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清末历史的拐点 甲午战争争前后白银与英镑的兑换比率

甲午海战 的赔款是如何筹措的? - 知乎92被浏览25976分享邀请回答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甲午战争赔款的支付(转)  汇率:1库平两足银=0.18英镑=1.64日元  清朝通过借款在三年内赔款于日本,向日本支付具体数额为赔款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驻军费150万两、成色实足(纹银0.17与足银0.18的汇率差)损失1325万两/225万磅,银元贬值的磅亏(支付给汇丰银行和伦敦贵金属交易商)1494两。共计25969两(纹银),合4422万英镑,其中支付给日本4197万英镑(两种算法相差30万磅)。清朝于、1998与俄法、英德、英德订立借款合同,借库平银3亿两,本息计7亿4000万两。甲午(1984)至庚子(1900),年均摊还外债本息2000万两,约为岁入的1/4。  清国の资金调达(赔偿金借款)  1895年露仏借款4亿フラン(1582万ポンド)  1896年第1次英独借款 1600万ポンド  1898年 第2次英独借款 1600万ポンド  流传的2亿两或者2亿3000万两过于简单,而同上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后加上“掠夺的财务”变成3.4亿两,则没有证据。约4200万磅的结果与日本方的计算也较吻合——井上馨:“想到有3亿5000万日元涌进国内,无论政府或私人,都产生了一种无限富有的感觉。”日本获得约4000万英镑(战研原文),合3亿6459万日元(甲午军费为2亿日元),7895万日元弥补军费缺额,2亿2605万日元用于军事扩充(含陆军、海军、水雷艇),2000万日元献给皇室,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基金,57万日元作为官立八幡制铁所资本(约3000万日元的去向战研的文章没有交代)。一说有7260万日元作为货币改革时的准备金,从上文来看显然是不足的。但是日本的说法里反复提到这一点(但无具体数字)而几乎没提及军费用途。大概是由于当时赔款用金英镑支付,金英镑又可以直接兑换黄金,因此对银本位改金本位的货币改革中起了国家银行资本的作用?还有灾害准备基金1000万日元的说法。这个较为可信。  1840年:鸦片战争。  1853年:黑船开国。太平天国攻下南京。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幕府海军建立。  1861年:慈禧垂帘听政。  1865年:江南制造局(造船厂)创立于上海。  1866年:福泽谕吉创立庆应义塾。驻地军舰操练所改为讲习所(海军学校)。福建马尾开设水师学堂。  1867年:横须贺制铁所(造船厂)竣工开业。  1868年:明治元年,倒幕成功。  1871年:日清友好条约。  1872年:日本设陆军海军,实行征兵制。太平天国灭亡。  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李鸿章以四百万两年费筹建现代海军。  1876年:日本自造舰900吨的清辉号下水。中国海安号为2800吨,后因造价昂贵停止造舰。日朝签订《江华条约》,日本自此从朝鲜身上完成原始积累。  1877年:西南战争。东京大学成立。  1880年:日本制《教育令》《刑法》,要求开设国会。中国购定远、镇远。  1883年:双方大量购船。日本陆军大学成立。  1885年:日本实施内阁制。镇远、定远回国。  1888年:北洋海师成军。  1889年:日本制定宪法。当年军费总额占预算近30%。光绪亲政。  1890年:日本第一届国会。北洋水师八大远齐备。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军费占预算69.31%。  财年日本政府预算为8400万日元。  1895年12月,日本国会通过总金额超过5亿日元,预期1902年完成的军备预算计划。  据记载,道光时期(年)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约4000万两。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约占该额的37%。在偿付赔款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方面大量动用关税收入,一方面加重地丁漕赋、盐课、兵饷和商捐等的征收科派,致使本该应用于自身发展的大笔款项被索赔国掠走。但是,从宏观上观察,这一时期清政府尚能做到收支平衡,赔款对财政经济的影响还不显著。  这是因为:第一,清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只有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关税收入甚少。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关税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财源之一。同治末年,清政府年收入达到6000万两左右,比道光时期提高了50%。到光绪初年,又增到8000万两,比道光时期提高了1倍。这些新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赔款对清政府的压力。第二,赔款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太大。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分4年偿清,平均每年偿还373万两,约占岁出的9%。