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印尼投资环境分析直接施工投资服务

6被浏览3,235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印尼投资环境
&&&&责编: weihongyuan&&&&发布时间:
摘要:从投资环境角度看,印尼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稳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大;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关键的国际海洋交通线;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充分开放。
  近年来,印尼吸引外资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2008年以来,每年保持15%以上增速,并连创历史新高。从投资环境角度看,印尼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政治稳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大;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关键的国际海洋交通线;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充分开放。
  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尼西亚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位居第38位,比年上升12位,一跃成为2006年以来二十国集团(G20)中进步最快的经济体。
  一、自然资源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拥有17500多座大小岛屿,自然资源丰富,有&热带宝岛&之称。盛产棕榈油、橡胶等农林产品,其中棕榈油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锡、铝、镍、铁、铜、锡、金、银、煤等,储量均非常丰富。
  二、基础设施
  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印尼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主要瓶颈。与此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证印尼经济能够年均增长6%的重要因素。印尼是群岛国家,与邻国直接接壤较少,外界互联互通主要通过海路、航空等方式。
  1.公路
  陆路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是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巴厘岛等。全国公路网在年期间已经形成。印尼公路全长34万公里,但公路质量不高,高速公路建设停滞不前。截至2013年年底,高速公路总路程不到1000公里。印尼在&加速与扩大全国经济建设蓝图&的中长期规划中,把高速公路建设列为重点之一,制定的目标是:以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为主,在全国建成总里程5405公里的高速路网。其中,投资总额约360亿美元、全长2969公里的印尼历史上最宏大的道路基建工程&&苏门答腊岛高速公路已进入执行筹备阶段,于2014年进入全面施工。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贯穿苏门答腊岛,将亚齐、棉兰、北干巴鲁、占碑、巨港、巴东、楠榜、明古鲁等11个经济中心城市串联起来。
  2.铁路
  铁路设施相对落后,仅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岛建有铁路。连接苏拉威西岛全岛6省的第一条铁路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印尼铁路所有权为国家所有,由印尼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大规模 运输任务都由铁路承担。印尼全国铁路总长6458公里,窄轨铁路长5961公里,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铁路运输比较发达,其中爪哇岛铁路长4684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的73.6%。根据规划,印尼将在爪哇地区发展南部铁路以及贯通南北的铁路线,并逐渐建设双向铁轨,在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地区将进行铁路运输的调研及准备工作,在雅加达、泅水、锡江和万鸦佬地区考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鉴于铁路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印尼政府计划至2030年,全国铁道总署应能增加1.21万公里的铁道线。
  3.空运
  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旺,印尼航空运输日益繁忙。各省、市及偏远的地区均通航,全国有179个航空港,其中达到国际标准的有23个。开有国际航班、国内航班、朝觐航班、先锋航班等。航空公司主要有Garuda 航空公司、Merpati航空公司、Lion航空公司、Sriwijaya航空公司。政府的空运业发展方案包括当前主要机场的维护、改进和扩建,以及新机场的建设和旧机场的替代,具体项目包括棉兰、龙目机场建设项目。据2008年美国《世界概况》统计,印尼共有机场652个。目前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印尼交通运输部计划在2030年之前新建14个机场。
  4.水运
  印尼水路运输较发达,水运系统包括岛际运输、传统运输、远洋运输、特别船运。印尼全国有水运航道21,579公里,其中苏门答腊5471公里,爪哇/马都拉820公里,加里曼丹10460公里。印尼有各类港口约670个,其中主要港口25个。雅加达丹绒不碌港是全国最大的国际港,年吞吐量约250 万个标准箱,泗水的丹戎佩拉港为第二大港,年吞吐量为204万个标准箱。政府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境内水运航线和港口的建设方面,包括加里曼丹地区的河运交通建设项目、建设一系列渡口码头和湖泊码头。在海运方面, 印尼政府希望尽快扩大其港口的货物处理能力,使其与国家的整体经济相匹配,解决由于装卸能力不足导致的货物滞留问题。未来数年内将开发25个国际码头项目,为解决资金问题,印尼正在逐步放宽对港口的控制,并计划允许私人机构通过BOT方式建设和管理港口。 
  5.通信
  印尼电信发展潜力巨大,电信建设增长势头迅猛,跨国运营商和资本介人较多。Telkomsel为印尼国内最大的电信公司,Indosa则为最大外资电信公司。印尼3G网络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开始运营,印尼5家公司将加大在该基建方面的投入。另外,为保证未来3G网络的顺利建设,印尼固话无线网络将进行频率转移,所有固定无线网络运营商的设备将进行网络调整和扩容以及更新终端用户设备。另外,印尼政府还在推行全国村村通电话工程。
  印尼大部分地区都通互联网,但印尼的带宽较小,网速较慢。政府计划在印尼东区兴建全长1.2万公里的光导纤维网,使其拥有3个终端与其他国家连接。该3个终端包括可与菲律宾连接的印尼万鸦佬终端、可与澳洲连接的巴布亚终端,以及可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连接的加里曼丹终端。印尼共有2.6亿移动终端用户,据预测,2015年3G用户数量将增至45%。
