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关系如何防止校办企业问题成许多高校“通病”?

『世界各地』列支敦士登
我的图书馆
『世界各地』列支敦士登
概述列支敦士登大公国(英语: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德语: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被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这个迄今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且不设海关与国防,没有自己国家的货币,但却拥有异常高的国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0,000美元以上,是个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平而著称的富裕小国。&1国家简介国名列支敦士登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Das Fuerstentum Liechtenstein)语言官方语言为德语。国庆日8月16日(1906年,公爵弗朗茨·约瑟夫二世诞辰)国旗列支敦士登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上蓝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士登为世袭君主立宪制,国旗上的蓝、红色来自公国亲王旗的颜色,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圣罗马帝国之王冠,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与海地国旗区别。王冠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因历史上列支敦士登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候的采邑。国徽列支敦士登国徽为斗篷式。斗篷上端为一顶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冠,斗篷内为盾徽。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左上角为戴头冠的鹰,象征萨克森;右上角是王冠的饰品,象征特罗泡公国;左下角为红白色的小盾,象征施伦堡男爵领土;右下角为戴头冠、化装为人面的鹰,象征猎人村公国;盾面中心的小盾由黄、红两色构成,这是亲王旗的颜色;小盾下端的蓝地上绘有筒管乐器,象征列支敦士登王室。整个盾面的图案记述了该公国王室世代相传的历史进程。首都瓦杜兹(Vaduz)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旅游中心。位于莱茵河东岸,坐落在群山之中。人口5236人(2011年12月)。宗教天主教为国教,信奉天主教的居民超过80%,新教约7%,其他教派约13%。人口36475人(2011年12月)。列国国籍居民只占十分之一,其他九成主要来自德国、奥地利,还有瑞士。本国人口的种族分布非常单纯,有86%是属于日耳曼民族分支的阿勒曼尼人,意大利人与土耳其人则是余下少数民族里面较具有指标意义的大宗。语言上,虽然德语是列支敦士登的官方语言,但大部分的居民却都是使用属于德语方言之一的阿勒曼尼语。教育在该国非常普及,超过十岁以上的人口里面,识字率为100%。2历史沿革很久以前,列支敦士登的领土曾经是罗马帝国瑞提亚(Raetia)行省的一部分。多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块领土地理上并不处于欧洲的战略要地,因此在欧洲历史上少有影响力。在现今这个王朝统治以前,这个地区曾是连续几位Hohenems伯爵的封地。列支敦士登人为阿勒曼尼人的后裔,是在约公元500年以后才到目前的地区定居。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名字来源于列支敦士登王朝,而后者来自遥远的下奥地利地区的列支敦士登城堡。列支敦士登家族至少从1140年开始即拥有此城堡直到13世纪为止,之后从1807年起又重新拥有该城堡。历经多个世纪,列支敦士登王朝夺得了大片土地,主要在摩拉维亚、下奥地利、西里西亚和施蒂利亚公国(Duchy of Styria)等地。虽然这些领土都是由其他地位更高贵的封建贵族通过采邑制分封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哈布斯堡王朝,曾经有多位列支敦士登王子作为王室的亲密顾问服务于哈布斯堡王朝。但是由于没有任何一块领地是直接属于其名下,因此列支敦士登王朝也就没有资格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列支敦士登因为列支敦士登家族极为热衷于在帝国政府中的权势地位,于是就想寻找一块直属的土地,即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外其他封建主在这块土地上都没有任何权利。