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里观念差距在哪里 可行建议征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广泛征求意见 深挖问题症结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目前,全厅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在深入开展,各处室单位按照厅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努力形成有利于全省人社事业创新发展、增比进位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在征集方式上有新探索。各处室单位聚焦“三严三实”,紧扣“八破八立”,按照厅征求意见建议“六个面向”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便捷高效的征集方式,有侧重地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工作。社保局地方处,11月5日,就扩面征缴问题,与省地税局联合召开座谈会,肖兰成副厅长和省地税局王儒副局长参加座谈会并讲话。会议召集了40个扩面征缴困难、中断缴费现象严重的省财政直管县人社、地税部门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当前县域经济现状,分析主要原因,并在配套政策完善、经办能力提升、强化措施手段等方面征集了20余条合理建议,为下一步精准部署奠定了基础。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一印制了《人才中心服务质量调查表》,利用服务窗口向服务对象发放,征集意见建议;依托“966333” 客户服务中心,对办理事项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听取服务评价,征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举办“第六届中国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和“中 国华北五省家庭服务业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与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进行深入座谈,学习先进经验,征求意见建议。劳动监察局,利用4天时间,组成2个调研组,分赴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和定州、辛集等市开展调研,召集地市和18个县级人社局分管局长以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召开7场座谈会,征集意见4个方面8条建议。省直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利用到全省各鉴定基地“巡回鉴定”契机,面对面听取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意见建议;建立全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QQ群,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建立了征求意见清单和问题清单。
  二、在征集内容上有新思路。各处室单位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建议。公务员局培训与监督处,坚 持“三个结合”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各设区市公务员工作实际,印发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求意见函》,着重征集在政策创新、工作落实、服务群众方面的意见建 议;结合国家公务员局召开的公务员纪律惩戒和申诉培训会,就公务员纪律惩戒和申诉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先进省市进行深入座谈,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公 务员培训,向参训学员发放《培训意见建议反馈表》,针对反馈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明 确围绕“四方个面”征求意见建议。在依法行使监管权力方面,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情况;在建章立制、内控制度、工作流程方面,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在强化基金监管方面,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基金收益方面,如何依靠市场调节合理配置基金资源,确保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 值,如何利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利率管制等金融政策,提高基金存款收益。并将征集到的意见分类梳理,认真研究。农村社会保险处,聚焦“三个问题”征求意见建议。聚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深入乡村、农民家中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争取明年再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聚焦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征求基层经办单位意见,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聚焦政策知晓率不够高的问题,征集参保人员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
  三、在整改落实上有新成效。各处室单位坚持边学习讨论、边征集意见、边研究整改,对征集到的具备整改条件问题,立行立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向人社部事业司、12个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和50多 家省直部门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建议。多次深入市县事业单位,了解和掌握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情况。通过调研学习、索要文件、电话请教等形式,向广东、 贵州、山东等兄弟省市借鉴好做法、好经验。针对征集和了解到的问题,研究制定《河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试行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 为处理办法(暂行)》、《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着力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难题,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军转干部安置处,积极开展“三深入”活动,深入部队、深入接收单位、深入军转干部中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同时征集对全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征集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逐项研究整改落实措施。就培训时间滞后于安置计划问题,将军 转干部离部队前、选岗前和上岗前的培训安排提前,早部署、早安排,提高培训时效性;就培训方式不够多样化问题,探索师团职与营以下军转干部分类培训,分层 分类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大力开展网络在线培训,在线自主选学,不断提高培训吸引力。组织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西柏坡传统教育基地和各类 实践教学基地;就培训期限不够长问题,充分发挥“河北省军转培训服务网”作用,通过网络培训,逐步建立为军转干部提供全方位、终身化教育培训的服务机制。
