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30年2018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与社会发展怎么看社会调查报告

豫Q52298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般,未免让人疑惑。
凤凰·知之
2775.56-71.86& -2.52%
工业交响曲
http://young.ifeng.com/a/40759_0.shtml#p=1
世界杯原来是一场大骗局,看球的朋友们要小心了
租金带来的经济压力过大,影响生活的幸福感。租房永远没有买房好
增城荔湾供货最多,买哪?
今天您理发了吗?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头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巅峰集萃,傲立东港之上;临海独栋,竞藏时代资产。
未来南京将有20多条有轨电车线,将和17条地铁织就轨交网络。
杭州楼市进入摇号时代!2018杭州摇号楼盘最全信息都在这里。
5月高端成交活跃带动均价创新高
热点区域 |
楼市上演“宫斗大戏”房企演绎“权利的游戏”!
日长沙热盘报价,梅溪湖热盘均价9600元/平……
5月份济南房价走势会如何呢?是增长还是下跌?一起来看看
中海“地王”的加持,并没有让十陵就此起飞。
金三银四,新开楼盘加速推出,海量好房让你选。
贴近您的湾区情结,和您一起惬意湾区时光!
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十大新盘面市!刚改推新速度加快
成交不收取任何佣金,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主要为购房者争取最大优惠力度!
团市委将于7月5日至8月24日在全市开放150个暑期托管点。
上妆手法错误很容易造成卡粉,连女明星也不例外。
外星人的发现彻底改变我们对火星看法。
向英烈致敬!
关于凤凰新媒体
||||||||||||||||||
凤凰新媒体版权所有Copyright (C) 2016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 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四卷)
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四卷)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中投顾问以"挖掘产业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发展起以产业研究为坚实根基,以产业规划、招商服务为重点,以中投大数据为创新方向的业务体系,十余年间累计服务政企客户数万家。
对开发商:
图表 构成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
图表 世界主要经济体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图表 世界主要经济体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图表 新加坡与英国产业的乘数效应
图表 2014年日本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前十位
图表 2014年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榜(10亿日元以上)
图表 2014年日本海外电影票房榜(10亿日元以上)
图表 我国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图表 2014年我国各省市产业发展指数
图表 国内文化传媒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趋势图
图表 国内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趋势图
图表 国内文化传媒企业重大并购案例
图表 中投顾问对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测
图表 中投顾问对年文化消费规模预测
图表 我国广播电视总收入
图表 广播、电视普及情况发展趋势图
图表 电视用户数量发展趋势图
图表 我国覆盖率变化情况
图表 全国经济指标
图表 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图表 年广播电视行业收入情况
图表 中国电影总产量及国产与进口影片票房对比
图表 电影发行主体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图表 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总收入
图表 年故事片以外的国产影片生产情况
图表 2014年国产片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
图表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以及增长率
图表 年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市场份额情况
图表 年中国内地票房过亿元影片数量
图表 2014年票房收入前十名影片
图表 2014年票房收入排名前十的省份
图表 2014年票房排名前十院线的市场信息
图表 2014年票房排名前十影院票房信息
图表 2014年影院在各大省份的分布情况
图表 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五
图表 2015年票房收入前10名国产影片
图表 2015年票房收入前10名进口影片
图表 2015年票房收入前10名地区
图表 2015年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线公司
图表 2015年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
图表 全国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题材统计表
图表 年每年首播新剧数量(全天,80城市)
图表 2014年首播新剧在不同频道组的分布(全天,80城市)
图表 年的播出与收视份额(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图表 2014年各题材进入各地TOP20频次最多的电视剧(18:00-24:00,80城市)
图表 2014年卫视频道收视率超过1.5%的电视剧(19:00-22:00,80城市)
图表 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情况
图表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增长情况
图表 年全国用户增长情况
图表 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变化
图表 年内地票房超过5000万元国产增长情况
图表 年中国衍生品规模增长情况
图表 年中国衍生品细分市场份额
图表 全国各省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
图表 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企业前十位
图表 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
图表 度全国推荐播出优秀动画片目录
图表 国产动画电影排名前10票房情况
图表 国产和进口动画电影票房及数量变化情况
图表 动画电影票房排行
图表 年中国电视动画公示与完成情况
图表 中国动画片商品化市场结构的三个层次
图表 国内播映动画片的主要商业策略
图表 国内动画片的三种商业类型
图表 A类型的动画片
图表 B类型动画片的&品牌&导向
图表 C类型的动画片=广告片
图表 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产业链对比
图表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年龄分布
图表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性别分布
图表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个人月收入分布
图表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地域分布
图表 国内数字音乐领域VC/PE融资案例
图表 2014年新闻出版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年新闻出版产业增长情况
图表 2014年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
图表 2014年全国出版物对外贸易情况
图表 2014年对外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图表 2014年出版物对外版权贸易构成
图表 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发展情况
图表 2016年新闻出版业各类别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及其变动情况
图表 2016年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营业收入情况
图表 2016年新闻出版单位数量与构成
图表 2016年新闻出版就业人数的产业类别构成
图表 2016年各类出版物在全部出版物总量中所占比重
图表 2016年各类出版物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动情况
图表 2016年新闻各产业类别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图表 2016年各地区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位)
图表 2016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
图表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表 中国用户数量分类增长情况
图表 中国国产网络游戏海外收入
图表 2016年进口网络游戏产品生产国家或地区分布
图表 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互联网游戏市场产品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移动网游戏市场产品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区域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互联网游戏市场区域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移动网游戏市场区域结构
图表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
图表 2016年中国网络游戏上市规模TOP15
图表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结构
图表 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游戏公司买方规模份额
图表 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游戏公司概况
图表 2016年中国移动游戏榜单每月TOP20游戏不同类型研发商的游戏数量
图表 2016年中国移动游戏榜单TOP30IP游戏类型分布
图表 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
图表 年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
图表 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统计
图表 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图表 年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图表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图表 年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 广东文化产业单位数及增加值
图表 广东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
图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分布
图表 中国区的类型分布
图表 中国产业型文化创意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休闲娱乐型文化创意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地方特色型区分布情况
图表 曲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图
图表 文化项目与城市资源升值关系图
图表 产业主要竞争力量
图表 2014年民营公司营收TOP10
图表 财年迪士尼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迪士尼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迪士尼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财年迪士尼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迪士尼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迪士尼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财年迪士尼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迪士尼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迪士尼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综合收益表
图表 年时代华纳分部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综合收益表
图表 年时代华纳分部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综合收益表
图表 年时代华纳分部资料
图表 年时代华纳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综合收益表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分部资料
图表 财年新闻集团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 年中视传媒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中视传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中视传媒现金流量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中视传媒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年中视传媒成长能力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成长能力
图表 年中视传媒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中视传媒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中视传媒运营能力
图表 2018年中视传媒运营能力
图表 年中视传媒盈利能力
图表 2018年中视盈利能力
图表 年华谊兄弟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华谊兄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华谊兄弟现金流量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华谊兄弟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年华谊兄弟成长能力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成长能力
图表 年华谊兄弟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华谊兄弟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华谊兄弟运营能力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运营能力
图表 年华谊兄弟盈利能力
图表 2018年华谊兄弟盈利能力
图表 年奥飞动漫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奥飞动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奥飞动漫现金流量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奥飞动漫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年奥飞动漫成长能力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成长能力
图表 年奥飞动漫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奥飞动漫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奥飞动漫运营能力
图表 2018年奥飞动漫运营能力
图表 年奥飞动漫盈利能力
图表 2018年奥飞盈利能力
图表 年华策影视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华策影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华策影视现金流量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华策影视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年华策影视成长能力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成长能力
图表 年华策影视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华策影视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华策影视运营能力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运营能力
图表 年华策影视盈利能力
图表 2018年华策影视盈利能力
图表 年宋城演艺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宋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宋城演艺现金流量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宋城演艺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年宋城演艺成长能力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成长能力
图表 年宋城演艺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宋城演艺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宋城演艺运营能力
图表 2018年宋城演艺运营能力
图表 年宋城演艺盈利能力
图表 2018年宋城盈利能力
图表 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类别名称和行业代码(第一部分)
图表 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类别名称和行业代码(第二部分)
图表 对延伸层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
***************更多图表目录略***************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投顾问原创,未经中投顾问书面许可及授权,拒绝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谢谢!
