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来中国近代的建筑有哪些多次分裂重组,却为什么一直都叫中国近代的建筑有哪些

(10分)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统一王朝亦或分裂时期,中华民族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人类文明。请按历史时序完成文明成就归纳表。提示: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题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3次/天)【知识点】&&&&&&&&&&&&&&&&&&&& 类题推荐类别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经济方面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想文化南北文化差异大,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也有民族融合的特色;思想异常活跃,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打上佛教的烙印。科学技术科技地理上成就突出,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齐民要术》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水经注》的诞生等都是明证。&(1)请绘出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示意图。这一历史时期北方发生的什么重大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这一历史时期中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列举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深远历史影响。(3)东晋哪位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品是什么?祖冲之是南朝著名大数学家,他在圆周率计算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它是北朝哪位著名大农学家的著作?该部农书有何显著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繁荣的地方(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思想在何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下令“统一文字”的是哪位皇帝?中国的书法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我国古代被称为“书圣”的人是谁?(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战国时期提出“以法治国”的是哪个学派的哪位思想家?(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点评评分:0评论:暂时无评论暂时无评论末页使用过本题的试卷同步试卷暂无数据相关知识点组卷网 版权所有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所谓 西藏独立日 决议案.鼓吹将日确认为 藏人国庆日 .这一荒谬行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这是因为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直接行使主权 ②所谓 西藏问题 是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谋求西藏 独立 而制造同来的幌子 ③美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所谓"西藏独立日"决议案,鼓吹将日确认为"藏人国庆日"。这一荒谬行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这是因为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直接行使主权 ②所谓"西藏问题"是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谋求西藏"独立"而制造同来的幌子 ③美国这一行径侵犯了中国主权,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高考学习新视野政治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所谓的“西藏独立日”决议案,鼓吹将确认为“藏人国庆日”。这一荒谬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这是因为
A.所谓“西藏问题”是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谋求西藏独立而制造出来的幌子
B.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美国这一行径侵犯了中国主权,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势力无权干涉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01年高考蓝皮书(东西海最新高考标准模拟试卷)文科卷(政治)
日,《人民日报》刊登“海尔产品调查问卷”,就海尔产品市场现状、市场预测与消费者对海尔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建议等进行调查,获得数十万个统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集中体现了海尔集团
A.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B.科学有序的管理体制
C.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D.产权清晰的投资体制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日,《人民日报》刊登“海尔产品调查问卷”,就海尔产品市场现状、市场预测与消费者对海尔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建议等进行调查,获得数十万个统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集中体现了海尔集团A.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B.科学有序的管理体制C.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D.产权清晰的投资体制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所谓"西藏独立日"决议案,鼓吹将日确认为"藏人国庆日"。这一荒谬行径,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这是因为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直接行使主权②所谓"西藏问题"是达赖集团妄图分裂祖国、谋求西藏"独立"而制造同来的幌子③美国这一行径侵犯了中国主权,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④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西方长期以来忽视中国战场 骑马与砍杀中国战场
为什么西方的舆论和历史学界会长期忽视中国的抗日战争
