,co-product设置co-product indicator,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1e4521ae3daa99b2de6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1e4521ae3daa99b2de6_r.jpg&&&/figure&&p&&br&&/p&&p&生产订单信息:&/p&&p&生产订单自动勾选“多重项目”,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f83a6c38f5b0f3f6efbf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f83a6c38f5b0f3f6efbf_r.jpg&&&/figure&&p&生产订单结算规则,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081b5b044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1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081b5b044_r.jpg&&&/figure&&p&结算规则自动取物料主数据中指定的分摊比例。&/p&&p&总结:联产品两种方法计算成本,一种是使用固定价格(生产订单差异联产品不参与分摊);一种是使用分摊结构(apportionment structure),投入在COSP中为一笔金额,在COSS中会按照比例拆分,差异也可以按照比例结算,物料帐也可以按照比例上卷差异。&/p&&p&&/p&
在这篇中我们针对标准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问答,供大家参考。1. CK11N原材料无法取到采购订单价格?答:如果没有专门维护信息记录,而是创建采购订单后,使用采购订单的价格作为采购物料的标准价,但是CK11N执行标准成本计算时取不到价格,原因可能是采购订…
&p&&b&内容目录&/b&&/p&&ol&&li&&b&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b&&/li&&li&&b&标准成本SAP中的基本账务体系&/b&&/li&&li&&b&功能范围5101科目计入和结转规则&/b&&/li&&li&&b&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详解&/b&&/li&&/ol&&b&一、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b&&p&标准成本定义:&/p&&p&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实际业务中,标准成本是以对自制产成品一定规则建立的一套比较稳定和客观的成本标准值,以此作为标杆同实际成本对比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标准成本基本排除不应该发生的浪费,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p&&p&SAP中实现方法:&/p&&p&对于SAP中管理全部以物料号及物料号的主数据为依托,需要对每个产成品的物料号建立标准成本。实现方法如下:&/p&&ol&&li&产成品的料号主数据财务和成本视图价格标志设为S(标准价),不勾选无成本核算&/li&&li&对每个产成品料号建立相应的BOM和工艺路线,BOM对应的每个产成品的标准材料耗用量,工艺路线对应物料会在某条产线消耗的节点。&/li&&li&对每个产线成本中心设置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相当于该产线会发生每单位产出的基本费用成本消耗。(一般分,人工、维护、水电、辅料等,维护单位产出的标准工价)&/li&&/ol&&p&单个物料的单位标准成本即等于=标准BOM的材料成本消耗合计+对应产线生产该物料的标准作业成本消耗合计&/p&&ol&&li&每个成品的物料号建立时必须先对该物料号按照以上逻辑做标准成本估算和发布,&/li&&/ol&&p&才可以投入生产。&/p&&p&&b& 二、标准成本SAP中的基本账务体系&/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83& data-rawwidth=&1131& src=&https://pic1.zhimg.com/a79c942c30a9b01d2cd56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79c942c30a9b01d2cd568d_r.jpg&&&/figure&&p&账务要点:&/p&&ol&&li&从流程可以看到,差异科目来源于标准价重估和订单结算,月底时都被单层差异结转科目结平,去向是该物料的当月直接领用消耗、多层差异结转和存货。同时多层差异由单层差异卷积,去向为领用消耗、发出商品和库存。&/li&&li&发布下月标准成本必须同时开启下月的物料帐和财务账。一旦下月的物料账开启,下月的财务账也必须开启,因为只要开启了物料账,即便某成品物料仍旧在当月做物料移动,那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下月标准成本已经发布:若发过下月的标准成本,且上下月间标准成本不一致,则会自动生成标准成本差异凭证到下月;若未发布,则下月延用当月的标准成本,不产生任何凭证。所以一旦物料账期打开,系统其实随时可能会对下月做出财务凭证来,继而要求财务账期也要打开(从业务流程上控制,下月账期打开的前提应该是前期物料移动全部完成,打开物料账期也要打开财务账期,标准价才能发布的过去,但同时也要取消“允许前期记账”,不能再允许业务部门再往前期记账了,只有在后续做物料帐结账,差异往库存结转时,过账的那个瞬间,才重新勾选“允许前期记账”,做完后马上取消)。 &/li&&/ol&&p&&b&三、&/b&&b&功能范围5101科目的转入和结转规则&/b&&/p&&p&基本流程如下: &/p&&p&从流程上看,成本的计入分为两条线:费用流和材料流,两者都最后汇总到生产订单,由订单作为最终产出的媒介进入库存。
&figure&&im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911& src=&https://pic1.zhimg.com/4e543b1ef92e17dc3bacd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e543b1ef92e17dc3bacd0d_r.jpg&&&/figure&&br&&/p&&ol&&li&&b&材料流:&/b&&/li&&/ol&&p&直接订单领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材料投入&/p&&p&凭证: &u&借:生产成本-材料投入&/u& 贷:原材料&/p&&ol&&li&&b&费用流:&/b&&/li&&/ol&&p&间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从财务上讲计入制造费用。&/p&&p&凭证:&u&借:费用&/u& 贷:应付/原材料等&/p&&p&该间接要分摊到产线。在SAP中,CO中的次级成本要素作为接收者,全部接收辅助部门按照一定比例结转到产线的费用。注意此时仅是CO凭证,不是FI凭证&/p&&p&直接制造费用:由产线自身发生的费用,比如直接人工等,这些直接计入产线的成本。&/p&&p&凭证:&u&借:成本-直接人工/其他耗用等&/u& 贷:应付工资&/p&&ol&&li&&b&报工,产出确认:&/b&&/li&&/ol&&p&报工即是订单产出的确认,产线将汇总的全部费用按照每条订单的产出按比例结转到生产订单。注意此时也仅是CO凭证,不是FI凭证&/p&&p&此处分为两个步骤:&/p&&ul&&li&按设定作业计量单位报工时,进入工单的工费为产出作业计量单位*作业计划单价,此处计划单价为上月月结是维护,一般以上月或者上上月的实际价格作为参考&/li&&li&月底进行作业价格重估,根据实际的投入重新计算作业实际价格,并对每一张工单的报工根据实际价格进行重估,最终的效果是生产线上的成本结为零&/li&&/ul&&ol&&li&&b&月中的订单产出:&/b&&/li&&/ol&&p&订单产出按照标准成本进入存货。&/p&&p&凭证:借:存货-产成品 &u&贷:生产成本(标准成本)&/u&&/p&&ol&&li&&b&订单结算:&/b&&/li&&/ol&&p&月底CO88订单结算处理一旦完成,自动汇总所有订单的实际投入成本(即投入的材料流和费用流,流程图中红色箭头中的正数部分),同订单月中产出对比(流程图中生产成本产出,负数红字部分),若有差异产生差异科目。&/p&&p&凭证:借:差异 &u&贷:生产成本-订单结算&/u&&/p&&p&&b&(单层差异只有在物料帐结账时才会发生,是用来结转差异的,也就是说物料帐结账后 差异 + 单层差异 月为零,多层差异则自己结平)&/b&&/p&&p&(以实际投入大于标准成本为例)&/p&&p&流程要点:&/p&&p&&u&下划线部分&/u&为5101功能范围下的科目,完成订单结算后,5101科目下的所有科目借贷余额为0(FAGLL03),才算结清,否则说明必然有一步结转未结清。&/p&&p&&b&四、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详解&/b&&/p&&p&标准成本体系会产生各种差异。对于产成品而言主要差异有两点:
