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习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几本分期职业

- 选择机构培训
在线客服(工作时间9:00-17:00)400-
2017乾包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首创互联网无息分期服务平台|辽B2-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一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有其行业的特性,尤其是涉及到风险和利润,所以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要单一凭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去敲定很多事情,因为很多事情你根本无法掌控和定夺。那么,金融从业人应该有几条优良的习惯,应尽量养成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遇到问题流程化。一、咨询获取的习惯作为一名专业的金融人士,没有信息就等于“瞎子”,所以要养成咨询获取的习惯,但是每天来自国内外的信息又太多,而一个人的时间有很有限,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获得相关咨询呢?1、早晨起床后打开电视,央视1套、2套、新闻频道都有最新的讯息,可以一边洗漱一边准备一边听新闻,当然安装APP也是蛮好的。2、上班的路上打开车载收音机,收听新闻台的相关报道;3、到达单位后,打开电脑打开的主页,利用零散时间随时点开相关新闻;4、打开相关金融机构的网站,例如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等随时浏览最新的行业政策;5、收藏知名金融人士的,经常登录看看专家对时政的看法;6、订阅一些,最好订阅一些工作心得和职业生涯体会的公众号,例如关注「金融人士备忘录」,也是不错的选择。二、专业交流的习惯一个人的大脑是有限的,经常向他人学习才能快速成长,如果把自己的大脑比喻成“内脑”的话,那么其他人的大脑就是“外脑”,内脑是有限的,而外脑是无穷的,一名专业的金融人士应该懂得交流;1、晨会,通过交流会的方式交流咨询和思想,也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日常工作,对于知识面广的应该多和他们交流,共同进步;3、午饭,专门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吃,在吃饭时可以交流其他专业的金融讯息;4、汇报工作,常向领导汇报工作思路和工作结果,让领导帮我们把关,同时体会上级的工作思路,迅速提升自己;5、授课,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是一种咨询的互换,能力提升迅速;三、汇总精炼的习惯获得了咨询又得到了交流,就应该懂得如何将这些信息汇总并精炼,金融人士的时间有限,什么信息都是全盘出就什么都不用干了,所以必须懂得精炼的汇总;任何信息最终都只总结成3条,最多5条,例如银监会几号文,必须分析出来一下内容:1、针对那些业务板块;2、未来对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3、目前的业务有那些需要整改;4、如在做此类业务如何规避;5、精简最好是举例表述。四、解读整理的习惯金融信息的专业术语太多,还有很多复杂的往来关系,没有基础的普通人经常会断章取义,反而引起麻烦,所以真正的专业人士要会“解读”和“整理”,如何通俗的说清楚金融信息才是专业能力。用最日常的事举例解读“金融信息”,例如:“管理”,我就解读成:就像咱们家的水缸,不断有水进来(就是存入的资金),又不断有水出去(就是资出去),又不断有水进来(就是后获利和本金),又不断有水出去(就是归还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这样进进出出,只要水缸里有水,这样的运作就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善于举例才是金融大道至简的高大上,我们要讲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表述。五、风险洞察的习惯金融领域处处是风险,而金融领域的收益又来自于经营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所以,既要洞察风险又要利用和运用,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来获得利润最大化,一旦发现风险无法控制就必须放弃。一名不会洞察风险的金融人士早晚要出事情的。1、不懂的不参与,也不介绍别人参与;2、不为金钱做事;3、自己掌控不了的不参与,也不介绍别人参与;4、不做违法、违规、违纪的事情;5、拿不准就请示领导。来源:北京政经智库推荐阅读金融人士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干货 || 小微企业调查中须关注的十个要点金融人士的自我救赎:如何不被取代国资为盾安全为基长按关注《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二江南愤青—2016高峰以“创新、融合、规范”为主题,围绕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新政策环境下各细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江南愤青、江南1535互联网金融茶馆联合创始人陈宇先生为论坛活动作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干货整理:(文章分上、下篇)1第一:赚钱和值钱的问题关于互联网金融,我应该说国内相对来说最早进行业务运营尝试的个人了吧,我在07年的时候就发现市场有一个机会,就是各家银行对于客户的标准是不同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尝试着成立一个机构,叫贝朋网。主要就是想让大量的中小企业把包括但不限于运营模式、财务数据等等基本情况都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汇集上来,然后我们在后台根据我们自身对各家金融机构的理解,进行在线业务分发。这样的话,我们自己觉得能够很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客户降低成本的同时进行效率的提升。使得他们再也不用一家家去找银行,省了很多时间成本,复印文件成本和请客吃饭成本。做倒最后我们发现这种业务模式可以赚钱,但是他可能并不值钱,因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之所以能成为商业模式,第一肯定是能规模化,其次是可持续。我们这个模式,第一不能规模化,因为对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发都建立在我们自身对银行,对客户的深刻认知基础上的,这种理解需要很强的经验的积累,而且还要不断的能跟着形式的发展,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显然这种能力是很难背规模化的,也非常难以持续,所以,走到最后就会发现这个商业模式很难成立,这个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对类似的不太看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我们自己经历过,尝试过,有过深刻教训。规模化和可持续性,一直都成为我们后面看商业模式的很重要的两个点。许多东西吧,他能赚钱,但是他一定不值钱,相比之下其实都很好,但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更喜欢值钱的商业模式。最后我们把这个网站给卖给一家,期望通过担保的方式来实现业务的可被持续规模化,只是很可惜,没能等到互联网金融的大风暴的来临。这是第二个教训,任何一个事情,不要做的太早,世界上并没有对的错的事情,只有合适的时候所与之相匹配的合适的事情,同一件事情,做早了可能是违法,做的差不多刚好,就是创新。这个是现实你要承认,八十年代未婚同居,会被枪毙,现在算啥事呢?所以,我一直觉得风口论一定是有道理的,至于到了风口能不能飞到更高,那就看等到风口的那拨人之间互相博弈的问题,没到风口,你在能干其实都不行,放最后我们谈这个话题。我们唯一觉得那段时间给我们有一些对未来积累对事情,是在那期间,我们请了一家叫罗兰贝格的公司,给我们做全球网络金融的梳理,期望通过对当时的国外的公司的梳理分析来给我们一些方向,当时的网络金融,全球都刚起步,lendingclub还在做facebook上的社交贷款,也做的很差,wonga也刚开始起步,还有一家英国的特别有名的公司,估计现在都没有了吧,叫supermoneymarket,是我们当时最看好的公司,我们当时分析了十几家公司,现在绝大部分都还不错,只是很遗憾我们最早看到了方向,却没能坚持到最后。于是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因为自己没做好,但是却又觉得这个行业是个机会,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于是我就告诉自己,你做不成是因为你太不能干了,水平太差,哪怎么办呢?哪就找到能干的人,水平好的人,去帮助他们,然后让他们带着你成功,投资本质是一个承认自己不能干,然后才希望别人能干带着你发财的过程,千万别觉得自己能干,因为你太能干了,你就什么事情想着自己干了。尤其在互联网上更是如此,我很多次跟一些牛逼的大公司聊天,他们都跟我说,这么个简单的模式,我们花个十万二十万就做出来了。呵呵,基本一听就是大傻逼的逻辑,淘宝的超市模式的网站,我个人感觉二十万不用就能买个模版,嘀嘀打车的软件开发估计也就几十万块钱,就给做起来了,但是,但是问题是你做了个网站,就代表你会成为淘宝,成为嘀嘀打车了么?很可笑。凡事都想着自己干的人,都是把自己想的太牛逼了。你又不是神,怎么可能什么都做的好呢?卖的好电脑,以为自己就卖的好手机。开得好线下的大卖场,以为就做得好互联网电商,都是这种典型的傻逼逻辑,可笑的是这样的老板其实很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资了一些想着看上去还不错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走到今天其实我个人感觉还是很悲观的,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局面并不是我们当初想做的方向,我感觉路走歪了,去年我差不多一年在国外,走了不少国家,想了不少问题,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路走的不太对。所以,今天跟大家扯扯我们自己的看法。2第二,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及监管一些看法我春节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三年多的互联网金融文字,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三年走了歪路,被资本推上一条纯粹走规模和用户数道路,而不是真正走到一条进行有效的道路。金融的核心我一直在说,关键是要着力点在于如何解决金融风险的问题,而不是吸收资金发放贷款的问题,从我自己感觉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都不是什么能力,只要你胆子大,规模是很容易起来的,但是如何保证吸收的资金,放了贷款出去之后,能收得回来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互联网不能在这个收回来的点上下功夫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我个人感觉都是耍流氓,我最早说过,任何一切不以为核心的创新,都是耍流氓。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很可惜,我们走了这么多年,并没有互联网金融在这里有太多的创新点。走到今天,陆续出现的各种违约事件,就是对这种走错了方向的一种市场惩罚,我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事件出现,怎么看这个事情呢?我觉得涉及到怎么看监管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说的是监管是必须的,显然现在已经是共识了。关于这点,其实我在2012年写过一篇文章给监管层,我的意思是全球就不存在一个不约束金融监管的国家,没有一定清晰的规则和边界,鼓励金融野蛮生长,最后的结果是一地鸡毛,与国家不利,而对真正有心创业创新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好人给坏人买单,什么创新都可以鼓励,唯独金融创新需要审慎,因为他对周边行业对国家经济的负面作用太大。金融是个杠杆行业,他的本质是杠杆,确切说只要玩金融就必然是借别人的钱去放贷或者投资的过程,你如果拿自己的钱去创新也好,去被人骗也好,关我屁事,但是你拿了别人的钱,老百姓的钱去放贷款或者坐投资,赚了大钱是你的,亏了钱就让老百姓去承担,这种创新,其实本质就说耍流氓,如果还鼓励这种耍流氓的事情,那国家存在的意义在那里呢?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就是因为约束强者保护弱者,让社会有一定的规则让大家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生存么。不约束强者,弱者就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最后的结果就是抱着强者一起死的节奏。这种创新是没用任何意义的。