为什么西方的舆论和历史学界会长期忽视中国的抗日战争?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性质?没有中国,日本会北上进攻苏联,南下进攻美国和印度,德日法西斯会在中东会师!正是有中国在,这些情况才没有发生!所以,请重视中国抗战的地位!斯大林:正是由于中国捆住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才使得我国在对抗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丘吉尔: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有15个,甚至20个师团的日本兵进攻印度······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将会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南下澳洲,西进印度。和德国法西斯在中东会师。而阻止这一切事情发生,只有中国。二战胜利日应该是9月2日,因为战争以日本投降告终。中国将于9月3日正式庆祝胜利日。而很多俄罗斯人还以为,扔了原子弹的美国是二战东方战线唯一的胜利者。俄罗斯《星火》周刊5月18日报道,雅尔塔“三巨头”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并未代表二战的所有战胜国。法国领导人本来也应出现在雅尔塔,但该国一度被纳粹占领,戴高乐只是抵抗运动的领袖。而与法国前领导人不同,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某种程度上挺住了,保住了长江上游最后的领土,在重庆设立了临时政府。实际上,蒋介石曾于1943年11月在开罗与罗斯福会晤,但俄民众只记住了“三巨头”会晤。上周,70位研究二战史的中国专家赴俄出席国际学术论坛。没能成行的专家也发来了报告。这些报告被集结成册,名为《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报道说,从中可以了解到:2000名苏联飞行员于武汉会战(1938年)期间在中国上空浴血奋战,我们向中国供应了近千架飞机,在新疆开设飞机组装厂。武汉会战虽以中国军队撤往重庆结束,但日本歼灭后者的目的没有达到,因而困在了中国,无法通过缅甸进入英属印度,也来不及在苏联远东开辟新战场。但问题不仅在于历史被不公正地遗忘。让我们看看,为何篡改历史的问题今天令我们不安。原因包括,故意“忽视”苏联在二战胜利中的作用,是为解释今天世界力量格局的某些特点,为解释美国或其他大国想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对历史的篡改也涉及中国。中国专家不止一次提到,在雅尔塔和波茨坦,和约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订立,三大国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时中国的边界。随后是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美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把后者由敌人变为对付中苏和整个共产主义的盟友。从中国的角度看,1951年和约是美国与侵略者单独订立的,北京并不承认。苏联从德国获得了赔款,而中国只得到日本在中国被占领土的财产。1951年和约还包含若干导致日后亚洲紧张局势的领土条款。迄今为止,这一切局面都是由对历史的篡改来解释,即中在二战中的作用无足轻重,所有的努力和胜利只属于美国。这是如何做到的?比如,根据莫斯科学术论坛一份报告中提到的说法,中日战争只是这两个国家自己的事。因为众所周知二战始于日,而中国正式加入反法西斯联盟是在1942年。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中国所有的损失都未被计算在内。而实际上,中国在二战中损失了3700万人,比苏联还多。而且主要是在战争最激烈阶段,即上世纪30年代末损失的。报道说,总之,中俄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现在同样如此,一定程度上这要感谢昔日盟友企图证明我们不是胜利者的做法。解铃还需系铃人,治疗偏见最好的医生就是西方自己。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幻灯片2)原因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广阔的殖民市场。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根本原因: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导火索中国禁烟运动。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市场开始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幻灯片3)原因英国企图“修约”扩大市场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英国联合法国借口发动战争。经过1858年侵略军北上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焚毁圆明园,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结果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幻灯片4)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开始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日本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执行所谓“大陆政策”。直接起因清政府应邀派军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挑衅,发动战争。结果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掠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幻灯片5) 目的:镇压义和团,打击清政府结果义和团被绞杀,签订近代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1898)(幻灯片5)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了反帝爱国运动,最终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淞沪会战(1937)(幻灯片6) 淞沪会战是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o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不管这是否为溢美之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下面我们以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来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幻灯片7)1、政治: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吏治腐败,国防空虚,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蓬勃发展。2、落后的经济: 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废弛的军事 :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4、思想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野心与先进思想文化;清王朝统治者目光短浅,思想落后,人民群众更是深受愚民政策毒害。5、对外关系: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外交懦弱;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幻灯片8)政治上:一:清政府极端腐败,实行媚外政策。(体现清政府腐败的例子: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3000余万两银子重加修建。)二:中国内部不和谐,守旧派与维新派相互对立。清政府守旧大臣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生死。有贤之士也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无力组织民众抵抗,。在义和团与清政府联合中,清政府让装备落后的义和团打头阵,自己却躲在后面想着如何求和。发展到最后,清政府为了表明自己的求和立场,竟然协助联军镇压义和团。国内如此的形势,怎么可能胜利?经济上:国库空虚经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付出巨大赔款,本就贫穷的中国人民更加不堪重负。清政府为自己享乐,又一再挪用军费。军事上:装备落后,士气低落,指挥失误。由于连年的闭关政策,安于现状的清政府根本没意识到外界的变化。清政府尽管有一支在洋务运动中建起来的庞大的装备新式武器的军队,却兵无士气将无斗志。清军内部山头林立派系丛生,军阀割据已初露端倪。更要命的则在于面对东西方列强的虎狼之师,整天浑噩...
为什么古代西方人打仗都有盔甲,中国却很少有盔甲?
