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无得籴农无得粜是什么意思

贵州一源竹消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名字测试,贵州一源竹消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名称测算-好名字网
公司名字:
名字分析结果如下
名字繁体拼音笔划五行
贵Fgui12木
州州zhou6金
源源yuan14水
竹竹zhu6木
消消xiao11水
防防fang12水
工工gong3木
程程cheng12火
设Oshe11金
有有you6土
限限xian14金
公公gong4木
"贵" 的解析: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costly]
贵,物不贱也。--《说文》
贵货而贱土。--《国语?晋语》
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左传?昭公三年》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
又如:春雨贵如油;昂贵(价格很高);贵腾(价格暴涨);贵踊(物价上涨);贵贾(高价)
社会地位高 [noble]
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广雅》
一曰爵以驭其贵。--《周礼?太宰》
民犹犯贵。--《礼记?坊记》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礼记?祭义》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显贵;权贵;亲贵(帝王的近亲或亲信);富贵(有钱又有地位);贵地(显达的地位;尊称他人的乡里);贵途(升官晋爵的途径);贵私(一心想私人占有);贵不期骄(显贵者不锲望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仍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贵重;重要 [important]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又如:贵宝(贵重的宝物);贵献(贵重的献礼);贵器(贵重的器皿。喻大器或高位);贵珍(贵重的珍品)
敬辞,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用 [your]
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儒林外史》
又如:贵国;贵府;贵地;贵上下(询问对方姓名的敬辞);贵上(对别人的仆役称其主人的敬称)
地位显要的人 [high official]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于之贲《山村臾》
又如:贵门(权贵人家);贵阶(唐代品秩之制有九品,五品以上称贵阶);贵游(没有官职的王公贵族);贵躬(指王公贵人)
贵州省的简称 [Guizhou province]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云贵高原
姓。汉有庐江太守贵迁
抬高物价 [rise in price]
而粜谷之人贵贱其价。--《论衡?变动》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晁错《论贵粟疏》
崇尚,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中庸》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画策》
又如:贵德(崇尚道德);贵爱(珍贵爱重);贵农贱商(重农轻商);贵尚(崇尚;尊崇);贵好(崇尚和喜好);贵贵(尊敬显贵的人);贵敬(敬重);贵异(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珍视);贵信(尊重和信任)
"州" 的解析: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后作“洲” [islet]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prefecture]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district]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周代国名 [Zhou state]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一" 的解析: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d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序数的第一位 [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only one]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某一个 [certain]。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每;各 [each]。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另;又 [another]。如:蝉一名知了
全;满 [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乐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相同;一样 [same]。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齐一;联合 [combined]。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统一 [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专一 [single-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纯一不杂 [pure]。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独 [alone]。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都,一概 [all]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很;甚 [very]。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始终 [all along]。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一经 [in case]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犹一一 [one affer another]。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初次,第一次;开始 [begin]。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源" 的解析:源〈名〉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来源;根源 [cause]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竹" 的解析: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消" 的解析: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eliminate]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消失,完全不存在 [vanish]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曾巩《上杜相公书》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减削 [decrease]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消磨,打发 [get through]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享受;受用 [enjoy]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售出 [sell]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货物])
禁受,经受 [bear]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抵得上,配得上 [match]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需要;须 [need]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消息 [news]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又如:消耗(消息)
糖尿病 [diabetes]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防" 的解析:防〈名〉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dam]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要塞;关防 [fortress]。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地名 [Fang town]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通“房”。住室 [room]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筑堤 [dam]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防止;防备 [guard against]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防守;防御;防卫 [defend]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朱克敬《瞑庵杂识》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堵塞 [block]。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遮蔽 [shelter]。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工" 的解析: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worker]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韩愈《师说》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musicians]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古代特指女工 [woman worker]。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官吏;职事 [duty]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工夫;技术 [skill]。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工地;工作场所 [post]。如:工地;工棚
工程 [engineering]。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工业 [industry]。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工作;生产劳动 [productive labor]。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工作量 [amount of work]。如:工时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manday]。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engineer]。如:张工,李工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note of musical scale]。如:工尺谱
