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所 立案调查怎么查询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一核心提示: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更积极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资料图片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IPO秉承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思路。业内人士认为,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更积极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重质重规范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统计,截至11月30日,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通过30余家公司IPO申请,未通过20余家,还有几家暂缓表决。盛势资本董事长魏其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他了解的情况看,受到更多重视,“合规性红线一旦被触及,不会因为公司业绩好,而有所容忍。”在11月上会的某企业2014年、2015年、2016年、月实现归属于分别为1.67亿元、1.67亿元、4.45亿元和1.88亿元,平均净利润过亿元,但是仍没有通过审核。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业绩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数据看,主板和中小板的过会公司净利润中位数在8900万元左右,创业板的在5131万元左右。如申请IPO公司业绩达到上述标准,但是内控等存在问题,过会仍然困难。这位人士说,目前部分否决理由集中在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等,但是,从本质上看,可能体现的是委员对技术问题、业务问题、披露问题等的深层次关注。比如,在技术问题上,法律或财务方面合规性依据是否充分。在业务问题上,盈利模式披露是否清晰,与财务数据等是否能对应等。在披露问题上,关注样本选择的,是否存在选择性比较和不合理问题等。“盈利能力弱,利润真实性存疑,存在各种突出问题和经营不规范、不诚信、不合规企业将成为淘汰对象。”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对企业规范运行要求从严了,在审核过程中询问的问题越来越细化,对拟上市企业盈利质量将长期保持高度关注。申万宏源证券报告认为,新一届发审委“严”之有道、意在长远,将对市场参与各方起到警示鞭策作用。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主动压制IPO市场,而是为未来IPO市场更健康发展护航。对中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从业者表示,随着IPO发审持续从严,对中介机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主动承担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国浩律师事务所集团执委兼资本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维说,IPO方面的新动态,主要是对企业规范运作要求从严了。那么相应的,律所在做IPO项目时,更要注重企业规范性要求。对财务数据真实性,也是一个关注重点。律所加强了对一些与财务相关情况的独立调查,如关联方、关联交易、重大合同真实性等。“我们现在更重视相关项目质量,包括内核要求也提高了,在IPO项目沟通上也把风控要求前置了。”刘维说。除加强立项审核,一些中介机构还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近期推出业内第一次财税证券律师培训,邀请国内一线顶级财税从业人员作为主讲。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段爱群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所谓财税证券律师,就是在传统证券相关法律基础上,还要求律师掌握更多财税知识。“这样,我们不仅可在法律上做到勤勉尽责,还可在财务和法律、税务和法律交叉领域和其它中介机构形成交叉复核。”段爱群表示,这样的做法可提高中介机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更好为客户服务,也更有利于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我们现在接触拟上市企业的时候就会提出一些建议,告诉他们上市不是免费的午餐,必须重视财务规范和现金流管理,从起步阶段就把‘看门人’的任务做足。”在魏其芳看来,审核从严会倒逼投行未来挑选优质IPO,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未来应更多关注市场空间大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同时在财务合规、合法经营方面有潜质的企业。魏其芳说:“以前抱着闯关试一试心态的企业会望而却步,投行在合规、风控、内核等方面要求都会从严。后续也不排除一些企业转而寻求并购重组或海外上市方式登陆资本市场”。【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二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打点”发审委员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寻租空间缩小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辽宁元正、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不再追逐“委员所”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来源:经济观察报原标题:发审委新名单搅动池水?“委员所”光环渐褪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执行获取文章信息函数 var aid = '1527307';《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三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蒋欣 黄蕾 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张宇(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会计师事务所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打点”发审委员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寻租空间缩小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专项,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不再追逐“委员所”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招股书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financeapp)。