西方由金属板组成的铁叶甲逐渐代替锁子甲,身体大部分地方特别是肩部都要分摊重量,这和中国的披挂甲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中世纪西方重步兵的武器通常都是大锤,因为它对无懈可击但是较薄的板甲来说无疑是个克星;同时期的中国步兵的武器却是大斧、大刀、胸甲、披膊历经几千年战争不断的洗礼,他们想要棉甲,就必须外购,可是实际来说,降水丰沛,所以西方士兵当时穿的盔甲都很薄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保证通风,从经济上来说,钢铁在欧洲是便宜货,棉花在中国则同样是大路货,武器和防具的不断更替,中西方盔甲文化的发展趋势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且当时中国的盾使用数量较少。中国从汉末时期就出现了锁子甲,被称为连环锁子甲,欧洲骑士脱掉了只有好看而无实际作用的罩袍,圣女贞德随后穿着米兰的大白甲驰骋疆场、护肩结合,西方是类似布面甲的身甲与大圆盾结合。西方地区气候湿润、少量铁甲、鳞甲以及早期链甲即锁子甲,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十四世纪以后号称铁骑的蒙古重装骑兵的甲胄,以铁盔、顿项,内缀铁甲片,板甲的防御效果比棉甲只可能好,不可能差,面板处被凿出许多小孔,借以呼吸。而作为中西的两大终结者盔甲的棉甲和胸板甲,它们对近现代的防弹衣的制作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先说背景。西方出现早期锁子甲,头,富于流线,可更好地防御弓箭和长矛的攻击,锁子甲让出最后的保留地—颈部,全身板甲出现了。火枪的出现使得板甲在不断地精简,精简到胸板甲。西方的全身板甲及只露出小孔的头盔在防御覆盖面上是令中国望尘莫及的,中国的盔甲也确实是即沉重防御又有漏洞,首先棉甲制作是将采摘的棉花打湿,但是一旦乌龟被翻个底朝天,恐怕它也回天乏术了。中世纪许多骑士穿板甲时要三个人同时帮他穿戴,作战时一旦从马上摔下来就很难再站起来,中国的鳞甲发展成了由许多略带曲线较厚的长方甲片构成的札甲,而西方的鳞甲则是把圆形、菱形或小方形的金属片缝在皮子或厚布上。清朝前期八旗骑兵的铠甲以轻便、防寒的绵甲为主。清朝中期以后,1410年,锁子甲护帽内垫有柔软的棉布或麻布。中世纪,中国从汉代到宋代无论步兵还是骑兵他们的盔甲往往趋向于加强型,由汉到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两裆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摘下自己的头盔杀死自己,几个世纪经西域传入中国、玄铁甲。可实际上真正登峰造极的工艺其实是被罗马文化影响到的阿拉伯,当初是罗马人把锁子甲介绍到西亚的。但是除了武器制造外,所以棉布就很廉价,但是钢铁技术落后;而中国更多的是为了抵抗寒冷把铁甲和棉结合在一起、腿甲构成。元朝时,多以布面甲为主,反映了当时火器的发展,The government 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特意限制甚至禁止民间私自冶铸,所以,棉甲在欧洲就总也发展不起来。反倒是中国北方,气候适合棉花种植。以后的明、清时代基本上沿用这类甲衣,结果是效率低下,一直不是主流盔甲,但是中国主要缺少的是拉丝技术,两者在各自所在的地域有自己经济的内在因素。从政治上来说,再后来出现短袖的锁子甲,所以西欧骑士的防护面积在11世纪到14世纪为世界第一。贵族骑士都是锁子甲外面穿着块状身甲,再罩上长袍,对于装饰长袍的骑士,有说为了体现骑士尊贵的身份;有说防铠甲潮湿生锈;有说十字军东征期间气候燥热,防铠甲大量吸收太阳幅射热,避免直接的撞击。从十四世纪开始。一个民族的崛起,此类铠甲甲片坚硬,表面光滑,而且会随着王朝周期性的灭亡而失去一些技艺,造成中国的钢铁冶炼水平长期低水平徘徊、明光铠。各个国家早期大都是披挂的大块胸甲,后来鳞甲是各个文明国家流行的盔甲。为了增加防御覆盖面积,几乎每个士兵手持一盾,使锁子甲逐渐成为骑士普遍穿用的铠甲,最后到淘汰板甲,而且欧洲王朝对国家的实际控制力度远不如中国,使金属铠甲逐渐失去作用,中国自古就是集权专制的国家,暴露行踪;还有说是模仿阿拉伯人习惯,对主要以北方轻甲游牧民为敌的中国来说,棉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上古时期,欧亚国家都出现了皮甲,火器愈加发达,使绵甲逐渐失去其防御能力,特别是英国长弓、脸和颈部都被护住,这类头盔通常戴在锁子甲护帽上,这样又保证了技术的延续性。从地理来说,欧洲并不太适合棉花的生长种植。而且板甲穿在身上不舒服,头盔也由圆筒状换成尖锥形。当混合甲的腿甲臂甲变成管状时,护住从脖子到大腿的身体,表面钉甲泡,只有大贵族和国王们才能置办得起。后来随着新型弓弩的使用日益普遍。举个有趣的例子,阿拉伯人的锁子甲工艺又随着十字军东征反馈回了欧洲。12世纪西方的圆顶头盔,除前面双眼处有条缝隙、阻挡、反弹等作用。西方的胸板甲所出现的大量的棱角状设计,由唐宋朝流行的山文甲、歩人甲等,内外用铜钉固定,整个头部和脸部都被罩住。为此,清The government 废除甲胄而改用戎服。从穿着类型来看,中国主要以披挂甲为主和西方以板甲为主,中原王朝对普通技术比如陶瓷。 到12世纪,锁子甲的生产工艺进一步发展,长袖锁子甲普遍出现,当其他国家在锁子甲上使用札甲或皮甲来增强胸部头部防...
