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为什么火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 掉队网 diaodui.net
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与商业的进度似乎快于预期,多家金融机构都宣布部署了相关的应用。虽然目前的探索都还比较初级,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比较远,不过毕竟是业界主动的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转载自零壹财经,作者郭竞。国内从2016年起,以招商、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场景,其中涉及多个应用场景,零壹财经整理分析了主流应用场景之间的共性以及传统系统中的痛点,分别列举区块链技术对于传统系统的变革,发现主要应用场景在共性中的个性化因素,总结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运用所具备的特征。由表1所示,零壹财经梳理了自2016年以来的各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在各个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探索情况,可以看到主要分布在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保险基本还处于理论阶段不纳入写作范围,其他部分应用场景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点融网、富金通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浙商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都已经上线,还有恒生电子下半年即将上线的区块链数字票据系统。根据国内金融机构探索情况来看,国内现阶段金融主流应用场景为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我们认为上述四个金融领域存在的痛点与当前区块链技术(系统)可以更好的结合。一、四个应用场景的痛点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1、跨境支付:痛点在于到账周期长、费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记账、结算和清算,到账周期长,比如跨境支付到账周期在三天以上,费用较高,比如以PayPal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续费率为4.4%+0.3美元,提现到国内以美元进账,单笔一次35美元,以人民币进账为1.2%的费用。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没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缩短了支付周期、降低费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2、供应链金融:痛点在于融资周期长、费用高。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系统为中心,第三方增信机构很难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伪,造成人工审核的时间长、融资费用高。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不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实性,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的周期。3、票据市场:痛点在于三个风险问题。操作风险:由于系统中心化,一旦中心服务器出问题,整个市场瘫痪。市场风险:根据数据统计,在2016年,涉及金额达到数亿以上的风险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银行;道德风险:市场上存在&一票多卖&、虚假商业汇票等事件。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系统稳定性、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减少传统中心化系统中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4、资产证券化:业务痛点在于底层资产真假无法保证;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交易透明度低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风险难以把控。数据痛点在于各参与方之间流转效率不高、各方交易系统间资金清算和对账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产回款方式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无法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还存在资产包形成后,交易链条里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信任问题。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增加数据流转效率,减少成本,实时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保证交易链条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的信任问题。二、三大条件:多方主体参与、中心化特性明显、通过增信手段消除信任问题根据上述分析,零壹财经进一步总结出区块链和金融应用场景结合应具备的三大条件。1、都需要多方金融机构、企业参与跨境金融:主要涉及跨行支付、跨境支付清算和结算等。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多方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涉及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货权质押融资等。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商业银行、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如供应商、经销商、核心企业等。票据市场:主要涉及票据转让、票据贴现交易等。涉及的金融机构央行、商业银行、票据中介企业等。资产证券化:主要涉及租赁收入、贷款余额、收费权等有效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原始权益方企业,银行、消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管理方企业主要是第三方信托企业、银行等,服务方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2、都是中心化系统中心系统的痛点在于系统安全性取决于中心节点安全性,这就造成如果中心系统出现问题,所有的分节点都会瘫痪。跨境金融:通过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系统为中心,对跨境支付的银行之间的法定货币进行清算和结算。供应链金融:通过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系统为中心,对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进行贷款发放、收纳和监管。票据市场:通过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央行所有的汇票登记和数据交换,其他银行或企业通过直连或代理的方式接入,使得所有票据承兑、交易、托收都在这套中心化系统上。资产证券化: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系统,通过统一将租赁收入、贷款余额、收费权等有效资产转化为各种类型可交易的证券在市场上流通。3、都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因为金融企业、机构间在传统业务中互不信任,都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通过增信的手段消除信任。在支付应用场景中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中为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在票据市场中为中央银行,资产证券主要是担保公司。三、四个应用场景存在的个性因素另外,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存在流程不同,参与主体不同,商业模式不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革也不尽相同,所以除了零壹财经总结的上述三大共同点以外,跨境支付是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则是在区块链上运用智能合约记录相关凭证。1、跨境金融:主要是基于虚拟代币(比特币及其他代币)交易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利用区块链记录每一笔交易信息。