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 王健林阿里600多亿贱卖万达项目原本值多少钱?

王健林痛不欲生!卖完600多亿又卖两个万达,首富:我是真心没钱
万达告急!王健林告急!王思聪告急!
24日,有媒体爆料:开业不到半月的南昌西湖万达被卖了!
今年7月5日,南昌西湖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投资人、法定代表人均出现了变动。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自有房屋及场地租赁,投资人变为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齐界变为汪利。
有图为证:
前一段时间王健林刚刚大卖特卖,把600多亿的资产卖给了融创和富力,充分暴露了万达紧张到濒临断裂的资金链。现如今,又爆出南昌万达被卖,更是印证了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4月17日,万达商业已将持有盐城万达广场的全部股权卖给了中信信托。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日~6月29日,全国19家万达商业项目公司——各地的万达广场投资公司集中进行了减资,注册资本金由原先最高24亿元,最低9000万元,统一减至5000万元。
具体名单如下: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据统计,这些分散于各地的万达广场,基本都已经处于开业运营状态。突发的一致减资行为让人很难厘清背后的逻辑。
2家万达被卖,19家万达统一减资,600多亿资产打包卖出,会议室内传出诡异的摔杯子声音。
种种迹象表明,万达危机已深,负债很大,杠杆率很高,此时的王健林,必定非常惶恐,粉饰和谐的表面背后,企业可能已经在亏损的边缘。
财爷个人分析,导致万达跌入如此田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资产转移过多,被盯上了。
2,万达文旅项目投入太大,回报少。
3,投资的电商项目亏了。
如此庞大的万达帝国,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必定很多,近期爆料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静待其变,因为很多观察人士已经盯上它了。后续,王健林麻烦将不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去年6月,美国迪士尼带着骄傲的姿态大摇大摆走进中国内地,在上海正式开园,1800元一晚的房间,400元的门票,80元一个的汉堡,10元一个的虾饺,65元一份的爆米花。但是如此昂贵的价格,也抵挡不住国人的“热情”,开园当天,游客就高达11万人次,开园不到一个月就接待游客近百万,日均营业额1500万,简直是傲视群雄。不过中国首富王健林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响彻中国上空,他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掷地有声的表示:中国有万达,迪士尼实在不该来中国。迪士尼在中国大陆只有一家,而万达在全国各个地方可以开15到20个,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在中国10~20年都无法盈利”。王健林口出豪言,要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让那些骄傲的外国巨头在中国夹着尾巴做人。说做就做,在随后的8月份,王健林与山东政府签约,投资600亿在山东打造一个占地280公顷的万达乐园,而美国迪士尼在上海园区的投资为仅为340亿。山东万达乐园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动工,落成后将提供2万个工作岗位。不过据迪士尼2015年财报显示,迪士尼集团在2015年共收入5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457亿多人民币,其中游乐园项目收入161亿多美元,其他则为电影电视业务,而万达集团在2015年总收入仅为75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513亿美元左右,不到迪士尼集团一个项目收入的一半,这个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与迪士尼之争,任务还很艰巨。迪士尼的优势在于文化积淀和大量的知识产权,但是缺乏与时俱进,万达虽然比较年轻,但是可以对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假以时日,打造出中国版的“迪士尼”。也不是遥不可及。在很多国人眼中,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外国的产品一定比中国的好。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海外旅游消费共计1.5万亿,其中8千亿是购物消费,7迁移机票住宿,另外还有近万亿的购房消费,加起来就是2.5万亿,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海外消费居然能增长20%,这种显现不得不让人惊醒,所以中国首富王健林下定决心,要把海外消费拉回国,把国人拉回国。