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国家或地区与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竞争对手分析关系最小

&&|&&&&|&&
您当前位置:
解析:中国服装行业如何多角度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发布日期:&&浏览次数:545
[&导读&]& 生产制造环节建立在对成本的把控上,如果成本把控得比较好,其供需就比较稳定。但是大家不能总是比成本,而要考虑怎样通过创新来创造客户的需求;在商业流通环节,怎样用更好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 & & &&生产制造环节建立在对成本的把控上,如果成本把控得比较好,其供需就比较稳定。但是大家不能总是比成本,而要考虑怎样通过创新来创造客户的需求;在商业流通环节,怎样用更好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这是中国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6月19-20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2012全球纺织服装链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经历了生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如何依靠商业模式的设计重新思考和判断企业的&商业方向&,重新构建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平衡供应链关系,利用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是这次大会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行业今后发展要着力解决供应链相关问题的价值所在。
  集成创新从成立供应链联盟&破冰&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具备世界上单一最长的供应链,从纺纱、织布、漂染、成批生产,到品牌营销管理、渠道管理,物流配送以及零售终端。在这长长的链条上,各企业在共同的市场上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鞭效应,实际造成了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小化,制约了行业发展。
  伏广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纺织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从过去单一企业之间的加工贸易,逐渐发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而这种协同发展将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过,由于目前商业&潜规则&的存在,和牛鞭效应的影响,大大制约了我们的纺织服装供应链竞争力。&发起成立这种上下游企业合作的纺织服装供应链联盟,就是为了打破&潜规则&,破除牛鞭效应。&
  对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一直在寻求破解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伏广伟认为依靠已经在行业形成相当影响力的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成立纺织服装供应链联盟,打造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平台,应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据介绍,该联盟将以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为基础,基于联盟核心成员、集群和优秀企业组织和实施一系列项目和合作,实现联盟成员的知识分享、信息共享、经验传承、资源整合、行业看板树立、商业模式探索以及达成最终的战略合作,从而实现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双赢&或&多赢&目的。
  借助2012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召开之际,此次率先成立了纺织服装供应链联盟羽绒供应链分会,成员包括羽绒服装品牌、羽绒加工、设计服务商以及羽绒上游的面辅料、羽绒供应商等,将羽绒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纳入,有利于企业间的联合开发,实现集成创新。对于为什么首先选择羽绒服实现&破冰之旅&,伏广伟表示因为羽绒服供应链是独立成体系的,比较完整,品牌覆盖率大,比较有代表性。
  对于建立纺织服装供应链联盟的举措,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建对供应链的感触颇深,基于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他认为供应链首先要把上游稳定下来,企业在选择好优秀的供应商后,不要轻易变化。&只有具备了稳定的供应链,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张长建谈到企业现在存在的营销过剩问题。他认为,企业还是应该靠产品制胜,而非依赖营销。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营销过剩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企业采取了不合理、不公正、非法的竞争行为,比如商业贿赂等;另一个是企业采取了铺张浪费的行为,比如开了很多的订货会等。&因此,在供应链的问题上,倡导健康的商业理念、商业道德和商业环境也非常重要。&
& & 伏广伟表示供应链联盟不像其他常规的联盟有秘书处等部门,而是从形式上看似松散,实则是形散神聚。联盟里定期组织会议,成员们将其在生产、设计、研发、销售中遇到的困难讲出来一起探讨,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希望我们能在供应链这条方向上一起努力,把企业各自在供应链环节中的效益最大化,把设计理念、质量管理等想法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对整个供应链进行集成创新,提高国内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竞争力,让供应链价值从纤维一直传递到服装。&伏广伟说道。
  建立能创造价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际上,一件产品的价值是由整条供应链创造的,一件产品的竞争力,则体现了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整体竞争力,未来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上。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国内一些优秀企业有着值得借鉴的经验。
  作为国内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自创立以来,3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具备自身特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据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奇刚介绍,雅戈尔的供应链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以横向联营及创立(北仑港品牌)方式,拓展销售,扩张企业资产规模。这一阶段主要以扩大生产规模作为供应链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创立了雅戈尔品牌,组建了营销公司,初步形成全国营销网络,企业开始从加工制造向生产营销型企业发展过渡,在这个阶段主要以扩大营销网络作为核心工作。
