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为何不统计一下全国各省市人口数量经商数量呢

  时间: 15:00:00  地点:人民网  简介:3月30日15时,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王磊、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晓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创造便捷市场准入环境 落实企业登记与监管重点改革”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
王磊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王磊嘉宾
  各位人民网的网友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王磊,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人民网做客,跟各位网友交流一下有关企业登记注册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14:52]&
  嘉宾徐晓东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晓东。今天,我将就商事制度改革中,事中、事后监管的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14:52]
  主持人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还有哪些新的改革举措推出?&[14:55]
  王磊嘉宾
  2014年3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企业登记与监管领域相继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推进了注册便利,实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推行“先照后证”,压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市场活力得到激发。2016年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51万户,平均每天4.51万户;其中新设企业552.8万户,平均每天1.52万户。二是实施了证照整合,陆续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减少重复登记行为,节约了政府和企业成本。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在18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较三年前提高了18位。三是创新了监管方式,运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手段,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通过实施信用监管,2016年底全国共有468.8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四是促进了创业就业,优化小微企业服务机制,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来,新设立小微企业的开业率和活跃度保持在70%以上,为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促进了经济转型,改革以来第三产业新增企业占新增企业总量的80.7%,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为经济新动能转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商事制度改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改革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广大企业、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方面,我们今年将推出五项重点改革举措:一是推行“多证合一”;二是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三是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四是推行名称改革;五是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方便企业“进退”。除了上述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外,今年,还要继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认真履行“双告知”职责,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登记职能,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等领域改革。&[14:56]
  主持人
  请谈一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的意义。&[14:56]
  嘉宾徐晓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级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列明的重点工作,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国家的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平台,是企业报送并公示年报和即时信息的法定平台,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网上监管的操作平台,是政府部门开展协同监管的重要工作平台。公示系统已于2016年底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既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牵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创新载体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力抓手。加快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4:56]
  主持人
  在已经有了“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14:57]
  王磊嘉宾
  “多证合一”改革是李克强总理亲自部署的改革任务。日“三证合一”和日的“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相继实施以来,创设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提高,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同时改革也提升了政府行政服务效率,推进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此基础上,推进“多证合一”,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企业开办、运行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务,通过改革,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证照事项,集中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使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的“身份代码”,实现企业“一照(码)走天下”,大幅缩短企业准入时间。&[14:57]
  主持人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能为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哪些服务?&&[14:57]
  嘉宾徐晓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过一云一体系四平台建设,构成一个中心、两个门户,支撑一网归集、双向服务。一网归集就是通过各个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的统一归集和企业自行报送的年报和即时信息的归集,实现对社会公众、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双向服务。一个数据中心,从供给侧角度全方位提供整合融合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服务的两个门户,从需求侧角度,服务企业自律、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
