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通远程继续教育网学习每个章节都要30分钟,如何才能不用学习,直接考试。射谢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_51738.doc 5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_51738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实验么?难道中医治病就没有一个标准么?看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吧,结果懂的少,不懂的多,看不下去,可操作性也不强,看《伤寒论》吧,条款纷呈,觉得应该很好,但用起来不知该用何条,怪就怪病人不照着书上说的生病。条款用不到实际,一段时间不用就多数忘了。
转机是从看《郑钦安医书阐释》开始的,知道了一元盈缩,阳主阴从。08年春节回家,尝试着用“封髓丹”加减,治好了我母亲的耳朵肿痛,信心大增,随后开方为周围的人治病,有效有不效。但凭着这点感觉,以后看医书就不那么迷糊了,再重温《伤寒论》,细研各家注释,看《金匮》、《本草》、《内经》、《温病》、黄元御、博青主、张锡纯、吴佩衡、范中林、李翰卿、曹颖甫、胡希恕、李可、黄煌、朱进忠、余国俊等作品和各家论述,结合佛学和易道基础,竟然事半功倍,视野逐渐开阔,心中渐渐明朗。方知大路百千条,条条通北京。
人为天地之子,取天地之材铸就此身,顺生而逆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阴阳交感,衍生万物、长而不恃。人之道,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精神与肉体,一阳一阴,缺一不可,但精神无形,化为神魂魄意志,寄于体内五脏心肝肺脾肾,各司其职,以一气周流其间,身旺则神旺,身全则神全,身弱则神弱,身残则神残。人一身之主者,神也、心也,但必欲身安而神安,故人极力求取名利者,是欲求身安,好吃为身健、好穿为身暖、好住为抗暑热与风寒。人之病,有心有身,七情过盛为心病,身有损伤为身病。心病之因为烦恼,身病之因为六淫、刀兵、房劳。君子身病心不病,小人心病及身,身病及心。上医者医心亦医身,下医者医身不医心。佛经三藏十二部皆是医心治身之学,故曰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但众生根浅福薄,少人能识能信能行。儒有修生养性之学,能治修身治国,内圣外王,君子之学也,小人疾身病不疾心病,不能实行之。道家有长生之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集精全神,金丹九转而成神仙,但仙道无凭,有缘者得之。中医者源于道家,中华文化(包括中医)皆为上古智者(圣人)所传,上古圣人无非道家。道家祖奉黄老,曰黄老之术,黄者即黄帝也。中医圣经乃《黄帝内经》,传为黄帝所著,虽成于汉朝,但却始于黄帝。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学皆与道家所共。道家却病练己、修命、练外丹等技术和方药即为中医之始也。
治病者最难辨阴阳,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根本还是阴阳。难辨阴阳本身其实是阴阳本难辨,是因为我们太执着阴阳。古人划分阴阳本身是便于事物归类,把疾病归为阴症阳症,把药性划分为阴药阳药,以药之阴阳调节病之阴阳。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为医者树立治病之理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人体也是复杂的。就病因来说,可能有风、有寒、有热、有湿亦有燥,阴阳难分;就身体来说,可能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有表病亦有里病、有病在上亦有病在下,有气滞亦有血瘀,难分阴阳。就药物来说,很多药也不单纯的只有阳性或只有阴性,辛甘苦平、寒热温凉,一药俱多性的情况很多,一药入多经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治病要辨阴阳,但不能过于执着阴阳,主要看临床效果。
我的经验是,初学中医者,心思不要过多用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玄辨上。要多观临床之症,什么病有什么症?再了解什么症用什么药。《伤寒论杂病论》是一本临床实用之经典著作,描述了众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随症有方,它是上古圣贤治病经验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辨病精准细致,用方简练有效,可为中医百世之准则。我们若照之辨证处方,是学医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但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伤寒论杂病论》再伟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经方学习之路
