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企业具体不顺期间的企业有没有流水线工作

股票/基金&
西北菜洋务运动
  在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流行的以牛羊肉、面食为主的饮食,统称“西北菜”。西北菜一直在中国餐饮文化中处于边缘地位。不过,贾国龙创办的连锁餐饮企业――西贝,却在这一非主流的领域抓住了机会。2012年全国门店接近50家的西贝餐饮实现营收13亿元,2013年门店超过60家,已跻身休闲餐饮第一阵营。
  如何让边缘成为主流,贾国龙给出的药方是推行中餐的“洋务运动”。莜面等家乡风味,一直难以摆脱“小吃”的身份,无法登大雅之堂,他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像西式快餐那样形成大规模的品牌餐馆,就餐环境以街边小铺为主,无法获得年轻人的认同。
  大约12年以前,贾国龙开出西贝莜面村在北京的第二家店时,目标就是将这一边缘菜系发扬光大。西贝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脚,受到了当地食客的欢迎,但是,一群来自家乡的内蒙古食客却不买账。这些慕名而来的食客发现,在内蒙古家乡只需要两元一碗的莜面,被贾国龙卖到了18元。本来白送的小菜,还要收钱,一怒之下,有人直接掀了店里的桌子。
  但贾国龙并不认为自己提价的选择是错的。自从一头扎进西贝餐馆的经营后,他进行了多次“离经叛道”的选择,不断用西方连锁快餐理念给自己和员工洗脑。在他看来,边缘菜系更要向必胜客看齐,学习西式餐馆如何打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氛围。他告诉员工,西贝的肉夹馍和麦当劳的汉堡本质上没有区别。其核心要素,就是从主食厨房到终端厨房,全部流水线作业。在西贝就餐,有25分钟必须上齐菜的规定。这也是后台流程标准化在前台的一个反映。
  虽然西北菜“乡土气息”浓厚,但为了中餐的标准化,他甚至在菜谱上大幅砍掉中国人热衷的炒菜,只保留了不到10道炒菜。这样做有没有争议,当然有!有同行就质疑这样做会使中餐失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魅力往往就在炒菜的大厨那“不可说”的分寸与火候间。但贾国龙不以为然。
  麦当劳、百胜等西式餐饮连锁之所以能全球扩张,除了其规范的连锁经营模式外,其背后的资本逻辑也不可忽略,这些公司都是市值很高的上市公司。对中国餐饮连锁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好比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未必海拔最高,但不到长城非好汉,其象征意义无人可以忽略。如今,以西贝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自然也无法躲开投资人的雷达,2011年-2012年,找贾国龙谈合作的投资人纷至沓来,其核心议题都是上市。
  但是这一次,崇尚学习西方的贾国龙决定暂缓IPO。原因之一是价格不合适,其二,“很多投资人都是在给你吃兴奋剂。”贾国龙还是希望西贝可以稳健发展。为了解决标准化难题,贾国龙先让西北菜登堂入室,现在又让它回归弄堂。
  暂缓IPO也许有人会感到失望,IPO除融资功能外,亦能通过股权方式给高管团队发放“胡萝卜”,起到激励作用。但贾国龙琢磨的是:“究竟是应该激励少数精英团队,还是尽可能激励更多的人?”贾国龙选择了后者。
  2013年,贾国龙在内部发动“精英创业计划”,鼓励员工与公司合作投资开店,员工自己当店长,公司提供系统支持和选址营建支持。资金投入比公司与员工六四开,但是分红时,员工拿49%,“对我而言,门店就是一张饼,分给谁?少数精英吗,我认为不是最佳,还是要分给基层,让他们觉得是在为自己做事。”创业多年,贾国龙最担心的是整个团队失去最初的热情和前进的动力。他希望用内部创业这根“胡萝卜”,让西贝这样的中餐连锁品牌可以走得更远。
06/24 11:1206/21 20:1806/05 09:4806/03 14:1806/03 05:2506/01 01:1905/31 08:5805/31 01:39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欢迎光临建类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10 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日期: 16:13:00 作者:来源:东方财富网10 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第一集)(解说词) 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 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 运行的今天, 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 公司创造财富、 提供就业、 带动经济增长; 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 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作为开篇,本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 意大利城邦, 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 故事, 提出了本片试图探讨的一系列问题: 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与市场经济有 怎样的关系?是功,是过,公司如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1858 年 4 月 10 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 95 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 的一座钟,重达 15 吨,分针长度超过 4 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 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在此之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 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 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 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 要求更加迫切。1883 年 11 月 18 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 分, 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 从此, 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 改变这一切的, 不是宗教, 不是政治, 甚至不是科学本身, 而是一个叫作公司的组织。当然,被公司改变的, 绝不仅仅是时间,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 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 国与国竞争的规则, 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 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 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集公司!公司! 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早晨,这个人是你、是我、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身边的 公司浑然不觉,因为一切都已经像呼吸那样自然,但是,一旦没有了空气,我们就会知道, 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2009 年时,公司为全球 81%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 力量的 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 94%,全球 100 大经济体中,51 个是公司,49 个是国 家;世界上有 161 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 10 个公司的销售总额 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 100 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公司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促进 者”,“过去被雇用,我们获得生活所需的费用,成就自己的人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些钱 是从公司那里获得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 的”,“公司是一个过程,所有的国家都要用到它”。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开张, 每天都有公司倒闭, 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着生死沉浮的 故事,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办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大约有 260 万家公司在英国登记注册,每年成立的新公司超过 35 万个,英国对公司注 册的限制很少,股本金额甚至可以低至 1 英镑,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在美国注册 公司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钱,一天之内就可以创立一家公司,你只需说:我要开一家公司, 这是公司的名字。” 当我们享受产品或是服务的时候, 找工作或是创业的时候, 抱怨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的 时候,公司就在我们身边。NBA 是一种篮球比赛,也是一个公司,每一次完美的对决,都 会转化成合约和钱,公司能将一个人,甚至一双拳头、一只脚,包装成明码标价的商品;这 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声音,这也是一门财源滚滚的好生意,公司能让形而上的艺术待价而沽, 把最高贵的精神享受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是一次国事访问,这也是一次商务谈判,总 统身后的显赫人物,不是大将军而是大老板,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不再是单单是政治的考 量,还加上公司的订单;这是一场现代战争,看得见的是硝烟、战火,看不见的是提供物流 和信息保障的公司,军队的效率是外来的、强制性的,公司的效率却是内生的、主动的,终 于,军队这个最有效率的组织,也不得不开始向公司学习管理,西点军校甚而被评为最好的 商学院,“离开了有组织的商业活动,我们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就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商品和 服务,无论是公共事业、电力供应、信息通讯、银行体系或仅仅是产品”,数百年中,公司 热闹过也沉寂过,它生存下来、强壮起来,并且一点点地渗入到社会的血脉中,终于把自己 变成无处不有的存在。那么,公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人类天生就是生意人,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 和语言一样古老。从两河流域的神庙银行,到古埃及的奴隶制工场;从丝绸之路上栉风沐雨 的阿拉伯商队,到北欧繁忙的行会、作坊;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 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如今,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已被 淹没在历史厚重的尘埃里,而公司,则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逐渐成形。“我们现在一般认为, 在 16 世纪后半期、17 世纪初,在英国和荷兰出现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之前,它的雏形实 际上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西欧已经出现了”。这幅创作于公元一世纪的浮雕,凝固了 2000 多年前的一个瞬间,清晨,在灯塔的指引下,一艘商船缓缓地驶进了图拉真港,据考证,这 幅浮雕是一家罗马公司的招牌,这可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公司影像之一。“古罗马 的商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合伙制,无疑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有法、斯有社会的观点”, 罗马的公司由合伙人共同出资,选举管理人经营业务,雇员很少超过 100 人,和今天相比, 那些公司在各方面显然殾相去甚远, 但重要的是罗马时代确立的法律原则对未来公司的发展 影响深远。