  数据中心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全量归集、一码关联,建立区域汇聚、全国集中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库。中央56个部门、地方31个省(区市)的数据记于企业名下。以信息展示、查询统计、报表生成、决策分析、系统监控等方式,多维动态展现企业信息状态和数据归集情况;所有涉企信息归集到企业名下,所有企业信息归集到一张网上,形成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平台。工商总局已经向56个部门授予了用户名和密码使用权限,系统归集并记于企业名下企业各类信息16亿多条。
  公共服务门户具有信息搜索和信息填报两大功能。一是信息检索。企业、银行、交易方和所有社会公众,都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全国企业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登记的基本信息,也包括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政府公告、小微企业名录等信息。二是信息填报。企业可以在系统上填报年报和即时信息。上面已经讲过,这个系统是企业报送年报和即时信息的法定平台,作为企业,只有在这个公示系统上报送年报和即时信息,才具有法律效力,才算履行了信息公示义务。三是协同监管门户。各级政府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信息、接收信息、管理信息、查询信息。&[15:00]
  主持人
  怎样推进“多证合一”改革?&[15:01]
  王磊嘉宾
  “多证合一”的“多”到底是几,我们在国家层面不做具体规定,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多证合一”不是简单追求数量上的“多”,而是要实现协同多、联系多,以有效的协同推动更多的减(简)证。
  推进这项改革,各地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梳理涉企证照,明确整合范围。该减掉的减掉,该保留的保留,能整合的整合,确定“多证合一”整合范围。二是完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做好信息共享。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实现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部门共享”,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重复提交相同材料。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做好部门衔接。在“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机制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企业登记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企业不再另行办理“多证合一”涉及的已被整合的证照事项,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完成信息采集、满足管理需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证合一”改革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一脉相承,已按照“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登记模式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多证合一"登记,由登记机关将相关登记信息共享给被整合证照涉及的相关部门。企业原证照有效期满、申请变更登记或者申请换发营业执照的,登记机关换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此外,各地要积极配合、协调相关部门,不断扩大共享平台涉及部门范围,在"多证"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15:01]
  主持人
  下一步怎样建好用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15:05]
  嘉宾徐晓东
  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累自身信用,收获更多的信用红利;政府部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享涉企信息,实现工作联动,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可以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创新监管方式、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推进综合执法的有效手段。但是,要真正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作用,关键在于涉企信息的归集。要着力将各类涉企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于企业名下,形成企业的全景多维画像,解决企业信息碎片化、分散化、区域化问题。首先,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内部一定要统一思想,做到依法应归尽归,实现系统内部各条线涉企信息数据质量和归集数量“两手抓、两促进”,确保今年底前实现工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100%和记于企业名下归集率100%。其次,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国办函〔2016〕74号)要求,积极畅通归集渠道,扩大覆盖范围,坚持“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政府部门间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确保年底前涉企信息归集的政府部门覆盖率不低于70%。第三,要加强对市、县、所三级工商干部的培训,确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熟练使用率达到60%以上,切实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15:05]
  主持人
  今年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5:05]
  王磊嘉宾
  全国范围内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是中央深改办确定要完成的改革任务,也是今年全国工商系统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今年的改革目标是,全国工商系统要在今年10月底前,开通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网上登记系统,实现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个业务环节均可通过互联网办理,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网上办理或窗口办理,实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15:06]
  主持人
  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需要做好哪些工作?&[15:06]
  王磊嘉宾
  推进全程电子化这项改革,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尽快开通网上登记系统。网上登记的基本模式是“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反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登记机关提交有关登记材料的电子文本,登记机关审核通过后,企业再将相应纸质材料报至登记机关。二是要试点推进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既有制度条件,还有技术条件和外部因素,这中间还有理念的问题。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稳步开展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三是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目的是提高登记注册的便利性,关键是要用,在使用中完善系统、增强使用者的体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供实用、方便的保障服务,鼓励和帮助企业使用网上登记系统,让企业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效果,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15:06]
  主持人
  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工作的整体考虑是什么?&[15:10]