  6.电力
  印尼目前电力装机容量仅为约4000万千瓦,用电普及率不到75%,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没用上电,电力需求年均增长10%~15%。即使首都雅加达偶尔也会因缺电实施轮流停电。由于目前印尼个人和企业用电比例为7:3,使企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印尼政府决定从2006年到2015年投资413.7亿美元进行电站和电网建设。
  三、重点/特色产业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油气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3%;非油类产业占92.27%。2013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6.04%,其中:采矿业占11.44%,制造业占23.59%,电气水供应业占0.83%,建筑业占10.18%。
  1.石油天然气:印尼油气资源丰富,共有66个油气盆地,其中15个盆 地生产石油天然气。政府公布的石油储量为97亿桶,折合13.1亿吨,其中核实储量47.4亿桶,折合6.4亿吨。印尼天然气储量176.6万亿标准立方英尺(TCF),折合4.8万亿~5.1万亿立方米。石油勘探开发基本上依靠国外石油公司。
  印尼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是其财政的主要支柱,石油基准价格是财政收入的量化标准。自2003年以来,印尼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8年初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近年来印尼石油产量逐渐下降,2012年印尼原油和凝析油产量降至87万桶/日,低于政府制定的93万桶/日产量目标。印尼最大的石油企业为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据2014年《财富》公布,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成为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印尼企业,排名第123位。
  2.农林渔业:2013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占GDP比重为15.04%。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约4200万人。印尼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湿润多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主要经济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28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尼森林覆盖率为54.25%,达1亿公顷,是世界第三大热带森林国家,全国有3000万人依靠林业维持生计;胶合板、纸浆、纸张出口在印尼的出口产品中占很大份额,其中藤条出口占世界80%~90%的份额。印尼最大的林业和造纸企业集团为金光集团(Sinar Mas)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海岸线8.1万公里,水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包括领海渔业区27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310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多达7000种,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超过800万吨/年,目前已开发的海洋渔业产量占总渔业产量的77.7%,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还未充分开发。
  3.采矿业:印尼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采矿业为印尼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它是出口创汇、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保持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和发展地区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具有辐射社会经济其他领域的间接作用以及对边远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印尼主要的矿产品有铝、镍、铜、金、银、煤等。印尼最大的国有矿业公司为安塔公司(Antam),另外还有印尼国有锡业集团公司(PT Timah Tbk)。
  4.工业制造业:印尼的工业化水平相对不高,制造业有30多个不同种类的部门,主要有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纸浆、纸张、化工、橡胶加工、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等。其中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门类。印尼最大的钢铁企业为国有克拉卡陶钢铁公司(Krakatau Steel),年产量约300万吨。
  5.旅游业:第三产业占38.6%,其中:贸易、住宿、餐饮业占13.9%,运输通信业占6.66%,金融房地产商业服务业占7.26%,其他服务业占10.78%。印尼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风景秀丽的热带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印尼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兴建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法规,逐步扩大到印尼旅游免办签证的国家,并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多方吸引外国游客,目前旅游业日益成为印尼创汇的一个重要行业。2013年赴印尼旅游的国外游客年增长9.4%至860万人次,国外旅游收人共计101亿美元,同比上升11%。中国是印尼旅游业最有潜力市场之一,2013年印尼共接待中国游客80万人次。2013年1月,中国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时,两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国&印尼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开发和分享两国的旅游项目、信息和统计资料、组织两国媒体及旅行社互访等推动两国游客互访。此外,印尼政府还采取开通中文旅游网站、增加往返中国和印尼的航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等措施,吸引中国游客赴印尼旅游消费。
  四、国内市场
  (一)销售总额
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60%左右,2013年印尼零售总额增长12%。
  (二)生活支出