&/p&&ol&&li&&i&上下月之间标准成本估算差异。&/i&&/li&&li&&i&本月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i&&/li&&br&&li&&b&上下月之间标准成本的估算差异&/b&&/li&&/ol&&p&举例而言:&/p&&p&A、3月某产成品A,本月库存1个,本月标准成本100,标准成本库存100。&/p&&p&&i&&b&本月财务存货-产成品科目余额:100。&/b&&/i&&/p&&p&B、假设本月该产品未作生产,未有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i&&b&3月底财务存货-产成品科目借方余额:100。&/b&&/i&&/p&&p&C、月底,打开物料账和财务账,对4月A产品进行标准成本重估和发布,&b&&i&假&/i&&/b&&b&&i&设BOM变更或者材料价格变化导致A产品标准成本重估变为120。&/i&&/b&&/p&&p&D、&b&&i&系统在4月份生成一张凭证:借:存货-产成品20 贷:价格重估差异 20。&/i&&/b&4月期初财务存货-产成品科目借方为:120,同样库存明细账中的A产品存货价值变为120。4月月中A产品便以120的标准成本做出库和入库。&/p&&ol&&li&&b&本月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b&&/li&&/ol&&p&以上例而言:&/p&&p&A、3月某产成品A,本月库存1个,本月标准成本100,标准成本库存100。&/p&&p&&b&&i&本月财务存货-产成品科目余额:100。&/i&&/b&&/p&&p&B、假设本月该产品生产1个,实际成本130,本月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30。&b&&i&生成凭证:借:差异 30,贷:生产成本-订单结算 30&/i&&/b&&/p&&p&C、同时该生产出来的1个产品A被发货。30的差异要在库存和发出商品之间分摊。&/p&&p&D、月底,打开物料账和财务账,对4月A产品进行标准成本重估和发布,假设BOM变更或者材料价格变化导致A产品标准成本重估变为120。&/p&&p&E、&b&&i&系统在4月份生成一张凭证:借:存货-产成品 20 贷:价格重估差异 20。&/i&&/b&同时,库存明细账中的A产品存货价值变为120。4月月中A产品便以120的标准成本做出库和入库。&/p&&p&F、3月底做物料帐结账,订单结算的差异30要在库存和发出商品之间分摊。&b&&i&库存和发出的比例为1:1,那么生成凭证:借:存货-产成品 15,贷:差异 15;借:发出商品 15,贷:差异 15。差异科目截平,3月底存货-产成品科目余额变为:115。同时4月份产生一笔库存差异的回冲:借:差异 15,贷:存货-产成品15。&/i&&/b&&/p&&p&G:此时4月初产生了两笔差异凭证:&/p&&p&一笔来自于3月和4月的标准价格重估差异:&/p&&p&&b&&i&借:存货-产成品20 贷:价格重估差异 20&/i&&/b&&/p&&p&另一笔来自于3月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订单差异结算的回冲:&/p&&p&&b&&i&借:差异 15,贷:存货-产成品15&/i&&/b&&/p&&p&同时,3月底存货-产成品科目余额为:115,那么结转到4月,4月初存货-产成品科目余额:&/p&&p&&b&&i&115-15+20=120,与上列相同。&/i&&/b&&/p&&p&&b&(注意: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科目均为存货科目,因此上下月间存货科目期末期初余额是一致的)&/b&&/p&&p&&b&总结:&/b&&/p&&p&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差异科目而言,每月是截平的,而对于存货科目而言每月不但包含上月结转下来的库存实际成本,还要加上下月间的标准成本重估差异和上月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差异的回冲。&/p&&p&
如果每月都做标准成本重估,且每月标准成本重估结果都不一样,那么意味着每月都会有固定的一笔标准成本重估差异在月初出现。同时由于实际成本不可能每月与标准成本完全一致,每月初回冲的实际与标准差异其实是过去月份的不断累积。频繁地发布标准成本会令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变得难以分析,失去标准与实际对比的意义。&/p&
内容目录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标准成本SAP中的基本账务体系功能范围5101科目计入和结转规则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详解一、标准成本定义及SAP中的实现方法标准成本定义: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课题。推荐书到是好说,后面再提,先说一下思路。如果思路有问题,那就会南辕北辙。&br&1、成本管理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的东东。&br&所有教科书都会说从成本核算开始,这个只是基础的会计或者是基层人员干的,财务人员其实管不了成本,为什么管不了,因为财务人员都只是算帐,把数字加工一下而已。用时尚的话来说,财务只是数字的搬运工而不是生产者。好,基于这个状态,你想做成本管理,有没有在中间(工地,等等)待过?如果没有,那恭喜你需要待上一段时间,熟悉整个业务。否则都是纸上谈兵。&br&现在有实际的经验后,知道人间的烟火就不会弄些假大空的方式方法了。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模型。&br&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成本是怎么组成的?是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还是按成本性态划分的?...&br&有了模型,我们开始整一些标杆数据,对标作业数据有利于找出我们的差距。&br&小结一下:了解业务--建立模型--分析差距--找到方法&br&2、关于书籍&br&成本书籍有很多,假大空的更多。编的坚决不看,著的着情阅读,教授的书略过。&br&A、周云的工厂成本那本书可以看看&br&B、黄杰的图解工厂成本一本通,只看196~245页,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br&C、管理会计兴衰史不错,当然比成本管理的范围更大&br&3、搞成本管理的人得借力,如果你是在财务部门,那你对成本管理真啥事也做不了,如果是CFO那另论。&br&就这样,可能是毁你三观,可现实就这样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课题。推荐书到是好说,后面再提,先说一下思路。如果思路有问题,那就会南辕北辙。 1、成本管理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的东东。 所有教科书都会说从成本核算开始,这个只是基础的会计或者是基层人员干的,财务人员其实管不了成…
