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怎么与三大运营商nb iot之间通信

据外媒报道,上周三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针对苹果开发……
最近迷上了一款小学生玩的游戏&&王者农药,……
关于招聘这件大事,硅谷企业正利用AI给出求职者客观评价……
德州仪器(TI)中国区MSP微控制器业务拓展经理刁勇告诉2……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何节能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演讲人:王伟刚时间: 10:00:00
演讲人:刘华东时间: 10:00:00
演讲人:Erick Yang
时间: 10:00:00
预算:小于¥10,000预算:小于¥10,000
看准物联网商机,运营商布局NB-IoT成功有道
[导读]窄频物联网(NB-IoT)成物联网关键推手。NB-IoT承接过去蜂巢式技术优势,无论在数据安全性、建设网络成本和网络覆盖皆具备很强的优越性,备受厂商关注,但其背后却隐藏一些既有挑战有待克服,本文提出五大考虑因素,协助厂商“钱”进商机。
窄频物联网(NB-IoT)成物联网关键推手。NB-IoT承接过去蜂巢式技术优势,无论在数据安全性、建设网络成本和网络覆盖皆具备很强的优越性,备受厂商关注,但其背后却隐藏一些既有挑战有待克服,本文提出五大考虑因素,协助厂商&钱&进商机。
许多通讯服务供货商都认为,NB-IoT将改变物联网市场的游戏规则。为确保窄频物联网的部署成功,通讯服务供货商的技术策略规划人员必须先克服频谱、架构、窄频物联网芯片定价与生态系统成熟度相关的诸多挑战。
通讯服务供货商(CSP)与网络设备供货商所遭遇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语音、数据通讯服务等既有通讯承载(Communications
Bearer)业务以外找到新的营收来源。物联网(IoT)的快速成长为通讯服务供货商提供了大好机会,成为大部分通讯服务供货商战略计划里优先项目之一。
有越来越多物联网应用需要超长的装置电池续航力、低带宽、深度覆盖范围、低成本大规模,还有非经常性数据传输。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年间,低功耗广域网(LPWA)这种新兴的物联网联机技术能够逐渐崛起。这个领域里有很多由不同私人企业、集团、技术标准机构与联盟所发起的技术竞争,不过Gartner认为只有几项技术会成功。在现今的市场中,许多LPWA是私有网络,在无人管理的公用频谱下运作,因此无法保证服务质量(QoS),加上并未实行用户识别模块(SIM)的概念,因此安全性较低。
窄频物联网是一种用户许可证频谱的LPWA无线电技术标准,自从2016年6月列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R13规格(又称LTE Advanced
Pro)后,很快就获得通讯服务供货商支持。它有如下几种特色特别吸引通讯服务供货商:
►窄频物联网是在受规范的授权频谱下运作,可保证服务质量。
►窄频物联网利用既有架构且支持来自既有LTE网络的软件更新,可将资本支出(Capex)降至最低,并缩短产品上市所需时间,而且能利用既有的营运、管理与维护流程与资源。
►窄频物联网用户许可证频谱以及经过3GPP核可的标准,能以LTE为基础提供安全防护及频谱效率。
►窄频物联网是窄频5G的基础,可演化升级为5G技术。
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可受通讯服务供货商的控制,能协助通讯服务供货商收复被私有LPWA存取技术抢占的市场。
虽然3GPP正式确立窄频物联网标准后曾有过几次商用发表和测试,但和其他新兴技术一样,通讯服务供货商的技术策略规划人员在确保窄频物联网顺利部署并符合成本效益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图1)。
图1 部署窄频物联网的五大考虑因素
四大NB-IoT使用案例
LPWA网络适合需要深度/广泛覆盖范围、低功耗与大量装置联机(Massive
Connections)等条件的服务。窄频物联网技术的特色(详见图2),让它成为最适合LPWA部署的联网技术之一。通讯服务供货商必须了解物联网市场的技术区隔类别,理解窄频物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跟&联网对象&有关的问题。通讯服务供货商的技术策略规划人员必须与业务伙伴紧密合作,找出窄频物联网在整体产业链能带来的加值空间。
图2 窄频物联网技术的特色
窄频物联网所支持的各种服务与应用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家电用品、个人科技、公共服务与产业应用
选择适合频谱与部署方法 NB-IoT联网可靠度有保障
要成功部署窄频物联网,第一步就是选择正确的频谱及部署方法。窄频物联网装置可弹性运用于任何场所,也可以在任何一种旧版LTE系统下进行排程,与其他装置分享容量和行动通讯基地台(Cell-site)资源。这样的弹性能提供通讯服务供货商相当大的空间,可根据现有网络状况选择正确的频段与部署方式。但另一方面,频段碎片化(Frequency
Fragmentation)也带来新的挑战。
为窄频物联网选择频段与频率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必须非常小心处理。做出正确决定的主要考虑包括频谱可用性、需要的覆盖范围/容量、产品上市所需时间、生态系统成熟度,还有就是对既有行动宽带(MBB)流量及质量可能带来的冲击。由于窄频物联网主要的优点之一就是覆盖范围更广更深,Gartner建议采用&sub
1GHz&之类的低频,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传播与室内穿透特性。sub
1GHz类别里最受欢迎的频段包括700MHz、800MHz以及900MHz,因为有相当多使用通用行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与LTE技术的商用网络,目前都采用这些频段。除了庞大完备的生态系统,通讯服务供货商还有现成的网络可用。
1GHz,英国、中国、澳洲与新加坡也有部分通讯服务供货商,计划在1800MHz、2.1GHz等较高频的频段建置窄频物联网,主要原因多半是服务商已在这些频段达到相当良好的LTE覆盖率,只要牺牲一点点覆盖率,就能利用既有的LTE建置快速推出窄频物联网服务。
