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书店王凤仪言行录性命哲学浅述多少钱

如果本站无法访问,请尝试登陆:
《王凤仪善人资料汇集:(版pdf格式,doc格式,chm格式)》(Wang FengYi Traditional Secret Chinese Culture Treasure)版[压缩包]
浏览:1691次
名称:《王凤仪善人资料汇集:(版pdf格式,doc格式,chm格式)》(Wang FengYi Traditional Secret Chinese Culture Treasure)版[压缩包] 分类: -
地区: 语言: 发行年代:2013年 发布时间:日 更新时间:日
下载资源下载列表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别名: 王凤仪善人资料汇集 英文名: Wang FengYi Traditional Secret Chinese Culture Treasure 资源格式: 压缩包 发行日期: 1934年 中文名: 王凤仪善人资料汇集:(版pdf格式,doc格式,chm格式) 版本: 版 简介:
【语录类】
王凤仪化性谈 版
王凤仪诚明录 版
王凤仪嘉言录 版
修齐语录(重订) 版
道德讲义 版 【言行类】
王凤仪笃行录 版
王凤仪言行录 版
王凤仪年谱与语录中 版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上部_王凤仪传 版 【专题类】
五行性理 版
性理集成 版
门翼屏居士讲五行性 版
性理疗病征验录 版
家庭六步教育 版 【理论类】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版
王凤仪道德语录 版
家庭伦理讲演录 版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下部_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 版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版 【王元五老师】
孩子的病从父母处得 版
爱心家庭讲座 版
广西南宁讲座 版 【刘有生善人】
伦常道德与疾病的关系_深圳讲座 版
目录: 五行性理.pdf 修齐语录(重订).pdf 刘有生善人:伦常道德与疾病的关系_深圳讲座.pdf 家庭伦理讲演录.pdf 家庭六步教育.pdf 性理疗病征验录.pdf 性理集成.pdf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上部_王凤仪传.pdf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下部_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pdf 王元五老师:孩子的病从父母处得.pdf 王元五老师:广西南宁讲座.pdf 王元五老师:爱心家庭讲座.pdf 王凤仪化性谈.pdf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pdf 王凤仪嘉言录.pdf 王凤仪年谱与语录.pdf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pdf 王凤仪笃行录.pdf 王凤仪言行录.pdf 王凤仪诚明录.pdf 道德讲义.pdf 门翼屏居士讲五行性.pdf 五行性理.chm 修齐语录(重订).chm 刘有生善人:伦常道德与疾病的关系_深圳讲座.chm 家庭伦理讲演录.chm 家庭六步教育.chm 性理疗病征验录.chm 性理集成.chm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上部_王凤仪传.chm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下部_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chm 王元五老师:孩子的病从父母处得.chm 王元五老师:广西南宁讲座.chm 王元五老师:爱心家庭讲座.chm 王凤仪化性谈.chm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chm 王凤仪嘉言录.chm 