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十级伤残能赔几万保险待遇多久调整一次?

阳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 阳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使用大于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网站标识码:以上信息或来自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网页制作/数据库:阳光技术小组
版权所有:;ICP许可证:苏B2-;;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人力资源中介许可号
本页更新时间: 04:45:23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人社部:工伤保险待遇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日08:21&&来源:
原标题:人社部对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做出规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发布消息称,人社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作为调整和确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政策依据,重点对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及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的调整作出规范。
在伤残津贴方面,指导意见明确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调整以上年度省区市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为基数,综合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侧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因素,兼顾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和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综合进行调节。
在供养亲属抚恤金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抚恤金调整以上年度省区市月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为基数,综合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侧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兼顾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和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综合进行调节。
在生活护理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方面,指导意见明确生活护理费按照上年度省区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比例同步调整,职工平均工资下降时不调整;住院伙食补助费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省区市城镇居民日人均消费支出额的40%。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职工工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等因素,兼顾不同地区待遇差别,按照基金省级统筹要求,适度、稳步提升,实现待遇平衡,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记者叶昊鸣)
(责编:于海冲、秦晶)
[网连中国]宫颈癌疫苗内地上市半月受热捧 超龄女性盼新苗
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国家卫计委2013年公开文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 13 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宫颈癌患病的高峰年龄为 40-60 岁左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的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各地关注宫颈癌防治的市民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疫苗的接种事宜上,“什么人能接种、接种花费多少、接种效果如何”都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400-650-7353
2017年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新规解读
2017年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新规解读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调整和确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政策依据。
据悉,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及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意见》规范调整的重点。
1问:请您介绍一下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本情况和《指导意见》规范调整的重点。
答:《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项目共有13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3项待遇,《条例》已规定了计发标准。工伤医疗、辅助器具配置、工伤康复和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期间交通食宿费4项待遇,根据《条例》和相关目录、标准据实支付。对此,《指导意见》做了强调和重申。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项待遇,《条例》授权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具体标准。《指导意见》提出了原则要求,即综合考虑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伤病类别、年龄等因素,并注重引导和促进工伤职工稳定就业。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3项长期待遇,《条例》规定了计发标准,同时授权地方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实践中由于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调整机制,各地做法不一,规范性、稳定性较差。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条例》规定具体标准由地方确定,实践中同样存在差距过大的问题。
因此,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及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是《指导意见》规范调整的重点。
2问:请您介绍一下重点待遇项目的调整和确定办法。
答:(1)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调整
《条例》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统筹地区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的变化情况是待遇调整的重要参考因素,如何确定其不同的权重,我们考虑应主要依据待遇项目的功能定位。
伤残津贴是对因工致残而退出工作岗位的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工资收入损失的合理补偿,其调整应以上年度省(区、市)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为基数,调整变量侧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因素。
供养亲属抚恤金是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基本生活的合理保障,其调整应以上年度省(区、市)月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为基数,调整变量侧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以及其它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的影响,综合确定调整额度。
(2)生活护理费的调整
《条例》规定,生活护理费根据不同等级分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发放。其调整也相对简单,按照上年度省(区、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比例同步调整,职工平均工资下降时不调整。
(3)住院伙食补助费的确定
为解决各地住院伙食补助费差异较大问题,将其控制在合理区间,参考居民恩格尔系数(2016年全国为30.1%),《指导意见》规定住院伙食补助费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省(区、市)城镇居民日人均消费支出额的40%。
3问:在待遇调整周期方面,《指导意见》是如何规定的?
答:目前,伤残津贴等待遇多数地区一年一调,有的二年一调。结合各地情况,并考虑调整机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指导意见》规定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4问:待遇调整对工伤保险基金会有怎样的影响?
研究机构对基金支出的影响进行评估后认为,调整方案设计较为科学,总体不会降低工伤职工的待遇,不会造成基金支出的大幅波动,不构成基金支出风险,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官方微信更多精彩,扫码关注 或微信搜索:ujiuye
官方微博更多精彩,扫码关注 或微博搜索:优就业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yuwendi)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进行处理
(点击一键加群)工伤保险待遇多久调整一次?_百度知道
工伤保险待遇多久调整一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8月18日消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公布《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调整和确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政策依据。《意见》提出,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工伤保险待遇。《意见》强调,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职工工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等因素,兼顾不同地区待遇差别,按照基金省级统筹要求,适度、稳步提升,实现待遇平衡。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意见》重点对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及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的调整作出规范。《意见》明确,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调整以上年度省(区、市)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为基数,综合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侧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因素,兼顾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和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综合进行调节。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以上年度省(区、市)月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为基数,综合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侧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兼顾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和相关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情况,综合进行调节。生活护理费按照上年度省(区、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比例同步调整,职工平均工资下降时不调整。住院伙食补助费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省(区、市)城镇居民日人均消费支出额的40%。
每年7月1日更新数据
数据标准一般一年调一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陕西工伤保险待遇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