相关推荐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投顾问影响力
猜您还想购买的报告
? ? ? ? ? ? ? ? ? ?
热销报告推荐
1.电话,邮件或网络确定购买细节
电话订购:2     6
其他订购方式:
2.填写并发送报告征订表
3.通过银行汇款支付报告购买款项
1. 购买报告时请认准"中投顾问"商标,公司从未通过第三方代理,请与本站电话联系购买。
2. 中投顾问欢迎广大客户上门洽谈与合作,您可以上门浏览报告核实后付款。
相关报告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细分行业报告直达
当前投资热点
十三五投资机会报告
? ? ? ? ? ? ? ?
购买此报告的用户还购买了
? ? ? ? ? ? ? ? ? ? ? ? ? ? ?
研究报告热线:
规划咨询热线:
招商咨询热线:
节日值班电话:
深圳总部地址:
2400 008 1522
400 008 0552
400 008 0586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Copyright &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在线咨询:您现在的位置: >> 社会调查报告 >> 中国调查报告网
中国调查报告网
来源: 时间:
【中国调查报告网】2014中国互联网职场调查报告拉勾网 2014年7月 1.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 ―― 平均跳槽频率 18.16个月城市平均跳槽频率(月)25 20 15 10不同性别的平均跳槽频率(月)23.117..718.5 17.1 16.6 17.1 17.619.216.3105 0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杭州 成都 南京 武汉 西安 厦门 5 0 男 女平均跳槽频率(月)男女 2.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 ―― 平均跳槽薪资涨幅 25%平均薪资涨幅(年) 10 5 0 内部涨薪 跳槽涨薪25% 20%内部涨薪跳槽涨薪 3. 中国互联网企业 ―― 细分行业分布其它, 17% 文化艺术, 1%硬件, 2%在线旅游, 1%移动互联网, 30%健康医疗, 2% 社交, 2% 生活服务, 3% 教育, 4% 游戏, 4% O2O, 5% 金融互联网, 6% 企业服务, 8% 电子商务, 15% 4. 中国互联网企业 ―― 细分行业平均薪酬水平20 17 12.3 12.7 12.7 13 13.9 13.1 13.1 13.2 13.5 14 14.3 14.5 14.7 15 15.3 17..9 10.9 11.3 11.512媒 体健 康 医 疗企 业 服 务教 育运 动 体 育文 化 艺 术生 活 服 务智 能 家 居智 能 电 视社 交社 会 化 营 销分 类 信 息在 线 旅 游金 融 互 联 网硬 件招 聘视 频 多 媒 体移 动 广 告游 戏安 全电 子 商 务移 动 互 联 网大 数 据O2O搜 索 5.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 ―― 职业分布 6. 中国互联网 ― 平台巨头的薪酬水平
0应届毕 业生1-2年3-5年5年以上技术 产品 设计 市场 运营 职能岗位00 00
包含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360、小米、京东 等 7.中国互联网公司 ― 上市新贵的薪酬水平
5000 0应届毕 业生1-2年
00 55003-5年
技术 产品 设计 市场销售 运营客服 职能岗位00 00包含企业:猎豹、迅雷、汽车之家、去哪儿、58同城、500彩票 等 8.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 ―― 学历分布 9. 中国互联网从业者 ―― 城市分布 10. 中国互联网职位 ―― 最受欢迎 TOP10原因分析? ? ? 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非常在意企业与产品 的知名度 其次,求职者非常在意职位的薪酬水平 与企业福利 另外,招聘岗位与品牌营销的完美结 合,也会让招聘与品牌同时共赢 11. 中国互联网职位 ―― 叫好不叫座 TOP10原因分析? ? ? 行业正热,但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没有 体现出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市场长期稀缺的高薪、高大上职 位,但大多数人达不到要求 职位描述就1话,求职者感受不到企 业招聘的诚意
【中国调查报告网】中国网民调查报告1. 中国网民统计数据图 1-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2010 年,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 网民总数达到 4.57 亿,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4.3%, 全年新增网民 7330 万,年增幅 19.1%。截至 2010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 4 的 23.2%,亚洲网民总数的 55.4%。中国的互联网每月新增六百万用户,增长迅猛。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从 2010 年 到 2015 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将有望从四亿五千万激增至七亿五千万。而且,并非所有网民 都是通过电脑上网,根据预测,从 2010 年至 2012 年间,中国将新增一亿通过移动终端 上网的网民,而这个数字在 2010 年是两亿三千三百万。图 1-2:中国网民规模分布 2010 年,我国网民规模超千万的省(市)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 19 个,较 2009 年增 加 3 个。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差异依旧明显。第一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和部分内陆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福建、辽宁、江苏、新疆、山西、 山东、海南、重庆、陕西十四个省或直辖市,较 2009 年增加 4 个。其中,北京互联网普及 率高达 69.4%,上海和广东分别为 64.5%和 55.3%。第二梯队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包括青海、 湖北、 吉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六个省和直辖市,较 2009 年减少 2 个。第三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集中在西南部各 省和中部地区,包括宁夏、西藏、湖南、河南、广西、甘肃、四川、安徽、云南、江西、贵 州十一个省或直辖市,较 2009 年减少 2 个。从发展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网民规模增速较快,其中西藏、贵州、陕西、安徽网民数 量年增幅最大,分别为 52.7%,31.1%,30.2%和 30.2%。由于京广沪的网民规模相对庞大, 网民增长速度较低。图 1-3: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相比于 2009 年,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更加优化。2010 年,30 岁以上各年龄网民占比均 有所上升, 整体从 2009 年底的 38.6%攀升至目前的 41.8%。10-19 岁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 而 例较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该年龄阶段总人口数下降及教育压力的进一步增大所致。 图 1-4: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由图可知,中国互联网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且中国网民主要集中于月收入 5000 元 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说,中国网民更加趋于平民化。而由于无业/下岗/失业人口的 下降,无收入网民规模也大幅度的降低。图 1-4:中国网民结构分类 麦肯锡咨询公司将中国网民或者数字消费者分为 7 类,合计三个层次,分别是1.4.1 重度用户每周在数字媒体上花费时间超过 28 小时的消费者,包括“数字达人性”和“游戏玩家 型”两类。(1). 数字达人 数字达人一周在数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高达 34.1 小时,比所有用户 15.8 小时的平均上 网时间高出一倍。他们中有 26%拥有笔记本电脑,高于平均水平的 16%;20%拥有 mp3/mp4 播放器;4%拥有电子书阅读器,而平均水平不到 1%。42%的数字达人消费者介于 18 岁到 24 岁之间,其中一大部分出现在超大城市:28%的 消费者住在四个一级城市内,而整体数字人口中住在四大城市的消费者仅有 12%。2010 年中旬,中国两亿两千万网民中的 6%,即 2520 万用户是数字达人。到 2015 年, 此类人群在中国数字用户群中占比将更高。但即使此群体占比不变, 一旦中国网民数目膨胀 至七亿五千万,此群体人数也会提高到四千五百万。(2)游戏玩家 游戏玩家一周花费 8 小时以上的时间玩在线游戏,而一般数字消费者仅为 2.5 小时。这 部分人口年龄层较轻, 33%介于 18~24 岁之间, 有 他们 90%以上的游戏时间花费在电脑上面。1.4.2 中度用户中度用户定义为每周在数字媒体花费 14~28 小时的人群结构。(1).信息至上型 该群体看中比较实用的网络应用, 如信息的搜寻及读写电子邮件。这一部分人口有四分 之一是职业经理人和私营企业主, 提高工作效率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他们一般利用个人电脑 上网,极少使用移动终端,这一部分人口的年龄一般较长,有 41%介于 25~35 岁之间。至 2015 年,该群体人口将从 2010 年的 7140 万增长至一亿两千七百五十万左右。(2).移动行家 这部分人口沉迷于移动终端, 他们获得数字内容的时间中有 39%是通过移动终端, 会率 先抢购 mp3/mp4 播放器、手持游戏机、电子阅读器等各类移动产品。2010 年,此人口群体的数目为 3360 万,将来有可能达到 6000 万左右。1.4.3 轻度用户轻度用户定义为每周花费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少于 14 小时的人口群体,他们占到中国 网民数量的 60% 。(1).传统型 此细分群体目前拥有一亿五百万的人口,他们排斥互联网和数字装置,更常看电视,教 育程度相对较低,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居住在四级城市。到 2015 年,该群体人数有可能增 长到一亿八千七百五十万左右。(2).在线投资客 该群体花费在追踪公司股价和在线股票交易的时间是一般网民的 3 倍,但除此之外,他 们对数字媒体的用量不大。此类人群年龄高于一般网民,49%介于 35~54 岁之间,大约 75% 的人居住在一、二级城市。而到 2015 年,此群体人数会由目前的 7560 万增长至一亿三千五 百万。(3).基本型 此类群体一般为学生和打工人群,他们有 25%介于 15 岁到 17 岁之间,79%以上居住在 三级或四级城市,有 46%属于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不到 3000 元。其一周花费在数字媒体上 的时间仅有 8.5 小时,全部人口中有 37%是学生。2. 中国网民的社会问题 2.1 坏消息综合症: 尼尔森调查公司发布的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 上发表与产品相关的负面评论,而韩国网民则最喜欢分享正面的评论。约有 62%的中国网民 表示, 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 是此区域唯一愿意分享负面比分享正面评价更多的网民群 体,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为 41%。紧接着,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对尼尔森的报告做了跟进 调查, 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 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 权意识增强。受众之所以对负面内容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与他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 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 他们借此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 网民之所以喜欢转发、 评论这些“坏消息” ,是因为“坏消息”在这里已经成了承载他们情绪出口的一个工具。所以形成和其他亚太国家比例和程度不大一样的情况, 跟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官方与民间 信息互动的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网络监督和网民评论已经成为民间力量监督政府、 抒发民 意的一个重要管道。但是,网络力量在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同时,也明显呈现新趋势,展现 新的心理特征。习惯性批评、习惯性质疑、习惯性反对,在网上越来越多,使得政府在说服 民众接受自己的说辞、 认同自己的政策时, 变得举步维艰。这些质疑、 批评、 反对乃至批判, 有的时候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的时候却只不过是在制造众声喧哗,或逞口舌之快, 或属意气之争,而且不乏暴力语言、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忿恨,毫无建设性。2.2 虚拟社交依赖症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了偷到一颗“菜” ;熬夜只为玩着的网络游戏太刺激而舍不得 放下; 不停刷新网页只为看关注的人哪些更新了微博??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 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 。根据调查,16.7%的网民脱离网络半天内会感到不安,34.6%的网民脱离网络 1~2 天便 会感到不安,只有 25.5%的网友表示脱离网络对自己没有影响。大多数网民认为不上网就会 错过很多资讯,一天不登录即时通讯工具,就感觉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愈五成网友有不 同程度的网络依赖。2.3 自杀倾向高危人群及潜高危人群我们将经常想到自杀和认真地想过自杀者合称为自杀倾向高危人群, 将最近偶尔会 想到自杀的群体称为潜高危人群。根据某一调查显示,中国网民中有 4.7%的人经常想到自 杀,2.1%的人认真地想过自杀,二者加起来接近 7%。而在所有调查者中,曾自杀未遂的比 例高达 3.4%。这个数据比万分之二点三的中国平均自杀率高出一百多倍。3. 中国网民的社会化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而目前互联网在也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 的角色。虽然没有实体化的自然环境和人口,但通过各种技术、法律和道德上的规范已经将 构成社会的完全的再现在网络之上,这就使网络成为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社会的存在。现今, 互联网的社会性和网民行为的不规范性是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在特定条件下,网民的确会变成所谓的“网络暴民” 。所以,有必要 使广大网民既能够履行互联网上所公认的规范和、 以及各个国家为互联网所制定的法律 法规,也能够享有互联网所赋予的权利,进而能够通过互联网反映其合理的现实的需求。能 够实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让网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公民,即网民的社会化。小组成员:王希、孔繁旭