《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四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蒋欣 黄蕾 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张宇(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会计师事务所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打点”发审委员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寻租空间缩小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专项基金,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不再追逐“委员所”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招股书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五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蒋欣 黄蕾 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张宇(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会计师事务所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打点”发审委员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寻租空间缩小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专项基金,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不再追逐“委员所”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招股书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六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蒋欣 黄蕾 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张宇(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会计师事务所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打点”发审委员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寻租空间缩小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专项基金,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不再追逐“委员所”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招股书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七月26日晚间,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纲、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在央视就直接融资等问题接受采访。其中,黄红元指出,IPO会考虑市场总的发展情况,一定是一种常态化的均衡。伴随着IPO常态化的持续,发审从严的趋势也正在日渐清晰。7月24-25日,全国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提出,将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7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发审委员80人候选名单,职务与资历多为“顶配”,或将成为有史以来的豪华阵容,对发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证。从严趋势不仅仅在发审终端体现,在一线监管、投行内核等阶段,都已经渗透,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IPO守门人,正在经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券商代表首现发审委7月25日证监会公示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共有80人。从候选人组成结构来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占大头,分别有32位、24位;8名来自高校;6名来自券商;与保险资管各4位;资产评估机构2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券商代表首次亮相IPO发审委。“在我看来,监管层终于重视券商的呼吁。证券公司作为IPO市场中重要的参与方,但过去在发审委一直没有机会出现。”7月26日,北京一名保代表示。对于此次候选人名单阵容,不少人士表示候选人无论从职务还是资历,都堪称“顶配”。7月26日,南方一名资本市场律师告诉记者,其律所一名合伙人入围本次发审委候选名单。他介绍称,该合伙人IPO项目数量在其律所常年排在第一位,是律所的IPO实力担当,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较强。除了会计师和律师绝大多数为合伙人级别外,代表大多为“董事长”,这样的豪华阵容在发审委历史上亦是首见。以第11届-15届发审委员资历为例,基金公司代表的职务多为“”或“副总裁”,或“总裁助理”。有市场人士认为,董事长能着重体现中介机构对发审工作的重视。但这也引发业内人士的隐忧,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亦对董事长的业务能力表示存疑。7月26日,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则谈到,关键要看业务能力与工作经历挂钩,有的董事长并非内部提拔,券商工作经验较短;有的走“从政”路线,不一定有较强业务能力。一线监管马不停蹄发审制度的改革是监管层落实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重要步骤。而今年以来,发审委的审核尺度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尽管今年审核速度加快,上会企业较多,但否决率也相应提高,这意味着发审委并未放宽审核标准。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上半年的否决项目比例为13.75%,去年同期则只有6.09%。其中6月份的否决比例最高,高达23.81%,否决家次共有10家。7月26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老总表示,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否决率比去年提升,这说明审核标准也在提高。监管层在上市入口处把关,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不少企业还未上会就已经被劝退。