甲午战争赔款在中国财政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据统计,从甲午开战到是年腊月底,日本从中国获得的兵船、军械、军需等物价值7100万多日元,折合库平银4734.5万两。日本随军记者川崎三郎在甲午战后曾做过一篇《日清战役战利品概算》,对我们的统计也极有参考价值。这个《概算》的内容是从甲午开战到乙未战争结束,包括了所有各次战役的战利品统计数字,从中减去甲午年腊月底以前的部分,得出的就是乙未正月以后的数字了。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所获得的舰船、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品等,按日金价计算,共值8982.2万元,折合库平银5988.3万两,这个数字当然很不完整,也不可能完整。除以上这些实物以外,日本还通过这次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货币。对此,中外多有记述。如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称:平壤一战,“将弁私财,军士粮饷,凡有金币12箱,内共金砖67块,金锭61碇,金沙14 箱,大小30包,皆将领私财, 而军士粮饷,除粮食以外, 尚存饷银约及10 万两”,皆为日人所得。蔡尔康等编《中东战纪本末》所译日本官报亦称,此战“得金银40箱,每箱约重英权300磅,高丽钱不计其数”,并注曰:“英金1镑合华权4两,英权一磅合华权12两。其实,这些记述皆限于平壤一战,且不甚具体,很难据此作出比较精确的计算。根据日本当时所发表的历次战报,将其所获金银货币种类及数量具体开列后统计,币类别甚杂,计值单位不一,现据日方的逐一计算,计其值为3000万日元,折合库平银2000万两。 以上三项总计。共为1.198亿日元,折合库平银7988万两。  总括以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日本从甲午开战到马关议和前,其军费支出不过1.5亿日元, 约合库平银1 亿两。其二,日本实际得到的战争赔款数约为库平银2.6亿两,折合日金约3.9 亿元。其三,日本还在赔款之外掠夺了大量舰船、武器、弹药、机器等及金银货币,其价值约为库平银8000万两,折合日金1.2 亿元。这样,日本通过这次战争从中国所得到的现金及财物, 总计合库平银3.4 亿两, 折合日金5.1亿元。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收入的6.4倍,而不是一些日本有关论著中所说的4.1倍多。总之,通过这次战争,日本当局真正尝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甜头,切实感觉到了发动侵略战争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于是凭借这笔突然而至的巨款,大搞所谓“战后经营”,实行金本位制,进一步扩军备战,使整个日本国家战争机器化,成为此后东亚地区的主要战争策源地。日本开始进攻澎湖是在日,中日两方代表在日本马关正式谈判是在3月20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在日,双方在烟台完成互换条约手续是在5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则在5月29日。日本利用马关中日谈判之机抢先攻占澎湖,其用兵的费用本不应列入所应统计的军费支出之内;至于日本之进攻台湾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和换约之后,将其用兵的费用作为这次战争的军费支出更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所以,日本从开战到马关议和时的军费支出必定要低于2亿日元这个数目。  日本政府当时的全年财政收入大致在8000万日元之间。由于大力扩军备战,连年增加军事预算,如1890年军费占全年财政支出的28%,1892年军费占全年财政支出的41%,闹得国家财力维艰,捉襟见肘。到1893年年度决算,岁出总计8458万日元,只能勉求平衡而已。所以,日本要发动战争,军费支出要靠年度财政收入是根本不行的。看来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提用国库剩余金,一是另辟财源。国库剩余金才3000万日元,完全无济于事。而另辟财源也只有劝购公债之一途了。但是,认购工作并不顺利,售出不足8000万日元。这样,日本政府才于1894年12月决定两次共发行了总额为400万日元的有息流通券,并在此后两个月内,要求国民必须向政府交纳3000万日元的土地税和第二次战争贷款。由此可知,李鸿章估计日本军费支出不超过1.5亿日元之数,即折合库平银约1亿两,是接近于事实的。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应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分8次付清。与此同时,还订有《另约》3款,其中第1款规定:赔款交清前,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由中国每年支付库平银50万两。其后,中日又签订了《辽南条约》,其第3款规定中国再向日本支付赎还辽南费库平银3000万两。按这几项条约的规定。则从1895年起,到1902年止,中国将向日本支付赔款及利息共达库平银2.5472亿两,这样几近天文数字的巨款,相当于年度财政收入的3倍之多,清政府是很难承受的。清政府决定按条约在3年内交清赔款,这样可节省2100多万两的利息和200万两的威海驻军费。因此,清朝不是分8次支付赔款,而是分4次付