Copyright 2015 hebei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河北省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号
网站标识码:民生优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圳特区报
第A12版:专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要闻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专版
第A07 : 大都会新闻
第A08 : 专版
第A09 : 民生
第A10 : 专版
第A11 : 专版
第A12 : 专版
第A13 : 中国
第A14 : 中国
第A15 : 国际
第A16 : 财经
第A17 : 财经
第A18 : 金融生活
第A19 : 综艺
第A20 : 体育
民生优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为南坪三期拆迁现场。
?图为坪西公路现场。
对于生活在坪山新区的人而言,幸福指数并不比原特区内低,马峦山环境优美,金龟乡村游趣味无穷,大万世居古韵悠长等。在坪山新区,这些自然和人文元素常常能给人内心的平静,而政府对于民生工作重视和投入,则让辖区群众在山水人文间感受政府为民办实事带来的便利和幸福。 过去的一年,坪山办事处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多个惠民工程建成并发挥作用,让辖区群众感受到可以触摸的幸福。 群众点菜:95项“民生大餐”造福于民 坪山办事处竹坑社区上坝居民小组有一条排水明渠,多年来因杂草丛生、垃圾淤积丧失排水功能,汛期来临不但内涝还长期臭气熏天、蚊虫滋生,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去年根据社区居民的“点菜”要求,坪山办事处投入专项资金,对这条明渠进行整治,将垃圾和杂草清除后,建成排水暗渠,在原排水渠道上加盖混凝土预制板,以解决排水不畅和蚊虫滋生等问题。 像竹坑社区这条困扰居民多年的水渠一样,去年,坪山办事处多个社区存在多年、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这要得益于坪山新区实施的“群众点菜,政府买单”项目的实施。 去年,坪山新区启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项目,共拿出4000万元,首批投入128个民生项目,目的就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而坪山办事处积极响应,所涉及的民生项目分两批进行,民生项目共计95项,其中工程类项目78项,服务类项目12项,采购类项目5项,总投资额1999.66万元。2015年3月开始至今,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率高达100%。 据了解,所有95个项目申报过程均采取自下而上、群众点菜的方式,实行公开征集、民主讨论、票决确定,由社区居民通过社区议事会议完成“点菜”,充分凝聚群众智慧。“菜单”确定、“菜肴”制作和“菜品”评价均坚持公开透明,通过社区家园网站、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居民小组宣传栏等多种公示渠道,充分接受社区居民监督,确保“菜品”不走样。 除了“群众点菜,政府买单”项目,坪山办事处2015年全年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约74项、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18项、水塘加固工程12项、社区公园建设工程5项。扎实推进“宜居社区”创建活动,辖区17个社区已有14个获评“广东省宜居社区”。 风景林:坪山特色新盆景暖人心 在深圳东进战略的大背景下,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怎样更好地推动社会建设,为辖区老百姓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坪山办事处全力推动的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无论是“楼栋长”实现楼宇全覆盖,还是“六型社区”夯实社会建设基层基础,抑或是“居民议事会”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坪山新区不断推出社会建设创新之举,探索出一条在基础条件较差的“半城市化”地区做好社会建设工作的新路径。 2015年,坪山办事处以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为平台,深入打造“文明新城、文化新城、新坪山人、幸福新城”4条风景林带,形成跨社区大服务新格局。努力营造“大社区”概念的社会服务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为辖区群众提供了更加贴心、更加便捷的服务,打造出“大社区”、“大融合”的社区建设格局,让全体坪山人共享创新红利,分享民生幸福。 同时,坪山办事处还完成了29个创新盆景项目遴选,其中1个入选市创新盆景项目,8个入选新区创新盆景项目;田心新坪山人活动中心、坪环大万国学馆、汤坑大义工中心等服务场所和站点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一中心多站点”的社会服务质量,全年开展社区活动386场,累计服务近11万人次。 而一些新盆景项目也引起全市关注,比如坪山社区的知识信用社项目,实施整整一年多来,形成了“书籍不浪费”、“知识再利用”的创新项目理念,项目选取了15位核心成员,进行了“火凤凰训练营”(团队能力提升)、“苗苗成长记”(个人兴趣培养)及“小鬼当家”(社区事务参与)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公益书屋、“爱读书,乐分享”图书漂流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社区居民对它的知晓度、社会对它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项目开展以来,坪山友谊书城、深圳家乐福等企业就捐赠图书1000余本,爱心书包200多个。 另外,坪山办事处还依托“织网工程”数据平台,创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成碧岭、汤坑、沙湖、坪环和江岭5个社区服务平台整合工作;将大义工中心信息平台与“织网工程”有效对接,利用“织网工程”数据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宿迁曹集乡:“五个一”工作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日10:49&&来源: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曹集乡党委围绕“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收到了干部接地气、群众舒怨气、社会扬正气的良好效果,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依据“规定动作做到位、创新动作有特色”的原则,曹集乡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探索实施“五个一”工作法,认真征求群众“不满意”,查找党员干部“四风”问题。