【中国调查报告网】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4 年 5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1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 4 术语定义........................................................................................................................................... 5 摘要 .................................................................................................................................................. 6 第一章 中国农村互联网宏观环境 ................................................................................................. 7 1.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 7 2.通信运营业发展情况 ......................................................................................................... 7 3.农村互联网发展情况 ......................................................................................................... 9 第二章 中国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 11 1.性别结构........................................................................................................................... 11 2.年龄结构........................................................................................................................... 11 3.学历结构........................................................................................................................... 12 4.职业结构........................................................................................................................... 13 5.收入结构........................................................................................................................... 13 第三章 中国农村网民上网行为 ................................................................................................... 15 1. 上网设备........................................................................................................................... 15 2. 上网地点........................................................................................................................... 16 3. 上网时间........................................................................................................................... 17 第四章 中国农村网民网络应用 ................................................................................................... 18 1. 网络应用概况................................................................................................................... 18 2.信息获取类网络应用 ....................................................................................................... 19 3.网络娱乐类网络应用 ....................................................................................................... 19 3.1 网络音乐................................................................................................................. 19 3.2 网络视频................................................................................................................. 20 3.3 网络游戏................................................................................................................. 21 3.5 网络文学................................................................................................................. 21 4.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 ....................................................................................................... 22 4.1 网络购物................................................................................................................. 22 4.2 团购......................................................................................................................... 23 4.3 网上................................................................................................................. 24 4.4 网上支付................................................................................................................. 25 4.5 旅行预订................................................................................................................. 25 5.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 ....................................................................................................... 26 5.1 即时通信................................................................................................................. 26 5.2 博客/个人空间 ....................................................................................................... 27 5.3 微博......................................................................................................................... 28 5.5 电子邮件................................................................................................................. 28 5.6 论坛和 BBS.............................................................................................................. 29 第五章 农村互联网发展结论与建议 ........................................................................................... 30 版权声明......................................................................................................................................... 32 免责声明......................................................................................................................................... 322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图目录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1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 7 2
年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 8 3
年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变化情况 .......................................... 9 4
年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 9 5
年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 10 6 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 11 7 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 12 8 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 12 9 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 ................................................................................... 13 10 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 ................................................................................. 14 11 城镇和农村上网设备对比 ......................................................................................... 15 12 城镇和农村手机上网增长对比 ................................................................................. 16 13 城镇和农村上网地点对比 ......................................................................................... 16 14 网吧和家庭上网网民对比 ......................................................................................... 17 15 城镇和农村上网时间对比 ......................................................................................... 17 16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搜索使用情况对比 ................................................................. 19 17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 ................................................................. 