王凤仪年谱与语录.chm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chm 王凤仪笃行录.chm 王凤仪言行录.chm 王凤仪诚明录.chm 道德讲义.chm 门翼屏居士讲五行性.chm 五行性理.doc 修齐语录(重订).doc 刘有生善人:伦常道德与疾病的关系_深圳讲座.doc 家庭伦理讲演录.doc 家庭六步教育.doc 性理疗病征验录.doc 性理集成.doc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上部_王凤仪传.doc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_下部_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doc 王元五老师:孩子的病从父母处得.doc 王元五老师:广西南宁讲座.doc 王元五老师:爱心家庭讲座.doc 王凤仪化性谈.doc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doc 王凤仪嘉言录.doc 王凤仪年谱与语录.doc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doc 王凤仪笃行录.doc 王凤仪言行录.doc 王凤仪诚明录.doc 道德讲义.doc 门翼屏居士讲五行性.doc
同类资源&&·&&本周排行榜儒家文化大讲堂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五行杂谈-
第六章 五行杂谈
  五行说,除上述诸章的系统论述而外,某些涉及五行的部分语录列入本章,试为阐述。
  1、 凤仪先生说:&人是五行生成的。世界有五大行,缺一行也不行。人身有五行,缺一行就不能生存。家中有一伦不圆,也不转。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五伦,若不各自务本,不能做正事,也就不转了。若能大家一心一德,自然就聚神。&
  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的,体现在每个人的心性之中,在身则突出体现为五脏,所以缺一行也不能生存。家庭中兄、弟、父、母、祖,有一伦不圆,便是被阴气所阻,就不能五行推转。在社会上,时代不同了,即便没有君臣之称,还必然存在上下级关系,如果身为上级,不能以身作则,身为下级不服从领导,这样不论士农工商,都不能团结一致,奋力前进,只有大家一心一德,才能兴旺发达,自会聚神。
  2、 先生说:&土主信实,若能处处都信实,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对的(自然的),就生出真土来了。若有骂人的,我就要想,他生气了,哪能不骂人呢?这样常了,自然就生真土了。土旺四季,在人身是旺于全身,旺于四肢。&
  首先要明确&所有世事都看成是对的&,这是善恶都能包容的博大胸怀。在包容的前提下,发扬善的,改造恶的,但绝非怂恿为恶。如果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世事都是有原由的。&他生气了,哪能不骂人呢?&这正是理解他人的心理,明白他骂人的原由,所以不责怪他。真土是&厚德载物&,既能生万物,又能化万物。疾恶如仇,是治世者的胸臆;善恶兼容,是&化世者&的风范。前者是从政者之必须,后者是圣者之作为。人的一生,自始至终要发挥土的功用,土是一切成就之母,故曰土旺四季。凤仪先生的话主要说明&认因果,才能生真土&。
  3、 允恭问:&我的性中多有些阴水,怎能化去呢?&凤仪先生道:&人必得有自立的精神,才可以化阴水。你还有望父兄妻子快好的心,所以好阴沉。你得知道对方人有多么大的善力,有多么大的恶力,你的力量得有多么大,才可以照过他们来。你要知道,修自己的德去胜过他们,自然没有期盼对方人快好的心,阴水自然化了。&
  这是化阴水性的具体方法。阴水软弱,缺乏自立性。此处所说的自立性,是着重&求诸己&、不&求诸人&的意思。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能知此知彼,用德来胜过对方,把&热心&变为&良心&,解除心灵上的负担和压力,自然不阴沉了。
  4、 先生说:&愁就是阴木,哈哈一笑,就可提升肾水。&