&h2&一、 财务整体方案设计思路&/h2&&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c1ce7deaba91b4e344a9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c1ce7deaba91b4e344a90_r.jpg&&&/figure&&p&上图是SAP中FI模块的系统标准菜单,从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FI对应的就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项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这些与SAP中的模块基本是完全对应的,另外,企业核算上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员工报销和借款,则体现在SAP FI模块中的“差旅管理”子模块中,所以说,FI模块其实就是把资产负债表中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精细化的核算,比如应收款核算要和销售模块集成,通过销售模块的开票功能自动集成到财务形成收入,通过销售的发货过账自动结转销售成本,并对客户回款、信用、催款、对账、清账等功能在系统中进行实现。另外,笔者的观点是对于FI的整体方案,从会计科目表入手是一个方便的途径,会计科目表直接决定如何进行核算,比如哪些科目进行统驭科目管理、哪些科目进行未清项管理,哪些核算需要通过会计科目体现,哪些核算可以通过SAP中其他辅助核算实现,哪些科目需要和业务模块关联进行自动记账,哪些科目是手工在财务模块记账,这些梳理清楚了,FI的整体方案就基本确定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fa05c7a4d57cecfb605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fa05c7a4d57cecfb6052_r.jpg&&&/figure&&p&上图则是SAP中CO模块的系统标准菜单,可以与利润表进行对应,利润表中的收入可对应到“获利能力分析”子模块,成本则可以对应到“产品成本控制”子模块,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则可以对应到“成本中心会计”和“内部订单”子模块,其中部门费用则通过“成本中心会计”进行计划和管控,专项费用则通过“内部订单”进行计划、预算和管控。另外,笔者的观点是对于CO的整体方案设计,主要是考虑成本流,即什么样的成本以什么形式初始归集到哪些成本对象(比如差旅费通过FI记账到成本中心,维修费通过采购订单发票校验记账到内部订单),再次分配从哪个成本对象以什么形式到哪个成本对象(比如从成本中心通过分配循环分配到其他成本中心),哪个成本对象为最终的成本承担载体,这些确定好了,CO的整体方案也就确定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4d1a48623b3bec94fa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9&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4d1a48623b3bec94fa0_r.jpg&&&/figure&&p&以上是基金管理的SAP标准菜单截图。财务的第三个报表现金流量表对应到SAP的PSM(Public Sector Management)模块下的基金管理部分。以承诺项目(可以认为资金流入流出的载体,即现金流量项目)作为现金核算的对象,主要的方案考虑如何搭建预算结构以及从别的对象派生出基金中心和承诺项目,从而对资金进行管控。当然,国内大部分企业仍然借用原因代码作为现金流量表在SAP系统的实现方式,笔者这里的意思并非说要在SAP中实现现金流量表,就要启用PSM模块,而是说要使用全面预算(笔者的理解是对采购的材料、资产、费用等全部进行预算管控),需要启用PSM模块。&/p&&p&&/p&
一、 财务整体方案设计思路上图是SAP中FI模块的系统标准菜单,从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FI对应的就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项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这些与SAP中的模块基本是完全对应的,另外,企业核算上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是…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大量信息。纲举目张,如何抓住关键呢?笔者认为,简言之,抓住“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个节点。 &p&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br&  一、九宫格 &br&  前三格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附分类法、定额法; &br&  中三格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相当飞机起落架,起飞前先收起落架,即核算成本时先把制造费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看作空中加油机,要输油到主机上,即要归结分配入生产成本中去; &br&  后三格是完全/变动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财务核算体系、产量/作业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此为“三三得九”。 &/p&&p&&br&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p&&p&  二、九九分 &br&  九九八十一个节点,分为九组。 &br&  一)一九是成本龙 &br&  龙头是成本计划,龙身是成本核算,龙尾是成本分析,四个金爪是成本控制、成本奖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龙角是定额、标准成本。 &br&&br&  二)二九是成本预测方法 &br&  即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经验值、同行参考、弹性预算、限额成本,可产生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 &br&&br&  三)三九是成本管理原则 &br&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原则; &br&  2.实用价值原则(既不搞烦琐&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roups.tianya.cn/lis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a&,又不片面追求简化); &br&  3.有章可循原则(加强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管理,做好定额、记录的设计和制定,表格要简单明了); &br&  4.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成本计算方法)原则; &br&  5.抓住成本信息五性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br&  6.成本与利润非完全翘翘板关系(要具有成本周期、战略成本观念); &br&  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标准分配计入); &br&  8.分配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原则; &br&  9.成本数据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原则。 &/p&&p&&br&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p&&p&&br&  四)四九是九个归集的费用要素 &br&  即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直接费用、折旧费、机物料、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其他间接费用。 &br&&br&  五)五九是简化九步核算模板 &br&  1.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卡片(标准耗用及标准单价); &br&  2.查询期初在产品成本(量、价); &br&  3.进行原材料盘点; &br&  4.