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族终于得以从Hohenems伯爵手中购买了两块采邑-许内勒贝格庄园的贵族统治权(Schnellerberg,1699年)与瓦都茨郡的伯爵爵位(Vaduz,1712年)。面积很小的许内勒贝格与瓦杜兹恰好满足其政治地位的需要——除了他们自己的伯爵主权及宗主皇帝之外不属于其他封建贵族。于是在这项买卖正式生效之后,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Karl VI)在日宣布将这两块领地合并,提升地位为一个独立的小型大公国(Fürstentum),并以其最亲近的大臣安东·弗洛里安(Anton Florian of Liechtenstein)赐名为“列支敦士登”。因而在这一天列支敦士登才真正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主权成员国。为了证明之前对于列支敦士登的购买完成是出于政治地位的需要,列支敦士登亲王在之后的120多年中没有踏足一步这块属于他们的新公国。作为拿破仑战争的结果之一,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控制了神圣罗马帝国,他瓦解了帝国而这对列支敦士登产生了深远影响——帝国、法律及政治体系都瓦解了。国家不再对对国境之外的任何封建贵族付有责任和义务。现代出版物则普遍(虽然不正确)将这些事件赋予了列支敦士登的“主权”属性。实际上,当时列支敦士登亲王就和其他的宗主贵族一样仅仅对列支敦士登拥有宗主权。从日莱茵联邦成立直到日联邦解体为止,列支敦士登亲王都是他的“保护者”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仆臣。之后不久列支敦士登在1815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后恢复独立,加入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Deutscher Bund,又译为日耳曼邦联,日-日,实际上由奥地利皇帝操控)。1868年德意志邦联瓦解,列支敦士登解散自己仅有的一支小型军队并且宣布该国将转为永久中立国,这中立地位让列支敦士登避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波及,一直持续到今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列支敦士登一直与奥地利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也在战时因这关系使得该国的经济元气大损,而转而寻求与瑞士成立关税与货币同盟,1919年时更进一步将该国的对外关系(国防、外交)完全委由瑞士代理,组成一个中立联盟。与瑞士的这一联盟使列支敦士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中免受德国的侵略。1938年春,在奥地利被并入大德意志帝国之后不久,84岁的弗朗茨一世退位,提名其31岁的堂侄孙弗朗茨·约瑟夫二世担任他的继任者。虽然弗朗茨一世声称他是因年老而退位,但是据信真正的原因是他不希望德国吞并列支敦士登发生在其在位期间。而他于1929年娶的妻子是一位富有的维也纳犹太女性,本地的列支敦士登纳粹当时已经将她列为反犹太人的“目标”。虽然列支敦士登没有正式的纳粹党,但是同情纳粹的运动在其全国联盟党内已经压抑了多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支敦士登在保持中立的同时也是少数几个不承认慕尼黑协定以及第三帝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欧洲国家之一,并且在二战中始终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为合法政府,其位于战区的家族财产被带到列支敦士登(以及伦敦)妥善保管。在战争快要结束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夺取了在其认为是德国领土的地区,而剥夺了列支敦士登王朝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世袭的全部土地及所有权,而直到1938年德奥合并之前列支敦士登大公还一直居住在维也纳。列支敦士登被剥夺的主权(属于国际法庭中现代法律争议的部分)包括超过1600平方公里的农田及森林,以及许多其家族所拥有的城堡和宫殿。列支敦士登大公现在依然对这些土地提出主权要求,要求捷克和斯洛伐克归还所占领土 。也因此争议,列支敦士登公民在冷战期间被禁止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后,列支敦士登和它们之间依然互不承认。但最终列支敦士登分别于日和12月9日与捷克和斯洛伐克建立了外交关系。列支敦士登在二战快要结束时,曾拒绝苏联的遣返要求而为大约500名俄罗斯解放军士兵(一支编入德意志国防军的俄罗斯投敌部队)提供政治庇护;为纪念这一事件在靠近奥地利边境的后许内勒格(Hinterschellenberg)树立了一块俄罗斯纪念碑,同时在该国的旅行地图上也有标明。