  第三阶段,21世纪初完成了国际服装城和纺织城的建设,掌控了从上游的纺织成衣制造一直到零售终端的垂直产业链,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阶段,2009年起开始实施从生产营销型企业向品牌管理型企业的战略转移,创立了五大品牌,内部产业链发展也从内外结合,从内部企业为主向内外结合供应链整合转移。
  总的来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雅戈尔用了近20年时间,构建了一条垂直型内部供应链。而根据多品牌发展的需要,雅戈尔又提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战略。对此,雅戈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重构了供应链体系,依靠多方位的创新,扩大了国内的领先优势,加速全球资源配置;二是雅戈尔对外采购量将从现在的1/3发展到5年后的1/2,10年后的2/3。供应链企业逐步从国内向海外转移;三是对供应商的选择、培育和考核方面,雅戈尔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为战略合作伙伴、一般供应商以及选择性的供应商。对于战略型供应商,雅戈尔进行信息共享,把其信息纳入雅戈尔的管理体系,同我们一起联合开发,提高雅戈尔的开发能力。
  作为国内羽绒服领域的领军者,波司登在自身供应链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监戴建国表示,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必须要能创造价值,而其中很关键的就是供应链管理水平,要有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现在,波司登已经从以前的纯生产型工厂,发展到目前自己生产只占10%多一点,绝大部分都是外包生产,波司登把供应链管理上升到集团核心战略之一。
  据戴建国介绍,波司登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快速反应。&目前波司登的下单模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保持15天的下单周期,订完货以后每15天下一次订单,每13天交货,实际上这对供应链来讲压力是很大的。波司登已经连续七八年,都做到13天交货。&
  戴建国还介绍,目前波司登供应链管理有一个模型是一个圆圈,从始至终都围绕着消费者。&首先从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到,然后到商品企划,设计研发,再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验收,最后通过物流回到市场上,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我们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在集团内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门。波司登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涉及到终端零售商。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供应链上更多的可能是做原材料供应商和加工厂。&
& & 作为国内体育领域的领军品牌李宁,已经开始建立海外的供应链。对此,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生产成品管理部经理雷立朝表示,建立海外供应链就是要让供应链的专业能力升级。&首先,企业必须要有稳定的供应保障,这是品牌商继续赢利、继续前进的最基本保障。其次,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但是目前国内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比如劳动力成本上涨,新生代又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导致整个行业不稳定,这个时候产品品质在往下走。再次,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要控制产品成本,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在国内基本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雷立朝对李宁建立海外供应链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虽然品牌建立海外供应链有着不少好处,但是雷立朝提醒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第一是政治的风险,像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孟加拉、来西亚等国家,其政局都不太稳定,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的劳工工会非常强势。
  第二是货期会拉长,比如在越南,材料运去越南通过海运至少要一周,来回加起来,比国内的时间大概多出20天到一个月时间。而这个货期会改变现有模式。
  第三是面临资源上的风险,因为国际体育品牌,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已经在东南亚国家做了相当长的时间,优质资源已经被他们掌控了。国内体育品牌要去抢资源就势必要付出一些代价。
  对于李宁而言,雷立朝表示,李宁在选择东南亚生产商的时候,很大的问题在于其原材料是从国内过去的,加长了生产的时间。因此,李宁必须推动材料一体化建设,缩短这个时间;而涉及品牌生命的质量问题,必须要严格管控,在海外就必须进行很好地解决。
  不难看出,国内优秀服装品牌企业都具备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特色。虽然这种特色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无法模仿的,但是他们在如何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方面的经验,仍然会使其他国内服装企业受到启发和引导。(本文来源:会商宝农业纺织网)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谦意,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当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外贸企业在服装品牌出口中赢取优势之策略
3.服装服饰出口行业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理事长蒋衡杰在上海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导,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一些新增生产能力都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如羽绒服、男装中的西服、衬衫等产品上。男装生产渐成格局,知名品牌求"系列化"、"层次化"趋势明显,在扩大规模效益、经销策略和营销方式上大动脑筋,但鲜有企业花大力气在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下真功夫。其实这些都是动摇企业发展根基,妨碍企业和产品提高附加值、持续扩大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才会出现一方面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另一方面消费者仍有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服装的局面。这也是我国服装产品难敌进口品牌的原因所在。
