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中石油加油卡使用方法成功的,分享一下方法呗

中石油以前日子怎么过:周永康时代宴请不低于10万|中石油|国有企业|能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石油以前日子怎么过:周永康时代宴请不低于10万
中国石油。
  3月16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昨日(3月19日),媒体曝出,廖永远在北京有一个秘密据点,与他亲近的人可去纵情声色。
  近来,中石油高官频频落马,人们对在这个排名世界五百强前十位的国有企业里挖出几个蛀虫似乎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一直以来,社会上都流传着很多关于这个“土豪”国企如何“有钱任性”的传说。
  流言虽不可信,但从已经证实的例子里,我们也可以窥见中石油以前的日子过得真的不错。
  一、食堂女服务员个个模样端正
  人家的食堂绝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样,打饭师傅穿着油渍渍围裙腆着大肚子,打菜的时候勺子“深入浅出”,临了还故意给你抖掉几片肉。害你不得不厚着脸皮赔笑,“多给点呗。”
  据中石油员工透露,大力反腐前,食堂的女服务员个个年轻、模样端正,基本可以肯定,她们是经过专门挑选的。
  食堂的菜色也不含糊,每顿饭有十几个菜,像卤牛肉、酸汤肥牛、鳝鱼粉丝、炸大虾等,料好、味道也好,自助餐形式随便吃。这一顿饭得多少钱?五块钱。
  二、周永康时代宴请不低于10万
  据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中石油透露,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周永康执掌中石油的那个年代,每顿宴请消费没有低于10万元,而且,这样的宴请几乎每天都有。
  三、副处级以上人手一套团购房
  小编在单位经历的最贵一次团购是百元蓝牙耳机,还是部门同事自费的。作为五百强企业,中石油出手当然与众不同。
  2008年以来,中石油下属公司兰州石化团购过两次商品住宅:一次是2008年,以3200元/平方米团购雁京罗马花园住房1175套;一次是2012年,以6200元/平方米团购与雁京罗马花园一街之隔的阳光怡园。阳光怡园对外出售的价格在7000元/平方米以上。
  2009年,中石油下属北京华油服务总公司斥资20.6亿元团购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星城三期的8幢住宅楼和2幢商用楼,外加2个地下停车场。团购房价约为9000元/平方米,远低于该楼盘23000元/平方米的市场价。
  这只是“冰山一角”。位于北京北四、五环之间的宝石花苑小区,是中石油另一处团购楼盘项目,买方为中石油下属的中石油华北销售公司。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上述团购房,公司副处级以上的领导人手一套,获得此房的普通员工并不多。
  四、公积金月缴存额最高达12万
  2013年,中石油兰州石化员工向媒体提供一份名为《兰州石化党委办公室2011年度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的文件,兰州石化2011年为名单上的52人缴存的公积金,超过9万元的有10人。这其中,企业为其缴存额最高的达到12万元,平均每个月一万多,如果再加上个人缴存额,此人2011年公积金账户里有16.7万元,神马缴存比例、上限都是浮云。
  此外,据了解,中石油仅购物卡发放,每人便达2万左右,这还只是普通员工的标准(此处小编有泪)。
  五、下属公司被曝使用百万豪车
  2011年,网友发帖爆料称,中石油下属公司,新疆油田公司的下属公司新疆油田物资供应总公司是一个处级单位。该处级单位的机关车队中包括一辆大众途锐3.2V6、4辆兰德酷路泽4700V8、一辆普拉多4.0VX、两辆奥迪A6 2.4。其中,兰德酷路泽4700V8当时最高报价达110万元。网帖称,该公司员工证实这两辆车是公司为高层领导配备的专车。
  网帖还提到,新疆油田物资供应总公司的人并不多,全部在职职工只有1000多人,但是每年用车费用都高达上千万元,浪费相当严重。
  此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做出回应,称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车辆仅有部分是单位自行购置,其余越野型车辆则为租用,“公司人员主要工作地点位于沙漠,地形复杂,租用和使用越野车是为了方便工作及保证人员的安全。”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戴熙婷
  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中国经济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今报、新京报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精选一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党组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专题研究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问题。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主持会议并讲话。王宜林强调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突出发展油气主业,突出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新疆在中国石油稳健发展中的主战场地位,大力推进新疆地区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工程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将新疆建设成为企地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石油围绕新疆油气企业的特殊地位和客观实际,深入分析了驻疆企业加快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坚持稳油增气方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做好上下游、国内外、区域、企业一体化统筹,整体策划新疆业务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从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发展转变;高度重视矿权保护,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恐工作;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投入力度等意见建议。会议指出,要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能源革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在疆业务发展,通过大力实施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工程,加快推进炼化业务结构优化,有效发展油气销售业务,协调发展服务业务,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业务,着力把新疆地区建设成为集团公司稳健发展的主战场、企地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王宜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提高思想认识,从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到,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新疆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部署中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油气业务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疆各项业务已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对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王宜林着重指出,要明确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新疆在中国石油稳健发展中的主战场地位。要以新的理念引领加快发展,科学制定新疆油气业务加快发展目标,通过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把新疆建成国内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要落实炼化业务转型升级规划,把新疆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最具特色的炼化加工基地,销售业务按市场导向实现有效发展;做好国内外统筹,建设油气战略大通道,保证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加快拓展新领域,努力培育新业态,建设综合服务保障基地,突出工程技术服务保障能力,昆仑银行在新疆中继续保持领头羊地位,运输公司成为国内一流跨国运输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做好工作。要做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将新疆建设成为企地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王宜林还强调,要突出发展油气主业,为推进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大勘探投入,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不断创新合资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规划目标。二是加快炼化销售转型升级,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好企地和谐发展的优势,提升链整体价值。三是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完善西北进口战略通道,推进干线管道建设,稳步扩大新疆地区天然气销售规模。《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精选二2月7日,国资委召开“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通气会,宝武集团等五家中央企业通报了混改进展。央企近期召开的工作会议显示,混改、重组、上市、防风险是2018年央企的四大工作重心。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资本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央企改革将更见实效,尤其是以“国民共进”为目混改试点将全面提速、扩围,重组、上市将多点开花,防风险将全面升级。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落地将有效提升央企业绩,,为实现央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资本市场注入。央企混改加快落地宝武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在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宝武集团共有混合所有制企业115户,占企业总数的23%。2015年以来,集团共实施了23个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引入非公资本数额17.3亿元。欧冶云商只是股权多元化的第一步,后续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四源合正在按计划推进重钢重组项目。所有子公司都保持开放姿态,加快混改步伐,非公、民营的资本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按照国资委部署,下一步将探索集团层面混改。国机集团总经理徐建表示,国机集团资产券化率已达58%,集团各层面都有与民企合资合作的案例。集团下属的中国电器院2016年纳入央企十家员工持股改革试点企业,引入了正泰电器股份和盾安控股集团等民营企业作为,实现同股同权,共同参与公司治理。AD_SURVEY_Add_AdPos("9263");诚通集团副总裁李友生表示,诚通集团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主要资产均已进入上市公司,达82.7%。旗下中国物流5年内共进行3次混改,共引入资金33.6亿元,非公成分持股比例达29.79%,管理层持股9.01%。集团参与了中国联通混改项目、、洛阳钼业非公开发行项目等。国药集团披露,截至2017年末,集团混合所有制企业数达660余家,占集团企业90%以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对集团的贡献率均达85%以上。国药集团在地方民营企业时,采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即在保持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留给原民营股东一定比例的股权。中国电子也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大限度调动各积极性。“2018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将进入集中落实阶段。诚通等央企引资本转机制,展示‘国民共进’混改局面。”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表示,国资委通气会召集的这五家企业已引入大量非公资本,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份额发生了变化,国有资本在增值,是“国民共进”的过程。推进石油军工央企改革2018年,石油、军工等央企混改将提速。发改委此前表示,前两批试点央企中,国防军工领域较多,有7家企业。