  人在愁闷、不愉快的时候,对周围的人和物,必然产生不耐烦的心情,甚至有人问话,都不爱理睬。不理睬就是&不服&性的心理作用。越是这样,人我之间的感情越不能交融,这便是阴木性的外在表现。如能哈哈一笑,便可立即冲破沉阴的心境,阴气下降,阳水上升,正是拨阴取阳的效用。
  5、 先生说:&土性多的人准怨人。水性多的人准包屈,火性多的人准欺人,木性多的人准阴沉。&
  这里所说的某种性多的人,是指阴面而言,阴土性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遇事必多怨人;阴水性人吃亏难受,所以必包屈;阴火性人遇事抢尖,不肯退让,哪能不欺人;阴木性人不服人,必然心里过不去,很少有乐模样,所以好阴沉。这些阴面性子,都是产生烦恼的根源,所以凤仪先生突出强调&化性&之说。
  6、 先生说:&人身上的五行,就是五味灵药。&
  人从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内心活动,直到人的灵性,无不贯穿着五行。五行能按其规律运转,则个人心身俱健,家庭安康幸福。再进一步来讲,达到五行圆转,合而为一,即可以了生脱死,直达圣域。故曰五行是&五味灵药&。
  7、 先生说:&任筮卿七十多岁了,本来应当定在土位上。然而得要以火为用,因他本性为土,所以必须明理。&
  七十多岁,按家庭五行应居土位,但他本性为土,这是土上加土。土本应生金,然而土多太死板,便不能生金了。这样的家庭必然缺乏生发之气,难得幸福。所以他必须以明理火用事,使土疏松活软,才能使全家生趣盎然。
  由此看来,五行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赋性,要灵活运用,才能圆转。
  8、 先生说:&真硬的,是一点也不怨人,真刚的就是火,而火也有强弱,所以得酌量用之。&
  人被逆事冲动了,或由于看他人不对而生气了,这都不是真刚,不是真硬。真刚的绝不怨人。凤仪先生曾比喻怨人的就像器具有裂痕似的,终究不算完美的器具。只有真明理的(真火)才能不生怨气,故曰真刚的就是火。真火是光明的,能照破阴暗,但人的阴暗面是要逐渐化除的,故火的强弱,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9、 先生说:&魔有火魔气魔,火魔狂笑,气魔好哭。&
  魔多来自自身,气和火是两个最大的魔。遇事不顺心、生气了,便是气魔来了,有了牵心的事,动心或发火了,便是火魔起来了。不论哪种魔集中发作时,气魔都可转化为好哭,火魔可转化为狂笑,实际都是气禀性的变相发作,而失去常态的反映。
  10、 先生说:&真信不疑,才能真得着道。&
  真信,而不是半信半疑,三心二意。认定是真理,就决信无疑,不论受到任何打击与不平,也绝动摇不了对真理的信心。和信仰的对象打成一片,中间无任何间隙,并体现在实践中。只有如此,才能体验到&升堂入室&之妙。
  11、 先生说:&人的坏,是受世风湮的。水如财,人全叫财湮假了。受木湮的性子酸,受水湮的烦人,受金湮的好恼人,受火湮的好恨人,受土湮的好怨人。&
  物欲横流,人心日下,金钱第一。人们受这种世风的熏染,伦理道德,正义良心,都被湮没的太深了,对个人瞒心昧己,对他人不能以诚相待,故称假人。这是从人的存心来讲,如从人的性子来讲,受阴面五行的侵扰,则表现为怒(性子酸即表现为怒)(木)、烦(水)、恼(金)、恨(火)、怨(土),都足以污染人的性灵。
  12、 先生说:&木性人因要抢光棍,所以人才折他的光棍。再治不了他,就暗下脚绊啦。&
  阴木性人表现豪横,盛气凌人,立光棍,耍梗梗。这样性格,必然伤及众人,使人怀恨在心。一旦遇到机会,必要折他的光棍,甚至最后对他下毒手。这不都是性子引来的恶果吗!
  13、 先生说:&王老师(白守坤)在家时,多忙而常生气。怎么知道呢?她是木水性,哪能不生气哪。若是火性人,你说他不欺负人,谁信!&
  偏于木土水性的人,常好生气,这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家务活太忙太累的时候,就更好生气了。至于偏于火性的人,性急好贪,又好争理、抢尖。他虽无意欺负人,但由他本性所决定的,和他在一起的人,必然受到他的刺伤,常了,哪能不讨厌他。&说他不欺负人,谁信!&
  14、 先生说:&火性人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共富贵,因为他富贵则气焰逼人;水性人可与共富贵,而不可与共患难,因为他遇患难则颓靡不振!&