2.5万亿,哪怕只拉回30%,中国的GDP就能上一个档次。如今国人在国外不止是购买奢侈品,连国外的日用品都遭到国人疯狂抢购,而且其中很多东西都是国内可以生产的,甚至有些就是国内生产的,比如中国游客在日本爆买的马桶盖,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缺少自己撑门面的品牌,确实比较尴尬,但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却成为全球境外第一消费大国,这种反差可以说是对民族工业 的讽刺!笔者御金伊人(微信:YJYR028)如果你刚刚入市,来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经身在其中却并不理想,来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却遍体鳞伤,来找我我帮你。不能保证你一夜翻仓发家致富但希望能细水长流,汇聚江海,用心做事,态度做人,希望能成为良师益友。套单的朋友,如果止损点位已经过了,行情已经反转,就没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你的心情,小损一单安全离场,盯准目标或将力挽狂澜。解单和应急补救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不同仓位不同点位策略不尽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阐述,可详询。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左边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evant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今天王健林套现600多亿 逃离了房地产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今天王健林套现600多亿 逃离了房地产
  昨天,两个男人让财经圈集体懵圈。  说来也简单,不过是做了一桩买卖。  一个不过是中国首富王健林,一个不过是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  王健林,卖了。孙宏斌,买了。600亿元的世纪交易。  在资本江湖中,孙宏斌愈发像一个白衣飘飘的侠客,看谁缺钱,钱包一甩,留下一个眼神你们自己体会。  基金君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公司层面披露信息过少,外界的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此类并购案内情都是一级机密,很难获悉其中深意。  1、王健林、孙宏斌的631亿大交易  昨天早间,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发表声明称,融创中国以631.68亿元收购了万达76间酒店、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  这份协议突出了两件事儿。  第一是融创的孙老板真的有钱,孙宏斌对财新记者表示,交易涉及资金完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截至日,公司账上还有900多亿元现金。  今天的有个段子很应景:  最新退出机制:种子轮、天使轮、PreA、A轮、A+轮、B轮、C轮、BAT轮、 Pre-IPO、IPO、孙宏斌轮   前阵子给了乐视贾跃亭老师150亿之后,如今又拿出600多亿,乐视危机也没有解除,贾跃亭远走美国,融创却相当的沉默。一句话解读是:有钱买万达,没钱救乐视。  二是,万达急于出手。  来看双方协议的第三条:双方同意在7月31日前签订详细协议,并尽快完成付款、资产及股权交割。  根据万达7月6日公布的、截至日的2017年上半年报,万达集团上半年总资产8826.4亿元,同比增加19.8%;万达商业上半年营收73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收入563.4亿元,同比增加11.3%,增速有所放缓。  另外,万达文化上半年收入308亿元,同比增加5.9%。万达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主题乐园、体育产业、文化旅游等等。  万达的文化旅游项目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叫板”迪士尼。2014年10月,万达宣布投资500亿建设广州万达旅游城,称就是为了和香港迪士尼竞争,而无锡的项目则是要和上海迪士尼竞争。  彼时,万达的战略目标是届时实现旅游到访人次达到2亿,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超越迪士尼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企业。  甚至在上海迪士尼开业之前,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称,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都无法盈利。  