20 18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 ................................................................. 20 19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 ................................................................. 21 20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文学使用情况对比 ................................................................. 22 21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 ................................................................. 23 22 城镇和农村网民团购使用情况对比 ......................................................................... 24 2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 24 2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情况对比 ................................................................. 25 25 城镇和农村网民旅行预订使用情况对比 ................................................................. 26 26 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 ................................................................. 27 27 城镇和农村网民博客/个人空间使用情况对比 ....................................................... 27 28 城镇和农村网民微博使用情况对比 ......................................................................... 28 30 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 ................................................................. 29 31 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 使用情况对比 ................................................................ 29表目录表 1 2013 年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情况 ............................................................................ 183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前言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的重要 平台。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全新的生活形态。互联网带来的价值促进了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这种二元结构表现在中国城乡 之间、东西部之间等多个方面。城乡之间二元结构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存 在于互联网发展领域。从获取信息和信息应用的角度来看, 城乡信息技术鸿沟是加深二元结 构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发展, 不仅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化解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农村网民上网状态与行为及农村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CNNIC 自 2007 年开始发 布《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本次《2013 年中国农村互 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 CNNIC 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对 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了细分研究。希望本报告的发布能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农村互联网 发展状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4 年 5 月4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术语定义◇ 网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过去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 国公民。◇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宽带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 力线上网、以太网等。◇ 网吧网民 指在网吧上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在网吧上网的网民。◇ 手机网民 指半年内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 未成年网民 指年龄在18 周岁以下的网民。◇ 调查范围 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3 年12 月31 日。5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农村网民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 2013 年 12 月,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 1.77 亿, 比上年增加 2101 万人, 增长率为 13.5%。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8.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 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减 截至 2013 年 12 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7.5%,继续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了 近 4 个百分点, 与城镇 62%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 1 个百分点, 降至 34.5%, 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减。? 手机作为农村网民上网主流设备,使用比例超过城镇 在几种上网设备中, 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城镇网民, 使用其余设备的比例 则均低于城镇网民。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 84.6%,高出 城镇 5 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成本低、易操作,便于农村地区居民接入互联网,成为农村居民 上网的主流设备。? 农村网民网吧上网比例继续下降,但仍高于城镇 家里是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场所。截至 2013 年 12 月, 农村网民家里上网的比例为 89.2%, 比例最高;上网比例位居第二,为 24%;其次是网吧上网,占比为 22%。与城镇网民相 比,农村网民网吧上网的比例更高,高出 4.3 个百分点,其他上网地点比例则低于城镇。? 娱乐应用趋于饱和,商务应用存在潜力 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 其次是搜索引擎和博客/个人空间, 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分列第四、五位。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 下滑,娱乐类应用发展趋于饱和。而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不断扩大,使用率得到 一定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6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第一章 中国农村互联网宏观环境1.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8896 元,较上实 际增长 9.3%,增速继续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 26955 元,较上年实际增长了 7%,增幅出现下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继续放缓,但是增幅仍超过了城镇居民,这 说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减, 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降至农村居民的 3 倍。农村居民收入从 2005 年至今保持着快速增长,已经从 3255 元跨入 8896 元,居民收入 的增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加速,也将继续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7 10 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农村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率19.6% 7.4% 6.2%9.5% 10.4%10,493 11,759 3,255 3,% 9.6% 9.3% 8.5% 9.8% 8.0% 26,955 9% 7.8% 8.4% 24,565 8.4% 21,810 7% 7.0% 19,109 17,175 15,781 5% 13,786 4,761 5,153 5,919 6,977 7,917 8,896 3% 1% -1%12.2%10.9%11.4%13%4,140图 1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2.通信运营业发展情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 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3 年电信业务收 入达到 11689.1 亿元,同比增长 8.7%,比上年回落 0.2 个百分点, 连续三年高于同期 GDP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7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增速。电信业务总量达到 13954 亿元,同比增长 7.5%,比上年回落 3.2 个百分点。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GDP增速 电信业务总量增速 电信业务收入增速 3.9% 6.4% 10.4% 9.2% 10.1% 9.3% 10.7% 8.9% 7.7% 8.7% 7.7% 7.5% 14.9% 17.4% 15.2%图 2
年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行业发展对话音业务的依赖持续减弱。2013 年, 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过半, 达 53.2%;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对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显著加大,从上年的 51%猛增至 75.7%。用户结构进一步优化, 3G 移动电话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 32.7%, 比上年提高 11.8 个百分点;光纤接入 FTTH/0 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突破百分之二十,达 21.6%。融合 业务发展逐渐成规模, 截至 12 月末, IPTV 用户和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分别达 2842.5 和 3200.4 万户。100% 80% 60% 40% 20% 0% 2010年 话音业务收入比重 2011年 非话音业务收入比重 2012年 2013年 8.3% 6.1% 57.1% 54.3% 51.2% 46.8% 42.9% 45.7%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17.0% 48.8% 11.8% 53.2%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8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图 3
年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变化情况23.农村互联网发展情况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 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3.1. 农村互联网用户数中国网民中农村人口比例进一步增加, 中国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截 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7亿,比上年增加2101万人,增长率为13.5%。2013年 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自2012年以来,农村网 民的增速超越了城镇网民, 城乡网民规模差距继续缩小。农村网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 要增长动力。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44,095 50% 37,713 45% 33,246 40% 35% 27,719 28.4% 27.3% 26.5% 27.6% 28.6% 25.1% 30% 27.8% 21,340 25% 17,662 17.4% 16.9% 15,738 20% 15,566 12,484 13,579 11,389 10,681 15% 9,169 8,460 10% 5,262 1,931 2,311 5% 0% 07 10 13 40,834 农村网民数量(万人) 城镇网民数量(万人) 农村网民数占比图 4