  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统计,2012年印尼居民消费支出449.6万亿印尼盾 (约合50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273万亿印尼盾(约合300万亿美元)。印尼人口多,中产阶级比例从2000年占全国人口的20%增至目前的56.5%,印尼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内消费需求规模较大。
  (三)物价水平
  虽然印尼经济不发达,但物价水平相对较髙,近年来平均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2013年通货膨胀率8.4%。印尼整体的物价水平跟国内差不多,热带水果会便宜一些,不过印尼的工业水平比较低,像钢铁等产品会很贵。
  五、金融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印尼银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印尼盾严重贬值,出现清偿危机,并导致大规模挤兑现象,银行失去社会信誉。为此,根据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的协议,政府对银行体系实行全面的改革。经过整顿,银行效益明显改观。IMF和亚洲开发银行向印尼提供贷款,大大改善了印尼的金融环境。
  (一)当地货币
  印尼货币为印尼盾,印尼盾可自由兑换。在印尼的金融机构、兑换点,印尼盾可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自由兑换。2013年以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印尼出口额不断下降,而印尼国内需求旺盛,进口大幅上升,导致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全年印尼盾贬值26%。2013年汇率(全年均价):1美元=10500印尼盾;日1美元=11620印尼盾。
  (二)外汇管理
  印尼实行相对自由的外汇管理制度。印尼盾可自由兑换,资本可自由转移。印尼货币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政策,印尼银行采取一揽子货币汇率定价法,根据印尼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汇率的特别提款权的汇率变化来确定印尼盾的对外比价,每日公布其汇率。
  (三)银行机构
  中央银行:印尼中央银行是印尼银行(Bank Indonesia),是与内阁各部门平级的独立机构,具有不受其他部门干预,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力;强调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监督;制定并履行货币政策,维护盾币稳定;管理货币流通和利率,调节和保证支付系统工作质利进行;通过监管手段健全银行和贷款体系。
  商业银行:印尼当地的主要商业银行银行有:Bank Mandiri,Bank Central Asia,Bank Nasional Indonesia,Bank Rakyat Indonesia,Bank Internasional Indonesia,Bank Danamon。
  外资银行:印尼当地外资银行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美国运通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荷兰银行、东京三菱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盘谷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合作较多的当地代理行有汇丰银行、Bank Central Asia。
  (四)信用卡使用
印尼信用卡的使用较普遍,中国发行的VISA卡和万事达卡在当地可以使用。中国工商银行印尼分行已经在当地发行VISA卡和万事达卡,中国银行雅加达办事处也已发行借记卡。
  六、外贸关系
  (一)贸易关系
  1.贸易总量:据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印尼货物进出口额为35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0%。其中,出口1762.9亿美元,下降3.4%;进口1781.8亿美元,下降4.5%。贸易逆差18.9亿美元,下降53.7%。
  2.主要贸易伙伴:从国别(地区)看,2014年印尼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除对新加坡和美国维持有限增长,增幅依次为0.7%和5.3%外,对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均出现下降。其中印尼对日本出口的降幅为-14.5%、中国为-22.1%、印度-6.0%、韩国为-7.0%。上述六国合占印尼出口贸易总额的55%;其中以日本所占市场的份额最大,为13.1%、中国为10%、新加坡为9.5%、美国为9.4%、印度为7%、韩国为6%。印尼自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17.2%、14.1%、9.6%,6.7%、6.1%和5.5%,合计为59.1%;增减幅依次为2.6%、-1.6%、-11.8%、2.2%、-18.5%和-8.6%。2014年前六大逆差来源国依次为中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泰国和尼日利亚,分别为130.2亿美元、83.8亿美元、43.6亿美元、39.5亿美元和26.6亿美元,增减幅依次为79.6%、-5.8%、5.8%、-9%和3.6%。顺差主要来自美国、印度、日本、菲律宾和荷兰,分别为83.6亿美元、83亿美元、61.6亿美元、31.9亿美元、30.8亿美元。
表1:2014年印尼前六位进口国家/地区排名
所占比重(%)
同比增减(%)
(资料来源:印尼国家统计局)&
表2:2014年印尼前六位出口国家/地区排名
所占比重(%)
同比增减(%)
&&&&&&&&&&&&& 7.0
(资料来源:印尼国家统计局)&
  3.贸易结构:2014年印尼主要出口商品有矿物燃料、动植物油、机电产品、橡胶及制品、机械设备等。2014年,印尼上述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达952.6亿美元,合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54.1%;其它主要出口商品还有矿砂、运输设备、纸张、纺织品、鞋类制品和木制品等。矿物燃料、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钢材、塑料制品是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五大类商品。2014年,这五类商品的进口额分别为439.5亿美元、258.4亿美元、172.3亿美元、83.5亿美元和77.9亿美元,合占印尼进口总额的57.9%。同期,印尼除塑料制品进口仍维持少量增长,增幅为2.0%外,其它四大类商品进口均呈下降态势,按进口金额顺序排列降幅依次为,矿物燃料-3.5%、机械设备-5.3%、机电产品-5.4%、钢材-12.6%。印尼其它主要进口商品还有运输设备、有机化学品、航天器、粮食、肥料、橡胶制品、棉花和无机化学品等。
表5:2014年印尼五大类进口商品
进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减(%)
占印尼进口总额的57.9%
  (资料来源:印尼国家统计局)
  (二)辐射市场
  全球贸易协定:日印尼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