我的图书馆
经方学习之路
关注经方时间不短了,资料也收集了一些,从今天开始,正式的开始学习经方,顺便把实践的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事情记载下来,给自己一个提醒。如果时间再充分,就和岳父学习一些针灸技法。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背诵经方是学习经方最佳的办法。怎么背呢?思考过一些时间。因为现在不是学生时期,无论工作还是家务都非常耗费精力,背诵需要一定的方法。第一个阶段,背诵伤寒论的条文,398条,一条一条的背诵。然后,背诵伤寒论的方歌。以此为基础,同样开始背诵金匮要略的条文和方歌。这些做到背诵不打奔的时候,再看名家讲解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熟记一些名家的临床案例。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应该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诊断疾病了。   上周不小心受到些风寒,鼻塞流涕。四肢发冷。在老婆要求下,吃了些感冒药。桑姜感冒片。3日后观察,毫无效果。本来觉得感冒不严重,就没有放心里,没有想到,还挺顽固。虽然无发烧感觉,但是就是不见好。   于是自己给自己开了6剂桂枝汤。每剂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4枚。这个方子剂量大约是符合书里的剂量。不过晕头的是,原书里面是炙甘草,我小心再小心,还是把炙甘草给弄成了甘草。每副药是1.5元(不算生姜和大枣,这些药店让自备)。   考虑到多方因素,我在下午4点钟2副药一起煎汤。不过水放的多了些。最后鼓动了大致50分钟,足足弄了900毫升左右,5点钟喝了1半,晚上8点剩下一半热水烫热后服完。感觉非常辛辣刺鼻。不过每次喝完,就觉得一股热气从胸口扩散至四肢。四肢不在寒冷。后半夜肚中空空,感觉饥饿。第二天起床后,鼻子不在鼻塞流涕(只有很少清涕,中午就没有了)。中午把药渣再煎了一遍(考虑到明天不在服用,废物利用了),然后把药汁放瓶子里,下午和晚上在单位服用。  
  昨天今天伤寒论前50条条文读了2遍,每遍一般11分钟左右。
  如果颈脖子痛甚至连头也痛,这很可能是伤寒论中说的太阳病,名家刘渡舟有言:  后背疼、脖子疼的。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的用桂枝加麻黄加葛根汤。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药,很有效,一吃就好。记住,这是指中央一带,脖子甚至到后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说后背、脖子疼,两边到肩胛也疼,这样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侧属少阳。太阳行于后,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要用小柴胡汤。跟我实习的学生知道,我治后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两肩,不加就不行,这就是经络,经络辨证嘛,没有这个怎么行呢?     同事脖子疼的时间不短了,我打算用这个经方给他试试看。
    失理而后法、失法而后方、失方而后药。(转载)  老子曾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其大意为:当道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德,当德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仁,再之后就是义,再最后就是礼。当大多数人都在宣扬礼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杀父弑君盛行,社会就开始出现混乱了。当所有人都重视义的时候(此为大义),没有兄弟能不团结,没有子孙能不孝顺,没有官员能不廉洁,不用约束而礼行天下,可是如果没有义而只强调礼,则必然要混乱,没有义的礼就是作秀。