“在罗马法中,人是指能够拥有财产权,能够起诉和被起诉的任何个体,虽然起 诉和被起诉不太像是权利,但事实上,它们都是”,“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稳定性 或者说权利归属的稳定和明确,不仅对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用法律 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 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鼓荡在公司船头的帆 板结成了岩石,真正的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些古老的帐薄是世 界上现在最早的商业契约, 它们出版热那亚一位勤奋的抄写员乔凡尼之手, 在许多意大利城 市的档案馆中, 保留着成千上万份这样的契约, 契约的内容自然无法和今天的商业合同相比, 但是, 它们见证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和财产关系, 它承认契约的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 己财产和劳动力的自由。 “市场交换是一种自主的、自由的交换,就是不同的主体,他们各自自主地进行他们自己 的产权和别人相交换”,“如果没有财产权利明晰化的话,它不可能有契约的基础,也不能有 公司的产生”。平等缔约的前提是人的平等,发端于意大利的一言堂复兴时期,让出身、门 第、等级都不再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人的价值受到肯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受到鼓励,但是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个人可以有一种新的想法,但是要把这种新的想法变成商业化的、 有市场价值的,为社会所接受的话,那么它是通过公司的力量所推动的”,所有的铺排似乎 都等待着,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终于在 15 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 回了关于新世界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 个广阔的市场。“如果退后一步,总揽世界全局面貌,世界正在融合成为一个经济体,迈向 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再也没有比市场更重要的风向标了,从这人角度看来,世界顿时变 成一个崭新的模样。在大航海带来的金饭碗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中 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 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 超越人情和 亲情。 1893 年 10 月 7 日,一出喜剧在伦敦西区首演,剧目的名字叫《乌托邦股份有限公司》, 剧终时,全体演员加入到一场大合唱中,歌词是这样的:凑 7 个人把一个公司组成,他们一 上来就发表一项公开声明,宣布他们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把债务还清。合唱的内容,正是英国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7 个人就可以注册并承担有限责任。19 世纪中叶,股份有限公司 终于作为一项制度被法律固化下来,“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 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这三条是定义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法人组织就是若干人合起 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 而以前的那种企业、 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 它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个体公司与合伙制公司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各自 的优势, 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于它使得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 它凝聚起生 命个体的能力, 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 它给每一个想投身于奋斗的人搭建了 平台。“我认为,公司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组织之一,许多哲学家、作家和学者都 曾说过:政党、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缔造了现代社会的是股份 有限公司”。19 世纪末,中国协约国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 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 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公司到底做了什么让世人发出如此这般的惊叹惊叹声呢?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 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公司发明并传播了 体臭和口臭的概念。有人说,需求决定供给,但公司决不墨守这个成规,公司制造了需求。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公司的本质在于它给了众开拓市场的机会”。1882 年,爱迪生启动了 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们从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 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 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 斯.巴特勒直截了当地宣称: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 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很多的革新,比如汽车市场、计算机市场,再如我们遇到的新挑战, 气候的变化、绿色科技、纳米科技、通讯科技等等,所有的这些挑战都是由公司最后攻克解 决的”,今天,财务报表已成为真正通行的世界语,只需这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人们就能读懂公司的秘密,在规则的制定和观念的传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 面, 最重要的是公司深深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公司的一个影响是带来了某种平等, 它打破了某些观念,比如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贵族或富人才有权享有,比如有些人生来就 高人一等”。说是公司缔造了美国,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显然是以它所拥有 的 550 万家公司作为基石的。200 多年间,勇于冒险、创新、自我奋斗的企业家精神,曾经 改变了无数个欧洲移民的命运, 也改变了新大陆自身的命运。 在每一片释放了普通人能量的 土地上,公司的传奇不断上演。“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 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 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其中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否拥有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 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凋落,唯籍由公 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历史总在反复地验证,但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最新的故事是在新兴市场中书写的。 两个曾经的计划经济国家,几乎同时打开了市场之门。1991 年后,印度逐渐取消了公司建 立和运营的许可证制度, 十余年后, 印度的 700 多家软件公司使它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 国,以大象般有力的步伐迈入国际市场;1992 年,中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除了世界 500 强企业榜单上的 43 个 席位外, 还有 4000 多万个中小企业在为这片土地提供发展的动力。“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 度不发达, 它的经济可以发达, 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 这个国家可以发达, 没有的!所以, 现代社会的财富创造、 国民财富的积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 它实际上是同一个 问题”,“那些充分利用竞争的国家,吸引更多的智力、才能、资本和企业,并且动员起公共 资源,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 然而,越是强大的力量越是需要约束,公司可以天翻地覆地改变世界,却难以摆脱与生 俱来的困扰。即使是在公司最荣耀、最辉煌的日子里,有一个声音也始终萦绕不去,人们常 常告诫自己也提醒他人:公司是个危险的家伙!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普强公司的新药帕纳 巴十分畅销,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这种药的副作用能够致人死亡,普强公司召开了 特别董事会最终决定继续销售, 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因为, 药品撤市时间每拖延一个月, 公司就能多挣 100 万美元,消息被披露后,整个美国为之震惊。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设计了 一个角色扮演的实验,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询问那些没有卷入事件的人, 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问他们会怎么做?97%的人表示会将药品撤出市场,但是,当实验者 转而扮演起普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后, 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董事会上发生 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人起辞职,有人很沮丧,还有人大声争吵,但是最终没有人将药品撤出 市场”。普强实验在十多个国家重复了近百次,结果大同小异,每一组扮演董事会的人都认 为这体现了公司的本分即股东利益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绕不开的一个词,构成了多少悲喜剧的根源。“当然,公司会具 有破坏性,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自然的,因为公司需要回报那些投资者”。在过去的几个 世纪中,公司曾经浩劫了美洲、非洲、亚洲,它将几万人变成商品,被它强迫迁移的还有无 以数计的植物、动物、矿物,甚至包括细菌和病毒。从郁金香到房地产,从阿姆斯特丹到新 阿姆斯特丹,从 1637 年到 2008 年,无数次的股市泡沫都没能阻止下一次的铤而走险。首相 下野、总统入狱、高官落马,他们不是第一个,也浊最后一个,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如同一 处无法根治的顽疾。当人被物化成机器时,公司却似乎比机器更冰冷,它苦恼的是自己只需 要一双手,但却不得不雇用一个人。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种种指责就从未消失过, 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公司之罪,却因公司而被无限地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 自利的动机既是灾难和危机的培育液, 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 公司的功与过都来自 同一个母体。“我认为有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们想过更富裕,更便利的生活,这种欲望成为 动机,科学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其结果是在欲望的推动下, 创造了今天的现代文明和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表明: 从旧石器时期, 到公元 2000 年的 250 万年间,人类花了 99.4%的时间,也就是到 15000 年前,世界人均 GDP 达到了 90 国际元,然后花了 0.59%的时间,到公元 1750 年达到 180 国际元,从 1750 年到 2000 年即 在 0.01%的时间里达到 6600 国际元,增加了 37 倍,换句话说,人类 97%的财富是在过去 250 年,也就是 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带来这 250 年财富迅速增长的机制都是市场经济, 而公司组织正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 1937 年时就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科斯指出,当市场交 易成本高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成本时公司便产生了。