我们很多经济学家,其实都不是金融学家,让他们讲宏观经济可以,讲理论可以,反正所谓宏观经济本身就是个扯淡的学问,你去唱空经济,是专家,唱多经济,也是专家,你看谢国忠专家,唱空了中国房价二十年了,不一样还是经济学家么?所以,反正随便扯上几句,自圆其说就行了,说的钱都是自己的,你不用管,这种典型没用金融常识的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那还有什么人不可以是经济学家呢?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是个有对错的地方,有既定规则的领域,对错是可以说得清楚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被逻辑推演,或者至少是有常识的地方,这个领域应该听听真正专家的意见,少听忽悠的意见。过去的说法是法不禁止即可为,针对非金融领域可以,但是针对金融领域一定是不行的,因为当错误发生的时候,是全民为你买单的时候。现在其实就是埋单的时候了。所以,我一点想说的是金融监管是必须的,不用质疑的,关键是怎么管的问题,是你怎么逐步推行监管的问题。第二点我想说的其实是中国的已经是错过了最好的监管的时间点了,你刚开始的时候不监管,等到了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在去硬性一刀切的监管,我个人感觉带来的危害会很大,我们说监管从来不是目的,他只是手段而已,通过监管是为了让市场更好,任何为监管而监管是没意义的,带来的问题是市场不是更好了,而是更坏了。例如,去年的股票的,要求在两个月内强制性的完成,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只能大面积的出问题,跟爬山一样,人家很不容易,辛辛苦苦的爬上了五千米的山,结果你要求他一个月内要下去,怎么办呢?只能跳崖了,还能怎么办呢?我这次在美国走了很多地方,也跟很多金融机构聊天,其实我还是很欣赏美国的监管方式,大家可以去看下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美联储为代表的监管机构所作的一系列的处理危机的办法,至少是按照市场化规则,逐步的缓慢的采取博弈的方式来解决的,用了这么多年,差不多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出了问题之后,要解决问题是个细致活,压根不是一个行政化,运动化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不现实也不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整个社会为部分人的错误买单的结果就是这么出来的。一样的逻辑我个人感觉,我们当前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的所谓的整顿,也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规模起来了,这个时候如果简单直接一刀切,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也是釜底抽薪,金融业是一个主导的行业,再好的金融机构,再牛逼的金融机构一旦失去了流动性,那么最终也就是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很早的时候说,只要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最终定性为金融机构,那么他就跟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关键的关键就是流动性的风险。我很早前写过一篇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文字,里面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点就是金融机构要更注重,比简单的看要重要。JP摩根大概用十亿多美元就把拥有85年历史、在美国第五的贝尔斯登收到麾下,光贝尔斯登那幢总部大楼据说就值12亿美元。他们之所以能够拣到这样一个便宜除了美国政府部门拔刀相助之外,更主要还是因为贝尔斯登在48小时内迅速崩盘导致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它真的需要崩盘,而仅仅是因为人们怀疑它可能要崩盘。这正是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有本书叫谣言害死熊,里面提到基于对贝尔斯登的不信任,在两天时间里,贝尔斯登的客户和交易对家因为对它的履约能力产生怀疑而一股脑提走了170亿美元的现金,导致它几乎是按照字面含义在“一夜之间”径直滑到了破产的边缘。这完全就是一部关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教科书,它无比生动地阐释了1个道理:支撑现代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不是物理世界中的,而是人们对于这个体系本身的信心以及这个体系中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心目中的信用。一旦信心动摇,一旦信用不再,再高的大厦也会在顷刻之间轰然坍塌,速度甚至比911中的世贸中心还要快。贝尔斯登的市值最光鲜的时候为,在和中信谈判参股之际为13,仅仅过了1个周末等到星期七摩根大通报出收购价之际已然只剩下血淋淋的2.4亿美元。谁说资本市场靠谱贝尔斯登跟谁急,只是急也白急。问题的实质是:金融机构为了博取高额利润近年来过度地通过金融杂技为本来不应得到贷款的人提供贷款,由此而产生的风险通过层层包装被隐藏起来,没有人能够真正看懂包装纸下面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人意识到包装纸下面可能是一堆没有价值的垃圾、甚至是1个一触即发的地区,并且很快地把这种担心在市场中传播出去。我们或许可以得出1个结论,那就是金融机构的价值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只看它的税后利润,也不能只看它的账面价值,同时还要看它所持有的的风险系数,无论同这些资产对应的账面价值是多少。而其实账面资产的价值直接相关的就是,足够 流动性的时候,价值上升,流动性不足的时候,价值就会大面积下跌。所以当前如果互联网金融监管不进行很好的平衡,那么带来的社会性问题将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无论是监管和从业者,都不允许存在所谓的自欺欺人,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别到现在还在说什么,。事实上,我们目前的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本质就是金融机构,这个是现实,不需要否认,是就是呗,有什么好否认呢,问题就是定性金融机构之后,考虑的很多问题就是作为互联网化的金融机构怎么管的问题。第三,在当前监管也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时候,创业者怎么办呢?我一直觉得吧,这个世界你去想明白别人是很难的,尤其是监管层需要平衡的东西,太多,金融问题看上去是金融层面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他的许多问题都不是金融层面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放到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是因为政府永远不是无限资源拥有者,政府研究的问题是有限资源情况下最大限度平衡的问题,不是简单解决了金融问题,就好像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一样,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他也需要平衡。这个时候,对错就很难简单下结论了。这个时候,你去简单揣测监管怎么看,怎么想,我个人感觉都很难,那么你怎么办呢?其实我个人感觉,唯一能做的是多想想自己,你要做个好人,不要想着利用金融坑蒙拐骗,不要有不好的想法,真的是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那么监管在任何时候来临,你都不用怕,也就只能如此这么看监管的问题了。至于监管细则的很多事情,我也不多讲,我毕竟事行业外人士,讲不了太多的事情,这里就不扯了。在这里顺便吐槽下,我们之前的监管相对模糊,之前监管意见划了个红线说不能、不能做资金池,事实上,都是没有做过实际信贷业务,凡是兜底的商业模式,必然会有资金池,这个是非常简单的逻辑的,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违约,但是违约之后,你要兜底、兑付,怎么办?第一拿盈利垫付,第二拿资本金垫付,这两个都不行,怎么办?那就只能骗别人的钱来还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是这三块业务是混在一起的。你是分不清楚的。于是资金池就是必然出现了。所以凡是兜底的商业模式,没有违约的商业模式走到最后就是不断地骗更多的钱还前面的商业模式。这是常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都在干这样的事,那监管的说不能有资金池,下一步怎么玩呢?3第三个问题,中美金融的一些简单比较我个人感觉我对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也就是所谓的finteck,也算比较早就看的很明白的,我三年前就跟人打赌lendingclub这样的公司永远不会颠覆传统机构,而且也不太会有很高的估值,对美国的六大类所谓的finteck都不是特别的看好。现实其实也是,最近美国的finteck最近面临的很大的挑战,估值都在不断的下降,其实都是在预料之中,不要去膜拜美国,两个国家的各自基础环境都不一样,很多事情别想着造概念,概念最终是需要落地的,你设计图在美好,你发现最后落不了地,落地之后发现很丑,那一样被人砸死的格局。美国所谓的硅谷派,华尔街派争斗了很久,最终发现其实还是华尔街派说了算,你硅谷故事讲得在好,融资额度再多,最后华尔街那帮分析师就问一句,你赚不赚钱,不赚钱,就调低,卖卖卖,就这么简单。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我个人感觉很快崩盘,为什么啊,因为绝大部分都不赚钱,都创造不了未来,老钱烧完了,新钱跟不上,最终就泡沫破裂了,一地鸡毛的格局初现了。我们大概看看美国的finteck的大概分类格局:第一类是底层类支持平台,例如支付,squad;levelup;fico;等等,还有就是公司;ondeck;kabbage;学生贷款:sofi;commonbond;平台:lendcingclub;prosper;公司:batterment;wealthfront;然后就是各类众筹平台,以及一系列的社交,例如motif等等,基本上就这几个格局,跟国内其实是总体分类是很相像的,也差不多,很多人说国外是所谓的技术创新为主,事实上在金融业上也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创新,也都是应用模式和市场需求的创新。都差不多,但是相对于国内而言,机构数量并不多。中美的互联网金融都是差不多的格局,真正平台模式的并不多,大概就是两三家,其他都还是模式。前者是撮合业务,后者是业务,这个跟国内其实也是很像,国内只是把所有的款公司都称之为,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关系,本质而言国内真正意义的p2p公司并不多,跟美国一样,也只有一两家机构,原先仅有,现在多了一家。相对而言,后者是更纯粹的信息中介平台。所以事实上就是真正讲所谓信息中介定义的话,国内跟美国一样最多两三家公司的机会,是不可能被普遍性存在的。那么呢?我一直拿婚姻介绍所当例子,本质的P2P就是一个婚姻介绍所,大家到一起搞活动,把你们凑到一块儿,你们自己去勾搭,勾搭到谁就谁,结婚、离婚都是你们的事,我只是帮你办手续,仅此而已。真的要离婚时给你劝解一下。中国的呢?是他来给你兜底,他确保你来我这里,一定能找到人,找到人之后确保不离婚,离婚了他兜底。本质上而言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模式。这里可以讲讲我什么p2p模式很难生存,相对而言美国的底层环境更容易出一些平台模式,哪怕不是平台模式的网络贷款机构,事实上也是不用对他的投资人的亏损负责的,那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跟金融环境有关,跟监管无关。美国典型的是B2C、B2B,美国出资的主体机构,机构意味着两个更好的点,一个是可以容错,也就是说可以承担亏损,亏了以后他也无所谓。他可以把钱放在不同的资产上进行有效的配置,他允许有些地方有损失,保障整体就可以了。第二,机构专业且经济。这个怎么理解?机构来看问题,毕竟比老百姓看问题看更准一些,因为有能力做更多层面的调研。然后他也经济,因为他看了以后投就投一千、两千万,这个时候发现很划算。收益能覆盖成本。但是,呢?第一不容错、第二不专业、第三不经济。第一不容错是个人的钱都很辛苦赚来,所以亏了以后无法承担风险,亏了以后就去游行静坐,其实世界上是没那么好的事情,好了,你赚大钱,亏了你要闹事,那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呢?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你要接受,但是作为个人很难,因为你的钱赚得很不容易。第二是个人不专业,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银行,自己都不敢说对风险有评价,一个老百姓说看项目评价比我们好,我也不相信你能评价得出来,绝大部分都是扯淡,然后简单的相信平台就完事了。第三是不经济,总共投了十几万块钱,最后一共赚了几万块钱,最后自己调研、承担风险,根本就不划算,也没有必要。