清赔款的。  查总理衙门档案,可知这4次付款的情况是:第1次,是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参赞马格里、曾广铨将一期款库平银5000万两折合英镑数面交日本使馆参赞国府寺新作。第2次,是日和8日,分别在柏林和伦敦,由中国驻德、英使馆各将二期款库平银250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付日本两处使馆之代表。第3次,是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将3期款1666 余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代表接收。第4次,本应在日交付,因是日为西人之礼拜天,银行不办公,故提前一天改为5月7 日交付。到此时止,尚有应交之4、5、6、7、8 期赔款,合计库平银8333余万两,拟在第4次作一次性付清。在此以前。中国已向日本交付了4次息银,计库平银1083万两。按条约需要扣除。故此次由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罗忠尧到英国国家银行,将只应交付之款库平银725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书记官山座园次郎收讫。至此,所赔军费库平银2亿两始全部付清。另外,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和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库平银150万两,也都按时交付。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向中国索取了库平银2.315亿两的赔款,似乎已经清楚了。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因为《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林董一到北京,就急迫地同清政府商谈中国交付赔款的办法问题。为了从中国尽可能榨取更多的实际赔款,他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提出要库平实足。本来,马关和谈提出以库平银作为赔款计量的标准,一直到和约最后签字,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都没有向李鸿章提出任何意见。其后,日本外务省发现中国的库平银有不同成色,便打起主意来了。库平为清政府所规定的国库收支银两的计算标准,并无白银实物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作为价值符号的虚银两”。  确定银两的标准成色,源于康熙时,“其成色约为935.374,即是每一千两纹银含有935.374两纯银,所以习惯上每百两纹银须申水6两始等于足银,这是虚银两最早的一种,可知康熙标准库平银每两为544.6296 英厘,即35.292公分。有人或认为康熙时规定每库平两约等于37.301克,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因为此规定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清末,《户部则例》第四条案语称,库平系指农工商部会同户部奏定划一度量衡章程,内库平一两,合法国衡数37格兰姆 又301‰。到1915年,权度法颁布后,又进一步明确以37.301公分为库平一两,这就很清楚,康熙标准库平每两为35.292 公分,而不可能是37.301公分。 但是,在以后的长期流通中,库平银的成色在全国范围内未能保持标准一致。不仅中央政府的库平与各省地方的库平各不相同,有大小之别,而且各省之间亦有长短之分,甚至一省之中有藩库平、道库平、盐库平之差。即以顺天府一地而言,库平既有三六库平和三四库平之分,成色相差甚大,还有成色介于二者之间的北京库平。平和北京库平成色比康熙标准库平高出不少;相反,三四库平成色则比康熙标准库平低出许多。显而易见,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清朝赔款所用之库平银应以康熙标准库平来计算。而林董却以贴足实足色为借口,要求成色为988.89,即库平银一两为575.82英厘,合37.31256公分,这就不仅远远高于康熙标准库平,而且比三六库平和北京库平还要高。尽管这一要求毫无道理,但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只能接受下来。这样一来,清朝实际上交付的库平银数目就多出许多了。仅此一项,清朝就比康熙标准库平银多付给了日本1325万两。当时,中日两国的金融制度都是实行银本位,而西方主要国家则都已实行金本位了。  日本借甲午战争胜利之机,为在战后实行金本位打下财政基础,便要求中国在伦敦用英镑支付赔款。因为连年以来,金价上涨,银价跌落,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故银镑对换比率虽偶有波动,但镑价上扬的势头是难以遏止的,这就形成了“镑亏”,尽管20余年来,镑涨银跌已成为总的趋势,但到1895年以后,镑价却稍有回落,即从1894年的平均镑价每镑兑换库平银6.21两落至约6.11两。问题是镑价肯定还要看涨,这从长远看,对日本是极为有利的。于是,林董单方面提出了一套对日本最为有利的划定镑价办法,即按当年6、7、8 三个月伦敦市价折中核算,而且作为固定的核算标准,即1英镑折合库平银6.0788两。总理衙门提出,“银价合英镑早晚不定”应就“交款之日,照上海规银总镑市价”,然后“升算库平银,即以西币若干合成千万两最平允”。