当时作出给予政治庇护的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列支敦士登自身仍很贫困,为这群难民提供生活所需十分困难,而苏联的声势正如日中天。最终,阿根廷同意这些避难者前往永久定居。相比之下,英美等战胜国在奥地利执行了“严责行动”(Operation Keelhaul),在战时曾经协助德国的苏联民众遣返母国,之后遣返对象甚至扩及为了逃离共产党掌政而离开苏联的东欧难民。被遣返的难民有极高比例是在古拉格的营区中被肃清。 由于战后严峻的财政困境,列支敦士登王朝经常通过出售家族所拥有的艺术珍品来缓解,例如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国家美术馆于1967年购得的达芬奇名画《吉内薇拉·德·班琪》(Ginevra de& Benci)。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因为其境内的低税率环境、永久中立地位与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吸引许多欧洲企业成为避税天堂,列支敦士登变得逐渐繁荣。观光业(主要是冬季时往阿尔卑斯山区的滑雪人潮)与金融服务业的发达,支撑起该国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1990年列支敦士登加入联合国。1991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5年加入欧洲经济区和世界贸易组织。列支敦士登大公是世上第六富有的国家元首,据信其财产为40亿美元。今日列支敦士登人民过着世界顶级水准的生活。3地理概况自然地理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内陆国家,与乌兹别克斯坦并列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列支敦士登坐落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莱茵河谷,其西边是以莱茵河作为边界与瑞士相邻,东侧则是以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岭地带与奥地利为界。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全国只有西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位在平坦的河谷里,其余地区大都属于山地。列支敦士登该国境内唯一的可耕地集中在莱茵河沿岸的冲积平原,曾经一度满是沼泽的此地区经过人工的抽干后变成了农地,除了少数的农耕活动外,列国境内的农业还是以畜牧为主。首都瓦杜茨坐落于一块可以俯视莱茵河谷的高地上。虽然位于阿尔卑斯山区,但由于有意大利半岛吹拂而来南风,列支敦士登仍属较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时其东部与南部山区的坡面则非常适合从事滑雪等山地活动。境南的雷堤康阿尔卑斯山脉(Raetikon Alps)坡度陡峭,境内最高峰为属于三姊妹山脉(Drei Schwestern)之一的灰尖峰(Grauspitz,又译作前格劳峰),海拔2599米,是列支敦士登与奥地利的分界。政区地理列支敦士登境内拥有11个区(复数:Gemeinden,单数:Gemeinde),其中大部分的区其实都只是包含了一个单独的城镇而已。瓦杜茨(Vaduz) - 瓦杜茨位在全国正中央,依傍莱茵河河岸,是列支敦士登的首都和主要人口中心。瓦杜茨是列支敦士登大公的故乡。沙恩(Schaan) - 境内人口最多的一区,紧靠首都北方。巴札尔(Balzers)- 位在国土最南端的一区。特里森(Triesen)埃申(Eschen)毛伦(Mauren)特里森贝格(Triesenberg)儒格尔(Ruggell)- 位在国土最北端。甘普林(Gamprin)许内勒贝格(Schellenberg)- 北方区之一,名称承自当初组成列支敦士登的两个封邑之一。伯朗肯(Planken)- 北方区,也是境内最小的一个行政区.。4政治体制政体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且与欧洲其他仅具象征意义却没有政治实权的王室不同,列支敦士登的王族拥有相当程度的实际权力。该国的元首称为大公(Prince,德文里称为Fürst),现任元首汉斯-亚当二世是在1989年时由他逝世的父亲佛兰兹·约瑟夫二世(Franz Josef II of Liechtenstein)手上继承国家的统治权,并已在日时对外宣布,他将退位,将国家大权转由他的儿子、储公亚洛伊一世(Alois I)继承。1862年时首度颁布宪法组成国会(Diet,或德文里称为Landtag),今日的列支登斯敦国会是由25个依照区域人口比例,由人民直选的代表所组成,并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阁揆。除此之外国家的行政体系实际上是由一个五人内阁负责,阁员名单是由国会指定,交由元首批准后正式上任。实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选举议会,议长是人民最高代表,议会参与立法和缔结国家条约、掌管财政,监督政府。