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报告中提出了哪些经济策略

原题:党的十九大代表和相关领域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曦: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建设科技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基础研究是个专业词,是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科研界有个说法是‘顶天立地’,基础研究是顶天,成果转化是立地。应用基础研究在这两者之间,主要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和共享,是双创的基础和技术源头。”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曦说,应用基础研究要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结果。
王曦代表介绍说,今年9月份上海市和中科院联合建立张江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聚焦具有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实现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王曦代表说。(经济日报记者佘惠敏)
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委书记王东群:
抓住战略机遇推进协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这对建设区域性节点城市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委书记王东群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设立,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千年大计。能否在这一重大战略机遇面前有所作为,是对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定州处在石家庄、雄安、保定70公里发展区域内,也处在天津、北京200公里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定州将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承接平台,与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开展融入和对接,力争在这两大战略实施中做到有所作为。
王东群代表介绍说,在打造承接平台方面,定州按照一区多园、飞地管理模式,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同时,将进一步加快投融资、商务、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依托京津冀、雄安的协同发展新机遇,推进定州同步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雷汉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出现上升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旦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会对金融业自身造成冲击,更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大伤害。
温彬认为,当前尤其要警惕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带来的影响。在各类风险中,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的首要风险,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往往通过流动性风险体现。因此,加快去杠杆以降低流动性风险成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
但是,治理金融乱象、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不能一蹴而就。温彬表示,这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宏观审慎和微观管理,唯有如此,才能不因治理金融风险而伤及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和金融的平稳协调发展。
温彬建议,首先,要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和信贷合理增长;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引导规范金融创新;再次,对于银行来说,要健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化解和处置当前风险。(经济日报记者陈果静)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副研究员杨长湧: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不仅明确了我国外贸发展的目标,也指明了具体实现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副研究员杨长湧说。
杨长湧表示,总体上看,我国外贸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为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我国与贸易强国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优化外贸布局,加快外贸新优势培育,推动外贸多元平衡可持续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杨长湧说。(经济日报记者顾 阳)
党的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兆民:
提高供给质量不能走老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党的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兆民表示,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要解决供给质量问题,靠走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须依托既有优势,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走出一条新路子。
张兆民代表介绍说,近年来,平潭在发展中紧紧围绕“建设新兴产业区”的要求,发挥政策优势,努力克服产业基础薄弱、科研院校和人才缺乏等困难,特色产业培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通过创新“平台政策”的精准招商模式,已经实现了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目前,平潭已吸引44家总部型企业、1263家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落地;2016年跨境电商货值增长2倍以上。(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 薛志伟)
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党委书记李爽: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身处基层,我们切身感受到,改革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党委书记李爽说。
李爽代表介绍,2016年邓州市孟楼镇在全省先行先试,推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政府搭建“农村土地开发公司”平台,集中流转全镇98%的耕地,统一整治后再对外流转。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得到全面提升。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李爽代表表示,要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农户经营权流转的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科技、资本、人才进入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振兴,让这片田野更富有生机、充满希望。(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
双支柱框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这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也是未来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弥补了以往货币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空白,并引入逆周期调控因子,目的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是我国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实践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董希淼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宏观审慎政策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提供了有力支持,“双支柱”互相协调增强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较好地维护了金融稳定。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还需要对相关机制继续加强和完善:首先,要持续加强货币政策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再次,要进一步丰富“双支柱”框架的内涵和外延。(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提升,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特殊意义。
十九大报告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贸易、区域开放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等方面对推动开放新格局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顾学明表示,从十九大报告看,开放新格局包含了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新领域、新优势等深刻内涵,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需要在这些方面发力。
在新模式方面,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形成与经济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开放和合作模式;在新平台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获得更大改革自主权,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加快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在新业态方面,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在新领域方面,扩大服务业等领域的开放;在新优势方面,主要是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十九大报告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作者:何传启&&|&&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国家,人民
&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0年前(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30年后(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阶段”战略部署,即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1)。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三阶段”战略部署,两者一脉相承,后者有所创新,其创新点主要有三个(图1)。一是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细分为20年、15年和15年三个阶段,二是把第三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三是把2050年目标提高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三阶段”战略部署的比较&图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三阶段”战略部署的关系(示意图)&注:本图把“三阶段”的时间起点从2017年扩展到2000年。如果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近期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期目标,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就是我们的远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近期目标是基础,中期目标是关键,远期目标是愿景。全面落实“三阶段”战略部署,前两步是重中之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国现代化报告》完成全球131个国家年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定量评价。按照年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测算,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第一次现代化指数将达到100分,相当于发达工业化国家1960年的平均水平。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从2020年开始,我国将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大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的时间跨度为30年。把30年时间跨度分为“两个15年”,是一种理性和合适的战略安排,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35年的宏伟蓝图。“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把国家分成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中后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表2)。&表2国家现代化的三种情景&资料来源:《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要》。《中国现代化报告》发现,2014年中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按照年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测算,中国有可能在年期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是说,提前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可行的。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工程在30多年时间里,把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无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它不仅将造福全体人民,而且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50年的美丽远景,即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质量完成“九项任务”,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未来3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时代,将继续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图2),以未来世界前沿水平为目标,开辟一条“现代化运河”,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迎头赶上未来的世界前沿水平。这就是所谓的“运河战略”,通俗地说是一种“弯道超车”或“跨越式发展”。图2中国现代化的“弯道超车”:综合现代化路径(示意图)&注:横轴刻度:原始文化时期为非狩猎采集与狩猎采集劳动力之比,农业文明时期为非农业与农业劳动力之比,工业文明时期为工业与非工业劳动力之比,知识文明时期为非知识产业与知识产业劳动力之比。资料来源:《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未来30年我们需要完成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和一个升级。一是目标转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强国。二是模式转变,从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为主到第二次现代化和知识化为主。三是工作重心转变,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生活质量为发展主题,即从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为主题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主题。一个升级是战略升级,战略目标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升级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国家发展水平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升级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The server is temporarily unable to service your
request due to maintenance downtime or capacity
problems. Please try again later.【十九大时光】强化第一动力 巩固战略支撑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正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九报告提出四个伟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