  火性本身就有炎上性,一旦有了富贵,则火上加火,其炎上性就更强了。因此,与其当初共事者,不可不&敬而远之&,以免自讨无趣;水性人本来就退缩不前,虽处富贵也不致骄横自傲,但一遇到患难时,便六神无主了,所以要加倍给以助力,使其勇往直前。
  15、 先生说:&争理的不明理,明理的不争理。&
  争理即是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或别人对不起我,或亏了我的情。这样人的心境必然是苦恼的。实际是在你内心这本帐上,总是记别人的不对,而自己的不对,一笔也没有记。这正是多记一笔(别人不对),便给自己的心灵上增加一份苦恼。这能说是明理吗?必翻过来,认识到、别人有错误必有错误的原因(况且不一定真是他错),他的素质就决定他必要那样做,这样想才是明理。然而你偏要按你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并没研究明白他的道,偏要去和他争理,正是自寻苦恼,所以说&争理的不明理。&
  16、 先生说:&方玉洁的苦楚,可说都是由性中来的,不服人是阴木,好生愚气是阴水.板滞是阴土。有这几种性,所以男人看不起你,在外边又另娶人。你觉着冤,你可知道家庭被你冲散,人家冤不冤?一个公公照看着几个没娘的小姑小叔。一个有用的儿子,被你气的永不回来,公公还得当搬荷夫,养一家,你看人家苦不苦!人都是知道自己苦,而不知道人家苦,所以才糟。必翻转过来,知道人家的苦楚,才能得道,得了道,能够回光返照时,苦难自然化了。&
  &人的命都是好命,只是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从方玉洁的苦楚,就更可证明凤仪先生这句话的重大意义了。从一般人的看法来说,方玉洁是个比较实在的老实人,不会花言巧语,不失为好人。然而从她的阴木、阴水、阴土的赋性来看,做人妻子,其性格乃十分不相称了。从凤仪先生&性来归命&的作人原则来论,她相去甚远,且背道而驰了,难怪她有这样苦的命运。所以当什么人,就应该有什么人的性格,(比如当媳妇,性当温柔圆活,而不失掉原则,助夫成德)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这便是&化性&的学问。
  17、 先生说:&女子有火性,若嫁到富贵家,正是拿火扔到水里,终必被欺死。男子娶个高明的女人,这也是水克火,或者女人刁悍不讲理,也准把男人欺死。真是人世难逃啊!&
  这一条既符合五行规律,又是经验之谈。偏于阴火性的女子,性急躁,喜争贪,好争理,不让人,这种性格的本身,就决定了她是要苦恼多端的。而富贵人家财大,财属水。阴火性人偏偏到富有家去享福,正如把火投到潭水里,怎能不欺死。按五行性理来论,男属火,女属水,火主刚正,水主柔和,所说的&高明的女人&,是指才能与性格都居上风的,男人无形中必受欺受压,故曰:&水克火&。刁悍不讲理的女人,更是突出的&水克火&这样性格的女人克夫是必然的。所以五行性研究明白,付诸实践,自可使人避苦得乐。
  18、 先生说:&一个姓刘的媳妇的性为木生水,本为顺运,怎么还有病呢?是因为木水都成阴的了。阳木仁德,阴木不服人,阳水柔和,阴水好烦,都成阴的,所以才有病。&
  五行性拨阴取阳的意义就在此。讲五行性理,不论生克顺逆,关键在于化除阴面,反为阳面,踏踏实实下功夫。否则,讲得再高明,也是纸上谈兵。
  19、 先生说:&我在唐家杖子(朝阳县)讲善书,有一个姓常的媳妇来听讲,从大门进来就笑,一直笑到屋里。我说,这个媳妇定要克男人。果然不到一年,她男人就死了。&允恭问:&怎知她必克男人呢?&凤仪先生说:&女子主水,她那样的笑,象水开了似的,什么物还煮不死呢!&允恭又问:&什么样男人才克女人呢?&先生道:&性好阴沉,有事而无事,无事而有事,使女人不落底,没有主意,常了,就该死了。&
  常姓媳妇的狂笑,正是阴火性的表现。阴火性可分许多种,有的属急烈火性,有的沾火就着,有的横不讲理,有的狂笑,有的抢尖,有的得理不让人,有的好占便宜,有的好争理,有的牵缠,有的拘谨,有的虚荣心强,有的爱面子,有的好管人,有的好管闲事,有的专好看人不对,等等,可以有几十种之多。当然,五行性中,哪种性也不是单一的,只不过是以某一种性为主而已。狂笑是阴火性中突出的表现,可以发展为&火魔&。所以象开水似的,克力非常强,其为害也甚大。男子好阴沉,使女人心不落底,正是木生水走逆运,所以克女人。
  20、 先生说:&性子相克,也有先天后天的区别。譬如金克木,金性为主,就克后天,就是子女们要受伤。如果木性为主,就克先天,就是自身或夫妇间受克。其余可类推。&