如此信心满满的一个战略转型方向,万达怎么舍得说卖就卖了?  尴尬的是,Disney公司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迪士尼已实现盈利,而万达却在开始出售文旅项目。  2、王健林为啥要卖?  《财新》在报道中称,王健林表示,转让项目能大幅降低万达商业的负债,并进一步实现轻资产化运营,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某私募人士对此猜测,万达出手文旅、酒店的原因之一是缓解万达的流动性问题。万达的杠杆率比较高,而出售资产或许和之前万达债遭减持有关。  6月分,万达商业的公司债遭到机构抛售,6月22日,万达商业6只在上证所有交易的公司债都出现了大幅下跌。当日晚间,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日常运营一切正常,现金流充裕,无任何偿债风险。但这并未完全打消市场对万达的猜测。  即便是要降负债,为啥一定要甩掉文旅项目呢?该人士表示,很大原因在于这些文旅项目的盈利状况并不好。  某旅游板块研究员表示,文化旅游项目属于重资产项目,前期需要投资的资金量特别大。如果说拿A股的公司做对标,可以看看华侨城的情况,但华侨城的运作模式是在各地建欢乐谷,通过欢乐谷带动周边地产项目,而欢乐谷项目的盈利占比相当小。所以,万达的众多文旅项目盈利性可能真的不容乐观。  3、融创为啥要买?  从签约现场的照片看,卖东西的一脸灿烂和买买买的不苟言笑。一买一卖之间究竟各自打的什么算盘?  最简单的问题,如果这些文旅项目在万达手里难赚钱,到了融创这里就能赚钱吗?在投资人士看来这显然很难。房地产和文旅、酒店完全是不同的东西,比如迪士尼,没人会认为迪士尼是一个房地产公司,旅游项目的运营里面有很多细致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融创接手盈利能力就很快好转。从披露的收购信息看,文旅项目收购后运营管理依然归万达,也从一方面反映融创可能现在还没有运营能力。  那么,这样一个重资产的项目,耗资这么多钱,孙宏斌为啥要买?  有投资人士猜测,孙宏斌收购乐视、又收购万达项目,可能是要降低房地产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布局领域更加宽泛。  不过,某港股基金经理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目前披露的信息太少,很难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这个收购并不像是仓促的决定,也不像是孙宏斌从产业角度的一次战略布局。但如果公司不说清自己的想法,外界的猜测没有意义。孙宏斌是个有战略的人,融创以往的运作来看也都是有章法的,总体上每次出手都不是乱拳。但孙宏斌和融创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好吧,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有钱任性?  4、跟乐视有关系吗?  初闻融创和万达的收购消息,某私募人士不禁疑问,“难道是融创看上了万达院线,要借此整合乐视影业?”毕竟,此前融创在乐视影业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1%,且派高管入驻乐视影业,孙宏斌还担任乐视影业董事一职。且公告中还有一句,“双方同意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战略合作”。  那么,孙宏斌到底是在下多大的一盘棋?  市场上也不少对此开了不少脑洞:  但是,要是脑洞这么开,那问题就更多了。  按照相关私募人士的说法,文旅、酒店和影院并没有任何相关性。乐视影业就这两年的表现来看,并不算多好的资产。假设万达接手融创手里的乐视盘子,一个最简单的逻辑,买资产进来是为了赚钱,那如果资产互换重组之后要么给乐视更多的资源,帮助乐视赚钱,要么就是让乐视帮助自己原来的业务赚钱。但目前看这两点都不具备。  况且,乐视的上市平台乐视网为创业板公司,按照现行规定不准借壳。这对于拥有庞大资产的万达来说,显然是个无用的“鸡肋”。  另有私募人士表示,想要促成乐视与万达的合作,有太多直接可靠的方式,比如由融创出让部分乐视股权给万达,或是融创自己参与万达私有化,硬要把乐视和万达文娱的资产凑在一起证券化,太麻烦也不划算。  5、王健林在“逃离”房地产?  万达集团从两年前开始提出转型,王健林多次表示“不再做地产商”的想法。  搜索一下,基金君发现王健林曾经多次说过退出地产。来看看以往的报道。  王健林表示,“万达从地产开发退出不是对中国房地产看空,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太强,这个周期性可以说全球罕见。我从事地产行业28年,再两年就30年了,被调控了十来次。中国地产好年景没有持续四五年的时候,基本上三年左右来一回调控。”  2015年的时候,这篇采访王健林提到:  我们自己对于房地产市场判断,希望在中国房地产还没有真正调整的时候,我们的库存能实现全部去化,也就是严格“去房地产化”。  无论政策再怎么刺激,二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为土地的供应和现在的存量太大。假如不再增加供应,用3年时间去库存,中国地产才能保持进入长时间健康的状态;但是,如果不供应土地,政府的钱从哪来呢?