二、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没有得到改善。大、中、小型企业发展不均衡,盲目跟风的现象还广泛存在,特别是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不能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开发适合企业特点的产品来吸引和满足特定的市场,不论条件地"克隆"好销的产品、成功的营销模式等的"一窝蜂"现象常见于市,妨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服装行业的主体应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可以发挥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由于缺乏交流和合作,东西部服装业不论是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还是在产品档次、人员素质上,以及在信息集散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反差,东部的能力得不到延伸,西部的水平无法提高,影响了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均衡发展。
三、供需失衡,产品结构调整难以到位。由于国内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加之国内市场尚不规范,生产同一类型、同等档次产品企业多;而认真研究市场、调查市场,生产符合特定消费群、并能进一步研究其爱好和变化,以达到稳定消费群体的企业少。这种情况造成市场上有的产品积压过剩,有的产品难觅其踪,产品结构调整始终难以到位,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急待得到提高。
四、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注重外功,忽视内功。对于许多服装企业来说,投入大量资金对企业和产品形象进行策划和宣传,引进先进服装生产设备和电脑系统,都已不成问题,但声势浩大的外表后面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内容,如先进设备的利用率有多高、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如何等,企业家心里难有一本明白帐,这直接影响到每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服装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引进和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但根据我们调查,这些系统在服装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CAD/CAM的应用普及率以及企业Internet的上网率已达到80%以上,而我国服装企业由于领导者对将高新技术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对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推动企业进步缺乏自觉性;企业内部缺乏掌握服装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实际操作与维护的能力;对服装企业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认识、扶持和投资力度不够;行业管理组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因此,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发展均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的服装生产和贸易水平还相差很远,更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另外,对1999年下半年及2000年一季度我国服装出口的增长应全面地、客观地看待。目前服装出口形势的好转尚带有恢复性,2000年1月、
2月服装出口金额虽比上年同期有75%、49%的增长幅度,但月底服装出口金额绝对值27.12亿美元和20.26亿美元,只相当于我国1996年的月平均水平,而且这种恢复性的增长有很大程度是靠国际市场环境趋好和国家政策效应拉动的结果。应该看到,我国服装行业及企业本身结构调整和扩大出口的内在动力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还不明显,如何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对国际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我国服装出口的后劲,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外贸企业在服装品牌出口中赢取优势之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每年的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l/4。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来看,服装行业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对优势产业。
然而,随着东欧、非洲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原材料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弱的趋势凸现;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服装产品设计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又使中国服装出口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此外,根据世界纺织品服装协定,2005年配额已全部取消,国内服装企业将能更方便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更多的服装生产企业将会介入服装出口贸易,致使竞争加剧。同时,进口国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壁垒,将使国内服装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深刻分析和认识入世后有关服装业的贸易规则,发掘和提高自身优势,采取策略积极应对,将有助于服装外贸公司逐步摆脱无序竞争、对特定市场过于依赖等问题,促进服装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主动出击,改变被动局面
目前,大多数服装外贸公司仍起着外商与加工厂之间的“联系”作用,从事着接单、下单、发货的工作,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加入WTO后.服装外贸企业如果不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就不能取得市场主动,只能被动地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来适应市场竞争,并且这种状态也不会维持长久。因此,企业应加大产品设计开发力度,争创自有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1、根据客户来样设计延伸款式
现在,很多外贸企业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款式图或样衣进行生产。然而,当与客户有了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对其风格和喜好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公司应当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款式推销给客户。比如,有时客户拿来的是单件的衣服,如果将其延伸设计成系列服装,有可能会令客户满意而接受。这样,不仅会扩大订单量,增加利润,无形中也显示出公司的实力。即使款式未被选中,也会使客户体会到公司的热忱与积极的工作态度。
