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我国面临的复杂形势经济形势下的就业状况

咨询热线:
在线客服预约(工作时间: 9:00-18:00)
上海人才市场 TIPS
& 您当前的位置:
&&&&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在宏观经济政策锁定的管理目标中,就业始终是一个重要对象。从前几年的情况看,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以及城镇人口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没少为此操心。现在,随着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市场又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这种矛盾的两难局面反映了什么呢?又从哪里找到解决矛盾的钥匙呢?深入分析下去,就不难发现,结构失衡是症结所在。只有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才能化解诸多矛盾。
  &&亚夫
  近年来,劳动力就业市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让人疑惑。特别是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出现一方面&招工难&另一方面&找工作难&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
  在&用工荒&的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迫切需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就业难&则反映出劳动力结构失衡,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对等,如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部分高技术人才又期待较高的待遇而犹疑不定;普通求职者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难以胜任高技术含量的职务,但又不愿从事相对比较低端的工作,正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因此,找工作难也就难以避免。
  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备受关注。解决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结构性供求矛盾,需要多方努力,更得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顺利实现体面就业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同时要着力推动就业方式转变,有效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规模扩大 结构发生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后,根据人口结构和就业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实施了就业优先的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缓解了就业矛盾。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人。
  1、就业总量增加
  2012年,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76704万人,比1978年增加36552万人,年均增长1.9%。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7102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6902万人。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6839万人,比2008年增加422万人,增长6.1%;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增长迅速,就业人员为30263万人,比2008年增加207.38万人,增长17.8%。
  2、就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快速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使得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进一步调整。2012年末,在全国76704万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为25773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3.6%;从事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23241万人,占30.3%;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27690万人,占36.1%。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由2008年的39.6:27.2:33.2调整为2012年的33.6:30.3:36.1。
  3、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从总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居多,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但其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融于就业结构性矛盾之中。从就业压力看,正从总量为主向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转变,未来将要更多面对的是结构性矛盾。
  其一、就业的总量压力。虽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于2012年底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20~59岁就业年龄人口仍在增加,2010年我国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4.5%,比2000年提高4.4个百分点,就业的总量压力依然不小,尤其要注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等三个方面。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有所加剧。
  其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就业结构。年的12年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2.3%持续上升,至2012年达到30.3%,上升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7.7%上升至2012年的36.1%,上升了8.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则由2001年的50%下降至2012年的33.6%,降低了16.4%。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几年就业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对就业需求比重的加大和第一产业对就业需求比重的缩小,反映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其三、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013年我国经济自身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的拐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带来需求的变化,从而造成一些新兴行业需求人才、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却出现大批失业人群。目前劳动力市场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增加,而对初级技能劳动者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市场上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量大,但大量劳动者由于缺乏技能就业难、工作稳定性较差。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出我国教育培训体制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高等教育功能定位不清,扩张过快;职业教育发展不足,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水平不高;技工学校发展的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其四、大学生及其他城镇群体就业困难。目前普工、一线操作工招工难伴随着技能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今后几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数量还将不断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则达到727万人。各地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破产人员安置问题不断出现,其他城镇新生劳动力及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也很大。目前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面对不需要太多技能的岗位薪金不断提高,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不愿意多读书。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经济增速减缓有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再不用&舍近求远&有关;与农业本身吸引力的增强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有关;也与我国人口变动与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可以说,&用工荒&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2、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3、的加快发展影响到就业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4、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5、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6、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业形势不乐观 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劳动力供求矛盾将继续对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创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1、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
  首先,在总体布局中要体现&就业优先&。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和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投入、产业调整、项目布局和企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其次,要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拓展就业空间结合起来。
  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产业,引导发展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服务性行业。
  在经济形式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在企业类型上,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发展微小型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2、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下工夫,包括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扶持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要在推动与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上下工夫,包括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实行鼓励支持创新研发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在推动发展中,要切实落实相关的便利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就业和社会()政策要主动跟进,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进入这些领域就业创业。
  3、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创新小城镇建设机制,建设一批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就业集中的新型城镇,增强城镇就业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和劳动密集产业发展,通过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
  4、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
  要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有限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时,要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的需要,使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5、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
  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健全评估机制,发挥创业引领作用。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上海人才市场地址:
企业预定展位电话:021-
求职咨询电话:021-
投诉电话:
www. 版权所有(C),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信息及作品。【政策解读】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如何看就业局势的变化? 11:51:09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体:[
]  2015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低于4.5%的年度调控目标。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平稳推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  经济增速较前些年虽有所回落,但从世界范围来看,7%左右的经济增速,依然处在中高速增长区间。尤其是随着我国GDP的总盘子不断扩大,GDP每增长1个点所能实现的GDP增量,与前些年相比大大增加,带动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上半年,全国GDP总量近3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万亿元,增量基本相当于1994年上半年的GDP总量。  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第三产业经济增速持续快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比第二产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就业增长。二季度末,第三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加了279万人。  我国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也对带动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在促进就业创业上继续加码着力;同时,转变政府职能,下放审批权限,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前9个月新登记注册企业继续保持日均1.16万户的高速增长。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而他们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编辑:厅宣传中心)分享到:0
上一篇:下一篇:浅谈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0|0|暂无简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大学生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就业难的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生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就业难的问题
|0|0|暂无简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