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将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中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抓好管理体制改革和专业化重组整合,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石化集团总经理戴厚良在年度工作会上提出,研究完善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保持改革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重组整合,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有序推进企业重组整合。“油气领域改革正进一步提速。”中信证券分析师黄莉莉认为,中国石化矿权区块内部流转,中国石油《六家油气田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试点建议方案》及新疆5个勘查区块探矿权挂牌等,显示油气上游改革提速。军工行业方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7日表示,2018年将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加强资本运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张恩海在2018年工作会议上表示,着力加强自营产业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在产业定位上,要选择技术、市场能力较强但缺乏资本运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围绕集团压减、改制、混改、等持,续做好专业服务。通过增资扩股,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中船重工提出,以服务军工科研生产和军民融合发展为目的推进产融结合,以化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一批项目正在加快股改上市。其中,海装风电完成股改,更名为中国海装,证监会已受理上市总体方案;汉光科技重新启动。中泰证券认为,军工领域混改是央企混改的重头戏之一。随着12大军工集团公司制改制的完成,各大集团已具备在集团层面推进混改、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条件,集团内部的资本运作、资产整合也有望随之提速。、控风险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已制定中央、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为此,国资委确定了能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的标准。其中,工业企业的标准定在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类企业为65%。专家表示,降低是降低的迫切要求,需要综合施策,加大改革力度。从央企年度工作会议来看,、减负债、防风险已成为2018年重要任务之一。招商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将加强风险预防能力建设,提高风险综合管控能力,着力提升风险化解效果。建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将ROE、现金流、等质效指标作为KPI的核心要素。板块要全力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中国石化年度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要全力打好防范风险、处僵治困、分离移交攻坚战。打好防范风险攻坚战,全面梳理排查风险隐患,严控各类债务风险,严控金融业务风险,严控国际化经营风险。打好处僵治困攻坚战,持续降低亏损额。把防范化解重点风险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制度建设和管理漏洞,全面加强管理,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体责任,进一步防范战略风险、债务风险、、海外业务风险、金融业务风险、原油和物资采购风险、汇率汇兑风险、与改制企业关联交易风险、安全环保风险,。AD_SURVEY_Add_AdPos("14213");责编:王玉磊《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精选三从江苏起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非公有制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研发、制造与运营服务商,沿着“一带一路”方向,在全球各地布局多个产业项目。27年来,协鑫集团的产业版图在扩大、产业规模在提升,但是,我们的心始终在江苏,根始终在江苏。服务江苏更好更快发展、创新创优发展,是协鑫集团重要的使命与担当。经过持续努力,我们在江苏布局了链条最完整、层次最高端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深度融入江苏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将绿色能源带进千家万户。助推全球能源变革,是协鑫集团的不懈追求。当前,全球能源变革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球气候治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将迎难而上,为建设绿色地球家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新的探索和实践。砥砺前行、创新谋变。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业界同行的关心帮助下,全体协鑫人将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初心、奋斗者的作风、创新者的定力,做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新一代苏商,朝着“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目标,着力打造“百年协鑫”。江苏发展大会再次激发协鑫回报桑梓、服务家乡的拳拳之心。我们愿与海内外江苏人一道,更好地服务江苏发展,推动江苏进步。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共山解读新愿景努力实现“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宏伟目标——打造“百年协鑫”是协鑫人的共同理想,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是协鑫人的执着追求,实现“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是协鑫人的宏伟目标经过27年发展,协鑫集团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能源集团。在朱共山看来,企业做大了,不单单个人所拥有,而是属于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协鑫集团紧紧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社会责任,超前谋划产业布局,与每一位员工、每一位合作伙伴共发展同成长。着眼未来,协鑫集团有了新的奋斗方向——“协鑫强”。通过科技引领与人才支撑,坚持“服务争先、成本领先、品质优先”原则,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协鑫打造成为“优而强”的百年企业。“员工富”。健全制度,让经营、销售和科技人才先富起来,让爱国爱党爱企爱家有爱心的优秀员工先富起来。围绕协鑫人所在的每一个产业基地,打造绿色宜居的人才港湾、协鑫家园,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关爱员工生活,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社会赞”。挺立时代潮头,协鑫人致力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肩负“专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使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与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每位协鑫人的共同努力下,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作为扎根江苏、辐射全国、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协鑫集团的发展离不开江苏这方沃土的孕育,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去年7月26日,省委主要领导到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能硅业调研,对协鑫集团根植江苏、创业江苏、回报江苏27年来取得的发展业绩和履行的社会责任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协鑫集团在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在绿色智慧小镇建设上做更多探索。特别是在“第五立面”上形成更多解决方案,早日用太阳能电池板取代居民屋顶的传统瓦片,融入先进储能技术,真正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五四”前夕,省委主要领导召开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朱钰峰作为“创二代”青年企业家代表参会,汇报了近一年来协鑫集团各项业绩。省委主要领导鼓励协鑫集团的青年一代勇挑重担、创新创业、担当大任,在推进“两聚一高”的新征程中以争创一流的锐气,焕发创新创业热情,既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又积极回报社会。“‘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的奋斗目标,紧扣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奋斗指向,实现了企业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朱共山深情地说,提炼总结这9个字,是在集团上下进行深入讨论后形成的共识,是全体协鑫人的共同心声。诠释新模式构建“产业+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始终秉承“将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理念,深入实施“两条主线、四网一云”发展战略,完善“产业+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协鑫集团总部,冬去春来,总是一片忙碌景象,很多重大战略布局在此酝酿形成。“两条主线”,即打造从硅材料到光伏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太阳能电站建设运营的光伏一体化产业链,从天然气开采、液化、储运到供给、天然气发电的气电一体化产业链;“四网一云”,即电网、热网、天然气管网、信息网和云平台。围绕这一布局,协鑫正在培育四大产业集群,以高端制造、智能智造、高效产品为核心的光伏产业群,以新能源、环保热电和智慧能源为主的电力产业群,气电一体化和气化一体化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群,科创、文化、旅游、健康、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加速崛起。——光伏主线加快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智能制造,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协鑫光伏一马当先,抢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去年硅片产销量增加11%,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硅料硅片成本降幅超过10%。目前,正在推进硅料新基地、超纯硅、直拉单晶、黑硅工艺、金刚线切片等重大项目,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协鑫集成一着不让,积极适应市场新趋势,按照“一站式智慧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商”这一最新定位,快速推进品牌、渠道、技术等全方位布局。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SW公司,在澳洲建立组件、系统集成及储能分销渠道,辐射整个南半球。协鑫集成精准把握分布式光伏发展趋势,及时推出“鑫阳光”产品组合,最近三年将实现“5GW规模、年均6万户家庭、区域代理加盟商2000个以上”目标。协鑫新能源一枝独秀,优化产业布局,在光伏发电开发、运营与管理领域再攀新高。目前,20多家成熟的省级分公司和3家海外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在“领跑者”、扶贫电站等项目中脱颖而出,规模居全国前列。今年4月,协鑫新能源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向装机容量40兆瓦的项目发放首笔2亿元贷款,这是农发行在江苏发放的首笔光伏扶贫贷款。——清洁能源主线适应行业变革趋势,紧扣“电改”、“气改”新动向,加快布局“电网、管网、信息网”,在上游油气资源开发和下游电力市场布局方面取得骄人业绩。协鑫智慧能源积极呼应“电改”,在全国设立一批售电公司,在部分地区配电网,积极响应需求侧管理改革,在江苏完成的需求侧响应容量占到全省约定响应负荷8%。分布式能源更是捷足先登,拓展了天然气能源站、沼气发电、储能、数据中心配套及多能互补微网系统等业务。印尼清洁能源项目是协鑫集团首个独立开发、具有正式购电协议的海外电力项目,也是当地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项目。同时,土耳其地热项目、印尼水电项目等一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权也已掌握,正在筹划投资海外配电网。协鑫油气业务则加快“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道、下游LNG及贸易销售”一体化布局。在海外,埃塞俄比亚油气田顺利完成勘探、钻井、试油、试采等,为远期年产1000万吨油气当量打下坚实基础;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达成合作协议,拓展海外管道运输业务。在国内,南通如东LNG接收站已列入江苏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江苏沿海管网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资源,设立协鑫金控集团和协鑫“两院”,升级智慧城市业务。