2、提高产品设计创新能力
服装产品的创新,主要是面料与款式。首先要重视面料品种的翻新,紧跟国际流行趋势。我国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大量面料,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外贸公司应该尽量发展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面料合作厂,协助其开发高品质、多品种、符合流行趋势的新型面料。此外,也应注重后整理,如印染、水洗等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后整理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服装的质量和整体效果,国内一些公司,有时就因为这方面达不到要求,致使订单被取消。
其次.应加强服装产品的“整体设计”力量,即不仅仅依靠单个设计师的灵感,而是依靠一个由设计、工艺、市场等不同层次及知识结构的人员组成的设计开发小组共同的智慧。开发组可针对出口市场,收集分析相应的流行趋势及市场信息,主动提供自行设计的款式甚至样衣供外商选择。目前,已有一些服装外贸公司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有些企业将设计开发小组设在相应国家或地区,以便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流行资讯,提高产品中标的几率,使出口服装的整体价格得以提高。
3、扬长避短,开拓新的市场
实力较强的公司,应主动开拓新市场、主攻大容量市场、培育市场发展;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应寻找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集中精力向实力较强公司的薄弱环节发动进攻,进行蚕食。再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产品或服务也难免存在不足。如果这些不足为部分客户所重视,而这些方面又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那么公司就有机会赢得这部分客户的订单,夺取局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二、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客户忠诚
服装贸易实际上也是服务业的一种,它的反应快慢、客户心理把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出口量。
1、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信誉
提供优质服务是指始终如一地为客户做好任何一件小事,它含有水滴石穿的意义。从长远看,优质服务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尽管目前我国仍有一部分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或做一些名不副实的宣传,或不择手段地推销,或进行“掠夺性”价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竞争的激烈,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终将赢得市场。因此,外贸公司必须学会从客户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快捷服务,保持良好关系
服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品,它需要适时投放市场,一旦延误了时机,就失去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敏捷的反应,将设计款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
一些外国公司在安排进口服装生产时,会同时将一个款式下发到不同的外贸公司,比较不同的报价、产品质量及反应速度等,最后选择一个公司下单。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的敏捷度极为重要,尤其在产品生产周期相当短的时候。
3、关注国际贸易动态,保持产品的高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当产品不断丰富、顾客日趋专业和理智时,提高并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是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保证。通常,服装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外观质量,即服装的款式、版型、装饰设计、颜色、工艺等;二是反映服装性能的内在质量,即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安全性、卫生性等。
外观质量是人们对服装产品进行判断的最初依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价格及成交率,很多情况下外观质量将起决定作用。北京有一家服装外贸公司,在一批出口到欧洲的1615件T恤中,因衣服上有脏污和部分领口裁剪不对称,竟有600多件遭遇退货及索赔。这不仅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丢失了客户,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公司的形象。
更应引起外贸公司关注的是,国外客户对服装的质检要求正出现三大变化:一是从传统的重视外观质量检验趋向注重内在质量检测。由于内在质量更能反映其实用性能,因此有外商已将服装的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合同条款;二是对服装的质量要求由传统的实用、美观趋向于更为重视安全和卫生;三是对服装的质量指标要求更加严格。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服装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技术壁垒为主的服装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环保、管理等优势.对市场准入设置了一系列贸易壁垒,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保护措施、双边贸易优惠安排、原产地标准等。
国外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大大削弱了我国服装出口的传统优势,面对国际上越来越苛刻的贸易壁垒,中国服装出口企业应进一步了解出口国相关法规和条例。企业若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忌盲目扩大出口数量,而应积极提高产品质量,特别要关注一些国际通用的认证,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OHSAS
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企业如果拥有上述认证,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对规避进口国对我国服装出口实施各种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服装外贸公司来说,不仅要面对国外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内一些加工厂家的无序竞争和低成本较量。同时国外一些贸易保护壁垒和国际贸易环境,也为我国服装出口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增大了出口压力和风险。服装外贸公司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开发新产品。同时努力改变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模式,转向以产品质量和以服务取胜.顺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便在国际服装贸易中真正占有重要的地位。