劳绩,功绩 [achievement]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成效 [effect]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精巧,精致 [delicate]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擅长;善于 [be good at]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明?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程" 的解析:程
(形声。从禾,呈声。本义: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
度量衡的总称 [a general name of measurements of all kinds]
按度程。--《礼记?月令》
程者,物之准也。--《荀子?致仕》
法式;章程,规格 [regulations]
张苍定章程。--《汉书?高帝纪》
又如: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程考(按科举常规考试);程品(法式;规范);程法(程式;法则)
典范;法度 [standard]
匪先民是程。--《诗?小雅》
后世以为法程。--《吕氏春秋?慎行》
又如:程律(法律);程墨(作为范本阅读的八股文选集)
限度;期限;定额 [norm]
明宵有程。--《魏都赋》
又如:程额(定额;定限);程期(期限);程限(达到的期限)
指以驿站邮亭或其他停顿止宿地点为起讫的一段路 [stage of a journey]。如:程顿(路程距离及途中可供食宿休止的地方);程头(站头。路程中休止处);程歇(谓行程中的食宿休止)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全程(全部路程);程老(谓在路途中死亡)
学习、办事的进展安排 [order]。如:日程,课程,进程
指一段时间 [time]。如: 一程子;这程子;前些程子
步骤;过程 [procedure]。如: 流程; 疗程;历程
衡量;品评 [judge]。如:计日程功;程才(衡量考较才能);程量(衡量)
"设" 的解析:设
(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find a place for]
O,施陈也。--《说文》
钟鼓既设。--《诗?小雅?彤弓》
整设于门外。--《礼记?月令》。注:“陈也。”
规矩陈设。--《礼记?经解》
张乐设饮。--《战国策?秦策》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聊斋志异?促织》
设树险阻。--《淮南子?本经》
设酒杀鸡作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陈设(摆设);设醮修禳(僧道为禳除灾祟而设的道场);设蓍(占卦。蓍:蓍草,古人常用其占卜);设弧(摆设木弓。表示生男);设(摆设佩巾。表示生女);设奠(陈设祭品,追悼亡者);设醴(设置甘美的醴酒。比喻礼遇贤士)
创立,建立,开创 [set up]
权之所设。--《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注:“设,施也。”
设都于禹之绩。--《诗?商颂?殷武》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附设(附带设置);设令(施设律令);设位(立位,定位);设官(设置官职);设科(设立教授的学科;设置取士任官的科目);设帐(开馆教授门徒);设版(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敌);设险(在险要地方设置防御);设覆(设置伏兵)
筹划;秘密策划 [plot]
设以攻宋。--《淮南子?修务》
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三国演义》
又如:设阱(设计陷害别人);想方设法;设谋(设定谋略);设计(算计;谋划);设局(设下骗局;安排圈套);设施(安排;措置);设处(筹划,安排)
拟设;设置 [install]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设疑(提出疑问);设论(文体名。拟设问答来阐扬论述的意旨);设难(拟定问题铺设言辞,以困窘对方);设辩(拟设辩说);设言托意(拟设言语来寄寓心意)
施行,实现 [carry out]
各一则不设。--《吕氏春秋》
又如:设教(施行教化)
布置,部署 [fix up]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史记》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if]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设若;设使
完备 [complete]
居处,兵卫甚设。--《史记?刺客列传》
大 [large]
益长裕而不设。--《易?系辞下》
"备" 的解析:备
(形声。从人,(衢??))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cautious]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完备;齐备 [complete]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通“惫”。疲乏;困顿 [dog-very tired]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准备;预备 [prepare]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防备;戒备 [guard against]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储备 [store]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be equipped with]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凑数;充数 [make up the number]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守备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设备;设施 [facilities]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又如:军备;装备
全部;完全;尽 [entirely]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有" 的解析: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q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取得,获得,占有 [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苗…汤代有夏。--《荀子?议兵》
"限" 的解析:限
(形声。从阜,艮声。阜,土山,与山势有关。本义:阻隔)
同本义 [sunder]
限,阻也。--《说文》
限之以大故。--《楚辞?怀沙》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又如:限绝(隔绝);限隔(阻隔;隔绝);限带(阻隔围绕);限难(阻难)
限制;限定 [limit]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杜甫《别赞上人》
又如:限状(限期完成公务的文书)
险阻 [danger and barrier]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战国策》
限期 [deadline]
限六日内交。--《广东军务记》
不可限以时月。--宋?沈括《梦溪笔谈》
留待限期。--《聊斋志异?促织》
严限追比。
又如:限次(期限);限尽(寿命到了期限);限外(逾期)
界限、边界、分界线(如领土、运动场所、田地等) [boundary]
限,界也。--《小尔雅》
长城之限。--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
又如:东限琅琊台
限度,止境 [limits]
心中无限事。--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地有限。--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权限(职权范围);宽限(放宽限期);极限;上限;下限;限级(限度等级)
门槛 [threshold]
限,一日门榍。--《说文》
限阈也。--《玉篇》
又如:锯断城门限
"公" 的解析: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D《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collective]
汉之为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朝廷;国家 [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子游名,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通“功”。劳绩,功绩 [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犊
公布,让众人知道 [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司" 的解析: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take charge of]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承担 [bear]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樊得和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实司其名。--明?刘若愚《酌中志》
通“伺”。侦察,观察 [observe]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官吏;方面之长 [official]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an independent bureau]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复姓的一部分 [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以上分析结果仅从数理上简单分析,没有考虑到其他企业法人个人信息等的配合。
公司测名声明
一个好的公司名字,就是一个公司的品牌,一个吉祥好听的公司名字能给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一个朗朗上口的品牌自然容易让客户和大家记住,来吧一起来测下你公司名字的吉凶情况吧,一个公司好字号不仅数理要吉,而且全称数理也要吉,用字的五行要和公司行业所属五行相对应,并且要配合法人代表生辰八字,和生辰八字相互补益。
1、好名字网公司测名打分系统是运用我国古代周易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对名字笔画进行五行数理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吉凶信息。
2、公司测名字打分方法:输入公司(企业)、店铺全称或公司主体名称进行测算,但吉凶影响最大的是公司或店铺的主体名称,系统会根据周易数理自动对你说提供的名字进行测算打分,还有严正你公司名字的吉凶状况
比如:公司(企业)名称一般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如北京(行政区)国美(字号)电器(行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那么公司主体名称为:国美电器(类似于股票简称)。总而言之,以形成品牌效应的字面作为测算对象。建议以公司名全称、商号、商号+行业(如:奇虎科技)各测算一次,综合衡量其吉凶。
  店铺名称,应以招牌字面(一般即字号)为测算对象。
3、本系统提供的公司测名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不要太过迷信
相关专题应用
www.hmz.com 粤ICP备号-5
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则贵籴 歉则贱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