金融业务整体布局初见成效,协鑫金控按照“产融结合、”发展方向,紧紧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在徐州,协鑫牵头成立了国内首家由新能源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公司——恒鑫金融租赁,让苏北有了全国性金融总部机构。同时,绿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零突破”。此外,协鑫还创建了中国绿色金融研究院和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探索创新分布式光伏金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平台更加完善,协鑫中央研究院、协鑫设计研究总院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走在全国大型企业前列,标志着集团将科研工作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央研究院在硅材料、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储能、高端装备、智慧能源等方面启动一大批高精尖科研项目,为集团向高端装备、高端制造发展注入原动力。设计研究总院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EPC总承包为核心,取得一批创新成果。智慧城市业务优势提升,探索绿色智慧宜居新模式。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绿色小镇、“双创”园区、绿色置地3大板块,为打造协鑫绿色智慧城市品牌打下基础、拓宽空间。协鑫在句容打造了江苏首个绿色新能源小镇,地处宁镇“1小时交通圈”,入围江苏首批创建的25个省级特色小镇。协鑫句容小镇坚持“三生一体”,即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融为一体,保留原汁原味自然生态,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空间,加快布局高端优质产业。目前,集中式能源数据控制系统、智慧绿色云仓管理运营中心、光伏智能制造等协鑫优势产业链上的项目陆续落户,为新能源产业和特色小镇发展探索新路。展示新路径深入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资产+资本”双轮驱动——今后三年是协鑫集团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按照“科技引领、管理变革、协同发展”经营策略,加快向“资产+资本”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果把打造“百年协鑫”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现在正处于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阶段。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是协鑫集团发展征程上的重要历程。科技引领创新能力是衡量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指标,协鑫正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更加完善,以重大工程、重大技术攻坚项目为牵引,集聚一大批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完善选拔机制,让战略有理念、产业有经验、规划有前瞻的人才走上技术领导岗位。在协鑫,着力培育 “三创文化”——创业、创新、创客,通过合伙人制度、等,让科技创造者分享价值成果和改革红利。以全球科技一体化为契机,深入推进技术商业化。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布局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振兴制造业等重大战略,完善创新路线图。围绕集团“两院”、“双创”园建设,打造国际高端人才合作平台,在光伏及材料科学相关领域、智能输配电、需求侧管理、多能互补集成微网、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智能化调控、能源大数据集成等方面开展研究。依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平台、强大的科研体系、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进步。管理变革协鑫集团将2017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年”,加快组织变革,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做精主业、做强产业、做优实业。做实一个大平台——协鑫中国总部。以位于江苏的协鑫中国总部为主体,通过内部资产高效整合、外部,逐步形成集团整体高效运营的实体平台,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打造光伏、清洁能源、油气等专业化资本平台。建立一个新体系——以、财经资本和为核心的体系。围绕光伏制造、电力开发、能源化工、石油天然气、绿色智慧城市、能源服务平台、科创、文化、养生养老、绿色农业、教育等领域分别构建产业集团,集团总部定位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治理结构。弘扬一种家文化——强化企业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协鑫人的眼里,未来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今后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没有奋斗就不可能取得持续的成功。以客户价值为支点,传承“奋斗者”文化,保持奋斗激情,成为一代又一代协鑫人的孜孜追求。打造一支硬团队——勇于创造价值、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协鑫精英团队的成长基因。协鑫正在推进组织转型与创新,由“重”变“轻”、由“大”改“小”、由国内向国际拓展、由单一变成网络化,快速提升市场服务、国际拓展、自主经营、协同作战“四项能力”。塑造一个鑫品牌——有效传递协鑫的价值观、创新机制和社会责任。发挥领军企业优势,响应国际能源变革“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倡议,向市场、社会、公众讲好协鑫故事,诠释协鑫成功密码,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协同发展围绕产产协同、产融协同、管理协同、区域协同、市场协同、产学研协同,着力推进集团管理变革,提升整体效能。去年10月,国际能源变革在苏州举行,朱共山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协鑫力争“十三五”末率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单多同行,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协鑫光伏进一步提升硅料品质,迅速降低成本;协鑫集成加快海外布局,打造市场占有率最高、盈利最强、品牌知名度领先的“鑫阳光”产品;智慧能源积极打造“厂—园—网—售—用—云”一体化开放式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协鑫新能源加快实现国内向国际转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光伏+”深度渗透,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协鑫油气人发扬“钉钉子”精神,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今后3年新增资产中海外占比不低于50%。协鑫与国有石油、石化企业深化合作,围绕“三个一”目标总体布局,3年内实现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甲醇和1000万吨 LNG产能,完全打通产业链。积极构筑绿色智慧城市。协鑫正在布局一批“双创”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平台,在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打造一批总部经济载体;建设绿色小镇,将天然气、能源互联网、智慧家居、小城市微循环、绿色交通有机融入,完善文化、教育、农业、医疗等配套服务,打造生态优先、产融结合、绿色宜居的实践样本。围绕协鑫“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打造产融协同发展的金融集团,全面推进金融租赁、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全牌照”布局,构建更完善的资本平台。根植江苏,创业江苏,回报江苏,协鑫在推进战略转型中,以更高起点服务“两聚一高”,为江苏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贡献“协鑫力量”。《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精选四从江苏起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非公有制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研发、制造与运营服务商,沿着“一带一路”方向,在全球各地布局多个产业项目。27年来,协鑫集团的产业版图在扩大、产业规模在提升,但是,我们的心始终在江苏,根始终在江苏。服务江苏更好更快发展、创新创优发展,是协鑫集团重要的使命与担当。经过持续努力,我们在江苏布局了链条最完整、层次最高端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深度融入江苏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将绿色能源带进千家万户。助推全球能源变革,是协鑫集团的不懈追求。当前,全球能源变革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球气候治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将迎难而上,为建设绿色地球家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新的探索和实践。砥砺前行、创新谋变。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业界同行的关心帮助下,全体协鑫人将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初心、奋斗者的作风、创新者的定力,做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新一代苏商,朝着“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目标,着力打造“百年协鑫”。江苏发展大会再次激发协鑫回报桑梓、服务家乡的拳拳之心。我们愿与海内外江苏人一道,更好地服务江苏发展,推动江苏进步。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共山解读新愿景努力实现“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宏伟目标——打造“百年协鑫”是协鑫人的共同理想,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是协鑫人的执着追求,实现“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是协鑫人的宏伟目标经过27年发展,协鑫集团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能源集团。在朱共山看来,企业做大了,不单单为股东个人所拥有,而是属于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协鑫集团紧紧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社会责任,超前谋划产业布局,与每一位员工、每一位合作伙伴共发展同成长。着眼未来,协鑫集团有了新的奋斗方向——“协鑫强”。通过科技引领与人才支撑,坚持“服务争先、成本领先、品质优先”原则,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协鑫打造成为“优而强”的百年企业。“员工富”。健全合伙人制度,让经营、销售和科技人才先富起来,让爱国爱党爱企爱家有爱心的优秀员工先富起来。围绕协鑫人所在的每一个产业基地,打造绿色宜居的人才港湾、协鑫家园,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关爱员工生活,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社会赞”。挺立时代潮头,协鑫人致力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企业”,肩负“专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使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与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每位协鑫人的共同努力下,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作为扎根江苏、辐射全国、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协鑫集团的发展离不开江苏这方沃土的孕育,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去年7月26日,省委主要领导到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能硅业调研,对协鑫集团根植江苏、创业江苏、回报江苏27年来取得的发展业绩和履行的社会责任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协鑫集团在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在绿色智慧小镇建设上做更多探索。特别是在“第五立面”上形成更多解决方案,早日用太阳能电池板取代居民屋顶的传统瓦片,融入先进储能技术,真正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五四”前夕,省委主要领导召开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朱钰峰作为“创二代”青年企业家代表参会,汇报了近一年来协鑫集团各项业绩。