7月26日,华南一家大型投行人士亦谈到,目前IPO审核要求非常严格,“监管层提出的问题非常细致,比定增项目的审核要求还要严格。”同时,IPO现场检查亦马不停蹄进行。截至7月20日,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正常审核的排队项目共有619家,其中参与现场检查或者抽查的家数共有284家,占比达45.88%。“今年以来投行迎来大量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与自查是目前投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前述华南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监管层明确表示,将会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投行内核举足轻重IPO守门人中,中介机构亦是重要角色之一。今年以来受监管层要求,“内核”一改过去弱势地位,在投行架构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7月26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老总笑道,今年IPO很热闹,但自查也热闹。他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增加自查环节,内核提问也比以前更多。7月26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内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内核部门压力最大。“一边是监管层的要求,另一边是业务部门同事的施压;同时工作量也比以往大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不仅对项目质量提出要求,亦强调投行风控的有效性,要把投行业务纳入公司整体风控体系。在去年年底,证监会通报了投行类业务专项检查,并开出一批罚单。对新时代、国信、国泰君安、中泰和东莞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其他在投行业务内部控制、执业行为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证券公司,由派出机构谈话提醒,督促其及时整改。同年,兴业证券涉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信达证券涉振隆特产IPO造假,均受到处罚。(编辑:杨颖桦)《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八月26日晚间,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纲、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在央视就直接融资等问题接受采访。其中,黄红元指出,IPO会考虑市场总的发展情况,一定是一种常态化的均衡。伴随着IPO常态化的持续,发审从严的趋势也正在日渐清晰。7月24-25日,全国证券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提出,将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7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发审委员80人候选名单,职务与资历多为“顶配”,或将成为有史以来的豪华阵容,对发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证。从严趋势不仅仅在发审终端体现,在一线监管、投行内核等阶段,都已经渗透,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IPO守门人,正在经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券商代表首现发审委7月25日证监会公示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共有80人。从候选人组成结构来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占大头,分别有32位、24位;8名来自高校;6名来自券商;基金公司与保险资管各4位;资产评估机构2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券商代表首次亮相IPO发审委。“在我看来,监管层终于重视券商的呼吁。证券公司作为IPO市场中重要的参与方,但过去在发审委一直没有机会出现。”7月26日,北京一名保代表示。对于此次候选人名单阵容,不少人士表示候选人无论从职务还是资历,都堪称“顶配”。7月26日,南方一名资本市场律师告诉记者,其律所一名合伙人入围本次发审委候选名单。他介绍称,该合伙人IPO项目数量在其律所常年排在第一位,是律所的IPO实力担当,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较强。除了会计师和律师绝大多数为合伙人级别外,券商与基金公司代表大多为“董事长”,这样的豪华阵容在发审委历史上亦是首见。以第11届-15届发审委员资历为例,基金公司代表的职务多为“总监”或“副总裁”,或“总裁助理”。有市场人士认为,董事长能着重体现中介机构对发审工作的重视。但这也引发业内人士的隐忧,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亦对董事长的业务能力表示存疑。7月26日,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则谈到,关键要看业务能力与工作经历挂钩,有的董事长并非内部提拔,券商工作经验较短;有的走“从政”路线,不一定有较强业务能力。一线监管马不停蹄发审制度的改革是监管层落实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重要步骤。而今年以来,发审委的审核尺度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尽管今年审核速度加快,上会企业较多,但否决率也相应提高,这意味着发审委并未放宽审核标准。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上半年的否决项目比例为13.75%,去年同期则只有6.09%。其中6月份的否决比例最高,高达23.81%,否决家次共有10家。7月26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老总表示,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否决率比去年提升,这说明审核标准也在提高。监管层在上市入口处把关,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不少企业还未上会就已经被劝退。7月26日,华南一家大型投行人士亦谈到,目前IPO审核要求非常严格,“监管层提出的问题非常细致,比定增项目的审核要求还要严格。”同时,IPO现场检查亦马不停蹄进行。截至7月20日,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正常审核的排队项目共有619家,其中参与现场检查或者抽查的家数共有284家,占比达45.88%。“今年以来投行迎来大量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与自查是目前投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前述华南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监管层明确表示,将会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投行内核举足轻重IPO守门人中,中介机构亦是重要角色之一。