计算材料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得出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br&  5.进行半成品盘点; &br&  6.根据定额资料将月末半成品进行材料还原; &br&  7.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得出半成品成本资料; &br&  8.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材料差异; &br&  9.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费用差异。 &/p&&p&&br&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p&&p&&br&  六)六九是分配标准 &br&  1.消耗量 2.费用额 3.产品的体积、长度、重量、占用面积、售价 &br&  4.订货次数、采购价值5.直接材料成本 6.直接材料数量 &br&  7.成本动因(插件个数)等 8.工人工资、工人工时、机器工时、投产量 &br&  9.各种综合分配系数,以上可有定额、实际、计划等类型。 &br&&br&  七)七九是九个关键节点问题 &br&  1.原材料领料时结转成本价格,可按计划价、实际成本、按定额、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等;&br&  2.成本项目与受益对象的确定问题; &br&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计划成本分配时,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得出各个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按受益数量比例转出到非核算部门); &br&  4.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如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等; &br&  5.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一为间接分配,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一为直接计入,如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者按计划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产成品成本后,其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br&  6.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 &br&  7.成本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关系; &br&  8.成本持续性降低与形成企业优势的关系; &br&  9.成本效益比的关系。 &br&&br&  八)八九指周期成本 &br&  即立项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不可顾次失彼,减了一个环节成本,增了另一个环节成本。&br&&br&&/p&&p&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p&&p&&br&  九)九九归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br&  1.以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成本降下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销售也下降了,显然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甚至创造优势、发掘特色还会增加成本,关键是要增加效益;2.以动态的成本管理取代静态的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控制,注重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 &br&  3.注重实际而不是想象,压缩人员开支、降低供应价格、提高产量、加强销量的计划要务实,产品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时该下马要及时下马; &br&  4.成本信息要反映成本而不能失真,不能为填报各种口径的上报资料方便乱摊成本、搞乱账目,让企业管理者无从考核和控制生产经营; &br&  5.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有能力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 &br&  6.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改变,而不是偷工减料,也不是盲目地减少产品功能,如只是消除多余功能、改良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等;通过全过程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成本管理;采取零库存、订单生产等避免产品滞销,加大资金成本,与其他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分担经营成本; &br&  7.加强决策前成本核算,企业新上产品、新接订单,就要树立成本意识,既要技术上可行,也要经济上可行; &br&  8.重视隐形成本降低,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成本; &br&  9.与供应商、销售商合作分担成本,从日常的企业成本管理扩展到从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来看成本管理。 &br&&br&  三、持久管理,算而有用 &br&&br&  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支出控制”,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核算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资料的精确度之间找平衡,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核算流程,纠结点是制造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归集哪些内容,分配到哪些成本对象中 ;分析方法上要实际中有所用,用得上,要有战略成本观。一环套一环,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反映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成本资料,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中出效益。&/p&&p&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p&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大量信息。纲举目张,如何抓住关键呢?笔者认为,简言之,抓住“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个节点。 河北联通ca国地税通用,首选联通ukey证书,180元2年,可以报国税地税 一、九宫格 前三格是品种…
&p&作者:zzc&/p&&p&&b&一、