当所有人都重视仁的时候(此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爱,不必有血缘亦如兄弟,因为仁者爱人,而没有仁的义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德的时候(此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个人都重视自己之德,每个人都散发着生生之气,这个气可以感染别人,而不再要求别人,由内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没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道的时候(此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说了。老子绝对不是反对孔子的礼,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礼,正如孔子曰“从心所欲不距”,只要从的是本心,是不会感觉有礼束缚而所行皆合礼,但是若不从本心而只用礼束,则不在束缚中死亡就在束缚中爆发。  天地由道德仁义礼组成,中医由理法方药组成,万物一理。失理而后法、失法而后方、失方而后药。当中医界都在提倡特效药、某药治某病、某药的化学成分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预示着中医必然要灭亡,中医如果用药治病是不会有什么疗效。当中医界开始提倡某方治某病,某方治某证的时候,中医的法就已经费了,这时候的中医就个经验医学,岁数越大看得越好(当然现在很多老专家还停留在药的层次,如果重视药就算他活到一千岁也不会看病,他退休的水平和毕业的水平一样)。用方子对常见病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当中医重视法的时候,就可以称得上中医了,所用之法为天地之法,在明白了该用某个法来治病之后,在法的指导下选方、选药,明白了法,则方和药才是活的,有生命的方药,而非死方,死方怎能医活病。当然如果法是在理的指导下选的,那才是真正的中医高手,而理必须是天地之理,阴阳之理,而非自己琢磨的理。当中医失传的时候,若要兴盛必须先兴药,然后再兴方,最后才兴理,当中医之理兴盛的时候,中医就真正的兴盛了。当然如果理明了,而方和药还不明白,说明你的理错了,不是天地之理。   
  淳于意学医对我们的启示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与淳于意为同时期人,在《史记》中记载了淳于意的学医经过,为第一人称记录,可见为淳于意自述而司马迁做的记录,现摘录于下:    自意(淳于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①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②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    文的大概其意思是淳于意学医多年,治病亦多年,起初用药多不验,亦当有很多验者,可见其说自己不验的医生是多么的难得。后来又跟随公乘阳庆学习,老公乘阳庆看到淳于意是可造之才,然后告诉他“尽去而方书”,就是忘掉所有以前学到的知识,然后传授他先古遗书,多年的学习方书没有使淳于意成大医,然而学习先古遗书一年后医技便大增,三年后就成大医了。而现在好多学医者学了一辈子了,还是头疼治头,或自诩水平高,而实际治病疗效很差,偶有幸中病则夸夸大吹,终不得法,甚是可惜。看来学医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忘掉后世所有的医书,苦心钻研上古遗书,一年便可成才,三年便可成大才。而所谓的上古遗书其实就是《黄帝内经》,淳于意所学的大部分篇章《黄帝内经》中都有收录,可见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看《黄帝内经》。然现在很多大学教授亦读《黄帝内经》,甚至有的就以教授这门课为生,可见他们对此书很熟悉了,为什么还是不能看病,或看病疗效不好呢?其实就是他们用后世的理论来解释《黄帝内经》,凡是用后世的理论能解释合理的语句,都已经失去了原句子的本身含义。尤其是很多人把《黄帝内经》解的天花乱坠,像解天书一样解这本很实在的书,古人很实在的,有一说一,只要你能忘掉后世所有的医理,包括所有的基本定义如阴阳、五行等,从新看《黄帝内经》,以一份天真的孩童之心来读此书,你就会发现《黄帝内经》所说处处真实不虚,无有任何的掩饰,将真理直接告诉我们,越学越有趣,慢慢的就会明白怎么看病。这是学医最近的捷径,如果连这条捷径都不想走,还想要更简单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大道就在眼前,如果早几年有人告诉我这个捷径我就不会走那么多的冤枉路了,我希望不要有更多的想学中医的学者走冤枉路,有的走了一辈子也没走进门,太可惜了。    
枇杷叶10克,代赭石5克。连翘5克,苦参3克。川芎4克,薄荷4克,艾叶5克。买了10副药,煎煮服用1次后药渣分2部分当茶叶泡水喝,用这个清理肠胃,功效不错。
