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秘密等级 在哪里起源于哪里

我国的公文起源及历代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我国的公文起源及历代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来源:& 作者:
公文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就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书者,古之号令”,《尚书》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上古时代的命令”。从公文的物质载体来看,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公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约10万片殷墟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公务文书。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成,是占卜的用具,也是一种书写材料。商代帝王崇尚迷信,无论祭祀、打仗、出巡、狩猎、畜牧、农事、灾害、疾病等,都要在神庙前用龟甲或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将占卜的实践、占卜人的姓名、所占卜的事项,以及事后的结果等,都刻制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书”。
商代后期,出现了青铜器铭文,因其多刻铸在钟鼎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书”。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着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以及重要的契约、册令、赏赐、诉讼等。《毛公鼎》上刻有497字,就记载了周宣王褒赏臣下毛公的故事,以及西周奴隶主统治不稳定的状况。晋国、郑国曾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教育人民不得违犯。
在商代后期,出现了以竹片和木板为书写材料的公文,写在竹片上的叫“简策”,用木板写的叫做“版牍”,两者合起来称做“简册文书”。近年来,在我国湖南、湖北、山东及西北敦煌、武威等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大多属于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公务文书,记载着当时的重要法令、户口和赋税制度等,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以丝织品为书写材料的缣帛文书。《墨子•非命》篇中就有“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的记载;秦汉以后,缣帛文书日益增多。
两汉时期开始有了纸张。东汉的蔡伦为纸的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到了唐、宋时期,纸张生产日多,质量也大大提高。用纸张作为载体来书写和印制文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公文文中的演变情况来看,《尚书》作为中国早期的文献汇编,书中收集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公文,并把问题划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周礼》晚于《尚书》,是战国中期的著述,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其中提到当时的公文形式,如祠、命、诰、会、祷、诛,较之《尚书》中所记载的公文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出土的大批秦简、汉简,绝大部分是各种公文。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来看,说明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公文体式已经日臻完善。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当时的各种文体划分为四种,而公文则列为四科之首。
从汉代到清代,下行文包括制、诏等一二十个种类;上行文,在汉代以前只有“奏”一种,后来则发展到了包括申、启、呈、章、表等十多种;平行文有关、刺、咨、照会等。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个《公文程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的名称和使用范围,废除了几千年来封建王朝所使用的制、诏、诰等公文名称,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思想,也是公文名称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我们党和政府是一贯重视公文工作的。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文书工作出了许多规定。1923年成立的海陆丰总农会和广东省农会,都设立了“文牍部”。1931年,周恩来又组织文书部门制定了《文件处置办法》。1951年9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公文种类为9类15种;1987年2月又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主要文种扩大为10类15种;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再作进一步修订,将主要文种规定为12类13种;2000年8月24日又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主要文种仍为13个。在党的机关公文方面,198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文中规定党的机关正式文件的常用种类为13个;历经七年的实践之后,又于1996年5月3日,以中办发(1996)14号文件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条例》的出台与《办法》的修订,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水平。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3 queries, Gzip disabled公文式的起源
关于公文式公文式的起源
公文 公(Kumon Toru)的故事学习能力,将转变为生存技能。 因一对父子的羁绊而诞生的KUMON。
因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而诞生的公文式学习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始终秉承着创始人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公文式诞生的契机是一个孩子的一张成绩不理想的数学试卷。当时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公文 毅试图隐藏这张数学试卷,可是却被他的母亲发现。母亲一直认为儿子的数学学得不错,可这张试卷的成绩让她很担心,于是她要求当时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丈夫公文 公想想办法。身为父亲的公文 公决定自己亲手为儿子编写学习材料。公文 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而在为儿子编写学习材料时他最重视的也就是这一点。
为了培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让儿子能每天持续自学自习,并且能尽快地提高学力,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公文 公非常清楚,计算能力不足是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公文 公花了大量心血,独自编写了一套以培养计算能力为学习重点的数学学习材料。此外,这套学习材料还能让孩子以自学自习的方式不断前进。这也是因为公文 公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不依赖于他人的教导、靠自己的力量学习才能获得扎实的学力。公文式创始人 公文 公 (高中教师时代,1955年左右)长子 公文 毅(小学二年级时)公文 公当年为公文 毅在活页纸上手写的计算题,就是今天公文式学习材料的雏形。公文 毅每天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完成父亲编写的学习材料。通过这样的自学自习,公文 毅的学力不断提高,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解答高中数学的微积分问题。邻居家长看到公文 毅如此大的进步,纷纷请求公文 公帮助自己的孩子。于是,公文 公邀请附近的孩子到自己家里来,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学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要用这种学习法开发更多孩子的潜能。”1958年,公文 公在日本大阪创立了公司,决心要开设更多的公文式教育中心。以“自学自习到高中学习材料”为目标,通过让每一个孩子自学自习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来提高能力——公文式学习法的推广由此开始。公文 公1954年亲手为儿子编写的学习材料手稿(公文式学习材料的雏形)