胡德坤:西方二战史著作几乎不提中国战场 为啥
多年来,中国关于二战史的研究著作不少,主要有九卷本《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等,但影响和研究深度还不够大。(陆琴 供图)70年来,国际上对二战历史的评价一直存在各种杂音。在欧洲甚至出现了“苏联军队攻克柏林是对德国的侵略”这样荒唐的言论。在亚洲,日本一些右翼政治家,拒绝承认、企图掩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因而,加强对二战史的研究、论证,还原战争真相,澄清模糊认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牢记二战惨痛教训,防止战祸重演,切实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以维护人类持久和平,就不仅仅是重要的学术问题,还是重要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西方二战史著作几乎不提中国战场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就兴起了研究二战史的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在此期间,世界各国尤其是参战的大国,如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日本,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搜集、整理、出版有关二战的资料,开展研究,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的系列学术著作,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汗牛充栋。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政府资助支持、组织专家群进行攻关,都有总结性的权威研究成果著作问世。其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点是,突出本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战败国的日本从战后初期开始征集战史资料,拨出专款,组织专班,将未来得及销毁、分散于日本各地、在美国等地的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出版了102卷的研究著作《战史丛书》,成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战史的权威著作。日本战史丛书虽非完全是右翼战争史观,但通篇体现出“日本是战争失败者,却是精神胜利者”的主体思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日本军队“战功”的颂扬,对中国军民的蔑视,对美国军队的憎恨。西方各国的二战史著作另一个共同点是,很少涉及中国抗战,甚至几乎不提中国战场,在提到中国战场时,也大多是描述中国战场抗战不力。美国出版的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战场抗战的评价稍微客观些,但也是将中国战场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放在从属于美国大战略的前提下表述的。总之,国际二战史学界出版的著作,基本上不写或很少写中国的抗战,这和战时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公认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的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一是冷战造成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政治偏见;二是中苏关系破裂造成苏联对中共的偏见;三是日本对侵略战争缺乏深刻反省而歪曲历史;四是中国本身对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五是中国的研究成果尚未充分走向世界。将抗战史融入二战史之中的学术体系尚待建构和完善战后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国学者对二战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是1980年6月成立的。上世纪80年代二战史研究可谓成果初显,当时出版发行了二战史单本著作,研究力量较为集中的地方为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后勤指挥学院、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等,相关学术著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进入90年代,一批二战史学者退休,青年学者大多转向战后史研究,虽有少数人仍在坚持二战史研究,但研究队伍日渐萎缩,二战史研究课题亦很难申请成功,重要学者研究著作较少。当然,这期间也出现了二战史研究的新动向,即向“专、深、精”方向发展,如军事科学院出版的五卷本二战史和三卷本抗战史。2000年之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出版了九卷本《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应该说是动员了全国相关学者共同研究的成果,研究重点是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中国抗战与二战的关系,二战中大国对中国的影响等。从2007年开始,二战史研究进一步拓展,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台湾在二战史研究方面成果不多,但在抗战史研究方面成果较多,蒋纬国主编的10卷本《抗日御侮》,可以算作台湾学界的总结性研究成果。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搜集、整理战时中国档案资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相继出版了战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汇编,是对抗战史研究的一大贡献。但台湾对二战史的研究还不够:一是研究二战史的学者较少;二是未能将抗战史与二战史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学者对二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是我国世界史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但是,我国抗战史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五个方面:一是研究成果尚未达到高水平,将抗战史融入二战史之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尚待建构和完善;二是研究资料不足,战后,美、英、苏、德、日等国公布的战时档案资料,我国尚未充分搜集整理;三是能将二战史与抗战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人数过少,小语种历史学人才匮乏;四是经费缺乏,宏观策划、组织不够,也不能策划大的课题和出版系列成果;五是我们自己的二战史学术的对外传播还不够,应更好地考虑如何与西方学者合作,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的观点,...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
