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工作知识2017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到底是怎么样

2017年已经过半,各项经济统计数据也已经公布。中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到底能从数据上看出什么发展趋势呢?农业部认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成长。
1.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夏粮呈现&面积略减、单产增加、总产略增、品质提升&的特点,产量达到2810亿斤,同比增加0.9%,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截至7月14日,除双季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作物夏播基本结束。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苗情总体较好;早稻大部分处于灌浆成熟期,中稻处于分蘖期,长势基本正常。同时,生猪出栏小幅下降,受需求放缓影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据农业部监测,6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3.2%和2.4%。6月鸡蛋产量有所调减,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1%,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肉牛、肉羊、奶牛生产保持稳定。渔业产量增速放缓,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增速下降2.45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强度明显降低,产量同比减少18%。
2.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预计籽粒玉米面积调减1000万亩,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等市场缺口品种,分别增加600万亩、500万亩、280万亩。分散小型场(户)加快退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产品供应的主力军。养殖向优势区域进一步集中,畜禽大县猪肉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6%,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1%、9.4%、9.1%,好于去年同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据典型调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0%以上。体验式农业、农旅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目前,农村网商达到800多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家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
4.农业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主导地位稳固。
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13.3个和5.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突出亮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特别是随着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投资占比预计继续提高。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4%,领先其他行业投资增速,占比扩大到56.2%;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带动下,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3.5%,快于东部和中部,连续3个月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基本摆脱持续近1年的萎缩状态。
5.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势头好,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典型监测,一季度末在外务工人数同比下降2.1%,但就近就业同比增长7.1%。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1~5月乡外县内的就业工资性收入增长8.5%,高于省外增速2.5个百分点。目前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人员超过700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新潮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分别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5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地区由于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要关注两方面。
一方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持续发生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也增加了水稻稻飞虱、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纹枯病等蔓延风险,各地区要强化气象、技术等服务,指导农户做好清沟理渠、排涝降渍、施肥施药等各项工作。
另一方面,及时关注鲜活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宽松影响,预计生猪价格将稳中趋弱;受产能调减影响,禽蛋价格近期反弹,但市场需求仍然偏弱,预计还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预计蔬菜价格有望扭转下降态势,逐步回升。经营主体要及时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出栏或上市。
相关土地分类:2191人有用337人有用443人有用414人有用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操纵选举、暴力抗法、霸占资源&&在部分农村,一些&村霸&rd2017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是怎样的?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成长。
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夏粮呈现“面积略减、单产增加、总产略增、品质提升”的特点,产量达到2810亿斤,同比增加0.9%,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截至7月14日,除双季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作物夏播基本结束。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苗情总体较好;早稻大部分处于灌浆成熟期,中稻处于分蘖期,长势基本正常。同时,生猪出栏小幅下降,受需求放缓影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据农业部监测,6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3.2%和2.4%。6月鸡蛋产量有所调减,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1%,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肉牛、肉羊、奶牛生产保持稳定。渔业产量增速放缓,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增速下降2.45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强度明显降低,产量同比减少18%。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预计籽粒玉米面积调减1000万亩,大豆、杂粮杂豆、优质饲草等市场缺口品种,分别增加600万亩、500万亩、280万亩。分散小型养殖场(户)加快退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产品供应的主力军。养殖向优势区域进一步集中,畜禽大县猪肉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6%,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1%、9.4%、9.1%,好于去年同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据典型调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0%以上。体验式农业、农旅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目前,农村网商达到800多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