议会任期4年。议长每年改选一次。议长及议员均为兼职。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有个特殊之处,由于当初此公国就是由奥地利的贵族为了要能够拥有一块位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属地,而另行购买土地设立,长期以来该国的统治者就一直居于国外,如维也纳的列支敦士登宫。现任元首汉斯-亚当二世是第一位居住在国境之内的列支敦士登统治者,在日举行的一场全民公投中,他以投票不通过他就要举家迁移到奥地利居住作为要胁,得到国内大部分人民的同意(通过比例64.3%)通过一项进一步扩张列支敦士登王权的法案。此法案授权赋予统治者必要时得以解散国会,以及拥有国家人事与法案最后通过权的至高力量,相对于大部分只是形式上有王权的君主立宪国家,列支敦士登是非常少见的特例。议会实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选举议会,议长是人民最高代表,议会参与立法和缔结国家条约、掌管财政,监督政府。议会任期4年。议长每年改选一次。议长及议员均为兼职。本届议会2013年2月产生,有25名议员,激进公民党10席,祖国联盟8席,独立党4席,自由名单3席。现任议长布龙哈特·阿图尔(Brunhart Arthur,祖国同盟),副议长沃尔维尔特·蕾娜特(Wohlwerd Renate,激公党)。政府由5名成员组成,除首相和副首相外,其余3名政府委员均为兼职。根据列宪法规定,政府成员由公爵根据议会的建议任命,任期4年。本届政府2009年3月组成。首相兼财政、家庭部长克劳斯·屈策尔(Klaus Tchuetscher),副首相兼经济、建设和交通部长马丁·迈耶尔(Martin Meyer),教育、内政和体育部长胡戈·克瓦德勒(Hugo Quaderer),社会、卫生、环境、农业和林业部长蕾娜特·米斯娜(Renate Müssner),外交、文化、司法部长奥蕾利亚·弗里克(Aurelia Frick)。政党现有4个主要政党:(1)激进公民党(Fortschrittliche Bürgerpartei):1918年成立。主席亚历山大·巴特林内尔(Alexander Batliner)。(2)祖国联盟(Vaterl?ndische Union),1918年成立。主席赫普·阿道尔夫(Heeb Adolf)。(3)自由名单(Freie Liste),1986年成立,成员为青年知识分子、环保主义者。1993年首次进入议会。理事会主席沃尔夫冈·马克赛尔(Wolfgang Maxer)。(4)独立党(DU4.li-die Unabh?ngigen),为参加2013年议会大选成立,由10名独立竞选人组成,首次进入议会即获4席。政要大公:汉斯-亚当二世殿下。日生于瑞士苏黎世。曾在维也纳和瑞士圣加仑学习并在伦敦一家银行受过职业培训。获经济学士学位。1984年8月其父弗朗茨·约瑟夫二世将大部分权力授予他,由他负责政府事务。日约瑟夫二世逝世,同日,汉斯-亚当宣布继位,定名汉斯-亚当二世。在金融和经济方面有专长,主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其执政后,列先后加入联合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已婚,有4个子女。王储:阿洛伊斯。日生于苏黎世。1987年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和伦敦服役。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在伦敦一家经济评估公司工作。日,宣誓为公爵继承人。日起摄政。已婚,有三子一女。首相:克劳斯·许谢尔。出生于列支敦士登的鲁格尔,曾在瑞士圣加仑大学学习法律,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政府当中早前的职位是分管经济、司法和体育的副首相。日就任列支敦士登首相。隶属的党派是祖国联盟。许谢尔已婚,有两个孩子。5军事力量国防列支敦士登奉行中立政策,由于运作成本太高,在1868年解除武装后就没有再恢复过军备,现在是世上少数完全没有军队的国家之一。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出版的《世界概况》描述,列支敦士登的防务由瑞士负责,但事实上瑞士与列支敦士登之间并没有签订军事防务条约。而根据列支敦士登官方网站上关于两国双边关系的描述中也没有提到任何相关的防务条约。列支敦士登除了在将对外事务完全委任同盟的瑞士及由瑞士部队担负该国的防卫工作之外甚至连该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海关,也是由瑞士派驻的官员把守。军队国内只有一支小规模的警察单位负责内部安全,同时有一些市镇拥有自己的市政警察。6外交政策国策永久中立,依附瑞士,根据可能和本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是列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国际交往列支敦士登列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同世界上67个国家有大使级外交关系。