所以只要形势好一点,政府一定又会大量推地出来,所以对中国房地产长期趋势,我认为,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今后就是一个平均利润行业,而以后(七八年以后),如果纯粹是卖房子,还有可能不如一个平均利润行业。  这笔交易反应的是对于房地产业前景,和对于杠杆的态度。  一般我们说A股交易,买卖双方都是互相道一声:傻。。。(文字不雅,基金君不写出来)  王健林跟孙宏斌这笔交易更是如此。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据说这次出售后,不仅万达商业资产负债表减轻了,欠的银行贷款也基本上都能还完,整个商业模式在变轻。  也就是说,王健林的整体策略就是:去杠杆。往轻资产靠拢。  而反过来看,融创又是在干什么呢?不停买买买。现在问题来了,市值不到600亿的融创中国,据说,收购绿城、收购乐视、收购万达文旅,每个项目几百亿,这么多钱哪儿来的。更何况老孙说跟万达六百亿的交易资金全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一个如此激进的白衣骑士,拿着自己的钱到处帮人解套,让人不得不想,这个白衣骑士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做好事吗?  这正是孙宏斌的策略:加杠杆。  这一笔交易,反应了两个地产行业大佬对于宏观判断的截然不同。一个拼命做大资产负债表(孙),一个拼命降杠杆(王).  6、除了王健林,潘石屹、李嘉诚也在远离地产  6月26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宣布以35.73亿元人民币整售上海虹口SOHO.  卖楼消息不到10天。7月4日,SOHO中国召开渠道沟通会时宣布启动北京光华路SOHO2、上海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  根据业内人士测算,预计这两个项目估值将超105亿元。这意味着,SOHO中国割肉出售物业回笼资金将超过百亿。  消息一出,市场上一片哗然。有人提出疑问:难道潘石屹要告别房地产。  面对质疑,“暂时告别不了,至少外滩SOHO和望京SOHO永远不会卖!”潘石屹同时表示,拿地建房模式已到头。  事实上,2014年以来,SOHO中国开始以整售资产的方式逐步撤出上海办公物业市场。从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潘石屹通过出售旗下业务套现236亿元。并且,在出售项目的同时,潘石屹并没有再买过一个新项目。  2014年2月,SOHO中国将位于上海的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以52.32亿元出售给金融街控股。  2014年9月,SOHO中国已经将凌空SOHO的10.02万平方米物业出售给携程旅行网,用作其业务发展的办公室,交易金额达30.5亿元人民币。  2016年7月,SOHO中国将公司将旗下SOHO世纪广场项目整售给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交总额为32.2亿元,折合单价达7.67万元/平方米。  潘石屹接受采访时表示,房地产行业“拿地—开发—销售”的这种商业模式到2017年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地价高,地产企业利润率很低,天花板已经在来的路上,甚至已经来了。SOHO中国不会再通过拿地去建房。  事实上,在潘石屹开始卖楼之前,李嘉诚家族在更早些时候开始抛售楼市频频套现。  李嘉诚家族近年来抛售楼市:  2013年8月,李嘉诚家族26亿元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项目。  2013年10月,李嘉诚将一年前刚刚收购的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出售价为90亿港元。  日,超人李嘉诚的二儿子、小超人李泽楷宣布把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出售出去。他名下电讯盈科和盈大地产联合公告,项目最终以9.28亿美金(约57.5亿人民币)成交。而这楼的买家则是地产私募基金基汇资本。  日,李嘉诚持股7.84%的新加坡房地产基金亚腾资产管理接近完成出售上海黄浦江西岸虹口区的一幢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大楼总楼面面积5.69万平方米计算,交易作价约达15.4亿元,李嘉诚从此笔交易中获益近三千万。  2015年2月,长江实业旗下公司以5.2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而这也是该公司11年来出售的首项资产。  日,长江实业地产以200亿元人民币的售价,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  李嘉诚在2016年长实地产业绩报告内表示,维持对楼市不太乐观的看法,表明现时地产市场内要物色有合理回报的项目殊不容易。  明显的是,李嘉诚家族已形成统一意见。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在证券商分析员会议上表明态度,除了总部长江中心大楼之外,什么物业都可出售。
标题铛,万达拿着万亿估值的不动产物业,是逃离房地产吗?