省委主要领导鼓励协鑫集团的青年一代勇挑重担、创新创业、担当大任,在推进“两聚一高”的新征程中以争创一流的锐气,焕发创新创业热情,既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又积极回报社会。“‘协鑫强、员工富、社会赞’的奋斗目标,紧扣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奋斗指向,实现了企业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朱共山深情地说,提炼总结这9个字,是在集团上下进行深入讨论后形成的共识,是全体协鑫人的共同心声。诠释新模式构建“产业+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始终秉承“将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理念,深入实施“两条主线、四网一云”发展战略,完善“产业+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协鑫集团总部,冬去春来,总是一片忙碌景象,很多重大战略布局在此酝酿形成。“两条主线”,即打造从硅材料到光伏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太阳能电站建设运营的光伏一体化产业链,从天然气开采、液化、储运到供给、天然气发电的气电一体化产业链;“四网一云”,即电网、热网、天然气管网、信息网和大数据云平台。围绕这一布局,协鑫正在培育四大产业集群,以高端制造、智能智造、高效产品为核心的光伏产业群,以新能源、环保热电和智慧能源为主的电力产业群,气电一体化和气化一体化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群,科创、文化、旅游、健康、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加速崛起。——光伏主线加快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智能制造,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协鑫光伏一马当先,抢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去年硅片产销量增加11%,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硅料硅片成本降幅超过10%。目前,正在推进硅料新基地、超纯硅、直拉单晶、黑硅工艺、金刚线切片等重大项目,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协鑫集成一着不让,积极适应市场新趋势,按照“一站式智慧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商”这一最新定位,快速推进品牌、渠道、技术等全方位布局。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SW公司,在澳洲建立组件、系统集成及储能分销渠道,辐射整个南半球。协鑫集成精准把握分布式光伏发展趋势,及时推出“鑫阳光”产品组合,最近三年将实现“5GW规模、年均6万户家庭、区域代理加盟商2000个以上”目标。协鑫新能源一枝独秀,优化产业布局,在光伏发电开发、运营与管理领域再攀新高。目前,20多家成熟的省级分公司和3家海外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在“领跑者”、扶贫电站等项目中脱颖而出,规模居全国前列。今年4月,协鑫新能源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向装机容量40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发放首笔2亿元贷款,这是农发行在江苏发放的首笔光伏扶贫贷款。——清洁能源主线适应行业变革趋势,紧扣“电改”、“气改”新动向,加快布局“电网、管网、信息网”,在上游油气资源开发和下游电力市场布局方面取得骄人业绩。协鑫智慧能源积极呼应“电改”,在全国设立一批售电公司,在部分地区投资配电网,积极响应需求侧管理改革,在江苏完成的需求侧响应容量占到全省约定响应负荷8%。分布式能源更是捷足先登,拓展了天然气能源站、沼气发电、储能、数据中心配套及多能互补微网系统等业务。印尼清洁能源项目是协鑫集团首个独立开发、具有正式购电协议的海外电力项目,也是当地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项目。同时,土耳其地热项目、印尼水电项目等一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权也已掌握,正在筹划投资海外配电网。协鑫油气业务则加快“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道、下游LNG及贸易销售”一体化布局。在海外,埃塞俄比亚油气田顺利完成勘探、钻井、试油、试采等,为远期年产1000万吨油气当量打下坚实基础;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达成合作协议,拓展海外管道运输业务。在国内,南通如东LNG接收站已列入江苏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江苏沿海管网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资源,设立协鑫金控集团和协鑫“两院”,升级智慧城市业务。金融业务整体布局初见成效,协鑫金控按照“产融结合、绿色金融”发展方向,紧紧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在徐州,协鑫牵头成立了国内首家由新能源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金融租赁公司——恒鑫金融租赁,让苏北有了全国性金融总部机构。同时,绿色产业基金取得突破性进展,债券发行实现“零突破”。此外,协鑫还创建了中国绿色金融研究院和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探索创新分布式光伏金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平台更加完善,协鑫中央研究院、协鑫设计研究总院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走在全国大型企业前列,标志着集团将科研工作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央研究院在硅材料、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储能、高端装备、智慧能源等方面启动一大批高精尖科研项目,为集团向高端装备、高端制造发展注入原动力。设计研究总院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EPC总承包为核心,取得一批创新成果。智慧城市业务优势提升,探索绿色智慧宜居新模式。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绿色小镇、“双创”园区、绿色置地3大板块,为打造协鑫绿色智慧城市品牌打下基础、拓宽空间。协鑫在句容打造了江苏首个绿色新能源小镇,地处宁镇“1小时交通圈”,入围江苏首批创建的25个省级特色小镇。协鑫句容小镇坚持“三生一体”,即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融为一体,保留原汁原味自然生态,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空间,加快布局高端优质产业。目前,集中式能源数据控制系统、智慧绿色云仓管理运营中心、光伏智能制造等协鑫优势产业链上的项目陆续落户,为新能源产业和特色小镇发展探索新路。展示新路径深入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资产+资本”双轮驱动——今后三年是协鑫集团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按照“科技引领、管理变革、协同发展”经营策略,加快向“资产+资本”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果把打造“百年协鑫”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现在正处于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阶段。推进第三次战略转型,是协鑫集团发展征程上的重要历程。科技引领创新能力是衡量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指标,协鑫正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更加完善,以重大工程、重大技术攻坚项目为牵引,集聚一大批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完善选拔机制,让战略有理念、产业有经验、规划有前瞻的人才走上技术领导岗位。在协鑫,着力培育 “三创文化”——创业、创新、创客,通过合伙人制度、股权激励等,让科技创造者分享价值成果和改革红利。以全球科技一体化为契机,深入推进技术商业化。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布局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振兴制造业等重大战略,完善创新路线图。围绕集团“两院”、“双创”园建设,打造国际高端人才合作平台,在光伏及材料科学相关领域、智能输配电、需求侧管理、多能互补集成微网、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智能化调控、能源大数据集成等方面开展研究。依托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平台、强大的科研体系、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进步。管理变革协鑫集团将2017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年”,加快组织变革,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做精主业、做强产业、做优实业。做实一个大平台——协鑫中国总部。以位于江苏的协鑫中国总部为主体,通过内部资产高效整合、外部资产并购,逐步形成集团整体高效运营的实体平台,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打造光伏、清洁能源、油气等专业化资本平台。建立一个新体系——以战略投资、财经资本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体系。围绕光伏制造、电力开发、能源化工、石油天然气、绿色智慧城市、能源服务平台、科创、文化、养生养老、绿色农业、教育等领域分别构建产业集团,集团总部定位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治理结构。弘扬一种家文化——强化企业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协鑫人的眼里,未来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今后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没有奋斗就不可能取得持续的成功。以客户价值为支点,传承“奋斗者”文化,保持奋斗激情,成为一代又一代协鑫人的孜孜追求。打造一支硬团队——勇于创造价值、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协鑫精英团队的成长基因。协鑫正在推进组织转型与创新,由“重”变“轻”、由“大”改“小”、由国内向国际拓展、由单一变成网络化,快速提升市场服务、国际拓展、自主经营、协同作战“四项能力”。塑造一个鑫品牌——有效传递协鑫的价值观、创新机制和社会责任。发挥领军企业优势,响应国际能源变革“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倡议,向市场、社会、公众讲好协鑫故事,诠释协鑫成功密码,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协同发展围绕产产协同、产融协同、管理协同、区域协同、市场协同、产学研协同,着力推进集团管理变革,提升整体效能。去年10月,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举行,朱共山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协鑫力争“十三五”末率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单多同行,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协鑫光伏进一步提升硅料品质,迅速降低成本;协鑫集成加快海外布局,打造市场占有率最高、盈利最强、品牌知名度领先的“鑫阳光”产品;智慧能源积极打造“厂—园—网—售—用—云”一体化开放式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协鑫新能源加快实现国内向国际转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光伏+”深度渗透,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协鑫油气人发扬“钉钉子”精神,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今后3年新增资产中海外占比不低于50%。协鑫与国有石油、石化企业深化合作,围绕“三个一”目标总体布局,3年内实现1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甲醇和1000万吨 LNG产能,完全打通产业链。积极构筑绿色智慧城市。协鑫正在布局一批“双创”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平台,在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打造一批总部经济载体;建设绿色小镇,将天然气、能源互联网、智慧家居、小城市微循环、绿色交通有机融入,完善文化、教育、农业、医疗等配套服务,打造生态优先、产融结合、绿色宜居的实践样本。围绕协鑫“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打造产融协同发展的金融集团,全面推进金融租赁、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全牌照”布局,构建更完善的资本平台。根植江苏,创业江苏,回报江苏,协鑫在推进战略转型中,以更高起点服务“两聚一高”,为江苏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贡献“协鑫力量”。