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澳门新时代娱乐乐 这个现在还可以吗?谁游瞭解?谢谢哦!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虚假报道举报:
在陕北黄土高原两山之间,有一个叫做梁家河的小村落。她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春节将至,正是万家团圆时,习近平却选择在此时出&远门&&&去偏远、贫困地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月14日晚,眉山城区东坡湖边,两个水车伴随着哗哗的水声缓缓旋转,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拍照和留恋。
融媒体报道
2018年春节期间,四川在线将推出&春节&我们不一样&活动!为了这个&不一样&,线宝可谓下足血本! 全程高能,不看绝对吃亏!我们准备了三个福利!
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来到凉山州、阿坝州、成都市等地,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汶川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情况,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虚构&穿山甲、熊掌年夜饭&被拘,给我们敲响三大警钟,不能放纵,不能触犯法律红线,不能心存侥幸,搞大忽悠。
& & 年年看灯会,每年都不同。成都50届熊猫灯会拉开了大幕。水润天府,天府绿道,历史建筑都成了灯会的亮点。
“掌握中心思想”的使命担当,成为四川第一政经客户端和拥有同名微信、手机微网站、头条号的新媒体平台。
公信 主流 互动 沟通专注服务于党政群体
移动端主流舆论新阵地、全媒体立体应用服务平台、四川手机第一新闻门户!
华西手机报是老百姓的资讯秘书和生活顾问,早报知天下,晚报享悠闲。
权威 速度 温度 态度
全国党报官微十强
新型全媒体图片、视觉产品新媒体营销平台;为省内外客户提供各类图片产品和衍生的摄影服务。
红红火火迎新春
排练舞蹈迎新春
布达拉宫广场盛装迎接新年
荒地变花海
科隆狂欢节上演&玫瑰星期一&大游行
春运守夜人
南京:秦淮灯会亮灯
不知不觉背负巨额债务!春节警惕6类新型诈骗
多妹和小伙伴学数数累到躺地 网友:得吃东西
寒假看展学知识 快收好这份成都&观展宝典&
第五届四川少儿网络新年晚会盛大上线!
最新!中国&西部行&自驾游十条精品旅游线公布
1.69万公里绿道 铺就&绿色福利&
未来智能汽车什么样?
过年吃多、吃急了&怎么办?
C罗:葡萄牙不是世界杯热门 巴西法国德国才是
春季四大时尚发型 换个发型回家过年穿行冰雪童话中——德意志自驾游记
穿行冰雪童话中——德意志自驾游记
冬天是赴旅行的淡季,莱茵河的游艇上寒风凛冽,国王湖的岸堤旁白雪皑皑,的街头没有啤酒节,每达14个小时的黑夜把游客宝贵的时间侵占,时不时还能看到暴风雪与极度寒冷气候在某些市肆虐的消息。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合旅行的时间和地点。不过,这样的淡季有一个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人少。只有在人少的季节,在人少的地方,我才能见到最静谧的大自然我才能体验到最淳朴的传统,才能回到小时候印象中的童话世界里去。
冬日里的更显雄伟肃穆。
我的旅伴:
我这次的旅行一行四人,分别是我、我媳妇、我同事、我同事媳妇。我和我同事轮换着开车,不开车的时候帮忙导航认路,以及在午餐时用啤酒馋对方。媳妇们在车上负责后勤保障,如倒水、照相以及在我俩聚精会神找路的时候叽叽喳喳问我们各种无关紧要的问题……
我觉得2家子4口人的旅行是比较合适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摊旅费,在一些时候互相扶持帮助,也比较方便分散行动。我们在、加米施-帕滕基兴、和都曾分开走,各找各的兴趣点,互不影响,晚上还可以再聚在一起边喝啤酒边分享自己一天的收获。
我的交通:
飞机——在去哪儿网买的海航特价机票,首都国际机场-特格尔机场,直飞往返,每人4725(含税费)。
——在www.autoeurope.com&&租的大众VW&Golf&Variant&STW,公司为Europecar。这是一款大众高尔夫系列的旅行车,车身不高,但内部空间与行李箱都很大,我身高181cm,体重很重,开这辆车高度没问题,宽度略显窄,因为冬天穿的多,所以偶尔挂档时会碰到我同事,不过没有影响。我们租的车是1.4T柴油版,虽然柴油车起速不快,但跑起来很给力,涡轮增压启动后轻轻松松上180,在的高速公路上开着很舒服。由于此车比较矮,所以在山路上开着也很稳。和都在特格尔机场,9天的价格为412.44美元。途中加油3次,共180+欧元。
这位银灰色的摔锅就是我们此行的座驾了。
公共交通——在出发前,我们有坐火车的计划,不过后来感觉还是车比较自在,于是就取消了火车的行程。不过还是预备着在天气突变、高速公路封路时改坐火车返回。
由于的城市也都不太大,而我们去的也多为小镇,所以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都徒步游览。只有在坐过一次有轨电车,一次地铁。由于次数少,所以也没买城市公交卡,直接投币买票的。有轨电车比地铁贵,超过4站的票是2.5欧一人,地铁只需1.2欧(但愿我没买错)。
我的行程:
D1——17:30分到达特格尔机场,,入住机场旁边的酒店,驾车进城逛夜景。
D2——一早驾车直奔,下午到达并逛街,晚上酒吧畅饮啤酒。
D3——上午漫步哲学家之路,探索。下午驾车前往。晚上洗澡。
D4——上午在闲逛,下午驾车穿越林前往,晚上逛街。
D5——上午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下午驾车前往蒂宾根的霍亨索伦堡参观,晚上到达。
D6——上午逛,下午驾车前往菲森参观新,晚上在菲森闲逛。
D7——上午驾车前往加米施-帕滕基兴,下午坐火车上峰,晚上在加米施闲逛。
D8——上午驾车前往,下午逛街,晚上逛街。
D9——上午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下午看球/参观,晚上逛街。
D10——一早驾车返回,下午逛街/参观,晚上到机场,登机,回国。
这是大体路线,除了-,-外,其他时间我们基本是绕开高速公路走,只为多看看沿途风景。
我的酒店:
酒店都是我在&&上预订的,因为有车,所以我们在、和这三个市住宿时都选的距城区较远的酒店,性价比还都不错。至于、、菲森、加米施-帕滕基兴这种小城镇,因为游览方式主要是徒步,而且其本身也不大,所以就住在比较好的位置了。每一地的酒店会在之后单独介绍。
我的准备:
之前参加了旅游局的路演活动,巧取豪夺了好几张地图,不过基本都没用上。我同事带了2个导航仪,一个车载一个手持,都提前下载了地图,一路上因修路等原因出过2次差错,打80分吧。我同事买了LP和走遍世界,感觉还是LP好一些,介绍的内容更多,包括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其实在旅途中很重要。不过走遍世界也有其侧重点,有些时候实用性更强一点,而且彩色地图比较好辨识(尽管我们有导航仪)。
药品箱(没用上)、雨伞(虽然下雨了,但没用上)、结(送给一路上遇到的活雷锋)、手电(没用上)等等各种旅行必备品就不一一细说了。是个人口素质和公共设施都世界一流的国家,一般来说不会出什么大的意外。
德语,就学会个“你好、早上好、谢谢、不用谢,再见”,凑合了,其他时间都用英语和手语。在旅行的人中,人是最多的,所以不少服务员和店主都会说一些日语单词,我就听见过好几回“嘎多”和“揪逗麻袋”……
首是一座饱经离乱却又仍然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拿破仑曾将的标志掠走,但却并没有向他屈服;希特勒曾将的荣耀掩盖,但也并没有从此沉沦;铁幕曾经隔断了人的血脉与温情,但随着墙的轰然倒塌,却再一次告诉世人,这里仍是一片永远生机盎然的沃土。
特格尔机场里汉莎航空公司的广告。
从机场到酒店
曾有三个机场,分别是坦佩尔(Tempelhof)、特格尔(Tegel)和舍纳(Sch?nefeld)。其中坦佩尔机场已经于2008年停止使用,据说特格尔也将在2012年被关停,而舍纳正在大规模扩建,以后就用它一个了。
特格尔机场位于的郊,规模很小,距离市中心的只有13公里。公司的停车场位于机场东南角,包括Hertz、Avis、和Sixt等4家(也可能还有别的,我没注意到)。4家公司的营业厅就在停车场外侧,拿着订单、信用卡、护照、驾照及驾照公证去办理手续就行了。由于这次旅行是由我和我同事两人轮流驾驶,所以在预订时须填写“多人驾驶”,并在办理手续时同时出示他的驾照及公证。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对驾照公证众说纷纭,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去做了公证,并且是的。而还真的要了我们的公证书看,不知道是不是不同公司或者不同职员的要求不一样?