区块链上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身份验证,在区块链上完成对接并完成交易。因为区块链共享机制,双方的交易信息都保存在分布式账本中,交易透明度高;不需要第三方信任机构,支付成本降低;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汇款周期从以往3天以上,到现在可能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整个汇款。比如跨境支付实是用虚拟代币作为中介来实现的跨境支付,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数字身份完成在区块链上对接,具体流程以人民币汇款为例,国内银行将人民币转化为虚拟代币,再在收款端的国外银行将虚拟代币转化为收款人所在地的外币,以此完成跨境支付。2、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因为流程中都需要第三方增信,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共识准入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将以前需要人工审核、辨别真伪的凭证转化为智能合约,通过将参与机构连入区块链中,产生相关凭证的智能合约要记录区块链上时,必须要链上参与机构进行鉴权并授权记录,这样就可以保证相关凭证的真实性,由于区块链信息可追溯性,参与机构可以时时了解链上资产、资金情况。供应链金融中,不再需要人工审核、验证相关凭证真实性、增加账款的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和融资效率。以应收账款为例,应收账款出让方和受让方,从合同签订到仓库收货的整个流程、双方资产情况等凭证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中,并保存在链上金融机构的分布式账本中,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只需要应收账款出让方、受让方和对接金融机构在链上查询相关凭证,即可完成融资。票据市场中,通过链上记录的相关凭证、保证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和道德风险。从票据业务来看,从商业、银行承兑票据的出票、承兑、贴现都记录在区块链系统上;当在商业、银行承兑票据在交易时,只需在链上查询票据信息,保证票据的真实性、买卖一次性,减少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增加了交易效率。资产证券化中,从底层资产形成、交易、存续期管理、现金流归集等全流程都实现资产真实、信息实时、各方同时监督效果,防范各级金融风险。以京东金融ABS云平台为例,与建元资本、中诚信证评、中诚信征信等合作机构作为ABS云平台联盟链的公式节点,通过对链上每笔资产进行链上评分准入,从来对整个资产包的现金流实时监控,保证了资产真实性、信息实时性,有效防范各级金融风险。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如招商、民生银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场景结合的探索上,在共性方面都瞄准了参与主体多、中心化特性明显、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的应用场景。在个性方面,根据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四个主要应用场景来看,跨境支付领域是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解决支付周期长、降低费用和交易透明度低的痛点。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信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解决相关凭证真实性、中心系统安全性的痛点。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的陆续落地,区块链技术的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交易公开透明及不可篡改等特性将逐步应用在更多存在上述痛点和共性的金融场景中。转载请注明:掉队网 diaodui.net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_ 珲春人才网
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瑞泰币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场景。瑞泰币是一种资产凭证,背后对应的是医疗设备资产。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始正常的运营,并且应经开始盈利。区块链之所有火,那是因为这个技术可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痛点。
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应收账款的数据往往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企业效益,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关注“云图金融”每天获取供应链金融干货,甚至走向破产倒闭。所以。究竟该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从法律角度在预防应收账款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应收账款,甚至发生欠款纠纷、合法手段追收账款、取证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希望能够给企业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所帮助。云图@供应链金融%算是不错的,企业可能因此遭受损失。云图供应链金融,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多年,帮助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融资,其根据实践经验,将详细分析企业商帐催收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财务状况等等信息,与企业的发展和存亡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全国各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使处于债务链中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举步维艰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每一个行业的人士理解不一样,相关的解释也因为现实应用越来越多而渐渐浮出水面,随着这种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相关的成果也是越来越大。我们要想理解这种技术就要从现实当中去深入的了解。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信用环境还比较弱,...
区块链是一个变个性的技术,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币盈中国开创了“区块链+众筹”的模式,但这也只是区块链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应用而已。 有人砸比特币属于一种正常现象,比特币现在已经被央行盯上了,比特币每次被央行盯上都会大跌,这是常...
区块链金融应用是其在现实当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金融业需要这样的高端技术,传统的运作方式会因为这样的技术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区块链金融应用有着很多鲜明的特点,也让人们对此津津乐道,更因为实际产生的效果而倍受众人的关注,产生了越来...
瑞泰币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场景。瑞泰币是一种资产凭证,背后对应的是医疗设备资产。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始正常的运营,并且应经开始盈利。 区块链之所有火,那是因为这个技术可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痛点。
确实很热门啊,基本热度可直接比拟智能投顾吧。
企业应收账款的数据往往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企业效益、财务状况等等信息,与企业的发展和存亡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全国各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处于债务链中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
区块链现在是一个很火的名词啊,跟前几年“互联网+”出来的概念一样,很多东西都跟区块链搭上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技术还是很少的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真正的把区块链用到实际,医疗电子档案啊,电子数据,电子合同什么之类的,市场上把区块...