年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3.2.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截至 2013 年 12 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7.5%,继续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了 近 4 个百分点, 与城镇 62%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 1 个百分点, 降至 34.5%, 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缩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截2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 9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至 2013 年底,已降至 47.4%,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依旧保持上升趋势, 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已得到成效。70% 60% 50% 45.7% 40% 35.9% 30% 20% 10% 0% 10 13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城镇互联网普及率 乡村人口占比 11.6% 14.8% 17.5% 20.2% 23.7% 55.1% 54.3% 53.5% 53.4% 56.7% 59.1%62.0%50.3%48.7%47.4% 27.5%图 5
年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10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第二章 中国农村网民构成特征1.性别结构从城乡网民性别结构来看, 农村网民与城镇网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女占比均相似。同时,与去年底相比,农村网民男性比例为56.9%,女性为43.2%,农村网民男女差异减少, 性别结构更为均衡。80% 60% 40% 20% 0% 56.8% 55.7% 43.2% 44.3%男农村 城镇女图 6 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2.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与城镇网民相比,农村网民更趋于年轻化,30 岁以下各年龄段的农 村网民比例均高于城镇网民,而 30 岁以上的农村网民比例则均低于城镇网民。其中,20-29 岁是农村网民的最大群体, 占比为 32%, 高出城镇网民 1.1 个百分点, 其次为 10-19 岁群体, 比例为 25.1%,较城镇网民高 1.7%。11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60岁及以上 50-59岁 40-49岁 30-39岁 20-29岁 10-19岁 10岁以下1.1% 2.1% 4.7% 5.2% 11.5% 12.5% 23.3% 24.3% 32.0% 30.9% 25.1% 23.4% 2.2% 1.7% 农村 城镇图 7 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3.学历结构农村网民学历水平明显低于城镇网民,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比例为62.7%,高出城镇网 民21.7个百分点。其中,45.5%即接近一半的农村网民学历水平为初中,比城镇网民高13.8 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学历拥有者在农村网民中占到17.2%,高出城镇网民近8个百分点。农 村网民学历低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现象,这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有直接的关系。大学本科及以上 大专 高中/中专/技校 初中 小学及以下4.8% 13.8% 3.0% 13.2% 29.6% 32.0% 45.5% 31.7% 17.2% 9.3% 农村 城镇图 8 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12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4.职业结构从城乡网民职业结构来看,农村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2.6%,低于城镇网民学 生群体近4个百分点;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17.2%,比城镇网民该职业群体低 2.2个百分点。农村网民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农林牧渔劳动者以及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占比均高于城 镇网民中的比例, 农村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 使得网民在其他职业方面比例低于城镇网民。学生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 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企业/公司一般职员 专业技术人员 商业服务业职工 制造生产型企业工人 个体户/自由职业者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农林牧渔劳动者 退休 无业/下岗/失业 农村 .5% 2.4% 3.5% 3.1% 7.0% 城镇 16.0% 8.2% 14.0% 1.9% .0% .6% .2% .0% .6% 3.8% 4.6% 2.9% 6.1% 6.2% 6.7% 4.9% 3.3% 3.6% 17.2% 19.4% 14.0%22.6%26.5%图 9 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5.收入结构中国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 也导致了城乡网民收入差距。收入在 500 元以下的低收入群 体中, 农村网民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城镇网民。而 2000 元以上的收入群体中, 除了在
元收入中农村网民略高于城镇网民外, 其余均是城镇网民占比明显高于农村网民。经济是基 础,收入低制约着农村网民在设备、网络资费方面的消费。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水平是促进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一大要素。13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8000元以上 元 元 元 元 元 501-1000元 500元以下 无收入3.2%5.8% 8.3% 7.4% 11.0% 15.6% 9.6% 8.3% 9.0% 13.6% 18.1% 19.2%11.7% 9.2% 7.6% 农村 城镇14.0% 15.6%12.8%图 10 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14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第三章 中国农村网民上网行为1. 上网设备在几种上网设备中, 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城镇网民, 使用其余设备的比例 则均低于城镇网民。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 镇5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成本低、易操作,使农村地区居民上网成为可能,成为农村居民上 网的主流设备。因此,手机终端作为上网设备的使用率远高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 电脑。84.6% 79.6%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农村 25.9% 73.6% 60.2% 51.4%31.0% 21.5%手机 城镇平板电脑图 11 城镇和农村上网设备对比截至 2013 年 12 月, 农村网民手机上网规模已达到 1.49 亿, 较去年底增加了 3220 万人, 增长率为 27.5%,比去年 20.9%的年增长率提高了近 7 个百分点。城镇网民手机上网规模在 2013 年增长了 19.4%,低于农村网民手机上网增速。未来随着 3G 网络的推进,网络资费的 进一步下调,手机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15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万人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22012 农村手机上网用户规模2013 城镇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图 12 城镇和农村手机上网增长对比2. 上网地点家里是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场所。截至2013年12月, 农村网民家里上网的比例为89.2%, 单位上网比例位居第二,为24%,其次是网吧上网,占比为22%。与城镇网民相比,农村网民 网吧上网的比例相比城镇高出4.3个百分点,其他上网地点比例则低于城镇。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9.2% 90.0%34.9% 22.0% 17.7% 24.0% 13.3% 4.5% 单位 农村 城镇
16.2% 9.0%家里网吧公共场所图 13 城镇和农村上网地点对比16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家里是农村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这与农村地区电信业务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有直接关系。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在网吧上网的规模为 3886 万人,年增长 8.5%, 而农村网民家庭上网规模年增长为 11.9%,家庭上网增长速度更快。万人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12 网吧网民规模 家庭网民规模 3,580 3,886 14,3图 14 网吧和家庭上网网民对比3. 上网时间截至2013年12月底,农村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为21.5小时/周,较去年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增加了4.1小时,比城镇网民上网时长少5个小时。小时30 25 20 15 10 5 0 2012 农村 城镇
21.7 21.526.5图 15 城镇和农村上网时间对比17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第四章 中国农村网民网络应用1. 网络应用概况农村网民各类应用使用率均低于城镇网民, 其中商务交易类应用与城镇网民差异相比其 他类型更为显著, 但是与去年相比, 农村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率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不断扩大。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 其次是搜索引擎和博客/个人空间, 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分列第四、五位。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 下滑,娱乐类应用发展已趋于饱和。表 1 2013 年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情况 应用类别 信息获取类 搜索 网络音乐 网络娱乐类 网络视频 网络游戏 网络文学 网络购物 网上支付 商务交易类 网上银行 旅行预订 团购 网上炒股或炒基金 即时通信 博客/个人空间 交流沟通类 微博 电子邮件 论坛和 BBS 应用细项 农村使用率70.5% 66.9% 55.0% 46.7% 37.5% 31.1% 25.7% 25.4% 22.1% 15.2% 1.1% 86.0% 70.5%城镇使用率82.8% 77.3% 74.4% 58.4% 47.6% 55.2% 47.9% 45.8% 31.8% 25.4% 6.9% 86.3% 70.9%差异-12.2% -10.4% -19.4% -11.7% -10.1% -24.1% -22.2% -20.4% -9.6% -10.3% -5.8% -0.3% -0.4%35.2% 23.0%14.4%49.1% 48.6%21.3%-13.8% -25.6%-6.8%18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信息获取类网络应用截至 2013 年 12 月, 中国农村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为 1.25 亿, 较去年底增长了 1051 万人, 年增长率为 9.2%。农村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为 70.5%,比去年底下降了 2.7 个百分点,较城 镇网民使用率低 12.2 个百分点。万人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84.0% 34,,4.3% 70.5% 11,404 12,4% 60%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16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搜索使用情况对比3.