我们的手续就是这位马甲哥给办的。由于我们的飞机晚点2个多小时,我还一度担心他们会下班。马甲哥的英语标准又流利,态度热情又和蔼,办事爽快又麻利。
因为我们租的车是柴油版(其实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准确地说是没看懂……),所以马甲哥一再告诫我们,加油时千万不要加错了,认准“diesel”的标识再加。
告别了马甲哥,我们来到停车场,找到我们的座驾,准备开车走人。因为我同事要调试导航仪,所以由我先开。插进钥匙,拧……不着。琢磨了半天,我同事告诉我似乎应该踩着离合拧。果然,踩住离合器才能打着车。我同事告诉我说,由于这车是手动档的,为了防止某些手潮的同学不拉手刹挂着一档打火导致窜车,所以设计成必须踩住离合才能打着火。
由于我平常在国内开穷人版东本CRV,车上什么现代化功能都没有,所以对这辆车的各种高科技全都不了解。这车的大灯是自动开的,根据法律,汽车在白天也要开灯,所以车灯索性就不用关了。后来才知道,这车的远光灯也能自动调节。其他诸如自动雨刷之类的细枝末节就不多说了,总之我感觉我是该换辆高档点的车开了。
车从机场开出来时导航仪还没刷出信息,所以我就按我在谷歌地图上查的路线走了。走啊走,发现不对,到不了我订的酒店。这时导航仪已经明细了,于是我们就跟着走。其间因为对那错位的左转道不熟悉而拐错了几个小弯,不过还是相对顺利地到达了酒店。期间还有一个老头儿似乎看出来我们找不到路,所以一直跟着我们,直到我们七拐八拐又拐回停车场前,老头儿才摇下玻璃冲我们说话。但可惜,我们听不懂德语,他也听不懂英语,只好表示一下无奈,自己开走了。
顺带一提,绝大多数人开车还是守规矩有礼貌的,但出司机除外。
我订的酒店名叫,是家连锁酒店。从机场开车过去,如果不走冤枉路,5分钟即可到达。酒店位于机场旁边的一片小树林里,停车场很大,但收费,每天10欧。酒店房间还不错,我订的时候是47.4欧一间。自助早餐另付费,每人9欧。我这一路上吃的早餐都差不多,只有在吃的最好,因为那家酒店有橄榄油。
由于这家酒店距离机场很近,所以他们的隔音做得非常好,在房间内基本听不见飞机的声音。
按计划,我们入住酒店后要立即驾车到市区逛夜景。本来我打算开车到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platz)旁边的停车场(从地图上观察到的),把车存下后步行向西,沿途参观圣黑德主教座堂(Hinter&der&Katholischen&Kirche)、胡根诺腾博物馆(Hugenottenmuseum,纯音译……)、法大教堂(franzoesische&Kirche)和犹太人纪念碑(Memorial&to&the&Murdered&Jews&of&Europe);再向北参观(Berlin&Infostore),然后顺菩提树下大街(Unter&den&Linden)向东,一直走到圣母教堂(Marien&Kirche),然后结束行程,开车回酒店睡觉。当然了,我所谓的参观只是在外面看看夜景。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天的航班晚点了2个半小时,导致我们到达时已是21点多,在酒店安顿好后已经22点了。虽然晚,但还是要逛,于是我们对行程稍作调整,便开车进城了。
从特格尔机场到市中心的路很好走,加上晚上车少,我们很快便到达附近。正在我们发愁在哪停车时,突然发现路边就停着好几辆车。我们把车停在他们后面,下车没找到咪表,只看到一块牌子,除了几个表示时间的数字以外完全看不懂。于是我们自我暗示,这牌子上说的一定是晚上21点以后此路段可以免费停车……抱着警察蜀黍已经回家睡觉的侥幸心理,我们就把车停在南侧,然后下车逛街去了。
南侧正好是犹太人纪念碑,原本就庄严肃穆的碑群在夜幕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阴森——“锦官城外柏森森”应该就是这个意境。
从纪念碑往北走一点就是著名的。这座兴建于18世纪晚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城门历经两个多世纪,见证了德意志民族在近代的兴衰荣辱,已成为乃至的著名地标。上象征胜利的自由女神驾车像也是磨难重重。当初她的塑造,是为了纪念普鲁士王国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但在1806年,拿破仑横扫的军队攻破了,将胜利女神打包装箱,带回了。直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人才又将胜利女神迎回了,并对雕像进行修复,在女神的法杖上面雕琢了象征军队的铁十字章。不过,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时,交战双方的炮火摧毁了这座雕像,仅剩一个马头,被保存在市博物馆中。现在屹立在那里的自由女神像是战后重新铸造的。
夜空下的。在这里拍照还是白天来比较好,从再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拍到整个城门以及城门所在的广场。
重铸的胜利女神驾车像,法杖上雕琢的是象征德意志的雄鹰和铁十字章。
值得一提的是,广场南侧的大楼便是大使馆。
从向东,就是享誉的菩提树下大街。与其他著名商业街相比,这里除了各类时尚名品外,还被豪车店面割据了相当大的版图。奔驰、宝马自不必说,街边的橱窗里甚至还有顶级的宾利轿车和布加迪跑车。我们去的时候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能在橱窗里看看。(当然,进去了也买不起……)
菩提树下大街的夜景。此时已是22:30左右,仍然有不少行人。
街边的自行车租赁站,这是自助的,可投币可刷卡,很是方便,不过我们没租。&&
街边店铺里的熊。虽说早就没有熊了,不过人还是忘不了这憨憨的家伙。
橱窗里的不知名绿毛小怪物。总觉得这家伙有点眼熟,在哪见过呢?
这群年轻人是在排队等一家夜店开门营业。人只有在喝酒与准备喝酒的时候才会吵吵闹闹……
传说中的布加迪,只能隔着橱窗看看了。它旁边还有辆宾利。要想在车展上拍到这家伙得与多少人斗智斗勇啊!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宾利同学。
布加迪橱窗前的一个空酒瓶,人只有在喝酒和准备喝酒时才会素质低下啊……
继续向东走,便能看到腓特烈二世皇帝的骑马铜像。腓特烈二世()又被称为腓特烈大帝,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曾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使普鲁士王国成为德意志乃至的军事强国,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腓特烈大帝在法律、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诸多贡献,被人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所以才能在最繁华的街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时雕像后面正在施工,腓特烈大帝骑马的影子投在正在兴建的大楼上,寓意着这位伟大的君主仍在护佑着德意志人民。(哪有啊?少脑补了……)
换个相机再拍一张。
再往东,过了施普雷河上的桥,就能看到。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其实始建于1894年,复古风十足。教堂外面使用了大量青铜装饰,铜绿色的穹顶和暗灰色的墙体更让这座原本就样貌敦实的教堂显得愈加坚不可摧。
夜幕下的。请无视旁边煞风景的电视塔和路灯……
这座街上的大座钟身上有2个信息点,一是此时已近23点,二是街头也有小广告。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从此掉头。我们沿着施普雷河河岸向南走,拐到Werderscher&Markt街后向西,沿途之上经过了黑德主教座堂、胡根诺腾博物馆、法大教堂等之前计划路线上的景点。
、电视塔以及……不知道那个玻璃球是个啥,地图上貌似没有,各种介绍上也没有。可能是个艺术中心或者科技中心一类的吧?
路边一家商店的橱窗,黑白的搭配很漂亮。
另一家黑白配的店,橱窗里居然还放了一辆雷诺的微车,不知道这家服装店和雷诺有神系。
这就是胡根诺腾博物馆了。(疑似)
这两团黑漆漆的东西是一栋老楼下的两尊雕像。这个老楼很有意思,横跨一条街,上面有一条封闭的过道相连,形成一栋“过街天楼”。这种设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楼中也有体现。&&
来张亮一点的。在安静的夜晚,从这哥俩眼皮底下走过,还真挺瘆的。
这就是“过街天楼”的整体外观。
从“过街天楼”再往西就是犹太人纪念碑了,我们绕了一大圈回到停车的地方,很庆幸没被贴条。开着车返回酒店,赶紧睡觉,准备第二天从到的长途旅程了。
去年10月份,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秋天的照片:暮色柔和地笼罩在红色的砖房上,狭小而整洁的街道中闪着点点街灯,画面中似有秋雨似没有秋雨,似有行人似没有行人,似有黄叶似没有黄叶,就像一幅让人看了便想跳进去的油画一般。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之行无比神往了。只不过,那时我们的行程已定,必将在冬日赴德,所以恐怕也就无从见到这梦幻般的秋色了。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在1月22日,南部大部分地区都已冰天雪地的时候,仍保持了一份深秋的样貌。莫非这是一座四季如秋的城市?
从开车到,需走A9、A4和A5高速公路,全程约633公里。
我们一大早从出发,在导航仪的指导下顺利走上A9高速,向方向进发。刚开出市区,还没等我在的高速公路上尽情撒欢,导航仪就把我指下高速,让我左拐右拐走到了一条乡村公路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从A9去A4的必经之路,但走着走着发现不大对劲,于是我同事赶紧看导航仪,才发现原来他把导航策略调成了“不走高速”——这本来是我们打算在南德城镇间往来观景时采取的策略,结果不小心提前设定了。不过,这段走错了的乡间公路倒是非常的美,宁静的田野、整齐的屋舍、葱郁的草木随着蜿蜒的道路依次从我眼前掠过。打开车窗,大口呼吸湿润、纯净的空气,再想想前不久大雾笼罩的天空,我差点没哭出来。
由于赶时间,我们没下车拍照,就在车上随手拍了几张。的交通标志与国内差别不大,图中的牌子表示前方有村落,会有人过马路,限速30。
这个时候飘起了小雨,空气越发显得干净。从这里再往前就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的机动车道旁还单独开辟出了一条有草木隔离的自行车道,既平坦又安全,在骑自行车真是太幸福了。
在导航仪的指点下我们又回到A9高速,一路狂奔。的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够不限速,跟的车、路、人都有关系。首先,的车是没得说,不但本土德系车跑得飞快,美系、日系、法系、韩系车在也都非常给力,这跟人的开车习惯与市场需求有关。
其次,的路况非常好,路面的渗水性极强,一般的雨雪天气对路面的影响非常小。路面纹路深,虽然比较费油,但增加了轮胎的摩擦力,防滑性能好。另外,高速公路上也不是全都不限速,诸如一些连续转弯、长距离下坡、有出入口的地方都会有限速提醒标志。在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路段,如森林路段,就会有一个画着鹿的牌子告诉你:“这里偶尔会跳出来一只鹿,晚上开车要小心啊亲!”还有一些限速标牌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起作用的,道路湿滑时限速,夜间限速等,牌子上画的内容很容易看懂。
最后,不得不好好说说人在开车这方面上确实很值得敬佩。在高速公路上,外侧车道是行车道,内侧车道是超车道——这一点国内国外都一样,但国内的司机却很难严格遵守这条规则。在,大家都守规矩,需要超车时拐出去,超过去了再拐回来。此外,人的遵纪守法还体现在大卡车和面包车上。在国内,这两种车是交通压力的主要制造者,跑得慢不说,多数还都不守规矩,高速公路上两三辆大卡车并排把路堵死的场景屡见不鲜。在,首先它们不会跑得很慢,这跟不超载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他们也不会乱开,该怎样就怎样,不得不让我佩服人的素质。
我们一路之上经常讨论人为什么素质高,一开始提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人少,资源相对也很丰富,所以用不着你争我抢,自然素质也就高了。但仔细想想,我们在国内也并非时时都处在拥堵的状态,的三环路上一到晚上22点过后也很好走,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仍旧比比皆是,这就不能用人多人少来解释了。
走着走着,天色越来越暗,先前的小雨已经变成了小雪,继而变成大雪,路两侧也都披上银装,但道路上仍然是连积水都没有,所以并不影响车速。又走了一段时间,大雪变成了雪雾,想是那段路比较低洼,气温又忽冷忽热吧?我们对路况比较陌生,所以乖乖地走在最外侧车道,最多也就敢开到120。但人可不管这个,仍旧嗖嗖地从我们旁边超过去,仿佛他们的车都装了雷达的。
这是路上的一个休息区,有公共厕所、桌椅板凳、绿地和小卖部,不过小卖部歇业了,估计夏天才开业。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雨天、雪天、雨夹雪天、风天、雾天,一路经四季,还好有惊无险,在当天下午14点多到达,整个行程历时6个小时。
醉人的暮色
由于冬天的白天非常短,15点半以后天就开始发暗,17点多天就黑了,所以我们抓紧时间入住酒店,抓紧时间在城里逛逛。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为,是一家坐落于著名景点老桥旁边的老式家庭酒店。酒店的位置非常好,从窗户里就能看到滚滚奔流的内卡河、横跨在河上的老桥以及老桥桥头那尊著名的铜猴雕像。我订的房间为80欧一天,包含早餐。不过酒店附近没有停车位,车需要停到南边两条街处的停车楼,一天14欧元。
酒店的门很小,里面也没电梯,楼梯是木质的,踩上去嘎嘎作响。酒店的一层被租出去开餐馆了,而且还是中餐馆。我们去的时候那里正在歇业装修——不过就算营业,我们也不会去吃。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河水、老桥与铜猴。还有一群群围着猴子拍照的游客。
推开另一侧的窗户就能看到教堂的钟楼。即便我不是基督徒,在此刻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安顿好行李后,我们便把车开到停车楼存放。停车楼是个很好的观景台,近处的街,远处的教堂,尽收眼底。
由于很小,街上停车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把车放在这,等走的时候再来开。旁边是辆卡宴,也是游客的。(大款游客……)
从停车楼出来,我们走上了Hauptstrasse街。这条街是最著名的步行街,街上遍布各种商店、酒吧、餐厅。是接待外国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所以虽然正值淡季,这条街上仍是熙来攘往。而且,很多特产店的橱窗上都挂着用中日韩三种文字书写的“免税店”的牌子。看来我们的东亚邻居对购物的热情也很高啊!
