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预缴申报表与会计报表不一致时怎么办

申报所得税时,由于财务报表来不及出,报税时企业所得税报表及财务报表上的费用是估计数,这样交给税务的所得税报表及财务报表上的费用与帐上的有差异,而收入税金等其它都是与帐上一致的,不知这样是否有关系,还是要进行调整呢?如果不调整,我下个季度申报时,又如何报呢?请教高手给予解答,谢谢
方法一:通过调整下个季度的报表数字将去年累计数调整为实际数。这样,你就有两个季度报表的实际数字与报送到税务局的报表不一致,但是全年的累计数是没有问题的。
方法二:依据上个季度的估计费用数出具该季度的报表。然后,在下一个季度调整上个季度的估计费用数。这样,报表实际数字与报送税务局报表一致,全年累计数一致。
另外,如果两个季度之间是跨年度的,则在汇算清缴时调整即可。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所得税,虽然是说先按月(季)预缴,年度终了汇算清缴,但平时的报表也是要求能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对应得上。如果平时预缴的报表不真实,虽然不对纳税人进行罚款,但要加收滞纳金,这是有文件规定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反正企业所得税是先预缴,以后还要汇算,所以现在预缴的申报表怎么做都不要紧,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平时进行预缴的纳税申报表,可以不进行纳税调整(比如业务招待费超支这些),但必须要报真实的内容,不能估计。
所以你现在的工作:
1、如果金额很大的,最好到税务机关取回报表,就说你是取数错误,报错报表,用正确的报表换回,否则加收滞纳金也是很重的。
2、如果金额不大,那可以在下个季度进行调整,不过本季度的财务报表要按报给税务机关的报表做,否则税务机关以后用申报表对你的财务报表以后,可能会对你进行处罚,因为征管法中规定,税务机关可以对申报不实的企业处罚50000元以下。
最好是不管金额大小都把给税务机关的错误报表取回来,省得以后的工作麻烦。
营业成本:按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填写。
营业收入: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填写。
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之间没有钩稽关...
本月补提上与年底补提对当年的利润没有什么影响,税务局对企业所得税是按整个年度为整体来审计查账的,所以在哪儿提没有什么影响,一般不会过问太多!但正常的话应该在发生...
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内资...
1、所得税一般属于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也有的地方按月预缴。
2、如果你单位属于季度预缴,网上申报后打印申报表。申报表一年报送一次,但各地税务要求有所不同。...
现在的会计报表存在着以下四大缺陷:
一、会计报表只披露过去信息,不披露未来信息
会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这种只反映过去的会计报...
商务大床房押金是多少?
答: 深石油现货原油代理加盟高返佣平台,石油投资行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深石油是国内最好的石油投资平台,深油所234号会员诚邀你的加盟,无门槛无要求招商热线...
答: 便秘,几乎是每个老人挥之不去的困扰。所以,除了注意饮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各种治疗或缓解便秘的偏方。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喝香油润肠通便的方法,老年朋友不妨一...
答: 沙县小吃不错啊!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199753',
container: s,
size: '104,48',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298216',
container: s,
size: '200,30',
display: 'inlay-fix'
解读新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
小编导读: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该通知的发布对于正在准备2008年第二季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特别是存在过多以前年度亏损以及免税收入的纳税人来说,无疑有值得兴奋的一面。
一、该通知的主要亮点在于:
1、“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
2、对于修改后的“实际利润额”做了补充填报说明:
1)0x20“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
2)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3)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第十六条“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分别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规定对于汇总纳税总、分机构税率不一致的预缴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填报说明进行了解释说明,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9行或14行或16行与第18-20行关系不成立,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中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分配比例=分配税额计算关系不成立。”
二、对于填报“实际利润额”的理解
纳税申报表(A类)类对于 “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这样一方面与其它相关企业所得税文件用语趋于一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28号)“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根据当期实际利润额,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预缴分摊方法计算总机构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所得税预缴额,分别由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月或者分季就地预缴。”
另一方面,准确遵循了《实施条例》对于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实施精神。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也相应做了改变,与原申报表相比,2008年的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取消了“纳税调整增加”、“纳税调整减少”、“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行次,只有“利润总额”一个行次,这里的“利润总额”与第2行“营业收入”、第3行“营业成本”也没有绝对的钩稽关系,而应该为企业的各项收入减除各项成本和允许扣除的费用和支出,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相似,这样最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年度终了预缴税款与实际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但是纳税申报表的“利润总额”往往会使广大会计人员理解为会计意义上的“利润总额”,难免出现有免税收入,也要提前缴纳税款,并在汇算清缴后办理退税手续。
另外,有些地方明确规定“纳税人用本年度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在年度纳税申报时进行弥补,在预缴申报时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这样无论是资金安排上还是汇算退税上都带来很不必要的麻烦。国税函[号将“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并明确“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这样就做到了与《实施条例》的一致性和方便于纳税人的理解和填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应该按照《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减除,而不是企业自行计算的各年度累计账面亏损。