《中石油:确保新疆地区保持5000万吨以上持续稳定增长》 精选五原标题: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东方网12月30日消息: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订并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主要目标为,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煤炭生产结构优化,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处左右,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80%以上,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10%以下。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95%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数量3000家以内,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同时,《规划》还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安全、高效和绿色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煤炭开发布局科学合理,供需基本平衡,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煤矿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职工生活质量改善,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煤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前言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体能源。“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煤炭工业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重要机遇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煤炭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结构调整,站到了转型变革的新起点。保障能力更加稳固。煤炭地质勘查取得积极进展,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近2300亿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逐步优化,大型煤炭基地成为煤炭供应的主体和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托。煤炭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煤炭输送通道长期瓶颈制约基本消除,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在大型煤炭基地内建成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煤矿760多处,千万吨级煤矿53处;加快关闭淘汰和整合改造,“十二五”共淘汰落后煤矿7100处、产能5.5亿吨/年,煤炭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一批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大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完善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352起、死亡598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1051起、1835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0.749下降到0.162。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年产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设备、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实现国产化,智能工作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选煤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百万吨级煤制油和60万吨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行。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技术取得突破,形成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新模式。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推动采煤沉陷区和排矸场综合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发展煤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煤矿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煤炭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和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扩大煤炭,清理涉煤收费基金,减轻了煤炭企业负担。取消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等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煤炭领域国际交流不断深化,对外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二、主要问题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煤炭产能过剩。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下降,供给能力过剩。手续不全在建煤矿规模仍然较大,化解潜在产能尚需一个过程。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生产效率低,人均工效与先进产煤国家差距大。煤矿发展水平不均衡,先进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和技术装备落后、安全无保障、管理水平差的落后煤矿并存,年产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仍有6500多处。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竞争力弱,低效企业占据大量资源,市场出清任务艰巨。清洁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煤炭开采引发土地沉陷、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等,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滞后。煤炭利用方式粗放,大量煤炭分散燃烧,污染物排放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地温、地压等灾害愈发严重。东中部地区部分矿井开采深度超过1000米,煤矿事故多发,百万吨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煤炭经济下行,企业投入困难,安全生产风险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煤炭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煤机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煤炭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待加强,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煤矿关闭不完善,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难度大,退出成本高。煤炭企业负担重,国有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市场意识和水平亟待提高。三、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煤炭消费比重下降,消费重心加速东移,煤炭生产向集约高效方向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外部风险挑战加大。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受能源需求增长放缓,油气产量持续增长,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能源供需宽松,价格低位运行。能源供给多极化,逐步形成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美洲多极发展新格局。发达国家能源消费趋于稳定,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较快增长。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煤炭消费重心加速向亚洲转移。主要煤炭消费地区分化,受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廉价天然气替代等因素影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经济较快增长,电力需求旺盛,煤炭消费保持较高增速,成为拉动世界煤炭需求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煤炭生产向集约高效方向发展。全球煤炭新建产能陆续释放,煤炭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市场竞争,主要产煤国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关停高成本煤矿、减少从业人员、压缩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世界煤炭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矿数量持续减少,煤矿平均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快速提升,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明显。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能源革命加快推进,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双重更替步伐加快,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煤炭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行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拐点。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变化。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需求总量仍有增长空间。立足国内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出发点,必须将国内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煤炭占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的90%以上,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程度最高的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主体能源地位不会变化。必须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出发,将煤炭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石,不能分散对煤炭的注意力。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在经济增速趋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能源消费强度降低,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十三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6.5%以上,第三产业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耗能行业产品需求增长空间有限,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左右,增速明显放缓。清洁能源替代步伐加快。我国能源结构步入战略性调整期,能源革命加快推进,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供应转向由非化石能源满足需求增量。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对煤炭等传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预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达10%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左右。生态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加。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迫切。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已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国家将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煤炭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必须走安全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的道路。