从停车场出来,路过Karlsplatz广场,看到了这座圣母雕塑。
由于我们一直赶路,没吃中午饭,所以这个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在街上的第一站,就是餐厅。这家餐厅的名叫Weisser&Schwan,是白天鹅的意思。餐厅里的环境和侍者的态度都很好,饭菜口味也不错,推荐一下。
这是我们到后的第一顿正餐,所以迫不及待地点了啤酒。这杯是我的黑啤,口感相当好。在喝啤酒,每一个杯子都会给配一个小纸垫。一开始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个东西,但后来才发现,由于每个地方都出产自己的本地啤酒,所以这都是当地啤酒品牌所独有的纸垫,是非常值得收集的东西。
这是牛肉汤。之前采访大使馆旅游参赞时,他就向我们隆重推荐他们家乡的这道美食,所以那天看到菜单上有,就点了一份。一小碗汤,两片面包。吃过之后由衷赞叹: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对不起了韦罗参赞,你们家乡的汤真是一点都不好喝)
这是我同事媳妇点的一份烤肉,这里面有牛肉、鸡肉和猪肉,请自行分辨。
蔬菜,中规中矩。
需要隆重介绍的香肠,很香。香肠下面是传统酸菜,跟酸菜味道差不多,口感更烂一些。&&
这是香肠,跟香肠比起来更粗壮一些,不过味道似乎差不多。
吃完饭,有了精神,我们继续逛街。Hauptstrasse街的南边就是著名的大学,所以街上除了游客,还有不少大学生的身影。如此的热闹也吸引了不少街头艺术家在此卖艺,悠扬的萨克斯曲子飘荡在纷纷细雨中,伴随着暮色降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清冷的小雨浇不灭大家逛街的热情……
各种卡通封面的笔记本,文艺女青年的最爱。旁边的书都是的,完全看不懂,不过封面都很好看。
当地水果,不贵。
一家招牌很有意思的酒店。人都很有设计天赋,经常能做出许多让人喜欢的东西来。
疑似是药店,不知道橱窗里的熊代表什么,美白?
这个东西叫雪球,闻起来很香,一股浓郁的巧克力味,但吃起来很一般,就一层巧克力皮,里面是一个饼干球。这东西很受女孩欢迎,店里还排了队,操着各国口音的美女们叽叽喳喳地对雪球指指点点(其中包括我媳妇和我同事媳妇)。
主打毛料的服装店。人似乎很喜欢自己织毛衣,很多地方都有卖毛线的。我小时候我妈还经常给我织毛衣,现在也不织了。
看这一团团色彩亮丽的大毛线。
已经准备打烊的面包店。橱窗上挂的面包圈在很受欢迎,其实一点都不好吃,上面白色的点点不是芝麻,是大盐粒。
卖书报文具的小店,这种小店有好几个,不愧是大学城。
这位父亲带着小孩和小小孩在商店外等媳妇,的好男人啊!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这个色彩的是我最喜欢的。&&
由于白天在风雪中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此时我和我同事已经很累了,于是我们决定去找一家酒吧喝点啤酒聊聊天。刚才吃饭时已经喝了0.5L的啤酒,但明显都没喝够,的啤酒太好喝了!
这家酒吧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种特色装饰倒是独一无二的,一眼就能找到。
还有一幅写着“流水年华”的汉字书法。注意那个站着的人偶,第二天在里,我们还将见到他。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观察周围的老外,发现他们很喜欢吃这里的披萨,于是我们断定这家的披萨很有名,第二天中午再来尝尝。我们周边的人都很漂亮,男的笔挺,女的苗条,还有一位老人,穿了一身黑色皮风衣,大光头,鹰钩鼻,那形象演盖世都不用化妆的。
喝完酒,我们打道回府,并决定从河边走,听听内卡河水在晚上奔流的声音。因为这几天全境都是雨雪天气,所以内卡河水量充沛,白天看起来还好,晚上一听,还真有气势。
雨夜惊现“Umbrella”公司的车!玩过“生化危机”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开玩笑,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野马跑车,看来车主是位生化迷。
夜晚的老桥、河水和车灯。
回到酒店,我们又趴在窗台上看了许久夜景,才恋恋不舍地睡去,准备好充足的体力,明天去看看那让歌德之心迷失的另一面。
搜索了很久,我也没能搜到歌德那首“我的心失落在的夏日中”的全诗。不过,我的心失落在的冬日中,与歌德先生并无交集,所以,我还是书写属于自己的之歌吧!
雨中的,浓重的色彩和凄冷的空气如深秋般让人怀念。
哲学家的雨和路
雨下了一夜,到早上仍在淅淅沥沥。推开窗户,天色未明,只听到内卡河奔腾不息,水势更加浩大。老桥周围依稀有几只灰白的海鸥飞舞翱翔,不知这么早起的鸟儿有没有虫吃。(喂,海鸥是吃鱼的吧?)
由于早餐的费用含在房费里,所以相比这一路上的其他早餐,这顿略显寒酸,没有取之不尽吃之不竭的蒸鸡蛋和煎培根。不过,香浓的咖啡还是能很有效地叫醒我们的脑袋,让我们打起精神,踏上窗外河对岸的哲学家之路。
深绿色的座椅和邮筒让早上的河与桥显得越发冰冷。
虽然早餐不那么丰盛,但雅致而温暖的小餐厅还是很惹人喜爱。
从酒店出来,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远观了多次的铜猴面前,仔细看看这个闻名遐迩的地标。铜猴的雕塑树立于17世纪,因当时附近的山上常有猕猴出没,所以大家就以它们为模特铸造了这么一个抽象主义的作品。猴的脸是个标准的中世纪头盔,不知道的骑士小说作家有没有以此为启发,创作一篇“猴骑士”的小说或戏剧来。至于传说中摸摸镜子能带来财运,摸摸猴子旁边的老鼠能多子多福之类的,我倒丝毫不感兴趣,觉得这仿佛是国内导游编出来的蹩脚传说。另外,向着猴子脸所对的方向走,就能走到。
正脸照。看法宝!——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照一下这面镜子,但不知道有几个能看见自己前世……或者原形的。
屁股照,这里应该烧红了……
脚趾上的指环,不知道代表了什么,或许真该将它写进谋篇小说中。
猴子旁边的耗子,倒也是栩栩如生,惊恐的大眼睛看着每天往来于此的人们。
铜猴旁边是老桥的桥头堡,据说这里曾经是城的城门,桥头堡的塔楼还曾被当做监狱使用。站在桥上,看城,看山,看水,看猴,看往来的车和人,心中顿生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脚下奔腾的河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
从桥上看奔流的河水。
从桥上看还没睡醒的老城。
桥头堡的高塔。&
桥上的娜雕像。
仰视娜的雕像。女神下面这几位不知道是谁,可能是黑熊怪、红孩儿和木吒。或者是星矢、冰河、瞬。
选帝侯卡尔-特奥多(上面站着的那位),的主人之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家伙。他也曾花费巨资修复,不过因财力不济而没有最终完成。
走过老桥就能看见哲学家之路的一个入口,从这个入口走过一条小径上山,即可到达哲学家之路,与古代先贤的灵魂一起漫步了。LP上对这条路的介绍很有意思,说这里深邃的精神境界和幽静的环境很容易让山下的大学生在此丢掉灵魂与童贞。可能是古时候这里没人居住吧?现在这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的住宅和庄院,似乎不那么私密了。这条登山小路并不长,大概20多分钟就能走到头。到了头,看到的那条大路才是正经的哲学家之路。
这条修在半山腰的路似乎有三大作用:观光、思考以及健身。观光的是游客,思考的是哲学家,健身的则是人民了。在我们游览这条路的时候,不断有三三两两的慢跑者从我们边上跑过,健康活力青春无敌。看着在这纯净的空气中锻炼的他们,我又想到了时常雾霾沉沉的,瞬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不知道这山间居住的农民生活条件如何,是否比我们生活在和谐帝都的要幸福呢?
这就是哲学家之路的小小入口,不要错过。(我要是住在左边这所房子里,就在这开个煞风景的小卖部……)
狭小的道路,两侧都是农家院。
某家山坡上的院落里搭建的小窝棚。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半山腰的观景台,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拍拍照。
在正经的哲学家之路俯瞰整个城市,会启发出什么想法呢?可惜照片不能记录声音,这个时候城里的教堂开始鸣钟了,钟声此起彼伏,袅袅不绝,回荡在整个山谷中。
远程拍一下。在古代的战争中被毁坏了,后来一直没有修好。
尽管已是冬日,但这条路上仍有这么靓丽的花儿开放着。
观景的长凳。在夏日里,这种长凳想必很受欢迎吧。
俯瞰大学和城里的教堂尖顶。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有时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幸福。
除了俯瞰下面的城市,这条小路上还有很多值得发现的小细节,透着这里的人对生活的热爱。
这位顶着南瓜的恶魔叔被当做门神,摆在一辆彩色自行车上,守护着这座果园。
另一家的果园中放着主人家diy的诺亚方舟二号,瞧瞧他们对上帝的敬畏,上帝在下次发大洪水时就放过他们家吧……
这是一座墓碑,不知道是什么人把谁葬在了这里,看雕塑,也许是个小孩子?希望他在这美丽的地方能够安息。
草丛中的黑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加注意的话还真是很容易错过他们。
似乎是一处养蜂的地方。
一处山间花园里的螺旋树。
山间的小凉亭,凉亭中还有好几个啤酒瓶子,不知道是不是从夏日里剩下的,还是这几天的。如果是这几天的,那实在要好好佩服一下人的不怕冷……
哲学家之路并不长,很快就能走到尽头,然后依山势下山,路过一片住宅区,便能到达新桥。由于一直向往住进一栋独立住宅,所以我对这种地段清静的独栋住宅很感兴趣,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一边YY着买下哪一栋……
这栋房子就很好,不高不低,就在半山腰,旁边的MINI很好地反映出了小城的意境。
但是这家房檐下的装饰人头可是真够诡异的,晚上看着不害怕么?
不过还有更诡异的,就是这家。这颗首级曾经在我整理照片时两次把我的电脑弄死机,好可怕……
还是看点有爱的吧!