潘石是银行抽贷资金链紧张,放弃盈利不佳的边缘物业,保留CBD核心资产
融创中国拿下金科控股权,可以注入万达资产,股价节节高,昨天的金科摸涨停板是个预言,明天开盘一字涨停板也未可知哦
“基金君”,不知是春秋看多了,还是日语学多了
让首二富王健林去开发房地产吧
让首二富王健林去开发房地产吧
看来前段时间万达的股债双杀还真是因为万达在资金端上的窘境是真的,这一切还真是来源于万达多年来的海内外激进并购,如今的乐视危机让万达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现在及时收拢未为晚,但融创是在找死吗?自己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00%,这种情况还有胆量收购?服了
具有量大和对称性特点,
亏的底裤都没有
美尔雅(600
周是坐火箭
随便玩。。
向空头狠狠
出来前主力
熬不住割了
典型长线投
√,上穿了
今天是摘帽
数昨突破40
股,下周还
肯定要卖,
到底是泰坦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昨天,两个男人让财经圈集体懵圈。  说来也简单,不过是做了一桩买卖。  一个不过是中国首富王健林,一个不过是融创中国主席孙宏斌。  王健林,卖了。孙宏斌,买了。600亿元的世纪交易。  在资本江湖中,孙宏斌愈发像一个白衣飘飘的侠客,看谁缺钱,钱包一甩,留下一个眼神你们自己体会。  基金君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公司层面披露信息过少,外界的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此类并购案内情都是一级机密,很难获悉其中深意。  1、王健林、孙宏斌的631亿大交易  昨天早间,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发表声明称,融创中国以631.68亿元收购了万达76间酒店、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  这份协议突出了两件事儿。  第一是融创的孙老板真的有钱,孙宏斌对财新记者表示,交易涉及资金完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截至日,公司账上还有900多亿元现金。  今天的有个段子很应景:  最新退出机制:种子轮、天使轮、PreA、A轮、A+轮、B轮、C轮、BAT轮、 Pre-IPO、IPO、孙宏斌轮   前阵子给了乐视贾跃亭老师150亿之后,如今又拿出600多亿,乐视危机也没有解除,贾跃亭远走美国,融创却相当的沉默。一句话解读是:有钱买万达,没钱救乐视。  二是,万达急于出手。  来看双方协议的第三条:双方同意在7月31日前签订详细协议,并尽快完成付款、资产及股权交割。  根据万达7月6日公布的、截至日的2017年上半年报,万达集团上半年总资产8826.4亿元,同比增加19.8%;万达商业上半年营收73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收入563.4亿元,同比增加11.3%,增速有所放缓。  另外,万达文化上半年收入308亿元,同比增加5.9%。万达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主题乐园、体育产业、文化旅游等等。  万达的文化旅游项目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叫板”迪士尼。2014年10月,万达宣布投资500亿建设广州万达旅游城,称就是为了和香港迪士尼竞争,而无锡的项目则是要和上海迪士尼竞争。  彼时,万达的战略目标是届时实现旅游到访人次达到2亿,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超越迪士尼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企业。  甚至在上海迪士尼开业之前,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称,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都无法盈利。  如此信心满满的一个战略转型方向,万达怎么舍得说卖就卖了?  尴尬的是,Disney公司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迪士尼已实现盈利,而万达却在开始出售文旅项目。  2、王健林为啥要卖?  《财新》在报道中称,王健林表示,转让项目能大幅降低万达商业的负债,并进一步实现轻资产化运营,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某私募人士对此猜测,万达出手文旅、酒店的原因之一是缓解万达的流动性问题。万达的杠杆率比较高,而出售资产或许和之前万达债遭减持有关。  6月分,万达商业的公司债遭到机构抛售,6月22日,万达商业6只在上证所有交易的公司债都出现了大幅下跌。