  区域贸易协定:印尼参加或正在商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印尼&日本经济合作协定》、《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协定》。
  欧盟普及关税体系:印尼还是欧盟提供关税优惠的受惠国。根据2012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新的普惠制(GSP)方案,将印尼列为普惠制第二类国家。自日至日,对印尼等40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按最惠国税率基础上减少3.5%税。
  (三)吸收外资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3年,印度尼西亚吸收外资流量为184.4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印度尼西亚吸收外资存量为2303.4亿美元。
  2013年印尼实际吸引外资约合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再创历史最高纪录,但与2012年外资增长26.1%相比,增速减弱。按投资国别统计,日本投资47.1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16.5%,续为最大投资国;新加坡和美国投资分别占外资总额的16.3%和8.5%,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其次为韩国和英国,投资分别占外资总额的7.7%和3.8%。
  (四)中印尼经贸关系
  中国在印尼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双边投资贸易合作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日全面启动,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印尼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1.双边贸易:据中方统计,2014年中国与印尼双边贸易总额达635.86亿美元,同比下降6.98%,占中国与东盟十国双边贸易总额的13.2%,是中国在东盟的第5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自印尼进口245.25亿美元,同比下降21.95%;对印尼出口390.62亿美元,同比增长5.77%。
  2014年,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矿物燃料、动植物油、杂项化学制品、木浆及纸浆、木材及制品,上述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依次为58.8亿美元、27.0亿美元、13.9亿美元、10.9亿美元、8.8亿美元,合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7.8%。其它对华出口商品还有矿砂、橡胶及制品、有机化学品、机电产品、塑料制品、铜及制品、可可及制品、水产品等。印尼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品类繁多,主要有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钢铁制品、钢材、有机化学品。2014年,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上述五类商品合计为181.6亿美元,占印尼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9.3%。除上述商品外,印度尼西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还有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无机化学品、肥料、干鲜水果、棉花、铝制品和音响器材制品等。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是印尼第2大出口市场和第1大进口来源地。在印度尼西亚的10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纺织品、家具和瓷器处于较明显的优势地位;但中国出口的化工品、塑料制品、光学仪器和运输设备等仍面临着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竞争。
  2.双向投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当年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直接投资流量15.63亿美元。截至2013年末,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直接投资存量46.57亿美元。2013年,印尼对中国投资项目31个,同比下降31.1%;实际使用金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97.9%。来印尼寻求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多,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大型投资项目不断涌现。
  3.承包劳务: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346份,新签合同额67.8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19亿美元;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164人,年末在印度尼西亚劳务人员10545人。新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Indonesia Primasel CDMA2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建印度尼西亚电信,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印尼巴厘岛燃煤电厂项目等。
  4.重要合作项目:中国企业在印尼主要投资和承包的项目有:泗马大桥、加迪格蒂大坝等工程项目,巨港电站、风港电站等一大批电站建设项目,以及巴丹岛岛中石化油储项目、西电变电器生产项目等。
  【改编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共同主编.《2014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印尼》.第12~24页】
信息来源:南博网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博网"或带有南博网水印LOGO的文/图等作品均为南博网原创,其版权属于南博网,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转载需注明来源"南博网"。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南博网)"的文/图等作品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与南博网联系,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焦点新闻推荐
每周专题推荐
商机信息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下载积分:688
内容提示: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47|