窄频物联网端点通常受限于内存、储存与运算资源。在这些限制下如何支持复杂且不断演化的安全运算法便成为一大挑战,因为这不仅需要更短的CPU周期,还倚赖更强的处理能力。此外,大部分窄频物联网端点的寿命也超越加密有效期。这些潜在的安全漏洞会增加装置的弱点,容易成为黑客的目标。各大芯片组厂商将在模块中整合各种不同的防护机制,通讯服务供货商在选择装置供货商时必须留意这一点。
另一个潜在的安全疑虑则是与&讯号风暴&(Signaling Storm)有关,也就是由于控制层(Control
Plane)讯号造成移动核心超载,特定类别的窄频物联网端点具有小规模频繁通讯丛发(Communication
Burst)的特性。这样的流量模式不同于LTE网络为一般智能手机设计的使用模式,当装置从闲置转换为联网状态时,如此频繁的流量丛发可能导致网络内部出现大量讯号。
此外,异常的移动应用程序也是造成讯号风暴的主因之一。举例来说,特定的窄频物联网装置会根据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间传送或接收流量。当大量装置同时运作时,便可能造成讯号与数据流量同时达到尖峰,进而影响核心网络。另一个类似状况则是当外部事件启动大量装置,并开始回报或进行通讯时,造成控制层讯号超载。
虽然3GPP已在R13规格中定义了几种主要的安全方法,通讯服务供货商还是必须进行服务开通与配置工作。通讯服务供货商加速采用窄频物联网技术的时候,必须了解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攻击。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必须要能提供全面性资源,以主动保护并强化系统。
最后,为了让通讯服务供货商的IT营运及网络达到现代化,Gartner也提供了如下几点建议给技术策略规划人员:
1.与业务伙伴就窄频物联网联机的应用紧密合作,想清楚哪些市场与应用是他们锁定的目标。
2.计划要有灵活性,在分配频谱和考虑建置方法时,要选择能透过既有LTE基础建设进行软件升级者。与相关网络设备厂商密切合作,并尽量减少硬件替换以降低资本支出。
3.慎选商用发表的时机,密切留意厂商的产品开发计划和其他通讯服务供货商的窄频物联网计划。立即着手进行窄频物联网的先导测试与实验计划,以收复被LoRa、Sigfox等专用LPWA存取技术抢占的市场。
4.透过成立测试实验室等营销与教育方面的投资来推广窄频物联网,打造窄频物联网技术生态系统,促进伙伴之间的合作。
5.评估采用窄频物联网技术后会有哪些潜在的安全漏洞,采用能提供全面性资源的技术,以主动保护并强化系统。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 月 9 日 Uber 推出了一个“Uber Movement”的数据发布平台,目标是为美国多个城市的市政府提供交通出行详细数据。
......关键字:
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然而,数据的大量聚集导致隐私泄露无处不在,个人、企业的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亟待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予以解决。......关键字:
2017 年的 CES,诺基亚不务正业地去做起了梳子……
......关键字:
美国AT&T公司正在和通用公司合作,为现有的照明系统安装智能传感器节点。......关键字: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ARM公司与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15年,这些合作伙伴出货的产品数量超过150亿,芯片销售额达到了500亿美元。今年9月,软银以310亿美元收购ARM,CEO孙正义成为ARM的新主人。最近,ARM召开开......关键字:
我 要 评 论
热门关键词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中国新通信》2016年23期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摘要】:蜂窝物联网因其巨大应用前景而收到运营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NB-Io T及e MTC技术的发展背景,给出了NB-Io T及e MTC技术方案的亮点与区别,并结合运营商对蜂窝物联网的部署方案研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N929.5;TP391.44【正文快照】: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Zig 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成为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茜;;[J];IT时代周刊;2009年Z2期
石菲;;[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9年Z2期
马继华;韩文哲;;[J];信息网络;2009年10期
;[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李鹏;;[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李鹏;赵经纬;;[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周双阳;;[J];通信世界;2009年41期
张鹏;;[J];通信世界;2009年38期
陈志刚;;[J];通信世界;2009年38期
黄孝斌;;[J];信息化建设;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柯欣;;[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晨熙;;[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朱顺强;;[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文增;李拉;;[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曾跃;罗斌;周东晓;;[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金鑫;魏峻旭;;[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肖良颜;余翔宇;;[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曹玉旺;张炎明;;[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卫国;;[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王继祥;;[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煜;[N];中国电子报;2009年