枳术汤,效果很不错。另妈妈上周3开始制作的玉竹蜜,治疗脚干裂疼痛很有效。昨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聊天,脚已经不疼了。每天只是晚上擦了一次。只有第一天擦了2次。
    抄不行 要背下来 而且要反复背
脾胃的治疗和关注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脾胃没有运化之功,吃多少药物,都会效果打折扣,难以发挥应该有的作用。譬如我喝养生酒,营养再多,五脏不吸收,和不喝酒效果差不多。如果病人没有胃口。不考虑肠胃,吃什么药物,效果都不会非常理想的。或者,这就是李东垣先生写脾胃论的动机吧(我没有看过脾胃论,只是从别人的作品里了解下)。
  脾胃虚弱,本人男,身高180多,体重132有医生说虚不受补,伴随肾虚,耳鸣,冬天手脚冰凉,体力不是很好,有啥方法,吃药多又怕把肾吃坏
去年底把伤寒论条文抄写完毕,今年如果有时间,就好好背诵记忆。
   陈发科陈发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极拳世家。他的曾祖父陈长兴(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一七九九~~一八七三)的老师。杨露禅在陈长兴那里学了许多年,才学到太极拳的真功夫。陈长兴的父亲陈秉旺也是非常出名的太极拳家。陈长兴以保镖(护送货物的保镖)为业,经常来往河南、山东一带,山东的强盗对他非常害怕。晚年的时候,陈长兴在村里办武馆教学生。陈发科的祖父陈耕耘(享寿七十九岁)自幼跟陈长兴学拳,也以保镖为业,曾参加战斗立战功。有一次他保镖至山东莱州府,降服了当地的大盗田尔旺,莱州的百姓出钱立碑纪念他。        练拳故事    陈发科跟洪老师讲他练拳的故事:陈发科是陈延熙晚年生的儿子,前面有二个哥哥得瘟疫死了,所以家里人对他很溺爱。他吃东西不节制,肚子生了痞块,经常犯病,痛得在床上打滚。虽然知道练拳对身体有好处,能治病,但因为身体虚弱,就懒于去练,到十四岁时还没有练出一点功夫。   那时因为陈延熙去袁世凯处教拳不在家。请了陈发科的一位堂兄来伴他看家、种地。这位堂兄不仅身体壮实,拳也练得很好,在当时陈家沟的年轻人中是最好之一。有一天晚上,一些陈氏的长辈来陈发科家中闲谈,当谈到家传的拳时,有人惋惜说:「延熙这一支,辈辈出高手,可惜到发科这一辈就完了,他都十四岁了,还这么虚弱,不能下功夫,这不眼看完了吗?」陈发科听后,觉得很羞耻,暗自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家传的技艺断在我手里,至少也要赶上堂兄。可是又想,我们兄弟同吃、同睡、同干活,也一同练功,我勤练能长进,但他也长进,怎样才能赶上他呢?   为着这件事,陈发科好几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有一天早上,他们俩一起下田干活,走到半路,堂兄忽然想起忘带了一件农具。他对陈发科说:「你去拿吧,你快跑回去,我慢慢走着等你。」于是,陈发科跑回去取了农具来,赶上堂兄。午饭时,陈发科想着堂兄刚才的话「你快跑,我慢慢走等你」结果跑个来回还赶得上,联系到练拳,我如果加倍练,不就能渐渐赶上堂兄了吗?陈氏太极拳  从此,陈发科下定决心苦练,除了跟堂兄一同练,中午堂兄午睡他也练,晚上一同睡下,陈发科只睡二个多钟头,又起来练。因为怕吵醒堂兄,陈发科不敢开门到外面练,只能在二张床中间练,并把震脚等会出响声的动作都改为放松练。就这样,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苦练了三年,堂兄始终没发现。陈发科平时自己苦练,有时也请教其它的叔伯们练推手。但是他不敢与堂兄练,因他功夫好,一推手就来真的。   堂兄说:练武要认真练,不能跟自己人练就随便,以后习惯了,遇上敌人就会吃亏。他和自己的堂兄弟、侄儿们推手,总是一丝不让,常常把人摔得头破血流。陈发科经过三年苦练,肚上的痞块消了,个头长高了,身体发育也正常了,功夫也不知不觉间长进了。有一天,为了试试自己的进步有多大,也向堂兄提出,请他教推手。堂兄笑笑说:「好哇,我们家的年轻人都差不多尝过我的手段,以前你太瘦弱,不敢和你推。现在你壮实了,经得起摔打了,可以尝尝和我推手的滋味了。」说完他们就推起来。堂兄连续三次发劲摔陈发科,结果都被陈发科反摔出去。直到第三次摔倒后,他才醒悟,陈发科的功夫已超过他了。他心里不服气,气愤地走了,口里还嘟嚷着:『怪不得你们这一支辈辈出高手,大概有秘诀吧,连远不如我的,都超过我了。看来我们别支的不能练这个拳了。』      陈发科说,其实这三年父亲都没回家,没有教他秘诀,这是三年苦练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苦练的重要,经过苦练,身体变强壮,技艺也大有长进,但是这件事并不能说明太极拳没有秘诀,或者秘诀不重要。这三年虽然父亲没有教陈发科什么秘诀,但是以前父亲在家时他可能听过练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没有好好练。而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练,他们也会教他太极拳的真正技艺的。说没有秘诀,只是说陈发科并没有掌握这堂兄所不知的秘诀,大家都是练习陈氏家传的拳,由于陈发科发愤苦练,一方面是练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体会,所以进步快。相反堂兄练到一定功夫后,以为自己功夫已不错,练得没有陈发科多,也没有很用心去钻研,才会被陈发科超过。对于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练,必须先学习到正确的太极拳技艺,然后加上苦练,才能成功。我的陈式太极拳老师洪均生常常说,练太极拳要巧练,要动脑筋练,练得对才下苦功练。      