上传日期: 15:02: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国服务热线029-
印尼矿业管理动态及投资形势
2009年印尼矿业管理动态及矿业投资形势
近年来,印尼矿业管理方面受到国际矿业界较多关注的事件是新矿法制定和颁布。由于迟迟不能通过,一直困扰印尼的矿业投资环境。另一个受到较多关注的问题是能源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印尼是一个油气资源大国,也曾经是欧佩克成员国,但自从几年前因为本国需求增长而成为净进口国,印尼就打算退出欧佩克。并在2008年宣布从2009年起暂停作为欧佩克正式成员。但扩大油气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一直是印尼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2009年印尼矿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基本是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展开的。
一、印尼正式颁布新矿法
日印尼总统正式鉴发2009年第4 号令。即《矿产和炭矿业法》(Mineral and Coal Mining Law)。该法草案是日在印尼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新法将取代实施了42年的1967年的11号法(印尼原矿业法)。
(一)新矿法产生的背景
印尼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自2001年5月开始实施有关地方自治的1999年22号法后,印尼矿业管理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法律混乱的时代。依据1967的矿业法,印尼矿业管理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而1999年的22号法强调的是地方自治。22号法将中央政府的一些权力下放到了地方政府,包括相当多矿权管理权和产业政策等。事实上,在2001年5月以后,1967年11号法在对矿业投资的保护方面似乎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法律效力,特别是对新的矿业投资。依据22号法,地方政府有权颁发采矿授权。2001年以后非能源矿产的采矿授权(KP)主要由地方政府颁发。2007年初统计,地方政府已经发放了1200多份采矿授权,大大超过了中央政府在2001年以前30多年颁发的采矿授权数(597份)。有些采矿授权甚至出现在中央政府已经与外国投资商鉴订的标准工作合同(COW)限定的区域内。由于法律上的空缺,矿业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过去十年印尼矿业领域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外资项目上马。许多矿业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对印尼矿业一直保持观望态度。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完善矿业方面的法律体系,印尼政府一直在努力制定新的矿业法以取代1967年的矿业法。最初的新矿业法草案(矿产和煤炭矿业法)是2001年10月提交审议的,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参与了该法律草案的制订。但由于各方争议太大并没通过。本次的法律草案是2005年提出的,经过约4年漫长的审议过程,包括不断的争吵、让步、各方利益的平衡,最终得以通过。
(二)新矿法的主要变化
1.矿业许可证制度取代标准工作合同制(COW)
新矿法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将旧法的矿产及煤炭标准工作合同制度改变为政府颁发矿业许可证的制度。“标准工作合同制度”是1967年印尼政府为促进矿业发展吸引外资专门为外国投资商设计的。此后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促进矿业私人投资”为主旨的修法浪潮,印尼的标准工作合同制受到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推崇,不少发展中国家曾仿效印尼出台了促进私人投资的制度。印尼的标准工作合同有两项最核心的内容。一是矿业权保障,它规定了矿业权的连续性,投资者在取得一般勘查权并开展相应工作、有所发现后可直接取得探矿权,继之在圈定矿产储量后直接取得矿山开发、矿产生产、选冶和营销的权利。二是投资保障,在合同签署之后,有关条款不再受此后新通过的政府法律或政策调整的影响,税收等相对稳定,确保了投资安全。投资者必须遵循的条件并不是由印尼1967年的矿业法规定,而是来自于标准合同规范。此次改革,政府与企业界的看法差异较大,印尼政府认为新的许可证制度将给予政府更大的监管力度,但企业界则认为原来的标准工作合同制更具法律保障。
新矿法中的矿业许可证包括3种:普通矿业许可证(IUP)、民间矿业许可证(IPR)、特别矿业许可证(IUPK)。
1)普通矿业许可证
普通矿业许可证又分为两个阶段(或两部分):勘探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勘探许可证的权限包括普查、勘探和可行性研究。采矿许可证的权限包括矿山基建、矿产开采、加工运输和销售。
勘探许可证根据不同矿种确定不同的最长期限和面积,属矿最长期限为8年,非金属矿为3年,特定种类的非金属矿(用于生产水泥的、和其他)为7年,石材矿为3年,煤炭为7年。金属矿面积最少为5000公顷,最大10万公顷;非金属矿最少500公顷,最大2.5万公顷;石材矿最少5公顷,最大5000公顷;煤矿最少5000公顷,最大5万公顷。
采矿许可证也根据不同矿种确定不同的最长期限和面积。金属矿采矿许可证的最初期限为20年,可延长2次,每次10年;非金属矿采矿许可证最初期限为10年,可延长2次,每次5年;特定非金属矿采矿许可证最初期限为20年,可延长2次,每次10年;石材矿采矿许可证最初期限为5年,可延长2次,每次5年;煤矿采矿许可证最初期限为20年,可延长2次,每次10年。金属矿采矿许可证的最大面积为2.5万公顷;非金属矿为5000公顷;石材矿为1000公顷;煤矿为1.5万公顷;放射性矿开采区的面积由中央政府划定。
普通矿业许可证的颁发由各级政府分别负责。如果矿业权区在一个县/市,由所在地的县/市长颁发;如果矿业权区在一个省内,且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县/市,经当地县/市长推荐后由省长颁发;如果矿业权区跨两个省或两个以上的省,经当地省长和县/市长推荐后由部长颁发;
2)民间矿业许可证
主要是用于小规模矿产开发,由当地县/市长负责发证,优先颁发给当地的个人、社会团体、合作社。许可证初始期限最长5年,此后可以延长。个人最大许可面积为1 公顷;社会团体最大面积5公顷;合作社最大面积10公顷。
3)特别矿业许可证
特别矿业许可证由部长负责颁发,主要是针对特别可开采区而颁发的。一个特别许可证的权限区内只授予1个品种金属或煤矿的特别开采权。许可证持有者对矿权区内发现的新矿种拥有优先权。
特别矿业许可证包括勘探和生产运营两个阶段。不同矿产各阶段在面积和期限上有不同的规定。金属矿产勘探期间最大10万公顷,生产运营期间最大25000公顷;煤炭勘探期间最大面积5万公顷,生产运营期间最大15000公顷;
金属特别矿业许可证的勘探期限最长8年,煤炭的勘探期限最长7年,金属或煤炭的生产运营期限最长20年,可延长2次,每次10年
2.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权限,地方政府权力明显扩大