  王磊嘉宾
  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就是要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我们的整体考虑是:在今年10月底前,各地都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的能力,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真正为企业降低办事成本。同时给予企业充分的选择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在领取电子营业执照的同时,也可以选择领取和使用纸质营业执照。坚持“力推而不强求”的原则,循序渐进、稳妥推行。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和应用中,一定要坚持企业登记机关“谁登记,谁发放”的原则,坚持“无介质”“不收费”的原则,电子营业执照不依附于特定的存储介质,也不得向市场主体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前期试点地区要及时升级改造系统,做好已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全国统一模式电子营业执照的衔接工作。&[15:12]
  主持人
  请介绍一下商事制度改革后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成效。&[15:15] &
  嘉宾徐晓东
  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以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工商系统在年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企业踊跃年报,年报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2015年度企业年报公示工作顺利完成,报送并公示年报企业分别为1219.03万户、1482.49万户和1816.56万户,年报公示率分别达到87.55%、85.12%和88.32%,都高于商事制度改革前2012年全国企业83.86%的年检率。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实施年报公示制度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构建诚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简化了流程,方便了企业申报。改革前的年检制度要求企业提交纸质的年检报告,并且需要对年检报告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还需要在营业执照上加盖标识,企业至少需要往返工商机关两三次。在填报错误,或审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往返的次数可能更多。即使是部分地区实行的网上年检,也至少需要企业到工商机关一次,提交经网上审查通过的材料并在执照上盖戳。而年报公示制度只需要企业在网上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机关报送年报,并向社会公示即可,不需要到工商机关现场去进行报送,也不需要在营业执照上盖戳记,社会公众可直接在网上查询企业年报情况。&此外,年检还需要企业提交有关行政审批文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材料,而年报公示则不需要这些材料,这就大大便利了企业,减少了企业的时间和办事成本。
  二是减轻了企业负担。一方面由于程序的简化,材料的取消,企业的时间、交通、人力等成本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在年检制度下,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需要提交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审计报告的收费往往根据企业规模来收取,这对不少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开支,年报公示制度则不要求企业提供审计报告,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三是方便了公众获取企业信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在年检制度下,企业的年检报告提交给工商机关,作为档案留存并不向社会公开,公众要获得企业年检信息渠道十分有限,只有进入司法程序等特殊情况才可以调取。而实施年报公示制度后,企业向工商机关报送年报的同时,年报信息即向社会公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年报信息,这将有助于解决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四是发挥了市场在企业监管中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能。年检制度的定位是行政机关主导的定期监督检查,年报公示制度的定位是以市场和社会监督为导向的报告公示和信用监管。工商机关不对企业年报信息进行审查,而把对企业的监督交给市场,通过信息公示由社会来监管。相对年检制度,需要对每一户企业提交的年检报告进行逐一审查,年报公示制度降低了执法成本,使执法力量能够集中在事后的审查和信用约束上,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能。
  五是推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社会共治、共赢的格局。年报公示制度的核心是强调信用,企业年报信息对外公示,是在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是企业自身诚信的积累过程,通过与年报制度相衔接的投诉举报、审查检查、信用约束等制度,实际上在构建企业的诚信档案,从而推进商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形成共治、共赢的格局。&[15:16]
  主持人
  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意义和作用。&[15:16]
  嘉宾徐晓东
  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实施是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探索。
  对企业而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并公示年报是企业积累自身信用的过程。企业信用来源于企业存续经营过程中的点滴积累,来源于社会对企业信息的掌握和判断。通过年报,企业在公示自身年度信息的同时,向社会公开了存续发展的轨迹和依法经营的记录,有助于社会和交易对象形成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判断。依法年报,一方面是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守法经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一法定平台,让社会公众了解掌握企业经营存续状况,形成企业信用的需要。
  对社会而言,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核心在于企业主动公开自身的年度存续经营状况,有助于社会和交易对象了解企业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同时,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实施,使企业行为更加透明公开,把社会监督引入事中事后监管中来,有助于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从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
  对国家而言,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有利于国家掌握企业存续情况,为宏观调控和政府决策服务。年报公示制度要求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并公示年报,这相对于改革前的年检制度报送纸质报告,更有利于企业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从而形成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判断。同时,企业年报数据可以与企业登记数据、政府部门掌握的的其他数据进行关联、比对,从而加强对企业的大数据监管和对经济的宏观管理。&[15:16]
  主持人
  怎样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工作?&[15:17]
  王磊嘉宾
