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官网和平安证券投行哪个好

几乎每一家春风得意的投行背后,都有着一群沾了光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这条巨大的利益链条上,投行、会计师和律师是获利最大的中介机构。而隐在投行背后的会计师,往往鲜为人知。事实上,他们是IPO公司财务秘密的鉴证者和知情者。&如果说有你所说的利益链,那我们一定是在利益链的底端,看公司和投行的脸色,在公司和投行的意志下生存。&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人士回答理财周报记者。&很多投行都有自己&御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磨合得好,沟通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在上市的关键问题上大家非常有默契,吃个饭,事情就谈成了。&深圳一位前资深审计经理感慨。就在不久前,在同事的艳羡中,他跳槽到了同城某知名投行,实现了审计生涯的完美转身。IPO利益链:投行背后的会计师们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9年IPO重组以来,50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分享了A股634家公司IPO19.4亿审计费的盛宴,只有同期65家投行309.18亿承销保荐收入的6.3%。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平均一单IPO收入是307万,但投行平均一单IPO收入是4808万。&说白了,会计师就是给投行打工的。&前述看透了IPO利益链规则的资深审计经理毅然转行,投奔利益链的最高端投行。&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投行是最关键的,整个框架和大方向的抉择都是券商在把握,我们只是做很基础的东西。&广州羊城事务所一位审计师表示。在IPO链条中,会计师和投行的捆绑关系非常明显。常年和公司打交道的会计师们,很清楚如何与投行做&利益互换&。&大家更多是一种相互介绍,资源共享的关系。投行会给一些项目给会计师做,会计师也经常给投行介绍项目。我们常年做公司审计,和公司关系不错。我们会对公司说,某家券商和证监会关系不错,按照公司承受能力推荐券商。公司会货比三家做选择。&多位投行人士也不避讳和会计师的密切关系。&我们一般会找和自己比较熟的会计师做项目,当然只能对公司提建议,不能起决定作用。或者,我们直接把信息提前告诉关系好的会计事务所,让他们争取,搞定公司。&华南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个人人脉资源很重要,我下面的人要把项目介绍给哪个会计事务所做,是他们自己的事,公司不过问。&深圳一家知名投行总经理回应理财周报。&公司想上市融资,这是很实在的利益,必须依靠投行才能实现。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所只提供一个鉴证,对上市不起决定作用。&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他们太自大了。投行的人太忙了,一年出现不了几次,更多的事情是我们在做。我们得帮公司调账,有些甚至还要暗地帮忙做账。&上海一位资深审计人士对上述投行人士的说法表示不屑。华普天健蹊跷攀上平安证券再也没有比华普天健更幸运的会计师事务所了。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7月25日公告的会计师事物所100强名单上,华普天健排名第30位,并不突出。但让同行诧异的是,这家不显眼的事务所,竟然是投行大佬平安证券最大的合作伙伴。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4年保荐制施行以来,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其&前世&安徽华普和&今生&、华普天健高商会)共承接了平安证券保荐的14单IPO项目,约占平安证券103个保荐项目的13.6%,成为平安证券的第一大会计合作伙伴。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的华普天健高商会计师事务所是2008年由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和高商万达3所合并而成,总部由安徽迁至北京。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平安证券,这家中国IPO业务数量最多的投行,把最多的项目给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安徽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华普天健?没有任何一家投行,像平安证券那样,如此看重保代的财务专业背景。据理财周报统计发现,平安证券现有85位保代中,20位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经验,且多位来自安徽会计师事务所。