一年招熟,二年懂劲,三年小成。任何学问何尝不如此。
        兹按陈撄宁先生《口诀钩玄录》和《金丹三十论》将“口诀不肯轻传之理由”总结如下:        1、其未得而求传,莫不指天日、出肺肝、誓守玄律、不背师训;一授诀,而权即操之于彼矣,或矜名、或炫能、或尚意气、或溺亲爱、或施济而动猜疑、或放恣而于罪戾。究所从来,玉石俱焚。呜呼!可不惧哉!!    ......  -----------------------------  嗯,这段话非常有益,收下啦~~楼主加油,新的一年共同进步:)
  前天把经方歌诀抄完。
  这些日子试着用决明子泡茶,味道不错,而且效果也不错,对于过年清理肠胃很有效果。生决明子聚丰堂卖0.15元10克,有的药店0.2元10克。炒决明子是制品。2.5元一袋,100克。效果目前看都不错,不过炒的味道更好些。
  这2天打喷嚏,流鼻涕,没有其他不适。用小青龙汤。药量是伤寒论记载的3分之1.但是可能是麻黄的效果。下午5点15分服用。2小时后,开始呕吐,感觉血压提高,大脑迷昏。每次呕吐后,都出身汗。然后很精神,但是几分钟后又开始头晕,然后继续呕吐。开始10分钟呕吐一次。到后面半小时一次。10点半后平静下来,睡觉。今天早晨恢复正常,就是胃部空荡荡的。  这次用药,是参考复兴中医网一个和我一样的例子。可见辩证之难。还得继续好好学习伤寒论啊。有些东西不实践是难以确认真假得失的。现在感冒还有些,没有完全好。
  ()学中医入门不出偏歌诀 09:49:02  徐风瑞  学医学,最可贵  不走正路废  中医纷杂易出偏  各家学说把人累  扎扎实实多背诵  火眼金睛也能会   先伤寒,后金匮  再背经络和穴位  内经难经大略读  神农本草要背会  五百方剂三百药  千遍伤寒和金匮  乱花渐欲迷人眼  谨守仲景不错队  名家大家冷眼观  为我所用最实惠
  伤寒论的医案以后在没有理论基础的时候不在看了。看了意义也不大。能真的看懂吗?基础打好以后,可以多看反复看,那个时候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没有无敌的法门。只有无敌的人。  持观音圣号或者其他佛号的秘密在哪里?什么叫做至诚?当我悟到同体大悲的含义后,感  觉有了一定的心得,有了一些把握。  炼器的第一重要处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只要功夫到了,一根枯草也有它的妙用。炼器  的过程人也在同时被炼。各种法门无不如是。不能以为简单就轻视。人炼器,器何尝不在炼  人?  一句阿弥陀佛,看似简单,但是大势至菩萨可以念到等觉位,与观世音平起平坐,候补  佛位。芸芸众生,听到这个佛号的多了,又有多少能够念到家的呢?  通背拳师王耀庭教拳时说:三个月磨不跑,八个月打不跑,就入了通背的门。意思是初  学不教花拳绣腿,只是单操,非常寂寞,能耐住才可以有基础。  听一些师傅说,金刚经每天读不低于15遍,根性好的念满1080遍,根性差的念满5000  遍,就会出一定境界。其实,用这个方式学别的任何学问,都会出境界的。  传统的功夫需要练才出本事。开始那5年,每天不能低于6小时。即使一般的,开头三年  ,每天也不能低于4小时,否则,水平是难以保证的。  拳,练即为师。练着练着,自己就明白了。日冲千拳,年而通达。比什么老师给讲,效  果都好。所以穷究拳理,初期无益,反而易走弯路。所以,得一而练,练到至穷处,其理自  明,此一明,为神明,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就是这个理,这样神明的,后人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是未练到那个效果。  一遍清,百遍通,千遍精,万遍灵。这些是红拳,换到别的方面是一样的道理。功夫就  是这么来的。周易参同契谓之千周万遍。  修行就是生处转熟,熟处再转生的过程。  不厌百回读,万遍将可睹。不是文章有密码,而是最后心领神会了。文章自有文法和意  境,心有灵犀,能够读到文外之意。  古德云:佛法不误人,但看自己功夫何如耳。  没有万能的理论,万能的理论用起来一定是万万不能的。理论的妙处是文字难以传递的  ,运用的微妙处是人。  不急而速,愚公移山。绝利一源,利师十倍。三反昼夜,利师万倍。  最后一个包子才饱人。前面的包子有用吗?  弄懂最简单的道理,做好最简单的事情。  