今年以来受监管层要求,“内核”一改过去弱势地位,在投行架构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7月26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老总笑道,今年IPO很热闹,但自查也热闹。他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增加自查环节,内核提问也比以前更多。7月26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内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内核部门压力最大。“一边是监管层的要求,另一边是业务部门同事的施压;同时工作量也比以往大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不仅对项目质量提出要求,亦强调投行风控的有效性,要把投行业务纳入公司整体风控体系。在去年年底,证监会通报了投行类业务专项检查,并开出一批罚单。对新时代、国信、国泰君安、中泰和东莞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其他在投行业务内部控制、执业行为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证券公司,由派出机构谈话提醒,督促其及时整改。同年,兴业证券涉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信达证券涉振隆特产IPO造假,均受到处罚。(编辑:杨颖桦)《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九7月26日晚间,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纲、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在央视就直接融资等问题接受采访。其中,黄红元指出,IPO会考虑市场总的发展情况,一定是一种常态化的均衡。伴随着IPO常态化的持续,发审从严的趋势也正在日渐清晰。7月24-25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提出,将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7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发审委员80人候选名单,职务与资历多为“顶配”,或将成为有史以来的豪华阵容,对发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证。从严趋势不仅仅在发审终端体现,在一线监管、投行内核等阶段,都已经渗透,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IPO守门人,正在经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券商代表首现发审委7月25日证监会公示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共有80人。从候选人组成结构来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占大头,分别有32位、24位;8名来自高校;6名来自券商;基金公司与保险资管各4位;资产评估机构2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券商代表首次亮相IPO发审委。“在我看来,监管层终于重视券商的呼吁。证券公司作为IPO市场中重要的参与方,但过去在发审委一直没有机会出现。”7月26日,北京一名保代表示。对于此次候选人名单阵容,不少人士表示候选人无论从职务还是资历,都堪称“顶配”。7月26日,南方一名资本市场律师告诉记者,其律所一名合伙人入围本次发审委候选名单。他介绍称,该合伙人IPO项目数量在其律所常年排在第一位,是律所的IPO实力担当,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较强。除了会计师和律师绝大多数为合伙人级别外,券商与基金公司代表大多为“董事长”,这样的豪华阵容在发审委历史上亦是首见。以第11届-15届发审委员资历为例,基金公司代表的职务多为“投资总监”或“副总裁”,或“总裁助理”。有市场人士认为,董事长能着重体现中介机构对发审工作的重视。但这也引发业内人士的隐忧,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亦对董事长的业务能力表示存疑。7月26日,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则谈到,关键要看业务能力与工作经历挂钩,有的董事长并非内部提拔,券商工作经验较短;有的走“从政”路线,不一定有较强业务能力。一线监管马不停蹄发审制度的改革是监管层落实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重要步骤。而今年以来,发审委的审核尺度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尽管今年审核速度加快,上会企业较多,但否决率也相应提高,这意味着发审委并未放宽审核标准。根据wind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上半年的否决项目比例为13.75%,去年同期则只有6.09%。其中6月份的否决比例最高,高达23.81%,否决家次共有10家。7月26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老总表示,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否决率比去年提升,这说明审核标准也在提高。监管层在上市入口处把关,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不少企业还未上会就已经被劝退。7月26日,华南一家大型投行人士亦谈到,目前IPO审核要求非常严格,“监管层提出的问题非常细致,比定增项目的审核要求还要严格。”同时,IPO现场检查亦马不停蹄进行。截至7月20日,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正常审核的排队项目共有619家,其中参与现场检查或者抽查的家数共有284家,占比达45.88%。“今年以来投行迎来大量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与自查是目前投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前述华南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监管层明确表示,将会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投行内核举足轻重IPO守门人中,中介机构亦是重要角色之一。今年以来受监管层要求,“内核”一改过去弱势地位,在投行架构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7月26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老总笑道,今年IPO很热闹,但自查也热闹。他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增加自查环节,内核提问也比以前更多。