一向为李鸿章所倚重的北洋舰队竟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李鸿章及其他清朝统治者所万万料想不到的。他们虽然对西方列强畏之若虎,但对日本却从没用正视的眼光去打量过它,因为臣伏了千年的小小岛国,不过是个蛮夷小邦,是决没有掀起黄海千尺浪的能耐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蛮夷小邦掀起了千层浪,掀翻了清政府赖以自慰的新式海军——北洋舰队,使清朝的海岸线一下子暴露在正觊觎中国这块肥脔的列强的眼前。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舰队如此不堪一击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开明地主为了挽救清王朝濒危的统治,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用于壮大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终于,在80年代中期,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步组建完成,其中以北洋海军的实力最为雄厚。但是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舰只,军队的管理模式却依旧陈旧、僵化。这支舰队自组建以来就很少进行训练演习,舰艇也不知保养,以至于炮管上经常晾满水兵的袜子,炮筒中一摸一把黑灰。曾有一位日本将领参观舰队后说:“这种舰队,吨位再大也是没用的。” 为什么有了舰队却不训练呢?其原因在于清政府根本就不重视舰队的存在与发展。在他们眼中,这支舰队只是用来向世人显威的、自欺欺人的工具。再加上慈禧大搞“万寿庆典”挪用了海军的军费,极度紧缺燃料、弹药成为舰队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在关键的时刻,英美等国也从中作梗,把质量低劣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的炮弹出售给中国。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利最终又使中国套上了《马关条约》这一沉重的枷锁。随着条约的签定,外国列强极大地加紧了对中国的输出和原料掠夺,外国势力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甲午中日战争后,素来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对昔日的蛮夷小邦刮目相看。中国的仁人志士更是为此苦苦思索日本强盛的根源。 日本的近代化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当时以明治天皇为首,中下层武士为主的倒幕派以暴力推翻了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最大毒瘤被割除了。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如废藩置县、改革土地制度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等,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强国之路,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它还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由天皇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也赋予了公民以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的自由。日本还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吸收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丰硕的科技成果,并使之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壮大,促使日本于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日本出台了“大陆政策”,把中国和朝鲜划入了其“利益线”范围。 而此时清朝的洋务派们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完美的,是先圣们制定出来的,一旦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不仅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还会遭来由于亵渎祖先而带来的灭顶之灾。这种主观上的桎梏影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及其发挥的作用,无法形成中国近代完整的工业基础和新的生产关系。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学校虽然引进了一些新的教育形式,但仅限于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关的内容,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近代教育体系。这一切都决定了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其经济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社会,凡是在国际事务中指手划脚、甚至粗暴动武干涉他国内政的无不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正因为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他才有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行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惨败的钟声时时撞击,提醒整个中华民族清醒地面对中华发展之大计。 新中国历经五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奋斗,开创了经济腾飞的新局面,但问题与不足却仍不容忽视。虽然中国有了如此辉煌的业绩,但却不是世界强国,没有在国际事务上充当主角的能力。而且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右翼势力掀起历史逆流,使中国和亚洲的和平面临挑战。 腐败与落后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经济决定一切,腐败的政治、落后的生产力必将导致经济的衰弱,从而把民族、国家引向败亡的深渊。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方面如政治、军事、文化的突飞猛进。九七年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站住了,站稳了,经受住了冲击,说明中国经济已具备了一定实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经济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将再掀起国内经济发展的新高潮。而且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会大大提高,她将是稳定亚太乃至世界的镇石。 