典型者是平安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淼,11年前曾在安徽华普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项目经理,2004年6月跳槽兴安证券,一个月后转跳平安证券。近期,淼签字保荐的桑乐金二次上会,并在一片质疑声中顺利过会。桑乐金2009年12月上会被否,保荐人是平安证券江成祺、张浩淼,经办会计师正是张浩淼的老东家华普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方长顺、张婕和彭江应,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此次二上会,保代、会计师、律师,全部没有更换。公开资料显示,方长顺、张婕为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的和股东。国信最爱鹏城,广发独宠正中珠江投行各有心头爱。理财周报统计显示,2009年IPO重启以来,国信证券成功保荐了65单IPO项目,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各审计了10单IPO项目,为国信证券最大的会计合作伙伴。&鹏城是深圳本地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我们和他们常合作也是正常的。&国信证券投行高层回应理财周报记者。而国信证券和鹏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也并未总这么愉快。国信证券保荐的彩虹精化爆出20亿元虚假合同丑闻,遭到证监会立项调查。而时任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的张光禄涉嫌&做局&该事件。而从中注协的公布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信息看,12家事务所因被处罚和惩戒被扣分,其中,深圳鹏城被扣6.5分,仅次于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的审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上市后业绩会不会变脸。&深圳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此外,保代和会计师之间剪不断的私人关系往往难以避免。国信证券投行业务部业务总监傅毅清,便把博威合金IPO项目介绍给了前东家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傅毅清曾在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三年,担任审计项目经理。而广州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则&傍上&了广发证券,紧随其后发财。IPO重启以来,正中珠江得广发证券&独宠&,共接到后者保荐的7单IPO项目,占比近25%,审计收入达1613.5万。
24小时报不停
印尼出行平台Go-Jek再次融资,美团点评参投
乐视金融更名乐为金融:称经受住了考验,融创系人员进驻
谷歌在中国无应用商店损失惨重,每年错失数十亿美元
南航宣布从1月19日起放开飞机上使用手机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标准将有调整
东芝21.6亿美元出售西屋电气债权,确保不被证券交易所摘牌
花旗银行:比特币价格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再跌50%
库克亲自表态:下个版本iOS将内置CPU保护开关
美国将淘宝等9中企列“恶名市场”名单,商务部回应
美国禁止政府机构等使用中国通讯产品,商务部回应
美媒:美国将中企拒之门外因不信任,这种状况难持续
小蓝单车:可通过滴滴使用小蓝,并选择押金转换方案
嘀嗒拼车更名嘀嗒出行,称平台出租车司机已达18万人
苹果计划建造第二个办公园区,或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
蚂蚁金服与港版大众点评OpenRice达成战略合作,收购后者20%股份
疑似华为问责通报曝光:任正非因管理不善自罚100万元
国家食药监总局约谈京东商城、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负责人
摩拜单车多地区现Bug,官方称网络问题所致
“挖草”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泽厚资本领投
2020年年底之前,中国将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
《剑网3》制作人郭炜炜正式担任金山集团高级副总裁
博通:正在接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
Rokid完成1亿美元融资,淡马锡领投
传苹果将向员工每人发放2500美元受限股:庆祝新税法
美国共享单车平台Jump Bikes融资1000万美元
苹果宣布未来五年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
任正非疑似回应美国受阻:别人的非议都会促进炉火熊熊