&/b&&b&前言&/b&&/p&&p&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践上难倒了不少人。从供应商那里买来单价是25块钱,放到仓库里还是25块钱吗?我这个东西买来两个月了一直放在仓库里,上个月入库价格是25块钱,这个月还是25块钱吗?为什么我这个月明明从供应商采购过来的东西价格很低,但仓库出库时价格还那么高?明明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价格差那么多啊,供应商下单子时的价格都一样啊?为什么这个月我明明用了低价的新物料,做出来的东西成本应该很低,卖出去得时候怎么成本价还是那么高?等等……&/p&&p&以上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现实工作中的疑问。仓库里存货到底值多少钱?这个简单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关联着整个公司的采购、价格管理、仓储、生产计划、成本管理、财务核算的综合业务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真正理解了存货价格的来龙去脉就基本上理解了一个企业的基本整体业务流程。&/p&&p&鉴于目前网上的资料并不完全,也未成体系,不必说外行就算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学也难以全面掌握,本人就工作和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初步整理了一份关于存货价格的分析和释疑文档,与大家分享,不足和错误之处请给予指正批评,感谢。&/p&&p&&b&二、
&/b&&b&目录&/b&&/p&&p&1、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p&&p&2、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p&&p&3、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p&&p&4、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p&&p&5、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很高怎么产生)&/p&&p&6、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p&&p&7、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p&&p&8、SAP中业务说明简述&/p&&p&9、各种复杂问题的释疑&/p&&p&&b&三、
&/b&&b&基本内容&/b&&/p&&p&&b&3.1&/b&&b&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b&&/p&&p&
存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二章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p&&p&
存货的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三章定义:&/p&&p&1、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p&&p&  2、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p&&p&3、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p&&p&(分别对应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三章第5、6、7条)&/p&&p&从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存货包含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购买的产品,第二类是生产自制用于销售或者加工的产品。(这里我们将着重讲解第一类,理解了这一类就理解了第二类)。&/p&&p&存货价格则除了买价之外,还要包括各种相关的税费(增值税除外)、运输费、保险费等其他为存货物流所发生的费用。对于自制生产的存货还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制造费用等(即成本的料工费)。&/p&&p&&i&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国通过增值税发票来监控全国商业物资的购销信息,一般纳税人开具普通增值税发票税率17%,分为采购时的进项税和销售时的销项税,两税可是实现相抵,一般采购员问供应商下单时对方单位报价时为含税价(即对方单位开具17%的增值税发票),但是公司接收入库后,要把17%的增值税去除,也就是说仓库里的存货的价值都是不含税的,因为成本核算时都是按不含税价格的材料核算自制产品成本,这样销售报价时在卖价上增加17%的增值税(即销售开票)转给客户,也就是说只要能将买来的材料全部做成产品全部销售那么可以实现这部分税的相抵(每月月底财务要作发票认证),如果一旦存货积压那么会造成大笔的资金占用。&/i&&/p&&p&现在来看一个例子1,单位A从供应商甲处买了一块玻璃,价格117含税,运费20元,保险费2元,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p&&p&答案:117/1.17+20+2=122(元)&/p&&p&再来看一个例子2,单位A从供应商甲(国外)买了一块玻璃,价格5.6欧元,汇率9.8,关税20 RMB,运费10
RMB,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p&&p&答案:5.6*9.8+20+10=84.88(元)&/p&&p&注:国外采购,供应商开具形式发票并无增值税发票,但海关会开进口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同时海关会开具关税发票,关税要记入存货成本。&/p&&p&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存货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买价只是其中一方面,运费、保险费和关税等都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存货即便和供应商谈定的买价一样,如果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存货的单价会天差地别。比如选择飞机运输,运费将近要占买价的20%。&/p&&p&&b&3.2 &/b&&b&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b&&/p&&p&不同的计价方式?难道仓库存货价格不是按照采购进来的价格吗?&/p&&p&很多人会有这种疑问,问一下某样东西多少钱,大部分第一感觉还是问这个东西买来时多少钱。对个人而言零星的采购确是如此,但是对比一个企业来说经常面对存货的价格波动时就另当别论了。&/p&&p&例如,单位A,连续3个月进了3批一摸一样的接线头,数量价格如下:&/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0& data-rawwidth=&288& src=&http://pic1.zhimg.com/818ea80fbe19eb9899dae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p&那么,我在第四个月时候,从仓库里拿了100个接线头出来问:&/p&&p&我领出来的这个接线头价格多少?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p&&p&10、11、12、11.33?还是其他,答案取决于你的存货计价方式。&/p&&p&3.2.1