凡是C端主导的市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所以,中国的平台不得不走到担保兜底的路上来,投出去你给我担保,不担保就不投你。中国的P2P最开始可能都是想做平台,做到最后不得不做信用担保,也就意味着你不是平台机构,是信用机构,这是和中美所处环境不同所导致的极大差异。我觉得中国目前为止不具备做正规意义P2P的基础和条件,因为我们目前的投资人都以个人为主,而美国80%-90%的投资人都是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中美P2P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不是一个监管的问题,不是说监管出一个管理办法,大家必须做信息中介就可以了的事情,一定有社会基础的,所以我觉得跟监管是否要求无关的。第二个问题,一旦从信息中介变成信用中介时,是否具备可持续的规模化能力。这个观点在的上市时就提到过,凡是带有风险的商业模式一定不会获得高估值,为什么呢?第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因为金融机构的特征本质是资本约束的,你赚更多的钱,都是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才行的,所以他的资本回报率是不会高的。这个逻辑非常清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是金融风险的不可测,前几天有人在我微博上留言说,他拿温州的和来跟我举例证明资产的优秀,我直接骂一句傻逼就拉黑了。所有聪明的人和不聪明的人,都喜欢把过去当成未来,或者把当下当成为来。事实上,过去和现在永远不代表未来,人类都在不断颠覆和变革中前进。我们回头看,三年前,四年前,浙江很多银行的违约率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不到1%的水平,但是就能用这个数字来推演浙江的很好么?恰恰实践证明了曾经傲娇的浙江企业,在这几年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过去的数字永远说明不了问题,现在优秀的所谓个人的数据,其实压根也说明不了问题。所有的风险都如同地震一样,蕴蓄在地下你看不出来,但是他所有的不出事都是为了某一天集中性的爆发的,而一旦爆发之后,就把你过去所有的不出事都给抹掉,这个就是金融风险的典型特征。所以,在金融业里,你说自己风险很低,其实是没人相信的,哪怕再好他也不相信,实在是没有办法相信你。当年次贷危机时,真正意义卷入次贷危机的是花期,但是包括富国、capital one别的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市场上不信,所以他们的估值也掉了很多。所以说在信用风险方面,你是很难证明你管钱或者兜底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比别人强,所以你看全球的金融机构的估值体系都不高,PB在一倍左右,为什么呢?因为信用风险不可测,你现在再好,都不能代表你未来会更好。其实,这几年我看了听多少傻逼的,几年前的银行业,天天有人骂他们暴利,现在呢,天天骂他们傻逼,亏这么多,其实说他们暴利的人和说他们傻逼的恰恰都是同一批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信用风险不是靠个体玩得转的,远高于个体性风险。在市场整体能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怎么借钱给别人都大概率能还钱的,我们以前借钱给别人,欠条都不用打,人家都会还你。现在呢?别说打欠条了,老婆小孩抵押给你,都照样跑路,因为他没办法赚钱,哪怕你信用再好,不一样还不了钱呢。所以,决定信贷行业生命的压根不是个体能力,而是周期性风险。END◆◆◆◆◆欢迎大家加江南愤青的新微信:jnfqcy多指点批评,相互探讨!点击阅读原文成为江南1535的股东中国最大的中产阶级金融社区《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三随时随地,自由公众号:jinrong360一年一度高考日,大家都是过来人,吃过的苦,担过的忧我们都懂,曾经以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全部,真正工作了,明明,人生的撕逼才刚刚开始。以为跳了龙门,看看10年后,大家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十几二十岁时还是个混混青年,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的Rizwan Aseem是如何让自己成长的。你的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光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这段时光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在Ted上超过700万次点击量的演讲《Why 30 is not the new 20》,告诉你该从最年轻的时候,开始积累你的“身份资本”。这样才能让你后续的人生实现「指数型成长」。下面是我的故事。在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花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和我女友谈情说爱,抽烟,大致算是个混混青年。十年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了它,我一年里学到和得到的东西,比在之前十年里更多。它就是形成好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下面这张图呈现得最为淋漓尽致:1967年,瑞典将靠左行改成靠右行时,第二天街上的情景是这样的:对习惯的培养,初期会很艰难,但是当你掌握了它并使它真正成为习惯,那么它会很容易做到,即使你没有意识到。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每个人至少要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同一件事21天。有些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会短些。平均而言,每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大概三十天时间。这里是适合所有年轻人的5个最佳习惯,以及如何做到他们。1保持头脑健康Take Care Of Your Mind我们生活在脑力劳动的时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大众。每天,你的大脑控制着你的想法,而你的想法影响着身边的一切。如何让头脑保持清醒和健康呢?大脑也像人体的肌肉一样,你用得越多,它就越是健康。当你不用脑思考了,它会退化的。每天读点书不读书的人和不识字的人其实没什么分别。每天早晚花三十分钟读书吧。读那些能使人进步的书。记住:是去读书,而不是去看博客。真正的书籍都有一种固定的特质:它们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和研究,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精华。所以,每天都应当读书。每天写点东西写作是记录思想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把它们写下来,它们就会从你的脑海里溜走。每天记录,还会帮你整理纷乱的思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想法。如果你喜欢谁,也可以把这些心情记录下来。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那个人,这种情感给你怎样的感觉,还有,你会为了追求他去做些什么。将所有的事情都写在纸上会帮助你弄明白自己对于爱情和生活,对与错抱有怎样的想法。写作水平越高,就能越善于思考。其他一些提升大脑的方法我们的大脑都是越用越活的,大脑越活跃,做事的速度也就越快。你可以通过学习新东西来活动大脑。越频繁地尝试新事物,大脑就越能得到锻炼。沉迷一些东西也没什么不好——做事的经历,学习到的规则,实践他们有助于开发你的大脑。可以看一些听一些有帮助的视频和音乐。别整天看电视了,看看公开课去。也别去听些让人情绪太过高亢或低沉的音乐。多听听甜美温柔的乐曲,比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远离思想垃圾就像你的身体需要好的食物,你的大脑也需要好的养料。如果你在脑子里堆满了脑残的电视剧,没完没了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你会变得悲观和消沉。你会失去干正事的欲望,因为你的脑子里塞了太多消极的东西。你会生活,而不是从沙发上看生活。所以别太理会那些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不管是报纸上的还是电视上的。少看脑残剧和言情剧。这样你的脑子就有地方去想想其他的事了,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用脑。2照顾好你的身体Take Care Of Your Body不论你做什么,都离不开好身体。它独一无二,无可替换。你的身体可能不够完美,但它是你所唯一拥有的。如果你悉心呵护,那么当你60、70、甚至80岁的时候,你依然会受它眷顾。照顾身体的方法很简单:健康饮食和运动。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这可不是要你去玩体操或者抽脂。活动活动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就够了。有意识地花时间动动胳膊、后背和腿。做做健身操,活动你的肌肉。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很少来回走动。生命在于运动。对提升身体素质而言,这是最重要的。吃新鲜且健康的食物吃好一点。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栋房子。每天把好东西带回房子中,这房子就会变得漂亮,你会很乐意住在里面。可要是每天把破烂的东西带进来,房子就会变得脏乱差,你也就不乐意住在里面了。所以要多吃营养的东西。尽可能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把它们加入到你的食谱中,这会为你提供每天必需的能量。远离垃圾食品就像它的名字那样,垃圾食品就只是垃圾而已。它无法提供你身体所需的营养。常吃垃圾食品会让你精力不济,一段时间后,你的体重增加了,健康却会受到损害。选择那些不含防腐剂,过量的糖、盐及碳酸的食物。3关注你的人际关系Your Relationships在生活中,你与极少数人一直在一起。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祖父母,如果他们还活着。你的表兄弟,如果你同他们很亲近。除了这些,你生活中的其他人际关系,都需要你走出去,自己创造。你一路上结交朋友。这些人生旅途中结识的朋友,会成为坚强的后盾。那些你们天天见到的人,从蔬果店老板,到公司上司。加强你的人际关系,方法如下:记住别人的生日和纪念日即使你的朋友告诉你,他们不庆祝生日。即使人们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些,但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特殊日子。如果你还记得他们的生日和纪念日,他们会记住你的好意。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记住那些特殊的时刻。如果他们有一个孩子,记住孩子的生日,打电话给他们,或者写一张祝福的卡片。得知有人关心你是件开心的事。不论对他人来说,还是对你来说。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当你爱的人离开你,你的朋友将成为支撑你的力量。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原谅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计划中,小事并不重要。比如你的朋友忘了第一时间告诉你他们换了新工作…做个绅士,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宽恕他们。然后让事情随风而去。他们会意识到你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并且也会这样对待你。原谅,会让你轻松起来。无忧无虑会让你光彩照人,每个人都会希望和你在一起。开始打造你的社交人脉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与你想成为的人为伍,也就是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就将决定你是否会成功。你身边的五个人决定了你。你要打造机会、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人。开始在一些平台上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吧,认识一个值得交流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躲开传递负面情绪的“吸血鬼”不管你待人多好,总会遇到些吸血鬼般的人。他们耗费掉了你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你会在工作场所遇见他们。他们或许是你的发小,甚至可能是你的某个亲戚。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他们,你不能提升他们,你也无法引导他们。