网络娱乐类网络应用3.1 网络音乐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音乐用户规模为1.18亿人,较去年底增长454万人,年 增长率为4.0%,较去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音乐使用率为66.9%,比去年下跌了6.1 个百分点,较城镇使用率低10.4个百分点。19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 11,368 73.0% 66.9% 11,822 80.3% 32,785 77.3% 34,0% 70% 65% 60%图 17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3.2 网络视频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率为55%,比去年底下降了3.3个百分点,用户 规模为9714万,比去年增加了633万,增长率为7.0%。城镇网民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4.4%,比 去年增加了4.4个百分点,用户规模为3.28亿人,年增长率为14.8%。网络视频对手机功能、 网速及资费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农村网民中使用远不及城镇网民普及。32,,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69.9% 28,.0%80% 70% 60% 50% 40%58.3%9,% 20% 10% 0%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18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20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3 网络游戏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网络游戏的使用率降至 46.7%,比去年低 10 个百分点, 农村用户规模为 8249 万人, 较 2012 年底下降了 6.6 个百分点。城镇网民使用率也略有下降, 降至 58.4%,用户规模提升了 2.4%。手机应用的丰富性渐渐使农村网民有了更多选择,分散 了他们在网络游戏中的时间, 因此网络游戏使用比例下降, 用户向其他应用的转移带来了网 络游戏用户规模的下滑。30,000 25,,142 56.7%58.4% 46.7%70% 25,739 60% 50% 40%20,000 15,0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 8,833 8,249 20% 10% 0%图 19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3.5 网络文学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 37.5%,较去年增长了近 2 个百分点, 用户规模为 6616 万,比 2012 年底增加了 1080 万人,增长了 19.5 个百分点。21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5,000 20,000 15,000 10,.3% 20,985 35.6% 18,079 37.5%50% 45% 40% 35% 30% 25% 20%5,536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6,6% 0%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0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文学使用情况对比4.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4.1 网络购物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31.1%,比去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但较 城镇使用率低24.1个百分点。用户规模为5485万,增加了970万人,年增长21.5%。网络购物 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程度虽不及城镇网民, 但可以看到, 网络购物正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渗 透, 这也说明了农村网民对网络购物存在需求, 这种购物形式也将慢慢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 习惯。22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30,000 48.9%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4,515 19,975 29.0%55.2% 24,3% 30% 20%31.1%5,485 10% 0% 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1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但是不可否认, 农村地区网络购物要想缩小和城镇的差距, 使线上的消费形式进一步深 化,必须加大物流体系建设,完善购物条件的便利性,这样才能促进网络购物在农村地区的 发展。4.2 团购截至 2013 年 12 月, 农村网民网上团购的比例大幅上升至 15.2%, 较去年底的 7.3%增加 了近 8 个百分点,低于城镇网民使用率 10.3 个百分点。农村用户规模为 2682 万,比去年同 期增长了 1550 万人,增长率为 136.9%。团购成为农村网民增速最快的应用,主要在于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2013 年,团购与 手机端应用服务进一步融合, 使得团购向线下服务纵深发展。农村网民主要上网设备是手机, 促使农村网民团购使用率有了较高的增长。23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2,000 25.4%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7.3% 2,682 1,132 17.9% 7,321 15.2%11,2% 15% 10% 5% 0%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2 城镇和农村网民团购使用情况对比4.3 网上银行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上银行使用率为25.4%,与去年底基本持平,用户规模为4487 万,较去年底增加了480万,增长率为12%。农村网民对网上银行的使用较城镇网民仍存在很 大差距,低于城镇使用率20.4个百分点。25,000 20,000 15,000 10,000万人45.1% 18,400 25.7%45.8% 20,1% 35%25.4%30% 25% 20% 15% 10% 5% 0%5,000 -4,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银行使用情况对比24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4.4 网上支付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网上支付用户规模为 4543 万人,年增长 628 万人,年增 长率 16%。网上支付在农村网民中的使用率为 25.7%,较 2012 年略有增长,但比城镇网民使 用率仍低 22.2 个百分点。25,000 20,000 15,000 25.2% 10,000 25.7% 45.1% 47.9% 18,403 21,1% 30% 20%5,000 -3,% 0%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情况对比商务类应用的增长直接影响着网上支付使用的增长,而农村网民商务类应用使用较低, 直接导致网上支付应用的使用比例低。4.5 旅行预订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910万人,年增长2228万人,增长率 132.5%,是网民增长率位居第二的网络应用。农村网民旅行预订使用率为22.1%,较去年底 提升了11.3个百分点,比城镇网民使用率低9.6%。农村居民旅行需求增加,且在线预订使用 体验不断提升,推动了农村在线旅行预订应用的发展。25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1,682 10.8% 23.5% 9,,013 22.1%35% 30% 25% 20% 15%3,9%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5 城镇和农村网民旅行预订使用情况对比5.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5.1 即时通信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1.52亿人,年增长2649万人,增长率 21.1%。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6%,相比去年底增加了5.4个百分点,仅比城镇网民使 用率低0.3个百分点,是城乡使用差距最小的网络应用。即时通信作为中国网民最基础的应 用之一,无论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网民使用率均很高。26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34,.0%38,0% 84% 83% 82% 81% 80% 79% 78% 77%80.5% 12,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图 26 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5.2 博客/个人空间截至2013年12月,农村博客/个人空间用户规模1.25亿,较去年底增加了2859万人,年 增长率29.8%。农村网民博客/个人空间使用率为70.5%,比去年增长了8.9个百分点,比城镇 网民比例低0.4个百分点。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61.6% 9,593 69.0% 28,,270 70.5%72% 70% 68% 66% 64%12,4% 56%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27 城镇和农村网民博客/个人空间使用情况对比27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5.3 微博截至 2013 年 12 月,农村网民微博的使用率为 35.2%,较去年下降了 11.3 个百分点。农村微博用户规模为 6225 万人,比去年下降了 1020 万人,降低了 14.1%。2013 年,整体网 民中微博使用率大幅下降,使得微博在农村用户中也受到波及。30,000 58.7%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 7,245 46.5% 35.2% 23,979 49.1% 21,6% 40% 30% 6,225 20% 10% 0%图 28 城镇和农村网民微博使用情况对比5.5 电子邮件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电子邮件用户规模为4066万人,相比2012年底减少了957万人, 年下降19.1%。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率为23%,比去年底减少了9.2个百分点,比城镇网民 使用率低25.6个百分点。电子邮件作为传统互联网应用,受到其他应用分流影响较大,使用 率逐步下滑。28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5,000 49.9% 20,359 20,000 15,000 10,000 32.3% 23.0% 5,023 5,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 48.6%21,4% 30% 20% 4,066 10% 0%图 29 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5.6 论坛和 BBS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中论坛/BBS用户规模为2552万人,相比去年减少445万人, 降幅达14.9%。农村网民论坛/BBS使用率为14.4%,比去年底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低于城镇 水平6.8个百分点。14,000 12,000 10,,119 9,385 21.3% 14.4%35% 30% 25% 20% 15%19.3% 8,000 6,000 4,000 2,000 2012 农村用户规模 农村使用比率 2,% 5% 0%2013 城镇用户规模 城镇使用比率图 30 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 使用情况对比29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第五章 农村互联网发展结论与建议截至 2013 年 12 月,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 1.77 亿, 比上年增加 2096 万, 增长率为 13.5%。截至 2013 年 12 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7.5%,继续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了近 4 个百分点,与城镇 62%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 1 个百分点,降至 34.5%, 城乡间互联网普及差距继续缩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截 至 2013 年 12 月, 已降至 47.4%, 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依旧保持上升趋势, 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互联网服务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地域差距不断缩小, 让乡村人口可以更大范围的获得信息服务。2013 年, 农村人口的互联网应用水平使用较 2012 年继续提高,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类应用的使用上,较为突出。尽管与城镇网民电子商务使用 仍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 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加大渗透, 将对农村网民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将改变他们的消费渠道。