农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主导地位稳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13.3个和5.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突出亮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特别是随着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投资占比预计继续提高。种植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4%,领先其他行业投资增速,占比扩大到56.2%;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带动下,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3.5%,快于东部和中部,连续3个月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基本摆脱持续近1年的萎缩状态。
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势头好,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典型监测,一季度末在外务工人数同比下降2.1%,但就近就业同比增长7.1%。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1—5月乡外县内的就业工资性收入增长8.5%,高于省外增速2.5个百分点。目前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新潮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分别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5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地区由于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持续发生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也增加了水稻稻飞虱、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纹枯病等蔓延风险,各地区要强化气象、技术等服务,指导农户做好清沟理渠、排涝降渍、施肥施药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关注鲜活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宽松影响,预计生猪价格将稳中趋弱;受产能调减影响,禽蛋价格近期反弹,但市场需求仍然偏弱,预计还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预计蔬菜价格有望扭转下降态势,逐步回升。经营主体要及时关注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出栏或上市。
来源:农业部网站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情况汇报(农业局)
  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特点  (一)农业生产全面上扬。一是“两夏”作物喜获丰收。全市夏粮总产32.2万吨,同比增5.74%,产值17.2亿元,同比增3.2%
。夏油(油菜)总产38.54万吨,同比增3.41%,产值17.6亿元,同比增30.3%。二是经济作物量效齐升。上半年,全市蔬菜总产155万吨、产值43亿,同比分别增6.9%、2.4%,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1.7万亩,同比增28.8%;全市春茶产量1.81万吨、产值14.2亿元,同比分别增6.47%、8.3%;中药材产量9.9万吨、产值8.2亿元,同比分别增10%、11.5%;水果产量3.95万吨、产值2.4亿元,同比分别增5.1%、6.27%。三是畜禽产业保持稳定。上半年,生猪出栏200.3万头,同比减3.3%;牛出栏16.1万头,同比增0.3%;羊出栏26.6万只,同比增0.7%;家禽出笼2373万羽,同比减7.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优质品种推广加速。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8%以上,其中,优质再生稻面积达100万亩,比上年扩大15万亩,预计亩平增收500元以上。二是油菜“一菜多用”效果显著。全市油菜“一菜多用”推广面积达150万亩,亩平可增收300元,其中,观光油菜80万亩以上。三是特色水果快速发展。引进的蓝莓、杨梅、火龙果、猕猴桃等特色水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更加成熟,凤梨、樱桃、冬枣、芒果等特色水果有序引进,休闲、观光、采摘等模式受到市民追捧,农户亩平增收3000元左右。四是“粮经饲”改革效益突出。已落实青贮玉米25万亩,青贮小麦10万亩,饲料用油菜5万亩,带动农民亩平增收800元以上。五是稻渔共作稳步推进。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80万亩,同比增近6万亩,亩平可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稻虾共生面积超60万亩,拥有万亩稻虾连片基地5个。六是三产融合发展迅猛。打造了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等农旅结合园区,13家园区被认定为2017年省休闲农业示范点,8家示范点被推介为“湖北休闲农业好去处”,带动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  (三)加工引擎强劲发力。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1个,新增14个,其中8个入围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9万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200多家,其中规上达到530家(龙头企业318家),年产值过亿元154家,10亿元以上的8家。1-6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47.8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6.8%。  (四)品牌活力不断彰显。先后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77个,申报成功“三品一标”产品645个,新增27个,总数全省第二,其中地标产品55个,继续高居全国市州之首。蕲春被中国中药协会命名为“中国艾都”,“麻城福白菊”成功入围中欧互认地标品牌,“英山云雾茶”高票入选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全国商标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成功举办全市首届最美油菜花评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第十届中国武汉茶博会,先后举办首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有机农业大会、第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首届老君眉茶文化节等品牌推介会。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高位运行。顺利完成团风、蕲春、武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考核,蕲春被推荐为国家级创建县,启动黄州、红安第二批省级示范县创建。全市共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23219个,覆盖35个品种,合格率99.8%。速测生猪“瘦肉精”21828头,乳、蛋药物残留4600多次,全部合格。出动执法人员8900多人次,整顿农资市场366个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911个,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211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9万元。  (六)绿色发展强力推进。“雷霆行动”加速推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减化肥示范3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37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2%,病虫统防统治超过120万亩次,化肥、农药用量同比分别减少0.5和1个百分点;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103.5万吨,占总产的88.44%,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关停、取缔养殖场134家,综合治理养殖场1650家,完成率99.8%,完成6527家养殖场“回头看”和“再整治”,完成比例达99.9%。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7.4%。  (七)农业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今年以来,积极与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省农科院以及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合作,主动与武汉市农委对接都市农业产业合作,正与山东寿光对接蔬菜产业合作。上半年,市直本级已签约招商引资农业项目2个,在谈项目7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深度不够。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不快,产业总体效益不理想。  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不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加工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元,但龙头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发展不足,辐射力不强。  三是农产品品牌名气不大。