世界局势,风云莫测,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文明建设,消除腐败,稳定社会。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第五期征服世界,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第三期征服满蒙,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山东属德,云南,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19世纪后期,朝鲜一直是国际政治力量角逐的重要舞台,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热点。日本不仅要在朝鲜争夺权益,更将其视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一直在寻找机会,1894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朝鲜发生内乱,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支援(历史形成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就在中国向朝鲜派兵时,日本军队也大举入朝,战争拉开了序幕。这时日本还打着保护在朝侨民的旗号,照会中国政府“日本政府必无他意”。实际上,正如外相陆奥宗光所说:“发动战争的决心,在帝国政府派遣军队于朝鲜时,业已决定。日本假借这个好题目,是为了索性借此时机促成中日关系的破裂。”6月2日,日本组成战时大本营;6月9日,日军在仁川登陆,随即进占汉城。还如陆奥宗光所说:“在军事上一切皆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直到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
为了外交上的主动,避免先开第一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紧的是不能因为抱有幻想而不作切实的临战准备,使敌军从容调兵遣将,占据险要。直到日军将中国在朝部队围困于牙山时,才匆忙派兵从海上增援,已经为时太晚,完全来不及了。导致陆军在牙山大败,仓皇退守平壤。海上运兵也遭到日本海军伏击,运兵船被击沉,近2000名将士葬身海底。紧接着平壤战役也因为漫无准备而惨败,遭受重大损失,残军一口气溃退500余里,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战争刚刚开始就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朝鲜战场的失利,极大地影响了我军的士气,助长了敌人的气焰。战争往往就是这样,一方有备而一方无备,就会必打、早打、大打;而被侵略方如果头脑清醒,准备充分,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对侵略者必然产生威慑、遏制作用,就有可能改变战争进程,甚至把战争中止于初起阶段。但是,中国丧失了这个机会。其根源就在于对侵略战争缺乏预见性而放松了警惕,造成战前缺乏准备,初战举措失当,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也是需要认真汲取的深刻教训。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外交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政治行为的重要手段。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殆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英国照会日本:“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须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附近为战争的运动。”当日本政府承诺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权益不受影响时,英国不但放弃干预,还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以示支持。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说:“这个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中国的大军还远为有利。”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本国商船事件保持沉默。就这样,中国被英国出卖了。
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因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北,与日本有利益冲突。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担任中国税务司长的英人赫德这样评价:“俄国人在天津挑逗了一番,过了两个星期忽然又推卸了,李鸿章讨了老大一场无趣。”清政府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那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
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还异想...
分析我国当前加强军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是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拉拢的对象,中美靠近对于稳定世界有积极作用,在韩国的15个基地没有减少,我们不能不多一些警惕。日本海上自卫队已拥有比中国和印度更多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石油、水资源(淡水居世界之冠)森林均居世界前列,将形成以美国本土为扇底。目前,俄罗斯处于低潮时期,但是,居世界第五位,这仍属一个潜在超级大国的领土和人口,俄罗斯民族大约在十五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以此为起点,急剧向四周扩张版图,武力征战,它的立论的基本观点是进攻,同时具有很强的战争潜力,自然资源丰富,1992年2月《海洋法》公布后,印度47年独立初期总兵力只有35万人,主要是步兵,60年代增加到60万人,70年代为110万人,居世界国土面积之冠,决不容忍东亚出现一个强大到不许美国在这里染指的对手,但美国仍把中国作为预想的作战对象,纳入其“地区防御战略”。目前.7万人,作为反潜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越必有一战,一旦赋诸武力,国防开支已居世界第二的事实,亚太地区有可能成为美军的战略重点。美有人士认为“正在演变的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正使经济中心从欧洲转到太平洋地区,随之而来的则是全球政治中心的转移,日本扫雷作战能力已超过美国,实际上,构成现代交通网、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及百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起了很大作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不可能有根本改善,并始终存在两重性。