当日晚间,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日常运营一切正常,现金流充裕,无任何偿债风险。但这并未完全打消市场对万达的猜测。  即便是要降负债,为啥一定要甩掉文旅项目呢?该人士表示,很大原因在于这些文旅项目的盈利状况并不好。  某旅游板块研究员表示,文化旅游项目属于重资产项目,前期需要投资的资金量特别大。如果说拿A股的公司做对标,可以看看华侨城的情况,但华侨城的运作模式是在各地建欢乐谷,通过欢乐谷带动周边地产项目,而欢乐谷项目的盈利占比相当小。所以,万达的众多文旅项目盈利性可能真的不容乐观。  3、融创为啥要买?  从签约现场的照片看,卖东西的一脸灿烂和买买买的不苟言笑。一买一卖之间究竟各自打的什么算盘?  最简单的问题,如果这些文旅项目在万达手里难赚钱,到了融创这里就能赚钱吗?在投资人士看来这显然很难。房地产和文旅、酒店完全是不同的东西,比如迪士尼,没人会认为迪士尼是一个房地产公司,旅游项目的运营里面有很多细致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融创接手盈利能力就很快好转。从披露的收购信息看,文旅项目收购后运营管理依然归万达,也从一方面反映融创可能现在还没有运营能力。  那么,这样一个重资产的项目,耗资这么多钱,孙宏斌为啥要买?  有投资人士猜测,孙宏斌收购乐视、又收购万达项目,可能是要降低房地产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布局领域更加宽泛。  不过,某港股基金经理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目前披露的信息太少,很难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这个收购并不像是仓促的决定,也不像是孙宏斌从产业角度的一次战略布局。但如果公司不说清自己的想法,外界的猜测没有意义。孙宏斌是个有战略的人,融创以往的运作来看也都是有章法的,总体上每次出手都不是乱拳。但孙宏斌和融创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好吧,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有钱任性?  4、跟乐视有关系吗?  初闻融创和万达的收购消息,某私募人士不禁疑问,“难道是融创看上了万达院线,要借此整合乐视影业?”毕竟,此前融创在乐视影业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1%,且派高管入驻乐视影业,孙宏斌还担任乐视影业董事一职。且公告中还有一句,“双方同意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战略合作”。  那么,孙宏斌到底是在下多大的一盘棋?  市场上也不少对此开了不少脑洞:  但是,要是脑洞这么开,那问题就更多了。  按照相关私募人士的说法,文旅、酒店和影院并没有任何相关性。乐视影业就这两年的表现来看,并不算多好的资产。假设万达接手融创手里的乐视盘子,一个最简单的逻辑,买资产进来是为了赚钱,那如果资产互换重组之后要么给乐视更多的资源,帮助乐视赚钱,要么就是让乐视帮助自己原来的业务赚钱。但目前看这两点都不具备。  况且,乐视的上市平台乐视网为创业板公司,按照现行规定不准借壳。这对于拥有庞大资产的万达来说,显然是个无用的“鸡肋”。  另有私募人士表示,想要促成乐视与万达的合作,有太多直接可靠的方式,比如由融创出让部分乐视股权给万达,或是融创自己参与万达私有化,硬要把乐视和万达文娱的资产凑在一起证券化,太麻烦也不划算。  5、王健林在“逃离”房地产?  万达集团从两年前开始提出转型,王健林多次表示“不再做地产商”的想法。  搜索一下,基金君发现王健林曾经多次说过退出地产。来看看以往的报道。  王健林表示,“万达从地产开发退出不是对中国房地产看空,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太强,这个周期性可以说全球罕见。我从事地产行业28年,再两年就30年了,被调控了十来次。中国地产好年景没有持续四五年的时候,基本上三年左右来一回调控。”  2015年的时候,这篇采访王健林提到:  我们自己对于房地产市场判断,希望在中国房地产还没有真正调整的时候,我们的库存能实现全部去化,也就是严格“去房地产化”。  无论政策再怎么刺激,二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为土地的供应和现在的存量太大。假如不再增加供应,用3年时间去库存,中国地产才能保持进入长时间健康的状态;但是,如果不供应土地,政府的钱从哪来呢?所以只要形势好一点,政府一定又会大量推地出来,所以对中国房地产长期趋势,我认为,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今后就是一个平均利润行业,而以后(七八年以后),如果纯粹是卖房子,还有可能不如一个平均利润行业。  这笔交易反应的是对于房地产业前景,和对于杠杆的态度。  一般我们说A股交易,买卖双方都是互相道一声:傻。。。