7月26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内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内核部门压力最大。“一边是监管层的要求,另一边是业务部门同事的施压;同时工作量也比以往大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不仅对项目质量提出要求,亦强调投行风控的有效性,要把投行业务纳入公司整体风控体系。在去年年底,证监会通报了投行类业务专项检查,并开出一批罚单。对新时代、国信、国泰君安、中泰和东莞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其他在投行业务内部控制、执业行为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证券公司,由派出机构谈话提醒,督促其及时整改。同年,兴业证券涉欣泰电气欺诈发行,信达证券涉振隆特产IPO造假,均受到处罚。(编辑:杨颖桦)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精选十随着12月最后交易周的到来,今年也将画上句号。自新一届大发审委履新以来,首发申请通过率明显降低。对于企业不能顺利过会,有关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八点: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此外,e公司记者同时从多处获悉,随着IPO新环境和“新生态”的出现,各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激荡。一方面,就拟IPO公司而言,发行路径开始出现“分道而走”的趋势;另一方面,“新生态”正在对券商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堰塞湖或将前移至券商”成为业内新预判,在此情况下,有券商将项目的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拟IPO企业分道走“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已经明显分化成两类情况:一类公司自信资质和基本面较好,在堰塞湖逐步消解的情况下,开始加速推进IPO进程;另一类公司则觉得自己资质不太好,或内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抓紧时间加速‘治病’、完善公司治理。”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华北区领导合伙人童传江对e公司记者表示。“自信公司”加速推进IPO,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是新股发行“堰塞湖”的逐渐疏解。根据wind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维持稳步推进,截至12月23日,本年共有429家新股发行,融资金额2255亿元。而根据德勤预计,今年或将有436融资2304亿元,相比于2016年的227只新股和融资1504亿元而言,均出现了大幅度提升。“两项指标的大幅回升,说明新股发行保持了常态化。”童传江就此对e公司记者表示,但这种大幅提升并非盲目,整体来看,2017年中小IPO在增加,大企业IPO反而减少了。“根据我们统计,2017年前五大大宗IPO包括中国银河、财通证券、华能水电、浙商证券和中原证券,没有50亿元以上的极大规模新股发行,5家公司合计融资规模为177亿元;而2016年上海银行一家公司的IPO融资额便为107亿元。”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日前也指出,2017年来,证监会继续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审核效率。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拟IPO企业都能顺利上市。根据德勤统计,截至日,今年以来在发审会上被否的企业已经达到78家,否决率高达16.7%。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约为8成。童传江分析,企业不能顺利过会通常由于八个方面的原因:持续获利能力存疑,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业务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不规范,商业模式合法性,同业竞争问题,募集资金运用,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企业IPO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从今年没有过会的企业情况来看,行业周期问题、企业业务问题、内控不规范等都有所囊括,拟IPO企业应该合理判断行业风险、竞争态势和内控制度。”实际上,部分“不自信公司”已经开启了 “治病”之旅,多数存在相关问题的拟IPO排队企业已经出现撤退潮。日,碧桂园曾发布公告,碧桂园物业议决撤回在上交所建议分拆独立上市的申请,部分已排队2-3年临近“上会”的企业很多也变得谨慎起来,甚至部分企业开始想办法暂缓IPO进程。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审核从严有利于实现优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水平。“A股市场正在实现返璞归真,实现有质量的IPO。”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华北区领导合伙人林国恩指出,未来中国的IPO市场,被取消发行的公司占比有望逐步减少,这一点从的趋势中,就可以看到端倪。“就香港上市申请情况来看,今年包括转板上市在内的上市申请宗数和申请人自行撤回申请个案都出现回升,但是申请被拒和被发回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中,2017年前11个月,申请被拒公司家数为8家,较去年同期的13家相比,下降幅度为38%。申请被拒同比减少,说明上市公司对交易所规则更为了解了。“配套制度有待跟进而在IPO“新生态”下,除了拟IPO企业之外,各参与主体实际上都在面临激荡。某券商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不少券商都已经提高项目的立项门槛,一些大券商更是将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同时在“中端”环节,此前保荐机构盲目抢进度、卡位置的作法也会面临改变。“以前堰塞湖在证监会,以后堰塞湖或会前置到券商环节。只有正确选择推荐优质企业、切实发挥看门人的作用、正确引导企业看待发行上市,才能压缩保荐机构的压力,避免给自己找麻烦。”前述投行人士表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堰塞湖消除、以及发行常态化的继续,下一步的发行节奏会趋于平稳。其中德勤预计,明年配套发行数量和融资额预计稳中有降,其预计全年料发行约320-380只新股,融资额则为亿元人民币。其中,目前已经通过发审会的20余家企业正在轮候上市,按照2017年审批和发行速度,有望在2018年1月完全消化。但随着IPO的常态化,不少其他层面的配套跟进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方面。童传江认为,这种配套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保持市场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进出机制等多个方面。来源: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