  这里的先天指自身,或夫妇间,后天是指他人如子女。以金克木为例,金性为主,即金性较强,木性较弱,必然是子女受伤,所以说克后天。如果木性为主,即木强金弱,刀斧虽为金属所制,因木太硬,斧斫不动,所以金受伤,则克先天,即自身或夫妇间(父母)受伤。
  又如火克金的性,本来克儿女,但金性为主,就克先天,因为金强火弱,火克不动金,则必自身受伤。如火性为主,火太旺,力太强,就克后天,即金受伤,儿女受克。其余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可类推。
  21、 先生说:&人的禀性好像蜘蛛网似的,遇物就沾滞住了。但是蜘蛛网一烧就了,好像禀性怕真火似的。什么是真火呢?哈哈大乐就是。&
  凡是禀性都属阴,为什么说它有沾滞性呢?因为禀性发作时,内外齐动,不是因人就是因事,不快的心绪总是连绵不休。必须用阳光才能照化它,哈哈大乐便属阳,是真火,所以能够照化禀性。
  22、 先生说:&火克金,金克木的性,都克儿女。&
  常言说:&火克金,必操心&。因火克金的性好叨咕、管闲事,极易引起子女的反感,儿女精神上总得不到放松,所以火克金克儿女。金克木的性,虽不像火克金那样好说,但脸色总是不好看,常挂着恼怒的神态,孩子不敢亲近他,这实际就是克儿女。不过这里只是从人之常情和现象上来解释,至于心性上无形中的碰撞,不是用笔墨能说得清楚的。
  23、 先生说:&运用五行,得先定自已的本,像用枪打物似的。你得把枪擎住,然后才可以射中东西。做人也是这样,见着女人(妻子),得先定我是男人(丈夫)的本位,男人应该怎当,这样,自然就不动本了。&
  定住自己的本,是作人的起点。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人不论本份高低大小,必须认清我应该怎样立住本,然后再去研究对方的道,才合乎原则。否则,忘了自己,而妄求对方如何如何,这便是舍本逐末,必然事与愿违。所以说:&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 先生说:&五行推转,天地人都是齐转。&
  性界具备了仁义礼智信,则五行具为阳面,天盘自转;伦常尽得圆满,五伦无亏,心界五行推转,则地盘自转;五情圆足,即是身界五行圆满,人盘自转。如此,五行推转,自然天地人三盘齐转。
  25、 先生说:&人有理就好讲究,那就是争理,那就是火在上,若生气就不作声啦,那就是水在下;人越有理,越不显露,那就是火反下,越遇逆境越能乐,越追求那事的道理,这就是水反上。现在人遇好事就乐,遇着逆事就愁,那还是没反过这个个来,终久是火在上。水在下。&又说:&善人就是阳,恶人就是阴,善人得有义气,无论恶人怎样恶刁,也要爱惜他。这就是水上升,火下降。&
  《易经》&既济卦&是水上火下。&水火既济&是道家修炼的重要一环。中医称为&心肾相交&,即水在上,火在下,自可体态安和,百病不生。人之病,多因水在下,火在上,&火水未济&之故。凤仪先生把它运用在伦理实践中,尤其是在心性修养上,显得十分关键。争理就属火,越争理则阴火越上炎;生气不作声,就是阴水,越生气阴水越重。如此,则水火不能相济,对心身的危害就越大。不论从生理、医理或性理上讲,这都是大忌。
  常人有理必要显露,看见人不对就生气,便是阴火在起作用,因为火本身是上炎的。如果能偏偏不显露,不去争辩,而且心中还很平和,无恨怨,这便是阴火下降,转为明理火了。常人在遇逆事时,忧愁苦闷,便是阴水,水本身是润下的。如果翻过来,不但不愁苦,无怨气,反而乐起来,专悟其中的道理,这便是阴水反为阳水而上升了。如此,水在上,火在下,心性自主,不被情牵,不为物转,才是全面的&水火既济&。
  26、 先生说:&认不是有天力、佛力、无穷之力。&
  这是极言认不是力量之大。认不是可以分几个不同层次,此处所言并非停留在口头上的认不是,而是把内心深处生心动念的错误,都列在&不是&之内,及时省察,这不单纯是为了调节人我之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净化心灵,&止于至善&(详见《真五行浅说》)
  27、 先生说:&认多少不是有多少福德,争多少理有多少罪过,达到认不是的真处,就是佛国。&
  认不是与争理正是相反。认不是是改正自己过错的开始,是修正行为的第一动力。不认识过错的人是永远不能进步的。如果放开来讲,对那些从表面上看,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过失,也能把它认过来,归到自己的身上,这不仅可为自己消阴命,同时也可增加福德。认多大的不是,就有多大的性量(当然要真心实意地认不是),比如,作为一个群体的首领,要认整个群体的不是,群体里的人没好,就要责备自己、怨自己,这便是有群体那么大的性量,也正是体现了&天命包宿命&的道理,同时可增长无量的福德。反之,出了问题,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处处争理,企图把自已摘清,推过揽功,这样,不仅无功,反而增加罪过,正是增长阴命。凤仪先生常说:&世界没好,就是我没好。&乃是认世界的不是,故有世界那么大的性量。