列与瑞士保持着特殊关系。根据1919年两国达成的协议,瑞士驻外机构代表列国在外国的利益,但列保留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权利。与奥地利的关系也很密切。1938年以前,列支敦士登的公爵都在维也纳定居。除签有国家条约外,两国在司法合作、教育及社会生活领域也签有一系列协定。2003年,列外交活跃,除继续保持与瑞士、奥地利等邻国的传统关系和密切往来,还通过高层互访加强了与古巴、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欧盟国家的关系,2003年下半年列轮任欧洲经济区主席国,主持了欧经区扩大谈判和欧经区第20届部长理事会。列政府还向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伊拉克平民、奥地利援助组织、捷克政府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与中国关系日,列支敦士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04年6月,列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中列两国贸易额不大,但增长迅速。2004年,中列贸易额为3033万美元,较同期增长158.4%。其中,我出口666万美元,从列进口236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和147.4%。2010年8月,阿洛伊斯王储和屈舍尔首相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列支敦士登国家馆日活动,两国签署《关于列支敦士登公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谅解备忘录》。7经济体制体制列支敦士登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只有不到2%的劳动力致力于农业生产,该国境内主要的作物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蔬菜和葡萄。家畜主要是在夏季时,以放牧方式蓄养于阿尔卑斯山区的高山草原上。列支敦士登主要的制造业包括机械、制药、食品产品、金属制品、精密仪器、家具和陶瓷。公国的许多收入来自于银行业、旅游业、邮票的销售,以及在这里设立总部的国际化公司——这些公司之所以在列国境内注册,主要是著眼在这里的低税收环境。产业化虽然是小国寡民、缺乏天然资源的地方,但是列支敦士登在二次大战之后于经济方面急起直追,从一个原本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国,发展成全世界最高度产业化的富有国家,并以其金融服务部门和可以与周边大国家的城市相媲美的生活水平而自豪。除了需要密集技术投资(该国每年约有5%的收入,是投资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轻工业之外(包括纺织、陶瓷与精密电子)。近年来该国政府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也被证实是个非常正确的方向,在列支敦士登有四成的工作职位是属于金融服务业,其中不乏长期居住于该国境内的外国人,或干脆直接由相邻的瑞士与奥地利跨越国境通勤。由于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之间签订有共同货币与关税条约,因此除了货物能在两国之间的国界自由流通外,瑞士法郎也成为列支敦士登的官方货币。1993年时瑞士拒绝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由于列支敦士登在外交事务方面早已委任瑞士代执行,本身并无单独与他国签订协约的能力,连带的也使该国成为西欧国家里面少数仍流通非欧元货币的国家。资源有大理石矿。森林面积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工业工业发达,产值约14.9亿瑞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18%。主要有金属加工、机械、仪表制造、陶瓷、化工、医药、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等。真空镀膜产品、用于造船工业和建筑业的射钉枪、钻孔机以及假牙产品享有国际声誉。工业产品质量高,有竞争力,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全国有工业企业572家,从业人员14101人,占总从业人口的42.2%。农业截至2008年,农业可用地面积35.31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产值约0.61亿瑞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农业从业人员263人,占总从业人口0.8%。以种植土豆、玉米、葡萄为主。45%的农业毛产值来自牛奶产业,2008年牛奶产量1300吨。