煤炭工业发展迎来诸多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国家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为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清洁高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为推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布局和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煤炭行业转换发展动力、提升竞争力带来了新的机遇。综合判断,煤炭行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开拓煤炭工业发展新境界。第二章 指导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布局,着力推进清洁高效低碳发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创新发展。理顺煤炭管理体制,完善煤炭税费体系,健全煤矿退出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活力和创造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煤炭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优化布局与结构升级相结合,推动协调发展。依据能源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煤炭发展布局,加快煤炭开发战略西移步伐,强化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煤矿的主体作用,促进煤炭集约协调发展。统筹把握化解过剩产能与保障长期稳定供应的关系,科学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总量;积极培育先进产能,提升煤炭有效供给能力,确保产能与需求基本平衡,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煤炭工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约束转变为煤炭绿色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从煤炭开发、转化、利用各环节着手,强化全产业链统筹衔接,加强引导和监管,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促进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推动开放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能源战略,增强国内煤炭保障能力和供应质量,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遵循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原则,稳步开展国际煤炭贸易,稳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增强全球煤炭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与保障民生相结合,推动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化煤矿灾害防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统筹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安置,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妥善安置煤矿职工,促进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煤炭开发布局科学合理,供需基本平衡,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煤矿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职工生活质量改善,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煤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集约: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煤炭生产结构优化,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处左右,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80%以上,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10%以下。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95%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数量3000家以内,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安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5%以上。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明显进展,煤矿职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高效: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先进高效的智慧煤矿。煤炭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全员劳动工效达到1300吨/人·年以上。——绿色:生态文明矿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最大程度减轻煤炭生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240亿立方米,利用量160亿立方米;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80%左右,土地复垦率60%左右。原煤入选率75%以上,煤炭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清洁煤电加快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取得积极进展,煤炭清洁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第三章 优化生产开发布局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条件复杂,生产成本高,逐步压缩生产规模;中部和东北地区现有开发强度大,接续资源多在深部,投资效益降低,从严控制接续煤矿建设;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生态环境脆弱,加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一、生产开发布局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布局。(一)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北京、吉林、江苏资源枯竭,产量下降,逐步关闭退出现有煤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煤炭资源零星分布,开采条件差,矿井规模小,瓦斯灾害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煤矿关闭退出。青海做好重要水源地、高寒草甸和冻土层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从严控制煤矿建设生产。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炭产量控制在2亿吨以内。(二)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基地资源储量有限,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开采深度大,部分矿井开采深度超过千米,安全生产压力大。基地内人口稠密,地下煤炭资源开发与地面建设矛盾突出。重点做好资源枯竭、灾害严重煤矿退出,逐步关闭采深超过千米的矿井,合理划定煤炭禁采、限采、缓采区范围,压缩煤炭生产规模。到2020年,鲁西基地产量控制在1亿吨以内、冀中基地0.6亿吨、河南基地1.35亿吨、两淮基地1.3亿吨。(三)控制蒙东(东北)、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宁东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内蒙古东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控制褐煤生产规模,限制远距离外运,主要满足锡盟煤电基地用煤需要,通过锡盟-山东、锡盟-江苏输电通道,向华北、华东电网送电。东北地区煤质差,退出煤矿规模大,人员安置任务重,适度建设接续矿井,逐步降低生产规模。到2020年,蒙东(东北)基地产量4亿吨。晋北、晋中、晋东基地尚未利用资源多在中深部,煤质下降,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做好资源枯竭煤矿关闭退出,加快处置资源整合煤矿,适度建设接续矿井。晋北基地坚持输煤输电并举,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通过晋北-江苏输电通道向华东地区供电;结合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向华北地区供气。晋中基地做好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发。晋东基地做好优质无烟煤资源保护性开发,结合煤制油项目建设,满足新增煤炭深加工用煤需求。到2020年,晋北基地产量3.5亿吨、晋中基地3.1亿吨、晋东基地3.4亿吨。云贵基地开采条件差,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单井规模小,大力调整生产结构,淘汰落后和非正规采煤工艺方法,加快关闭灾害严重煤矿,适度建设大中型煤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结合煤制油项目建设,满足新增煤炭深加工用煤需求。到2020年,云贵基地产量2.6亿吨。宁东基地开发强度大,控制煤炭生产规模,以就地转化为主,重点满足宁东-浙江输电通道和宁东煤制油等新增用煤需求。到2020年,宁东基地产量0.9亿吨。(四)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陕北、神东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层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重点配套建设大型、特大型一体化煤矿。结合蒙西-天津南、上海庙-山东、神木-河北、榆横-潍坊四条外送电通道建设,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变输煤为输电,向华北电网送电。结合榆林、鄂尔多斯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情况,有序建设配套煤矿,满足煤炭深加工用煤需要。增加外调规模,通过蒙西至华中等煤运通道向南方供煤,保障华中、华南地区淘汰小煤矿后的煤炭供应。到2020年,陕北基地产量2.6亿吨,神东基地9亿吨。黄陇基地适度建设大型煤矿,补充川渝等地区供应缺口。黄陇基地渭北区域保有资源储量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资源枯竭和灾害严重煤矿关闭退出。黄陇基地陇东区域资源埋藏深,缺乏区位优势,煤炭开发仍需依赖外送电力需求。到2020年,黄陇基地产量1.6亿吨。新疆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相对独立,以区内转化为主,少量外调。结合哈密-郑州和准东-华东等疆电外送通道建设,配套建设大型、特大型一体化煤矿,满足电力外送用煤需要。根据准东、伊犁煤炭深加工项目建设情况,适度开发配套煤矿,满足就地转化需求。到2020年,新疆基地产量2.5亿吨。到2020年,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7.4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95%以上。二、生产开发规模按照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煤炭新增规模。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严控制接续煤矿,中部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12%,东北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1%。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87%。内蒙古、陕西、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80%。新开工项目结合过剩产能化解效果和市场情况,另行安排。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东部地区煤炭产量1.7亿吨,占全国的4.4%,其中北京退出煤炭生产,河北、江苏、福建、山东煤炭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煤炭消费量12.7亿吨,占全国的30.8%;净调入煤炭11亿吨。东北地区煤炭产量1.2亿吨,占全国的3.1%,其中黑龙江产量基本维持现有规模,辽宁、吉林产量下降;东北地区煤炭消费量3.6亿吨,占全国的8.6%;净调入煤炭2.4亿吨。中部地区煤炭产量13亿吨,占全国的33.3%,其中山西、安徽、河南基本保持稳定,江西、湖北、湖南产量下降;中部地区煤炭消费量10.6亿吨,占全国的25.5%;净调出煤炭2.4亿吨。西部地区煤炭产量23.1亿吨,占全国的59.2%,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产量增幅较大,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产量适度增加,重庆、四川、广西产量下降;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量14.5亿吨,占全国的35.1%;净调出煤炭8.6亿吨。