“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可以进行自由交易 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个人可以选择用金钱或者才能进行投资来参与经济活动,也可 以和别人联合组建公司开拓业务”,“我们还没有找到公司的替代品,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从事 商业活动,同时,我们也没有找到市场经济的替代品。” 作为市场经济中无可替代的组织,公司在众爱恨交织的复杂目光下成长、校正、自我更 新。这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来的 2009 年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前 10 名中有 5 位出自公司,有财力、影响力和权力的综合考量后,他们的名字和国家首脑、宗教领袖及王 室成员列在一起。 公司正在改变世界的权力结构,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最终有一天,公司会收购国家,而 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 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这是位于伦敦萨维尔街的一家制 衣公司,查尔斯.狄更斯曾是这里的顾客,温斯顿.丘吉尔留下了衣服尺寸,戴高乐将军也亲 往订做西服,公司曾为维多利亚女王制作礼服,至今仍在为伊丽莎白二世量体裁衣,200 多 年,他们一直在这条街道上,以家庭传承的方式保持着精良的工艺,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我会充满希望地说,100 年以后,亨利.普尔公司仍然会屹立在这里!”如今,各种各样的公 司并存于世,它们的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目标不同、管理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 承载着人们各自的梦想和创造! 公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它告诉我们如何挣钱,并教给我们怎么花出去,它引导我们 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最私密的个人事务,恋爱、结婚也 逐渐由公司帮助打理,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身边的公司吗?当我们谈论公司的时候,我们在 谈论什么? “我认为一家理想的公司是这样的地方,每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参与, 并且全力为公司的 成功贡献自己力量。”(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 “在今天或者明天创造利润是容易的, 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当家人的使命是让他的 企业,可以有可持续的收益和发展。”(欧莱特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 “公司首先必须有很强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不应改变,应是持久、永恒的!”(联 合利华公司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 “公司应该传达一个更好更正确的财富观, 再有一个, 公司应该更好地去做一些慈善事业, 为整个的社会尽些责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能够通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去影响这个社会,完善这个社会,让每个人懂得交易、平 等、分享、透明,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在我看来是受尊重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全新的机会和考验!伴随着全球化的足迹,公司已不 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市场的引领者了,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公司梦寐以求的 世界似乎正在到来,但是,全球体系却用另一种方式放大了公司的威力。2008 年 9 月,有 着 158 年历史的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市应声下跌,10 月,金融海啸开 始蔓延,整个世界陷入了麻烦……对贪婪的讨伐,让公司再次面对功与罪的争辩! 回顾历史,重大的危机常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全球化浪潮下的这场严峻挑战, 会将正在网络化的世界引向何方? 人们需要重新审视无所不在的公司,“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公司,应该受到体积法 律框架的约束”,“公司有点像一棵树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建造房屋或拿来打人”,“我们的世界将是这样的, 社会会问, 你获得了利润, 但是如何获得的呢?”“我认为, 任何公司的目标, 都是帮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不是的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全球性的时候, 我们该如何面 对?这一由人类亲手培育的庞然大物话,这样的公司可能并不需要存在!”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 当公司的, 公司到底是什么?对国家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 之后,它还将长存开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未来,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 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再次回望来时。 这是 300 多年前的一个徽章,它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标志,代表帝国的鱼尾狮, 护卫着公司商船,乘风破浪,纵横驰骋,徽章寓意着国家和公司的紧密关系,正如当时一位 英国政治家所称,说公司不行,就是说国家不行。17 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竞相以公司之名 义踏浪蹈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公司则凭借政府之特权逐利全球,这是一段权力与金 钱结合, 财富和血胜伴随的历史, 公司在枪炮的护佑下, 攻入一个个市场。 一个多世纪之后, 特许公司的时代宣告终结(油画《英国国会上议院会议》)。 1874 年 1 月 1 日,经营了 274 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英国东印度 公司历史影像)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在人类历史上(印度加尔各答.维多利亚宫),它完 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英国维多利亚女 王)。此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无数个小公司的兴起,改变了延续千年的经济秩 序,经济权利不再是与政治相结合的一种特权。在世人的膜拜和诅咒中,在死而复生的轮回 中(1862 年英国《公司法》),告别特权后的公司,真正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在一个自由的市 场中,公司真正成为富民强国的力量。 第二集市场无限 (英国.伦敦) 1599 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 3 先令上涨到 8 先令,这场价格爆涨的 幕后推手是垄断香料贸易的葡萄牙和荷兰。(英国.伦敦市政厅)9 月 24 日,伦敦市政厅,80 多名愤怒的英国商人聚集于此商讨应对之策。 自多欧洲人发现了到达东方的新航道, 浩瀚的 大洋就成为追逐财富的赌场(伦敦市长威廉.贝克福德),但面对一个空前庞大的蛋糕(英国.惠 特比),精明的英国商人却因为巨大的风险而有些踟蹰不前。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原因是,当时筹资组建一支船队到东 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香料群岛、印度、美国等地,相当于在今天准备筹措一次到火星或 月球的航程,这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 剑桥大学教授----方德万:那些船只可能因风暴失事,可能会遭遇海盗,他们会和葡萄 牙人作战,荷兰人会和英国人作战,英国人也和荷兰人作战,而且还会受到东南亚商人的袭 击。 即使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商船来回一次至少也要 1 年多的时间, 这对商人而言实在是太 冒险了,作为新加入远洋贸易的竞争者,英国商人找到了一种汇集资源和资本的新方式。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但是怎么样可以让不同的老百姓、不同的有钱的个 人或者是家族愿意把辛辛苦苦的钱拿出来去冒风险,去交给别人来去运作、来管理,所以在 当时的 16 世纪末期,17 世纪初的英国和荷兰就推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一个工业 组织这方面的创新。 (意大利.佛罗伦萨)入股集资的方法古已有之,但有限责任的提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意大利.梅第奇银 行合伙人壁画)。自古以来,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而有限责任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规则, 那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欠债可以不还,对投资者而言(梅第奇家族故居),有限责任无疑是 一种极为有力的保护。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我认为公司最关键的特征是有限责任的概 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这是指当组建公司时,董事们只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籍此筹资成 立,股东们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他们所投入的金额。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这意味着,对个人的信任可以稍微变 得不那么重要,因为你不会失去所有的财产,假如你向公司投资了 10 英镑,那么最多也就 是损失了这 10 英磅。 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的股份有限公司(英国皇家特许制衣公司亨利.普尔), 使陌生人之间 的合作成为可能,但在个体的信用尚未建立之前,缔结合约须借助国家信誉作为担保,因在 400 多年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御赐特许状)股份有限公司并非人人可以开办,它必须经由国 家的特许。 1599 年 9 月,80 多个伦敦商人聚集在市政厅,就是为了获得创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许, 还有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他们要以此去和别国商人争夺香料生意,那么,英国商人们凭什 么向女王提出申请,女王又会如何处置呢。 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汤姆.汤姆林森: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特许证,是因为可以给 皇室赚钱,这就是国家机构用来赚钱的方式,通过向商人们征税,通过向他们授予特权并收 取费用,国家把信誉卖给了公司。 在当时普遍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想中, 财富总量是一个定数, 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这样说 道,富有并不在于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而在于比其他国家和邻国多多少金银,而谁能够控制 贸易,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金银。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那么君主他一般地采用的方法就是保护和推动商业 发展的办法是什么呢, 他就是垄断商业, 给一些大的对外贸易的公司以垄断权、 特许的权利。 (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1600 年 12 月 31 日,身负着英国皇家授予的对东印度 15 年的贸易专利特许权,一家名 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扬帆出海(1692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专利证书), 依靠众多的投 资人,公司第一次远航筹措的资金就高达 72000 英镑(伦敦.英国东印度公司码头旧址),当时 这是一笔大钱,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 3500 万美元。 (荷兰.埃因霍温) 潮起潮落,此消彼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咄咄气势让海上马车夫荷兰感到了威胁(荷兰. 