人世间有向道心的人不少,能坚持下去有大毅力的不多。  养成大拙方为巧,修到如愚始见齐。  为什么万恶淫为首,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也随之而至。  世间珍宝,能养生却不得拖死,非奇宝也。佛门三宝真的得到,当可以养生拖死,才是  奇宝,惜乎世人难以得到。  长胜遇见不败,不败者胜。  很真的东西是很平凡的东西,很平凡的东西是人们最容易遗漏的东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  一个把字写的很美的人也能把字写丑,但是一个把字写的丑的人不一定能写的很美。  当今流行大家未见一个写过楷书的,他们也承认要有传统功底,但是书法是写的,不是  说的。书内功无楷书支撑,终成俗书。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会成功。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卖油翁雕塑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唯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  本文选自于《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  人物简介  陈尧咨(?—1034?),北宋人,字嘉谟,谥号康肃。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残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后,遭弹劾削职。徙邓州数月后,复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很快又因失职,降兵部员外郎。母亲病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时遇边患,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为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位在蔡齐之上。不久,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辞而不就。皇太后以双日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赴任,虽整修器械,但驭下粗暴。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谥康肃。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王老六是宝坻县人,本领出众。据说他当年在老家学艺时,师傅叫他抱着挂霜的老冬瓜剃,只准剃去瓜皮上的一层白霜,不准划破瓜皮。老冬瓜都长得坑坑洼洼,练过这一手才算真本事。  神枪手   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溜达溜达,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碾子,翘腿坐在上边,看见过路的大闺女小媳妇,就哼哼一段婆娘们哄孩子的歌儿,找个乐子: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   做鞋做袜儿,穿衣穿裤儿,   点灯说话儿,吹灯亲嘴儿。   女人家见他这土痞模样,不敢接茬,赶紧走去。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的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响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打开洼地跑来一个瘦瘦的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   "我师傅要会会您。"   他帖子没看就撕了,问道:   "你师傅是哪个王八蛋?"   瘦小子一笑,说:"随我来!"走了几步,故意回头逗他一句,"您敢来吗?"   "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   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走不多远,绕过一小片野树林子,只见那里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你瞧好了!"   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线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   "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傻二开口说:   "你算说错了!