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是什么有什么论坛吗

版主: , , , , ,
CPA路上,我们温暖扶持。
1 / 1000 页
- [回帖奖励
- [回帖奖励
昨天&18:05
- [阅读权限 1]
1 / 1000 页
Powered by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315|回复: 4
主题帖子金币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 && & 我今年是第三年考专业阶段了,每年两门地过,也不算很快,去年报了4门,只过了两门(┬_┬),今年以经济法74.5,战略74.75终于结束了专业阶段的战斗。我一直也是打算过完专业就来写个帖子还愿。
& && & 下面来谈谈对于每一科的感受,对于会计的话,我本科就是学会计的,考研的时候专业课就是注会会计,所以还是复习地比较轻松,当时考会计是在暑假里,也没想过什么复习计划,查看了论坛的一些经验贴之后,打印了当年郭建华老师的全部讲义,真的是归纳得非常好,我就以那个为主,其他的辅导书都没有买,最后是买了中华的四套题(最后才发现是个坑啊,这个书出版很早,我个人感觉不如东奥的),就当拿来练手了把。。。我就是认认真真会计讲义看了两遍,里面的例题都亲自动手做。当年还报考了税法,主要是听的叶青老师,然后做的也是中华的辅导书。大家可能对于一些科目听第一遍的时候云里雾里,这都是正常的,在你听第二遍或者自己再重新认真思考一下学过的知识点,肯定会有新的收获。第二年报了剩下的四科,对于审计,就不说什么了,花的时间最多,考前感觉也不错,最后考了60,不过及格万岁啦。财管对于我算是比较简单,数学一直是我拉分的科目,可能学文科的同学学起来会稍微吃力一些。我去年是听的陈华亭老师的课件,讲得非常好,可惜现在已经离开了,感恩。听了一遍理解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刷题了,财管、会计、税法一定要自己动手做题,提高速度与反应。最后,对于经济法和战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简单啊,尤其是战略,小看战略的人,会被分分钟打脸,可能也是因为我真的不喜欢记忆把。经济法的老师,我听的东奥黄洁洵,她的课非常应试,当年经济法没过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最后完全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导致最后完全云里雾里。最有感触的就是战略了,当年背的比经济法认真多了啊,结果才50+。大家对于战略一定不要只想到背,当然背也是必须的,大家要对一些知识点充分区分,比如平衡积分卡、各类横向分工结构、平衡产能与需求的办法,各种战略区分等等,可能对于单个部分看起来明白了,出个小案例选择题就完全蒙了,对于应对战略的选择题推荐轻松2,我就是今年做完这本对于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 && & 不知不觉,已经码了这么多字了,我稍微总结一下,大家不要嫌我啰嗦哈。。。
个人所用资料:会计:郭建华讲义,中华最后4套//辅导书推荐轻一,经典题解(顺便说一下郭老师的课可能更适合有基础的)
& && && && && && && && & 财管: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做轻一,历年真题,东奥最后4套
& && && && && && && && &税法:叶青的课程,中华最后四套//辅导书推荐轻一,刘颖的课也不错
& && && && && && && && &战略:杭建平的课程及讲义,课本,轻2(后面还有星星点点)
& && && && && && && && &经济法:黄洁洵课程,轻一,其实经济法轻一足以,看不懂的部分可以再去听课//郭守杰的课也很好
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听中华的课,做东奥的题,中华的课更新快一些,而且讲义排版更加美观。辅导书题目的质量,应试指南确实不如轻一,个人感觉哈,大家可以持保留意见哦(/ □ \)。最后四套题我也是推荐东奥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说了这么多,不谈是什么大的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备考计划有帮助吧,最后祝愿我们都能轻松过关,梦想成真,成为CPA,嘿嘿♪(^∀^●)ノ
主题帖子金币
大家网博士后, 积分 227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288 积分
大家网博士后, 积分 227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288 积分
主题帖子金币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好的,建义收下
主题帖子金币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大家网小学二年级,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祝贺楼主,谢谢楼主分享~~~ 求一份黄洁洵经济法的课件,谢谢楼主~~
主题帖子金币
大家网初中一年级,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大家网初中一年级, 积分 3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多谢分享!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今日: 4&|主题: 29103
社区大秀场
版块排名: 67&
1 / 343 页
1 / 343 页关注公众微信号:学会计网,用手机随时访问学会计网
查看: 61984|回复: 0
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到底难在哪里了,终于找到原因了
注册会计师考试(cpa)到底难在哪里了,终于找到原因了
注册会计师证书,在财会学子心中永远是哪座想翻却怎么也翻不过的大山,很多都将原因归于内容太多,知识点太难。
这的确是一方面,但造成注会低通过率的原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让小编从主客观全面给你分析一下,注会考试究竟难在什么地方?
一、哪些人说难?
每次考试,看看考场,考场有一半座位是空着的。
每次考完,考友交流,有一半考友是没看完教材的,或未全面学习的。
每次考试,考友们交流,有一半未做完题的。
这一半,一半的。虽然数据不太准确,但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报名的不去考试,去考场的未准备好,准备好的未充分应对考试。总之,你懂的。
吐槽考试难人群分析:报名未参加考试的,到考场未做完题目的,考试未充分准备的,
吐槽考试难心理分析:吐槽考试难的人,由于出于惯性思维方式,都是找客观原因,没时间,工作忙,有其他事情,题目太难,题目太偏等等。
吐槽考试难吐槽意识分析:未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愿意找,是出于思维,惯性思考,有意识,潜意识逃避问题本质,所以“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二、主观上难在哪?