一员挂百户。组织全乡机关站所70余名党员干部包村驻片,每人包挂联系2个村民小组100户农户,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的“顽疾”。党员干部村村到、组组到、户户到,实现对全乡8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7712户居民包保联系全覆盖。走访中做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查摆,群众递的凳子再脏也要坐,再旧的杯子倒水也要喝,再孬的烟也要抽,再难听的话也要接受,再难办的事也要想方设法解决。
一卡连民心。统一设计印发35000张“便民服务卡”,一面印有乡党委书记、乡长、驻村领导、驻村干部等人员联系方式,另一面印有民政残联、涉农补贴、村庄环境整治等民生部门的服务电话和服务内容。群众可随时拨打电话反映乡村干部的“四风”问题。对不接、拒接,或不能及时提供服务、态度差的,可拨打监督电话投诉,真正让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的实际问题件件有落实。小小便民服务卡,架起干群连心桥,不仅方便群众办事,且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一表征民意。始终坚持在老百姓家门口搞活动,真开门、开大门,挨家挨户发放问卷调查、意见表,进行民意访谈测评,征求群众对乡、村两级干部“四风”问题、社会管理、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列出“四风”问题中每一风的具体表现、典型事例,力求找准找实“四风”病灶。同时,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亟需解决的困难,率先把“一把手”摆进去,查找为民情怀、工作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不足。
一本记民情。要求全体机关站所党员干部,每人携带一本民情日记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走访农户,认真记录农户的家庭情况、面临的困难及对全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撰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形成相关材料提交乡党委,为下一步剖析整改问题奠定基础。
一车通万家。开通统一的便民流动车,整合全乡服务资源,抽调民政、劳保、农技等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送服务,把农技知识、医疗健康、养老保险等送到群众家中。同时,开设“百姓大讲堂”理论学习宣讲平台,并通过村组广播将授课内容同步“直播”,把技术送到田头,将服务送达农户。
二、推进措施
曹集乡坚持以学促查,以查促改,以改促进。念好“带、促、抓、逼”四字经,建立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领导示范“带”。乡党委、政府等主要领导引领示范,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带头建章立制,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走村入户期间,党政“一把手”带头走村居、进农家、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敞开谏言大门,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
乡村联动“促”。乡、村共同落实责任主体,协力同抓活动推进。乡、村两级干部联手开展走村入户活动,把便民服务送达农家,同时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带上来。认真梳理意见建议,按照条线、村居、站所、部门等分门别类“归档”,依据“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落实各自职责。
交流评议“学”。利用每周一、三、五早点名时间,由驻村领导汇报交流各条线整改进展情况,乡督查办通报各单位整改成效,对整改进展随时“对账”,定期向群众公布。坚持问题已改及时销号、问题未改一直留号、问题反弹继续复号,确保查摆出的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落实整改“抓”。主要领导深入各村居、各部门听取汇报,重点听取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针对分类梳理出的意见建议,曹集乡党委高度重视,将走村入户活动征集的意见建议分条线梳理出来,原汁原味张榜公示,公开建议内容、责任部门、分管领导及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意见等,让整改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各部门对号整改,明确要求能办的立即办,能协调解决的全力解决,做不到的讲明情况。对存在问题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整改工作环环相扣、不走过场。
三、初步成效
曹集乡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党性修养得到提升,群众观念得到强化,干事创业活力得到激发,有力促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机关干部带着责任下去、迎着矛盾上去,走村串户,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群众诉求畅通了,情况问题说明了,政策法规说透了,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疑难杂症和信访积案被一个个解决。
二是变群众找我办事为我为群众办事。组织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户家中主动帮扶、下沉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等待“零时间”、群众办事“零障碍”。全乡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群众来电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应答,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主动协调,真正做到群众疑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办。
三是变“扑明火”为“消暗火”。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群众,靠近源头排查问题,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目前,全乡共排查出社会矛盾86件,介入受理86件,调处成功79件。不仅解决了一些沉疴顽疾,而且使许多矛盾在爆发前就得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不遗留、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共查摆出党员干部“四风”方面问题108条,征求意见建议329条,记录民情日记73本,为群众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00余件,开展各类技术辅导320余次。
(责编:秦华、权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4版:经济生活周刊·文化产业
&& 往期回顾 & && &
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创意设计让三亚免税店熠熠生辉
798艺术展上的创意陀螺让体验者流连忘返
武汉植物果蔬花艺展上的创意展示 CFP