依据1967的矿业法。印尼矿业管理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新矿法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矿产资源管理权限。新矿法律对中央政府的矿政管理权限作出明确限制,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国家矿业政策;制定法律条例、制定国家标准及指南、制定矿产开发许可证颁发的相关规则;颁发普通矿业许可证(IUP)、特别矿业许可证(IUPK);划定矿产潜力区;指导和帮助解决社区矛盾;对跨省和离海岸12英里以外的矿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生产、销售、利用及环保的政策;制定提高社区参与和合作能力的政策;制定对矿产及煤炭生产征收国家非税收入的政策;监督和指导地方政府的矿业管理工作和地方政府地方矿业条例的制定工作;收集和管理全国的矿业信息,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相关地质条件、开发情况,以及矿权区和国家矿产储备区的相关信息;对开采后的土地复垦活动进行指导;合理安排全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使其均衡发展(编制全国矿产煤炭资源平衡表);发展与提高矿产经营活动的附加值;提高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经营管理矿产活动的能力。
地方政府的权限明显扩大,旧法中只由中央政府负责的A和B类矿产(战略矿产和重要矿产),新法中由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地方政府负责所辖地区的矿产资源管理,包括制定相关的地方管理条例、发放矿业许可证、监督和指导本地的矿业活动等。
3.要求获得矿业许可证的现有生产企业在国内冶炼加工其矿产品
新法的一项重要变化是要求获得矿业许可证的现有生产企业在国内冶炼加工其矿产品。就是说要么自已建设矿产冶炼加工厂,要么交给国内其他合法的冶炼加工厂。而持有原有标准工作合同的现有生产企业则最迟在新法实施后5年内要建立上述冶炼厂。实际上就是规定5年后任何金属采矿企业将不允许出口金属矿石,生产的矿石必须在本地区加工,不管该企业是否在本地区拥有冶炼厂。
4.增加了一项10%附加税
生产金属和煤炭的矿业权人在缴纳正常的所得税和权利金外,新矿法还增加了一项附加税,即生产企业净利润的10%。中央政府得4%,地方政府得6%。这种附加税的政策并不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显然将增加在印尼投资矿业的成本。此条被认为是新法中不利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重要条款之一。
5.投资者必须缴纳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
新法律要求采矿许可证持有人有责任推动社区发展,必须缴纳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更具体的细则由中央政府规定。以前的法律未作出具体规定,只要求作业者在完成采矿作业后恢复采矿区的原始条件。
6.矿业许可证持有者有义务使用当地或国内的矿业服务公司
新矿法要求矿业企业优先使用本土公司提供矿业服务,以增强本地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就业。根据中央政府后来颁布的细则规定,只有本土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无力提供某项矿业服务时,使用该项服务的矿业企业经公开招标,才可使用外资公司的服务。同时,提供矿业服务的外资公司必须将一部分工作量分包给本地同行企业,这部分工作量必须包含核心矿业服务。细则也适用于在新矿业许可证规定下印尼方与外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而对在以前工作合同规定下成立的合资公司,则给予三年的过渡期。该项规定的目的是,通过发展相关服务,给本地矿业服务公司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使印尼更多地从矿业开发中受益。目前,共有120家矿业服务企业会员加入了印尼矿业服务协会,其中九成是印尼本土公司。
7.外资在矿业项目的前一段时期没有比重限制
新矿法对外国资本初始投入股权比重没有限制,可以达到100%的股权。旧法律规定了相应的限制,外资必须与印尼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但新矿法中规定,矿业企业中的外资股权在其矿山投产5年后有义务向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地方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减持其股份。是否对吸引外资有利,在细则出台前还不能确定。
8.调整矿产资源分类
旧矿法把矿产分为三类:战略矿产、重要矿产、非战略和非重要矿产(主要是非金属矿产)。新矿法把矿产分为四类:放射性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该法不涉及油气资源)。
此外,对矿业许可证权限的面积范围和期限有了新的限制。
(三)新矿法中仍然存在的疑问和不确定性
1.外资在矿山投产5年后如何向本土公司减持股权
新矿法要求矿业企业的中外资股权在其矿山投产5年后向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地方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减持其股份。但如何减持,减持多少,价格如何,还没具体规定。因此,这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依据旧法鉴订的合约在税费方面受到歧视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新矿法第169条和170条中,一方面规定原有的矿产或煤炭标准工作合同将继续得到尊重并在其期限内继续有效实行,但同时又表示,在新法实施最多1年后,标准工作合同中的除涉及国家收入条款外都需适应新法规定。而涉及国家收入规定例外的目的是要提高国家收入。现行的工作合同企业的所得税(30-45%)要高于新法实施后的所得税(28%),反对派认为如此规定对旧法规定下的矿产企业形成歧视待遇。另外,如果将来国家税收规定进行调整,旧合同如何执行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印尼的矿产加工提炼能力在5年后能否大幅度提高将对其矿业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印尼的金属矿产加工提炼能力不高,大量原矿出口,国家只从矿产资源财富中得到较少的收益。为尽可能的增加矿产的附加值,新矿法规定5年后任何金属采矿企业将不允许出口金属矿石,只能在国内加工提炼。但5 年后印尼的矿产加工提炼能力能否如期大幅度提升存在疑问。这需要大量投资,也明显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如果无法在5年后大幅度提高,采矿企业将面临巨大危机,也许政府会被迫调整相关政策。总之,此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新矿法中没有对地方政府颁发的大量采矿授权如何处置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能源矿产开发政策措施
1.加大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因油井老化及缺乏勘探作业,印尼原油产量持续锐减,印尼国内大部分没有开发的油气盆地都集中在该国的东部地区,然而,印尼东部地区的电力、公路和通信线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盆地的开发。印尼最近几年石油日产量都不能达到100万桶,而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数字是每天150万桶,这一情况已导致印尼变成了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为改变这一现状,印尼政府一直在努力吸引国际矿业资本进入其石油勘查和开采业。其中重要方式之一是拿出更多的新区块进行国际招标。2009年底印尼政府拿出24个石油和区块邀请国内外的勘探公司投标开发,印尼政府将按正规的招标程序邀请国内外勘探公司投标其中的12个区块,另外12个区块将通过直接提供的方式授予有关勘探公司。