“不征税收入”为《实施条例》明确列举的:(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为《实施条例》所列举的:(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举例说明:某企业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2002年亏损100万元、2003年亏损50万元、2004年亏损40万元、2005年亏损30万元、2006年亏损20万元、2007年亏损10万元、2008年6月累计利润总额3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80万元,国债利息5万元。
《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实际利润额”=(300-80-5)-(50+40+30+20+10)=215-150=65万元,税率25%,应纳所得税额=65×25%=16.25万元。其中2002年亏损超过亏损弥补年度,不允许在所得税税前弥补。
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总分支机构填报的补充说明
汇总纳税总、分机构税率一致的,按国税函[2008]44号原《通知》的填报说明进行填列是符合逻辑稽核关系的,而对于总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总分支机构如果还一味追求申报表的逻辑关系,则会苦于无法填报。国税函[号的及时发布,避免了纳税人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计算分配后苦于无法按照稽核关系填报纳税申报表的矛盾。
例:总机构计算2008年6月累计实际利润额为200万元,下属四个跨省市设立的二级非法人分支机构适用税率以及基期年度2006年三项指标如下表,单位为万元。
国税发[2008]28号第十六条规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分别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计算过程如下:
一、首先计算25%税率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700/1000)×0.35+(300/1000)×0.35+(900/1500)×0.3}=106(万元)
应纳税额为:106×25%=26.5(万元)
总机构就地预缴:26.5万元×25%=6.625(万元)
总机构缴入中央金库:26.5元×25%=6.625(万元)
分支机构一就地预缴:26.5万元×50%×{(400/700)×0.35+(100/300)×0.35+(500/900)×0.3}=6.41(万元)
分支机构二就地预缴:26.5万元×50%×{(300/700)×0.35+(200/300)×0.35+(400/900)×0.3}=6.84(万元)
二、计算15%税率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300/1000)×0.35+(700/1000)×0.35+(600/1500)×0.3}=94(万元)
应纳税额为:94×15%=14.10(万元)
总机构就地预缴:14.10万元×25%=3.525(万元)
总机构缴入中央金库:14.10万元×25%=3.525(万元)
分支机构三就地预缴:14.10万元×50%×{(200/300)×0.35+(300/700)×0.35+(300/600)×0.3}=3.76(万元)
分支机构四就地预缴:14.10万元×50%×{(100/300)×0.35+(400/700)×0.35+(300/600)×0.3}=3.29(万元)
计算完毕汇总如下表格所示:
根据以上计算总机构填列纳税申报表如下:
根据以上计算分支机构一填列纳税申报表如下:
其它分支机构同样填报。
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9行或14行或16行与第18-20行关系不成立,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中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分配比例=分配税额计算关系不成立。&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电话:021-),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责编:高顿网校
Copyright &copy
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新版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难点解读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092 在线学员:12404
1080主题帖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388
经验:26806
鲜花:<span id='flower2
金币:<span id='medal501
最近,国家总局颁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以下简称“64号公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作出修订,自日开始实施。本次修订是《企业所得》实施后的第三个版本的预缴申报表,切合现行政策,简洁明快,便于纳税人遵从。笔者试集合新旧3个版本申报表的变迁,对64号公告中的《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主要行次的变化及填报进行解读。&& 国税函[2008]44号文件的申报表&& 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8]44号),制定了与《企业所得税法》配套的预缴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44号文件版本申报表。&& 《企业所得税法》基于减少纳税遵从成本,简便税收程序的考虑,其基本出发点是既然年度要做汇算清缴,季度暂且按照利润总额纳税,不做任何调增调减,汇算清缴后再多退少补,以减少程序成本,因此44号文件版本申报表第四行“利润总额”就成为季度预缴申报表的关键。减少纳税遵从成本的理念是先进的,但由于以前年度亏损因素、免税收入因素,尤其是免税收入中的股息红利因素,对季度纳税影响巨大,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对纳税申报表作适度调整,主要收入是股息红利的集团公司母公司将难以承受。但在2008年第一季度申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因素。例如:M公司2007年汇算清缴应纳税所得额亏损1000万元,2008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其中符合免税条件的股息红利所得1000万元,该企业按照44号文件版本申报表,申报表第四行填报2000万元,第五行税率25%,计算出M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应该预缴500万元企业所得税。假设M公司后三个季度没有任何经营,2008年度汇算清缴,由于免税收入调减1000万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000万元,因此应纳税所得额为0,由于第一季度已经预缴企业所得税500万元,因此应退税500万元。&& 上述案例中,M公司最终没有缴税,但是,500万元资金要等到汇算清缴后方能退税,在高利率时代1年多的利息,即使按照6%的利率计算,M公司仍然付出了高达30万元的利息机会成本。同时,《》(国税发[2009]79号)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季度多缴税款的,应当退税,但征得纳税人同意后,也可抵税。因此,44号文件版本预缴申报表虽然考虑减少纳税遵从成本,季度预缴尽量不作纳税调整的理念是先进的。&& 44号文件版本申报表的另一缺陷是没有考虑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情况。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号)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未完工收入要按照规定的计税利润率计入利润总额缴税,但申报表并未相应设置,因此房地产企业无法适用该版本申报表。&& 国税函[号文件的申报表&& 考虑到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房地产企业的预计毛利3个重要因素,国家税务总局于日下发了《》(国税函[号),自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其中涉及的预缴纳税申报表简称635号文件版本申报表。