魏刚;[N];北京科技报;2009年
本报通讯员
张前 本报记者
陈晓春;[N];新华日报;2009年
蔡玉高 刘巍巍;[N];人民邮电;2009年
付秋实;[N];金融时报;2009年
朱小兵;[N];计算机世界;2009年
本报记者 谷慧;[N];中国经营报;2009年
张丽娅 陈薇亦
方卿;[N];江苏经济报;2009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通信科技委委员
侯自强;[N];计算机世界;2009年
余建斌 整理
刘先云;[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新平;[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苏美文;[D];吉林大学;2015年
邓雪峰;[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王峰;[D];吉林大学;2016年
原旭;[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喻涛;[D];武汉大学;2015年
杜克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方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杨建栋;[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骆冰清;[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勇;[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刘鹏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黄迪;[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曹自立;[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周桄召;[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覃敏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程钰杰;[D];安徽大学;2012年
唐力;[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宁金芳;[D];中南大学;2012年
周洁;[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NB-IoT成新宠 运营商对物联网充满野心
NB-IoT成新宠 运营商对物联网充满野心
飞象网讯(吉利/文)研究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将达到300亿,收入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物联网因此成为运营商必争市场。据悉,中国电信已经正式立项对NB-IoT关键技术、终端和业务开展研发,并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实现800MHzNB-IoT全网覆盖。中国联通也在推进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城市的大规模组网试验及业务试商用,提速商用化进程。中国移动加快推进全球统一标准窄带物联网产业成熟和物联网应用创新,力争2017年实现商用。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 物联网成新宠
当前,全球电信运营企业普遍面临市场饱和、增长乏力等问题,移动M2M巨大的市场潜力及低成本优势,吸引运营商积极投入。来自CAICT数据显示,到2015 年底,全球移动M2M(机器到机器)连接数达到3.2亿,年增长率为32%;中国市场移动M2M连接数过1亿,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今年的MWC上,NB-IoT首次亮相就受到瞩目,运营商和设备商纷纷为其站台和背书。就NB-IoT的发展现状,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战略官余泉曾指出,NB-IoT是蜂窝产业应对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机会,而NB-IoT要成功必须要建立开放产业平台。他认为,2016年将是NB-IoT产业非常关键的一年,标准、芯片、网络以及商用应用场景都会走向成熟。
实际上,早在2015年11月,数家全球主流运营商联合设备商、芯片厂商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香港举办NB-IoT论坛筹备会,旨在加速窄带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发展,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Etisalat、LG Uplus、意大利电信、Telefonica、沃达丰、GSMA、GTI、华为、爱立信、诺基亚、高通和英特尔。六家运营商成员还宣布,将在全球成立六个窄带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聚焦窄带物联网业务创新、行业发展、互操作性测试和产品兼容验证。
运营商NB-IoT战略明晰 规模商用在即
来自CAICT人士表示,非传统移动公司利用免许可频谱部署和运营 IoT网,对移动通信带来一定冲击,传统移动通信要求厂商尽快提供能与免许可频谱非公开技术竞争的方案。目前,3GPP针对LPWA市场设计全新的独立窄带系统,已基本完成NB-IoT的主要技术要求,“NB- - IoT将成为全球低功耗大覆盖物联网的统一标准”。
对于这一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运营商同样对物联网充满了野心。