&&&&今年3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如此高规格、大格局、宽视野的文件,令各方人士十分振奋,纷纷认为设计产业的春天来了。然而,半年过去了,尽管大家在认识上高度一致,都认为创意设计只有融入其他产业中才能做大,而其他产业只有融入创意设计才能实现新的价值提升,可在具体做法上仍有些不知所措,尚在摸索徘徊,如何打通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近日在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设计界人士会聚一堂,探讨这个问题,为创意设计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1.全方位冲破资源整合瓶颈
&&&&“这次的展陈设计展是要传达一种理念,要跨界融合。在商业领域、人居环境、艺术文化和公共生活中都要通过展陈设计,去实现空间的叙事,提高空间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为消费者留下记忆深刻的体验。”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300多个活动之一的展陈设计展在歌华大厦一层举行,策展人崔峤说,请来三位国际知名设计师做专题演讲,就是要分享国外那种跨界融合的理念。
&&&&“融合首先是观念和人的融合。”德国阿特里亚·布鲁克纳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兼创意总监乌维在演讲中如是说。老本行是舞美设计师,现在跨界到了建筑和人居环境设计,乌维参与了被誉为上海世博会“能量之心”的国家电网馆“魔盒”的创意设计,他的事务所还承担了100多个国际项目,他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每个项目都有70多位来自不同的专业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交流和碰撞中,打造出具有挑战性和情感原发性的作品。
&&&&中国制造能力全球叹服,中国设计团队也数目庞大,但这二者该怎样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国务院的文件让大家对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期待很高。可半年多过去了,有人说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人说没有感受到多少“阳光雨露”,还有人说最初的高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如何看待这些疑问,如何解释这些落差?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认为,我们的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长期以来在两个轨道上行驶,互不相关。这样“两张皮”状态已经很久了,要深度融合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需要时间,需要各方努力,大家在心理上要对融合的工作有足够的耐心和承受力。他注意到,国务院文件也提出“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
&&&&“虽然看似只有最后一公里,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金元浦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国务院的文件起到了思想动员的作用,相关部门已认识到支持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意义,都在从不同的领域发力。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创意设计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文化部、科技部都各管一块,各部门之间的融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融合的裂变力还没有完全释放、融合的化学反应还没有完全起作用。
&&&&“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可以说设计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大设计·新经济”论坛上,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设计师姚映佳在发言中指出,作为第一个在IT产品开发流程中引入设计的中国企业,尤其在经历了IBM、摩托罗拉的并购后,联想意识到在全球市场做创新,不仅是资本实力的问题,更需要文化的软实力和跨界资源整合的能力。联想就致力于全球设计能力的打造和提升,现在拥有了一支包括新西兰、德国、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籍、80余人、10个专业、14个创新实验室的综合性、跨专业协同团队,产生了融合的力量,使联想在全球保持着领先的设计创新基础,能够创造性地不断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无独有偶,文化部今年启动的“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中,也着力培育具有“复合能力”的创意人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希望,此计划能推动形成多专业、多文化、多地域、多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来提升中国设计的整体水平,为打通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集聚人才。
2.从源头激发设计原创
&&&&9月22日,天猫与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方举行发布会,双方正式宣布百家全球知名设计机构以“设计猫”店铺独家入驻天猫。随着品牌时尚化的不断推进,下一步天猫将发布全新设计师平台,并将在进口保税、物流等多方面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展开合作,实现品牌时尚化整体解决方案。而消费者登录天猫后,搜索“设计猫”,就能进入一个设计的“国度”,那些曾经只能“看”的全球设计大师作品、顶级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并在天猫全球同价限量发售。
&&&&“不是产业没有需求,也不是设计没有实力,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就因为设计要素市场不成熟而分道扬镳。”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说,北京国际设计周把促进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作为第一要务,要做面向全产业、面向新经济的设计市场,既要在源头促进创新投资,也要在终端提升设计消费。
&&&&经过五年的积累,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搭建的这个设计市场平台,汇集一些项目和产品,活跃了设计交易,2013年的交易额为65.8亿元,今年的设计交易总额已突破百亿元。“也许交易额还并不大,但这个平台,是设计产品和品牌的创新中心,更是设计交流和传播的创新中心。”曾辉对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定位充满信心,“在这个平台上,不仅会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中国设计师推向世界,也将借助国际设计界的沟通和交流,借助亚洲活跃的资本市场,形成中国品牌全球化的立体新思维”。
&&&&“设计必须转化为商业产品,只有商业价值被认可和开发,才能被称为好设计。设计师也需要和品牌合作,把好的设计产品转化为商品,体现设计师的最大价值。”北京歌华集团总经理李丹阳认为,有了汇聚设计资源的交易平台,设计界内部也将进行观念的突破,要找准需求,实现从“小设计”到“大设计”的转变,把传统平面设计融合到各个行业中、融入全方位的生活中。通过进一步加强工业设计,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通过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等多方面设计,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3.从终端提升设计消费