以及有意思的……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劫IQ”了。
在,这种实用性很高的旅行车非常受欢迎,这一款旅行版奥迪性能也相当好,而且在后排座椅后面还加装了安全网,防止撞车时后面的行礼砸过来。
一家餐厅门口的微车。这辆车最少也得有20岁了,但看样子还能开,它的主人对它仍旧非常爱惜。
风雨中的威严
我们从新桥过河,又回到了南岸,沿河向东走,一步步接近露着一半残垣断壁的。始建于13世纪,为神圣帝国的一位选帝侯的居所。关于选帝侯,简单来说就是具有成为皇帝资格的诸侯,在当时的以及周边国家共有七位,的是其中一位。1689年,本地的选帝侯逝世并且无子嗣,选帝侯妹夫的哥哥,国王路易十四便借口自家的亲戚关系,要求继承这位选帝侯的爵位。选帝侯家族当然不答应,于是两国开打。当时的还未统一,选帝侯家族以西南的数州之地对抗统一的法,自然不是对手。经过一番激战,陷落,损失颇大的士兵迁怒于坚城,于是埋下炸药,炸了一下子。没想到,坚固无比,这一下并没有完全摧毁这座。1693年,锲而不舍的法军卷土重来,埋下了更多的炸药,将炸成两半,一小半完全坍塌,一大半却仍旧屹立不倒。此后,人走了,选帝侯搬了家,的老百姓为了建设自己在战争中被破坏的家园,开始不断从废墟处搬走城砖。(这一点与圆明园何其相似,幸好的老百姓人数不多)后来几位选帝侯家族的继承人陆续修筑过,虽然没能使其恢复原先的规模,但也避免了被老百姓拆光的命运。
这么一座命运坎坷的原本应该让人感到悲情,但我却从凄冷的风雨中渐渐感受到它骨子里的威严。
从圣母广场就能看到裸露出来的废墟了。
顺着这条长长的甬道才能走到城门口。虽然不长,但走起来也挺累,由此感叹兵的体力还不错,走完这么长的路还有力气打仗攻城。
从甬道上仰墙,相当的高,17世纪末的军队应该已经装备火绳枪和打大铁球的火炮了,所以已经不再那么靠谱。
登上,从瞭望台俯瞰整个城市。遥想当年,选帝侯们就能站在这里视察自己的领地和臣民,谁跟谁在哪干嘛,一目了然。
穿过瞭望台的门洞就是售票处,门票有2种,其一是仅参观外观的,另一种是还可以跟随讲解员参观内部的,忘记票价是多少了,讲解团似乎贵2欧元左右吧!内部讲解分德语团和英语团,出团时间都是固定的,买票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时间,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一小时后的下一个团。出团集合的地方在一个装饰有小天使雕像的大门。
一进,就能看到一片很大的院落,仿佛一片古老的居民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片大型居民区。
只有这两面墙才显得尤其特别。
这面墙上雕刻着的历任主人,也就是选帝侯们。不过,这些都是后来复原的,原先最早的雕塑多数已毁于战火,只有少数几个缺胳膊少腿的被保存在内部。
这面墙上雕刻的都是宗教人物。选帝侯支持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知道是谁,姑且看看塑像的艺术吧。我非常喜欢的写实主义美术风格,不管是雕塑还是绘画。
手托王冠的老国王。
凝目远望的老国王。我很喜欢这些雕塑各异的形态,恐怕当初雕塑家也正是根据这些老国王生前习惯的表情来塑造的吧!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幅打扮,一看就是宗教人士,某圣人或者某使徒吧?
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非常精细。
在,我已经发现很多处在房檐下雕琢得人头像,不知道这些人头都是谁的,家族守护神?忠诚的骑士?还是被主人斩杀的敌人呢?
看面容似乎很慈祥,又可能是老管家?
这位有点悲苦。
这位好像比较年轻一些。头像很多,就不一个个展示了。
下面看看其他的雕塑。这只是一扇窗户上的装饰雕花,相当华丽夸张了。
墙上雕的。在古代,不但有,就连也有,只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这个图案似乎是选帝侯的家徽。
仔细看看这个徽章,王冠、和鳞片,王者的象征。
这里似乎应该放上一面镜子。配合旁边的装饰,这面镜子应该能回答出“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这个问题吧?
这组雕塑应该是家徽的完全版,三面与家徽相同的盾牌展开摆放,三只显得更加威严。
古老的日影钟。这是依靠太阳光影来计时的古老计时器,原理和的日晷一样,但是看起来不那么美观。而且,在这种成天不见太阳的地方,这东西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这是后门上的雕塑,中间的家徽已经丢了。
这就是刚才提到的饰有小天使雕像的门。传说,在修建时,一名工头经常带着他的双胞胎女儿来工作。有一天,姐妹俩在玩耍时不慎跌落城墙殒命,悲痛欲绝的工头为了纪念自己的孩子,就按她们的形象雕成天使,让她们永远守护这座夺去她们生命的。不知道传说是不是真的,但讲解团从这里出发倒是不假。
这是一处自来水龙头。旁边不远处就是水井,看来这座山上富有地下水,否则当初最早的建设者也不会在此选址了。
这个小阳台是公主的阳台,里面就是公主的卧室了。女孩子小时候都梦想着自己成为公主,英俊的骑士在这种的阳台下向她求爱。这种梦想果然是有现实依据的啊!
医药博物馆和内部
的北侧有一个门,进去后便是医药博物馆。这里陈列展示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工业革命时期医药学的发展和进步历程。在整体参观后,我发现人早期的医术也跟中医非常相似,也是用草药和各种动物的器官来入药,只不过看不懂,不知道的药理学和中医的理论有没有什么共通之处。中医具有独一无二的经络理论,不知道古代西医有没有类似的。但遗憾的是,的医药学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化学和解剖学的发展为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各种基础,最终形成了让人信服的科学理论。而中医却始终停留在经验学上,虽然很多时候很管用,但如果始终没有一种系统的理论,那么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个场景跟中医药店太像了。只不过咱们用秤,人家用天平。
这是药材的成品和药材的野生状态比较,肯定也有类似《本草纲目》的药典。
这是比较古老的一个药橱,除了草药之外,鲸鱼和鹿也成了药材,不知道是需要它们的什么器官。
这是几个木质的模子。看来,古典西药跟古典中药一样,对药引子非常看重。的药引子讲究时间、剂量和稀有程度,那么的药引子就讲究形状了吧?
这里更像是格格巫的实验室。中世纪的,巫医一体,也类似。
上面帆船的模型和六分仪大概代表了这一时期医药学也随着大航海时代而得到广泛传播,并且吸纳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医学理论。下面摆着的似乎是罂粟。罂粟最早是用来做药的,中西同理。
摆满了陶瓷罐子的药房。
这位雕塑的老爷子可能是的孙思邈一类的人物吧?后面的玻璃瓶里装着各种草药,这已经是比较近代的药房模式了。
中间的BULLRICH-SALZ是一种目前还在销售的治疗胃热的盐片,而这位先生可能就是发明这种盐片的布尔里希先生吧?
这两位不知道是谁……
烧瓶。近代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可惜的化学被老道拿去炼丹了。
各色制药设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西药已经相当讲究了。
蒸馏药物的炉具,从其复杂程度就可以想见近代西药制作需要N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这几乎是现代的药瓶和药盒了。
博物馆的另一个出口处有一个纪念品小卖部,有一些挺不错的小玩意儿值得一看,售货员MM也很漂亮。只不过我们比较抠门,什么也没买。
出了医药博物馆,我们就到天使门下等待英语解说团。同时等在这里的还有另外十来个人,都是欧美人。讲解员准时出现在门口,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先是带我们走进天使门,我们刚一进去,另一位工作人员就咣当一声关上了厚重的大门。讲解员大姐问我们都来自哪里,除了我们是人外,剩下还有人、人、人和人。讲解员大姐开始用英文讲解,一板一眼,字句非常清晰,比口音和口音的英语都容易懂得多。由于事关历史,有些我事先查过资料的内容便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但更多的,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就不太听得懂了。后悔当初没好好学英语。不过,后悔的不止我一个,那几个人也听不懂,与讲解员基本上没有过呼应,对笑话没有任何反应。
讲解员大姐先是让我们在西侧一间屋子里看着模型,了解建设、毁坏和修复的历史,又讲了主人与路易十四之间的渊源与战争。接着,我们就到另一侧的露台,看着的废墟,听她讲述这里从前的样子,这里是卧室,那里是餐厅,上面的阁楼其实是厕所,下面的花园原本是下水道,等等等等,其实我也没听懂多少,多是根据形状猜的。
看完废墟,她又带我们走出西侧的,穿过庭院到南侧的中参观,其间那几个人便不再听,自己走了。南侧的中陈列了几尊雕塑的原件,一些选帝侯日用物品和奢侈品。走过陈列室,是一间教堂。讲解员大姐又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许多选帝侯在中生活的细节,这些我就很少有能听懂的了,只好通过观察来自己理解。这间教堂并不大,装潢也不算奢华,看来的这位选帝侯是位相对节俭,也相对注重实用主义的贵族吧!
这座木质模型向游客展示了很少有人能看到的东面(画面左侧)。
这个模型是复原模型,让游客看到原有的规模。后面白色的部分是一个硕大的花园,现在仍然保留,里面树木茂盛,没什么建筑,纯园林。
这是废墟一侧的样子,可以想见从前这里的楼道。
这是南侧里的鹿头装饰,这个好像是标本,某位选帝侯的猎物吧?
选帝侯使用过的银质烛台。想象一下,摆着这样烛台的晚宴将是多么美妙。
这是托餐盘用的银质底座。
门窗上刻的画。
门梁上面目狰狞的天使像……不知道为何要刻得如此狰狞。
这个小天使就可爱多了,而下面的家徽更是精妙绝伦。
教堂玻璃窗上的宗教画。每一扇玻璃上都有一幅,我非常喜欢这种画。
雄鹰标志已经很接近的国徽了。
狭小的教堂,不过也许对于选帝侯一家来说,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了。不过,即便小,这里也充满了圣洁的力量,让人在神的面前不由得不低下头。
讲解员大姐的讲解非常细致,也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整个讲解过程将近一个小时。
结束了内部的参观,我们来到的最后一个景点——地下室,参观一下最大的酒桶。这个酒桶长8米,高7米,被横放在地窖中,规模大得吓人。传说这个庞然大物在历史上只有两次被装满过,现在是空的。
这个三人多高的小酒桶是摆在大酒桶外面的,似乎是大酒桶的缩小版,供游客拍照用。因为大酒桶实在太大,地窖的空间又小,所以无法拍到完整的大酒桶。
不过,我们在大酒桶那里看到了老熟人。这位贵族打扮的仁兄我们在昨晚的酒吧里曾见过一面,还有印象吗?
看完大酒桶,我们也就结束了之旅,此时已是下午14点多,我们早已饥肠辘辘(都怪早餐是限量的),于是赶紧跑到街上吃饭。由于昨天喝酒的那家餐厅距离还挺远,所以我们就近选了一家看起来也不错的。而且,这家也有我们昨天就觊觎的披萨。
果味啤酒,还挺好喝。不过也是含酒精的,喝完不能开车。
番茄牛肉汤,很酸,特别咸,附赠的两块饼根本不够看,这会儿来一大张葱花饼最实在了。
奶油蘑菇汤,也比较咸,似乎的口味就是以咸著称。
现场制作的披萨,此时正在炉子里烤。
忘了是什么口味的,总之就是洋葱和牛肉,芝士不多,没有的好吃。
披萨,材料多了些,但也很咸,人民都是重口味啊!
忘记这是什么了……铁锅洋葱牛柳?哈哈。背景中那个画着美女的啤酒杯垫被我们忽略了,可惜啊!
吃完饭,我们便去停车楼,由于第一次使用的停车楼,不知道在哪里交钱,所以在出口处挠了半天头。后面被我们堵住的帅哥无奈地下车告诉我们,需要拿入口的自动打票机打的小票,到旁边的付款机前付款,然后再拿一张付款凭据,到出口处塞进机器,才能放行。看来,的人力确实相当昂贵啊!
