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能源发展与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坚并举?

长宁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
□罗铭春 本报记者 宋成均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长宁县全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决战脱贫达小康,一路攻坚一路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21个贫困村,实地开展入户调研工作,从摸清自身“家底”、找准致贫“穷根”、瞄准发展“靶向”入手,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住房条件、增收途径、人居环境、思想意愿五方面,着眼于群众易明白、干部有抓手、效果能检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依托文化事业 助推智力脱贫 “看山看水看四川,好山好水么出英贤,爱山爱水么爱四川,走进四川天地宽。”日前,在长宁县井江乡新田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上演了一场村上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文化惠民演出。同时,在演出现场,还举办新田村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典礼,为当地孝老爱亲、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村民授予荣誉称号。 “节目精彩得很,我在新田村生活了几十年,从来看到过这么精彩的表演。”当地村民张树中高兴地说。新来的“第一书记”潘小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不仅为他们协调资金新修了一座文化广场,还请来了县文化馆的演出队伍,为他们表演精彩的节目,极大地增强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新田村文化惠民演出只是长宁县依托文化事业,助推智力脱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长宁已经健全了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偏远山区教师扶持计划,投入164万元兜底资金,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同时,组织开展了类似新田村一样的“文化惠民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共计21场。 发展经济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感谢新来的‘第一书记’蒲淑鲜,她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鸡苗,还协调专家给我们技术指导。”赖启军是长宁县古河镇幸福村一名典型的贫困户,月收入不到1000元。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步有所改善,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家里搞起了土鸡养殖业,如今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 “邹书记对我们的支持太大了,现在我已养殖了200多只竹鼠。”长宁县竹海镇双凤村贫困户邹泉说,自从“第一书记”邹友才来了后,不管技术指导还是资金支持,都对他帮助很大。如今他家的竹鼠养殖产业一路看好,预计今年竹鼠养殖的纯利润就有8万元左右,2017年能够达到15万元。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和主渠道,也是建立“造血”功能的突破口。据长宁县委副书记肖自力介绍,为加快推进产业精准扶贫,2015年,长宁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69万元,投入行业扶贫资金1082万元,编制了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裙竹荪、肉牛、林药间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园区5个,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0万亩。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土地流转,引导企业和合作社落户贫困村,引导贫困村自建合作社和村支两委带头发展,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 奋力攻坚克难 助推全面小康 “贫困村要脱贫,一看道路畅不畅、二看房屋亮不亮、三看产业壮不壮、四看环境美不美、五看群众上不上。”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董茂成介绍说,长宁县委审议并通过了《中共长宁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了长宁未来五年脱贫工作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脱贫工作目标,通过全县各级干部奋力攻坚克难,把全县21个贫困村建成道路畅通、房屋漂亮、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群众幸福的美丽新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长宁县贫困人口由6.813万人减少到2.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4%下降到6.2%,贫困村由50个减少到21个。今年,该县明确了4594人脱贫、4个贫困村“摘帽”的工作目标,力争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19年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闻热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
蜀ICP备号&&川新备08-120013&&宜工商备字[2009]4号
主办:宜宾日报社 地址:宜宾长江大道中段27号 邮编:644002扶贫观察|能源发展与脱贫攻坚并举 光伏扶贫花开正好
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重要模式,光伏扶贫如今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主导的脱贫方式,也因其精准性、可持续性成为了备受国家认可的扶贫方式。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资讯-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播放:3,886
播放:6,533
播放:33,508
播放:1,147
播放:8,309
播放:5,506
播放:12,227
播放:3,997
播放:4,517
播放:2,613
播放:1,523
播放:49,160
播放:17,362
播放:21,635
精选视频号
播放:1,990扶贫观察|能源发展与脱贫攻坚并举 光伏扶贫花开正好
扶贫观察|能源发展与脱贫攻坚并举 光伏扶贫花开正好
央广网10月19日消息(记者王梦妍)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重要模式,光伏扶贫如今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主导的脱贫方式,也因其精准性、可持续性成为了备受国家认可的扶贫方式。今年4月,记者走进亿利资源集团的第三期光伏发电项目基地,一排排整洁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计海正忙着清洗电池板。“天气暖和了,我们清理完承包的区域就可以种植甘草和养殖,又到了挣钱的日子了。”张计海一边干活儿一边开心地对记者说。张计海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一名贫困户,因先天性身体残疾,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更加艰难,但他正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2017年年初,在得知亿利太阳能公司面向独贵塔拉镇各村社贫困户实施光伏组件清洗及板下种植养护扶贫项目后,张计海与亿利太阳能公司签订了承包协议。与此同时,他将自家半新的四轮车也充分利用起来,按照组件清洗水车租用要求进行了改造,经过现场试验符合组件清洗使用要求,并与亿利太阳能公司达成水车租用协议。正如张计海本人所言:“亿利光伏发电给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好机会,让我感到过上富裕而又幸福的生活不再是梦。”在杭锦旗独贵塔拉,像张计海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与光伏项目合作及打工的模式,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据了解,1GWp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规划光伏发电800MWp、光热发电200MWp,项目总投资约109.17亿元,治沙面积78000亩,项目完全使用沙漠未利用荒沙地进行建设。截止到2016年6月已经建成并网发电310MWp,治沙面积1.5万亩,每年可发电5亿多度。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运营周期内可帮扶贫困户800余户,创造1000余个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1900余万元;利用光热板下的土地进行种植养殖,特别是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一年下来,每户农牧民可创收6万余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能源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精准实施能源扶贫工程,并将“惠民利民,实现能源共享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可连续30年产生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今年8月,成功并网的中国高寒地区首个双面高能扶贫电站——中来齐齐哈尔富裕县22kw光伏扶贫示范项目,在其建成后运行的30年中平均每年可为电网提供32032.93kw/h,比常规光伏电站预计多发25%-35%电量,将为村集体带来约70万元的经济收入。