阿姆斯特丹),于是,在大议长的倡议下,6 家做香料生意的小公司改组成为一个有国家背 景的大的股份有限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总部旧址),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只在特定人群中 募集资金不同的是(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海军总部旧址),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向所有市民公开 发行股票,它实际上成了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董事肖像)仅阿姆斯 特丹,股票的认购者就多达 1143 人,持股者有商人、水手、技工,还有市长的女仆,通过 这种融资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旗舰),荷兰东印度公司远远超越了英国对手,最高时,它的 投资总额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 10 倍(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旧址)。 美国金融博物馆档案主管----莲娜.阿赫塔尔:例如你是原始投资者,当你说,我赚得差 不多了,我想拿加克的钱,你可以在交易所卖出股票从此脱身,同样,你也可以购买股票加 入到游戏中,现代公司正是这样诞生的。 应用而生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旧址), 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 式的财富增长, 挣钱的方法很快传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公开发行股票(伦敦证券交易所旧址),资本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公司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延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丹麦、法国、瑞典、俄罗斯纷纷加入效仿者的行列,在欲望和血 色中开始了各自的财富征程。 弗吉尼亚公司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 荷兰西印度公 司(荷兰西印度公司仓库)以价值约合今天 24 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 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就是今天的纽约。(印度.卡里卡特港)地球才刚刚向世人显露全貌, 就已经成为商业战争的疆场,这一时期的公司不仅承担着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任务,(印度.英 国东印度公司总督府旧址)更承载着为国家开疆拓土的使命。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这是个两全其美之策,政府不用直接 控制殖民地,只要在特许公司里安排上一些人,他们就会为政府效力。 (英国国家肖像馆画廊) 1757 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 32 岁的雇员罗伯特.克莱武率领 3 千雇佣军击溃了由 2 万骑兵、 5 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罗伯特.克莱武)从此开始了了由一家公司征 服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 交战双方使用的几乎都是西洋火器, 而克莱武的强大战斗力与 他身后的公司有关, 作为一个商业组织, 公司保存了它最聪明和最勇敢的成员所获得的经验, 面对计划周密,编制统一,像机器般整齐射击的公司军队,曾经驰骋南亚、中亚的印度骑士 一败涂地。 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汤姆.汤姆林森: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公司, 1813 年之后,它已经全然不再是我们理解的公司了,尽管还叫公司,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政 府。 (荷兰海牙.议会大厅) 为了扶植公司的海外扩张,英国与荷兰率先将交战、媾和、司法、行政等诸多国家权力 给予公司,鼎盛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 30 万人的武装力量(英国驻印度殖民地军队), 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两倍,凭借国家权力,公司在各个殖民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争 抢和占有当地的资源(英国伦敦.皇家特许商店), 公司和特权的结合看似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 点, (英国议会)18 世纪初, 英国国务秘书在一次早餐会上热情洋溢地说, 我们的船满载香料、 油、酒归来,我们的房间摆满了金字塔型的瓷器,装饰着来自日本的手工业品,美洲的草药 使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躺在印度帐蓬中休息,陶醉在其中的人们未能预料到,这杯掠夺而 来的财富美酒,最终会变得又苦又涩。 (法国洛里昂.法国东印度公司博物馆) 历史的转折,可以是从一个天才的赌徒开始的,约翰.劳(法国银行家约翰.劳肖像)出生 在苏格兰的一个金匠家庭,年轻时起就出入欧洲各大金融中心,旅行带来的广博知识,加上 惊人的数学天赋,使他很快就在银行界脱颖而出,和大多数银行家的保守风格相反,约翰. 劳的私生活放荡不羁。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皮埃尔.道克斯:由于他曾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有染,这导 致他和另一个与该妇人关系极为亲密的男子进行了决斗,随后,他不得不选择逃亡,因为他 先被判处了死刑又改成监禁。 (荷兰.鹿特丹) 约翰.劳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他越狱了,逃亡的目的地就是荷兰。 (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狂热气氛让酷爱赌博的约翰.劳感到非常兴奋,作为一个行家,他 也注意到,股市的繁荣离不开银行的支持。(《货币与贸易》约翰.劳著 1705 年版)然而,约 翰.劳认为荷兰人过于保守,他发现,国家信用可以担保纸币发行,使经济活动的范围迅速、 无限地扩展,换言之,他认为特权有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法国.巴黎)约翰.劳需要找一个 国家试一试。1715 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他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这一年,穷兵黩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他留下的唯一遗产是,比法国 10 年财政收入总和还要高的巨额 债务(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一筹莫展,焦虑之际,他想起了在赌桌上认识 的金融奇才约翰.劳,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将法国在北美殖 民地的贸易垄断权揽入怀中, 不过, 他并不准备靠经营公司发财(法国东印度公司总部旧址), 他的目的,是借用公司帮政府解决财务危机。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皮埃尔.道克斯:当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人们既可以用银 行发行的货币购买股票,也可以用持有的法国国债购买股票,也就是说,如国你有法国的国 债,就可以用它来换密西比比的股票,很多人对这种办法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密西西比 公司的股票红利是 4%,比法国国债的定期收益要高。 整个法国陷入狂热,(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到少有 30 万人申购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价 格飞快地涨了数十倍,约翰.劳被授权组建国家银行,他控制了整个法国的税收,并被任命 为财政大臣,集大权于一身后(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原件),他开始了一场豪赌。 都柏林双三一学院教授----安东尼.墨菲:他控制着通用银行,也就是皇家银行,他能够 发行越来越多的纸币, 于是他向那些想购买股票的人们发行了超额的纸币, 其实是利用皇家 银行的印刷系统保障对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坚挺需求。 (法国巴黎.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发行处) 在约翰.劳的操纵下,法国经济连续 3 年快速增长,这种人造的繁荣吸引了同样因战争而负 债累累的英国政府(英国.伦敦),他们也打算把国债转换成公司股票,被选中的是南海公司.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凯恩斯:南海公司成立于 1711 年,持有皇家特许证, 基本垄断了对中美和南美的贸易,这也是公司成立的目的。 (英国.伦敦) 接手了近 3000 万英镑国债的南海公司,开始发行新股,短短几个月,股价从 125 英镑 飙升到 1000 英镑,一时间,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们眼中成了具有神奇魔力的摇钱树,据不完 全统计,英国在一年中冒出了 202 家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正在形成。 (英国伦敦.英国国会档案馆) 为了保护南海公司的利益,1720 年 4 月,英国议会通过《泡沫法案》,宣布,在没有 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给予的法律权利的场合,禁止以公司名义行事发行可转让股票(英国 《泡沫法案》,英国国会档案馆提供),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凯恩斯:事实上,法案是由国会议员提出的,当时许多 议员都是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股东, 该法案其实在南海泡沫破灭之前就已经通过, 看起来这更 像是为了把投资者从其他公司吸引到南海公司。 《泡沫法案》出台后,大量的股份有限公司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股民 如梦初醒,第一次开始关注那些公司如何挣钱,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南海公司没有像议员 们设想的那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相反,它的股价跌至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成千上万的英 国人倾家荡产,其中包括皇家铸币局局长艾萨克.牛顿爵士(英国剑桥.牛顿故居),他损失了 20000 英镑,相当于 10 年的薪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叹到,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 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人们第一次感受到, 能带来财富的公司, 同时也可能带来灾难。 此时,因为与南海公司一样,约翰.劳创办的密西西比公司也处于崩溃之中,法国投资人损 失了 5 亿利弗尔的财产,约翰.劳仓皇逃离。 股灾过后,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了最简单,却未必是最正确的办法处理善后,在国家的 严令禁止下,此后 100 多年间几乎没有一家新的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立。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克.哈利:实际上,英国公司的合法组建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直到 19 世纪中期才形成,一直到死,约翰.劳都坚信,自己的计划原本应该使法国变得更加 富强(意大利威尼斯.圣莫塞教堂),也许正因为如此,(法国银行家约翰.劳墓葬)他让人在自己 的墓碑上刻下了法国最著名的金融家一行字, 实际上, 当这位金融家把公司视为国家工具时,灾难已经不可避免,在人们对股份有限公司谈虎色变的年代里,同样作为国家工具的,那些 曾经如日中天的特许公司也一天天日薄西山。 (英国.伦敦) 公元 1770 年,不安笼罩着伦敦,英帝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孟加拉爆发大饥荒,六分之一 的居民被饿死,这对于此前就已经面临困境的东印度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5 年前,英国政 府给予东印度公司孟加拉总督的地位,允许它征收土地税(英国东印度公司首任总督黑斯迁 斯),但是,这反而造就了更大的公司腐败。 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汤姆.汤姆林森: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印度瓦拉纳西的英 国人,年薪约 1000 英镑,而实际收入却高达 40000 英镑,多余的收入都是靠各种勒索和受 贿得来的。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特许公司具有两栖的特征,既非公共, 也非私人, 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短期内, 它们可能非常强大, 因为能够得到政府资金和支持, 但它们也非常危险,会变成泡沫化的实体。 