然而并没有,基本都是在讲故事。
上海和数软件有限公司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场景应用服务,根据其经验告诉您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5大应用 ●电子健康病例(EHR) 医疗方面,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是对个人医疗记录的保存,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上的电子病历。如果把病历想象成一个账本...
区块链2.0就是把人类的统一语言、经济行为、社会制度乃至生命都写就为一个基础软件协议。统一语将人类各民族自然语言统一为一种低熵值的表达形式并提供了它与计算机语言的接口;人类经济行为、社会制度体系和生命再生机制统称为时间货币系统。区...
返回主页:
本文网址:http://www.0440job.cn/view-.html& 分享到:(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016722',
container: s,
size: '800,80',
display: 'inlay-fix'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交易结果不可篡改和用户匿名参与等显著优势,这使其具备了推动金融业深刻变革的潜力,因此,自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围绕该技术进行多方面的应用尝试,业务领域包括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票据、供应链金融、反洗钱和客户识别等等。
来源:金融时报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的落地应用正获得积极推进。近日,微众银行联合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矩阵元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三家机构近一年来潜心开发且经实践检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取BlockChain OpenSource涵义命名)完全开源。与此同时,光大银行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泛资管阳光链正式上线。而农业银行也在近日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成为国内首个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银行。
事实上,在我国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区块链技术即被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起定义为战略性前沿技术,此后,国内多家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升温。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正在引发银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区块链落地应用加速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交易结果不可篡改和用户匿名参与等显著优势,这使其具备了推动金融业深刻变革的潜力,因此,自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围绕该技术进行多方面的应用尝试,业务领域包括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票据、供应链金融、反洗钱和客户识别等等。
近日,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客户提供的电商供应链融资产品&&&E链贷&,是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行涉农电商数据的基础上,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商融资服务,功能包括订单采购、批量授信、灵活定价、自动审批、受托支付、自助还款等。
而中信银行日前也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用证结算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该系统的还有民生银行,且两家银行打算以此为契机,建立银行间互联网技术联盟,吸引更多银行加盟。
&成功的区块链平台一定是开源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息科技部架构标准处处长朱峰认为,领先的区块链平台一定要做到开源,在开放环境中经过验证,可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配置,可支持多个层面的智能合约,完成功能治理,具有开放架构。
而这正是微众银行的&大动作&,由其参与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近日实现了完全开源。据介绍,BCOS平台从中国的商业可行性与监管要求出发,进行了深度理解和定制,更加适合国内企业使用。同时,微众银行等三家机构本身就具有大规模的商用业务需求,对生产环境里能达到的并发用户数、访问量、吞吐量、响应时间、可用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BCOS平台的优势正在于力求满足这些内在需求。
区块链缘何受热捧
据悉,目前还有邮储银行、招商银行、贵阳银行等也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应用,涉及资产托管、跨境清算、公益捐款、联合放贷等方面。此外,还有多家银行正在研究区块链应用,但尚未发布产品。
区块链缘何会在银行业如此受到追捧?朱峰表示,大致可归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银行为了应对和阻挡潜在的颠覆者,控制新技术;二是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三是探索新的业务机遇。
记者了解到,在金融行业,全球总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的42家银行已经加入R3区块链联盟,中国的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加入了R3,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发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
而除了掌握新技术、抢占先机的考虑之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效率、增强安全系数也是各家银行非常看重的因素。巴克莱银行研究与开发部副总裁表示,&如果银行开始共享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区块链,那么就不再需要中间商和大量的人工处理工作,而且可以加快交易、降低成本。&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使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报文、付款报文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施,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的时间,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
此外,该信息传输系统将银行和买卖方连接成一个网络,使得操作过程更加透明可追踪,各个节点(包括买卖双方)都能看到整个信用证业务的办理流程和主要信息,比传统信用证业务更加透明和高效,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不仅有利于维护客户利益,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水平,增强银行的获客能力。
而光大银行参与发起建设的泛资管阳光链则致力于构建资产管理托管大生态网,不仅能够实现管理人和托管人全面的信息共享,还可实时审计、监督以及监管,解决了目前泛资管行业的痛点。
区块链应用仍存挑战
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多领域应用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与各行业的关联仍需要更加深层与广阔的结合,因此需要行业共同推动区块链在国内外的发展。