未来,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将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 使互联网能真正融入到中国农村千家万户中, 并 借助互联网切实解决农村地域“三农”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加快新农村 建设,对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宽带建设,以推动农村网民增长 2013 年 4 月, 工信部等八联合发布了 《关于实施宽带中国 2013 专项行动的意见》 , 意见中指出 2013 年的目标是新增通宽带村 18000 个, 实现 5000 所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 宽带接入或改造提速。从该专项可以看出, 下一阶段互联网普及工作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推 进, 未来农村人群使用互联网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13 年 8 月 1 日, 国务院印发的 《 “宽 带中国”战略及》也强调了加大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将会推动 农村网民的继续增长,促进农村网民网络应用的使用深入。(2) 推出适合农民的流量套餐,加强移动互联网普及 根据调查,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为手机,手机上网以流量、套餐形式计费。农村 地域收入低,农民对手机上网资费的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如果不调整现有的传统计费方式, 将会限制农村网民的上网行为, 阻碍农村地域互联网普及。为了加强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30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建设,政府应当对运营商进行适当的补贴,以此帮助运营商下调农村上网资费。运营商需 要根据各地不同状况, 推出适合各地农村手机上网的流量套餐, 以此打破农村居民对网络使 用的障碍。(3) 将知识带入农村,加强农村互联网技术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农村人口较城镇人口接触电脑晚, 而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水 平偏低,也使得他们在互联网技术培训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电脑下乡政策虽然已经结束, 但厂商仍需要不断促销以此继续刺激农村市场, 继续增加农民接触电脑以及网络的机会。这 样不仅是将电脑带入农村,也是将知识带入农村。加强农村居民网络教育,培育其互联网观 念,提高他们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应用在农村中的使用,为建设新农村做 出贡献。(4)娱乐类发展趋于饱和,发掘商务类应用潜力 网络音乐、 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在农村网民中使用率下滑, 娱乐类应用发展已趋于饱和。而商务交易类应用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可否认, 农村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 与城镇网民差异相比其他类型更为显著, 但是与去年相比, 农村网民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 率已得到了一定提升, 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不断扩大。这说明了农村网民对商务 交易类应用存在着需求,商务交易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将会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要想缩小农村地区和城镇的差距,使线上的消费形式进一步深化,需要加大物流体系建设, 完善购物条件的便利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商务类应用农村地区的发展。31 2013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版权声明本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 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均采用样本调研方法获得, 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 部分数据 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所以,本报告只提供给个人或单位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 中心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2014 年 5 月32
【中国调查报告网】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2014 年 8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目录第一章 1.调查介绍 ............................................................................................................ 6研究方法 ................................................................................................................... 6 1.1 1.2 1.3 1.4 1.5 1.6 调查对象 ............................................................................................................ 6 调查规模 ............................................................................................................ 6 调查样本分布 .................................................................................................... 6 调查内容 ............................................................................................................ 6 调查方式 ............................................................................................................ 6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 ......................................................................... 62.报告定义 ................................................................................................................... 7 报告摘要 ............................................................................................................ 8 手机网民发展规模及结构特征 ....................................................................... 11第二章 第三章 1. 2.手机网民规模 ......................................................................................................... 11 手机网民属性结构 .................................................................................................. 12 2.1 2.2 2.3 2.4 2.5 2.6 性别结构 .......................................................................................................... 12 年龄结构 .......................................................................................................... 12 学历结构 .......................................................................................................... 13 收入结构 .......................................................................................................... 14 城乡结构 .......................................................................................................... 14 职业结构 .......................................................................................................... 15 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状况 ................................................................................... 17第四章 1. 2. 3. 4.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 .......................................................................................... 17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时长 .......................................................................................... 17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场所 .......................................................................................... 18 手机上网对电脑上网的影响 .................................................................................. 18 手机网民手机应用行为状况 ........................................................................... 20第五章 1. 2.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使用情况 ....................................................................... 20 典型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 ...................................................................................... 21 2.1 2.2 手机地图 .......................................................................................................... 21 手机打车 .......................................................................................................... 24 2.3 2.4 2.5 第六章 1. 2. 3.手机二维码 ...................................................................................................... 25 手机应用商店 .................................................................................................. 27 手机云存储 ...................................................................................................... 29 手机网民手机商业行为状况 ........................................................................... 31手机网民网络付费行为 .......................................................................................... 31 手机网民广告接受度 .............................................................................................. 33 手机网民信息开放程度 .......................................................................................... 34 手机网民手机终端使用状况 ........................................................................... 36 手机网民手机网络使用状况 ........................................................................... 39第七章 第八章 1. 2.手机网民流量形式 .................................................................................................. 39 手机网民对 Wi-Fi 网络的使用 ................................................................................ 40