该文件创造了“实际利润额”的概念,将季度申报表第四行由“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规定“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635号文件版本申报表是相对完善的预缴申报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635号文件规定的“实际利润额”口径需要在表下计算,而不是将调增项目直接在申报表体现,出现了部分基层税务机关执行政策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筑企业等特殊行业新税收政策的颁布,申报表无法容纳相应的变动。因此,635号文件版本申报表需要与时俱进,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64号公告应运而生。&& 2011年64号公告的申报表&& 64号公告版本申报表汲取了前两个版本实施过程中的,将实际利润额的计算过程列示到申报表,并规范填报,其主要内容有:&& (一)第四行“利润总额”作为计算季度缴税的主要基础,列示在申报表第四行,继续坚持季度申报以利润总额为核心的理念,同时对其进行4项调整,从而计算出第十四行“实际利润额”,作为缴税的依据。按照申报表得出基本申报公式:&& 实际利润额=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 (二)第五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该行次填报房地产企业的预计毛利,同时为未来特殊项目填报预留空间,因此不直接表述为“房地产企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次虽然解决了将预计毛利明示申报表的目的,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两个问题,本次申报表修订未解决:一是房地产企业未完工收入对应的税金及附加无法在利润总额中扣减,只能等到年末在汇算清缴时扣除,对纳税人时间性利益影响较大,因此北京等地的税务部门允许企业变通填列进行扣减。二是房地产企业毛利结转,64号公告申报表未预留毛利调减行次,尚待进一步明确。&& (三)第六行“免税收入”。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所得。&& 权益法下的损益调整&& A公司持有M公司40%股份,采取权益法核算。2012年5月,M公司年报确定2011年度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A公司为(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损益调整 400&&&&
贷:投资收益 400&&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董事会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当天作为股息红利所得确定日期。因此,A公司确认的400万元投资收益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收入。会计确认收益400万元,税收不确认收入,该400万元属于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第七行就此项纳税调减项目进行调整。&& 因此,第一,该400万元不属于税法收入,不应填报在预缴申报表第六行;第二,400万元属于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应该在年末汇缴时调减,季度预缴申报未涉及该项调减项目;第三,虽然细究政策,该400万元不能在季度申报时扣减,但其对企业的影响与免税收入类似,应该加以解决。&& (四)第七行“不征税收入”。&& (五)第十四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该行次主要是针对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号)规定的建筑企业跨地区项目部按照2‰预缴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为未来类似政策预留空间。&& 建筑企业跨地区项目部预缴&& 某建筑企业总机构在北京市,其在石家庄市成立一项目部,该项目部2012年第一季度取得营业收入1亿元。&& 根据国税函[号文件规定,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度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因此,该企业第一季度应缴预缴企业所得税20万元,填入季度申报表第十四行。
一份纯净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磨练、经得起谎言的诱惑、经得起幼稚的背叛,经得起一切考验。中华会计网校·税务网校&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2611
经验:114211
鲜花:<span id='flower2
金币:<span id='medal23
不错 谢谢分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精品系列】网校2014年全新职务特训班1、(经管学院发证)2、(首日免费体验)3、(首日百元特惠)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4283
经验:22127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214
论坛等级: 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经验:275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90
谢谢楼主!
今天会变成昨天,明天将变成从前,但我会一直守在你的身边,把现在变成永远!&&&
论坛等级: 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1764
经验:4961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15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所得税预缴的时候有个财务报表需要填。里面有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本年金额和去年金额。上期金额是指上年同期?还是就是上一期?去年金额是去年同期的金额还是去年累计全年的金额?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信息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信息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50%
(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20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数额。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没有学好,需要充电。懂的人救救小妹。
企业所得税是按月还是按季预缴,这要根据税务局给你确定的所得税申报征收方式来定:
(1)查账征收:按季预缴,年度终了的5个月内进行年度申报(使用A表);
月报,本期数指的是本月数字,上期数指的是上月数字;季报本期数指的是季度末当月的数字,上期数指的是上季度季末那个月的数字,年报,本期数指的本年12月的数字,上期数...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中本期金额中有应纳所得税额,累计金额中为0,本季度不需要交纳所得税额。因为,所得税是按累计利润计算交纳所得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
答: 百瑞源中国枸杞馆是不是比较有名?
答: 深石油现货原油代理加盟高返佣平台,石油投资行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深石油是国内最好的石油投资平台,深油所234号会员诚邀你的加盟,无门槛无要求招商热线...
答: 深石油现货原油代理加盟高返佣平台,石油投资行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深石油是国内最好的石油投资平台,深油所234号会员诚邀你的加盟,无门槛无要求招商热线...
答: 深石油现货原油代理加盟高返佣平台,石油投资行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深石油是国内最好的石油投资平台,深油所234号会员诚邀你的加盟,无门槛无要求招商热线...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