服务业服务业发达,产值达27亿瑞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67%。主要包括旅游业、金融和保险业。从业人员11297人,占总从业人口的56%。(截至日)交通铁路穿越列支敦士登境内9.5公里长的铁路连接着奥地利和瑞士。这段国家铁路是由奥地利联邦铁道管理,是属于奥地利Feldkirch与瑞士Buchs线路之间的一部分。在列支敦士登境内有四个火车站分别是 Schaan-Vaduz、Forst Hilti、Nendeln、和Schaanwald,Feldkirch与Buchs之间的列车服务不定时会在此停留。而欧洲城市列车(EuroCity)和其他长途国际列车也会使用这条线路但不会在列支敦士登停留。公路列支敦士登境内有250公里铺建的道路。公共汽车列支敦士登公共汽车系统隶属于瑞士邮政巴士系统,但保持独立运作,并分别在Buchs SG和Sargans以及奥地利城市Feldkirch与瑞士巴士系统连接。自行车列支敦士登境内有90公里的专用自行车道。航空列支敦士登境内没有机场,离此最近的机场是苏黎世机场,旅客利用此机场进出列支敦士登。在列支敦士登的巴尔采斯有一座小型直升机场可提供直升机包机服务。外贸列支敦士登通过进口能源来满足其能源需求的90%。1995年5月,列支敦士登成为欧洲经济区的成员国,是一个在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和欧盟之间作为桥梁的组织。政府正在试图将其经济政策与一体化欧洲的其他国家相协调。虽然2002年以来列支敦士登的失业率成倍增长,但比较起周 遭国家其失业率仍算偏低,在2004年第三季时,其失业率仅为2.2%。人民生活列支敦士登旺盛的经济活动带给该国平均每人50,000美元的国民生产名额,名列全世界第一,这种均富的状态间接也造就了该国极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几乎可以忽略的犯罪率。通讯与传播列支敦士登通讯与广播系统皆是与瑞士共用。在1999年之前该国的电信系统被视为与瑞士国内同等,使用075字头的区域号码,但在之后独立改用+423的国际电话区域码。列支敦士登有两份日报分别是Zeitungen和Volksblatt及一份周报The Liechtensteiner Woche,此外还有两份期刊Liechtensteiner Anzeigere和Liechtensteiner Wochenzeitung。列支敦士登只有一个无线电台Radio Liechtenstein和一座电视台XML Television。另外有三家出版社L-Press、Mediateam和Pressburo Vaduz。8文教事业文化&由于列支敦士登很小,来自其他国家的外部影响对列支敦士登造成很大影响。列支敦士登是个太过迷你的国家,以致于无法在境内产生出自有的文化特色,最著名的古迹是瓦杜兹城堡,而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则是富有的王族长久以来所收集到的皇家收藏。各类文艺活动在此地也非常兴盛。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历史协会,在保存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列支敦士登国家艺术博物馆位于瓦杜兹市中心,外形为黑色立方体十分醒目,该馆收藏瓦杜兹境内和世界现代及当代艺术品,以及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的艺术品。教育列支敦士登拥有非常高的平均教育水平,其语言状况以德语为官方语言,教育事务主要由中央之教育局(Schulamt)所主导。该国在2003年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亦即学生基础能力国际研究计划)中,在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自然科学等项目上得到第五名的优秀评比。在列支敦士登的学童年满七岁时应实践义务教育前往小学就读,为期五年,小学期间没有分数评比的制度,学年结束即立即晋级。外语教育方面,基本上可以分为第一与第二级教育两阶段。其中第一年以学习德文的阅读与书写为主,第二年则是法文,但大部分以德语上课,第三年使以英文上课。至于在二级教育阶段中,除了英、法语之外,另有西班牙文及意大利文等其他欧洲国家语言的学习课程。初等教育结束时,学童可依学校的建议前往高中(Oberschule)、文理中学或是专科中学就学;若家长不同意校方的决定,学童可以考试的方式选择想就读的学校。其教育制度大致遵循德国或瑞士系统,一样拥有文理中学(Gymnasium,也就是大学预科中学)与专科中学(Realschule)两种不同取向的中学。若论及中等教育三大教育机构的特征,高中特别是为未来职业训练所设,提供许多选、必修之课程,假如想顺利晋级,须在德语、数学、生物/物理、历史/政治学以及地理之科目上达到一定的标准。专科学校晋级的标准则是德语及数学需具备良好之能力,学生学习的范畴相较之下较高中来的广(如需学两种外语)也较讲究。高中与专科学校毕业后可在第十学年加强职前训练以在未来职场上增加竞争力。文理中学有两种类型:类型B即由小学接续而来,课程重心在于语言(德语、拉丁语、英语及法语)与自然科学。