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济师孟庆江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还面临诸多障碍。例如,为确保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与安全问题,需要保证多个节点同时参与记账,这将带来电力高能耗的问题;区块链数据库需要记录从创建初始延续至今的所有节点信息的存储,并要求完全同步,这种存储空间容量模式对硬件提出了较高要求;区块链技术所基于的非对称密码学原理若受到破解将威胁其安全性,需要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密原理才能保障;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还将面临全球监管机构的监管新规挑战,在技术上需要无数次试验运行这个新系统,将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银行业已经建成了比较成熟的IT基础设施,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新的IT基础设施,可能会降低一些运营成本,但是代价也很大,总体来看是否会节约成本以及金融机构是否会对未成熟的技术冒险,值得思考。以欧洲的情况来看,虽然50%的银行号称开始对区块链进行概念验证,但没有一家银行将区块链应用在实际生产环境中。
业内人士强调,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需要采取理性、科学、客观的态度去应对,防止盲目跟风。因此,面对区块链的热潮,银行业应该冷静思考,尊重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持理性,通过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谨慎选取业务场景进行试验和应用。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随着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成为主流,它将有助于推动区块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区块链与SD-WAN相结合,通过加快处理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并记录每个交易的每个节点验证
尽管在当前,区块链正显示出在各行各业中重塑商业流程和模型的强劲势头,它仍然处在发展的极早期阶段,其分布式账本的广泛迭代距离合规监管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数字货币交易已经停止,但是,区块链技术仍在前行。
11月9日以来,几乎淡出人们视野的比特币现金BCC迎来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短短几天内便从621美元(约合人民币4123元)最高涨至2160美元(约合人民币14342元),截止13日19时
物联网是非金融领域与区块链联系最为密切的应用。如果把区块链的特性优势与物联网相结合,就可以保证设备网络的真实性,提高系统速度,节省一些繁杂的环节。
热门会议:
我们的服务: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我的图书馆
区块链这么火,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哪些应用?
虎嗅注: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与商业的进度似乎快于预期,多家金融机构都宣布部署了相关的应用。虽然目前的探索都还比较初级,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比较远,不过毕竟是业界主动的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转载自零壹财经,作者郭竞。国内从2016年起,以招商、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场景,其中涉及多个应用场景,零壹财经整理分析了主流应用场景之间的共性以及传统系统中的痛点,分别列举区块链技术对于传统系统的变革,发现主要应用场景在共性中的个性化因素,总结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运用所具备的特征。&由表1所示,零壹财经梳理了自2016年以来的各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在各个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探索情况,可以看到主要分布在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保险基本还处于理论阶段不纳入写作范围,其他部分应用场景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点融网、富金通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浙商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都已经上线,还有恒生电子下半年即将上线的区块链数字票据系统。根据国内金融机构探索情况来看,国内现阶段金融主流应用场景为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我们认为上述四个金融领域存在的痛点与当前区块链技术(系统)可以更好的结合。&一、四个应用场景的痛点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1、跨境支付:痛点在于到账周期长、费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记账、结算和清算,到账周期长,比如跨境支付到账周期在三天以上,费用较高,比如以PayPal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续费率为4.4% 0.3美元,提现到国内以美元进账,单笔一次35美元,以人民币进账为1.2%的费用。&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没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缩短了支付周期、降低费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2、供应链金融:痛点在于融资周期长、费用高。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系统为中心,第三方增信机构很难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伪,造成人工审核的时间长、融资费用高。&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不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实性,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的周期。&3、票据市场:痛点在于三个风险问题。操作风险:由于系统中心化,一旦中心服务器出问题,整个市场瘫痪。市场风险:根据数据统计,在2016年,涉及金额达到数亿以上的风险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银行;道德风险:市场上存在'一票多卖'、虚假商业汇票等事件。&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系统稳定性、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减少传统中心化系统中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4、资产证券化:业务痛点在于底层资产真假无法保证;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交易透明度低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风险难以把控。数据痛点在于各参与方之间流转效率不高、各方交易系统间资金清算和对账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产回款方式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无法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还存在资产包形成后,交易链条里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信任问题。