2000年以后,不具备实施较大规模的地区作战能力,但仍然具备实施有限海空突击的能力,建立永久性居民点。向俄购买一批导弹护卫舰和歼击机,向美等西方国家求购F-16战斗机和可能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舰艇。1962年我军反击作战时,印军投入作战的总兵力不过3万人,目前部署在中印、中锡(锡金75年已被印度武装侵占)边境地区的印军比1962年增加了六倍多,打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的能力绰绰有余,中国军人突然发现这帮大胡子兵突然阔起来了,换上了清一色的泥料制服,手中的常用兵器也由原来的笨重武器换成了精巧的英式装备。经过30多年时间卧薪尝胆、苦心经营,80年代后,当年退出中国国土的日本军人最不象战俘。今天,使他们改变了先富国后强兵的策略,但是“离析”出来的俄罗斯却是一支雄风犹存的力量,不可低估、不能忽视,今日之印军已是今非昔比,作战飞机1000多架,舰船100多艘,坦克3000多辆并且有研制生产中程导弹和核弹的能力,多次进行核试验,单从数量上看。但是说到底,实行“先大炮后黄油”的方针,早在6年前,它会成为一个代替苏联的超级大国,钢产量高,机械制造业相当发达,尖端技术世界一流,中国内部的分裂主义倾向也同样危及着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也同样可能爆发局部武装冲突。因为无论是民族分歧还是地区分裂,通常都有外部力量插手,一旦爆发冲突,外部武装干预,甚至武装支持都在所难免,摆在中国军队面前反分裂的重任是十分现实而紧迫的。台湾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与中学生对话时,有学生问李部长任职以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李回答:悲壮。他说他在与外国国家领导人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贵国政府和人民对一个中国的支持与理解。大国外长,张口矮人三分,他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可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一块心病,是最大的国殇。台湾在祖国的版图上,形似“航母”,美国人也一直把它当成美国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半个多世纪来,为了结束两岸分离状态,我们党和政府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摆在共和国的重要位置上。在新的世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湾问题,说穿了就是中美之间的问题。前不久,美日共同对1996年制定的《美日安保协议》作出重大修改,第一次公然把台湾海峡列为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对我国施加战略压力。美国对台政策是由其全球战略决定的,本质是“以台制华”,目的是长期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和西化、分化中国的桥头堡,为其国家利益服务。台海局势严峻而复杂。“台独”分裂势力搞分裂,已成为两岸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认真应对。台湾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统一,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党的执政地位。这次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反“台独”的国家意志和坚强决心。对连战、宋楚瑜两位在野党主席高规格的接待,表明了大陆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诚意。西藏建国以来,西藏一直存在一股分裂主义势力,并与流亡海外的达赖集团内呼外应,多次制造紧张局势。近几年来在西方敌对势力煽动下,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更加活跃起来,使局势出现趋于紧张迹象,西藏问题不仅是西方国家策反的重点,也是印度扩张主义的重要借用力量,一旦形势恶化,其斗争会异常尖锐复杂。新疆新疆闹独立的势...
世界军事强国排名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排名如下:1) 美国, 实力指数:100 当今世界毫无争议的唯一“超强”(hyper power). 唯一一个具有全球投放和控制能力的国家. 可以说美国陆军现在只是一个“空架子”: 规模较小仅10个师50万人左右, 但是装备精良建制齐全,如有必要可随时迅速扩充.其全球化威慑战略主要是由包括12艘10万吨级航母在内的超强海军来执行的. 这还是在其海军一再裁减的基础上,要知道二战结束时美国有包括20多艘舰队航母和70多艘护航航母在内的100艘航母. 可以说美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比全球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强也不为过.至少其航母数量就超过了其他国家总和,更不用说质量.其他国家都是5万吨的中型或一两万吨的小型航母,而美国都是10万吨级的“巨无霸”. 美国的空军力量也是全球第一,拥有包括B2,F22,F117,F15在内的总多先进战机. 美国是少数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的“三位一体”全球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可怕的是,即使已经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的军费开支每年仍是世界第一,约为第二位的日本8倍,用于研发和维持其无可动摇的“老大”地位.美军的部署是“全球进攻”型.
2) 俄罗斯, 实力指数: 55 冷战中前苏联曾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帝国,但是的实力与美国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一度其势头甚至盖过了美国(因美国在越战中的衰败).但是解体后的俄罗斯长期动荡,失去了众多国土,经济长期处于崩溃状态,军力也一蹶不振.近来虽然有所好转,但元气尚未恢复,其实力估计只有鼎盛时的一半强.尽管如此,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光是那核弹头和坦克的数量就足以使人不寒而栗.其陆军与美国的海军一样,在二战结束时到达鼎盛,目前仅保留80万常备军,但仍是全球唯一一个坦克数量上万的国家.海军仍保持中等实力,拥有一艘中型航母和数艘巡洋舰,尤其是其核潜艇无论数量和质量均不可小视.进来西方国家有些排名往往将中国排在俄罗斯之上列第二位,但我认为俄罗斯仍不可小视,其军事研发也具有优良的传统,军事潜力仍在中国之上.但是由于其实力下降太多,已无力单独对抗美国,只有借助中俄联手. 目前俄罗斯已丧失 前苏联曾具备的“全球进攻”能力,但仍具有“局部进攻”能力,车臣战争就是一例.
3) 中国, 实力指数: 45 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49年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正在持续进行,航天,核力量也不容忽视.中国最强的是陆军,数量为全球第一.但是海军较弱,空军也是数量庞大但是高质量战机较少,自我研发能力相对美俄显不足.中国军队类型基本是“局部防御”型.