................................................................................................................. 42第九章 1. 2. 3. 4.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网民增长呈现疲态 .................................................... 42 移动上网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 ............................................ 42 手机网民付费意愿有所上升,商业潜力逐步释放,但广告模式依然是主流 ...... 42 平台化壁垒形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中小企业竞争难度加大 ......................... 43 图 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 11 图 2 中国网民上网设备....................................................................................................... 12 图 3 4.6 手机网民性别结构比较....................................................................... 12 图 4 4.6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3 图 5 4.6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3 图 6 4.6 手机网民年龄结构比较....................................................................... 14 图 7 4.6 手机网民的城乡结构比较................................................................... 15 图 8 4.6 手机网民的职业结构比较................................................................... 16 图 9 我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频率 ....................................................................................... 17 图 10 我国手机网民每天手机上网时长 ............................................................................. 18 图 11 我国手机网民最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场所 ................................................................. 18 图 12 各应用上手机使用减少电脑使用的情况 .................................................................. 19 图 13 手机地图用户市场份额情况 ..................................................................................... 22 图 14 手机地图用户选择手机地图时的考虑因素 ............................................................. 23 图 15 手机地图用户在手机地图上使用的功能 ................................................................. 24 图 16 用户对手机打车软件的使用体验 ............................................................................. 25 图 17 手机网民使用二维码的场景 ..................................................................................... 26 图 18 手机网民扫描二维码的媒介 ..................................................................................... 27 图 19 手机网民下载手机应用软件的方式 ......................................................................... 28 图 20 手机应用商店的用户市场份额 ................................................................................. 29 图 21 手机网民使用云存储应用的用途 .............................................................................. 29 图 22 手机网民选择云存储应用的主要考虑因素 .............................................................. 30 图 23 手机网民网络付费情况............................................................................................. 31 图 24 手机网民付费的网络服务类型 ................................................................................. 31 图 25 手机网民未来愿意付费的网络服务类型 ................................................................. 32 图 26 手机网民偏好的手机应用付费方式 ......................................................................... 32 图 27 手机网民的手机广告接触度 ..................................................................................... 33 图 28 手机广告对手机广告的态度 ..................................................................................... 33 图 29 手机网民对广告的接受度 ......................................................................................... 34 图 30 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开放程度 ............................................................................. 34 图 31 手机网民开放信息应用在整体应用的占比 ............................................................. 35 图 32 中国手机网民拥有手机个数 ..................................................................................... 36 图 33 中国手机网民常用手机的手机品牌 ......................................................................... 36 图 34 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及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 ..................................................... 37 图 35 我国手机网民未来考虑购买智能手机的主要因素 ................................................. 38 图 36 手机网民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 ................................................................................. 38 图 37 手机网民每月上网流量形式 ..................................................................................... 39 图 38 手机网民每月上网流量使用情况 ............................................................................. 40 图 39 手机网民首选的网络接入方式 ................................................................................. 40 图 40 Wi-Fi 上网在手机网民上网时间中的占比................................................................ 41 第一章1. 研究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介绍中国有手机的 6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且最近半年使用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手机网民。1.2 调查规模本次调查截止时间为 2014 年 6 月,成功样本量共为 3,000 个,覆盖中国大陆一至五线 城市。其中,涉及规模数据采用 CNNIC 第 34 次中国互联网调查项目执行,样本量 30,000。1.3 调查样本分布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手机网民。CNNIC 随机抽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 7 大区域内的各级城市。根据城市所有电话局号,通过随机生成电话号码的方式,抽取手机用户进行访问。样本 满足在置信度为 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 5%。1.4 调查内容本报告主要是从网民角度研究中国移动互联网各产业的发展从而了解中国移动互联网 的整体发展状况,包括以下内容? ? ? ? ? ? 中国手机网民发展规模及结构特征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状况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应用行为状况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商业行为状况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终端使用状况 中国手机网民手机网络使用状况1.5 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1.6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 拨打号码的随机生成由 CNNIC 研究人员完成,以保障抽取样本的随机性。完成调 查后,电话调查公司须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给 CNNIC,进行抽查。? 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 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 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 ?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 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 并追问到位。?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2. 报告定义移动互联网: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 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 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 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本报告中移动互联网 均采用狭义定义。移动互联网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 GPRS、 3G、Wifi 等无线网络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本报告中移动互联网网民均指使用 手机终端访问互联网的网民。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 序的手机。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S60 及以上) 、iOS、Android、Windows(包 括基于 Windows CE 内核的系统、Windows Phone 7 等) 、Linux、Blackberry OS 等。部分手 机,比如 MTK 平台的手机,虽然可以支持安装 Java 版本的程序,但由于其功能简单,应用 程序扩展性较差,并不属于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网民:最近半年内,使用智能手机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APP: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可以简称为 APP(Application) ,就是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 软件,也叫手机应用程序。类似电脑上的软件,安装在手机桌面后,点击一下桌面的软件图 标即可进入查看内容,不需要登陆浏览器访问网址这些复杂的步骤。手机应用商店:由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终端设备厂商和手机操作系统提供商开发的手 机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手机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下载手机应用。既包括腾讯应用宝、豌豆荚、 安卓市场等以手机应用下载为主, 也包括 360 手机助手、 腾讯手机管家等手机应用下载占据 较大用户流量的手机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手机应用商店用户:在手机应用商店上浏览并下载过手机应用的手机网民。 第二章手机网民规模及用户属性? ?报告摘要截至 2014 年 6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5.27 亿,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