几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式&/p&&p&1、先进先出: 按照不同的批次顺序,先到货入库的批次优先取价格,取完之后再取第二个批次,比如4月我需要领200个接线头,那么前100的价格取批次1的价格10,后100取批次2的价格11,总共领出来价值为:100*10+100*11=2100。&/p&&p&2、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后面会详细分析。&/p&&p&3、个别计价:指对每次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收入,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收入的实际成本确定每次领用或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领出来时,我要先指定批次,我领出来是哪一批就取哪一批的价格。现实中,面对大批大量的物资,这种方法并不实用。&/p&&p&4、全月平均:期末处理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全月平均就是加权的平均价,和移动平均的区别在于记账期间的不同,至于什么是记账后面再讲。&/p&&p&5、计划价(售价):期末处理计算差异率(差价率)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差异、金额计算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全部按照一个标准的价格出库,比如事先设置接线头的一个标准价为11元,那么我4月份全部领出600个接线头,领出总价值:600*11=6600,但是实际采购入库时入库总价值为:100*10+200*11+300*12=6800,其中有200元的差异,那么这差异部分会计入财务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这种方法是适应于供应商稳定,主要材料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p&&p&&b&3.3&/b&&b&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b&&/p&&p&
入库价:采购入库的成本,出库价:按照存货计价方式计算得到的成本。&/p&&p&我们这里着重对企业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进行讲解:移动平均法和全月平均法。&/p&&p&其实,全月平均,从全年的立场看也是一种移动平均。也就是说移动平均和全月平均的最大差异在于什么时候记账?&/p&&p&
我们先来解释记账的概念,所谓记账是财务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代表确认财务确认完所有的数据,然后系统自动按照预设的逻辑开始计算出库成本。&/p&&p&对于用移动平均法核算的存货,都有一本让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见下表:&/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8& data-rawwidth=&556& src=&http://pic1.zhimg.com/7ef7aa8b9618757cab66ff3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7ef7aa8b9618757cab66ff38_r.jpg&&&/figure&&p&假设每日记账,那么每天系统都会自动结算一个库存的结存价格。假设前两天连续到货了两批接线头,数量分别为100,200;价格分别为10,11,且这两天都没有出库领用过。那么当第二天记账后,整个仓库里,接线头共有300个,结存总价值:100*10+200*11=3200(元),平均结存单价:10.67。此时当第三天我领了200个接线头,且当天没有入库,那么此时接线头领出的价格为10.67,领用总价值2133.33,第三天记账后结存数量变为100,结存总价值1066.67,结存单价为10.67。同理4号进了300个,价格12的接线头,仓库接线头的结存总价值又变成*12=4666.67,结存数量为400,平均结存单价:=11.67;5号领了200个接线头,此时价格又变为11.67,结存总价值变为3.33=2333.33。(注意,这里有个因为四舍五入造成的尾差)。&/p&&p&简单而言,移动平均的计价方式,出库价取的是当期库存的结存单价&/p&&p&大家通过这本令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可以看到,如果每日记账且每日都有物料收发的情况下,每次记账期间的出库价格会不断地波动。那么全月平均的逻辑就比较简单,将记账时点由每天挪到每月月底。那么存货价格会在不同月之间波动。当然存货价格波动的最终来源还是在于外部采购价格的波动。&/p&&p&&i&注:最为准确的操作当然是即时记账,做一张入库单就记一下账算到结存成本,做一张出库单记一下账算结存成本,这样是最准确的做法。此功能都由ERP软件实现,目前国产的用友还是支持手工记账,SAP都是做一笔单子立即过账。国内目前很多公司管理不是太严谨,由于记账操作后发现错误需要反记账才能修改,所以大部分公司还是由财务月底先检查所有单据然后再统一记账。SAP记账后不允许修改,所以发现错误只能调账。&/i&&/p&&p&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大家基本可以了解到,存货采用移动平均法后,出库时并不是采购入库的价格,而是一个目前仓库里同类存货的结存成本。在ERP系统中,一般使用仓库和物料号(即为区别不同存货的编码)来区别不同结存成本。例如:在ERP系统内设置了两个仓库,那么仓库A和仓库B存放同一种物料号的存货,那么这种存货可能因为在两个仓库的收发存历史不一样导致结存成本不一致。如果在一个仓库设置了两种物料号,那么这两种物料号的结存成本会分别计算,当然收发记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将相同的东西分不同的物料号。&/p&&p&
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移动平均法的存货计价模式,本质是什么?&/p&&p&
就个人在工作中得到的经验理解为,移动平均法就是将过去期间采购物料的历史成本在当期领用中体现。也就是说,就算本期入采购入库了一笔价格比较低的存货,如果上期遗留下来并未使用完的存货且之前采购价格较高,那么在本期领用出库的价格中会体现这一部分存货的历史成本,当期的价格降低趋势将被稀释。这样的计价方式,更能反映存货的周转情况,和生产物流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如果企业迅速无法消化大量采购下来的存货,要通过采购新低价材料来降低产品成本将会很困难。&/p&&p&同理,自制产品也会受到存货计价方式的影响,过去使用较高价值的物料做出来的产品一直没卖出去,成本很高,就算本期采用新物料价格比较低,成本比较低,但发货给客户的产品价格并不会完全体现本期的低成本,而是会吸收一部分过去呆滞产品的结存成本,一般完全按订单生产的企业不会有这方面问题,需要备货的企业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深入分析主要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波动,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整体供应链管理的水平。&/p&&p&&b&3.4 &/b&&b&采购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b&&/p&&p&
通过上述的分析,相信大家该对存货价格的变动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影响更为诡异更为让人揪心的因素:暂估、结算以及差异。&/p&&p&
采购暂估:这个问题和我国采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息息相关,之前我们已经说了中国通过增值税发票监控整个商业的购销信息,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我们自己公司都是一旦开票就确认收入(有收入就要缴税),增值税发票上的价格才是真正的存货买卖价格!&/p&&p&于是问题就来了,供应商开发票和寄送过来需要时间的,有短有长,跨月很正常。有些几个月才能寄到但是供应商的货却已经到货入库了,那么这期间我们虽然已经收货了却无法确认存货真正的买价,那怎么办呢?一般采购员都会在系统内下采购订单,一般ERP逻辑都是采购入库单会对应相应的采购订单,如果没有发票结算,月底记账时会先按照订单的价格暂估一个。这时问题就来了,采购员可能仅和供应商谈了一个总价,下订单时并没有考虑运输费、关税等其他费用情况!&/p&&p&
采购结算:于是我们华丽地转到采购结算这个概念来。先前我们暂估了一个价格进去,入到仓库了,过了一段时间供应商发票到了(可能还包含了运费、关税、保险费等其他发票)。这时候,我们要结算真正的存货价格,我们会让采购员将发票和与其对应的入库单同时还包括所有其他运输费、保险费、关税等费用的发票一起拿到财务部,统一做采购结算,即将发票内的价格结算到对应的入库存货上。于是我们有了两个价格,暂估价格和结算价格,结算晚于暂估!这时候我们系统的逻辑就是,做结算的分月一笔红字冲回以前暂估的存货成本,再一笔蓝字入账结算后真正的存货成本。于是一个怪物诞生了!&/p&&p&