因此,最好的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4关注你的财务状况Take Care of Your Finances不管你是怎么长大的,富裕或者贫困,理财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它会在你需要时有所回报。当你老了,病了,送孩子去上学,或者帮助生病的父母。你的财务状况会给你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呢?赚钱在开始理财时,首先要确定:你的收入高于支出。有一份收入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容易,只要善加管理,它会帮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现在支出大于收入,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里,你得努力让收入超过支出。花一刻钟想想自己每个月把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包括房租(或者你跟父母住一起的支出),水电费,杂费,汽车,上网,保险,购物和娱乐的花费,以及其他支出。有了正现金流之后,你该做什么呢?自己投资你赚得每一分钱,都会被别人又赚走。政府要你交税,银行要你按揭付款,保险,......等等。直到你的账户里什么也剩不下。在这种情况发生前,先投资你自己。加入退休金计划,他们会每月从你的工资中扣取5%-10%,并把它变成一个信托公积金。这是一笔为赚钱而累积的资产。就像把房子拿去出租一样,可以用来,买,或者投资一个有利可图的项目。时要警惕的事:股票很多人会劝你投资股票。但是我劝你别抱幻想。如果你真的很想在这方面进行投资,最好仅投资于标普。即使有些人告诉你,他们有一个特大的内部消息,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什么的……别相信他们。投资股市的回报率其实不高。有时候你能赚很多,也有的时候,你会一直赔钱。如果你每年都能赚50%,你就是巴菲特了。股票是那些在华尔街工作的人的赚钱工具。但他们有时也会失败。在华尔街,你总是在和专业人士竞争。在运动中,你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比赛,所以才能有赢有输。而在华尔街,你会连内裤都输掉的。商机如果有人告诉你,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让你在一个月里赚到一百万,或者类似听上去就不靠谱的计划。千万别听他们胡说。关门,关机,把他们踢出去。如果是你的朋友这样说,那就以后离他远点儿。这并不意味着拒绝商机。如果你认为一个企业有前途,那就去投资。只要别掉进劣质商业计划的陷阱里。买彩票如果你听说你刚刚中了一艘游艇,或者正想买彩票碰运气,或者成了X号幸运者。别信这些,能跑多快跑多快。更好的选择是为那些你想买的东西攒钱。等你有了足够的钱,再去买你想要买的东西。别把不当回事这些陷阱或许只是想从你身上多赚。那也别轻易给它们。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可能会认为一美元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投资,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可能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读读印第安人为一美元出售曼哈顿的故事吧,通过恰当的投资,那一美元变得多么的值钱。提示:它的价值超过了曼哈顿所有的建筑物,土地,和公司的总和。为什么说即使是1美元也很重要,以下是当年印第安人出售的曼哈顿(想象图)与今日曼哈顿对比。5学会多多沟通Communication误会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误会。夫妻打架,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样说;交流障碍导致员工被解雇;朋友因为彼此误解而分手;交流中的误解会引起朋友,员工,董事会成员,甚至国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学会和小学生沟通是的,只要能和小学六年级的人沟通就够了。如果你能跟一个十岁的孩子把事情解释清楚,你和其他任何人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你可能会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吃这一套。但事实是,即使是最有教养的人,沟通能力也就在这个水平。这个层面沟通,你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你的孩子会理解你,你的父母会听你的话,你的雇主会了解你的想法。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聪明人——因为你能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不论做什么职业,学学行话学习行话,你会更快地融入一个行业,因为它能帮你理解别人都在说什么,从而给出准确的反馈。每一个行业,体育,网上论坛,集团,都有不同的词汇。学得越快,提升得也就越快。如果你打网球,学学专业词汇的说法。了解它们的含义,然后当你跟你的朋友聊起网球时,运用这些词汇会帮你提升竞技水平。这同样适用于你的专业领域。越早了解行话,进步得越快。这不是一种技术,你要用它来提高你的整体的词汇水平。实现你的指数型成长Exponential growth运用这些习惯会深刻地提升你的生活。在你十几二十岁时,你可能感受不到它们。但当你花费更多时间在这里时,你的点滴进步会彼此融合,最后呈几何爆炸式增长。我知道,即使在27岁时才开始把这些秘密应用于我的生活,到了33岁时,我的成就依然超乎想象。你可以先学着如何做,然后花一个月学习如何把它做得更好,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练习。记得自己永远握有选择权。永远记得,你是自由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实现你的指数型成长。▲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360金融内最具影响力品牌之一360金融,你的贴身点击【阅读原文】,一步注册360金融,开启财富之路!《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四1四大1部门组成拿我较为熟悉的PWC举例来说,它下面有不同的部门,比如audit,tax, advisory等。各个部门下面还分组,比如audit下面有5个组,客户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advisory分不同的function,比如Performance Imporvement(PI),这个类似financial consulting;Technical Services(TS),主要是帮PE或者其他的客户做financialDD的;strategy group,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但是很小,人不多,毕竟不是corebuz。2四大的发展路径四大的发展路径基本是一致的:2年associate,3年Sr.asso;过了CPA的并且表现不是太差的话入职五年后就可以升manager了。 mgr上面是sr.mgr,然后就是par了。从mgr到sr.mgr到par没有固定的期限,但是一般来说能在四大坚持下来个10年左右也都能成par了。3四大的薪水网上那个很经典的说每年加薪30%的那个帖子已经不适用现在了。现在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加薪有个300-500已经不错了。第二年到第三年(也就是升sr asso)的时候,有三档薪水,最高的大概是9K,号称top pay,一个组里面大概也就几个人能拿到top pay,最低的一档大概7K多点,具体不清楚,雁渡寒潭BBS上可以问问或者找一下。OT要看项目,有的项目可以每天cha2个小时的OT,有的就一点都没有。4关于性价比的问题毫无疑问,降薪并且没有OT的四大的性价比之低已经可以和民工相比较了。这也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在国外,作为 professional services provider,四大的薪水还是蛮高的。有的小朋友是抱着快速成长的决心去的,但是我可以说的是,你在四大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速吗?我不好说,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般般。当然,我不是财务出身的,这种话不好乱说,但是第一年的小朋友做什么,第二年的做什么,sr做什么已经模式化了,你不要期望一口能吃成个胖子。当然,有些小朋友抱着要兢兢业业的把审计这一行做好的信念来的,并且极其的能吃苦,那么他会在四大做的很开心的。我没有在四大工作过,所以没有切身体会,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去雁渡寒潭BBS上去取取经。5关于四大的补充四大和finance MT的主要区别和优劣势,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大家都知道的忙和累。但是同时也确实在财务上看的东西更广一些,而且一般在一个行业做多了之后,对那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有所裨益。现在很多 PE招associate的时候有时候就直接找4-5年审计经验的四大人,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出路广也算是四大的一个优势吧。Corporatefinance trainee: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项目,比如GE和ABB。以ABB为例,global finance trainee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轮岗,同时轮岗的岗位有treasury,controlling,finance analysis,MA等等。优势显而易见,国外轮岗和不同的岗位选择,同时工作轻松。但是劣势也是存在的,就是看的始终是一家公司,视野不够宽泛。当然,优势劣势要结合个人的职业选择来看,也许我说的劣势在别人眼里恰好是优势(比如一个拥有极强职业稳定性的人)。2咨询其实咨询是个很大的概念,从战略、管理、人力、财务、IT、营销、房地产、工程、技术、法律等等不同角度提供专业咨询的服务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咨询公司。但是一般在校生提起咨询行业,脑子里面蹦出来的一般就是所谓的“顶尖战略咨询公司”这个狭义概念。接下来我就根据我的经验说一说我了解的国内的几个不同的咨询行业的简单情况。1战略咨询前三大毫无疑问是McKinsey, BCG和BainCo。属于这个区间的还有Monitor, Boozco, RB, ATK, ADL等等。这些公司主要的业务有:帮助客户指定企业级战略(包括拓展现有业务的市场份额或者利润率,进入新兴市场或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兼并、收购、出售、等)以及帮助PE等其他客户进行市场的等等。以BainCo举例来说,它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各个公司的叫法不同):1. case,也就是战略咨询的本质;2.MarketDD,这个基本就是帮助PE做的尽职调查;3.CD,Customer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司自己出钱做的对某个市场或者行业的研究,用以吸引客户向其购买CASE服务。2发展路径还是以BainCo举例吧(没办法,对它太熟悉了),第一年和第二年是associate consultant(AC),第三年是sr.AC。一般来说三年后就出去读MBA了。MBA毕业回来之后是consultant,2年consultant之后升mgr,mgr再升par基本就没定数了,如果一直做的话,3-4年也许就能升了吧。如果sr.AC不去读MBA的话,也能硬升到consultant,但是再升mgr就很困难了。3MBA的要求一般来说,美国前10和欧洲前5的B school的MBA都有比较大的希望进入top C firm,但是这个要求近几年会不会改变不是太好说。4薪水第一年基本介于15W-20W之间,各家差别不是太大。每年30%-50%的涨幅是有的。5工作内容因为最后给客户的工作结果就是一套PPT,所以PPT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全部。除了表述性或者总结性的文字之外,内容最多的就是数据和信息。所以各种方法找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去估计数字等等就是刚进入公司的新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进,做的东西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眼境越来越从细节提升到构架,需要思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比如分析的角度,如何break down一个real buz case等。6进入的建议如果你非常的有energy,非常的talktive,英语流利,并且能够接受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咨询就很适合你。上面的条件是必需条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过社团领导人的经历等等。