比特币价格重新回到1.1万美元以上,日涨幅达到5%
中国联通计划在“北上深”等7座城市进行5G试验
暴风TV与科大讯飞签署2018年百万台人工智能战略合作
ofo摩拜开放共享单车数据:管理部门可看到骑行热力图
斗鱼处罚55开:暂停其直播罚款100万,开除值班审核员
滴滴电单车曝光:名称为街兔,押金99元
格力系全面进入银隆,创始人魏银仓辞任董事长
蚂蚁金服与开饭喇达成战略合作,将持股20%成少数股东
高盛技术分析师:比特币下个支撑点位为9978美元
故事阅读分享社区Wattpad融资6125万加元:腾讯参投
京东推出品牌营销生态,启动“百千千百”计划
乐视回应将很快复牌,但对未来两周内复牌未予肯定
渣打银行成立金融科技投资部门,已投资瑞波币
民航局:将加大对互联网机票默认搭售的监管处罚力度
欧洲监管者:别再投资新的加密货币,否则赔死
苹果称只降低了旧iPhone性能,未涉及iPad等其他产品
投行BMO上调亚马逊目标价至1600美元,看好其广告业务
金立陷多起诉讼股权遭多法院冻结,员工称工资被延发
朋友圈“免费送”不可信,实则骗取运费个人信息
爱立信核心业务未出困境,再次减记近20亿美元资产
微博市值再创新高,实现渗透率与活跃用户双增长
滴滴共享单车平台上线北深,小蓝复活可免押金骑行
银隆公司发律师声明:不存在恶意拖欠货款问题
腾讯2017年期权行权价格444.2港元
恩智浦小股东:将拒绝高通收购提议
求职者起诉百度招聘,称遭遇网络招聘陷阱
无人货架洗牌:传七只考拉裁员90%,仅留物流仓储部门
哈罗单车“芝麻信用免押骑行”又增加十个城市
专注噪声识别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硕橙科技”,完成天使轮千万级融资
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B轮8000万美金融资
曹操专车获得10亿A轮投资,估值超100亿平安证券投行 待遇怎么样_百度知道
平安证券投行 待遇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基本是 3500一个月工资,3个月试用期,转正一个月,加项目提成各个公司情况不太一样,各个部门的情况也不一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陌上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平安证券离职率居高不下 媒体分析有狼性考核等三因
证券时报 
字体:&&&&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证券时报记者李桓
  投行项目问题频现,人事地震接二连三,处罚与官司不断,平安证券近几年留给市场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不安”中国平安以保险业务起家,旗下证券公司为何会带来这样的外界形象,证券时报记者试图找出其中的缘由。
  离职率居高不下
  从最近的万福生科造假案,再到此前的巴安水务虚假陈述、海欣股份研究门事件和胜景山河事件,以及正在调查中的海联讯造假事件,平安证券负面新闻不断,最近几年一再成为舆论的焦点。
  如果再加上2009年研究所人事大地震、2009年资管团队集体出走、2011年投行骨干集体投奔华林,以及2012年研究所大裁员,平安证券似乎总能给外界带来惊愕。
  根据平安内部人士提供的数据,平安证券2009年的员工离职率高达44%,2010年升至56%,2011年也超过了50%。证券公司如此,平安集团亦概莫能外。据平安某期新员工培训的班长介绍,该期来自银行、信托某保险、证券业务的50名新员工中,在一年半内离职者竟高达40多人。
  平安证券曾有员工得出一条“规律”:平安很多业务皆由默默无闻做起,当积累一定名气或规模时会突遭打击,爆发人事变动。这位员工举例说,两次研究所人事地震如此,同年资管业务集体被逼走也如此,投行核心团队再出走更是如此。
  数据显示,每一次人事大地震,都会对平安证券相应业务形成较大打击。2009年研究所精英团队出走,其中就有金牌分析师彭波、非银行金融业分析师团队邵子钦、童成墩、田良等。之后平安证券研究所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1年稍有起色,但是,2012年3月再次遭遇“残忍”裁员。
  资管和投行业务亦如此。资管业务由时任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封树标带领,创出150亿元的显赫规模,2009年团队离开后,业绩一直不见起色。投行影响更大,在经历薛荣年团队人事地震后,平安证券2012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下降至10.02亿元,且其中大部分来自固收部门的债券承销和直投子公司的减持套现收入,股票保荐承销业务下降尤甚。
  平安狼性考核
  “凡在平安体系工作过的人,最大的认识莫过于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考核。”一位已离开平安证券的员工说。
  然而,也正是这一狼性KPI考核,成就了平安证券不少人才,也摧毁了不少人才,也与平安证券频发的人事变动不无关系。所谓KPI指标,就是将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把员工绩效与关键指标作出比较的评估方法。