(文字不雅,基金君不写出来)  王健林跟孙宏斌这笔交易更是如此。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据说这次出售后,不仅万达商业资产负债表减轻了,欠的银行贷款也基本上都能还完,整个商业模式在变轻。  也就是说,王健林的整体策略就是:去杠杆。往轻资产靠拢。  而反过来看,融创又是在干什么呢?不停买买买。现在问题来了,市值不到600亿的融创中国,据说,收购绿城、收购乐视、收购万达文旅,每个项目几百亿,这么多钱哪儿来的。更何况老孙说跟万达六百亿的交易资金全部来自融创自有资金。一个如此激进的白衣骑士,拿着自己的钱到处帮人解套,让人不得不想,这个白衣骑士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做好事吗?  这正是孙宏斌的策略:加杠杆。  这一笔交易,反应了两个地产行业大佬对于宏观判断的截然不同。一个拼命做大资产负债表(孙),一个拼命降杠杆(王).  6、除了王健林,潘石屹、李嘉诚也在远离地产  6月26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宣布以35.73亿元人民币整售上海虹口SOHO.  卖楼消息不到10天。7月4日,SOHO中国召开渠道沟通会时宣布启动北京光华路SOHO2、上海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  根据业内人士测算,预计这两个项目估值将超105亿元。这意味着,SOHO中国割肉出售物业回笼资金将超过百亿。  消息一出,市场上一片哗然。有人提出疑问:难道潘石屹要告别房地产。  面对质疑,“暂时告别不了,至少外滩SOHO和望京SOHO永远不会卖!”潘石屹同时表示,拿地建房模式已到头。  事实上,2014年以来,SOHO中国开始以整售资产的方式逐步撤出上海办公物业市场。从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潘石屹通过出售旗下业务套现236亿元。并且,在出售项目的同时,潘石屹并没有再买过一个新项目。  2014年2月,SOHO中国将位于上海的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以52.32亿元出售给金融街控股。  2014年9月,SOHO中国已经将凌空SOHO的10.02万平方米物业出售给携程旅行网,用作其业务发展的办公室,交易金额达30.5亿元人民币。  2016年7月,SOHO中国将公司将旗下SOHO世纪广场项目整售给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交总额为32.2亿元,折合单价达7.67万元/平方米。  潘石屹接受采访时表示,房地产行业“拿地—开发—销售”的这种商业模式到2017年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地价高,地产企业利润率很低,天花板已经在来的路上,甚至已经来了。SOHO中国不会再通过拿地去建房。  事实上,在潘石屹开始卖楼之前,李嘉诚家族在更早些时候开始抛售楼市频频套现。  李嘉诚家族近年来抛售楼市:  2013年8月,李嘉诚家族26亿元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项目。  2013年10月,李嘉诚将一年前刚刚收购的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出售价为90亿港元。  日,超人李嘉诚的二儿子、小超人李泽楷宣布把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出售出去。他名下电讯盈科和盈大地产联合公告,项目最终以9.28亿美金(约57.5亿人民币)成交。而这楼的买家则是地产私募基金基汇资本。  日,李嘉诚持股7.84%的新加坡房地产基金亚腾资产管理接近完成出售上海黄浦江西岸虹口区的一幢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大楼总楼面面积5.69万平方米计算,交易作价约达15.4亿元,李嘉诚从此笔交易中获益近三千万。  2015年2月,长江实业旗下公司以5.2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而这也是该公司11年来出售的首项资产。  日,长江实业地产以200亿元人民币的售价,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  李嘉诚在2016年长实地产业绩报告内表示,维持对楼市不太乐观的看法,表明现时地产市场内要物色有合理回报的项目殊不容易。  明显的是,李嘉诚家族已形成统一意见。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在证券商分析员会议上表明态度,除了总部长江中心大楼之外,什么物业都可出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健林卖万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