地标产品多,优质农产品也不少,但缺乏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三、下一步举措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大调整。充分运用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大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切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集中建设一批大基地。按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标准,建成优质粮油、菜果茶、中药材、肉蛋奶等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农业标准实施中的积极作用,整合有力资源,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服务体系。  (三)全力做强一批大龙头。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在全市筛选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合并重组、项目资金整合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四)加快培育一批大品牌。依托我市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有力资源,实施品牌培植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大别山特色的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集群。  (五)示范推广一批大数据。以“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精准服务为主要抓手,以农业大数据应用为重点,以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点成果。
责任编辑:吕晓峰当前位置: >>
[省统计局]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天水市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17-08-17 17:13:38&&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和“一十百千”工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重点,有效应对干旱、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6.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其中:农业增加值19.7亿元,可比增长7.08%;林业增加值0.15亿元,可比增长-0.41%;牧业增加值6.02亿元,可比增长2.14%;渔业增加值0.07亿元,可比增长5.28%。 &&&&一、农业发展情况 &&&&1、夏粮种植面积保持稳定。2017年天水市完成夏粮种植面积201.28万亩,小麦194.58万亩,较上年减少1.67万亩,下降0.85%。据国家统计局天水调查队预计,2017年夏粮产量41.27万吨,同比增长6.05%,其中:小麦产量40.08万吨,增长6.39%。 &&&&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产品价格有增有降,环比持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而玉米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头阵,大趋势下玉米价格或难走高;小麦价格受2017年国家最低收购价(2.36元/公斤)和供需关系的的影响,价格上涨。 &&&&2、蔬菜产业保持稳定发展。蔬菜产业做为我市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陇东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蔬菜种植面积51.78万亩,同比增长3.99%,产量76.41万吨,同比增长6.79%。 &&&&3、水果产量持续增长。天水市果品产业向来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规模发展”的原则,促进果品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水果总产量35088.7吨,同比增长16.24%。 &&&&4、畜牧业生产情况。近年来,畜牧业始终作为天水市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以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契机,推动我市草食畜牧业稳步发展。 &&&&截至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猪、牛、羊、家禽出栏50.98万头、6.03万头、9.83万只和242.35万只,增长2.16%,-1.7%,6.19%和6.1%。猪、牛、羊和家禽存栏75.38万头、39.05万头、35.8万只、580.19万只,增长-2.4%,0.94%,-4.4%,-4.03%。 &&&&二、农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从上半年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天水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夯实种植业发展基础。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种植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供给能力。 &&&&2、注重富民产业培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打造百亿产业目标,加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秦州、麦积为主的6万亩标准化“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点20个。实施蔬菜品牌创建工程,抢抓省上扶持陇药产业发展机遇,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拓展基地。 &&&&3、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力度,拓展农业交流协作渠道,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2016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882个,试验示范628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55个56.18万亩。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839期,培训农技人员0.72万人,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0.44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77人。 &&&&4、不断加大畜牧产业化发展。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加大对畜牧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截至2017年上半年,天水市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81个,新增规模养殖户405户,有效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5、主要农畜产品价格稳中有减。分品种看:(1)牛羊肉价格保持稳定。(2)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一是季节性影响,随着年后气温的逐步回升,猪肉市场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二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去年多家养殖场及企业布局和恢复产能的养猪业务,现在进入集中出栏阶段,在市场上反映供大于求;三是受“猪周期”的影响,眼下猪肉价格已经从2016年的高峰期进入到2017年的次高期,"猪周期"开启价格下行趋势。(3)鸡蛋价格持续下跌。一是去年秋天养殖企业补的鸡雏已经进入产蛋旺期,市场上鸡蛋供应量增加;二是自去年年底以来全国多地发生的H7N9疫情,影响消费者对禽类的需求量大幅降低;三是鸡饲料中玉米价格成本下降为蛋价下跌提供了空间。(4)受市场内各类蔬菜的选择空间和库存量都较大的影响,加之天气炎热不利于蔬菜的运输保存,导致了部分蔬菜价格同比环比下降。
主 办: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陇ICP备号-1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
邮编:741000 E-mail:全县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全县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全县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全县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7年,xx县农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目标要求,以推进现代农业为抓手,县委、政府连续多年出台1号文件,拿出1380万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水利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产品质量认证、特色畜牧业养殖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切实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有效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上半年xx县农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的态势。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发展平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2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5%,分产业看,种植业产值7928万元,可比价下降22.9%,畜牧业产值16484万元,可比价增长7.3%,林业产值2015万元,可比增长22.1%,渔业产值2425万元,可比价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1073万元,可比价增长8%。