三、跨区调运平衡预计2020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16.6亿吨,其中晋陕蒙地区15.85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东北地区及四川、重庆;新疆0.2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少量供应四川、重庆;贵州0.55亿吨,主要调往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19亿吨,主要由晋陕蒙、贵州、新疆供应,沿海、沿江地区进口部分煤炭。“十三五”期间,煤炭铁路运力总体宽松,预计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总需求约26-28亿吨。考虑铁路、港口及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要铁路运力30-33亿吨。铁路规划煤炭运力36亿吨,可以满足“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煤炭运输需求。西部地区煤炭外调量较快增长。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煤炭外运为主,全国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以锦州、秦皇岛、天津、唐山、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北方下水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接卸港,以及沿长江、京杭大运河的煤炭下水港为主体,组成北煤南运水上运输系统。预计2020年,北方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8亿吨。考虑铁路、港口及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下水能力8.5亿吨。北方八港下水能力8.7-9.3亿吨,可适应煤炭下水需要。第四章 加快煤炭结构优化升级遵循煤炭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未经核准擅自开工的违规建设煤矿一律停建停产,承担资源枯竭矿区生产接续、人员转移安置等任务确需继续建设的,须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的煤矿进行减量置换。鼓励在建煤矿停建缓建,暂不释放产能,对不能停建缓建的,按一定比例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煤矿或核减生产能力进行产能置换。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原因确需在规划布局内新建煤矿的,应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的煤矿进行减量置换。新建煤矿建设规模不小于120万吨/年。在煤炭市场相对独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煤电、煤炭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按照有所区别的产能减量置换办法,有序安排配套煤矿建设,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营效益。二、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加快依法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以及与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重叠、安全事故多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艺的煤矿。综合运用安全、质量、环保、能耗、技术、资源规模等政策措施,引导灾害严重、安全无保障、煤质差、能耗不达标、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有序退出;引导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长期停产停建、资源枯竭的煤矿有序退出。对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生存,难以恢复竞争力的煤矿企业,停止各种不合理补贴,强化安全、质量、环保、能耗、技术等执法,倒逼企业退出。建立问责考核机制,督促地方和企业细化实施方案,加快实施进度,引导过剩产能加快退出。三、积极发展先进产能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创新煤矿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重点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和大型井工煤矿。优化开拓布局,简化生产系统,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劳动用工,实现集约高效生产。依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实现生产、管理调度、灾害防治、后勤保障等环节智能感知及快速处理,全面提升煤矿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支持大型企业开发大型煤矿,整合矿区内分散的矿业权,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支持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重点地区煤矿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推动煤炭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坚持煤电结合、煤运结合、煤化结合,鼓励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或发展大比例交叉持股,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更好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第五章 推进煤炭清洁生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煤炭绿色开采,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煤炭供给革命。一、推行煤炭绿色开采研究制定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建设一批生态文明示范矿区。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环节,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采用先进环念和技术装备,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以煤矿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为重点,实施粉尘综合治理,降低粉尘排放。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限制开发高硫、高灰、高砷、高氟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煤炭资源。加强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对特殊和稀缺煤类实行保护性开发。二、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大中型煤矿应配套建设选煤厂或中心选煤厂,加快现有煤矿选煤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原煤入选比重。推进千万吨级先进洗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降低洗选过程中的能耗、介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鼓励井下选煤厂示范工程建设,发展井下排矸技术。支持开展选煤厂专业化运营维护,提升选煤厂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提高为目标,促进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循环利用。坚持统一规划和集中高效管理,统筹矿区综合利用项目及相关产业建设布局,提升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水平。支持煤炭企业按等容量置换原则建设洗矸煤泥综合利用电厂,发挥综合利用发电在废弃物消纳处置、矿区供热、供暖、供冷等方面作用。发展煤矸石和粉煤灰制建材,提高煤矸石新型建材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矿井排水产业化利用,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加强科研创新,探索与煤共伴生的铝、镓、锗等资源利用价值。四、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按照不欠新账、快还旧账的原则,全面推进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煤矿工业场地及周边地区,发展风电、光伏、现代农业、林业等产业。加强统筹规划和资金支持,推进新疆等地区煤田火区治理。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治理新模式,加大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力度。第六章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按照“清洁、低碳、高效、集中”的原则,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进重点耗煤行业节能减排,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加强散煤综合治理,推动煤炭消费革命。一、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完善商品煤标准体系,制定修订民用煤炭产品等标准,严格限制硫分、灰分、有害元素等指标,鼓励煤炭生产、加工、经营、使用企业制定更严格的商品煤质量企业标准。健全商品煤质量监管体系,强化对商品煤质量监管,重点加强流通环节煤炭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限制劣质煤炭销售和使用。推动企业建立商品煤质量保证制度和验收制度,建立商品煤质量档案。二、推进重点耗煤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清洁高效煤电,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采用先进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大能耗高、污染重煤电机组改造和淘汰力度。坚持“以热定电”,鼓励发展能效高、污染少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严格执行钢铁、建材等耗煤行业能耗、环保标准,加强节能环保改造,强化污染物排放监控。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在煤焦化、煤制合成氨、电石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以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重点,在水资源有保障、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地区,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化学品、煤炭和石油综合利用等五类模式以及通用技术装备的升级示范,加强先进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升煤炭转化效率、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发挥煤炭的原料功能。四、加强散煤综合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加强散煤使用管理,积极推广优质无烟煤、型煤、兰炭等洁净煤,在民用煤炭消费集中地区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完善洁净煤供应网络。完善民用炉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全面整治无污染物治理设施和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燃煤锅炉,加快淘汰低效层燃锅炉,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鼓励发展集中供热,逐步替代分散燃煤锅炉。推广先进适用的工业炉窑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实现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第七章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化煤矿灾害防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一、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合理划分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执法责任、执法边界和管理范围,提高一线专业执法人员的比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煤矿安全生产,逐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二、深化煤矿灾害防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构建煤矿作业场所的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防治,全面推进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采取保护层开采、区域预抽、揭煤管理等防范措施,推进煤与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加强区域性水害普查,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水害防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提升安全准入门槛,加强过程控制,推进煤矿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重点推进灾害严重矿区致灾因素排查。