据了解,中国电信正在积极跟进NB-IoT技术发展,并正式立项对NB-IoT关键技术、终端和业务开展研发。在具体部署方案上,将基于全覆盖的800M LTE网络部署NB-IoT;基站同时支持LTE和NB-IoT& NB-IoT与800M LTE基站共享基带、射频及天馈资源。同时,为了规避可能的频率干扰,并考虑LTE 800后续演进的灵活性,优先考虑独立工作模式。
在7月15日召开的“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联合高通、华为、中兴、英特尔、博世、SAP、IBM、爱立信、深创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邮和东南大学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并明确2017年上半年实现800MHzNB-IoT全网覆盖。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公众物联网平台自2014年11月底正式商用,截至今年6月,用户已超过2700万。目前,中国移动正加快推进全球统一标准窄带物联网产业成熟和物联网应用创新,构建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促进芯片和模组成熟发展,打造一张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高可靠的公共物联网,力争2017年实现商用。
而中国联通也已经于2015年-2016年开展了NB-IoT业务试点及试验,目前正推进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城市的大规模组网试验及业务试商用,希望能够服务更多的业务及应用。
据悉,中国联通NB-IoT试点进展迅速。2015年7月,上海联通建成并开放全球第一个NB-IoT新技术示范点;2016年上半年上海迪斯尼物联网启动商用;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联通建设6个外场试点,进行N900&1800大规模试验验证,并计划在2017年实现规模商用。
编 辑:马秋月
余承东: 华为超越苹果三星 需四到五年时间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重磅来袭:系列一】史上最全运营商部署NB-IoT的系列问题清单和联盟答案_物联网新闻_新闻中心_RFID世界网
【重磅来袭:系列一】史上最全运营商部署NB-IoT的系列问题清单和联盟答案
作者:Christine
来源:RFID世界网
摘要:8月18日,第二届中国NB-IoT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芯片、模块商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联网垂直应用服务商)与三百位观众齐聚一堂,一同探讨NB-IoT系列问题。
关键词:[27篇]&&[703篇]&&[0篇]&&
  8月18日,第二届中国NB-IoT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运营商、通信设备商、芯片、模块商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联网垂直应用服务商)与三百位观众齐聚一堂,一同探讨NB-IoT系列问题。其中,华为、百度、中国联通、诺基亚上海贝尔等都参与此会,并分享了他们对NB-IoT技术的见解,会议最后重磅来袭,中国NB-IoT产业联盟秘书长解运洲先生为与会者梳理了NB-IoT系列问题清单和联盟答案。
  大会上,解秘书长从运营商部署NB-IoT、NB-IoT技术以及NB-IoT产业链三方面来梳理NB-IoT问题清单并作出了相应的联盟答案。小编有幸参与此会,并发现全场观众从头到尾都举着手机使劲拍拍拍,满满的干货啊!到现场的观众可谓是满载而归,那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别急着遗憾,因为小编即将要把手机里的宝分享出去呢!由于这三块内容比较多,所以小编决定一一推送给大家:
  此部分为解秘书长从12个角度来阐述运营商在部署NB-IoT技术时的问题:
  1.1 NB-IoT的网络架构如何组成?
  建设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将趋于更加简单,分工更加明晰。
  1.2 国内外运营商对NB-IoT的频段是如何划分的?
  全球大多数运营商使用900MHz频段来部署NB-IoT,有些运营商部署在800MHz频段。
  中国联通的NB-IoT部署在900MHz、1800MHz频段,目前只有900MHz 可以试验。
  中国移动为了建设NB-IoT物联网,将会获得FDD牌照,并且允许重耕现有的900MHz、1800MHz频段。
  中国电信的NB-IoT部署在800MHz频段,频率只有5MHz。
  1.3 国内运营商拥有的可使用的NB-IoT频段
  1.4 NB-IoT网络部署时间表?
  中国联通在2016年在7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长沙、银川)启动基于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以及6个以上业务应用示范。2018年将开始全面推进国家范围内的NB-IoT商用部署。
  中国移动计划于2017年开启NB-IoT商用化进程。
  中国电信计划于2017上半年部署NB-IoT网络。
  华为联合六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沃达丰、阿联酋电信、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在全球成立六个NB-IoT开放实验室,聚焦NB-IoT业务创新、行业发展、互操作性测试和产品兼容验证。
  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完成NB-IoT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
  1.5 非运营商能否部署NB-IoT网络?
  答案是否定的。
  1.6 NB-IoT是否需要实名制?
  全部需要,跟踪到责任主体。
  1.7 NB-IoT是不是都采用eSIM?
  NB-IoT的产品特点是不需要安装配置,直接开机连接网络就能工作,并支持自动登记设备和空中升级等功能。
  SIM卡和eSIM将会长期共存,运营商拒绝软SIM的模式。
  1.8 运营商对2G/3G网络的退网计划是什么?