因为这些公司不仅仅是在招干活的人。能干活的人太多太多了。它其实也在初选MBA candidates。但是长期来看,由于professional services的进入壁垒不高,所以不排除这个行业走下坡路的可能性。3投行Investment Bank,投资银行,国内的普遍称为券商。大号的华尔街投行(当然现在那些大号的欧洲投行也纳入其中了)有个俗称叫做bulge 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 摩根大通, 美林, 德意志银行, 瑞银, 瑞信, 花旗投行部, 汇丰投行部等等;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一下综合性投行的组成:1卖方1IBD是应届生最想去的部门,最传统的投行部门。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帮助客户融资。渠道有三个:发股,发债和兼并收购。因为IPO项目比较多所以一般认为IBD是focus在一级市场的。赚钱的方式是收取帮助客户融资的佣金,一般按照融资规模乘以一个百分率来收取,0.5%到5%都有,国内一般低一些。工作时间:早上9点半到??(从晚上8-9点到第二天早上5-6点都有可能,外资投行尤甚)升职道路:analyst(2-3年)- associate (2-3年) -VP (若干年)-ED(0-若干年,有的投行没有ED这个职位) - MD;一般做3年analyst的很多人选择读MBA去了,跳出IBD的人大部分的去向都是VC/PE fund。2SalesTrading简称ST,是做交易经纪业务的,也就是focus在的。客户一般是(因为机构没有交易牌照,不能自己,所以需要一个经纪商),通过收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的佣金来赚钱。自己炒过股的都知道,券商除了代收印花税之外,还会收一个交易费。这个就是经纪业务的赚钱模式。(这部分不确定,希望业内人士能告之)似乎一些交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也是这个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广。这个在大陆做的很少,香港多一些,所以不是很了解。工作时间:早上7点到下午7-8点(外资),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本土)。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开早会的时间,外资一般7点开早会,6点45左右就要到办公室了。升职道路:大概和IBD差不多。跳出ST的一般去向都是买方fund,hedge fund居多。3Research为什么这些机构投资者选择在这个经纪商交易而不是其他的?除了看佣金的费率之外,还看一些。研究部做的事情基本就是一项,通过发布研究报告,来帮助客户(机构投资者)进行决策。当然,有时候研究部也是投行面向媒体的一个窗口,大家经常看到某某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发表看法,或者看好某个行业什么的,这些人基本都出自研究部。赚钱模式没有。因为这边是个纯支出没有收入的部门。但是一个高质量的研究团队能撑一撑门面,间接的提高 ST部门的收入。工作时间:同ST,因为要一起开早会升职道路:research assistant(有的投行没有这个职位) - research associate(对应IBD的analyst level)-research analyst(同样的analyst,在投行里面级别划分的时候可能是associate,有可能是VP,甚至是MD。首席经济学家他们写报告的时候也就是注明是analyst而已)离开research的人基本都是往买方fund跳,有跳PE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跳hedge fund做了。4Private Banking这个私人银行不是普通的商业银行的对私业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订制一些的组合来替和保证他们的财产不缩水的。当然商业银行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投行的私人银行的门槛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一般都是百万级以上的。赚钱模式是向客户收取管理费。工作时间:标准白领工作时间2买方现在综合性的投行也有自己的买方部门,比如自有资金(也叫直接投资部)和自己的private fund。后面如果有机会讲fund的话会详细说一下的。关于投行背景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三块: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1外资外来的和尚,就是那些bulge bracket和boutique。他们拥有高端的人才和关系网络。给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后台部门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的base这个水平,无论是HK还是大陆。当然现在也有个趋势是local pay。前几天在水木的投行版看到UBS在大陆招的quant analyst,base也就税后1W。这个也让人很是唏嘘。但是在大陆还是有个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外资投行受到牌照的限制,不能从事的业务。所以现在外资投行在大陆做的大部分都是国内企业在HK或者其他国家上市的项目,以及针对这些类型的上市公司撰写英文版的研究报告(前几天看到有篇新闻写UBS开始写中文报告了,但是上面对UBS的大陆研究团队也是毁誉参半)。现在有A股牌照的好像只有高盛高华,UBSS,瑞信和DB。其中瑞信还没有A股的二级牌照。大摩现在借壳华鑫应该就能够拥有全牌照了。应届生想进入外资投行,基本的要求是四大名校或者北美香港欧洲名校,GPA死高,英语熟练的烂掉,投行实习经历,海外交流。如果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至少要自学过CFA level1。这些是基本要求。然后去IBD的人要求是非常的social和有leadership,要一眼看去就是个成功人士;去ST的人要求很精明和时刻充满精力,能煲长时间的电话粥;去research的人一般是要能写一些东西和做一些模型;去private banking的人一般最好自己能拉来一些客户,比如X二代,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要及其成熟和有魅力,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愿意和你交流。2本土投行大部分都自称券商。几乎所有的股民们炒股都是通过他们的ST部门来交易的,一些较小的A股股票的IPO也是本土投行IBD的天下。另外,绝大多数的中文研究报告都出自本土投行的研究部(研究所),和全世界的研究报告一样,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也是好坏参半。本土投行给应届生的pay一般来说集中在月薪5K-2W这个区间。中信高一些,其他一般都在1W以下了。博士去做研究员的不算。本土投行对应届生的各项要求都比外资投行低一些,但是由于是本土投行的原因,有时候在一些岗位上喜欢设置学历的坎儿,尤其是研究部。3中金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行老大,综合性投行。曾经有外资投行的背景,现在已经没有外资投行的影子了(但还是有外资的影子)。在国内IPO常年第一,ST也热火朝天,研究部曾经也有,哈继铭等人坐镇。当然最出名的应该还是朱总的影响力。由于中金太出名,所以就少一些介绍吧。招人要求参照外资投行,薪水参照外资投行。4PE及其他fundPE,private equity。之所以private,是因为它可以不用公开它的财报和。这个是相对于来说的。PE到底能不能被简称为私募呢?这个很难说,因为国内对私募有两个理解,一个是PE,也就是,基本是在公司级别进行的;一个是,是通过募集资金在A股二级市场进行的。股民们说的私募一般指的是后者,企业家和说的私募一般指前者。我在这部分说的PE也是前者。1PE做什么的?PE是通过把自己掌握的资金对一些认为前景比较好的目标公司进行,可以是买一部分,也可以是购买全部股份。这个目标公司可以是上市的,也可以是非上市的(如果是上市的公司,并且是购买一部分股份,这个和我们国内股民说的私募做的事情就比较像了。但是不一样,因为PE一般都是2-4年的)。当然,不同的PE,它们的投资理念也不同。有些PE是投资于目标公司的前景和它的管理团队,所以在锁定目标公司管理团队的情况下,对的日常运营不做过多的干涉;但是有些情况下,作为的一些PE会对目标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家可以结合贝恩资本在国美一案当中的行动进行理解)。2PE如何投资?PE一般的是,通过MD和LP(有限)们发掘有前景的行业和公司,之后把这些公司名单交给下面的associate。这些associate会对这些公司做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再请咨询公司做marketDD(due diligence,尽职调查)、四大做financialDD(这就是四大的advisory部门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律所做legal DD、一些tech consulting firm做technial DD(从技术角度看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做完大量的DD(尽职调查)后,还要通过和公司管理层的访谈去了解他们的领导力,运营理念和未来成长潜力。当然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估值完了就是和目标公司谈判了。谈完了然后PE内部开个会,决定收购了就出钱买了。当然,大量的项目都在上面的那些步骤中被卡死了(经典的凯雷收购徐工案)。3PE如何赚钱?PE赚钱的方式叫做“退出”,也就是将之前投资的公司卖掉或者让它上市(或者再次上市)。一般来说PE的单个项目的投资年限是2-4年,在这2-4年中会帮助或者看着这个公司成为它所处的行业当中的翘楚(或者前几名),然后把它再卖给它的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的PE,或者让它上市,然后通过。一般PE赚钱的倍数都在2倍以上,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10倍的倍数也屡见不鲜。当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PE多而好项目少的情况下,倍数降低也是情理之中。随着PE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PE多了一个赚的渠道,就是投资即将上市的公司,然后在其上市后锁定期过了之后迅速套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re-IPO项目。大家也许知道,国内很多本土的人民币PE基金都是“背影深厚”的。各路X二代神仙发现了pre-IPO能带来的高额回报后,都纷纷瞄准了待上市公司。很多PE能够在IPO一年前,甚至IPO一个月前强势进入目标公司,然后待其上市后套现离场。这里只是指明现在国内PE的一个发展现状,虽然是个不健康的现状。4PE钱哪儿来?既然是个fund,那么钱一般来说就不是自己的钱了。当然有些PE是合伙制的,里面的钱都是合伙人的钱。但是大部分的PE都是通过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来源有很多,比如一些(),比如基金。5PE和VC的区别?其实本质上PE和VC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PE主要侧重于一些比较大或者说比较成熟的公司的投资,而VC,鉴于其风险性质,投资的一般都是种子公司或者是创业初期的公司。PE的相对VC较低一些,但是成功率高一些;VC反之。6PE的pay和如何进PE?先说PE的pay吧,国内的各色新晋PE不清楚,但是传统的美国那边过来的PE,比如黑石,凯雷,KKR,贝恩资本,包括CDH和淡马锡,这些给的pay都很高,entry level RMB100W的base应该有的(大陆)。成功退出的项目还有项目奖金。Life style来说,一般都是比banking稍微轻松一些,比top consulting累一些。7升职道路associate-senior associate-VP-MD8如何进一般最大的几个PE都是招2-3年TOP consulting和IB工作经验的人。稍小的PE也会选择四大advisory或者audit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PE都不招应届生(今年淡马锡招应届生了,但不知道pay如何)。所以进PE一般靠朋友推荐为主,也有的是靠猎头推荐。很少有大PE挂出来招人的信息的。9其他的fund?想趁着这个机会把hedge fund说一下,但是确实我对HF了解很少。国内的其实也能算作hedge fund,只是除了之外没有hedge的手段。比较成熟的hedge fund据说现在开始在HK集结了,包括。概况的说,PE和VC投资的是他们看多的公司和股票,属于单边投资,包括伯克希尔公司在内也可以算作PE这边的(但是它不是个PE,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个上市公司);hedge fund属于双边投资。所以真正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还是HF们。