类型E则是接续专科中学八年级,学习科目重心为经济、法律与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毕业前须接受毕业考(Maturaritaet),凭此可作为在瑞士、奥地利就读大学的依据。至于职业训练的层面,不只是两元制度抑或是职业全日学校,想进行职业训练只有企业培训一途。全日(Vollzeit)或非全日(Teizeit)之职校可前往国外就读,而为因应有特殊学生的需求也有专门设立工场(Beschützende Werkstatt)。此外,若职训结业者有意于专业大学深造也可参加为期三年的专业大学入学考之准备课程。高等教育面向,该国境内没有综合性大学(Universitaet),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转往邻近的奥地利、瑞士与德国就读大学,或直接转赴海外求学。但是境内主要还是有三种高等教育的选择,即列支敦士登专业工程大学(dieLiechtensteinische Ingenieurschule-Fachhochschule,LIS)、法政社经教学研究学院(Lichtenstein-Institut,LI)以及可取得博硕士学位之国际哲学学院(die Internationale Akademie für Philosophie,IAP)。此外,列支敦士登所提供之成人教育则是涵盖一般与专业的课程。学程年龄学校5至6岁学前教育(Vorschule)7至11岁第一阶段(Primarstufe)12至15岁第二阶段(Sekundarstufe)15至19岁进修学校(Weiterfuehrende,Schule)19岁以上研究(Studium)学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学制:幼儿园2年,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4年。中学毕业生大多到瑞士和奥地利上大学。2000年,列第一所高等院校-列支敦士登人文科学大学正式建立,设有心理学和神经学两门学科。与瑞士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有一所音乐学校。幼稚园教育对于以德语为母语的儿童采非强迫性的自愿就读性质,但如果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者,则硬性规定须就学满两年。宗教教育在文理中学的高中阶段(Oberstufe des Gymnasiuns),实科中学(Realschule),与高中(Oberschule)这三种学程中包含了三类宗教课程:天主教课程基督教课程宗教与文化进修与研究虽然大部分的列支敦士登学生都是在国外完成学业,但在该国境内还是有一些进阶的高等教育学校可以就读,其种类包括了列支敦士登文理高中(Liechtensteinisches Gymnasium)、职业训练学校(die Berufsmittelschule,主要是提供给学徒结业后再就读的学校),以及其他的高等教育学校(Hochschule)。不过,列支敦士登境内并无大学(Universit?t)等级的学校存在,有志就读大学的该国学生都需以留学国外的方式完成学业。由于在列支敦士登国内并无提供相关的进修课程,若以学徒的身分学习完成后想继续进修,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前往瑞士的圣加仑州(Kanton St. Gallen)完成学业。宗教列支敦士登Triesenberg的圣约瑟教区教堂列支敦士登主要信仰基督教,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其中大部分列支敦士登人主要是罗马天主教(78.4%),还包括少部分的新教徒(8.3%),其余的则包括伊斯兰教徒(4.8%),东正教(1.1%),犹太教(0.1%),其他教派者(0.4%)及无正式宗教信仰者(2.8%),此外还有4.1%的居民当局没有给出他们的宗教信仰。列支敦士登的1921年宪法规定天主教为国教。但近年来天主教在该国的地位有所变化,在日首相Otmar Hasler告知国会一份关于政府和宗教社区之间建立新关系的临时宪法修正案正被起草中,这就使得当局必须就政教分离的问题与天主教会进行国家级层面的对话,而汉斯·亚当二世及王储阿洛伊斯王子均公开表示认同政教分离。但是该国天主教社区反对这项改变关系的建议,当地的新教团体则表示欢迎该法案。2008年6月列支敦士登政府发布正式公告,宣布新的教会-国家法改革项目将从6月11日启动预计在同年11月14日结束。音乐全国人口除了少数回教徒外,大都是罗马天主教的教徒。每逢礼拜日,国内就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无论是农村、城镇或是山区的人们,都穿上他们假日的整洁衣服,很多妇女还要穿着传统的绣花服装。在前往教堂去的路上,妇女和孩子们,沿途在有圣地、圣物或十字架的地方,奉上一束花。典型的列支敦士登人,是蓄着两大撇八字胡子的硕壮农夫,须子上面是满布皱纹的脸和蓝色的眼睛,口中含着一支曲柄的阿赛式烟斗。他们的乐趣是老式的娱乐,就是和家人及邻居聚集在一起,吃、喝和唱唱民谣。这里的人们都爱好音乐,几乎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社团,每周聚集一次唱民谣。