这本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却被日本方面拒绝。日本为从中国榨取尽可能多的英镑,一方面压低镑价,一方面又确定固定不变的镑价,真可谓机关算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日本规定的镑价比伦敦市场的镑价低,中国兑换时就得多付库平银,实际上中国多付的库平银是被日本所得了,此其一。再说将镑价在几年内固定为一个比值,而在以后镑价连续处于坚挺的情况下,中国还要格外多付巨额银款,却只能吞下苦果而无话可言,这些格外多付的巨款,实际上也是为日本所得,此其二。例如,1896 年4月,中国即将交付二期赔款库平银5000万两时,镑价稍有下落,中国如按市场行情涨落兑换,是可以节省一大笔银两的。赫德即函呈总理衙门称:“上月底银价行市三十一边士一法丁,现落至三十一边士之数,按比核计,中国照上年定价交银,可省英金十五万零五百十四镑十九希令三边士,约合规银一百零四五万两。” 尽管市场镑价时有涨落,而中国应支付赔款的镑价却是死的,这样,中国得用高价购买英镑,而按低价支付给日本,其结果是中国大吃其亏,而日本则占尽了便宜。“ 镑亏”一项,日本就又从中国轻易地多得了约1500万两。  据上所述,可知一般中外论著中有关甲午战争赔款的记述是需要重新考虑的。  从条约的字面上看,清朝的赔款是三项:(1)军费库平银2亿两;(2)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3)威海日军驻守费库平银150 万两。 三项合计,共为库平银2.315亿两。其实,日本实际得到的数目还应该加上两项:(1)以库平实足为借口多得的1325万两;(2)“ 镑亏” 一项多得的1494万两。以上五项总计为库平银2.597亿两,折合日金为3.895亿日元,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2.6倍,也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日本有关明治财政史的著作,皆按库平银2.31亿两折算,得出3.64 亿日元之数,并为许多日本学者所引用,笔者殊觉考察未能全面,是十分不妥的。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结合战争前后与赔款有关的几种货币兑换关系的考察,综合考虑战争前后日元的币值变动,日元与中国库平银、英镑之间的比价关系等问题,可计算得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实际支出的军费总数不超过1.25亿日元,而清政府的实际支付,陆续折换成日金,却总计3.5836亿日元。日本从中国强行掠夺的资金高达2.3336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3倍。  《马关条约》第四款清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交情,第二次伍干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贰万万两=两亿两)根据条约内容,“ 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战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实际无力支付,更不可能三年还清了。被迫向英法德俄借款偿还战争赔款。但是战后对日赔款中不包括贷款利息和贷款佣金和回扣,这些钱实际被清政府经手官员,买办,以及国外银行团瓜分。唐德刚的计算方法应该包括了条约中所指的为未还完前“每百抽五之息”。根据条约,清政府应于条约签订的生效后的六个月内交五千万两,十二个月内交五千万,。从第二次起未完之款应付利息,按清政府没有提前还款计算(还清部分不在计息)。第一次五千万两、第二次 五千七百五十万两。余款七年内平均分六次还清。后六次共赔款一亿一千七百五十万两因此按条约计算还款数额不应超过两亿两千五百万辆(不包括赎辽费三千万两)。如果包括赎辽费三千万两,则达到两亿五千五百万两,接近于唐德刚2.6亿两的说法。  甲午战争赔款对日本的影响  第一,甲午战争是帝国主义的候选国—中国与日本的命运决定战,战胜国日本加入了帝国主义阵营的末班车,成为亚洲唯一晋升帝国主义之国家;战败国中国转为半殖民地的地位,变成列强争夺利权的一块肥肉。日本在一八九八年五月得到的赔偿有:军费赔偿二亿两、威海卫守备军费三年份一百五十万两、辽东半岛退还补偿三千万两,合计二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英镑三千八百○八万余)。中国在甲午战争时岁计不到一亿两,战费和募集内债都不成,只好向英德借外债六百六十三万余英镑。战败后对对巨额的赔偿更形无力,只好再更依赖外债。  第二,甲午战后日本以钜额赔偿金作为战后经营,在战后经营期,编入岁入一般会计的赔偿金是二亿円余,约为岁入总额的10%。赔偿金的一半以特别会计处理,过半投入扩军费用,也若干使用在「殖产兴业」方面。一八九五年十月的财政计画,七年间的军舰、武器海外支付预定额一亿七千三百四十九万円。一八九八年四月,井上馨藏相继续支付预算中支付外国二亿二千六百六十八万円。日本为军舰武器的购入费用年年增大,大半以在伦敦的赔偿金为结汇支付。日本政府为此,向清廷交涉赔偿金在伦敦以英镑接受,经半年交涉得清廷同意。日本即以此黄金为基准的英镑赔款,建立金本位制,从此加入欧美列强的金融体系,这等於是以牺牲中国民众的前提下建构的。  第三,甲午战争的赔款除了使日本除了工业化、扩张军备,并建立金本位制之外,在市场与关税方面日本也获得极大好处。中国市场从此开放,对日实行最惠国待遇,中国的货物税限於5%,日本则均课税20%以上。且获取台湾让日本得到了米糖的好处,因为米糖为日本工业化所缺,半糖进口占总额10%以上外汇,且可以平抑物价,并扩大税基间接税:消费税及专卖税。所以甲午战争其实是帮助日本现代化,助长了日国内轻工业