服装服饰出口行业分析报告
作者:不见不散 日期: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海关总署日发布了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
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
行 业 出口金额 增长百分比
服装 738.8亿美元 19.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411.3亿美元 22.9%
鞋类 1 90.5亿美元 25.3%
旅行用品及箱包 73.1亿美元 17.2%
珠宝首饰 (1-10月) 36.0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3.32%
服装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我国服装出口依存度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东欧、非洲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原材料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弱的趋势凸现;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服装产品设计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又使中国服装出口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在多极化的市场中,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竞争,贸易摩擦也会时有发生。在承认竞争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各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融合成为世界服装业共同面对的课题,国际间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必将成为未来服装业的主流。世界经济走势、国际市场价格、贸易摩擦及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走势。
今年来,我国服装出口经受住美欧的特保考验,服装出口稳步增长。入世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服装企业争创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通过创新提高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出口服装的平均价格扭转了不断下滑的趋势。2001年我国服装出口1-9月同期平均单价是每件2.36
美元,到2002年达到最低点每件2.23美元,到月增加到每件2.68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53%,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
2005年10月我国服装出口略显疲态.随着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政策、原料价格上涨、能源运输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美欧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对我国多项纺织产品的数量进行限制,到三季度后部分出口纺织品陆续达到全年的设限量,致使10月份出口增幅下降较多,纺织服装出口显现疲态。
六大类产品快速增长
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六大类产品出口创汇全面增长,比上年同期都有大幅度上升。但10月当月纺织织物和服装类产品出口创汇增幅比上月下降近1个百分点。从下半年开始服装类产品出口逐月回落。
下表为2005年六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情况:
产品 10月金额(亿美元) 1-10月金额(亿美元) 累计同比(%)
1、纺织纱线 3.72 41.54 17.28
2、纺织织物 13.46 126.49 17.24
3、纺织制品 21.02 195.16 32.65
4、针织服装 65.29 608.35 20.74
5、梭织服装 23.18 217.02 18.96
6、服装附件 26.34 266.71 24.02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贸促网 2005年12月)
六大类出口全面增长,支撑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连续五个月超过100亿美元。
美欧设限影响渐显
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一方面得益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纺织品,另一方面出于对保护本国衰退纺织产业、维持地区经济、就业、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会充分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进口政策。
月我国纺织服装对原非设限国家出口比上年多出口45亿美元,而对原设限国家出口创汇比上年增加了132亿美元。但从10月看对原设限国出口增幅下降。
年1-10我国纺织服装对原设限国家出口为348.3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0%,占纺织服装整体出口的36%;对原非设限国家出口为6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7.81%。其中:纺织品对原设限国家出口103.3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3%;服装对原设限国家出口24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81%。纺织品对原非设限国家出口259.8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3%;服装对原非设限国家出口363.35亿美元,同比增长
05年1-9月.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及份额
国家(地区) 金 额
日本 93.88亿美元
欧盟 85.45亿美元(其中德国:19.37亿美元)
美国 75.84亿美元
香港 40.24亿美元
俄罗斯 17.8亿美元
其它国家和地区 121.01亿美元
总计 434.22亿美元
(数据来源:纺织贸促网 2005年11月)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区域分布依然明显,最集中的地区仍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地区。与出口创汇超过百亿美元的省市就是江浙沪粤四省市,这四省市出口创汇就占整个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的近七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装行业的竞争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