&&&&“有的消费者只片面追求宝石的大小和重量,其实珠宝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材料上,更是集设计创意价值、工艺价值、品牌文化价值于一体。这种‘四位一体’的新价值观,既是对消费者的引导,也是对珠宝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使得业内外不再盲目投机。”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毕立君在“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珠宝设计消费季”上透露,珠宝从最初的材料到最后的成品,价值提升了10多倍,其实质就是创意设计的作用。
&&&&创意设计要带给原材料和传统产业价值的提升,关键的环节是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为设计买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总裁张军长期关注并研究消费市场的规律,帮助企业与客户互动,开发新的产品。她认为,设计与创新从来不是设计师和商家凭空杜撰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社会消费文化变迁之上的智慧结晶,对于设计的理解离不开对于消费文化的洞察。
&&&&“现在的消费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只注重功能,设计粗陋或根本没有设计,强调低价格;要么追求国外奢侈品,价格虚高。”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认为,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一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我国的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提倡理性消费。他建议,应加强全民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激发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消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他预测,下一步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领域会出现一批有设计感强的“中式奢侈品”,有品质、有中国文化内涵,能满足一批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分流国外奢侈品的消费。
&&&&“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更要倒逼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原来物质消费为核心的主体转变为文化消费模式为主体的模式,把生活消费变成文化消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指出,设计无处不在,一个节约型、越来越讲求生活品质的社会离不开设计。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追求更加个性化,先进的生活方式,设计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依靠着强大的资源和廉价的人力成本,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在当今资源紧张,效率日益强化,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需要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多品牌增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可以作为一种竞争的利器,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本报记者 张玉玲)
&&&&专家观点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
&&&&只有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才能真正找到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金钥匙”。要改变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中低端的状态,就必须不断增加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原来我们讲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抓手只有科技。但实际仅仅靠科技来推动转型是不够的,包括转型发展方式也好,我们调整结构、促进转型也好,仅仅靠科技难以完成。实际上,科技当然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但这只是一种,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文化创意设计。
用设计来提高生活品质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刘宁:
&&&&跨界融合不仅是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文化产业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的提高,正是推进产业融合的基础。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工业的结合早已有之,并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误读:设计就是做好产品外包装,体现产业附加值。实际上,设计不仅是解决外观和美学的问题,更是在解决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在讨论产业融合时,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设计的介入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质,使城镇化发展不单追求规模,也追求品质。必须考虑如何让设计深入产业内核,成为产业灵魂。
金融和文化产业合作需要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
&&&&未来,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合作将迈入新的时期。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要保证安全又能够真正为实现我们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提供金融杠杆,利用财政手段比如风险补偿机制减少金融业本身在风险方面的担忧。另一个方面,最重要还是要积极发展创新型的金融业态,比如说众筹模式,再审慎探索股权众筹和债务众筹,几个方面能够结合起来,相信以轻资产为主的这种类型金融模式会越来越成熟,而且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慧整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通最后一公里 出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