的发展,造成日本第一次产业革命
。  第四,中国则自此堕入半殖民地位,五年之内面临被瓜分命运。包括:俄国租旅顺、大连,德国占领胶州湾,法国占领广州湾,英国占领威海卫及九龙半岛。日本则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进入对俄十年准备战争,一九○二年英日同盟成立,打破「满韩交换」,一九○四年对俄宣战,最后因日俄战争成功而取得满州。  第五,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日本固然在战后得到以上好处,但是也有对其不利的影响。甲午战争对日本最直接的不良影响,是封闭了日本的立宪主义向民生主义发展的道路。日本在一八八九年公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一九八○年实行第一次众议院选举,到一八九四年对中国开战的四年间,代表市民利益的政党,在议会提倡「节俭经费,休养民力」,以预算案的审议牵制政府的作为。然而,甲午战争爆发后,一向为民喉舌批评政府的议会突然安静下来,从来以「责任内阁」、「财政改革」、「藩阀打倒」为口号而自负的政党,突然转变成为「打倒支那人」、「攻取万里长城」的闹哄哄声音。一八九五年秋天,自由党改变态度与伊藤博文合作,同意政府的扩张军备和增加税收,因为,蚕食中国并成为东亚的支配者,已成为日本全体的至上目标了。  赔款一览  1842年 8月赔款白银 2100万两  1857年 6月赔款白银 400 万两  1876年 9月赔款白银 20 万两  1860年10月赔款白银 800 万两  1858年6月赔款白银 200 万两  1860年10月赔款白银 800 万两  1874年8月赔款白银 40 万两  1876年10月赔款白银 509 万两  1895年4月 赔款白银 2亿3000万两  1901年9月 赔款白银 4.5亿两  以上总和60多年总共赔款7.2869亿两  庚子赔款还了69%左右,《辛丑条约》的赔款,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比例是俄国占29%(最不要脸),德国20%,法国16%,英国11%,日美各7%;。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个具体赔款过程(要兑换成能换黄金的英镑)以及造成的影响,绝对超越我们一般的认识!一个政府如果提供不给社会安全,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丧权辱国有什么价值?
  很有营养的帖子
  作者:@hanzy613 时间: 12:03:55   很有营养的帖子   ====  谢谢!
  对日本的长远影响是尝到战争掠夺的好处!从此下定决心扩张侵略。
  九旬老太为何裸死街头? 数百头母驴为何半夜 惨叫? 小卖部安全套为何屡遭黑手? 女生宿舍内裤 为何频频失窃? 老尼姑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 鬼? 数百只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 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 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 点百度贴吧法制频道年度巨献《楼主的不归之 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楼主变态狂的内心世 界…
  @田崇善
11:27:00  甲午战争赔款的支付(转)   汇率:1库平两足银=0.18英镑=1.64日元   清朝通过借款在三年内赔款于日本,向日本支付具体数额为赔款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驻军费150万两、成色实足(纹银0.17与足银0.18的汇率差)损失1325万两/225万磅,银元贬值的磅亏(支付给汇丰银行和伦敦贵金属交易商)1494两。共计25969两(纹银),合4422万英镑,其中支付给日本4197万英镑(两种算法相差30万磅)。清朝于、1998与俄法、英德、英德订立借款合同,借库平银3亿两,本息计7亿4000万两。甲午(1984)至庚子(1900),年均摊还外债本息2000万两,约为岁入的1/4。   清国の资金调达(赔偿金借款)   1895年露仏借款4亿フラン(1582万ポンド)   1896年第1次英独借款 1600万ポンド   1898年   —————————————————  价值2亿美元的时间银行图形商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美女博士改行拍成人片:不为钱就图个新鲜!
女大学生约见男网友 遭下迷药性侵三天三夜!
美女上演诱惑无间道!让人想入非非欲罢不能
印度性爱神庙 花式繁多惊呆游客!
花式虐狗 CBA球员娇妻组团大玩性感诱惑!
洗澡美女又被直播了!炒作还是隐私泄露?
中外女流氓PK 简直太疯狂了!
美女温泉沐浴 胸前湿身激凸超有料!
性感举牌女郎抢镜 绝对称得上是“人间胸器”
篮球宝贝徐冬冬晒性感健身照 傲人上围让宅男受不鸟!
美国女子内衣搏击赛 香艳热辣惊爆眼球
德国最大情色展会 台前幕后春光让人咂舌!
24小时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战役发起于日,经过窦家山、古城岭、马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赔偿白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