文章来源:洞见资本 微信公众号原文发布日期:声明: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接收人应依据个人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接收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自行承担风险。本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应转载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五ID: rycaifu有温度有深度的理油站:今天是高考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有人快乐,有人悲伤。高考会极大影响你的人生。多10分、少10分,你会进入完全不一样的学校,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人。18岁以前的成长都是线性的,但马上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一些同伴开始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指数般的成长,差距越拉越大。但高考不会决定你的人生,更不会决定你变成什么样的人。实现人生的「指数型成长」,选择其实仍然在你的手里。你的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光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这段时光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下面是我的故事。在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花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和我女友谈情说爱,抽烟,大致算是个混混青年。十年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有了它,我一年里学到和得到的东西,比在之前十年里更多。它就是形成好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下面这张图呈现得最为淋漓尽致:1967年,瑞典将靠左行改成靠右行时,第二天街上的情景是这样的:对习惯的培养,初期会很艰难,但是当你掌握了它并使它真正成为习惯,那么它会很容易做到,即使你没有意识到。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每个人至少要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同一件事21天。有些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会短些。平均而言,每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大概三十天时间。这里是适合所有年轻人的5个最佳习惯,以及如何做到他们。1保持头脑健康Take Care of Your Mind我们生活在脑力劳动的时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大众。每天,你的大脑控制着你的想法,而你的想法影响着身边的一切。如何让头脑保持清醒和健康呢?大脑也像人体的肌肉一样,你用得越多,它就越是健康。当你不用脑思考了,它会退化的。每天读点书不读书的人和不识字的人其实没什么分别。每天早晚花三十分钟读书吧。读那些能使人进步的书。记住:是去读书,而不是去看博客。真正的书籍都有一种固定的特质:它们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和研究,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精华。所以,每天都应当读书。每天写点东西写作是记录思想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把它们写下来,它们就会从你的脑海里溜走。每天记录,还会帮你整理纷乱的思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想法。如果你喜欢谁,也可以把这些心情记录下来。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那个人,这种情感给你怎样的感觉,还有,你会为了追求他去做些什么。将所有的事情都写在纸上会帮助你弄明白自己对于爱情和生活,对与错抱有怎样的想法。写作水平越高,就能越善于思考。其他一些提升大脑的方法我们的大脑都是越用越活的,大脑越活跃,做事的速度也就越快。你可以通过学习新东西来活动大脑。越频繁地尝试新事物,大脑就越能得到锻炼。沉迷一些东西也没什么不好——做事的经历,学习到的规则,实践他们有助于开发你的大脑。可以看一些听一些有帮助的视频和音乐。别整天看电视了,看看公开课去。也别去听些让人情绪太过高亢或低沉的音乐。多听听甜美温柔的乐曲,比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远离思想垃圾就像你的身体需要好的食物,你的大脑也需要好的养料。如果你在脑子里堆满了脑残的电视剧,没完没了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你会变得悲观和消沉。你会失去干正事的欲望,因为你的脑子里塞了太多消极的东西。你会生活,而不是从沙发上看生活。所以别太理会那些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不管是报纸上的还是电视上的。少看脑残剧和言情剧。这样你的脑子就有地方去想想其他的事了,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用脑。2照顾好你的身体Take Care Of Your Body不论你做什么,都离不开好身体。它独一无二,无可替换。你的身体可能不够完美,但它是你所唯一拥有的。如果你悉心呵护,那么当你60、70、甚至80岁的时候,你依然会受它眷顾。照顾身体的方法很简单:健康饮食和运动。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这可不是要你去玩体操或者抽脂。活动活动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就够了。有意识地花时间动动胳膊、后背和腿。做做健身操,活动你的肌肉。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很少来回走动。生命在于运动。对提升身体素质而言,这是最重要的。吃新鲜且健康的食物吃好一点。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栋房子。每天把好东西带回房子中,这房子就会变得漂亮,你会很乐意住在里面。可要是每天把破烂的东西带进来,房子就会变得脏乱差,你也就不乐意住在里面了。所以要多吃营养的东西。尽可能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把它们加入到你的食谱中,这会为你提供每天必需的能量。远离垃圾食品就像它的名字那样,垃圾食品就只是垃圾而已。它无法提供你身体所需的营养。常吃垃圾食品会让你精力不济,一段时间后,你的体重增加了,健康却会受到损害。选择那些不含防腐剂,过量的糖、盐及碳酸的食物。3关注你的人际关系Your Relationships在生活中,你与极少数人一直在一起。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祖父母,如果他们还活着。你的表兄弟,如果你同他们很亲近。除了这些,你生活中的其他人际关系,都需要你走出去,自己创造。你一路上结交朋友。这些人生旅途中结识的朋友,会成为坚强的后盾。那些你们天天见到的人,从蔬果店老板,到公司上司。加强你的人际关系,方法如下:记住别人的生日和纪念日即使你的朋友告诉你,他们不庆祝生日。即使人们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些,但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特殊日子。如果你还记得他们的生日和纪念日,他们会记住你的好意。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记住那些特殊的时刻。如果他们有一个孩子,记住孩子的生日,打电话给他们,或者写一张祝福的卡片。得知有人关心你是件开心的事。不论对他人来说,还是对你来说。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当你爱的人离开你,你的朋友将成为支撑你的力量。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原谅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计划中,小事并不重要。比如你的朋友忘了第一时间告诉你他们换了新工作…做个绅士,在他们请求原谅前宽恕他们。然后让事情随风而去。他们会意识到你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并且也会这样对待你。原谅,会让你轻松起来。无忧无虑会让你光彩照人,每个人都会希望和你在一起。开始打造你的社交人脉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就是与你想成为的人为伍,也就是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就将决定你是否会成功。你身边的五个人决定了你。你要打造机会、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人。躲开传递负面情绪的“吸血鬼”不管你待人多好,总会遇到些吸血鬼般的人。他们耗费掉了你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你会在工作场所遇见他们。他们或许是你的发小,甚至可能是你的某个亲戚。不管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他们,你不能提升他们,你也无法引导他们。因此,最好的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4关注你的财务状况Take Care of Your Finances不管你是怎么长大的,富裕或者贫困,理财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好好理财,它会在你需要时有所回报。当你老了,病了,送孩子去上学,或者帮助生病的父母。你的财务状况会给你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如何理财呢?赚钱在开始理财时,首先要确定:你的收入高于支出。有一份收入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容易,只要善加管理,它会帮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现在支出大于收入,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里,你得努力让收入超过支出。花一刻钟想想自己每个月把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包括房租(或者你跟父母住一起的支出),水电费,杂费,汽车,上网,保险,购物和娱乐的花费,以及其他支出。有了正现金流之后,你该做什么呢?自己投资你赚得每一分钱,都会被别人又赚走。政府要你交税,银行要你按揭付款,保险,汽......等等。直到你的账户里什么也剩不下。在这种情况发生前,先投资你自己。加入退休金计划,他们会每月从你的工资中扣取5%-10%,并把它变成一个信托公积金。这是一笔为赚钱而累积的资产。就像把房子拿去出租一样,可以用来买国债,买分红基金,或者投资一个有利可图的项目。在理财时要警惕的事:股票很多人会劝你投资股票。但是我劝你别抱幻想。如果你真的很想在这方面进行投资,最好仅投资于标普指数基金。即使有些人告诉你,他们有一个特大的内部消息,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什么的……别相信他们。投资股市的回报率其实不高。有时候你能赚很多,也有的时候,你会一直赔钱。如果你每年都能赚50%,你就是巴菲特了。股票是那些在华尔街工作的人的赚钱工具。但他们有时也会失败。在华尔街,你总是在和专业人士竞争。在运动中,你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比赛,所以才能有赢有输。而在华尔街,你会连内裤都输掉的。商机如果有人告诉你,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让你在一个月里赚到一百万,或者类似听上去就不靠谱的计划。千万别听他们胡说。关门,关机,把他们踢出去。如果是你的朋友这样说,那就以后离他远点儿。这并不意味着拒绝商机。如果你认为一个企业有前途,那就去投资。只要别掉进劣质商业计划的陷阱里。买彩票如果你听说你刚刚中了一艘游艇,或者正想买彩票碰运气,或者成了X号幸运者。别信这些,能跑多快跑多快。更好的选择是为那些你想买的东西攒钱。等你有了足够的钱,再去买你想要买的东西。别把1美元不当回事这些陷阱或许只是想从你身上多赚一美元。那也别轻易给它们。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可能会认为一美元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投资,即使只有一美元,它也可能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读读印第安人为一美元出售曼哈顿的故事吧,通过恰当的投资,那一美元变得多么的值钱。提示:它的价值超过了曼哈顿所有的建筑物,土地,和公司的总和。为什么说即使是1美元也很重要,以下是当年印第安人出售的曼哈顿(想象图)与今日曼哈顿对比。5学会多多沟通Communication误会会产生很多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误会。