出了停车场,我们恋恋不舍地驶离,向着-全速前进。
(baden)在德语中是游泳(兼有泡澡)的意思,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让人来游泳和泡澡的。之前看攻略,都介绍说这里的温泉、洗浴和按摩等等服务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我却是个不喜欢温泉、不喜欢洗浴的人(不是不爱洗澡,我比较喜欢淋浴,洗干净了就走)。所以,我一开始对的各种项目并不感冒,只是希望能在这个享有盛誉的度假胜地感受林小镇的美。
虽然是冬日,虽然是阴天,但这座小镇展现出的颜色却并不单一,减轻了灰暗的天空带给人的压抑感。
有惊无险的旅途
从到可以走A5高速公路,距离90公里。路途虽然短,但我们却在这中间遇到一次危险。
我们的导航仪一般会在岔路口前2公里发出语音提示,而最小比例的地图却只能看到前方1公里左右。在我们边开车边回味的美景时,我突然发现前方的路分岔了,之前没有语音提示,地图上显示应该走右边的岔口,而此时我们的车正以时速170迈的速度行驶在最左侧的超车道(刚超过一辆车)。我赶忙减速,观察后面没车后打转向灯并线,但由于速度太快,减速和转向的动作只能慢慢做(否则就漂移了),所以只能勉强将车停在分叉口处的禁行斜线处。在高速公路上停车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停在这种高速公路中间,更尤其是停在高速公路中间!此时我的境况是,左边两条车道,右边两条车道,四条车道的车从我两侧呼啸而过。因为我必须走右边的岔道,所以就得跟行驶在右侧岔道上超车道上的车抢路。于是我打开右转向灯,一点一点往右蹭,但后面过来的车都实在太快,而且也没法儿停下来让我,所以只得任他们呼啸而过。但我还是一点点往右蹭,希望后面的车能在自己右边没车时躲我一下(在国内开车养成的陋习)。当我感觉后面的车距离我比较远时,我便准备启动上路。但因为天色已暗,再加上人车速太快,明明看着很远的车,一瞬间就冲到我们近前了。那辆车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按喇叭,我便不敢再动,由于车轮已经轧进车道,所以那辆车向外掰了一点,还一直按着喇叭,我们在车里听到的喇叭声已经变成一长串的怪叫。看着呼啸而过的他,我们都倒抽一口凉气。此时,我发现后面的车明显已经开始减速,并打开了双闪,看样子是在有意让我们出来了。于是我赶忙猛踩油门,窜到路上,然后赶快挂档加速,开到正常速度,才放下心来。
脱了险,我们才反思检讨刚才的行为,简直太危险了,并且决定以后如果在高速公路走错了路,那就将错就错,走到下一个出口去调头,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做这种危险举动了。在此也对那辆呼啸我们的车表示歉意,那位估计也吓得不轻,得骂我们一路。再对后面让我们的车表达谢意,尤其对他减速的同时打开双闪的规范操作表示敬意。
下了高速,进到市区,本以为能顺利到达酒店了,没想到眼看酒店近在咫尺,导航仪却把我们指到了一条因修路而封闭的道路上——这也怪不得导航仪。我们把车倒出来,根据导航仪从新规划的路线行驶。本以为导航仪会让我们找个路口调头回来,没想到它却给我们指上了一条漆黑的山路,让我们在雨夜中心惊胆战地在林的山林里穿梭。同事看了下地图,发觉这条山路让我们多绕出了2公里。经历过刚才在高速公路惊险的一幕,让我们仍然心有余悸,所以也就不管远近,任凭导航仪带我们在山路里绕了。好在,剩下的路有惊无险,我们找到了藏身于一处山坡上的小酒店。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叫,我订的价格是102.6欧元一间。由于这家酒店位于镇中心地带,距离商业街和最著名的腓特烈浴池(Friedrichsbad)都只需步行十来分钟,所以贵一些。
下榻后已是晚上20点左右,由于我媳妇中午喝果啤、下午走山路导致头晕,所以决定晚上休息,不去泡温泉了。所以我和同事夫妇在的行程是分头进行,他们当天晚上去泡了温泉,而我们休息一会儿后出去逛街,顺便找地方吃饭。
由于在旅途中很容易忽略工作日和双休日,所以很不巧,我们忘记当天是个周日,晚上20点左右的时候街上的商店全都关门了。不过,的商店在晚上也都会开着灯,于是给了我们一个安安静静欣赏橱窗的机会。我们一直都觉得人特别会摆橱窗,总是把橱窗摆得色彩纷呈、琳琅满目。
转了一大圈,找到好几家仍在营业的酒吧,但服务员却表示只有饮料,厨师都下班了,没有饭吃。好不容易在一家转角处找到了还在营业的餐厅,一名瘦高的老年侍者引领我们坐到一个清静的角落,让我们点菜。这天正好是除夕夜,而我又看到英文菜单上赫然写着饺子,于是便要了一份。结果,我吃到了这辈子吃过的最难吃的饺子。
由于着急吃,所以一开始没拍照。远端那坨灰不溜秋的物体就是饺子。成分是面和肉馅,但做法是把面和肉馅揉到一起蒸(或煮),所以这饺子没皮没馅,或者说皮在馅中,馅在皮中,总之很怪异。至于味道……嗯……似乎没什么味道。我都是先在盘子里撒盐和胡椒,然后拿这玩意儿蘸着吃。
比较起来,这一盅红菜汤又太咸了。林地区的菜普遍偏咸,应该是当地特色了。
这家小店的蓝白装饰在晚上看起来显得很亮堂。在,我去过的餐厅多数都会用原木色来装饰,不管白天晚上都显得比较昏暗。
小店门口。虽然吃起来不大习惯,但还是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年夜饭。
时代的奢华
第二天早上碰头吃早饭时,我同事夫妇兴致勃勃地讲了他们的见闻。
他们去的腓特烈浴池是在2000多年前留下的浴池遗迹(R?mische&Badruinen)基础上修建的,具体修建的年代不详,大概有200年左右吧?这个浴池每到周三和周日是混浴的,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从浴池的两个入口进入,然后男女老少一起脱衣服,冲澡,蒸干桑拿,再冲澡,付费按摩(非色情),蒸药物蒸汽桑拿,再冲澡,泡温水池,泡热水池,泡凉水池,冲澡,晾干,喝茶,穿衣服。大概的流程就是这样的,全程混合,各种坦诚相见。
我同事的感受是,在这个大家都脱光光洗澡的地方,人自然而然地就摒弃掉了邪念,也跟周围的人一起安心享受浴带来的舒适。不过,如果见到人——甚至东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尴尬起来。据他们说,浴池里有大把大把的超级帅哥女,而且人的尺寸都相当可观,不论男女。
我和媳妇听了之后也颇为动心,于是决定当天早上也去浴池一探究竟。
从我们下榻的酒店到浴池非常近,虽然当天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但丝毫感觉不到寒冷。而且,小镇里走势渐高的山路让我走着走着便出了汗,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不冷不热,非常舒服。腓特烈浴池坐落在主要商业街索菲亚大街(Sophienstrasse)的北侧,从街上需要拐个弯才能看见,但路上有很清晰的路标——实在不行也可以向路人打听,当地人没有不知道那里的。
中间有一条宽阔人行道的索菲亚大街,可以想见夏日里这里绿树成荫的美景。但即便在冬日,这样的景色也让人痴迷,尤其是那一条踩上去软绵绵的细石子路,在昨夜的雨水侵润下显得更加柔软。
从索菲亚大街拐到浴场街(B?derstrasse),继续前行就是腓特烈浴池。话说,这街名也过于直白了……
这就是雄伟的腓特烈浴池。国内也有许多豪华的洗浴中心装修成这种风格,但在我们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浴池里面的指导图,明确标注出了各个区域的位置,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
女浴室的入口,里面就不让拍了。
腓特烈浴池的外观很是雄伟古朴,里面却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比起浴都的一些高档洗浴中心,这里反而显得没那么奢华了。洗澡票是每人21欧元,含按摩的是29欧元。买票时,售票员大姐给我们仔细讲解了整个洗浴流程,并且告诉我们,周一不是混浴的,我们在男区和女区各洗各的,但可以在第10和第11个区域,也就是温水池和热水池里相遇——尽管是分浴,但希望混浴的人仍然可以混。
买了票,售票大姐发给我们一人一个腕表式的储物箱钥匙,我们便各自上楼去了。由于当天是周一,又是个大清早,所以整个男浴室里除了我以外就一个老头儿(估计女浴室那边也差不多)。脱衣服,拿浴巾,冲澡(旁边有专门放眼镜的架子)之后是干蒸。干蒸有2个房间,一大一小,小房间的温度更高一些。木头躺椅比较硬,好在我肉多,但还是要用手枕在脑后。浴室的墙壁上画着许多水禽壁画,看起来跟颐和园长廊上的倒有几分相似。应该是西方画法在清代大量传到宫廷后,慈禧太后比较喜欢这种写实的画法吧?浴室的穹顶雕琢得很精细,有点式的风格。想象一下美剧《斯巴达克斯》中还原的古人放荡生活的镜头,突然感觉没在周日来真是太可惜了。
干蒸之后是药物蒸,不知放了什么药,反正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药味。由于没有躺椅,只能坐在石头上,所以感觉没有干蒸那么舒服。再之后就是大浴池,我和媳妇胜利会师,此外在场的还有个干瘦老头儿,以及一位大胖老太太,这就是我们在腓特烈浴池里悲催的艳遇了。
泡了一会儿,老头儿和老太太都出去了,就剩我们俩人享受这充满古典气息的华丽浴室,看着墙上雕琢的小天使,听着汩汩滚动的温泉水,也另有一种美妙的感觉。顺带一提,这里的温泉没有国内多数温泉的硫磺味和滑腻感,似乎富含一些其他矿物质。
泡够了,我们回到各自的区域进行后面的内容,其中有一项是凉水池,号称18摄氏度的水,但我觉得似乎比18度凉很多,只走下去一半就受不了了,放弃。最后一项是品茶,刚刚泡得酥软的身体在散发着花香的热茶的滋润下更加舒服。鼻子里闻到的是香,嘴里喝下去的是甜。
在我们穿好衣服出去时才见到不少人正准备进来,其中有两对人,其他都是欧美人。看来,到洗浴应该来两次,一次在周日晚上,感受热闹、奢华的浴,在欧美的帅哥美女群中一饱眼福;一次在周一的早上,赶在游客到来之前,安享那一份清静而又温暖的惬意。
吸引人人的地方有很多,除了温泉洗浴之外,幽静的山谷,奔流不息的河水,以及城外林中大自然丰厚的馈赠,都让人对这里无比痴迷。对于我们这些刚从那污浊的雾霾中逃脱出来的人来说,林的新鲜、清冷、纯净、湿润、略带草木香气和泥土味道的空气让我们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好生奢侈。
在,满目都是树、草、水。
在我和媳妇去泡温泉的时候,我同事夫妇本打算去逛逛的博物馆术馆,但不巧的是,这些场馆在周一统统关门休息,所以他们只好把行程改成逛街。虽然没有看到什么具体的事物,但也领略了这座被林怀抱其中的城镇之美。
从酒店出来后就是这条小街了。有很大一部分城区建在山上,所以这种狭小的街道到处可见。这里坡度很高,停车时要拉好手刹,过路口时要注意行人。
这是城镇中心的一所教堂,尽管算是地标性的建筑了,但似乎没有具体的名字,在地图上标注的名字是“新教服务机构,-拉施塔特教区教堂”。
教堂外的雕塑有些危险,被网保护起来了。我非常喜欢教堂外雕刻的这些人物造像,每一个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位大叔在这看什么书呢?