  中国联通有可能在2018年逐步关闭2G网络,有些地方可能是关闭3G网络。
  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已全部关闭2G网络,美国的AT&T、澳大利亚的澳洲电讯(Telstra)和澳都斯(Optus)已经宣布2G网络关停计划。
  Telenor计划于2020年关闭其在挪威的3G网络,随后在2025年关闭其2G网络。
  有些运营商考虑到有超过1亿的GPRS物联网终端、以及低端GSM手机的长期存在,又因为GSM复杂度较低和没有专利费的原因,成本长期低于LTE,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运营商会维持GSM频段来继续运营。
  1.9 运营商之间是否支持NB-IoT漫游?
  答案是否定的
  1.10 运营商如何保障NB-IoT网络的稳定性?
  NB-IoT直接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络,即可与现有网络基站复用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但是使用单独的180KHz频段,不占用现有网络的语音和数据带宽,保证传统业务和未来物联网业务可同时稳定、可靠的进行。
  NB-IoT的控制与承载分离,信令走控制面,数据走承载面。如果是低速率业务就直接走控制面,不再建立专用承载,省略了NAS与核心网的建链信令流程,缩短唤醒恢复时延。
  NB-IoT是可运营的电信网络。 这是NB-IoT区别于GPRS、LoRa、SigFox等技术的关键。
  1.11 运营商如何利用NB-IoT网络盈利?
  运营商已有的QoS服务质量保证、网络安全、电信级计费、大数据服务等领域继续保持行业优势,NB-IoT网络可以让运营商加固物联网领域的业务服务能力,包括云服务提供、海量客户管理、物联网实名认证、系统总包集成、大客户高端定制服务等方面。
  1.12 和NB-IoT相关的价格问题?
  运营商资费:一种是按流量计费,一种是按消息计费,趋势将低于GPRS费用
  芯片价格:低于2G主芯片,合理期望价$1
  模块价格:低于GPRS模块价格,合理期望价$2
  终端价格:依据实际功能定价
  维护成本:远低于现有网络维护成本
  补贴政策:前期运营商将提供较大的运营补贴
  (rfid世界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相关新闻:8-238-228-228-178-12
关键字搜索:技术文章:[0篇]&&[0篇]&&[0篇]&&成功应用:[0篇]&&[0篇]&&[0篇]&&解决方案:[0篇]&&[0篇]&&[0篇]&&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产品技术小站: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2日 14:00 - 17:0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8日 13:00 - 17:30
地点:东莞
时间:11月9日 14:00 - 17:00
地点:西安
时间:11月16日 14:00 - 17:00
快速定制一款自己的51开发板
ARM裸机开发实战(第1期加强版)
张飞硬件设计与开发视频教程
从0到1自己动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
张飞电子视频全套共十部
讲师:灵训教育
讲师:林超文
讲师:李述铜
讲师:张飞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emtc和nb iot区别详解,运营商、芯片商合力推动NB-IoT商用进程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日 17:51
[导读] 无论技术成熟度,还是模组成本,当下业界对于NB-IoT的正面效应被放大了,但从长远看,业界还是低估了NB-IoT的价值。不过,业内也有偏激观点认为,从多家大T的商用选择策略看,NB-IoT已实质已经出局,LoRa、eMTC规模商用将会成为趋势。
  此前有报道称,工信部正在拟定推动窄频物联网(NB-IoT)标准化,并对NB-IoT模块外形、封装以及针脚定义等提出新规范。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出台后将促进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全面提速,迎来行业成长爆发期。
  工信部物联网标准形成,将改变物联网当前碎片化的现状。在电信运营商、芯片厂商的支持下,NB-IoT的商用条件日趋成熟。
  权威机构预测,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的设备接入物联网,与政府管理相关的设备有70多亿,其中绝大部分需求来自智慧城市的连接需求。可以预见,随着物联网产业布局日趋完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成熟。相辅相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也会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现在已经有确定的消息,中国联通8月将全国商用NB-IoT,有业内人士无不担忧的指出,1.8G NB-IoT产业链尚不成熟,预计中国联通8月商用或许过于乐观。
  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NB-IoT商用进程加速
  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都积极卡位,2017年或成为NB-IoT商用落地元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提出的&窄带物联网(NB-IoT)的终端模组&系列标准规范已通过送审稿,标志着业界NB-IoT模组系列规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首个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在榕揭牌、窄带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在南京揭牌,则表明关键技术优势融入应用生活指日可待&&物联网发展势不可挡,点燃了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热情,全国多地的NB-IoT商用项目纷纷上马。