一个只会用强制力去敛财的公司, 最终成了政府的包袱, 为解救公司入不敷出的窘境(油 画《下院》),英国议会不得不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授予其对北美殖民地茶叶 贸易的垄断权(1773 年《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但特殊政策不但没能拯救公司,反而引起 了更大的麻烦,为了能自由主宰自己的生意,殖民地的人民不惜与宗主国兵戎相见(美国莱 克星顿.民兵塑像),此时,想要获得经济自由权利的,不仅仅是北美大陆的殖民地,还有英 国本土的普通公民。 (英国.韦奇伍德陶瓷厂) 就在东印度公司向议会讨要北美茶叶垄断权的 1773 年,英格兰斯塔福德郡的韦奇伍德 陶瓷厂收到了一份极具挑战性的订单,订单来自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要制作一套 952 件的米白色餐具,一年后,韦奇伍德工厂用 1244 幅工笔画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此举让 工厂主乔赛亚名声大噪(英国十八世纪企业家乔赛亚.韦奇伍德)。 (乔赛亚.韦奇伍德办公室)15 年前,29 岁的乔赛亚.韦奇伍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位制陶工出身的企业家革新了生产流 程,把原先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工作分成了十几道工序,就在同一时期,水力纺纱机 的发明者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此时,英国几乎有 40%年龄超过 20 岁的男劳动力在从事商业与制造业,正是他们启动了日后影响世界的工业 革命。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克.哈利:在棉纺行业,有数以百计的小公司被卷入到工业革 命中,数目也许并不庞大,但类型基本相同。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斯坦梓亚尼:资本家的历史就是那些从未获 得特许权,可以自由注册的公司的历史。 1776 年 3 月 8 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 了新研发的产品,(万能蒸汽机博尔顿.瓦特公司制造)虽然还是原始的型号,但是已经能干 100 人的活儿了,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几千年来生产完全依赖于人力和自然力的历史,将缓 慢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为一场真正的革命,(英国伯明翰.博乐顿故居)对此,公司合伙人博尔顿 兴奋地写道,对我来说,仅仅为 3 个郡去进行生产是不值得的,但我发现如果为全世界去生 产那却是非常值得的,不过,博尔顿很快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雄心壮志,因为,当时 的英国政府明令禁止任何机器设备的出口,违反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到底应该由谁来决 定公司的命运呢。一位 54 岁的学者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就在博尔顿--瓦特公司推出蒸汽机 4 天之后,(亚当.斯密手稿)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苏格兰爱丁 堡亚当.斯密故居)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批判了用国家力量追逐货币财富的重商主义,倡导通 过平等契约来发展经济的自由贸易。英国华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克拉夫茨: 他(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 个体间的自然交易将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 并有利于提高市 场经济活动中的收入水平。 斯密认为, 每一个人为改善他的状况而自然地作出的努力, 当其具有施展的自由和安全 时,(亚当.斯蜜塑像)就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原则,他进而指出,不需要借助其他,这种个人 的努力就能给社会带来财富和繁荣。(英国.曼彻斯特)正是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成千上万 的英国小公司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并无政府强制力作为主导,在纺织、机械、 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克.哈利:活跃在工业革命期间的公司,几乎都是规模非常小 的公司, 我们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 它们在法律上采用合伙制, 合伙人对公司债务负有全责, 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一个个用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小公司,各自为追求利润而奔波忙碌、发明创造,(英国古 德伍德.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正是它们的自利行为带来了全社会经济能量的一次解放,这也是 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解放。 美国法学家----L.E.小波泽尔:这是一场转变,经济活动由底层的人们来组织,而不再 是顶层的人们,这当然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转变。 尽管公司规模不大,(1733 年,飞梭出现,织布速度提高)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一 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1765 年,珍妮纺纱机 出现,棉纱产量增加),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19 世纪初,正是它们为欧洲和北美生产了 63%的布匹(1771 年,水力纺纱厂出现,现代工厂诞生)、54%的煤炭、58%的钢铁。当英国 制造的工业生产能力足以甩开世界后, 新兴的工商业者们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打破特许公司对 海外贸易的垄断,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当工业革命创造了相当的一批小工厂主、小企业主, 把这批人推到了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的时候, 这些人就痛感国家垄断政策, 某些大的商业集团、 商业公司对经济的垄断的活动是挡在了他们所试图走的那个路上,那么这些人就要求解绑, 就是松绑。 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我们可以继续通过保护主义对外征服以及独家的垄断地 位,来赚取大量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 让别人有了钱,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法国巴黎.荣军院) 1815 年,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法国皇帝,在小店主的国 家面前黯然失色,国家的强盛(拿破仑灵柩),不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经济力 量的优势和经济制度的先进,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 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就在滑铁卢之战的两年前(英国议会),英国东印度 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彻底废除,(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塑像)当法国政府还在努力经营国 有公司的时候,英国政府已经逐渐转换了角色,它要把公司交还给市场。 (英国.利物浦) 1830 年 9 月 23 日,雨下了一夜,到早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就在这样的天气里, 仍有 20 万人走出家门, 冒雨守候在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 30 英里的铁轨边上, 等待见证由公 司开通的世界上第一条公共铁路的正式运营。 伴随着火车的到来, 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曾饱受 争议,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的经济组织,也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机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很多工程中,铁路的例子是最著名的,当然 还有修筑运河的工程,比如苏伊士运河,这些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工程,问题是如何筹集资 金呢,股份公司因此就成为了一种鼓励人们投资的有效方式,而且可以让人们放心,他们不会损失得太多,这是一个绝佳的策略。 19 世纪中期, 英国完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耸入云的烟囱喷散着缕缕烟雾, 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乡村生活的恬静渐行渐远。 (英国索尔泰尔镇.工业革命遗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的国家,铁路、电报、蒸汽 轮船、冶金、石油,一个个新兴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才能 更上层楼呢(索尔泰尔镇创立者索尔特塑像)?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没有工业革命,就可能没有现代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讲, 如何没有现代公司的存在和发展, 工业革命的快速进程也可能不容易 出现。 1862 年,综合此前约 20 年的相关法案,英国通过了《公司法》。英国贸易局表示,以 前成立股分公司是一项特权,我们希望能把它变成一种权利。(英国伦敦.英国国会档案馆) 从此, 成立公司不再需要政府的特许, 它只需要 7 个人签一份组织章程, (1862 年, 英国 《公 司法》英国国会档案馆提供)登记营业处所,对外自称股份有限公司就可以了,这个法案, 后来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法》的蓝本。 英国公司注册处企业策略指导----蒂姆.莫斯:这项法律创立了有限责任的条款,它使得 公司的董事和投资人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更加安全, 这实际上鼓励了更多人投资公司, 从 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凯恩斯:《公司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在政府的控 制之外,在一定的框架之下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 (英国公司注册处) 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粉墨登场, 经历了痛苦而漫长的诞生期后, 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 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英国最早的羊毛市场,建于 1672 年)与之相随的,是由垄断到竞 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在市场机制下重生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脱胎换骨,它不再 只是少数上等人的游戏,而成为普通人登台表演的机会,它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落地生根。 英国因此真正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接下来的竞争, 就看谁能更好地在无限的市场里 发挥现代公司的能量了。 (美国.纽约) 1851 年 3 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到,那里的人民既拥有我们的 知识、我们的技巧,又有一个广袤的大陆供他们自由支配,并且从英国和欧洲的每一个国家 不断新增加资本和人口,从近 60 年来两国的相对进步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美国终 将凌驾英国之上,就像下一次日蚀必将出现一样,这似乎是一种预言。 此时,旧大陆发明的火车已奔驰在新大陆的原野上,大公司的时代呼啸而来。 1776 年,美国独立前夜,一本不到 20 页的小册子开始流传,小册子名为《常识》。作 者托马斯· 潘恩用朴素的文字激励人们反抗暴政和奴役。