里克腾(Lichtentaler&Strasse)大街上的写字楼,楼前有树,树下有草,草前是路,路旁淌过一条河。我在前一天晚上经过这里时,发现这么漂亮的房子竟然是写字楼,于是感叹:“如果我能在这里上班,天天加班也无所谓啊!”
这是索菲亚大街路中间的一只悠闲踱步的鸽子。也许是由于的气候比较潮湿阴冷,所以城市中的鸽子比和的少得多。
一家酒店外的人物雕塑,毡帽、风衣、长靴、望远镜、背包,标准的老一代旅行家的装束。
在国内,会不会有店主肯牺牲一张椅子来摆一尊塑像呢?
在清冷的早晨,没什么行人,但这家酒店却让雕塑们让自家门口热闹了起来,这就是人独有的设计天赋吧!
某服装店的橱窗。
眼镜店的橱窗,不知为什么要摆猫头鹰。记得《多啦A梦》里有一集登场的道具是一个催眠眼镜,大雄的爸爸戴上眼镜后对着镜子说真像猫头鹰,然后就把自己催眠了。人和藤子不二雄,到底谁借鉴了谁?
肖尔茨画廊,没开门。
某家店铺的家徽。许多地方的人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家族纹章,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索菲亚大街上的水禽雕塑。人似乎对水禽有特别的钟爱,浴室里也到处是它们的壁画。
招牌上的设计感。
货架上的设计感。
面包房里的……嗯,这里倒没有太多的设计感,但有很多的糖。林地区人民口重啊。
在教堂、商店和写字楼之外,就是大面积的绿地和林荫了。雨后的城市一切都很干净,草色新鲜,河水湍急,走在其间,心旷神怡。
草丛中不认识的紫色小花。在大年初一还能见到如此鲜嫩的色彩,生活在这里的人真是幸福。
不认识的树和果,俨然有春天的气息了。
奔流的河古老的石桥。看桥栏杆上的藤蔓,再想象一下在夏天里,这座桥该有多漂亮。
的绿化率是……算了,还是统计统计这座城镇中不是绿色的部分有多大比较省事。从谷歌地图上看,就是大片的绿色中安插着点点的房屋。
要是每天都能在这种地方散步该有多好。
不知这位小朋友是谁,有什么光辉事迹?
儿童乐园。如图所示,这里不许喂鸽子(这可能也是鸽子少的原因),不许遛狗,不许踢球。
的房车非常多,自行的、拖挂的都有。林周边就有很多设施完备的房车露营地,春夏秋冬都能露营,也各有特色。
草坪中摆着一堆黑石头,不知道是干嘛的。
每当我回顾这条路时,都想马上走上去,走上去……
早晨散步的老两口。
猜猜这位是谁。看看石碑上的五环标志,想起来了吗?他就是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不知他跟有什么渊源呢?
侧脸照。就是因为这种奇特的样式,我同事夫妇才对它感兴趣的,他们当时并没有看出这位是顾拜旦。
在中午12点之前,我们都结束了各自的旅行,回到酒店,办理退房手续,开车离店。别看我们前一天晚上被导航仪和雨夜折磨得晕头转向,但在白天,的道路就显得清晰而有序多了。当然,最大的原因,是这个地方本身就很小。
按计划,我们要先去我同事在LP上看到的一家餐馆吃牛排,然后穿越林,前往奔驰的故乡。但我们上车后一聊天,我同事就忘了设定去餐馆的路线,于是导航仪直接把我们指上了山,等我们反映过来,已经走出几公里了。我们也懒得回去了,干脆边走边找,随遇而安,没准路上还会遇到更好的地方呢。
从穿越林到,需走L340公路,途经、盖恩斯巴赫、洛弗瑙、巴特黑雷纳尔布、希尔绍、魏尔这6座非常漂亮的林间城镇,全程约96公里,90%是山路。
虽然不下雨了,但天色仍然阴沉,林沉重的色彩越发让人感到压抑。不过,只要按下车窗,呼吸一下林间的新鲜空气,阴天造成的低落情绪就会一扫而空。
光滑平坦的山路,路况条件极佳,各种警示牌也都很明确及时。人在这种山路上都开90迈以上。
林里面都是这种高耸的针叶林,就像人一样,挺拔,细长,威武,森然。
由于之前下过雨,所以空气中还很湿润,有的地方会起雾。不过雾并不特别浓,持续的时间也短,仅仅是某一处山坳里才会有。不过,在山路上开车还是要十分小心。
林之所以叫林,就是因为它黑!
没走多远,我们就被这林的景色深深迷住了。呼吸着窗外清冽的空气,看着周围繁茂的草木,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歌,随着车身的震动而轻轻摇摆,我简直希望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我们永远都不需要到达目的地。不过我们还是很快就停下了,因为路边出现了一个停车点。的公路上有很多类似的停车休息点(其实国内也有),有的还配有简易厕所和桌椅板凳(这个国内就不多了)。这个停车点处于一片山势比较开阔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小山坡,可以饱览周围景色。
这就是我们的停车点,每一位从此路过的人都会好奇地看我们。这种对于他们来说司空见惯的景色,对我们来说可是非常难得的。
红点处就是我们停车的位置,东边是个小山坡。
山坡上是一片绿草地,似乎还是个小型牧场,草地中散落着牛粪。
山坡上还有一座小瞭望塔,这年头也没有山贼了,不知道这东西是用来瞭望什么的。另外,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骏的《幽灵公主》里的画面,男主角村子里也有这么一座类似的瞭望塔。
山坡的另一面是洛弗瑙,一座被笼罩在雾气中的山间小镇。从山坡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镇子里居民的活动,此时正是中午,街上鲜有行人车辆,整个镇子和林一样宁静。
我们在山坡驻足良久,才又继续出发。由于出发时忘了吃饭,此时我们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决定在洛弗瑙找一家餐馆吃饭。但我们拐进洛弗瑙后,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餐馆,不是店面太小门口没有停车位,就是看门窗里面似乎漆黑一团没在营业。好容易找到一处镇中的小广场,四周有几家店铺,我们赶忙把车停下,顺着路牌的指示走到一家餐馆前,却发现人家还没开门,大门上写着营业时间是从下午14点开始,而此时才13点多。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傻等近一个小时,只好作罢。再看周围,只有超市和房产中介,于是我们决定去下一个城镇再找。临走前,我跑到房产中介的橱窗前看了看,发现这里的房子真是太便宜了,220平米的独栋房子,带745平米的院,才卖25.9万欧元,合人民币才200万出头。
狭小而起伏的街道,街上看不到什么行人,往来的车辆也都是过路的,这座小镇仿佛在午睡一样。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房价。也许是住惯了市,我们对这种乡村院落毫无抵抗力。
继续前行,穿过巴特黑雷纳尔布镇时也没找到合适的餐馆,又走了一程,拐过几道弯,所过之处有溪流,有伐倒的树木,有房车露营地,永远不停变化的景致倒让我们有点忘了饥饿。在即将要穿过一处铁路道口时,我们放慢了车速,刚好看到铁路旁有几间小房子,挂着旅店和餐馆的招牌。由于此时还没到14点,我们担心这里也没开始营业,于是就把车停在房子旁边的空地,由我进屋去打探一下。
这是一家典型的林风格房子,三层,红色高耸的斜屋顶,白色的木墙。推开门,屋里是原木色的墙壁和桌椅,白色桌布和绿色餐布的装饰让餐厅很有股森林的味道。屋内空无一人,我用德语喊了两声“你好”,用英语问了句“有人在吗”。柜台旁边的门被推开,身材削瘦、留着花白胡子、戴着红色棒球帽的餐馆老板笑着迎了出来,看我是人,便用英语问我想要什么。我问他这里有饭吃吗?他说当然有。我说那太好了,我去叫我的朋友们进来。
当我们涌进这家小餐馆时,发现穿着白色衬衣、绿色连衣裙女主人正拿着菜单冲我们笑。我们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然后翻开菜单和LP对照着点菜。我们点了牛排、意面、还有几种看不大懂,但大概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菜,要了啤酒和饮料,然后开始一边等待一边东瞧瞧西看看。
餐馆外的森林小火车。如果不是,坐这种小火车旅行也别有一番风情吧?
餐馆的大门口。
木色的吧台,似乎住宿也要在这里办理。吧台里还摆着两块面包,但不是著名的林蛋糕,可惜。画面中的门不是大门,大门在画面左侧,这扇门通向另一个餐厅,可能是专供住宿客人使用的吧?
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那个才是正门。
吧台上的各种摆件,听说有不少是过往的客人送给他们的。
植物是人类和房间的好朋友。
不管是活的死的,都是好朋友。
蘑菇和蘑菇屋也是,哪怕它是假的。
玻璃罩和花盆是植物的好朋友……我的绿萝也该这么养。
窗外的停车场,最右边的那辆是我们的。
屋子里不需要名画,但一定要有画。&
其实,他们窗外就是一幅幅风景画了。
窗内也有不错的风景,在这里聚会小酌真是太惬意了。
不知是不是天气经常阴沉的原因,几乎所有餐馆的餐桌上都有蜡烛,烛光早餐、午餐和晚餐在这里真是家常便饭。
很快,上菜了,蔬菜,味道不错。
配主菜的炸薯条,又酥又软,咸淡合适,比麦当劳肯德基的都好吃多了。
另一样配主菜的土豆制品,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反正就是把土豆切成这种块状然后煎一下。也很好吃。
当地的啤酒,好喝。这天是我同事开车,所以他没法喝,为了避免过分刺激他,我也就喝了这么一小杯,严重不过瘾。
已然忘记这是什么汤了,好像是……鱼汤?不对,这里没有鱼,反正是汤。跟随我们旅行的LP也露一脸。
这是主菜之一,培根意面,我点的,味道不错。
牛排甲,浇乳酪汁、配葱花香菜(误)的。
牛排乙,浇……不知道什么汁的。以后旅行时,一定要把点的每道菜都记下,如果能问清做法和用料就更好了。要好好学外语啊!两种牛排味道都很好。我们4个吃饭时都会把自己点的菜切下一块来分给别人尝尝,每次我们吃饭就是切来切去,传来传去,旁边的人总是很好奇地看我们。不知道能否影响我们一路所到之处的人饮食习惯,哈哈。
我同事媳妇点饮料时看到有一项葡萄酒品尝,于是就好奇地问了问女主人那是什么。女主人给我们解释了半天,英语加,各种听不懂,于是她把手一拍,转进后厨,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三瓶白葡萄酒。
女主人给我们倒了3杯,叫我们品尝。虽然我们对葡萄酒都不在行,但这酒微甜中带有微酸的口感让我们很是受用。吃口牛排,喝口酒,搭配绝佳。
吃晚饭,我们和女主人聊起天来,原来她和她的丈夫一直把我们当成人了,因为到他们这里旅行的绝大多数东亚人都是人。他们对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太过分了,都不看奥运会的啊),只知道。不过他们很喜欢菜,女主人和她的两个闺蜜在吃过一次,她觉得那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致认为她吃的肯定是那种改良过的、只适合老外口味的中餐,于是邀请他们有空到来,我们带他们品尝最地道的菜。说到她老公,我们开玩笑说,你老公长得很像史蒂文·乔布斯,她大笑,说那太好了,我们这下发财啦!