&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增加数据流转效率,减少成本,实时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保证交易链条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的信任问题。&二、三大条件:多方主体参与、中心化特性明显、通过增信手段消除信任问题&根据上述分析,零壹财经进一步总结出区块链和金融应用场景结合应具备的三大条件。&1、都需要多方金融机构、企业参与&跨境金融:主要涉及跨行支付、跨境支付清算和结算等。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多方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供应链金融:涉及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货权质押融资等。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商业银行、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如供应商、经销商、核心企业等。&票据市场:主要涉及票据转让、票据贴现交易等。涉及的金融机构央行、商业银行、票据中介企业等。&资产证券化:主要涉及租赁收入、贷款余额、收费权等有效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涉及的金融机构、企业是原始权益方企业,银行、消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管理方企业主要是第三方信托企业、银行等,服务方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2、都是中心化系统&中心系统的痛点在于系统安全性取决于中心节点安全性,这就造成如果中心系统出现问题,所有的分节点都会瘫痪。&跨境金融:通过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系统为中心,对跨境支付的银行之间的法定货币进行清算和结算。&供应链金融:通过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系统为中心,对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进行贷款发放、收纳和监管。&票据市场:通过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央行所有的汇票登记和数据交换,其他银行或企业通过直连或代理的方式接入,使得所有票据承兑、交易、托收都在这套中心化系统上。&资产证券化: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系统,通过统一将租赁收入、贷款余额、收费权等有效资产转化为各种类型可交易的证券在市场上流通。&3、都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因为金融企业、机构间在传统业务中互不信任,都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通过增信的手段消除信任。在支付应用场景中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中为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在票据市场中为中央银行,资产证券主要是担保公司。&三、四个应用场景存在的个性因素&另外,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存在流程不同,参与主体不同,商业模式不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革也不尽相同,所以除了零壹财经总结的上述三大共同点以外,跨境支付是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则是在区块链上运用智能合约记录相关凭证。&1、跨境金融:主要是基于虚拟代币(比特币及其他代币)交易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利用区块链记录每一笔交易信息。&区块链上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身份验证,在区块链上完成对接并完成交易。因为区块链共享机制,双方的交易信息都保存在分布式账本中,交易透明度高;不需要第三方信任机构,支付成本降低;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汇款周期从以往3天以上,到现在可能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整个汇款。比如跨境支付实是用虚拟代币作为中介来实现的跨境支付,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数字身份完成在区块链上对接,具体流程以人民币汇款为例,国内银行将人民币转化为虚拟代币,再在收款端的国外银行将虚拟代币转化为收款人所在地的外币,以此完成跨境支付。&2、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因为流程中都需要第三方增信,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共识准入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将以前需要人工审核、辨别真伪的凭证转化为智能合约,通过将参与机构连入区块链中,产生相关凭证的智能合约要记录区块链上时,必须要链上参与机构进行鉴权并授权记录,这样就可以保证相关凭证的真实性,由于区块链信息可追溯性,参与机构可以时时了解链上资产、资金情况。&供应链金融中,不再需要人工审核、验证相关凭证真实性、增加账款的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和融资效率。以应收账款为例,应收账款出让方和受让方,从合同签订到仓库收货的整个流程、双方资产情况等凭证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中,并保存在链上金融机构的分布式账本中,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只需要应收账款出让方、受让方和对接金融机构在链上查询相关凭证,即可完成融资。&票据市场中,通过链上记录的相关凭证、保证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和道德风险。从票据业务来看,从商业、银行承兑票据的出票、承兑、贴现都记录在区块链系统上;当在商业、银行承兑票据在交易时,只需在链上查询票据信息,保证票据的真实性、买卖一次性,减少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增加了交易效率。&资产证券化中,从底层资产形成、交易、存续期管理、现金流归集等全流程都实现资产真实、信息实时、各方同时监督效果,防范各级金融风险。以京东金融ABS云平台为例,与建元资本、中诚信证评、中诚信征信等合作机构作为ABS云平台联盟链的公式节点,通过对链上每笔资产进行链上评分准入,从来对整个资产包的现金流实时监控,保证了资产真实性、信息实时性,有效防范各级金融风险。&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如招商、民生银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场景结合的探索上,在共性方面都瞄准了参与主体多、中心化特性明显、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的应用场景。在个性方面,根据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四个主要应用场景来看,跨境支付领域是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解决支付周期长、降低费用和交易透明度低的痛点。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信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解决相关凭证真实性、中心系统安全性的痛点。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的陆续落地,区块链技术的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交易公开透明及不可篡改等特性将逐步应用在更多存在上述痛点和共性的金融场景中。&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机构区块链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