  此前,中国移动已在江西鹰潭建成全国第一张地级市全局覆盖NB-IoT网络;江苏移动也与华为公司共同展示了智能停车业务。
  中国电信已完成第一阶段实验室主流厂家无线、核心及终端互联互通测试,预计今年6月末全网覆盖,启动基于LTE800M网络的NB-IoT试商用,为万物互联奠定基础。
  中国电信进行了深圳水务、深圳燃气试点商用,NB-IoT产业链也实现了芯片/模组的规模出货,但这远远不够。如何构建一张NB-IoT精品网络,打造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影响NB-IoT商用发展的基础。
  据悉,5月10日/12日,中国电信将分别在深圳和北京进行NB-IoT产业的相关推进,为6月端到端的商用打下基础。
  在5月15日,中国联通将在上海召开NB-IoT网络试商用暨物联网生态论坛,中国联通将推动NB-IoT终端产业联盟的成立,联合芯片、模组等产业推动1.8G NB-IoT的成熟。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将在上海挂牌NB-IoT开放实验室。对于这座部署了超过2000站全域覆盖的城市而言,中国联通开放实验室有利于芯片、模组、平台、网络、终端的成熟,对于打造端到端的业务应用,推动产品的测试认证、业务的研发孵化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海思、高通、展讯等将实质推动NB-IoT进展,海思2017年年内的NB-IoT芯片将支持包括联通1.8G的商用;2018年,高通将推出极低成本NB-IoT芯片,之前的MDM9206多模芯片将在5月支持NB-IoT商用;展讯在年内推出NB-IoT芯片的基础上,2018年将推出eMTC+NB-IoT多模芯片;中兴微将在9月推出商用NB-IoT芯片产品。
  无论是6月中国电信端到端NB-IoT全网商用,还是中国联通8月实现全国NB-IoT商用接入,从目前阶段性的测试结果看,NB-IoT还有诸多问题有待产业共同推进解决。
  因此,不难理解包括中国电信、联通等近期对于NB-IoT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这些举措也被业界某些观点误解为是NB-IoT供给侧的一头热。
  中国电信、联通在NB-IoT领域的高举高打,也正在加速中国移动在NB-IoT、eMTC领域的测试。
  根据目前eMTC国内的推进进展看,eMTC产业链成熟度落后于NB-IoT约半年之久。另有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如果中国移动彻底倒向eMTC将不利于NB-IoT产业的整体发展。
  NB-IoT与eMTC的区别详解
  某运营商人士客观的认为,无论技术成熟度,还是模组成本,当下业界对于NB-IoT的正面效应被放大了,但从长远看,业界还是低估了NB-IoT的价值。
  不过,业内也有偏激观点认为,从多家大T的商用选择策略看,NB-IoT已实质已经出局,LoRa、eMTC规模商用将会成为趋势。
  在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
  凭借广覆盖、大容量、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窄带物联网(NB-IoT)被认为是最适合物联网商用部署的技术。自去年6月核心标准冻结以来,NB-IoT发展全面提速。电信运营商加快布局网络建设,设备商、终端厂商大力推进NB-IoT技术发展,包括智能抄表、智慧停车、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在内的各种应用纷纷落地。同时,我国首张区域全覆盖的NB-IoT网络也在江西鹰潭建成。可以看到,随着商用芯片等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的日渐完善,NB-IoT的规模部署渐行渐近,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市场正在开启。
  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物联网即将迎来快速发展。在国际运营商中, AT&T、Verizon、KDDI、KPN、Orange、NTT DoCoMo、Telefonica、Telstra、Telus等都先后开展了eMTC的商用。在我国,中国电信率先起跑,在确立了800MHz组网能力之后,计划建设30万NB-IOT基站。中国联通与Jasper签订双排他协议,早早确定了NB-IOT作为发展方向。而最早提出发展物联网的中国移动,却在NB-IoT 与eMTC之间徘徊不定,这中间的原因,主要是两种制式各有所长,而中国移动TDD网络也决定了其决策上的纠结性。
  那么,与其他网络制式相比NB-IoT 与eMTC优势何在,NB-IoT 与eMTC之间又展开了怎样的十轮技术苦战?
  三大主战场
  在物联网的建网中,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满足。NB-IoT 与eMTC的PK究竟从哪里开始?基于物联网应用对于速率、时延及可靠性等的要求,NB-IoT 和eMTC的三大战场分别是低时延高可靠性业务、中等需求业务、LPWA业务。
  战场一:低时延、高可靠性业务。该类业务对吞吐率、时延或可靠性要求较高,其典型应用包含车联网、远程医疗等。
  战场二:中等需求类业务。该类业务对吞吐率要求中等或偏低,部分应用有移动性及语音方面的要求,对覆盖与成本也有一定的限制,其典型业务主要有智能家防,可穿戴设备等。
  战场三:LPWA(Low Power Wide Area)业务。LPWA业务的主要特征包括低功耗、低成本、低吞吐率、要求广(深)覆盖且所涉终端数量巨大,其典型应用包含抄表、环境监控、物流、资产追踪等。
  在以上各类业务中,LPWA业务由于连接需求巨大,是全球各运营商争夺连接的主要市场。因而,NB-IoT 与eMTC之间较量的主战场也就是LPWA。
  各路对手的&软肋&
  在物联网网络制式的&混战&中,NB-IoT 与EMTC为什么能够最终胜出,走到最后?