在这次旅行的准备阶段,我买了10个结,准备送给路上遇到的朋友。走到这里已经是第四天,却还一个都没送,于是决定从她家开始送起。当我们把结递给她,并告诉她这是代表幸运的时候,她非常高兴,赶忙把她老公叫出来,拿着结在吧台上比比划划,看看挂在哪里比较合适。我们说不着急挂,我们先合个影吧。他们看到我们的单反相机,说他们没有这个,所以就不想去旅行,不知道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还是什么意思。
结过账,我们要了一张他们的名片,表示回国后给他们发电子邮件,也欢迎他们来玩。
我们回国后还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乔布斯没死,他隐姓埋名到林里开餐馆去了。
临走之前又给这栋可爱的房子拍了一张。住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开着这么漂亮的餐馆和旅店,做着这么好吃的饭菜,享受着这么美妙的生活,真是太让人向往了。
“乔布斯家”所在的位置。店名是,网址是http://www.hotel-eyachbruecke.de/,地址是Eyachbrücke&2&Neuenbürg,北边的火车站是Neuenbürg(Enz)&Eyachbrücke。在谷歌地图上能直接搜索到。
告别了“乔布斯一家”,我们又踏上旅程,一边回味了刚才的美餐,一边欣赏着接下来的美景。
林处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汇的地方,所以常年阴雨,气候湿润,也不算冷,除了植被丰富以外,在冬天还能见到深秋的景色。
路过的小镇,房子依山而建,人少车少,空气极佳。
南德的很多房子上面都有壁画,画的内容各具特色,有生活的,宗教的,传说的,还有搞笑的,各式各样,体现着房子主人的兴趣爱好。
尖顶房子也是这边的一大建筑特色。
路旁有注意学生的警示牌,前面有正在过马路的小孩,于是我们赶紧放慢车速,等他们过马路。结果,人家小朋友一反人过马路人不让车的习惯,站在路边冲我们摆手,让我们先过。难道他们看出我们是人了?
这座小镇里还保存着古代的城墙。
走着走着,我们就走出了林,走出了山地,来到了开阔的平原,看到了农田。
走过了一村又一庄……比起平原的房子,我还是更喜欢山里的。
走到平原后道路更坦宽阔,我们的车速也渐渐提了上来,很快便看到了。的城市规模不小,但也没有什么高楼。跟着导航仪的指点,我们很顺利地找到酒店。酒店老板似乎是个人,非常热情,在得知我们的车没地方停后,便把酒店门口自己的车挪走,让我们停在了他那里。为了表示感谢,我们也送给他一个结,他很高兴地接过,并且马上挂在前台,非常得意地向过往的客人展示——他一定是人。
的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950年,一位神圣帝国的王子在这片土地上营建了一处皇家养马场,人类和马匹开始在这里定居。公元1300年,符腾堡伯爵在此建立行宫。此后符腾堡伯爵的子嗣不断升官发财,从伯爵到侯爵,从侯爵到公爵,最终在拿破仑时代因神圣帝国的崩溃而自立为王,建立了符腾堡王国,将定位首都。1890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在此创建了戴姆勒汽车公司,开启了汽车之都的新时代。1926年,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从此诞生。二战期间,由于举足轻重的工业地位,这座城市遭到了盟军的毁灭性轰炸,市中心基本被夷为平地。二战结束后,国务卿马歇尔上将在的一座歌剧院中发表演讲,提出了援助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从此又恢复了生机。
四面环山,虽然是座工业城市,但绿化率极高,在阴天里也感觉不到太多污染。
我们下榻的酒店名为,距离市中心很近,双人间的价格为96欧元。安顿好行李后,我们决定晚上去市中心走走,尝尝LP上面推荐的香肠店,找个酒吧喝一晚上啤酒。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名为imbiss&zum&brunnenwirt的小店,翻译过来大概是“经济实惠的小吃”。这家店位于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大街Hauptst?tterStra?e的东侧,一条名为Jakobstra?e的小巷里。LP介绍这里时说,这里的香肠是最受欢迎的,别看店面小,周围总是围着不少人,上到开车豪车的商务人士,下到流浪汉,都喜欢这里。抱着对这正宗香肠的无限向往,我们设定好手持GPS,冒着绵绵细雨出发了。
夜行图,全程1.8公里。A点是酒店,B点是香肠店,出现很多蓝色箭头的地方就是商业中心了,堪称的西单。
的文化气氛特别浓厚,路边的橱窗里净是美妙的艺术品。
路过的一家钢琴店,橱窗摆不下钢琴,于是摆了一盆与音乐一起生长的花。
完全看不懂的后现代艺术。
这是能看懂的后现代艺术,我比较喜欢这种画面里充满各种元素的画。
面包店。我始终认为的面包不如和的,可能是这里的阳光不够充足,小麦长得不好吧?
但的肉明显比的香,不管是猪肉还是牛肉。
各种香肠。这些香肠可以直接吃,但加热后(煎、蒸或煮)更好。
不死鸟牌的米饭,不知道是的还是的。
查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座教堂叫什么,它周围的广场叫做火湖广场(Feuerseeplatz),可能它就叫火湖教堂吧?火湖是圣经中地狱的别称,不知这个名字在此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这座教堂看样子并不是很古老,可能是二战后重修的吧?
从火湖教堂向东即可到达市中心,这里有很多街道名字,不知道到底哪一条才是最主要的。街上的商店基本在19:00之前都关门了,只有餐厅和酒吧还继续营业。
穿过商业街,跟着导航仪的指示,我们找到了这家脍炙人口的香肠店。这里果然名不虚传,狭小的店面前堆满了买香肠的人,不过据我们目测,这些人里头似乎并没有开豪车来的,流浪汉打扮的倒是有几个(我们几个也挺像)。
由于这里的牌价都是的,根本看不懂,于是只好按顺序一样一个地买了4个。每种价钱都差不多,2欧元左右。
我和老板的英语都不太好,说了半天才说明白,周围的佬都有点不耐烦了。不过,这4份费尽周折买到的香肠都没让我们失望,画面近端的是煮的小香肠段,配的酱料里有番茄酱和黑胡椒酱;画面远端的也是煮的,多加了芥末酱;左侧和右侧的都是油煎的,右边的只配了芥末酱,左边的多加了番茄酱。每一份香肠都配一小块面包。就这样,我们在的绵绵夜雨中,让浓浓的香气随着冷风飘散在街头的霓虹中,让滚热的香肠随着酱料和面包消化在我们的肠胃里。
吃完香肠,我们又回到商业街,两位媳妇纷纷表示要趁部分商店还没关门之际抓紧时间逛逛,但我和同事又实在不想逛,于是决定分头行动,我和同事找了一家酒吧喝酒聊天,她们去逛她们的,逛完了一起到酒吧汇合。
我们喝酒的酒吧。这里允许吸烟,我同事算是进了天堂。
酒吧里面的客人不多,有的坐在吧台看报纸,有的看电视里转播的冰球比赛,有的在聊天。我和同事要了两种不同的酒,边喝边聊,很快就喝完一杯,然后又各要了一杯不同品种的继续,就这样一杯接一杯,跟饮驴似的喝了三四杯。在我们再次要酒时,发现旁边吧台上坐着的那位老兄的一杯500毫升啤酒还剩下三分之一,而我们进来时他已经喝了一半左右。再看看其他人,也都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嘬着喝,绝没有像我们俩这么喝酒风的。于是我们也尝试着小口喝,一点点地品味不同品种啤酒之间的差别,一点点品味鲜酿啤酒与乙醇兑水的天壤之别。
过了一会儿,媳妇们陆续回来,给我们讲她们逛街的见闻和奇遇。我同事媳妇逛的时间短,只看了漂亮的街景。我媳妇却遇到了一场市民的示威集会,这已经是我们在遇见的第二次示威了。
盛妆出席抗议活动的老头子。这场抗议的参与者似乎都是老年人,也许是抗议养老金问题的吧?
墙上贴的大海报写的是“引渡人的革命图片展”,不知道跟这场抗议活动有什么关系,或许是为移民问题?也有可能跟政局动荡有关。
抗议不忘喝啤酒,这就是典型的人啊!这位大妈也够会做生意的。
抗议活动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组织者在敲敲打打,吸引路人的注意。
这位残疾人也来参加抗议了。在,我有个很直接的感受,那就是街上坐轮椅出行的残疾人特别多。其实这是个错觉,残疾人的比例不会比高,但残疾人出行的便利度要远远高于。想想我们国内那些蛋疼的盲道吧。
这两位游客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比起我们,他们肯定对抗议活动司空见惯了吧?
一位举着抗议标牌的老人(看不见脸)。画着警察的那个牌子看不懂,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单词,什么雨啊雾啊太阳啊。右边那个好像是讽刺某政治领导人,“从值得信任到让人鄙视。”
总的来说,抗议活动比较和谐,大家也只是喊喊口号,并没有破坏行为。想来也是,这种国家的人民对抗议示威应该是非常习惯了,而且也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来规定和保护他们的抗议示威活动,再加上人严谨的性格,想不和谐都难。
我们四个又在酒吧里喝酒聊天消磨了一个多小时,整个酒吧就属我们喝的多,不过这里的啤酒并不贵,500毫升一杯的基本都在3欧元左右。一副不良少女打扮的女招待对我们非常友好,过一会儿就给我们换个烟灰缸(其实只有我同事一个人吸烟),感觉她非常喜欢在这里工作,或者说非常喜欢我们这种花钱的游客吧?
按计划,这一天的上午我们将分头行动,我和我同事去参观心仪已久的和保时捷博物馆,我媳妇去逛街,我同事媳妇去参观州立美术馆(Neue&Staatsgalerie)。吃过早饭,退了房,我们开车先来到州立美术馆,这里9:30才开门,所以媳妇们便先下车去周围闲逛,我和同事继续开车前往。
鉴于酒店老板的友好态度,还是有必要给他们露一脸的。这家酒店的设施比较旧了,狭小的电梯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房间虽不大,但很干净整洁,住起来挺舒服。
营养丰富的早餐。很多人(尤其女孩)因肠胃不好吃不惯西式早餐中的冷肉,实在很可惜。不过,好一些的酒店早餐中都会有煎培根和蒸鸡蛋,可惜的是这家酒店没有提供。
餐厅和餐台都比较小,种类不是很多,不过对于早餐来说已经足够了。
比较起看汽车和看美术作品,我媳妇更爱逛街。不过她逛街并非是要购物,她多数情况下都是仅仅为了逛而逛。她喜欢看不同的街景,喜欢看各色各样的人,喜欢看精美的手工艺品,喜欢看布置精巧的商店,喜欢看一切让她感到新奇的东西。
从州立美术馆过马路向西,就能看到这个水池。画面中圆顶的建筑是符腾堡州艺术协会所在地,左侧的楼是-符腾堡州司法部办公楼。
这是水池东侧的歌剧院,这里经常会有精彩的歌剧上演。另外,国务卿马歇尔上将就是在这里发表演说,开启马歇尔计划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益匮乏的日子里,发达国家都开始倡导自行车出行了。当年我们趴在车把上顶着五级风上学时哭着喊着要汽车;现在我们被交通管制堵在西二环上时又哭着喊着要自行车。
在很少见广场鸽,也可能是我们去的月份天气太冷,鸽子都不爱出来了吧?