差异:没错,这个怪物就是差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曾经被这个怪物折腾地头昏脑胀。试想一个情况,上个月我们公司收到供应商A的100个接线头,当时订单下了每个接线头10元,发票都没到,于是我们按照1000元的成本暂估入账了,这批到的接线头被领出去做了产品,结算到产品成本上的接线头也是10元。很不幸,下了接线头订单的采购员并没有在订单价格上考虑运费的情况。实际上这笔接线头由于急用采用了空运,运费为每个接线头5元。到了这个月,我们接到了发票,于是结算真正的存货价格为15元,总入库成本为1500。&/p&&p&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上个月计算的产品成本偏低了,至少接线头部分低了5块钱。于是,根据移动平均法,你懂的,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系统中体现,本月就是一笔红字回冲:数量-100,金额 -1000,一笔蓝字入账:数量100,金额 1500。&/p&&p&于是怪物出现了! 亲! 这就是平白无故接线头明细账上出现了一笔数量为0,结存金额为500的账。如果本月还有大量采购接线头,那么这笔结存金额会被吸收,问题倒是不大。但人生纠结之处就是往往事情不会如你所愿,刚好这存货这个月再也没有东西进来,或者这个月就进来尼玛1个!对于前一种还好,系统自动会生成出库调整单,由你指定这笔钱进相关的费用进行平账;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恭喜你亲,你中奖了,账上体现你花了500块钱买了一个接线头,还不包邮啊!如果下次你拿这个接线头出去做产品,结算到这个产品的接线头成本就是尼玛500啊,可能比你整个产品总成本还高啊!&/p&&p&以上说的就是最为让人揪心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让人感觉像吃了屎一样难受,所以一般企业让采购员下单时,在存货订单价格中包含协商好的其他费用,或者对供应商做出要求,发票和货物一起到(如果当月到货当月票到结算就不会有这种问题)。&/p&&p&从暂估结算差异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对存货价格管理的重视程度、该企业面对供应商的强势程度,甚至采购管理的规范性都可以得以体现。对于正规的大型企业很重视自身成本的平稳性,对于此类问题会用各种方法杜绝。对于管理并不严谨的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对主要材料的价格暂估进行检查。&/p&&p&&b&3.5 &/b&&b&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很高怎么产生)&/b&&/p&&p&我们已经分析了存货的暂估、结算和差异,那么价格异常的问题就显而易见。&/p&&p&负数价格:&/p&&p&
暂估价格高于结算价格,于是当月结算时一笔华丽的红冲将结存金额冲成了负数,很不幸,这个月你买得很少,于是这笔负数把你这个月买得东西结存成本都冲成了负数,于是最诡异的负数价格就出现了,由于系统自动计算,存货明细账上体现结存数量为正,结存金额为负,单价自然也是负;如果此时领这个东西去生产产品,那么会降低成本,相当于过去成本算高了,这个月给你减回来。&/p&&p&价格过低或者过高:&/p&&p&
负数价格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会由于暂估和结算影响,导致本月采购入库的存货成本无法真实反映在本月,都会加减上期遗留下的差异。进而影响成本核算和销售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如果是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当期报表利润,从而对后期融资和股价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价格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p&&p&
当然对于存货价格异常,暂估和结算的差异只是一方面,还有汇率变动差异(这个问题请直接电联奥观海同志)。当然头疼的还是主要材料的价格整个市场都在不停地波动,比如类似银铜这种贵重金属,一般采购价格都按照当天价格结算,在下订单时难以准确预估。&/p&&p&&b&3.6&/b&&b&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b&&/p&&p&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我想看到这里的同学,应该和开上V高达的阿姆罗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新人类一样,理解了为什么实践中企业要控制存货周转率。我指的理解并非教科书上说的条条框框,而是理解其本质:&/p&&p&1、
控制资金成本。大量存货呆滞,不但会影响抵税,而且说明企业有大量的机会成本丧失,不去买东西,存银行或者其他投资融资不是更好吗?现实中企业一般资金压力比较大,一般都要依靠银行借款,大笔存货无法周转变现,代表着负债上大笔银行借款要付利息,这是纯支出的资金成本。&/p&&p&2、
尽快结转历史成本,让当期成本在当期体现,当期结转。这点对管理很重要,账面上及时体现当期发生的成本、收入和费用,这样的数据对业务分析和预测是最有力的支持。&/p&&p&3、
决定生产和运营模式,对于存货周转率的容忍程度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像丰田和戴尔这类推崇零库存的企业,必定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全完按订单生产、按订单采购,采购到货、质检入库、生产排产和销售发货都抠到分钟,整个企业像精密的机器连续而有效的运转。&/p&&p&所以存货周转率可谓评价一个企业总体运营水平的综合指标,其中体现了采购、仓储、生产、计划、成本和销售等各个业务单元的糅合程度以及整体效率,而更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侧面反映,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p&&p&&b&3.7&/b&&b&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b&&/p&&p&
理解了存货周转率的本质,相信就理解了为什么后进先出法会被取消。学财务的同学一定会有印象,教科书上的那句话:后进先出法被取消使用。或许课堂上无法深刻理解,那么通过上面的讲解,你明白了吗?&/p&&p&
如果后进先出法仍然使用,那么存货出库时,上完全可以不去体现历史成本,就算呆滞了很久,采用后进先出法,账面上看到的永远是当前采购的最新存货成本,而历史成本就被忽略了,这样不但不利于推动企业提升管理去消化库存和提高存货周转率,企业管理上隐性的风险容易被忽视。更加深远的影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忽视存货的呆滞或者历史成本,造成报表利润的不真实。&/p&&p&&b&3.8 SAP&/b&&b&中业务说明简述&/b&&/p&&p&SAP中业务同理,只是SAP业务分为S和V,标准价与移动价,标准价格方面在另一份文档有详细论述,移动价方面大致原理同一般ERP类似。只是SAP实时记账的原理,因此没产生一笔收货就会产生一笔财务凭证,同时在发票校验时也会产生财务凭证,两者都会影响物料的实时价格,也就是说在SAP系统内物料价格都是随时变动的,与传统国内ERP月底一次性记账不同。&/p&&p&
以材料A为例:假设,期初无库存。在下采购订单(订单数量10,价格120)时,这个物料的主数据周期价格就会被更新,在实际到货入库时按照这个价格做收货的采购凭证:&/p&&p&借:原材料 1200 (不含税)&/p&&p&贷:GR/IR 1200(可以视为材料采购科目)&/p&&p&这时候材料A为库存价格为120,。&/p&&p&实际发票结算时,发票数量10,发票未税金额100,税170,生成结算凭证:&/p&&p&借:GR/IR 1200 &/p&&p&
贷:应付账款 1170&/p&&p&