三、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程、技术等控制措施,提高职业病危害基础防控能力。推进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检测、评价与控制工作,煤矿企业应如实、及时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依法维护和发展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建立健全粉尘防治规章制度和责任制,落实企业粉尘防治主体责任,减少尘肺病发病率。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做好劳保用品的检查、更新。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监督员制度,发挥群众安全监督组织和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作用。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支撑体系,有效保障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医疗和生活问题。第八章 加强煤炭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煤炭技术革命。一、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煤矿灾害机理、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赋存规律、煤系伴生资源协同开发等基础理论研究,强化煤炭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煤炭地质保障、煤炭智能钻探、煤炭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特厚煤层井工开采、深井灾害防治、煤炭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千万吨级煤炭综采成套、千万吨级煤炭洗选等先进技术装备研发,解决煤机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提高煤机装备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二、应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应用推广煤田高精度勘探、深厚冲积层快速建井、岩巷快速掘进、高效充填开采、智能工作面综采、薄煤层开采、干法选煤、矿井水和矿井热能利用、中低浓度瓦斯利用、高效低排放煤粉工业锅炉等先进工艺技术,鼓励应用煤机再制造产品和技术。加强煤炭集成创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行业的集成应用,服务煤炭生产、灾害预防预警、煤炭物流、行业管理等工作。三、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复杂地质条件安全开采、煤矿重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技术试验示范。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推动智慧煤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依托重大示范工程带动自主创新,加快国产技术装备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体系。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煤炭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作用,积极支持煤炭科技研发工作,加强煤炭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建立煤炭先进技术和装备目录,加强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煤炭企业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煤炭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煤炭科技人才培养,加强煤矿职工技能培训,为煤炭科技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第九章 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统筹煤炭、煤层气勘探开发布局和时序,坚持煤层气(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加大勘查开发利用力度,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勘查开发完善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妥善解决煤炭、煤层气矿业权重叠地区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推行煤炭、煤层气矿业权证统一发放。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贵州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突破西北低煤阶和西南高应力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加快准噶尔盆地、二连盆地、黔西滇东等煤层气勘查开发,建设一批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鼓励煤矿实施井上下立体化联合抽采。完善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参与煤层气勘查开发、储配及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二、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力度依据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和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情况,统筹建设煤层气输气管网,因地制宜发展煤层气压缩和液化。开展低浓度瓦斯采集、提纯和利用技术攻关,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热电冷联供,鼓励乏风瓦斯氧化及余热发电或供热等利用。进一步严格煤矿瓦斯排放标准,严禁高浓度瓦斯直接排放。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煤矿瓦斯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煤层气输气管网、压缩(液化)站、储气库、瓦斯发电等项目建设。第十章 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完善煤炭税费体系,健全煤矿关闭退出机制,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煤炭体制革命。一、完善煤炭税费体系深化煤炭税费综合改革,整合重复税费,清理不合理收费,取缔违规设立的各项收费基金。做好煤炭资源税改革后续工作,进一步规范资源税优惠政策。落实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进一步理顺煤炭资源税费体系,合理调节煤炭资源收入,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二、健全煤矿关闭退出机制完善煤矿关闭退出相关标准,指导煤矿有序退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煤矿职工。加强再就业帮扶,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自主创业。支持退出煤矿用好存量土地,促进矿区更新改造和土地再开发利用,煤矿退出后的划拨用地,可以依法转让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用于支付产能退出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支持地方利用资源性收入,做好关闭退出煤矿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做好失业保险、失业救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工作。三、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减少行政性干预,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由依靠政府和政策支持向依靠创新和市场竞争转变,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健全煤炭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人员,降低运营成本。严格管控,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着力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煤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条件推进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分离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建立政府和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方式,剥离“三供一业”和医院、学校、社区等办社会职能,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尽快移交煤炭企业承担的退休人员管理职能,纳入属地实行社会化管理。允许国有企业划出部分、地方政府出让部分国有,专项解决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第十一章 发展煤炭服务产业围绕结构深度调整,积极推动煤炭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健全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设,繁荣发展煤炭行业文化。一、发展煤炭现代物流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等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煤炭精细化加工配送。加快蒙西至华中等铁路通道和水运、进出口通道建设,优化煤炭物流网络。发展煤炭水铁联运,完善煤炭物流转运设施,实现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无缝衔接。发展煤炭绿色物流,推进封闭运输,减轻对环境影响。加强物流环节收费监管,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煤炭物准化建设,提高煤炭物流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二、健全煤炭市场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机制,促进传统产运需衔接方式向现代交易模式转变。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培育1-2个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完善煤炭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发展,创新煤炭金融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清理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等限制,推动煤炭交易平台信息共享,形成跨区域和行业的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三、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煤炭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向社会发布产业发展信息。支持煤炭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战略研究机构,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积极发展煤炭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老煤炭企业在关闭退出过程中,组建专业化生产服务公司,开展矿井生产承包、单项工程承包等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运营,推动煤炭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信息发布、技术服务、宣传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四、繁荣发展煤炭行业文化按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总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惠及广大职工的煤炭行业文化。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抓好安全行为养成,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煤炭行业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煤矿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加快发展矿山公园、井下探秘游、矿山遗迹等新产品、新业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油电子券使用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