另据2010年1月报道,印尼政府已经对11个油气区块进行公开招标,目前至少已有16家国内和跨国企业表示有意参与竞标。
2.发展石油化工业集群,促进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据2010年中国商务部网站报道:印尼工业部长西达悦在万丹省芝勒贡表示,印尼政府指定三个地点——万丹省、东爪哇省和东加里曼丹省来发展石油化工业集群。其中万丹省将被发展作为烯烃石油化工业集群、东爪省将被发展作为芳香剂工业集群,东加省被发展作为基于煤气的石油化工业集群。发展石油化工业集群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在石油产业链上下游工业的联系,提高和改善石油化工工业的整体工业结构。为此,印尼政府将颁布法规条例形式的各种政策,希望通过鼓励优先使用国内原料资源,推动印尼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西达悦还表示,包括石油化工业在内的印尼化学工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国内对化学产品的供给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据公布的资料显示,印尼2007年化学原料的生产能力为3767万吨,2008年提高为3824万吨,同期化学原料的出口也从520万吨提高到563万吨。此外,印尼2007年从外国进口化学原料370万吨,2008年提高为380万吨。
印尼北塔米纳(国油)公司销售和商业副经理哈农(Hanung Budya)表示,该公司计划2010年进口240万吨液化石油气,目前已与Petredec公司签署了120万吨液化石油气购买合同。国油公司预计印尼今年对液化石油气的需求将达433万8776吨,其中307万7000吨将用于满足国内对受津贴液化石油气的需求。
3.印尼政府将限制煤炭出口量
印尼矿产与能源部长普尔诺莫(Purnomo Yusgiantoro)2009年表示,印尼政府计划在2010年把煤炭出口量限制在1.5亿吨以内,以满足未来国内持续增长的煤炭需求。政府与煤炭企业签订的有关契约中已经加进了限制煤炭出口的条款。
近年来国内发电及水泥工业发展迅速,使印尼对燃煤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印尼1万兆瓦发电站规划项目逐步完成,电站对煤炭的需求将增加至每年万吨。印尼官方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为2.6亿吨,按照惯例将有1.7亿吨用于出口,超过了限制量,而国内供应量为9000万吨。其中约占80%的7230万吨将用作燃煤发电。
4.印尼政府将确保天然气的对华出口,并加强与中国油气开发领域的合作
印尼矿物与能源部长普尔诺莫.尤斯基安多罗(Purnomo Yusgiantoro)日在雅加达表示,将确保液化天然气向中国福建正常出口。
据印尼《国际日报》7月23日报道,印尼西巴布亚省的东固(Tangguh,印尼方称当固)天然气项目已于今年7月初正式投产,一艘装载15万立方米液态天然气的油轮将于7月24日启程,这将是东固项目所产天然气首次向中国福建省供气。印尼能源矿务部官员日称,东固气田2009年可出口56艘油轮的天然气,每艘油轮装载容量为15万立方米液态天然气。这56艘油轮中的17艘是向中国福建省供气,以满足双方签订的为福建省每年供应260万吨天然气的合同要求。报道称,天然气的出售价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价格执行,但经双方同意,每四年可以调整交易价格。
近年来中印两国政府、企业于油气业上、下游合作日趋紧密。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及一些民营公司积极参与印尼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参与相关招投标活动,加大了印尼石油上游投资。两国下游合作也展现出共赢局面。印尼地方自治回响机构(GOD)多次敦请中国企业扩大投资,并积极引进中国相关设备、技术,以经营目前业已废弃的荷殖时期老油井(包括1970年前完井、并曾经进行生产的油井)。据统计,此类老油井达10833个,分布于印尼全国83个县,经技术处理后多极有可能恢复商业性生产。此外,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设备也已进入印尼市场。
5.印尼油气管理机构将出台新规提高管理效率
2009年5月,印尼油气上游管理机构主席普利约诺在印尼石油业协会年会上表示,油气管理机构近期将出台规定,减少官僚程序,以吸引投资者。
普利约诺表示,新规定的内容将包括外国人工作许可的延长和项目作业工程、预算的批准。过去外国人工作许可只能申请一年,今后可延长为3年。项目作业工程和预算的批准过去需要油气管理机构主席签署,今后由下属部门经理签署即可。他解释说,油气管理机构总共拥有约140-150份“产量分成合同”(Product Sharing Contract),如果全部由机构主席签署,势必消耗很长时间,改由部门经理签署,可大大缩短审批时间。
6.东盟签署新的“石油安全协议
包括印尼政府在内东盟各国首脑于日在泰国举行的第14次东盟峰会上,共同签订了新的“东盟石油安全协议”(APSA)和它的附件“紧急情况协同反应措施”,以保证本地区石油资源的独立性,以及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保证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安全。该协议将代替于1986在菲律宾签订的旧的“东盟石油安全协议”。据统计,东盟地区石油储备为220亿桶,天然气227万亿立方米,煤460亿吨,水能2340亿瓦,能200亿瓦。
7.印尼将出台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成本回收新条例
2009年4月,印尼政府对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成本回收程序作出回应,宣布已草拟完毕新条例,新条例将重新界定部分下游成本组成环节以代替上游部分,成本回收将会被限制,从而减少国家开支。其他方面,天然气管道和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将被重新定义为下游部分,不再由上游支出中扣除。有官员称此调整将被纳入油气工业新章程中,另外包括税法在内的其他章程也会对此做同步更新。新条例草案将对油气勘查和开发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但另据2009年底报道,印尼政府暂时将不限制石油与天然气勘查与生产活动的成本收回。印尼矿产和能源部长达尔文.萨赫迪.沙勒主持“2010年油气与矿业展望”研讨会开幕仪式后表示。“我们决心,不限制成本收回。” 尽管如此,他也要求施工的承包商,合理地计算成本,哪些开销属于成本,哪些不能列入成本,必须更加详细计算成本。关于这项决定,他已经与财政部长磋商,过后将提交国会审议。“我问过财长,没有问题,不过要合理,我将与国会交流,因为此事令人担心。” 不过这些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成本回收否是会受到限制还得等新条例正式出台后定论。
8.印尼2014年前将不会重新加入欧佩克