  从佛家来看,菩萨对众生大慈大悲,众生好,他生欢喜心,众生有过错,他发慈悲心,以众生之过为己过,所以菩萨不见众生过。这正反映出&认不是的真处就是佛国&的道理。
  28、 先生说:&找好处是道根,不找好处,则天下人都是冤家。你想想,看见谁,谁不对,不是冤家是什么?&
  所说的&道根&,就是修道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说找好处是道根呢?因为修道就是要拨阴取阳,而找好处乃是取阳的关键,心中常存他人的好处,正是存阳。假如到处都看人的不对,阴气越存越多,便等于用墙把自己围困起来,使苦恼占据了整个心灵,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找好处是修道者最重要的一环。找好处才能生真金。
  29、 先生说:&认不是正是认过,自觉对于人物草木都对不过。必得把人物的道都得着,才算对过。今人只用事物去对过,真是轻得很啊!&
  人每天都要和人接触,都要和物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法则可循。人和人有伦理关系,那么和物呢?也必须懂得物的道理,才能物尽其用。你不懂得牲畜的性,它就不能听从你使唤。你不懂得庄稼的特性,你就种不好地。这都叫亏物的道,都叫&不是&。必把人和物的道研究明白才算真对得过。什么叫&只用事物去对过&?比如对父母只知供给好饮食、好衣服,不知孝父母的心性;对亲友只知送点果品,不能从道义上去关怀,这就是只是从物上去对过父母和亲友,都是低层次的。所以关键是要明白对方人的道。
  30、 先生说:&找人家的好处,就是轻清上浮者为天;认己不是就是重浊下凝者为地。&又说:&找着天的好处和天合一,找着人的好处和人合一&。&能认不是才能改过,能找人的好处,才能迁善。&
  找人好处即是聚阳气,阳气使人感到轻松愉悦。存谁的好处,心中便能与谁融通,找着天的好处,就不能怨天尤人,所以能与天合一,与人合一。认自己不是,便能容纳一切,能担过,能担怨,便能如地之&厚德载物&,所以如重浊下凝者为地。人能认己不是,知道个人的过错,才能改正过错,找到别人的优点,正是&见贤思齐,所以能迁善。&
  31、 允恭问:&你老是因为守墓成道,现在的人,若遇亲丧,也守墓可以不?&先生道:&不可。因为那时的天时,还拿着尽礼孝身为重,现在的天时,是以立德孝性为重。时代不同,所以行道也就不同了。&
  &达天时生真火。&道的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但行道的方式必须契时。如逆流而动,则寸步难行。道是活的,所以行道必须达天时。
  32、 先生说:&人知天运、国运、家运,而后做事,自然就没有舛错。知天运的就是天下的一个明灯,知国运、家运的,就是一国一家的明灯。若暗室而无灯,那将要怎样的黑了!&
  时代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这是反映了天时的变化。&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能够知道天下、国家前进的动向,行动起来,便不能迷路。如凤仪先生守墓明道之后,便大声疾呼:&要换世界啦,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开幕啦!&这便是知道天运国运的变化,起到明灯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每个家庭的家运也各有不同,因为各家有各家的前因后果,有不同的伦理关系。先生常把家庭比作一个&阵&,各家有各家的&破阵&方法,正是根据家运的不同。如朱耀庭、朱循天二人就是各自家中的明灯,所以转变了他们的家运。
  33、 先生说:&我怎么叫人找好处呢?我现在说一个比方吧,你要想拿起一块板子,用一手按住这板子,还用那一只手拿这块板子,这又怎能拿起来呢?教人的人,一面教化,还一面说他的不好,他已经不愿意你了,又哪能听你的话呢?不是和那个比方一样的吗。&