  KPI指标考核首先在平安集团的保险业务中实施,而后推广到集团旗下全部子公司。据一位平安证券投行部的离职人员介绍,当初在平安工作,最繁琐的就是工作汇报,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而这些汇报与KPI无不密切相关。保险和经纪一线业务或许比较适应,但对于周期较长的投行项目,这些时时需要填报的考核指标根本不适合。
  在另一员工看来,因为证券行业很多业务具有特殊性,不少汇报流于主观,不适用于量化考核,这就导致KPI考核实际变成了主管对下属的主观评判,这也是导致平安证券一大批中下层员工人心思变的重要原因。“最要命的是还要在此考核上加上末位淘汰,绩效和奖金也直接和考核挂钩。”该员工称。
  以薛荣年为例,2000年进入平安证券,从投行部门经理做起,在KPI业绩的严格考核下,一步步得以升任投行部总经理、平安证券副总经理。最后因为业绩突出,2008年起升任平安证券总经理,主管平安证券投行业务。
  在平安证券投行部人事地震前三年,平安证券投行业务收入连续高速增长,2008年至2010年证券承销业务分别为5.11亿元、8年67亿元和24.06亿元,投行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达90%以上,平安证券投行业务也一跃成为行业第一。
  然而随后的2011年,非但业绩屡屡攀高的薛荣年未予以晋升,投行一线员工1亿元奖金也遭克扣,薛荣年和他的核心团队集体投奔华林证券。
  业务受干预
  如果说KPI考核属于内部管理问题的话,那股东方平安集团的过多干预则是诱发平安证券这些年频现“不安”的又一原因。
  仍以2011年平安证券投行部大地震为例,起因是集团认为投行部门一线员工薪酬过高,据平安证券内部人士称,一些应届毕业生进入平安证券投行部工作不久后,便可达到集团中层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集团认为投平安证券投行部相关项目对平安集团品牌和声誉造成了极大损毁。
  正因如此,一场由平安集团主导和平安证券部分高层参与,在未与投行部以及薛荣年进行任何沟通的前提下,出台了一份减发奖金和降薪的草案,进而引发了平安投行部门的人事地震。
  除了投行人事地震外,细数平安证券其他几次人事大变动,无一不与集团密切相关。以2012年3月研究所突然裁员为例,起因亦是平安集团将原分管研究所的平安证券副总经理魏浩田辞退,从保险业务线空降负责人徐践分管研究所。据平安证券内部人士透露,徐践对证券业务从无涉猎,更不要谈及专业性很强的研究业务,他取代魏浩田分管研究所后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梳理平安证券自成立以来管理层的搭配,不难发现平安集团的深深烙印。从早期本土的杨秀丽,到来自香港的叶黎成、陈敬达,再到现在由中信证券空降的杨宇翔,平安集团对平安证券管理层一直在本土――海外――本土之间摇摆。
  这种管理层的不确定性也直接导致了部分业务的停滞不前。
  以经纪业务为例,曾因渴望借鉴国信证券模式,引入来自国信证券营业部的魏浩田分管经纪业务,但因与集团意愿相左,魏浩田很快被调整为分管研究所和机构业务。接替魏浩田的是从平安保险空降的詹璐阳,詹璐阳欲采用保险模式管理经纪业务却不见起色,不得已又从信达证券请来王溢任部门长,随后再从营业部提升杨航升为部门长。
  如此频繁更换的结果是,平安证券经纪业务一直毫无建树,2011年甚至还遭遇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
  金控平台扶持有限
  谈及金融控股模式,部分平安证券人士对其协同效应并不认可。
  2011年5月,尚任平安证券总经理的薛荣年表示,平安集团内部大力推行综合金融战略,在平安证券投行累计保荐的90余个首次公开发行(IPO)项目中,约25%项目来自于平安集团综合金融。
  但有投行内部人士称,由集团出面介绍的项目屈指可数,如南方航空、海螺水泥、中国铝业等项目的增发,以及方正证券IPO,而对平安证券投行立命的中小板、创业板项目几乎无一贡献。
  投行业务如此,其他业务与平安集团金控平台关联性更少,但集团对平安证券在人事、财务和行政等方面的控制却不断加强。例如,平安证券的业务人员招聘,都必须经由集团人力资源部批准,员工工资、补贴及福利发放,均由集团统一审批。一位平安证券投行老客户感叹,平安证券业务做得这么大,总经理这类管理层连像样的配车都没有,接待重要客户时经常需要租借车辆。
  平安证券员工还透露,平安集团对各子公司的控制,尤为明显的就是对子公司印章的统一管理,各子公司需要用章时都需要通过办公平台申请,经过层层审核后由集团印章管理室统一盖章。
  从平安证券跳槽的一位原部门长曾感叹,外面觉得平安集团家大业大,各子公司业务发展肯定都能得到有力支持,其实不然。就如大家族的老太爷,儿孙众多,开始都以为老太爷珍藏了宝贝无数,为分得好处而围绕身边,最终发现老太爷没啥宝贝,凝聚力自然就散了。
  这位前平安人士就认为,真正的金控模式,应该是“1+1>2”,各子公司业务协同能比单独作战产生更大效益,否则就只能流于形式。
中金在线推出"微行情"服务啦!关注中金在线微信,您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股票名称、简拼或代码,1秒便可查到最新行情;发送"黄金"、"白银"、"利率"查询贵金属报价和基准利率。快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中金在线"(cnfol-com)关注中金在线微信。
名家微博推荐:
孤烟点金妮姐股势游龙无忧操盘【银火虫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平安证券是如何“毁”在薛荣年手里的
转自微信公众号 港股挖掘机 作者 丁宗鹤
12月11日晚,财新网报道称,原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因涉嫌一桩金额巨大的内幕交易案,已于11月20日左右被公安机关在安徽蚌埠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50岁的薛荣年,其人生的高峰与低谷都与平安证券有关。他以激进、狼性的风格,一路将并不起眼的平安证券带领至券商业老大地位。也正因为这种高歌猛进,处于鼎盛期的平安证券,相继发生胜景山河、万福生科以及海联讯财务造假事件,数次震惊业界。
最终,薛荣年出走平安证券,并带走大批业务骨干。平安证券从巅峰跌落,业内排名不断下滑。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投行枭雄”之称的薛荣年有着怎样的人生?有财经记者曾写道:安徽庐江人薛荣年早期是个标准的潘浚矶嘈〉胤娇慷潦樽叱隼吹哪昵崛艘谎挠胁桓剩晕仪怯旨痹辍⒆愿骸W愿汉妥员埃S质枪餐濉
行业老大是如何“毁”在薛荣年手里的?智通财经网&港股挖掘机选取证券时报记者程林的两篇报道,帮助诸君更好地理解这名枭雄的功与过、罪与罚。
报道:功过薛荣年
2011年底,薛荣年离开工作11年的平安证券,转投华林证券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大权独揽时,不会料到有今时的结局。
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万福生科虚假陈述案的处罚,作为平安证券原保荐业务负责人,薛荣年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这意味着,或许在今后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作为公司高管的薛荣年将离开证券业。
一年前,记者写下《薛荣年悄然入主华林证券 不留下平安一片纸》,而一年后的今天,尽管引入了庞大的保荐人团队,但受限于内外因素,华林证券在首发(IPO)业务上依然寸功未建,高管团队由于证监会的处罚面临分崩离析的威胁,薛荣年又何尝为华林留下一片纸?
正如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薛荣年给市场留下的,既有多年勤奋带来的个人奋斗史,也有着带领平安投行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投行翘楚的光辉岁月。与此同时,由于他管理风格激进粗放,也给市场留下了若干粗制滥造的不良案例,最终万福生科造假案的爆发给其沉重一击。这些功与过、是与非、罪与罚,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相伴相随,又何尝不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
去年,在记者上述文章刊发后,得到了包括平安、其他投行及薛荣年本人的反馈、评论以及抱怨。有意思的是,不少投行人士表示,看到该文章觉得薛荣年很有魄力和个人魅力,愿意投奔其旗下为之效力。
确实,与传统券商高管不同,薛荣年特立独行,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他出生于安徽农家,少年时,“到城里给别人捡拖鞋”是他母亲给他从小制订的奋斗目标,这也成了他的第一个人生目标。为此,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他现在每天只睡5个小时左右可能是那时养成的习惯。
其后,他35岁时放弃“铁饭碗”――离开安徽财政厅,加入平安。之后,他在平安站住脚,并带领这家当年的小券商一路狂飙,该公司2010年、2011年承销的IPO家数连续夺冠。这些人生轨迹,不正符合贫寒子弟逆袭的路线?
繁华每到尽头,就是孤寂和别离。胜景山河事件的爆发、平安集团对保代薪酬的约束以及对薛荣年进行权力制约,最终导致薛荣年2011年年底出走华林证券。大量的平安证券投行骨干也追随而去。
薛荣年的目标是在华林证券复制投行模式,董事长与CEO大权在手,昔日的骨干卷土重来,一切似乎尽在掌握。可惜,时代已经不同。证监会一系列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已经清晰,那就是信息披露的透明、全面以及财务报表的真实,以及对中介职责的归位,对虚假陈述的打击。平安原有模式,那种大规模、流程化、快速高效、粗放激进的投行模式曾在此前市场环境中取得巨大成功。但可以预见的是,过去赖以成功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有监管环境和市场氛围了。
时代在变,过去成功的因,可能便是今后失败的果。随着新股改革的推进、IPO堰塞湖带来的审核暂缓,华林那些花费巨资引入的保代们,成为始料未及的负担。
而在此时,华林证券的短板开始显现。华林证券前身为江门证券,实际控制人为广东紫金人林立(立业集团老板)。我们可以看到,华林证券的历史,就是一部试图复制其他成功券商商业模式的历史,立业集团苦守华林10年,从当年招揽张国庆旧部,人称“小君安”,到后来招来国信证券旧部段文清、李华强,建立“小国信”,而后发展到现在的“小平安”。10年间费尽苦心、引进各种高端人才,至今未见成效,岂是偶然?