你要知道我家祖宗怎么创出这辫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过来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尿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   "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带那瘦徒弟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怕别人取笑他。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抢,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
  怀念朱莘农大师 作者:十世遗风  我对莘农先生怀有很崇敬的感情,他是出色的经方大师,却很少有人知道。  莘农先生的学术是我父传我的,从来不跟我讲理由,只是告诉我该这么用。如麻杏石甘汤原治喘而汗出,先生用它治疗咳嗽、发热、哮喘、尿闭等。我用此方二十多年,几无失手。一女,4岁,咳嗽一月不愈,咳则小便出,多治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传为美谈。我儿从1岁到现在14岁,发热咳嗽从来不输液,几乎全得益于此方。  先生治胃病常用半夏泻心汤,只要心下痞,不必见呕、烦、下利、肠鸣,每用必效。先生用此方到化境,或合方左金丸或合方温胆汤或合方痛泻要方或合方小建中汤或合方失笑散或合方小陷胸汤或合方旋复花代赭石汤或合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合方外台茯苓饮,神出鬼没。先生的学生都善治脾胃病,得益于此方的变化。我治一男,35岁,心下痞已两年,舌黯脉滑,用此方不加减,一剂而愈。  先生注重腹诊,尤重喉诊。日本人说中国只有两个人会用腹诊,一个是先生,一个是先生学生曹永康先生,此话有点夸大,但先生的腹诊是很出色的。我父常说,中医之难,难在辨别寒热虚实。先生言咽红为热,咽白为寒;脐跳为虚,脐不跳为实。简明扼要,无人出其右。腹壁薄、脐跃,此腹诊是先生独创的小建中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先生之学不牵强,没有什么人参肚子,使用人参只要见无食欲、口渴症。先生学生谢启舜告诉我,别人咽喉疼痛用六神丸,他自己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他的咽喉是白的。先生看病速度很快,说中医刚开始是听病人说症状,后来是病人听医生说症状,此得益于他的望诊。  先生善治发热,号称朱一贴。他言风热为少阳病,湿温病用干姜桂枝,热入营血时用犀角羚羊角,都很有特色。先生家传夹阴伤寒,犹有特色。夹阴伤寒的核心是虚证,少阴虚寒或肾虚。此学说可以治发热可以治杂病。我父夏天治一男40余岁,人用木板抬进诊所,高热一月,腹痛,极度消瘦,我父用麝香一钱入脐,活白鸽一只剖腹,以白棉布连血敷脐上。第二天诸症愈,满屋皆臭。此先生法!文革期间,养信鸽为资本主义小资情调,需要取缔。协会主席上书言白鸽可以药用,可以救人,我父要用,无锡市革委会主任同意了,无锡的信鸽协会在全国独能保留,白鸽免于浩劫,先生之力!  先生之学传自其兄朱少鸿先生,先生和少鸿都是朱家第八代传人。少鸿先生是晚清秀才,字如苏东坡和郑板桥,先生及其学生之字大体如此,很有美感。少鸿先生与致和堂创建人柳宝怡至交,柳先生创伏气学说,少鸿先生守夹阴伤寒,都独具一格却有相通地方。SARS在香港肆虐,呼吸衰竭却下利,我一看就知道此为夹阴伤寒或伏气而发,少阴传于太阴,用真武汤,真武汤证有咳和下利。恭喜致和堂的膏方制作立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先生为何要弄膏方呢?补脾肾治伏气啊!冬令进补,冬不伤于寒,春不病温啊!看叶天士也搞伏气学说,看温病用补肾法,险象环生,让人啼笑皆非。少鸿先生的夹阴伤寒是理论用来治病的,不是写锦绣文章的。可惜少鸿和莘农先生的夹阴伤寒连无锡的非遗都未评上,不公平!  先生早年人称桂枝先生,晚年号称黄连先生,用桂枝黄连如神。当时月经过多的病人多,先生喜欢用黄连解毒汤合十灰散,既使舌淡也用清热药,我很不明白,到现在才有悟心。我用黄连解毒汤治好过两例重症肝炎,都是医院认为要死的,得益于先生耳!先生也善用附子,用四逆汤救活很多霍乱病人。  先生内伤疾病多从心肝气火论治,黄连温胆汤和羚角钩藤汤是常用方。现代中医不相信中药能治好高血压,我父嗤之以鼻,说亲眼看到先生用羚羊角三钱治好过。我到了40岁才明白心肝气火的好处,粘膜道的炎症哪个不是心肝气火?  先生是江阴人,刚来无锡时,没人知道,医名不著,多次换地,在我家也行过医。先生花了很久才医名卓越,日限号70个,挂号费一元零五分,五分是给他专职的黄包车司机大阿二的。