光伏电站在向电网输送清洁电力的同时,也为当地扶贫对象和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为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找准贫困农民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在推行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华盛绿能鼓励贫困户加入到农业创客的行列当中。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为贫困户提供固定设施、融资平台(创业基金)和销售平台,承包户则能以合作社或个人作为主体,与华盛绿能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农业创业,贫困户可以实现从产业工人到承包户再到创业者的“三级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作者最新文章&&&&&&正文
多措并举贯通脱贫攻坚“最后一米”
日09:50&&来源:映象网
  “最后一米”是各种扶贫政策、资金、物资“落地”的最后一步。虽然这一步“距离”很短,却直接关乎脱贫的成败。如果帮扶干部工作不给力,“最后一米”发生了梗阻,那么不管扶贫政策多么优惠,资金多么充足,物资多么丰富,都不能让贫困户得益,脱贫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当前,众多帮扶干部能否把心沉到群众中去,把政策落实到位,下大功夫、大力气贯通这“最后一米”就将决定脱贫的成效。
  贯通脱贫“最后一米”,就要真心为贫困户讲解好政策,确保学深会用。有的贫困户对国家的帮扶政策理解不透,只是片面的看到修建基础设施和安全住房等的建设。然而,要深刻认识到只有讲政策理解透,才能更好的将政策用好,让政策宏利发挥实效。有的贫困户由于对医疗教育等政策的一知半解,导致其付出了过多的费用,阻碍了脱贫步伐,因此党员干部应当时时处处把贫困户的需求放在心上,以热情和真心做好讲解好脱贫政策,让贫困户主动配合工作。如此一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扶贫举措便能迅速跨越这“最后一米”落地生效。
  贯通脱贫“最后一米”,就要提高能力,培育技术。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话道出了技术的重要性,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以不靠天吃饭,让自家很快致富。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想解决“最后100米”之难题,还得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保证其收入来源。把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农村贫困户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从而实现“授人以鱼”扶贫向“授人以渔”扶贫转变,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
  贯通脱贫“最后一米”,就要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力。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扶贫资金能否用到刀刃上,就事关广大贫困群众是否能够及时汲取帮扶资金,借力发展。只有将扶贫资金精准的投放到能够创业发展的群众身上,让其有发展资金投入到发展致富的产业当中,从而成功的实现贫困户向发展者身份的转变。
  扶贫“最后一米”是否畅通,不仅关系着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也关系到我们之前的努力能否取得实效。广大帮扶责任人要认清自身重大责任责任重大,坚守一线,深入群众,用脚去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扶贫举措,用心去触摸贫困群众的现实需求,保障这“最后一米”通畅无阻,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梦。(布夫惹古)
文章关键词:脱贫攻坚;最后一米
责编:王庆河
文化“慧”民,必将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快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志向和智慧的提升,最终走向全面小康步伐。
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要“狠”,脱贫攻坚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硬仗,要有“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精神,每个帮扶单位必须立下军令状,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签订责任书,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有种意识,贫困户不摘“贫困帽”,干部就掉“乌纱帽”,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发挥埋头实干、永不言败、奋力一搏的精神,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打一场漂亮的脱贫摘帽翻身仗。
干部开展脱贫攻坚攻坚工作,需要时刻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创业的活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进步。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带头学习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带头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示范带动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致富动力和能力是治本之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干部带头、脱贫人才领军、“不走的工作队”保驾护航。
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也蕴藏着新机遇,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就要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增强干事业的那股“牛劲”、抓工作的那股“猴劲”和做扶贫的那股“虎劲”,耕好自己那的“三分地”,方能不负人民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做一个人民满意、时代需要的陈泽胜式的扶贫好干部。
扶贫工作对于青年干部是一张白纸,青年对扶贫工作也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探索;只有不断认识;只有不断发现,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
脱贫攻坚本是一件民心工程,如果脱离了实际大搞表格扶贫,必然会伤民心。要真正实现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帮扶干部必须真心融入农村,要有“踏地十年”的决心,以造福一方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领路人,各级扶贫干部更要立好标杆、做好表率,用“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实干行动让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们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绣花"功夫?现在是什么面貌?脱贫之后的路又该怎么走?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六集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为您讲述兰考脱贫背后的故事,给正走在脱贫路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参考。
“绣花”,一针一线都是真。向贫困宣战,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是要“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工作不能靠一己之力,脱贫要求我们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联络,全情投入,踏石留印,凿壁留渠,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勇承重任的担当感染和带动群众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脱贫攻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基础工作扎实不扎实,帮扶措施精准不精准,资金管理严格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压实。
只有让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真正跨过“贫困基准线”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才会由“数字量变”到“生活质变”。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