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常识》一书 对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1904 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中的一段话 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 称为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 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个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过有保障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悲做交易 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发给乞丐的食物做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 也不会为任何恐惧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 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自豪的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to dream and to build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 1862 年,68 岁的范德比尔特决定,告别经营 42 年的航运业转而投身铁路。68 岁转行, 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冒险的决定。范德比尔特根本不需要这种风险,当时,他是美国最大的 航运商,拥有 2000 万美元的资产,是美国最富有的 6 个人之一。吸引范德比尔特去冒险的, 也许就是冒险本身,50 年时间他都是这么闯过来的。1810 年,16 岁的范德比尔特向母亲借 了 100 美元,买下了一条旧船,开始了纽约湾的渡轮业务。虽然借的是母亲的钱,但除归还 本金外,范德比尔特还支付了 10%的利息。或许在他看来,在这个借贷契约中,自己的身 份并不是儿子,而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可以平等签约的个体。 斯图尔特· 布鲁明(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在 19 世纪初至 19 世纪中叶,范德比尔 特是那种被美国人叫做“向前冲”(go ahead)的年轻人。向前冲,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意 思是抓住机会、超越自我,而不只是停留在当地,重复着父辈和祖辈所做的事情。向前冲就 是要激励自己前行,那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1824 年深秋,正是纽约水路货运的黄金季节,航运公司的老板们却被告知他们必须退 出生意。因为,当时纽约水域的独家垄断权被判归利文斯顿家族所有。利文斯顿是纽约州的 第一位大法官,曾经主持过华盛顿总统的就职仪式。但是,眼睁睁看着挣钱的机会没有了, 范德比尔特船长心有不甘。 T· 斯蒂勒斯(《范德比尔特传》作者):年轻的范德比尔特只受过一点教育,虽然也 J· 会写字,但是不多。他去华盛顿特区雇请了丹尼尔· 韦伯斯特,这个人是美国早期一位著名 的政治家和律师,范德比尔特让他来和最高法院打官司。 在美国,这是最高法院裁定的第一个商业案例。表面上看,诉讼的双方力量悬殊,无 论是财富、地位,还是声望、学识,范德比尔特都和对手相距甚远,而这些往往会决定官司 的输赢,有些法院甚至会因此而不予受理。但是,范德比尔特坚持了 5 年,这起商业案件不 仅第一次惊动了美国最高司法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改写了美国历史。 理查德· 西拉(原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主席):纽约州无权规定谁可以在纽约州和新泽西 州之间从事航运业务。这一案件从此打通了各州之间的商业往来。 T· 斯蒂勒斯(《范德比尔特传》作者):这促使美国建立起一个统一市场,并有助于 J· 打破等级社会的观念。 范德比尔特后来成为了一名汽船行业的企业家, 开辟了从纽约驶向各 地的航线。 此时的新大陆,新秩序正在建立。美国从欧洲继承了自由经济制度,却没有欧洲那样 坚固的贵族等级传统。早在独立之初,社会就为普通人实现梦想做好了准备。1780 年,本 杰明· 富兰克林从欧洲归来。这位参与起草《独立宣言》的开国元勋,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 和外交技巧,赢得了整个欧洲的尊重。但是,在美国,真正让富兰克林家喻户晓的却并非那 些国家大事,而是这本《穷人理查德年鉴》。 理查德· 泰德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他很少提及上帝或宗教,他一直在谈论财富, 以及如何获得财富。 君子不言利,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在其他很多国 家这也是令人赞扬的社会品德。但富兰克林却告诉大家,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 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理查德· 泰德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在这个新世界里,原有的规则已不再适用,这是一个契约的社会,我们通过契约而非等级身份达成交易。 头 3 个月,《穷人理查德年鉴》就卖了 10000 本。“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 直到今天, 富兰克林的格言仍然闪亮在尘世间。 对于跃跃欲试的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思想解 放更能释放他们的能量呢?不过, 要想把能量转化成财富, 美国人还需要一种工具——公司。 独立之前,北美地区成立公司,主要由殖民地业主、总督和议会授权。独立后,中央 政府是否可以行使这项权力呢?1782 年的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对此争执不下。最终,达成妥 协的美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管理州际贸易,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这种 集权和分权结合的安排,给美国公司预留了发展的空间。 威廉· 莱宗尼克(原美国企业史学会主席):在美国经济中有很多法律规定和发展方式, 各州的地方分权造成了州与州之间的竞争。 这通常有利于商业发展, 从而使一个州击败另一 个州。 韩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他们(各州)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想把越来越多的 公司吸引到他们州里去, 这样就可以征收公司税, 可以征收注册费。 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们就纷纷地修改一般公司法,竞相降低门槛,放松对公司的要求。 州与州之间的逐低竞赛,给了美国公司得天独厚的发展良机。一路放权到 19 世纪 30 年代特许状已经用不上了,州政府成了一个登记处,就如同它为婴儿出生登记一样。英伦三 岛上几百年争斗才换来的制度成果被移植到美国后, 既卸载了传统的负担, 又多了宽广的腹 地,公司在空前的自由里蓬勃壮大。 理查德· 西拉(原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主席):我曾经对大部分公司做过统计:1830 年时, 大约有 8000 家公司登记,到了 1860 年大约有 25000 家至 26000 家。所以,美国是第一个公 司化的国家。 公司对于市场的无限渴求几乎是一种本能。在美国,这个市场是通过火药和鲜血来熔 铸的。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曾公开表示,在国家分裂面前,奴隶制的存废是 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是国家的统一,还有由此带来的统一的大市场。1862 年 7 月 1 日,林肯总统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授权两家公司修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 法案的签署日期,比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还要早两个月零 21 天。 迈克尔· 斯宾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铁路)公司不仅获得了巨大财富,并且使 美国拥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市场经济,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一个统一的,规模庞大的市场,不仅能将分裂的国家再次焊接成一个整体,更重要的 是,它将激发起美国人新的财富梦想,给予国家新的前进动力。总统看到了这一点,68 岁 转行的范德比尔特也看到了。他买下了许多短途的铁路,把它们一段一段连接起来。范德比 尔特并未修建过一条完整的铁路,但却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最需要的东西——铁路网。 加斯· 塞隆纳(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如果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考虑,企业家是对公 司未来心怀憧憬, 并能付诸实践的人。 企业家的目标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资源重新组合起 来,这就是企业家的定义。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在市场经济当中面临着不确定性,这时候需 要有人高瞻远瞩、看清未来,具有这样一种素质的人就是企业家。 借助铁路网的优势,范德比尔特降低了运输费,低廉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的客户。随 之不断扩张的是范德比尔特的财富和名声,他成了名副其实的铁路大王。铁轨延伸到哪里, 哪里就告别了荒凉。运输业、制造业、百货业,越来越大的公司快速改变着国家和个人的面 貌。胆量、信念、独到的眼光,再加上一点好运气,普通人的传奇在不断上演。1864 年,24 岁的洛克菲勒拿出 4000 美元的积蓄建起了一家炼油厂。洛克菲勒是一个 移民家庭的长子,很小就与母亲一道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但他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也 不抱怨自己的雇主。人到中年以后,在给儿子的信中洛克菲勒这样谈到:是谁给了你就业的 机会,是谁给了你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你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工作是一种态度,它 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洛克菲勒对工作异常投入,生活却异常节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他最 早的记账本是从 16 岁开始的。 肯尼迪· 罗斯(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副主任):洗衣的费用、住宿的费用,所有这些都有 记录,这是一本记录开销的账本。当他稍微富裕一点后,还记录了曾经借给哪些人钱、谁欠 他钱、什么时候到期,以便按时收账。 记账成为伴随洛克菲勒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他的炼油厂里,提炼一加 仑原油的成本被计算到一分钱的千分之一。 如果需要, 洛克菲勒甚至会亲自追问汽油桶上每 个塞子的去向。近乎吝啬的成本控制使公司更具市场竞争力,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从 88 美分 下降到 5 美分后, 洛克菲勒的企业依然可以盈利。 洛克菲勒的严苛举措是出于对行业竞争的 清醒认识。在他生活的年代,石油正从家庭燃料逐步变成工业的血液。 阿瑟· 博尼(卡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认识到了对新 兴产业的需求。这些产业在当时并不存在,而政府当然不会去创办这些企业,于是这就成了 企业家的事。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如果个人没有自由,法律、文化不鼓励人们 冒险,不鼓励人们创新,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企业家。 1870 年,31 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当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从那时起,在洛 克菲勒办公室的墙上多了一张地图,上面标着所有炼油商的位置。从 1872 年 2 月 17 日到 3 月 28 日,短短 39 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 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 6 家炼油厂。1872 年圣诞前夕,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这一天,洛克菲勒收到一份圣诞 礼物,一瓶红葡萄酒。熟悉洛克菲勒的人都知道,他是新教徒,滴酒不沾,那么这仅仅是个 恶作剧,还是另有文章呢?送酒的人叫卡内基,美国的钢铁大王。 彼得· 格拉斯(《卡内基传》作者):洛克菲勒打算进入铁矿石产业,就像他在石油产 业一样。起初,卡内基觉得这很可笑,不仅取笑他,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洛克废了”。 作为一个苏格兰移民,卡内基在 12 岁那年,第一次踏上了美国国土。由于家庭贫困, 卡内基基本没上过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 35 岁退休,然后去剑桥大学读书,为此他拼命挣 钱。正如古代雅典人说的那样,承认贫穷并不是可耻之事,不努力去克服贫穷才是堕落。从 14 岁开始,卡内基为了 1 美元的周薪,一周工作 6 天,每天干 12 个小时。一年之后,他的 周薪翻了一倍,因为他学会了发电报。电报在当时是新生事物,很多工作机会因此都向这个 机敏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33 岁时,卡内基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了。