据印度尼西亚媒体日雅加达报道,印度尼西亚上游油气监管机构BPMigas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印度尼西亚在今后的5年里将不会重新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印尼自1962年起一直是欧佩克成员国,但自从几年前因为本国需求增长而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印尼早就萌生去意,只是选择何时离开,一直未能明确。在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印尼决定退出欧佩克。2008年维也纳欧佩克会议上印尼正式宣布将从2009年起暂停作为欧佩克正式成员。会后的新闻公报中声称,希望印尼可以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加入欧佩克。印度尼西亚重新加入欧佩克的决定将受到国内石油产量水平的影响。如果印尼的石油产量超过国内需求量,印尼将会重新加入欧佩克,但BPMigas负责人称,印尼国内的石油需求在2014年前将无法得到满足,因为印尼在2014年前只能日产101万桶石油。
三、矿业投资形势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加上印尼与矿业有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矿业法规相互矛盾;改革进程混乱;劳工和土地争端增加;非法开采严重等问题,印尼的矿业投资大幅度下降,1997年印尼矿业部门的投资曾经高达26亿美元,1999年下降到14亿美元,2002年仅为6300万美元。
近几年由于国际矿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印尼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印尼的矿业投资形势较本世纪初已经有明显好转,矿业投资额在逐步提高。2005年印尼在固体矿产和地热领域开发方面的投资额共计9.45亿美元,2006年提高到13.607亿美元,2007年也有小幅度提高。
近两年矿产勘查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达到9460万美元,比2006年增加57.9%,约占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总量的22%,比2006年增加了一个百分点。2007年6月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副部长R. Sukhyar在第七届亚太矿业大会上的矿业政策报告中预测,2008年印尼矿业投资(内外资)将达到162.2亿美元,其中在固体矿产和地热领域开发方面的投资额为14.3亿美元,在油气领域的投资额为147.9亿美元。
2009年印尼油气上游机构(BP-Migas)预测,2010年油气上游业务部门投资额为159.9亿美元,其中136.28亿美元用于生产,其余23.6亿美元用于勘查。今年油气上游业务部门投资额远高于2009年的108.74亿美元和2008年的120.96亿美元。油气上游机构(BP-Migas)主任布利约诺表示,去年油气投资下降是因为投资效率下降及未获批准的项目被拖延。印尼境内2009年总共钻探73个油气井,现已有33个井生产油气,即勘探成功率达到46%,高于通常的仅20-30%。
另外,在2009年底印尼政府宣布的油气发展长期规划中透露,在未来5年内()在油气领域吸引312亿美元投资用以发展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16.8亿美元(占总投资69.49%)将用于发展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工程,液化石油气精炼、液化气接收站以及居民用气管道网络建设。余下的95.2亿美元(占总投资30.51%)用于发展油类开采和精炼工程。2010年,政府目标投资29.4亿美元。2011年政府预计投资增长至31.8亿美元,增长幅度为7.99%。投资额在2013年达到顶峰105.7亿美元,为2012年(43.2亿美元)的两倍多。
目前正在实施或计划中的较大非能源矿业项目包括:印度投资商纳耳科公司(Nalco)将投资40亿美元在印尼苏南省丹绒-阿比阿比(Tanjung Api-api)地区兴建加工厂。预计该厂年产能达50万吨,将于2013年投产;印尼多种金属公司(Antam)将与来自欧洲和日本的三家企业合作,在北马鲁古的Halmahera投资兴建大型炼厂。预计投资46亿美元;中国镍矿控股公司通过在印尼子公司——曼丹钢公司将在南加省投资10亿美元兴建钢铁生产建设工程,根据曼丹钢铁公司的投资计划,年,在南加省的钢铁投资工程分为三个阶段,首期投资是2.2亿美元,钢铁年产量是 50万吨。到2012年,其投资价值可达到10亿美元,年产量也将达300万吨;力拓(Rio Tinto)公司计划投资的Lasamphala镍矿开发项目还在计划之中,该项目初始计划投资10亿美元,如果可行性研究和勘探结果理想,该公司的投资可能增加到20亿美元。该项目位于印尼苏拉威西岛,计划镍的年产量将达到4.6万吨。2009年新矿法出台后对该项目有一定影响,以往的受主要采矿公司欢迎的根据工作合同进行开发的制度被为期更短的采矿许可证取代。尽管新矿产开采法颁布后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力拓印尼公司目前依然没有放弃这一镍矿项目。中国南京钢铁有限公司将落实在印尼南加省兴建年产量100万到200万吨的铁砂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
此外,一些能源矿产加工项目也将上马。例如,2009年6月日本三菱化学公司表示,将在东加省兴建以煤炭为原料的石化工厂,投资总额约15亿美元。目前三菱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正在等待印尼政府给予基础设施、税收等支持。2009年6月,印尼北塔米纳国油公司表示将与伊朗国油公司(NIORDC)、马来西亚双塔国油公司在印尼万丹省波查尼卡拉(Bojanegara)合资兴建大型炼油厂,设计加工能力为每日30万桶原油,投资金额为40亿美元,其中印尼和伊朗各占40%股份,马来西亚占20%股份。波查尼卡拉炼油厂所需原油将由伊朗供应,伊朗承诺届时将每天供应15万桶原油,不足部分将从利比亚进口,北塔米纳公司已与利比亚有关机构签署原油供应协议。北塔米纳公司高管称,波查尼卡拉炼油厂将于2012年投产,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焦煤、含硫产品和其它石化产品。
2009年新矿法出台后,矿业管理混乱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但其中有些内容还不够清晰。包括外资在矿山投产5年后如何向本土公司减持股权?相关政府税费如何调整?使未来的矿业发展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的决策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矿业仍然是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特别是下游产业,在今后几年将会有较大的提升。随着矿业法细则的陆续出台,立法制度会更加清晰。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印尼矿业。
主要参考资料:
1.Tony Sitathan,Holes in Indonesia's mining law,Asia Times Southeast Asia Apr 9, 2009,
2.Tetta Amelia,INDONESIA’S NEW MINERBA LAW1
3. Indonesia’s new mining law fails to clear doubts – survey,aseanaffairs ,
4.中国商务部网站
5.中国---印尼经贸合作网,
6.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日
上一篇:暂无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 ICP经营许可证:陕ICP备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尼投资环境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