  目前,业界存在多种可承载LPWA类业务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如GPRS、LTE、LoRa、Sigfox等,但这些技术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终端续航时长无法满足要求,如GSM终端待机时长(不含业务)仅20天左右,在一些LPWA典型应用如抄表类业务中更换电池成本高,且某些特殊地点如深井、烟囱等更换电池很不方便。
  2、无法满足海量终端的应用需求。物联网终端的一大特点就是海量,因此需要网络能够同时接入大量用户,而现在针对非物联网应用设计的网络无法满足同时接入海量终端的需求。
  3、典型场景网络覆盖不足,例如深井、地下车库等覆盖盲点,室外基站无法实现全覆盖。
  4、成本高。对于部署物联网的企业来说,选择LPWA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署的低成本。智能家居应用主流通信技术是WiFi,WiFi模块虽然本身价格较低,已经降到了10元人民币以内了,但支持WiFi的物联网设备通常还需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做网络接入,或只能做局域网通信。而蜂窝通信技术对于企业来说部署成本太高,国产最普通的2G通信模块一般在30元人民币以上,而4G通信模块则要200元人民币以上。
  5、传输干扰大。这主要针对的是非蜂窝物联网技术,其基于非授权频谱传输,传输干扰大,安全性差,无法确保可靠传输。
  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LPWA业务发展的因素,而与这些网络制式相比,NB-IoT 与EMTC优势较为明显。
  两大&强者&展开较量
  在与其他技术PK的同时,NB-IoT 与eMTC也在技艺上进行了大比拼,从主要技术特点上看,双方进行了十轮苦战。
  一、覆盖
  NB-IOT:设计目标是在GSM 基础上覆盖增强20dB。以144 dB 作为GSM 的最大耦合路损,NB-IoT 设计的最大耦合路损为164 dB。其中,其下行主要依靠增大各信道的最大重传次数以获得覆盖上的增加。通过上行覆盖增强技术,尽管NB-IoT 终端上行发射功率(23 dBm)较GSM(33 dBm)低10 dB,其传输带宽的变窄及最大重复次数的增加使其上行可工作在164 dB 的最大路损下。
  eMTC:其设计目标是在LTE 最大路损(140 dB)基础上增强15 dB 左右,最大耦合路损可达155 dB。该技术覆盖增强主要依靠信道的重复,其覆盖较NB-IoT 差9dB 左右。
  总结来看,NB-IoT 覆盖半径约是GSM/LTE 的4 倍,eMTC覆盖半径约是GSM/LTE 的3 倍,NB-IoT 覆盖半径比eMTC大30%。NB-IoT 及eMTC覆盖增强可用于提高物联网终端的深度覆盖能力,也可用于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或者减少站址密度以降低网络成本等。
  二、功耗
  多数物联网应用都由于地理位置或成本原因,存在终端不易更新的问题,因此功耗对于物联网终端在特殊场景中能否商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NB-IoT:在3GPP 标准中的终端电池寿命设计目标为10 年。在实际设计中,NB-IoT 引入eDRX 与PSM 等节电模式以降低功耗,该技术采用了降低峰均比以提升功率放大器(PA)效率、减少周期性测量及仅支持单进程等多种方案提升电池效率,以达到10 年寿命的设计预期。但在实际应用中,NB-IoT 的电池寿命与具体的业务模型及终端所处覆盖范围密切相关。
  eMTC:在较理想的场景下,电池寿命预期也可达10 年水平,其终端也引入了PSM 与eDRX 两种节电模式,但是实际性能还需后续在不同场景中做进一步评估、验证。
  三、模组成本
  NB-IoT:采用更简单的调制解调编码方式,以降低存储器及处理器的要求;采用半双工方式、无需双工器、降低带外及阻塞指标等一系列方法。在目前市场规模下,其模组成本可达5 美金以下,在今后市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规模效应有可能使其模组成本进一步下降,具体金额及时间进度,由产业发展的速度而定。
  eMTC:在LTE 基础上,针对物联网应用需求对成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在市场初期部署规模下,其模组成本可低于10 美金。
  四、连接数
  连接数是影响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NB-IoT:设计之初所定目标为5 万连接数/小区,根据初期计算评估,目前版本可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否可达到设计目标取决于小区内各NB-IoT 终端业务模型等因素,需后续进一步测试评估。
  eMTC:其连接数并未针对物联网应用做专门优化,目前预期其连接数将小于NB-IoT技术,具体性能需后续进一步测试评估。
  五、后续需增强的功能