1、从借口出发,没时间?是缺乏时间管理,还是未养成一贯的对时间的懒散态度?改变一个人对时间的观念和时间管理的态度和意识,这个你说难不难?
2、从自我的管理角度备考就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从学习到考试的输出,如果进行这个任务的活动管理,建立起一套任务的管理计划,任务的管理效率,跟踪等你说难不难?
3、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效率点一个人学习的效率点,有的人很难自己找到,那么你要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效率点这个事情难不难?
三、就考试本身而言难在哪?
1、科目多,书厚
考试分专业阶段六门考试,综合阶段一门考试。一共七门。如果你只看课本,是不用想过的。至少需要搭配一本辅导书。2015年的会计课本595页,税法552页。两科合计2200页。专业阶段六门的话,6600页(审计更厚,但战略比较薄,以下所有的计算,只是大体计算而已)。实测会计+税法,书+辅导书厚度为8.5cm。六本书+六本辅导书厚度应该是25cm左右。
知识点看起来比较快,但是一页的习题你做下来,还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你看书的速度按照8页/每小时来说的话,看完这6门需要825个小时。学习过程中,你需要听课件,做习题。课件难点需要听2遍,我一般是加速听。这些时间都可以折算到8页/每小时中,但是你复习的时间,做考前的模拟题的时间,都没有计算。保守保守算上,你就需要1000+小时才能完成专业阶段。
2、考试周期长
一般出书是四月份,考试是十月份,中间你有六个月左右的复习准备时间。1000个小时的最保守估计,六个月内,每天不停,是学习5.6个小时。一年通过专业阶段的凤毛麟角。即使你学习时间很充足,咱们还是按照2年来通过专业阶段吧。因为还有综合阶段,所以,你最顺利需要三年才能考下这个证来。
3、书本难啃,试卷就是为难你的
书本的难啃程度属于偏难的。虽然都是些会计大牛编的书,大牛来编书,是因为大牛搞学术搞的好,并不代表编书编的好,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至于考试的试卷呢,就更奇葩了。举个例子,2009年的会计关于每股收益的章节,一共10页。学习的时候,面授的老师(那会本科能报名,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办了一个面授班)说:这个大家自己看看就行了,最多也就是考个单选题。结果考了一个9分的计算题。纵观全书,难点章节是重点章节,不难的章节也是重点章节,厚的是重点章节,薄的也仍然是重点章节。总结一下就是:全书都是重点。我个人认为出题人的宗旨就是:怎么难怎么考!
四、其他辅助因素
1、工作强度大,性价比不高。
刚才算过了,连续六个月每天大约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你熬过了三年,拿到了这个证。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工作强度大,小所待遇低。大所工作强度更大。很多人去事务所,也是为了以后转职到企业去的。二是企业的会计。我入职一年了,觉得知识是很有用的。但知识不是全能的。企业的岗位,需要专业知识+工作协调能力。如果说哪方面更重要,其实工作协调能力更加重要。你花三年的精力去考到了这个证,只是代表着你的知识过关了,并不代表你就能胜任财务主任或者什么样的岗位。听研究生的舍友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霸同学,本科期间考出了专业阶段注会6门,然后毕业考去了银行,考完专业阶段了说自己这辈子再也不干会计了。
2、毕业后才能考。
这里指的是专科毕业或者本科毕业才能考。研究生可以在上学期间考。这个规定大约是在2010年出台的,不过一开始执行并不严格,现在执行的很严格,在校生(非研究生)报不上名。这一政策,其实是一个“好的政策”。以上提过,你需要每天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够学习复习的。但是学生时间充足,没有烦心事,不用担心工作升迁,不用担心办公室勾心斗角,不用照顾家庭孩子。与在职人员完全不是一个起跑线。而且,在校生考出了注会来,其实任何的实际业务能力都没有。也造成了持有CPA证的持证人群的业务能力的总体降低。这一规定,看似对想考CPA的在职人员的保护,其实更本质的是对CPA含金量的保护政策。
在职人员才能考,这就决定了准备考试的时间一定会显得不足。按照一年三门的节奏准备的话,最保守估计得一天需要学习三个小时,连续学习六个月才能通过。在时间精力的保障下三年拿证是乐观估计,在职人员实际四五年太正常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五年就算是中期规划了吧。职业规划,四五年,现在的经济形式,五年后什么情况真的很难讲。远不如那些半年能够考出来的资格证来的更加的及时。
3、意识上的“难”。
有一位知友的公式“考试难度=知道这门考试的人数/通过这门考试的人数” 。我觉得解释的很棒。
论考试难度,精算师比CPA难。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东西,去考这个东西呢。人群基数肯定特别少。但是会计从业人员呢?多如牛毛。CPA作为会计行业的顶级证书,只要是学会计的,或者做会计的,就知道这个证的存在,所以,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基数人群知道它很难。我自己就是屡次报名,很少参加考试的人。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会考试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