在功成名就之时,人们习惯高估自己。但是,在中国,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成功,往往不是较大程度依靠高管的个人能力甚至团队价值。恰恰相反,股东实力、公司资源、地理因素、内部机构架设,甚至包括公关实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短板,在关键时刻,带来的代价都极其沉重。
薛荣年何去何从?在最近华林发布的2012年年度工作报告中,他表示:“2013年华林一定会更加强大,用公司的强大来鼓励自己,也鼓励大家;鞭策自己,也鞭策大家。知易行难,尽管知道容易但行动很难,但我一定要和大家做到知行合一。”在过去的投行时光里,他给业界带来冲击、震撼和话题,他的勤奋、努力和个人号召力有目共睹,而由于项目管理的激进粗放给市场带来的伤害也同样有目共睹。但所有这一切,或许都将戛然而止。
报道:薛荣年悄然入主华林证券 不留下平安一片纸
尽管对外仍声称自己在国外进修,但平安证券原总经理薛荣年已悄然进驻华林证券。据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了解,薛荣年目前已开始在华林证券工作,他的新职位,与外界此前猜测不同,将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过去几年,薛荣年统管下的平安证券投行,在业内打下了大片江山,然而由于项目审核的粗放也产生了诸如胜景山河案例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他统辖下的华林证券将以何种风格出现,引人关注。同时,华林证券近日与平安证券就人员挖角上的激烈冲突也使薛荣年的复出具有别样的意味。
不留下平安一片纸
据了解,华林证券未来的核心管理层将有一位董事长、一位首席执行官(CEO)和一位总裁。除董事长由薛荣年出任外,该公司CEO将有望由平安证券人力资源部原总经理张晓芳担任,而总裁职位则静待另一位来自平安证券业务层面的高管。据悉,薛荣年之所以选择华林证券,与离开平安证券的张晓芳当时引荐不无关系,因此这一系列安排颇具意味。
极具个人魅力的薛荣年正在大举招揽平安证券旧部,据传其口号是“不留下平安一片纸”,只要是平安证券的员工华林证券基本都接收,并许诺升职加薪。这一点引起了平安证券高管甚至平安集团高管的强烈不满,平安高管已多次向深圳证监局投诉不正当竞争,而折射在双方激烈冲突之外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业内资深人士如是点评,客观地看,包括薛荣年在内的平安证券旧部在平安工作10年有余,从业务骨干逐渐成长为平安证券高管,这里面既有个人能力的因素,客观上也积累了对公司的感情。在离职之后的这种情绪宣泄,是爱还是恨外界也难以分清。
2011年9月初,平安证券投行人事大动荡,保代成群出走,且大量保代集体投奔华林证券。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目前,华林证券注册保代增至27人,其中有21人是自2011年9月起从平安证券陆续转投而来。这21人中,包括龚寒汀、杨新军、方向生等原平安证券的老将,也包括日刚成为注册保代的张兴旺。据了解,还有一批原平安证券保代已投奔华林证券,只是尚未变更登记。
据了解,目前华林证券投行业务5位主要负责人为,陈新军担任投行一部总经理,方红华担任投行部执行总经理,方向生担任投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封江涛担任投行部执行总经理,龚寒汀担任华林证券副总裁兼投行事业部总经理、主管华林整个投行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这5位投行业务负责人全部来自平安证券。
此外,平安证券经纪业务部门原负责人贺志华在内的经纪业务领域的多位重量级人物也投奔华林证券,贺志华出任华林证券副总裁,主管经纪业务。
平安投行动荡不安
有消息指出,在本轮人事动荡前,平安证券投行部员工近330名,现在投行部员工数量已降至220名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投行部员工离职率近1/3。这一趋势尚未放缓,近日来平安证券各部门人员仍在不断流失,而且集中在一个去处――华林证券。
这些现象不可避免让外界产生以下联想,为何如此多的业务人员要决绝地离开平安证券,为什么他们都愿意投奔华林证券?