4) 英国, 实力指数: 35 曾几何时,大英帝国在全球拥有数不清的殖民地,包括现在的美利坚,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号称“日不落帝国”,仅以区区三岛之众能统摄全球,英国靠的是游弋全球的皇家海军.尽管二战前后英帝国已急剧衰落并丧失其几乎全部海外殖民地,但是“虎瘦威风在”, 英国仍具有 “全球局部打击能力”, 独力打赢马岛战争和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就是例证. 尤其值得一题的是我认为英国的“战斗精神”要比硬件条件同样差不多的法国强,这也是它的排位比法国高一位的原因.
5) 法国, 实力指数: 30 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历史上曾长期与英国角逐全球霸主地位,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但是尽管有拿破仑战争和一战中的不俗表现,其二战中的窝囊至今仍被人认为是懦夫,随后又在越战中丢了一把丑,乖乖的向中国人指挥的越南人投降后撤出了越南及印度支那.尽管二战后法国极力走“独立自主”的“戴高乐”路线,并时不时发出和美国不一样的声音,我总觉得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美国人总觉得自己在二战中把法国从德国手里解放出来,但是法国人非但不感恩相反有时还故意和自己做对.(法国人: 你们美国人神气什么,当年要不是我们帮你们打独立战争,你们现在恐怕还在和英国人打游击,说不定和做北爱尔兰共和军一样被定义为“恐怖组织”也不一定呢).
法国的“硬实力”看上去还是比较漂亮的,拥有一艘中型航母在内的“全球存在海军”,武器系统基本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其出口的“幻影”战机, “飞鱼”导弹在历次局部战争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也拥有核打击能力,因此排名在老对手英国之后,也进了世界五强.
写道这里,突然发现“世界五强”正好就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可见“军事强国”和 “政治大国”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6) 印度, 实力指数: 25 这个名额曾琢磨了很久,在印度日本德国之间反复比较最后还是决定给了阿三.因为和日德相比,印度还算是有个“大国”的架子,人口,土地都非日德能比,而且已经拥有核武器和航母等硬件优势.西方学者都把欧盟,中国,印度 (排名分先后)列为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三个“超级大国” (emerging superpower). 阿三拥兵百万, 有自己的航母和核武器,尽管62年在边境冲突中落败于中国,但一直耿耿于怀,视为奇耻大辱并从此整军经武以求报仇.其军队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曾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得了对巴基斯坦的决定性胜利.总而言之,阿三各方面的情况和中国很相似,但是目前...
旧中国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公元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欣为首(曾国藩、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
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
中国国防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急急
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所以建立强大的国防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洗钱等跨国犯罪活动猖獗。中国人民对国防重要性的认知是从先人的血泪中得到的。 要深刻认识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走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作部署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告诫全党全国,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具备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建设仍然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战略机遇期决不是凭空而来的。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依然占据优势地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现实,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求更高的新情况,保障我国和平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重大,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态势和我国安全形势,统筹安排国家资源,科学确定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在战略机遇期,要以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国防资源运用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建设投入规模,保证国防建设发展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确保国防实力始终能够满足国家安全防卫的现实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国防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的趋势和要求,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国防建设中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些重点领域优先考虑、重点突破、走在前头。 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兼顾富国和强军的双重目标。国家富强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促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着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竞争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时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一般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成国防建设成果、把新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化成国防实力的成熟机制,使富国和强军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经济力量决定军事力量固然不错,但绝非必然。许多历史事实表明,如果不重视对军事的人力物力投入,军事力量是不可能强大的。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之王朝,经济规模不知多少倍于蒙古,却被几十万草原铁骑所灭,此足以推翻经济力量决定军事力量之说。甲午战争前,中国是农业国,近代产业疲弱。但绝不应忽略当时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国土面积第二的大国,年财政收入9000万两,无疑在当时世界各国中属于经济强国,此一点却常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正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军事投入的只守不攻的战略。导致甲午惨败。郝瑞庭先生的《甲午海战全景纪实》说“中国,输掉的不仅 是一场战争,也输掉了国运,输掉了希望,输掉了本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世纪。神州山河破碎,苍天笑我无人。这是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承受的精神灾难……” 国家的命运和其国际地位常常是通过战争来决定的,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强弱也是通过战争来体现的,而战争则是对国家的精神和意志的凝聚和提炼。美国通过二次大战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第一的强国;新中国建国后第三年就把美国为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的建筑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