水池东南方的宫廷广场是的著名景点。广场耸的纪念柱上雕着一尊天使像,据说这根纪念柱是为了纪念威廉一世登基。威廉一世()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开国皇帝,他继承了普鲁士王国统一的大业,任命并重用铁血宰相俾斯麦,使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国力迅速发展。
这是一位名为克里斯托弗的大爷,时间是1556年,不知道是谁。
蓝色U标志处是广场上的地铁站。的地铁站都是这种标识。
左侧的建筑是火车站,外来的旅客一出站就能看到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标志——奔驰的三叉星。
火车站地铁站旁边的小摊。
这似乎是一个市民自发的展览——由于旁边的楼正在装修施工,路面上立起了一段隔离铁网,而这段铁网就成了民间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好地方。
这段铁网还挺长的,但再长恐怕也会被铺满,这上面似乎还有一些抗议类的东西,结合昨天晚上的示威。
局部特写,最上面白色牌子上体现的是对欧债危机的不满。
虽然看不懂,但似乎是很厉害的样子。这一片也许跟小孩子有什么关系?
这一段则是跟政治有关。
火车站内的大厅。的火车站什么时候能有这么少的人就好了。
一张芭蕾舞剧的海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成这种风格。这个舞剧的名字好像叫“小姐”。这位小姐最后可能死于什么珠宝项链或者被富贵所拖累吧?瞎猜的。(我媳妇非说这是黑天鹅,不知道是不是)
铁网里面一个台子上放的小兔子玩具。
小熊和小狗玩具。不知为什么要在这里放这些,感觉很凄凉的样子。
这是昨晚我们来过的商业街,上午人还不多,可以看到路边的名品店。
一位带着狗狗逛超市的老太太。说实话,的狗确实比的狗幸福。
商业街上的铁木马,看这脏兮兮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给小孩子玩的?
看,楼顶上的是谁!他要干什么!
某教堂前的市场。话说,很多城市的教堂广场都会被当成市场利用,卖米的卖面的,卖葱的卖蒜的,卖茶叶卖鸡蛋的加一起卖茶叶鸡蛋的……开玩笑,实际上是卖蔬菜水果的,卖鲜花礼品的,卖生肉熟肉的,卖服装鞋帽的,基本上能放在车里的东西都能拿出来卖。这种市场虽然特别热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绝对干净整洁,地上没有一点垃圾。
一条很普通的街道,亮点似乎是楼顶上那个造型很欢乐的金色雕像。
是一座很大的城市,或者说是一片很大的行政区,包含了很多小市镇,这些小市镇因为二战时没有受到盟军炮火的“照顾”,所以保存得比较完好,非常值得去逛逛。可惜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这里,我也没能去参观足球俱乐部的主场。不过没关系,如果不在旅行中留下一点遗憾,以后又怎么有动力再到这里来呢?
梅赛德斯-落成于2006年,由著名设计师范·博克设计,馆内收藏了126年来梅赛德斯-奔驰的所有经典产品,是车迷一生之中必来一次的汽车圣地。博物馆坐落于郊,内卡河东岸的梅赛德斯街(MercedesStrasse)。这条街是奔驰的总部,除了博物馆外,还有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可供参观。此外,足球俱乐部也在这里,从博物馆的窗户就能看到俱乐部的训练场,旁边是奔驰中心,队的主场。
停车场在博物馆后面,是室内的,可从停车场直接进入馆内。博物馆门票为8欧元一张,凭票可领取一个讲解器(有中文),可以在馆中标有数字的地方听到对应的讲解。购票处右侧可以存包和外衣,由于博物馆内容非常丰富,建议把累赘的东西都存上,只带照相机和笔记本(不是电脑)就好了。博物馆的参观顺序是从上到下,坐电梯到顶层后顺着楼层参观,即可将奔驰126年的历史尽收眼底了。
博物馆本身就是建筑界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这里的夜景也相当好看,可惜没有时间等。
这附近到处都是各种大奔,看得我们眼馋眼馋还是眼馋……
停车场里就有货。跟这位老兄停在一起,顿时感觉自己开的车也有点历史感了。
这款车在国内还能见到,大多是“京A”的牌子,第一批大款买的。
这是交停车费的自助机器,进门时会领到一张纸片,出去之前把纸片塞到这里,然后根据时间再塞钱,机器就会吐出另一张纸片,出门时再塞到门口栏杆旁边的机器里就行了。各种自动化。
收费标准,1-3小时1欧元,超过4小时2欧元,要是弄丢了小纸片就按停一天算,20欧元。
开启新时代的老爷车
日,卡尔·弗雷德里希·本茨(Karl&Friedrich&Benz)先生将他发明的一辆搭载单缸汽油发动机的三轮车进行专利注册,宣布汽车从此来到人间。从这一天开始,形形色色的汽车渐渐占据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道路,并通过不断延伸的道路走遍了世界各地。
早期的汽车造价高,售价自然也就不菲,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但同时,早期汽车的做工也是相当精致,经久耐用,以至于不少经过精心保养修护的老爷车直到今天还能正常行驶。
卡尔·本茨幼年丧父,小时候家境贫寒,曾为别人修理手表贴补家用。在母亲的建议下,他进入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学科,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的本茨开办了一家机械制造工厂,但工厂的效益并不好。为了摆脱困境,本茨开始研究当时比较热门的发动机,希望通过科技发明来赚取利润。但发明之路也并不好走,破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本茨头上。好在,本茨娶了一位好夫人。本茨的夫人贝瑞塔·林格非常相信自己丈夫的才能,在精神鼓励之外,还变卖自己的嫁妆和首饰用以填补工厂的亏空。在汽车被发明之后,面对各界的质疑声,本茨夫人勇敢地带上2个儿子,开着第一辆汽车来了一次长途旅行。他们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驾车从到100多公里外的普福尔茨海姆看望祖母。这次的试驾让本茨坚定了信心,最终使这辆汽车在博览会上大放光彩,也正式开启了奔驰品牌的辉煌之路。
说起现在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就不得不提戈特利布·戴姆勒。戴姆勒早年间和另一位汽车界的开山鼻祖迈巴赫一起研究发动机,并于1883年将研制的发动机安置在木质双轮车上,由此发明了摩托车。1886年,也就是在本茨发明汽车的同年,戴姆勒也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只不过比本茨的那辆稍晚一些。1890年,戴姆勒和迈巴赫合伙在开办了戴姆勒公司,并将之前自己随手画的一个三叉星作为公司的商标,也就是现在奔驰汽车上的车标。1900年戴姆勒先生逝世。1926年,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正式合并,成立戴姆勒-奔驰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品牌也由此正式诞生。
威廉·迈巴赫是戴姆勒的好朋友,戴姆勒的成就有不少都要归功于迈巴赫。1921年,怀抱着造车梦迈巴赫的儿子卡尔·迈巴赫制造出了第一辆迈巴赫汽车,开创了这个豪车品牌的历史。不过,据说因为经营业绩不佳,迈巴赫品牌已决定在2013年停产。
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用于汽车的发动机。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三轮的,看起来也不大结实。
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就造型和实用性来说,确实比本茨的好。
戴姆勒的第一辆摩托车。这轮子,对路况的要求很高吧?
汽车的外型在实践中一点点进化,这一款还比较像儿童玩具。
这一款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备了,车灯、喇叭、刹车,一应俱全。另外,橡胶材质的车轮提高了车轮使用寿命,并且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也带动了橡胶园的生意。
在实用性之外,观赏性也成了车辆制造商需要注意的问题。黄色的漆让车辆更加美观也更加显眼。
有篷了,驾驶员终于不用淋雨了。这个篷子还是可伸缩的,高级货。另外设计师也终于意识到2盏车灯比1盏更加靠谱。
最早的旅行车。早期的汽车基本上可以算是把发动机往马车车厢上一装了事。这辆车,前面套上马就是马车了。
这大概是最早的卡车,载重量肯定不大。
这是第二层的展厅,展示的多是年间的车,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老爷车了。这个年代汽车的基本设计已经成型,有备胎了。
这对大前灯绝对有杀伤力,好在当时的灯亮度不强,路上也没那么多车。
仪表盘也基本成型,不过那个插座式的东西是什么?
配备真皮座椅的豪车。座椅旁边的小木箱是放修车工具的。当年的车虽然做工很好,但机械故障还是免不了,所以修车是司机的基本功。
白色是贵族小姐们最爱的颜色。随着车速的提高,前挡风玻璃也就应运而生,但这么一小块玻璃并不太顶事,所以我们看老照片中,有些汽车司机也是要像飞行员一样戴风镜的。
从又粗又厚的轮胎和悬挂的2个备胎中,能看出这是一辆越野老爷车。汽车诞生之后,除了被当做交通工具,也渐渐融入被人们纳入自己的娱乐活动中。
现在看起来仍旧非常舒适的一辆旅行车,有专用的乘客车厢和行李架。
看看里面,座椅确实很舒服。
这是一个汽车底盘,可以看到传动、制动、操控等汽车的基本设计在此时已经接近完善了,与现在的汽车基本一样。
这是下一个展厅中的车。这个展厅中多为大巴,也有少数轿车。这个时候的车上已经有了三叉星的车标。另外,这辆车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60KM/H。
深沉的酒红色。
更深沉的黑色……
再往下的一个展厅中展示了不少有特色的老爷车,这辆鼻子超长的家伙。
难得一见的绿色。
这辆车曾是裕仁天皇的座驾。
好看的、有特点的老爷车大概就是这些。这些汽车界的祖宗们开创了这个时代,用自己年轻时的奋力奔跑来一点点拉动汽车工业的前进,用自己身上一点点的变化使汽车融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如今,它们虽静静地停在博物馆中,但人们仍能从它们身上看到整个汽车产业前进的步伐,看到人类智慧的点点凝聚。
见证摩登时代的公共汽车
在汽车家族中,轿车和巴士分别服务两个不同层面的顾客,它们在设计制造上也有很大差别。从人的习惯上来讲,似乎没人会特别注意公共汽车是否美观——反正不管好看不好看,该坐的都得坐,别无选择。但是,在公交线路私营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就不同了。私人老板为了在热门线路上争抢客源,会使出浑身解数,除了更好的服务、更低的票价以外,更漂亮的车身也成了他们的营销手段。
这个老式巴士的车模摆在通往巴士展区的里。
比较早期的公交车,还仍未脱离马车的造型,而且司机也比较艰苦,风吹日晒雨淋,完全跟马车夫一个待遇。
这个时代司机的待遇好多了,而这黄色也成了经典的校车黄。
这大概是上世纪40年代以后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门新时代娱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