二、农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一)农作物种植呈 “稳粮、扩红、优棉”态势
据统计,全县完成正播面积达33. 5万亩,同比增长2.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同比减少18%。在粮食作物中,小麦3.1万亩,同比下降28%;玉米2.8万亩,同比下降13.8%;水稻0.39万亩,同比增长74%。经济作物面积26.7万亩,同比增长4.3%,其他特色作物如食葵等种植作物2.26万亩,同比下降14%;饲草面积0.39万亩,同比增长8.3%。
粮食播种面积呈递减趋势。受上年小麦种植品种的影响,小麦交售情况不佳,加之种粮比较效益较低,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同比减少1.4万亩,下降18%,小麦3.1万亩,同比减少28%;玉米2.8万亩,同比下降13.8%;水稻0.39万亩,同比增长74%。
xx县“红色产业”种植面积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xx县采取“稳粮扩红”种植措施,加大“红色产业”种植宣传和引导工作力度, “红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4.3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82万亩,增长14.5%,其中工业番茄种植面积3.2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0.94万亩,减少22.5%;工业辣椒种植面积11.1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76万亩,增长32.82%。“红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县正播面积的40.5%。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
棉花种植面积涨幅较大。随着近两年棉市行情正在一点点回暖,棉花市场价格可喜,粮棉比较效应突出,再加上今年xq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为棉农收益兜底,提振了棉农种植信心,致使今年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据统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99万亩,较去年增长1.1倍。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二季度农业经济增长。由于种植结构调整,二季度主要出产农作物、蔬菜种植面积同比减少,产量减少,影响二季度农业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县种植业实现产值79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2.9%,种植业产值占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5%,同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
(二)林业经济呈稳中求进趋势
因今年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面积增长幅度较大。截止6月底,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8117.9亩,较去年增长6230.9亩,同比增长3.3倍。实现林业产值2015万元,可比增长22.1%。
(三)畜牧业经济发展成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重要产业
上半年全县牲畜存栏22.42万头(只),同比增长2.8%;牲畜出栏16.9万头(只),同比增长7.7%。实现畜牧业产值16484万元,可比价增长7.3%。其中生猪存栏8.93万头,同比下降11.9%;出栏9.54万头,同比增长10.67%。生猪产业仍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上年全县实现生猪产值7425万元,占畜牧业产值比重达45%,比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
(四)渔业经济发展处平稳态势
上半年水产品产量2194吨,同比下降3.7%,实现渔业产值2425万元,可比价增长7.6%,产量下降,但产值增长的原因为今年捕捞产量530吨,同比上年增长8.8倍所致。
二、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来,1-6月份农业运行情况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经济发展形势平稳,为下阶段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客观分析,农作物生长气温不稳定,农畜产品市场行情有波动,农业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不强。一直以来,我县都在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加之今年1-6月,气温有些反常,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2、农民盲目跟风种植一些农作物,导致农产品在销售中会出现价格下跌。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产品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充分了解行情后,再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并及时调整种植结构。除为农民提供信息参考外,政府应对农产品实行宏观调控上的保护。
3、农畜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机制不健全。农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大起大落,农户难于预测市场行情,风险较大,影响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滞后,专业人才短缺,难以承担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制约农业快速高效发展。
三、下半年对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望下半年,我县农业生产将健康稳步发展。一方面,特色经济农作物下半年收获,经济作物产量增长;下半年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全年各项预期目标可望完成。下半年对于农业经济工作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增强农业的预灾、抗灾能力及减灾力度。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同进要引进和培养农业专业复合人才,为农业生产增添后劲,确保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2、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增加农业附加值。
3、采取“订单式”经营模式,保障农民种植效益。要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加工番茄、辣椒、棉花、甜菜等农产品收购,实行产中全程技术,在信息、科技、项目、惠农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产后包销售的“订单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
4、抓好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提供,密切关注农畜产品价格,加强信息服务,相关部门要敏锐的把握市场信息,成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及时、正确的生产导向信息,利用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规模户种植、规模化养殖,形成规模化效应,使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主流,对于生猪产业要加大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升产能保护,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追涨、过分补栏,从而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农畜产品价格稳定,不断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保护农户利益。
5、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同时不能丢掉传统产业,在保证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种植,防止把传统产业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没有相关文章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农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