孩子原本就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在读、写、算的过程中,他们会培养出“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到”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自学自习能力。公文式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开拓人生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能实现自我价值、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为了理想和目标不断挑战的能力。因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而诞生的公文式学习法,从一个人传给更多人、从一个地方传到更多地方,现在已经跨越语言、文化、历史的界限,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广。公文 公()生于日本高知县。大阪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科毕业后,先后于母校土佐中学、高中以及大阪市立樱宫高中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33年。
1958年,创立大阪数学研究会。1983年,更名为(株)公文教育研究会。
主要著书:《公文式算数的秘密》(广济堂出版)、《试一试》(公文出版)、《错不在孩子》(公文出版)等。年,在大阪市内租用店铺设立的办事处公文 公和夫人同心协力进行指导的丰中上野坂教育中心(1965年左右)在巴西演讲的公文 公(1994年8月)公文 公教育研究所有限公司
为了继承公文式学习法的创始人——公文 公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1995年,公文 公教育研究所作为公文教育研究会的一个部门正式成立,并于2000年独立。公文 公教育研究所的使命是为各国及地区正确使用公文式学习材料和指导方法提供支援。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对整个公文集团深入、正确理解公文式的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文 公纪念馆
公文 公纪念馆由公文 公故居※改建而成并对外开放,通过展示公文 公为长子公文 毅亲手编写的学习材料等各种资料,向世人传达公文式的核心思想、教育的根本。
※建于1982年,1998年开始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我国的公文起源及历代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我国的公文起源及历代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来源:& 作者:
公文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就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书者,古之号令”,《尚书》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上古时代的命令”。从公文的物质载体来看,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公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约10万片殷墟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公务文书。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成,是占卜的用具,也是一种书写材料。商代帝王崇尚迷信,无论祭祀、打仗、出巡、狩猎、畜牧、农事、灾害、疾病等,都要在神庙前用龟甲或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将占卜的实践、占卜人的姓名、所占卜的事项,以及事后的结果等,都刻制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书”。
商代后期,出现了青铜器铭文,因其多刻铸在钟鼎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书”。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着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以及重要的契约、册令、赏赐、诉讼等。《毛公鼎》上刻有497字,就记载了周宣王褒赏臣下毛公的故事,以及西周奴隶主统治不稳定的状况。晋国、郑国曾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教育人民不得违犯。
在商代后期,出现了以竹片和木板为书写材料的公文,写在竹片上的叫“简策”,用木板写的叫做“版牍”,两者合起来称做“简册文书”。近年来,在我国湖南、湖北、山东及西北敦煌、武威等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大多属于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公务文书,记载着当时的重要法令、户口和赋税制度等,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以丝织品为书写材料的缣帛文书。《墨子•非命》篇中就有“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的记载;秦汉以后,缣帛文书日益增多。
两汉时期开始有了纸张。东汉的蔡伦为纸的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到了唐、宋时期,纸张生产日多,质量也大大提高。用纸张作为载体来书写和印制文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公文文中的演变情况来看,《尚书》作为中国早期的文献汇编,书中收集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公文,并把问题划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周礼》晚于《尚书》,是战国中期的著述,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其中提到当时的公文形式,如祠、命、诰、会、祷、诛,较之《尚书》中所记载的公文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出土的大批秦简、汉简,绝大部分是各种公文。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来看,说明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公文体式已经日臻完善。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当时的各种文体划分为四种,而公文则列为四科之首。
从汉代到清代,下行文包括制、诏等一二十个种类;上行文,在汉代以前只有“奏”一种,后来则发展到了包括申、启、呈、章、表等十多种;平行文有关、刺、咨、照会等。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个《公文程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的名称和使用范围,废除了几千年来封建王朝所使用的制、诏、诰等公文名称,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思想,也是公文名称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我们党和政府是一贯重视公文工作的。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文书工作出了许多规定。1923年成立的海陆丰总农会和广东省农会,都设立了“文牍部”。1931年,周恩来又组织文书部门制定了《文件处置办法》。1951年9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公文种类为9类15种;1987年2月又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主要文种扩大为10类15种;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再作进一步修订,将主要文种规定为12类13种;2000年8月24日又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主要文种仍为13个。在党的机关公文方面,198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文中规定党的机关正式文件的常用种类为13个;历经七年的实践之后,又于1996年5月3日,以中办发(1996)14号文件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条例》的出台与《办法》的修订,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水平。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Processed in 0.014 second(s), 3 queries, Gzip disabl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荣获“年度北京市朝阳区优秀律师”称号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历代公文选公文的起源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历代公文选公文的起源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2:56: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历代公文选公文的起源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文联系人写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