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一个小型的管弦乐团,或一个铜管乐队。体育列支敦士登在1936年首次参加奥运会,至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因自身实力原因,还未获得一枚奥运奖牌。9旅游事项民俗列支敦士登人的外貌和生活习惯与邻国瑞士或奥地利蒂罗尔州的山民相差无几。男子着细毛呢帽、短上衣和紧身裤,妇女爱穿深皱格的连衣裙,戴一种很别致的帽子。假日列支敦士登节日每年的8月15日是列支敦士登的全国假日,一方面因为这一天是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另一方面前大公弗朗茨·约瑟夫二世出生在8月16日。这两个节日在1940年被合并成一个节日,从此之后就成为了国家假日,这个节日即使在弗朗茨·约瑟夫二世过世后也依然保留。禁忌该国天主教教徒信守教规。在国际场合行握手礼,采用国际通用的称谓,即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女士”。娱乐2003年6月,国家旅游局为了刺激该国的旅游业,决定将该国出租给商业或其他机构以用来举办展览、婚礼或其他类似活动。这些机构将被允许前往瓦杜兹,并会被招待团队建设/旅游活动和其他项目,包括品酒、雪橇滑雪和前往该国的一个皇家城堡。每人需花费375美元,但不得少于450人,因此最低消费是接近170,000美元。汉斯·亚当二世利用了这个租借计划,威胁说如果他没有得到权力就会把列支敦士登卖给比尔盖茨。他后来获得了想要的权力,但之后就声称之前的声明是开玩笑。最佳季节列支敦士登地处欧洲内陆,莱茵河谷地,阿尔卑斯山山区,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是世界上仅有的双重内陆国家之一。列支敦士登属大陆型气候。尽管全国四分之三的国土为山地,但意大利半岛的南风却给列支敦士登吹来了些许温暖。列支敦士登的年平均气温在10℃,1月的平均气温为0℃,7月的平均气温是18℃,列支敦士登是一个温暖的袖珍小国。每逢冬季,列支敦士登的东部和南部山区便成为了当地的滑雪胜地,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这里,体会冬季运动的乐趣。你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来列支敦士登旅行。6-9月的夏季有最怡人的徒步气候,不幸的是这时候的游客也最多,旅行费用比平时要高许多,4-5月和9-10月的游客比较少,旅行费用要低许多。如果你热爱冬季运动,11月底的阿尔卑地区的滑雪度假村开始营业了,圣诞节是旅游高峰期,一直营业到4月份关门。美食瑞士小火锅(Fondue)及Raclette - 是一道由乳酪(cheese)制成的佳肴。将不同口味的乳酪如艾门塔尔(Emmerntal)、阿彭策尔(Appenzell)、优哈(Jura)及薄荷乳酪放入锅中加热溶化后再加入白酒一起煮。吃法是将小块面包置于特制的叉子上然后再将面包浸入溶化的乳酪中后食用。香肠(Sausages)及Roesti - 将马铃薯搅碎后煎熟配上小牛肉香肠。Buendnerfleisch - 风干的牛肉。为格宋(Grisons)的特产。Fondue Bourguignonne - 所谓的肉类火锅(Meat Fondue)。烧开的油中将牛肉片放入锅内炸后再配以不同种类的调味味酱。Emince de veau - 以蘑菇、奶油及白酒煮成的酱汁浇在切片的小牛肉上。10首都瓦杜茨由于高耸于山丘之上的瓦杜茨一直是侯爵的官邸,因此长期以来未经特许不得随意进入。山脚下中心街道两旁有美术展览馆、教堂、旅游局、邮票博物馆、酒店、商店等建筑。侯爵家族的美术收藏品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珍品,虽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被严密保管于城堡内,但是仍有一部分陈列在美术馆内供游客观赏。另外,来这里还可游览侯爵家族的葡萄园、红色之屋等处。位于市中心的酒店餐厅——瑞阿拉(Real),因得到了美食家的一致好评而著名。瓦杜兹城堡是列支敦士登国王与王子的住所。城堡中最古老的一部份,是巨大的主城,让我们回溯到古老的十二世纪或者更早的十三世纪来了解它的历史。这第一代的城堡交到领主手中的日期大约是在公元1322年。而过了二十年以后,它变成这地区第一流的军事城堡并守卫着瓦都兹(Vaduz)。哈特曼(Hartmann)的温登堡—沙根斯(WERDENBERG-SARGANS)于1499年,率领着他的部队在史威比尔(Swabian)战争中和瑞士同盟者一起破坏了这城堡的城墙,在取得胜利之后,离开了布兰狄斯(Brandis),就如他们以前的传统,城堡由新统治者鲁德温(Ludwig)接收。而以后的统治者,一直遵循着这个传统。这里从战火中幸存的遗迹非常多。城堡的废墟经过后人重建后,仍像以往一样堂皇坚固。城堡暴露的南方和北侧的墙壁有5公尺厚,并装置了大炮,使得这座城堡成为护卫瓦都兹的强大屏障。
馆藏&298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瑞士到列支敦士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