  此处讲找好处,是从教育人帮助人的角度讲的。人人都有自尊心,你把对方的自尊心已经伤害了,他又怎能接受你的教育呢。当然,这里所说的找好处,不一定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从爱护出发,既看到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优点,使他发挥长处,克服短处,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4、 先生说:&水是领道的,火是觉道的,木是立道的,土是养道的。&
  水主智慧,可引导人走上尽性立命,直达圣域,了脱生死的光明之路,故曰水是领道的。火主明理,稍有错误,便立即觉悟,故曰火是觉道的。木主仁德,有顶天立地的气魄,不论任何艰难险阻,或荣华富贵,都不能动摇其坚定的意志,抱道而行,贯彻始终,故曰木是立道的。土主宽宏大量,厚德载物,&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故能养道。假如心胸狭窄,鼠肚鸡肠,不能容人容事,随时随地都可失道。
  35、 先生说:&肉是生火的,酒是助性的,像木性人喝酒,就越发长阴木。仙人饮酒,因他的性到在纯良了,喝酒就越发助他良善的性。&又说:&生物都有阳光,你杀了物,阳光便捕到你的性上来,就成了阴火,但阴火各有不同。&
  杀了生物,可使杀者的性中增长阴火,所以好杀生的人,性中都可看出来有明显的阴火。那么吃肉的人,也当然生阴火。酒是助性的,酗酒的人,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无不是酒力使然,所以佛家五戒中戒酒,是颇有道理的。至于仙人是得道者,与凡人境界不同,他饮酒,绝非贪图物欲享受,所以可助其良善之性。
  36、 先生说:&循天的性太软弱,所以不敢戗着教,冯某是火性,所以要戗茬教,但是也要掐往火候。&
  这是因人施教,根据对象的性格不同,所以教法也不同。
  37、 先生说:&水深就是钱大,火热就是好名求好。&
  人们常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所受痛苦之深。其实,最深的&水&,莫过于财,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钱财而丢了性命,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而枉此一生,这不正是陷落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自知吗!
  38、 先生说:&讲五行非认不是不可,能认不是才能退回来。现在的人都过乎了。所以必得退才能进。今晨某人自言愿转女身,正是他操心前进过度了。如果你善退,他们也就自立了。&
  在家庭中的&前进&,不外乎管事太多,对别人不放心,事无巨细,必亲自动手,总是别人不对,唯我正确。这样人,直至累死,也不会讨好,同时还养成了别人的依赖心。只有反回来,认识到自己前进得太过头了,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是&的地方,然后才能退回来。这样,自己省劲了,别人也自会前进,并能自立了。
  39、 先生说:&木土性是佛根,火金性是神根,水性是仙根。&
  木性主仁德,可升华为大慈大悲,能自强不息;土主信实,可厚德载物。所以木土性具有成佛的根基。火主明理,金主义气,缺土,根扎的不深,难创大业,所以只具成神的根基;水主智慧,灵活,潇洒,但难立大功大德,所以是成仙的根基。
  40、 先生说:&荣解志贤火很明,若能在见出来&理&之后,说出便了,不必去催促人家实行。宋白淑贞是木土水性,土真实,木真直,但是把话说出来就后悔,这是走到水上去了,是一漏。孀妇的本分,应当木生火才是。蔡如山是木生火,还有木支着,所以急。大家讲性,需按个人四季定位,再研究是什么性。张文岳应当去火。张忠义应当去木,火自然就消了。韩喜春要去木补土。张关玉衡近来虽然木生水了,可惜水是阴水。&
  这是凤仪先生为学员批性的记实。凤仪先生对学员们的心性了如指掌,因人施教,从中可以看出如何变性(如去木补土)、化性的要点,各有侧重。仅从对这七名学员的批性中,可见凤仪先生对后学的教导,其用心何等良苦。