夫妻打架,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样说;交流障碍导致员工被解雇;朋友因为彼此误解而分手;交流中的误解会引起朋友,员工,董事会成员,甚至国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学会和小学生沟通是的,只要能和小学六年级的人沟通就够了。如果你能跟一个十岁的孩子把事情解释清楚,你和其他任何人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你可能会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吃这一套。但事实是,即使是最有教养的人,沟通能力也就在这个水平。这个层面沟通,你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你的孩子会理解你,你的父母会听你的话,你的雇主会了解你的想法。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聪明人——因为你能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不论做什么职业,学学行话学习行话,你会更快地融入一个行业,因为它能帮你理解别人都在说什么,从而给出准确的反馈。每一个行业,体育,网上论坛,集团,都有不同的词汇。学得越快,提升得也就越快。如果你打网球,学学专业词汇的说法。了解它们的含义,然后当你跟你的朋友聊起网球时,运用这些词汇会帮你提升竞技水平。这同样适用于你的专业领域。越早了解行话,进步得越快。这不是一种技术,你要用它来提高你的整体的词汇水平。6实现你的指数型成长Exponential growth运用这些习惯会深刻地提升你的生活。在你十几二十岁时,你可能感受不到它们。但当你花费更多时间在这里时,你的点滴进步会彼此融合,最后呈几何爆炸式增长。微信投资活动时间:4月28日-6月30日活动对象:所有投资人活动介绍(1)单笔满1000元(含),即可享受返现奖励;(2)返现奖励于项目放款后2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您汇付天下账号中。参与方式:微信1、扫描服务号二维码或搜“锐盈财富投资平台”;2、注册/登入锐盈财富账号;3、投资项目,等待回款。锐盈财富 www.rycaifu.com想投资?
想赚钱?锐盈财富为您解决~锐盈财富(www.rycaifu.com)是厦门锐泰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基于锐泰利集团在零售和金融行业长期、丰富的经验,利用、互联网、及领先的金融风控技术,专注于零售供应链、、小微企业等领域数据金融,打造创新的金融数据服务和,服务于全国投资者。安全、透明、诚信安全保障!严格风控!专业团队!互联网+金融+X(产业)模式—锐盈财富 www.rycaifu.com《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六1、缺席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伍迪·艾伦更多的出席——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证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业上还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该出席时出现在健身房里。也许天气会不好,也许你会不想出门,也许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积极性不高时仍然继续出现在健身房里,那将比你呆在家里的沙发上放松要有效的多。我想这个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写作或绘画,你就会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门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参加更多的约会,你遇到心上人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仅仅只是更多出席就会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缺席只会让你一事无成。2、拖拖拉拉拖拉的症状就不多提了。我最喜欢的3种摆脱拖拉的方法是:1)吞食青蛙也就是说在一天的最开始就完成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开始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动力。这通常会使你这一天都十分高效。2)吃掉大象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过多负担以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于行动的小步骤,然后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来再继续下一步。3)说服自己我发现这种向导型调整很有效。就在我花了 20 分钟反复默念在这几天里我都会十分高效之后,我就不再会陷入拖拉,或不停刷新那 5 个我喜爱的网站了。3、总做无关紧要的事拖延症的症状之一:忙于无关紧要的事。为了提高效率你也许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它可以极为简单,比如在一天的开始使用80/20法则。80/20法则,也就是帕累托法则,认为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所以为求高效,你应该将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重要的事情上。当使用这个法则时你只需按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头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你也会偏爱其他诸如GTD等方法。但是无论你如何组织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寻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每天在印象笔记中记录一条“最重要的3件事”清单,晚上还能直接在笔记中总结,一周或一个月还能放在一起总结、改进。这样的效果好过单纯的GTD应用。4、无法停止思考因为多虑而很少采取行动。陷于无穷的分析之中只会使你虚度光阴。行动之前加以思考是没有错的。做一些调查研究,制定一个计划,探究可能存在的积极以及不利因素。但是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就会极度浪费时间。在尝试之前你没有必要去从每一个角度检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等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做事时间,因为这样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出现。5、过于消极当你凡事都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和错误,而这些问题是本不存在的,最后你的“有所作为”也不存在。因此你几乎一事无成。你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诉苦 (很多人并不想听),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领导有多么差。你的生活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预测。对此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了解消极方面的限度,认识到你的消极思考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然后不妨尝试一些其他的角度。举例来说,你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凡事从更为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思考的习惯,这会对你大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就会开始尝试这种积极性的挑战。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连续 7 天都只从积极方面思考,你就会突然意识到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如果你翻从前记过的日记,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了许多。所以,不妨将上文提到的“7 天换个角度看世界”都记在印象笔记里,一周时间并不长,但足够改变一些事情了。6、与世隔绝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你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比如说效率就会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认真思考改变人生的可能性都会变得很难。显然,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打开心胸。开阔视野,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书籍等资源中获取知识。与任何事一样,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前面所说,对此我的建议就是认识到你的知识领域毕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会存在不足。那么不妨就尝试一下新事物吧。另外我想要补充说明的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沉迷于自我帮助的人。7、信息过剩信息过剩并不是说你过多的阅读,我所指的是所有输入信息的过剩。如果你让所有的信息都涌进大脑,这当然会导致难于清晰思考,因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这种习惯可能会存在的弊端:1)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许会是消极的。媒体和周围环境会因种种原因提供一种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根据需要对信息加以选择,也许你就会陷入消极之中,从而影响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为。2)这会使你急于追赶当今发生的事情,然而每时每刻都有十几件事同时发生,想要追赶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会因此充满压力。3)如果你持续被信息轰炸,并且还试图将所有信息分类,那么你将很难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得到过多的信息,就会造成某种形式上的瘫痪,一事无成。或者你会被这种习惯所困,终日急于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诸行动,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时更有选择性。当你工作时尽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上大门。你就会不可思议的发现,当你没有每隔五分钟就被打扰一次,没有机会刷微信而拖延时,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最后,将这 7 个习惯总结一下,加深一分印象,离低效率就远一步。1、缺席2、拖拉3、总做无关紧要的事4、无法停止思考5、过于消极6、与世隔绝7、信息过剩作为东北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投资人提供“低风险、收益高、 易理解、全透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带来极致、快乐的理财体验。100元起投资,平均年化收益15.20%,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宝付支付提供,确保资金透明安全。5步完成注册:点击“阅读原文”可快速注册《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七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纷纷以互联网作为载体开展日常业务,许多用户逐渐习惯通过网络购买,形成了的概念。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和,则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丰富了互联网理财的途径,也使得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较低的理财门槛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理财的重要贡献,超越单纯的渠道意义。然而,好体验与低门槛更多起到的是市场培育和的作用,可以激活一部分市场。