  今年,我们将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这项改革: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制度。总局将于今年6月底前确定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模式,制定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明确电子营业执照样式、管理规则,规范申领、发放、使用的管理流程。二是搭建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形成以总局为全国统一信任源点的、符合国家安全管理规范、具有市场主体身份识别、实行电子签名、防伪造防篡改防抵赖等信息安全保障功能的运行管理体系。三是做好电子营业执照的管理工作。登记机关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依法核准企业登记后,系统即自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依法向申请人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四是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应用。完善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主体和相关法人、股东身份识别、电子签名、电子档案、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功能,在全国共享、互认、通用的基础上,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全程电子化登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的应用。&[15:18]
  主持人
  为什么要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15:18]
  王磊嘉宾
  名称核准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现行的名称预先核准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公众混淆误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市场主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不断高涨,名称资源日益紧缺,“起名难、核名慢”成为困扰创业发展的痛点,需要在我们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加遵从市场规律,突出效率优先,尊重企业自主择名。&[15:19]
  主持人
  今年的企业年报公示工作有哪些新特点,工商总局有哪些工作安排。&[15:22]
  嘉宾徐晓东
  2016年度企业年报公示工作于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截至2月28日,全国应当公示2016年度年报的企业2594.05万户,已经公示2016年度年报的企业153.21万户,年报公示率为5.91%。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年报企业增加38万户,年报公示率高出0.6个百分点,企业年报工作开局良好。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年报工作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2016年度的年报是在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报送,进一步提高了年报的便利化水平。去年年底正式上线运行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涉企信息的统一归集和集中公示,这一系统的开通,为企业报送年报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界面,企业通过一个入口即可报送年报。同时,系统优化了年报功能,为企业提供了详细的年报说明和指导,大大方便了企业年报。年报完成后,年报信息还将通过新系统实现统一公示,归集到企业名下,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一个界面统一查询全国任何企业的年报信息,大大便利了年报信息的运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监督、联合惩戒和社会信用的积累。
  二是将原有社保和统计的年检换证报告事项整合一并向工商部门报送,并向社会公示。相关信息通过企业年报由工商部门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统计部门提供共享。通过年报内容的整合改革,一方面,由企业向三个部门分别报送年报信息,变为向工商一个部门报送年报,由企业跑腿变为信息跑路;另一方面,报送的内容进一步压缩,原有其他部门需要企业重复报送的基本信息改由工商部门提供,不再需要企业填报,仅保留了9项社保和统计事项,切实减轻了企业填报负担。
  针对2016年度年报的新情况,工商部门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确保年报率稳定。各省(区、市)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本辖区年报公示工作的督导,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提高企业自主年报意识和社会各界对年报的关注度。工商总局也将继续做好年报公示宣传引导工作,严格实行年报率通报制度和末位督查约谈制度。特别要强调的是,2016年度年报公示工作首次增加了社保和统计年报事项,各地工商部门将积极做好与人社、统计部门的协同联动工作,确保2016年度年报公示率稳定在85%以上。
  二是建立年报工作长效机制。今年是年报公示制度施行的第四个年度,年报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基本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知,工商部门推进年报公示工作也逐渐步入常态化,今后将逐步建立年报工作长效机制,摒弃“保姆式”监管,督导企业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自觉报送年度报告,自主公示即时信息。与此同时,今年还将大力推进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年底前实现工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100%和记于企业名下归集率100%。&[15:22]
  主持人
  今年名称登记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哪些?&[15:23]
  王磊嘉宾
  今年,我们要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加快实现企业名称库的全面开放,稳妥推进企业名称管理改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面开放企业名称库。要在开放县级企业名称库的基础上,至迟于今年10月1日前做到省、地(市)企业名称库向社会开放。结合企业名称库开放还要进行一次清理,做到公开数据准确规范,有效释放名称资源。
  二是建立完善比对系统。在开放企业名称库的同时,各登记机关还将建立完善禁限用规则、企业名称查询比对系统,供申请人进行筛查,并提供比对结果和有关信息。
  三是简化审核流程。各地要对现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程序、条件、要求等进行合理简化、规范,并嵌入到比对系统。有条件的地方,除企业设立需要前置审批、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登记不在同一登记机关的申请以外,可以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通过比对系统的企业名称申请与其他登记事项一并受理、审核,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登记的“零对接”、“零时限”。
  四是强化名称争议调处和不适宜企业名称纠正的有效措施。我们将把提高审核效率与强化名称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对争议、投诉及时做出处理。对已经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且拒不改正的,登记机关可以企业注册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企业名称,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15:26]
  主持人
  请谈一下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情况。&[15:26]
  嘉宾徐晓东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减轻企业负担和减少权力寻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工商系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去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工商总局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工商企监字〔号),对工商系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行了部署,印发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将12类工商检查事项全部纳入,100%全部实施随机抽查,明确了各检查事项的检查主体、检查依据、检查内容等。