外界将平安投行的人事动荡归结为文化问题,认为是保险文化与券商文化的冲突,但这种看法并不被投行内部员工认同。“平安证券投行从极低处做到全国第一,说明保险文化与证券文化没冲突,这是人的问题,而非文化问题。”一位平安证券原员工如此评价。
据透露,平安集团高层对平安证券投行部的高薪现象不满。2010年,我国有6位年薪超过3000万元的保荐代表人,其中平安证券占了3席。而在平安集团内部,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也不过20万元~30万元,仅相当于平安证券投行部普通员工的收入。
2010年平安证券拿下38单新股主承销,保荐收入近20亿元。但在那一年,平安集团在井冈山开会,讨论平安证券投行降薪问题,开始实施保代奖金发放“721政策”,签字费对半砍,大幅削减投行工资,这是平安投行后来出现人事动荡的最大导火索。
一位平安原员工认为,“作为中型券商,平安证券投行部待遇只能说是行业中等水平,其市场化水平不如招商、国信等市场化券商。”以3000万年薪的保代为例,获得如此高收入的原因是当年做了5个新股项目。但对于平安集团而言,自有一套薪酬体系,平安集团整体利润近200亿,平安证券只占5%。平安证券的投行业务虽然突出,但对整个集团贡献有限,却冲击了整体的薪酬体系。
而在平安集团内部,业务过于突出似乎更易引起冲突和制衡。有原员工举例说,平安集团某保险部门业务做大后,被一分为三,最后也逐渐平淡。而就以平安证券投行来说,在业务突飞猛进之后,也被分割为三个部门,分别涉及业务制作、风险控制、发行等领域。似乎任何一个业务做大,就会受到制约而归于平淡。
2010年和2011年,平安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承销家数连续夺冠。而今年前3个月平安证券仅发行了4单,行业排名下滑至第5,就项目申报情况看,该公司只有6单在审。受人事大幅变动影响,平安投行新立项项目非常少。由此看来,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投行市场排名将不容乐观,而对于投行业务人员来说,来自投行项目的提成是其年终奖的主要构成。
“未来预期收入下降、发展平台受限、公司文化不适应。”一位平安证券原员工表示,这就是平安证券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所在。
争议薛荣年
提及平安证券抑或华林证券,不可避免提到一个人――薛荣年。
薛荣年起于草根,学历也不惊人。他出身农村,据说少时第一个目标是“到城里给别人捡拖鞋”,他走出农门,成为原铜陵财经专科学校85届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后辞职只身一人进入平安证券。
其后经历为,2006年薛荣年成为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行委员会委员,2008年~2010年担任证监会第一、二、三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并于2008年起担任平安证券总裁,主管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在他带领下,平安证券投行业务迅速崛起,市场份额近几年一直名列前茅,投行业务收入成为平安证券最主要收入来源。日,在平安证券工作11年的薛荣年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与传统带有国企特点的券商高管不同,薛荣年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他非常勤奋,围绕他的故事也很多:为了拉近和一个预审员的关系,他大年初二赶到上海去拜年,硬等了三天才感动了对方;为了能获得客户的认同,整整三个月“同居一室、形影不离”,有家不敢回、有司不能归;为了获得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在连续三天两夜赶材料没合眼的情况下陪着上黄山,以至于昏倒在上山途中;为了揽一个项目,在一个关键人的家门口守候了5个多小时――11年的风风雨雨,薛荣年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与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与泪水,忍受了太多的冷遇与屈辱,同时也收获了太多的成功与喜悦。
据说,薛荣年能记住每个下属的面貌和名字,对于一个拥有数千人的大公司来说,能做到此点相当不易。不少平安投行员工至今还记得接受薛荣年面试的场景,是他给了新出校门的员工全新的空间和机会。
但是,薛荣年带领下的原投行业务模式也屡遭诟病,出于对规模、排名的偏好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去两年,平安证券承做的新股上市项目虽然很多,但项目的业绩变脸率也很高。胜景山河出事只是其中一例,还有不少项目在预申报阶段即被打回。这背后反映的是公司内部控制不力、过于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的严重问题。业务发展速度和公司形象何者为大,是一个现实且艰难的选择。如果其在华林证券仍然沿用此模式,效果如何将难以预料。
与此同时,华林证券的现实情况似乎不是很乐观。Wind数据显示,2011年,华林证券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下滑19.96%;实现净利润2001万元,同比下滑80.87%。在56家公布年报的非上市券商中,华林证券净利润排名倒数第12。
支撑一个团队做大的基础始终是业绩,维系员工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项目收入,华林的品牌和资源能否支持投行业务做大,以容纳如此庞大的一个团队,摆在薛荣年面前的,似乎是一条严峻、挑战极高的路。
【版权声明】腾讯证券已取得该自媒体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自媒体授权。
提供最具价值的股市投资资讯,微信号:wm927-ztcj。
内容运营:HYdraHua (微信)
投诉建议:zhaoyang840731 (微信)
微信扫码 订阅专属投资管家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