原材料 200(其实是差异部分,其实是直接计入物料)&/p&&p&如果同时有期间发货到生成订单计入成本,显示的物料明细账如下(物料主数据-会计1-物料价格分析):&/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4& data-rawwidth=&859& src=&http://pic4.zhimg.com/a0e8d14b0e74cf8c27c10b2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9&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a0e8d14b0e74cf8c27c10b23_r.jpg&&&/figure&&p&从明细账我们可以看到,在未结算时物料A发货到生成订单的成本也为120,那么一旦发票校验,200的差异会分摊在剩余库存中。因此在SAP上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p&&p&1、
如果发票和订单的金额存在重大差异,且一旦库存数量较少。那么这少部分库存将要分摊大量差异,会造成库存成本失真。(如果库存为0,那么差异直接进费用)。&/p&&p&2、
在该存货发票未校验时有生成订单发货或者成本中心领料,如果订单价格和后来结算时差异很大,那么计入的当期费用或者成本的失真。&/p&&p&在管理上,如果使用SAP那就要实行严格的采购物流价格控制,不允许出现发票和订单价格差异过大的情况,尤其对于外币采购物流而言,要严格检查下订单时的汇率是否正确。&/p&&p&SAP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冲账和退货。&/p&&p&1、冲销&/p&&p&SAP冲账的问题比较复杂,其实原理同月底一次性记账的ERP。假设一笔采购订单下错了,本来100的价格被下成了10000,扩大100被,那么期间生产订单发料以及成本中心领料的费用都被扩大了100倍,此时冲账不能直接冲错误的采购订单。需要先冲销在该笔采购订单下达后,该物料所有的领用(包括生产订单发料和成本中心领料),然后再冲销该笔采购订单,重新收货和发票校验。&/p&&p&如果仅冲采购订单,那么发出去的成本和费用会有巨大失真,且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存货价值不够冲的问题。比如之前收了100个,价格10000,那么库存总值为100万,经过多次发料后库存仅剩10个,库存价格为10万,如果此时冲销,那么必须冲掉100万实际库存价值只有10万不够冲,所以会造成冲销错误和无法冲销的问题。&/p&&p&2、退货&/p&&p&
退货分两种情况:发票未校验前退货和发票校验后的退货。&/p&&p&
发票校验前的退货:&/p&&p&直接做该笔采购订单的退货单即可,然后供应商应该开具的发票是要减去退货部分。这样采购入库单和发票就可以对应。&/p&&p&发票校验后的退货:&/p&&p&这里退货稍微复杂,如果不打算和该供应商合作,那么退货同时应该让对方开具红字发票,做退货订单再做退货单,实物退给供应商,供应商递交红字发票,我司还要做增值税发票抵扣冲回,账面上用红字发票对应退货单结算。由于牵涉到税务方面,还需要国税局备案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可取,除非不打算未来和这家供应商合作。&/p&&p&如果打算继续合作,那么换货也要先做一笔退货订单再做退货单,然后再到收到货后做一笔收货订单再生成入库单,两单需要在财务上直接做对应冲抵,这样不需要任何发票结算直接冲抵GR/IR。&/p&&p&当然最简单的方式是业务在系统不做任何账务,直接与供应商换,相当未换回时物料数量于挂账在仓库。这样会造成实物管理的风险。&/p&&p&&b&3.9 &/b&&b&复杂问题的释疑&/b&&/p&&p&以下是个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和个人意见,我想看到这里文档开头提到的问题大家都应该有答案了,供分享和探讨:&/p&&p&Q:转换了物料号,对存货成本会有什么影响?&/p&&p&A:由料号A转为料号B,意味着先从料号B里拿走一部分成本,放到料号A里,这种情况是大忌。因为通过料号区分不同的存货,收发存历史也完全不同。一旦转料号,意味着将两者视为相同的东西,两者的存货成本将会合并,最后得到的价格可能既不是A的也不是B的,而是两者的平均结存价。&/p&&p&
转料号的情况,一般采购物料比较少,最多的是产品,在轻工业大量生产的产品,可能会由一个属性不同而区别不同料号,如果两者成本差异较大,一旦转料号就会使结存成本平均化,如果当期销售那么销售成本会有偏差。&/p&&p&(听着太复杂了?想简单一点,比如我把电视机当冰箱卖了,然后得出冰箱的毛利率那是不是很搞笑?)&/p&&p&Q:采购员下单下错了,把金额当成单价了,价格瞬间高出100被,检查时没发现,结算时一笔红字冲回100多万,这些采购刚好又是小批量以后不会采购了,存货上一直都是负数的价格,此时怎么办?&/p&&p&A:请先抽那个采购员一巴掌,男的就直接阿鲁巴。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出100倍的采购量才能稀释之前造成的失误,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这么做的。&/p&&p&如果到这个地步就要先计算一个调整的金额,比如这个存货最后结算时应该的存货成本是多少,然后做一张该存货的正数出库调整单(没有数量只有金额)将价格调整到正常水平,调整掉的金额计入到相关部门的费用,一般会将这种物资分摊到几个成本中心的费用上,最终转到成本上。一般这种情况,说明领用这种存货的时候,成本进多了要适当冲回来。&/p&&p&Q:现在我司发出一笔已经结算过的材料A,发给一个加工单位加工成材料B,那个单位只会开加工费发票给我们,在不启用委外管理的情况下如何将加工费结算到已经结算过的物料上?&/p&&p&A:用友的解决方案,由于A材料已经结算过,不能在总账再做一笔材料采购,但有又通过采购管理模块做结算才能将委外物料成本和加工费体现到存货成本里,如果采用通常方式,系统自动会生成一笔A材料的材料采购金额,这样就与实际业务不符。&/p&&p&财务需要:加工费发票,加工完B材料的入库单,委外材料A发出去时候的出库单(含金额)。在采购管理系统里做一笔正常的加工费发票,再做一笔0税额的专用发票对应入库单为B材料的入库单,金额为发出A材料的成本,结算时将加工费和这笔专用发票一起结算。传到应付系统后,在应付系统做一笔其他应付单,冲回这A材料的成本,将结算单和其他应付单一起合并生成凭证,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总账上只显示发生的加工费,存货账上体现包含加工费和发出材料的存货成本。&/p&&p&SAP上无法这样操作,但SAP有委外加工的标准功能。在加工费发票结算时,会将发送委外的物料成本带过来。&/p&&p&Q:仓库做错了一笔单子,将未到货的材料A同其他材料一起做了一张入库单,由于混在其他材料中所以采购和财务都有疏忽,采购将其他材料的发票和这张入库单一起拿到财务结算,财务不知道材料A未到货,将这笔入库单全部结算掉了,材料A的成本变成了0。过了一月,供应商开了材料A的发票过来要求结算,这时系统内显示这张入库单已经结算,发票无法对应入库单,且财务上由于上月的发票结算无法撤销,该如何处理?&/p&&p&A:用友的处理可以在本月补做一张A材料的红字入库单,然后再做一张材料A的蓝字入库单,将这两张入库单对应材料A的发票一起拿到财务结算,这样材料A的价格就进去了,但同样在明细账上材料A会存在异常。&/p&&p&SAP不允许有这种操作,只能参考上述换货流程。&/p&&p&Q:SAP发票校验要注意哪些问题&/p&&p&A:SAP发票校验原理同用友ERP,但要注意的是SAP价格只保留两位小数所以很容易造成无法和发票完全核对的情况,尤其是未税单价除不尽的情况下。因此在维护物料主数据时,对于价格计算要比较精细的物料,一般会维护一个价格核算批量,比如单价为12.3343,SAP只能显示12.33,那么维护价格核算批量为100,那么此时价格可以维护成1233.43。物料是在结算时还是校验都要注意这个核算批量。&/p&&p&
另外SAP的特殊性,要规范前端业务的正确性,财务无论何时发现错误都在最后一端,发现问题时问题早就已经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前端业务的规范性不仅直接影响了财务而且影响整个业务。比如上述中采购订单价格错误的情况,一旦冲账,单据冲销量最大的还是生产部门,同时不断反复冲销会影响生产部门自身账务的正确性。&/p&
作者:zzc一、
前言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践上难倒了不少人。从供应商那里买来单价是25块钱,放到仓库里还是25块钱吗?我这个东西买来两个月了一直放在仓库里,上个月入库价格是25块钱,这个月还是25块钱吗?为什…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089c914b127aa47767ab_b.jpg& data-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p 冻结了成本估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