此时他已是宾夕 法尼亚铁路公司的业务主管,年薪 5 万美元,拥有价值 40 万美元的铁路证券。卡内基辞职 了,去了英国,但不是去剑桥大学,而是用所有的钱去购买最先进的炼钢设备,聘请最好的 炼钢工程师。因为他已经看到钢铁将是铁路时代最紧要的产品。 斯图尔特· 布鲁明(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那是全新的领域,卡内基作为一个企业 家,他明白什么事新事物,什么是未来。就像今天从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人一样,他们总 是在问,接下来是什么?而在 19 世纪时,接下来的是电报,接下来的是钢铁。 理查德· 泰德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有些人能够一直锐意进取,是因为这种精神根植于他们的基因,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自由竞争,把全社会最有奋斗热情的人筛选了出来。这些曾经饱受贫寒,生活在特权 之外的人获得了自由之后,他们迸发的创造力让世人敬仰。 卡内基重新规划了生产流程,从铁矿石的开采,一直到最终产品出厂,被设计成了一 条封闭的流水线。实际上,卡内基的工厂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流水线生产制度的企业。 不到 20 年时间,卡内基将每吨钢铁的价格从 100 美元降到了 12 美元。但是,洛克菲勒却突 然闯了进来,有消息称,他在大量买进铁矿山。 彼得· 格拉斯(《卡内基传》作者):更糟的是,有报道称洛克菲勒要创建一家钢铁厂, 在芝加哥或克里夫兰和卡内基竞争。卡内基听说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 商场如同战场,看上去一场厮杀在所难免。卡内基却邀请对手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 他对洛克菲勒说,只要你不涉足钢铁业,我就买下你所有的铁矿石。卡内基成功了,作为交 换条件,他将利用洛克菲勒的铁路和船舶运输自己的全部铁矿石。和比自己强的人合作,而 不是和他们战斗,这是卡内基一生信奉的常识。他还特意撰写了一句话,让人刻在了自己的 墓碑上:这里躺着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 合作是理性的成果,喜欢恶作剧的卡内基和喜欢扩张企业的洛克菲勒,他们的理性来 自于背后那个责任性机构——公司。 机构的理性高于个人的理性。 正如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 所说,合作和自利两者结合得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公司。此时,百万富翁一词进入了美国人的 词汇中。无数个小公司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贫民窟诞生的百万富翁。他们的背后 是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大公司。当美国诞生出铁路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的时候,德国的 公司也在迅速崛起。 维尔纳· 普路姆珀(德国企业史研究会前主席):在 19 世纪 80、90 年代,德国经济加 速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再只是煤炭、钢铁或者铁路。当时正值第二次科技革命,还出现 了化工和电气产业。而德国公司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紧密结合了科学、研发和生产。 1840 年 1 月 16 日,小雨夹杂着雪花纷纷落下。24 岁的普鲁士少尉军官维尔纳· 西门子 正经受着比严寒更残酷的打击。在短短半年之内,父母相继过世,给他留下 9 个年幼的弟妹 和一大推债务。接过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当务之急就是挣钱。这个出身寒微,身无长物的年 轻人该如何起步呢?他唯一可以依赖的,是自己的头脑。早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普鲁士政府 就在为千万个像维尔纳· 西门子这样的人创造成功的条件。 维尔纳· 普路姆珀(德国企业史研究会前主席):其中最具有意义的一点在于普鲁士政 府支持了教育, 通过大力支持行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发展, 培养行会负责人, 培养技术工人, 以此来提高行会里劳动力的素质。 沃尔夫冈· 柯尼希(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在德意志帝国于 1870 年至 1871 年成立之后, 这些工业院校对机器制造、电气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院校的毕业生大都投身工业, 不仅在生产部门工作,而且进入到企业的研发部门。 1872 年时,光是慕尼黑大学的化学研究员就比英国各大学化学研究员的总和还要多。 柏林学院则提供了一个两年的课程,教授如何开办与管理工厂。科学、研发、生产,在德国 第一次结合在一起。毕业于柏林炮兵学院的维尔纳· 西门子将这种才能完美地集合在了自己 的身上。 弗兰克维腾多尔弗(西门子公司档案馆馆长):维尔纳· 西门子之所以远远领先于同 冯· 时代的竞争者, 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 他不仅是个技术员、 发明家, 还具有很高的商业天赋。 他发明了电气设备,将其推向市场并且不断革新。他还懂得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从中获得利润。 1843 年,西门子发明了电镀技术,并将之成功地推销到了英国。整个家族的生存状况 得到明显的好转。经过 7 年的打拼,到 31 岁时,维尔纳· 西门子已经拥有好几项发明专利。 不过,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改变自己的命运了。1847 年 10 月 12 日,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合 作成立公司。20 年后,西门子的发明成功地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在公司的推动下电气化 时代开始了。在德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享有崇高的地位。1889 年,德国皇帝 亲自授予西门子贵族头衔。当许多地方忙着把贵族变成商人的时候,在德国,人们把商人奉 为贵族。 19 世纪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式全球经济的龙头。但是随着美国和德国发展出 新的大企业,引进新的组织方式,力量的平衡开始转变。1913 年,美国制造的商品已占全 球工业产出的 36%,德国占 16%,英国则占 14%。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感叹道:“我们最富有 的商人突然消失了, 他们的儿子放弃了财富, 嘲笑他们父亲的职业, 设想成为更荣誉的绅士, 然后茫然无知地挥霍祖辈的不动产。”英国曾经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此时却把企业看成是 被金钱弄脏了双手的人。 阿德里安· 伍尔德里奇(英国《经济学人》编辑):英国人崇拜绅士和艺术爱好者,其 实商人、赚钱的人和职业经理人。这种偏见持续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对英国损伤很大,让 英国这个第一个工业国家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和领导地位。 而在新大陆,企业家们正忙于联合、兼并、扩大规模。美国第 30 任总统柯立芝说,美 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 所以, 需要一个为实业界服务的政府。 建一座工厂就是盖一座圣殿, 在工厂干活就是在那里做礼拜。这一切成就了企业家的雄心,也成就了美国。在 19 世纪结 束的时候,它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此时的美国,50 家左右的大公司掌握着 60%的产品和服务,制造了空前的繁荣。 韩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美国公司法走向民主化和自由化的这个历史进程是 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基本上完成的。 而民主化就使得公司成了几乎是每一个美国公民都 可以用来建立自己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法律形式。 而那个自由化就使得公司从事经济活动 的自由大大的扩展。 然而,就在这个猎富者的黄金岁月中,质疑的声音出现了。1902 年,专门揭发丑闻的 期刊《麦克卢尔》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文章详细地披露了洛 克菲勒如何打败一个个竞争对手, 又如何毫不留情的吞噬他们的资产。 其中包括洛克菲勒的 同胞弟弟——弗兰克。 肯尼迪· 罗斯(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副主任):如果有的公司不想卖给他们,并执意按照 自己的方式经营,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因此,他们尤其被那些石油生产商和 炼油公司视为非常无情、冷血的生意人。 亲兄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弗兰克几次公开谴责他的哥哥,并且把自己两个早逝的 孩子的遗骨从家族墓地里迁了出来,免得以后同洛克菲勒永远躺在一起。 肯尼迪· 罗斯(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副主任):某种程度上,洛克菲勒把弟弟弗兰克看做 是一个普通的竞争者。像商场上其他对手一样,并不会因为手足之情就特别宽待。 约瑟夫· 普拉特(休斯顿大学商学史教授):洛克菲勒面对的矛盾,贯穿了美国历史上 的一个时代。那时候,经济领域几乎没有规则,政府的力量非常薄弱。适者生存,进入石油 行业的人要么与洛克菲勒竞争,要么被挤出这个行业。洛克菲勒也一样,也可能失败。 近乎疯狂的扩张时洛克菲勒建立起标准石油托拉斯。1898 年时,它的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 84%,并控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洛克菲勒对合作伙伴说,继续努力吧, 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是在为穷人提供用油, 而且还得是又便宜又好的油。 洛克菲勒并没有觉 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在掌控石油行业的 10 年中,他将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 80%,但他并 没有意识到,垄断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司这个自由竞争的产物正在变成自由竞争的障碍。 约瑟夫· 普拉特(休斯顿大学商学史教授):大公司的成长,特别是标准石油公司,让 人们感到恐惧。 因为当时这是非美国式的, 你看起来不应该在公司世界, 拥有如此大的权力, 。 市场应该可以自行纠正一个人怎能拥有整个行业? 迈克尔· 斯宾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某些方面看,人们争议的不是垄断本身, 没有人会说微软的市场份额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问题是他们过度阻碍了新的竞争者进入。 1911 年 5 月 11 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 34 家新公司。也许,在最高法院宣判之前,许多美国人心中已经做出了有罪的判决。因为 在他们看来有比廉价商品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那也 曾是洛克菲勒辉煌人生的起点。 路易斯· 高隆(约翰· 霍普斯金)大学教授:基本上美国强调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 平等。收入和财富可以不一样多,但是机会必须要平等。 一个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普通人,没有权利阻止其他的普通人获得成功。一个通 过社会赋予的自由而登上舞台的公司,没有权利控制其他公司的自由。无论是谁,如果成了 自由的扼杀者,最终受伤害的,也将包括他自己。 肯尼迪· 罗斯(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副主任):他们(洛克菲勒等)以一种负面的方式通 过一些被视为恶劣的事,帮助美国确立起各种法律,搭建了美国商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公众的褒奖和贬斥不断流淌在所有的公共舆论和公共情感之中,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公 司和公司的主人。人类的成就感仅仅用财富是无法满足的。当人们挥手告别 19 世纪最后一 抹晚霞时,美国的巨富们开始在各大城市修建或资助博物馆、音乐厅、管弦乐队、大学、医 院以及图书馆。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当我们看到现在发达国家好多的制度,甚至 他们的文化和 200 年前很不一样,甚至和 100 年前都不一样。企业家就是这种社会制度、文 化变革的重要的推动力。 一次捐赠会上,卡内基这样说道:“当我死后,为平生所作所为接受上帝的审判时,我 认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无罪裁决。在我的努力下,这个世界已经比我初识它时,多出了几许美 好。”一个没有企业家的国家是贫弱的,一个不能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代是缺乏创造力的。 当企业家的慈善成为一种反哺社会的集体行为时,便事实上地形成了对贪婪的社会平衡。 