  定位功能:在NB-IoT技术的R13 版本中,为降低终端的功耗,在系统设计时,并未设计PRS 及SRS。因此,目前NB-IoT 仅能通过基站侧E-CID 方式定位,精度较低。未来的升级中将进一步考虑增强定位精度的特性与设计。
  多播(mul-cast)功能:在物联网业务中,基站有可能对大量终端同时发出同样的数据包。在NB-IoT 的R13 版本中,无相应多播业务,在进行该类业务时需逐个向每个终端下发相应数据,浪费大量系统资源,延长整体信息传送时间。在R14 版本中,有可能对多播特性进行考虑,改善相关性能。
  移动性/业务连续性增强功能:R13 中NB-IoT 主要针对静止/低速用户设计、优化,不支持邻区测量上报,因此无法进行连接态小区切换,仅支持空闲态小区重选。R14 阶段会增强UE 测量上报功能,支持连接态小区切换。
  六、语音支持能力
  标清与高清的VoIP 语音, 其语音速率分别为12.2kbps 与23.85 kbps。即全网至少需提供10.6 kbps 与17.7 kbps 的应用层速率,方可支持标清与高清的VoIP语音。
  NB-IoT:其峰值上下行吞吐率仅为67 kbps 与30 kbps,因此,在组网环境下,无法对语音功能进行支持。
  eMTC:其 FDD 模式上下行速率基本可满足语音的需求,但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支持情况有限,对于eMTC TDD 模式,由于上行资源数受到限制,其语音支持能力较eMTC FDD 模式弱。
  七、移动性管理
  NB-IoT:在R13 版本下,其连接态下无法进行小区切换或重定向,仅能在空闲态下进行小区重选。在后续版本中,产业界有可能针对某些垂直行业需求,提出连接态移动性管理需求。
  eMTC:由于该技术是在LTE 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可支持连接态小区切换。
  八、网络部署对现网影响
  网络部署的难易程度和网络组建成本是运营商在决策过程中,最重要考虑的问题。
  NB-IOT:对于未部署LTE FDD的运营商,NB-IOT 的部署更接近于全新网络的部署,将涉及无线网及核心网的新建或改造及传输结构的调整。同时,若无现成空闲频谱,则需对现网频谱(通常为GSM)进行调整(Standalone 模式),因此实施代价相对较高。而对于已部署LTE FDD 的运营商,NB-IoT 的部署可很大程度上利用现有设备与频谱,其部署相对简单。但无论是依托哪种制式进行建设,都需要独立部署核心网或升级现网设备。
  eMTC:若在现网已部署4G 网络基础上再部署eMTC网络,在无线网方面,可基于现有4G网络进行软件升级,在核心网方面,同样可通过软件升级实现。
  九、业务模式
  NB-IoT:在覆盖、功耗、成本、连接数等方面性能占优,但无法满足移动性、中等速率以及语音等业务需求,比较适合低速率且移动性要求较低的LPWA 应用。
  eMTC:在覆盖及模组成本方面目前弱于NB-IoT,但在峰值速率、移动性、语音能力方面存在优势,适合于中等吞吐率、移动性或语音能力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因此,有观点认为eMTC网络下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与人的关系更加直接,也意味着ARPU值更高。
  十、综合性能
  综合而言,两者确实是各有优劣,在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到详细的指标对比。
  小 结:
  中国移动的技术路线选择,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而言非常关键。一方面,中国移动苦于FDD牌照发放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建设NB-IoT网络的成本远高于另外两家,而迟迟下不了决心;另一方面有国际运营商加持的eMTC的确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两种制式的规模尚未达到预期,使芯片和模组的价格居高不下,不利于产业发展。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中国移动的选择,而一旦选择错误,机会成本与网络成本都是巨大的。
emtc相关文章
emtc相关下载
nb-iot相关文章
nb-iot相关下载
物联网相关文章
物联网相关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全球文化也面临巨大冲击,产品及服务面临着被人们认识、接收和消费的新问题。我们需要准确地对外传达公司的品牌形象、运营...
在前几年Synaptics只有一个支柱技术,即电容式传感技术。最早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三年前收购了Renesas SP Drivers,帮助Synaptics拓展了显示技术。同一时期,...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b iot通信模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