大阿二一月有一百多元收入,是高收入,有两房妻妾。那时物价便宜,我家在市中心,一百五十平方的好房子,奶奶花了1200元买下的,先生每月却有两千元收入。先生喜欢听京剧,是票友,梅兰芳每次来无锡,十元一张票,先生和我父都坐第一排。先生是名人,无锡外宾部的特约医生,是政协的特约委员。先生结交的多是名流,中医界出名的有承淡安、邹云翔,南中医成立时邀请先生,先生推荐了邹云翔。病人也多是名流,省委书记陈光都是慕名而来。先生衣服考究,常穿毛料长褂,春秋穿凡立丁两用衫,头发整齐,皮鞋永远发亮。不讲究吃,但常有宴请,在最高档的中国饭店,大阿二拉着他,小阿二拉着我父,很有趣。  先生治学很严谨,和其兄一样,喜读沈氏尊生和皇汉医学,脉案多写理法方药,字体华美,病家喜收藏其方牋。先生经方有独到之处,如黄连阿胶汤合半夏泻心汤治温病。先生经方外常有时方和他自己的特色,所以一般人看不懂,如小茴香白蒺藜治疗腰痛,黑豆衣补肾,气喘用黑锡丹,需要用心去体会。我父年轻时喜欢上古旧书店淘书,里面常夹有先生脉案,买书是为了买先生和其兄的脉案,所以我家有一些他兄弟的脉案,我装裱了,很喜欢。上面印有李斯篆写的『斯臣去疾』,意思是这个人治得好病,有意思。  先生医德很好,发热病人常开一剂,是怕病人多花钱。先生诊务繁忙,但常去义诊,一日诊病二百余,通宵达旦。先生从无怨言,常乐此不疲,自己诊所交学生打理,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常去义诊,常说为良医者,对病人应具备『割股之心』,『痛人之痛,急人之急』,高风亮节,为后世楷模。  先生不保守,传多个学生,以发扬广大中医事业。江阴有夏奕均,是大徒弟,还有邢郦江、曹永康,无锡有徐克潜、谢启舜、秦纬,我父是关门徒弟,其它地方也有,上海有余蔚南,都是名医。先生让大家背四大经典。很有意思的是先生不教学生的,问他什么是湿,说吃下去东西腻膈兮兮的就是湿,这话很有深意!平时也不多说话,所以他的学生对老师的学问都有不同见解,都有独到处。我父也是这么教我的,不讲原因,只讲结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后渐渐明白了先生学问的有效,临床也有独树一帜的地方,此是先生教学方法之功!仲景也是这个意思,不讲原因,只讲主之不主之。我对先生学问的理解是:学好经方是形似,结合好时方是神似,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能治疑难病可成良医,要成大家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先生医名太盛,占有无锡最高级的病源,普通中医是很难生存的,很多中医就联合搞了个联合诊所,后来变成了中医院。  我父让我整理先生的医疗经验,写了一些,比如根据先生用桂枝的经验,写了【桂枝汤为何是仲景群方之首】,但不愿意发,生怕不符合先生本意,狗尾续貂,等思想成熟了再发也不迟。先生家传有外科,很多人不知道,喜欢用三七。一女,62岁,白塞氏综合征,日服激素,两脚溃疡烂至骨,黄脓四溢,需要截肢,我用先生法,二月愈,一直不复发。我父常说治疗当代病要用外科药,如砒霜治虚寒气喘如神,轻粉治真菌效果满意,但没有政策保护医生,只能不治。挖掘先生的外科经验是很重要的。  先生生于1896年,逝世于1962年,死于肺结核。英年早逝,去世太早了,太劳累了,义诊时常常要看到凌晨,还接触大量的传染病。先生不是什么名医,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官方名医一个都轮不到他。先生诊务繁忙,没时间写书。先生培养的学生都是名医,都很低调,没有做官的,没人为他树碑立传。先生的精神却在鼓励我们下一代,为良医者,不为虚名求实效,不为功利求口碑。您的学问和医德如和氏美玉,时间到了,自然会光照大地,普慈众生。
  武术的化境如此神奇,以致一般人认为它不可思议,迹近玄虚。但是,化境并不假,其中实含有至理,那就是“熟练”。钢琴家不需要用眼睛看琴键,自能演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冰上运动员用不着花费多大的注意力,自能维持身体平衡,在冰上自由滑行,并且玩出种种花样。高超的武术家所以能不期而然地克敌制胜,也就是因为他具有高度熟练的技巧和极其深厚的功力。   清初精于内家拳的黄百家指出,武术的要诀“在乎练,练既精,不必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繁”。民国时嵩山少林寺方丈妙兴大师说:“久练自化,熟极自神”。都道出了武术化境的个中三昧。世界拳王比利也说:“不能停下来思考,必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由此可见,化境之妙,古今中外,其理相通。
馆藏&12311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医通中医继续教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