1937 年 5 月 23 日,98 岁的洛克菲勒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的遗物中有一张 小学同学们的合影,但在这张被洛克菲勒视若珍宝的照片中,却没有他本人的身影。照片背 后隐藏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儿童时代的洛克菲勒很少有照相的机会, 所以那一天他十分兴奋, 甚至酝酿了好几种微笑的表情。但因为衣着太寒酸了,所以在拍照的最后一瞬间,他被老师 和摄影师排除在了合影之外。这一幕,也许一直定格在洛克菲勒的内心深处。没有人知道, 无可比拟的财富是否弥补了他的缺憾,也没有人知道无可比拟的财富是否带给他新的困扰。 财富英雄和他们所处的时代陷入功与罪的长久争论之中。 1929 年 10 月 23 日, 纽约 42 街的克莱某件勒大厦封顶,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巨大的钢铁轮毂、鹰头装饰的引擎盖,各种汽车行业的标志,装点着这座 319 米高的庞然大物,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象征,公司创造出庞大生产力将美国的财富和权力托举到一个 新的高度。1929 年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了英、法、德 3 车的总和,胡佛总统宣称:我们正 处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但是,话音未落,危机突 然降临——10 月 24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的铃声刚刚响过,交易大厅就被抛售股票的叫价 声淹没,到中午 12 点,股票市值缩水 95 亿美元,相当于 1928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 之一,这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危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但在当时,还没有人预料 到这是一场雪崩式的坍塌。 在金融市场支撑下, 肆意驰骋的公司在无边的自由里自我膨胀的 公司缔造了人类从未领略过的成就, 也酿成了人类从未历经过的祸端。 公司既是灾难的引发 者,也是受害者,。这场危机,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市场经济 的认识。 第五集《危机时刻》 要想拯救自己,必先拯救市场,几乎是一见面,纽约 5 大银行的代表就达成了这样的共 识,这是 1929 年 10 月 24 日上午,地点是华尔街 23 号摩根财团总部,这五个人的身后是 60 亿美元的资产,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财富组合,几个小时后,2000 万美元的救市 资金已经安排妥当,银行家们希望能复制 22 年前发生的奇迹,因为发生在 1907 年 10 月的 一幕与眼前惊人地相似,美国经济在一轮调整增长后,突然掉头直下,股市震荡涉及银行, 造成挤兑,当时力挽狂澜的是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皮尔庞特.摩根,“J.P 摩根所做的是将纽约 所有主要的银行家如今到他那座非常棒的图书馆里,在麦迪逊大道与第 36 街交汇处,他在 办公室里,银行家在图书馆里,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寻找需要的流动资金”,有着雄厚财力的 摩根财团和银行家们让 1907 年的美国化险为夷, 创造了奇迹的皮尔庞特.摩根被誉为美国现 代化大工业的缔造者。 和以往的工业家不同, 摩根缔造大工业所用的主要工具是华尔街的银 行和证券市场。1901 年在收购卡内基的钢铁王国后,摩根组建了美国钢铁股份公司,公司 市值高达 14 亿美元而联邦政府同年的全部收入只有 5.86 亿美元,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称:几 乎可以说华尔街的银行家创造了工业化的美国而纽约证交所为这个新兴经济体注入了成长 所必须的血液。 “纽约证券交易所带来了经济的流动性,个人和公司可以通过证交所为新一轮投资和业 务扩张进行融资”,“金融是这们一种机制,需要钱的人可以从想投资的有钱人那里等到钱, 不错,银行是这个机制的一部分,股票市场也是,华尔街基本上是一个引擎。” 华尔街的崛起使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深度交融,开创了财富制造的新模式。1893 年时, 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但管理这个强大经济体的却是一个职能弱小的政府, 联邦 政府对经济生活一直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至在 70 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建立中央银行, 于是,当 1907 年的危机到来之后,皮尔庞特.摩根领导的私人公司就扮演了最后的贷款人角 色。 “皮尔庞特.摩根公司实际上成功扮演了中央银行的角色, 把信托公司的总裁们聚到一起, 确保可以通过渠道注资到金融系统内。最重要的是,他撑起人们对金融系统的信心”,“很有 意思的是, 这表明在过去当美国经济看似陷入危机时让私营机构站出来做出正确的事情, 就 可以化解危机。” 面对危机,公司不但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市。为此,平日将大公司视为民主的威胁, 把巨富们称为强盗大亨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不得不称摩根和那些大银行家们是有如此秩 序和公众意识的有钱有势的商人,正因为如此,1929 年 10 月 24 日当纽约股市暴跌的时候, 人们都相信只要按照当年的方法去做一定能渡过难关。 这一次美国人眼中的救星是老摩根的 儿子杰克.摩根。“杰克到相隔不远的证交所转了一圈,他决定向股市流入流动资金,希望将股市的下跌 和抛售挽回到一个正常范围内,他和纽约的一些银行家联手购买价值 2400 万美元的股票, 试图制止急剧下跌和迅猛抛售。” 历史真的重演了——下午,股价强劲反弹,可惜,奇迹只持续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开始, 股价一泻千里,一个月后,1800 亿美元化为乌有,到 1930 年,美国共有 1352 家银行倒闭、 26355 家公司破产,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的《纽约时报经》上登出的消息却是原材 料商品的价格跌落到 1913 年的水平,由于劳工过剩、工资减少,总共有 400 万人失业,“美 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3 年内下降了三分之一,投资在 3 年内下降了 87%,失业率却上升到 25%,美国所有的商业领域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业全部陷入困境”。 1929 年的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对此依然没有定论, 但是在诸多因素中公司难辞其咎。某种意义上,正是它把自己和整个社会带进了深渊。在此 之前,新兴的汽车工业带动了美国长达 10 年的高速增长。1914 年在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 总共有 126 万辆,1929 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厂商为美国人制造了 540 万辆汽车, 燃油、公路建设、维修、玻璃、钢铁、橡胶等辅助产业也随之一同迅猛发展,但是,浮华背 后是日益加剧的不平衡, 工人工资的涨幅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 1920 年到 1929 年美国的 从 劳动生产率增长了 55%,工人的工资只上升了 2%。“所有的公司都是为了挣钱,这可能就 是公司的原罪。 人们做生意就是为了尽可能为自己赚取最大的利润”, “国内市场一般的工人、 老百姓没有钱买东西的话,它这个经济的正常运转也就会出现问题的。”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生产工业品的人也是消费它们的人,正是这些数以亿计的普通 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作为财富的有效创造者,公司 却并不是一个好的分配者。于是,每过一段时间,社会就会经历一次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引 起的危机。1929 年之祸也正是在此前的繁荣中酿就的,而更糟糕的是当生产和消费出现巨 大落差时,金融市场正在脱缰飞驰。 一战爆发后,欧洲大陆上战火让美国成了资本获利的天堂,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华尔街视 为攫取的捷径。1929 年夏末,伯利恒钢铁公司有 1 亿 5000 千万美元的资金流入了股市,克 莱斯勒公司的投资也有 6000 万美元,但是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 渐渐裂开了一道大缝。道.琼斯工业指数在 10 年内上涨了 400%,而同一美国的国内生产总 值只上涨了 50%左右。“银行家、普通人都喜欢资产泡沫,因为能够从相关的金融业务中赚 钱,人人都会喜欢财富增加”,“当然,你可以称之为贪婪,但是在某种意义上那是所有经济 行动的基础。” 就在人们欢呼繁荣之际,大西洋另一端,贪婪已经掀起了毁灭性的巨浪。靠贩卖丝绸起 家英国克拉伦斯.哈特立公司,短短几年间,就成为一个工业和金融的帝国,即使在华尔街 也能呼风唤雨,不幸的是 1929 年 9 月,这个风光一时的公司伪造股票交易凭证掩盖巨额亏 损的事实被曝光,引起伦敦和纽约股市的一片恐慌,仿佛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被推倒,连 锁性的危机爆发了,当摩根财团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有谁能够挽救市场。 1907 年危机渡过后, 意识到自己力量不足的美国政府成立了联邦储备局, 但是面对 1929 年的华尔街, 美联储并没有采取行动, 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意识里市场自有上帝之手去平衡 和调节。“如果当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局面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有可能会让美国走出大萧 条”,“一连串的政策失误,银行大量倒闭,金融业的危机和资产价值的暴跌,最终迅速冲击 了实体经济。” 该管的没管, 不该管的却管了起来。 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贸易 保护法案,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据称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保护美国公司。“人们在失业、行业在亏损,竞争环境恶劣,人们认为应该得到 保护,其实,获得保护的唯一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但不幸的是有时候我们也会 像当时那样想。” 作为被保护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赞同,政府应对危机的这一措施,通用汽车公 司驻 15 个国家的 49 个海外代表向华盛顿民了 106 封电报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新税法将会孤 立美国经济,并招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大约 1000 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胡佛 总统要求终止这种愚蠢的做法, 摩根财团的高级合伙人拉蒙特后来回忆自己在白宫力劝总统 的场景时说:我几乎要给他跪下了!但是《斯姆特.赫利关税法》最终还是通过了。 “这次关税提升,在美国过去的 100 年里是最惊人的,也是幅度最高的,它引发了其他 国家的报复行动,所有国家都开始设置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崩溃,它和通货紧缩一起加剧了 大萧条。” 报复接踵而来。加拿大将 16 类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了 30%;意大利对美国汽车征收了 100%的关税,凡歧视英国商品的国家,英国对其商品一律征收 100%的关税,一年之内,大 约 60 个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法案,这些以牙还牙的法案导致的结果欧洲的贸易总额下降了 三分之一、美国商品出口下降了 82%,其中仅克莱斯勒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就骤减了一半。 危机像病毒般蔓延,全球贸易额萎缩 60%。公司在这场经济寒冬中瑟瑟发抖,没有人知道, 春天还有多久才能到来? 此时的美国经济,仅仅用衰退已经不足以形容,为此人们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大萧 条”。 一向信奉市场万能的美国,面对一个极度崩溃的市场,不得不作出自己的新选择。“那 时候大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恶劣影响,政府不得不进行干预,以 防止它演变成一场灾难,况且情况已经很糟了。” 1933 年 3 月美国新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讲中,传达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 息。他说道:“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这个紧急关头,他们已经授权政府采取直接的、 强有力的行动,他们要求在政府领导下有纪律、有方向,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破了最低限度的国家正常状态。他推行了一项制度,使国家可以直 接雇用失业者,控制农业领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企业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