  41、 先生说:&火性是龙,上炎,阴气是虎,为寒,是两个无常鬼。人受气火的害,这是奴欺主。修道人讲&降龙伏虎&。降不住气火,就被两个无常鬼闹到地狱去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着急、激动、发火或害羞的时候,瞬间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明显地有气血向上、向外冲的感觉。这便是&火性是龙,上炎&的表现。如果生气的时候,则感到四肢无力,六神无主,尤其在受惊吓时,则明显腿软,面色苍白,阴气凝聚。落下去便为寒。好生愚气的人,易患腰腿疼,就是这个道理。这是&阴气是虎,为寒&的证验。更有甚者,气火同时发作,如下山猛虎,暴跳如雷。如此,气火来去无常,搅乱了人们的心性。本来是一个头脑清醒、理智健全的人,却被这两个&无常鬼&欺负得头昏脑胀,神魂颠倒,甚至干出了悔恨莫及的蠢事。如果迷而不悟,常此下去,何用死后,当下就是人间地狱了。
  42、 先生说:&三界的五行得分清,身界的五行是情理圆,心界的五行是道理圆,性界的五行是天理圆。&
  此言三界五行,是就其广义而言。身界的五行是五情,即五伦中每一伦有每一伦的情理,各有特点,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能彼此混淆,譬如父子之间的情理与兄弟间的情理绝不相同,夫妻间的情理与朋友之间的情理也必有区别,等等。心界的五行要着重五伦之道,必须把每一伦的道理都研究明白,才能道理圆。性界的五行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俱备,才能天理圆。
  43、 先生说:&五行是每一行里边还有个五行。你看药铺里的制药就知道了,一味药生的一种用法,熟的一种用法。糊的一种用法,可见火候是不一样的。&
  凤仪先生以中药制法来做比喻,说明五行在运用上是甚为灵活的,但不可僵硬地理解为&五五二十五行&,致使五行失去活力。
  以木性为例,木主仁德,用事时要有正见,有主意,是木中之木。处理问题时要看得清,明理达时,把仁德用得恰到好处,这便是木中之火。在与人相处时,必须宽宏大量,仁德与宽厚是分不开的,是谓木中之土。发仁德心,必须是非分明,不可乱用好心,是谓木中之金。木性刚直,往往失之于强梁,故必济之以柔,这是木中之水。
  再以水性为例,水主柔和,柔和必以智慧作主导,这是水中之水。遇事不能一味的柔,必须有真主意,是谓水中之木。水往往失之于缓慢,在必要时又必须加快进度,这是水中之火。水流动性大,缺乏稳固性,必以淳厚稳健作根基,是谓水中之土。遇事优柔寡断,是水性的弱点,必须加强其果断性,是谓水中之金。余可类推。
  44、 先生说:&听人上堂说话,就知他五行走几个字。假如他是土性人,说话的声音高咧,那叫逆运。再品验男界上堂,听着总水啦不唧的,女界声高,愈说声愈大,这叫不归本。&
  &先看形,后看色,再听声音,就知道顺逆。&假如男子,从面形看,他是土性,说话声音高,是火,这就是土生火,逆行了。又如男子说话声音软绵绵的,毫无阳刚之气,属水;而女人说话越说声越高,属火。这都是不合各自本份的,不是逆就是克,其境遇是不能顺利的。
  45、 先生说:&阴水性太大的人,是因为当日好怨人,天天积累怨气,所以阴沉。必得能把人的好处完全找出来,就变为阳水了。想要乐,必须知足。古人说知足常乐,是不错的。&
  心中存他人的好处,属阳,存的越多,阳气越足;存他人的不对,就属阴,存的越多,阴水越盛。必翻过来,多找人的好处,就变为阳水了。阳气足,心性就光明;阴气盛,心性就黑暗。心性越黑暗,苦恼便随之而增多。要想拨阴反阳,其关键就是多找好处,常知足。
  46、 先生说:&杀盗淫妄酒是佛家的五戒。说到究竟处,不但杀生是杀,心有所恨就是杀。盗,有贪好心,受人赞成或占便宜就乐,受点辱就恼,都叫作盗。淫,不必怎样做不好的事,譬如见人穿一件好衣服,自己就动念,或嫌恶不合新式样或稍有尘埃就受不了;再如看一朵花,心里非常喜欢,自己的灵就被他沾去了,沾到物上(就被物占有)这都叫淫。妄,就是说妄语,不诚实。酒,不但贪吃喝酒,就是一动念,或吃东西有嫌恶的意思,就犯酒戒。&
  不仅要在行为上严持五戒,而且要把它提高到在生心动念处也不违犯五戒,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如人与人之间的杀机,实产生于恨,而最后酿成杀的后果。所以一个恨字,便含藏着无限的杀机,岂可忽视。其余的盗淫妄酒四戒,也都必须治之于萌芽阶段。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网书店首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