  在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规定的同时,工商总局和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在实际监管工作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一是以企业公示信息抽查为基础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2015年部署开展了企业即时信息抽查、出资信息抽查和年报抽查三次全国范围的定向和不定向抽查工作,并就“双随机”抽查、第三方协助抽查机制等进行了探索,全国共抽查78.04万户企业。2016年全国开展抽查150批次,共抽查企业105.37万户。抽查结果均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对社会公示。二是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检查方式。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厦门等地已探索开展了跨部门的联合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6〕90号)对工商总局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15:26]
  主持人
  2017年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什么安排?&[15:33]
  嘉宾徐晓东
  2017年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国务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决策部署,按照《工商总局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要求,大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的体制机制。按照《工商总局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的要求,各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和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情况,制定本省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制定检查文书格式,规范检查方式、检查要点、检查程序。二是加强工商内部各业务条线抽查工作的融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所列的12类40项检查事项涵盖了工商部门各条线业务,实现了100%全覆盖。各级各地工商部门将以企业公示信息抽查为基础,积极整合工商各业务条线的抽查事项,全面实行工商各业务部门的联合抽查,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一次完成,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县级以上工商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积极探索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为双随机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经验。三是注重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公示信息等抽查工作中的运用,及时掌握企业出资等情况,及时发现不实登记行为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注意“双随机”抽查和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的融合。一方面,对基于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产生的不同风险类别的市场主体,可通过“双随机”的方式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高风险市场主体,可列为监管重点,实行“双随机”定向抽查;另一方面,将“双随机”抽查结果的持续积累作为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的动态即时数据,提高风险分类的科学性、精准性。&[15:33]
  主持人
  今年3月1日起,工商总局在全国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改革进展情况如何?改革会为创业者和企业带来哪些实惠和便利?推进改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5:40]
  王磊嘉宾
  去年底,我们在总结19个试点地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明确适用范围、简化登记程序、明晰各方责任等三个方面对在全国全面开展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进行了工作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
  各地积极落实总局部署,已经全面推行,势头较好。在推进这项改革中,各地登记机关将在严格适用范围、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免费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顺利进行简易注销公告,确保有关利害关系人通过公示系统进行异议留言,确保实现工商部门与税务、社会保障、商务等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推送,使更多的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高效快速地退出市场,实现市场准入、退出的良性循环。
  这里需要向社会各界说明的是:简易注销登记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根据《指导意见》只有未开业的企业或者无债权债务的企业,才适用。该《指导意见》还列明了不适用简易注销登记的8种除外情形,企业在申请简易注销前应当对是否存在这8种情形进行确认,并由全体投资人签署承诺书,郑重承诺不存在这8种情形。这8种情形包括:1.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2.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3.存在股权(投资权益)被冻结、出质或动产抵押等情形;4.有正在被立案调查或采取行政强制、司法协助、被予以行政处罚等情形的;5.企业所属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未办理注销登记的;6.曾被终止简易注销程序的;7.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注销登记前需经批准的;8.不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另外,符合条件的企业还要全面了解、准确理解这项改革,既能够享受到自主选择简易注销登记带来的便利,又能切实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信守承诺。在退出市场前,依法清结债权债务。对于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登记机关将依法做出撤销注销登记的处理,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对于恶意利用企业简易注销程序逃避债务的,相关利害关系人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公司股东或投资人主张相应民事责任。&[15:44]
  王磊嘉宾
  欢迎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再见!&[15:44]
  嘉宾徐晓东
  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人民网网友进行交流,感谢大家对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的关注和支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再见![15:45]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京ICP备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八号&&&&邮政编码:100820
技术支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各省市人口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