除却购买力限制外,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于风险的恐惧,才是阻碍一般用户(尤其是不了解金融产品的用户)倾力投入理财市场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存在传统的解决方式,即专业化的或服务。但在国内,类似的服务要么沦落为赤裸裸的产品推销;要么需要存在高昂的门槛,与“屌丝”绝缘。而借由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化洪流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能力,国外(主要是美国)基于互联网的低门槛、自动化理财咨询/规划平台纷纷涌现,吸引到大量的国外“屌丝”用户,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下面,就来介绍几个美国的类似平台,想必能为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打开理财市场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MintMint是一个“老牌”的个人,于2007年9月上线,2010年10月被著名的会计软件公司Intuit收购。Mint拥有多项创新性功能:首先它可以通过授权把用户的多个账户信息(例如支票、储蓄、投资和退休金等)全部与Mint的账户连接起来,自动更新用户的财务信息;其次,它能够自动把各种收支信息划归入不同的类别(例如餐饮、娱乐、购物等)。这两项功能结合起来,用户相当于拥有了个人财务中心,可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与日常收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Mint可利用数据统计功能,帮助用户分析各项开支的比重、制订个性化的省钱方案和。如此贴心的功能外加简便、易用的操作和逆天的免费策略(其收入主要来自向用户推荐“帮你省钱”的金融产品佣金),使得Mint网站备受青睐,它在成立后的两年内获得三轮融资,并最终以的价格被Intuit收购。目前,它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免费个人站,注册用户超过1千万。SigFig与侧重于日常财务管理的Mint不同,正式上线于日的SigFig更专注于用户的。同样它可以自动同步用户分散在各个投资帐号上的数据,在网站上予以集中展示。通过对这些进行分析,SigFig每周都会自动诊断用户的,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帮助用户节省成本、提高收益,例如:定位收益不佳的投资,发现并削减隐藏的经纪费用,检测是否多收了你的费用,推荐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等等。另外,SigFig还提供简洁、易读的图表帮助用户评估风险、比较收益。SigFig网站所做的,就是一般要做的事情,但是它完全依靠算法,而且对个人用户完全免费。它的收入主要源于授权使用其投资工具,以及推荐券商或投资顾问的推介费。今年7月初,SigFig获得的B轮融资,其平台上的用户资产达。PersonalCapital作为SigFig的主要竞争对手,PersonalCapital直接喊出了“你的下一代财务顾问”的口号。它更倾向于个人财富管理,利用分析工具确保用户的长期财务健康。它的业务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站形式的工具,另一部分是专职财务管理顾问(通过电话和Email进行服务)。前者免费,后者则只收取低廉的年费。PersonalCapital的CEOBillHarris(他是Intuit和PayPal的前CEO)认为:“我们所做的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整体建议的消费科技,将是这个产业未来10到15年的代表。”今年6月初,PersonalCapital获得2500的。截止当时,它的平台拥有20多万用户,跟踪的资金超过200亿美元;其专职财务管理顾问则拥有700多位客户,管理着近2亿美元。WealthFront较之PersonalCapital成为“下一代的个人资本顾问”的雄心,WealthFront则直接瞄准下一代的“高富帅”——硅谷的科技员工,致力于提供投资组合管理服务来最大化客户的税后净收益。在注册帐号之前,WealthFront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用户的风险偏好,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为用户量身定制。如果用户接受该计划,平台则随时监控该投资组合的动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更新,以便合理控制风险,使之始终落在用户的容忍范围之内。WealthFront的投资建议同样由计算机算法给出。为了贴合硅谷的需要,它们还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帮助硅谷员工确定如何操作,因而受到硅谷人士的青睐。WealthFront根据用户的投资额收费,低于的投资不收取任何费用,超过这个额度则每年收取0.25%的服务费。截止今年6月,WealthFront管理的资产超过2.5亿美元,仅在2013年就增长了150%。MotifInvestingMotifInvesting同样是个投资组合服务提供商,它的投资组合被称为Motif。一个Motif包含一组具有相似主题或理念的多支证券(包括股票、证券等,最多达30只),例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3D打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从平台上选择已有的Motif直接使用,也可修改(包括调整其中包含的股票/基金组成和比重)后使用,更可以创建自己的全新Motif。该平台的新颖之处在于:1)提供了强大的自助式投资组合设计工具,用户可非常方便、直观的修改、创建、评估Motif,只需要几分钟便可拥有个性化的投资组合;2)引入社交机制,用户可以把自己的Motif分享给好友或者选定的圈子,大家共同对Motif进行讨论和优化。MotifInvesting的实质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社交机制,帮助每个用户。其收费策略也非常独特,无论用户在某个Motif上的总体投资额是多少(最低不能低于),也无论该Motif由平台提供还是用户定制,用户每按照该Motif购买或出售一次股票/,平台都会收取9.95美元。如果只是交易其中的一支证券,则每次收取4.95美元。今年4月份,MotifInvesting获得2500万美元C轮融资。截止当时,用户们共创建了7500个Motif。以上理财规划平台具有若干共同特征:1)以互联网为主要服务渠道;2)以自动、智能的算法为用户提供服务,显著降低了服务成本;3)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面向市场;4)清晰、透明,用户享有完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5)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过多的金融知识便可独立进行理财;6)资金门槛低,普遍门槛在数百美元左右,与动辄十万、百万量级资产要求的传统理财咨询业大相径庭;7)大多拥有移动应用,用户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碎片化的资金进行理财。8)费用透明、低廉;这些特征源于互联网技术与理念在理财规划/咨询事务上的深入应用,体现出鲜明的互联网精神(普惠、平等和选择自由),而不仅仅是理财规划/咨询行业的网上渠道拓展。因而它们既是对传统理财规划/咨询行业的革新与反动,亦可将市场扩展至传统理财规划/咨询行业无法覆盖的人群,正如PersonalCapital的CEOBillHarris所说:”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庞大的市场。美国的个人可投资市场达到32万亿,是美国全国GDP的两倍。而且,这个市场还没有统治者出现。甚至行业巨头富达(Fidelity)和嘉信(Schwab)也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方面理财市场的发展本身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庞大的个人储蓄存款额意味着大多数人的投资渠道极为单一。这一状况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却也为日益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毕竟,数十万亿的个人储蓄存款正躺在银行的里等待被更高的收益唤醒。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借由互联网的渠道、技术与思想,通过投资者教育、专业、金融需求与供应的有效对接等途径撬动个人储蓄的大盘子,不但可为自己赢得充分的生存空间,也方能接近“改变银行的梦想”。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动化的理财规划服务将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有望成为一个突破口。对于屌丝来说,如何让“小钱”获得方便、省心的投资渠道;对于富裕阶层来说,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都脱不开理财规划的指引,其首要任务在于解决规划成本与投资门槛问题。有利的是,互联网理财规划所依赖的智能化数据处理、个性化用户体验正是互联网企业擅长的领域。而针对长尾市场,提供低成本的线上解决方案,更是大量互联网企业的立身之本。因此低价(甚至免费)、有效、方便的理财规划服务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存在根本的技术性困难。当然,理财规划毕竟是一个专业领域,除了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外,还需要精深的金融行业知识和模型。这也是上述美国的互联网理财规划服务多由前华尔街人士领衔或支持的重要原因。此外,自动理财规划需要大量用户数据的支撑,而在我国投资帐号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互通,将会限制初始数据的获得,进而限制模型的生成与应用。一个合理的解决路径是首先建立金融产品的网上超市(正如阿里的梦想),借由实现用户所有投资数据的汇总与积累,在此基础之上逐步验证和优化相应的规划模型,为后续的更多用户服务。美国的大量“酷”产品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至于他山之石能否攻玉,暂时尚无从得知。《金融人士应该养成的五大职业习惯》 精选八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关注微信号:palcw8我22岁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朋友们鬼混,哄女朋友开心和抽烟。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十年后,我发现有个秘诀让我在一年内收获和学到了超过前十年所学总和的东西。现在我把这个秘诀告诉你,通过实践这个秘诀,你将会获得之前你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成功,你会获得更多的精力、钱财、友情、爱情和亲情。你的朋友会乐于从你身上汲取实现梦想的勇气,你的家人会以你为荣,而你的同事则会对你工作上平稳优异地发挥十分钦羡,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和你一样成功。那么接下来,我就说说如果想要成功你每天必须花时间做到的5件事。习惯的力量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发现的最伟大的奥秘就是习惯的力量。一旦养成一个习惯,你会终身遵循这个习惯。习惯养成的初期会很艰难,但是当你不断重复并将其上升为你的习惯以后,它会刻在你的脑子里,很容易就能做到。比方说系鞋带这件事。你知道自己是怎么系鞋带的吗?你也许用的是分别绕圈然后打结的方法,你也有可能用的是先一边绕圈然后直接绑到另一边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系鞋带方法,我们会习惯一种模式,然后在每次系鞋带的时候都重复这一模式。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是你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重点。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每个人至少要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同一件事21天,不同的事情有些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可能会稍微短些。所以平均一下,我们要在每个习惯养成上投资30天。适合所有人的5个好习惯接下来我要说的这5个习惯产生的作用将会影响你的一生:无论你是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是想要成为职业运动员;无论你是一位想要给孩子更好生活的母亲,还是一位位高权重、打算在风投中独领风骚的职业女性。这些习惯都可以帮助你。·1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们每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