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如果给刘备2部手机,能不关羽不死刘备能统一吗中国

  本人愚见,延续了几百年的西,东汉气数已尽,统治了几百年后在百姓心中已经信誉全无。就好比晚清一样,丧失威信了。而刘备却以中山靖王的后代自居,这样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统一全国的主动权。刘备不能统一全国,伤于自称中山靖王后代。试想人们也会支持前朝的后裔吗?那不是历史倒退吗?就譬如,人们还会支持清朝后裔的复辟吗?人们往往说,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还要加一句,顺历史者昌,逆历史者亡。  为什么共产党革命,每每会逄凶化吉,化险为夷。特别是第一方面军长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环境下化险为夷,天助红军的成份也是起了主要作用之一。那时滇贵气候天天下雨,加上山路崎岖。在同等条件下,轻装和重装的部队哪个临到的困难更大些?当然是国民党军队了。所以,天气和环境也助共产党。不为别的,就是共产党顺民者昌之故。天之助也。  再说,诸葛亮六出祈山而不获,每次出征途中总会遇到这个或那个不顺,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刘备的国号"汉",刘备自封汉中王。"汉"己经在百姓心中不受欢迎。自然也得不到天之相助也。  还有,本人认为诸葛亮是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也有一个重要失策,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诸葛亮极力促成要求刘备称帝。在那种天下政治分裂之下,如果你一称帝,一,表示你认可别的政治力量的默认合法存在,二,表示自已认可有限的势力范围。三,使人们更了解刘备的政治意愿。所以,本人认为不称帝比称帝要好。  刘备国号立"汉",和称帝,是刘备的致命伤。以致后来发生的战争是属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方(或者自以为代表正义的)去消灭军阀势力的关系了。  哎。。。世事无常事,但有天理在。一个得不到天助的势力,无论自己多么努力,终必将归于失败。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更多
  嗯,最后还是司马昭之心,统一了中国。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举报ID骂人在前,还恶人先告状  楼主: @为了新中国冲啊 时间: 17:45:00 点击:0 回复:0
脱水模式 给他打赏 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在此贴污蔑中国
,并先骂人,涉及家人。  帖子链接   作者:爱国群 时间: 22:58:36  为了新中国冲啊
22:51:13  都说了,洪学智等人是站在国家付出的牺牲角度阐述代价的,这种牺牲并不是单纯指人员的死亡。  中国官方对志愿军死亡有详细统计,还真就恰好与韩国声称的十八万人巧合,区别仅在于前者的数字包括四万多名非战斗原因的死亡  -----------------------------  那叫“牺牲”不是牺牲 你的智商是搞不懂这个区别了 没关系你可以回小学回一下炉  作者:爱国群 时间: 23:04:03  为了新中国冲啊   明明是你的借机欺骗被擢烂了脸  事实就是多方佐证中国军队死亡人数十八万左右  -----------------------------  多方都有谁啊 是你刚才提到的韩爹吗  遭到本人正义反击后,竟跑到版务区恶人先告状  #acd1aef085e  ··················  嗯 韩国人确实是你爹 所以你才会说涉及家人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表示自己胃口很大,心系全国之地,不满足于占领的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只有三分天下。以致后来发生的战争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刘备不称帝,与曹魏发生战争,操作的好,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欲吞天下的气概与割据的军阀战争的关系。称帝与不称帝发生的战争的关系是不同的,称帝了,再去打曹魏,就有侵略别国之非想,而不称帝去打代表消灭诸侯割据势力。战争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二十几年前,我看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感觉诸葛亮这事做的郁闷。他究竟有心系统一天下之雄志乎?还是只安乐经营于四川一隅?还有刘备国号"汉"和汉中王。它在侧面表明一个真理,即顺从封建儒家文化的愚忠。复辟前汉的大业。这也许就是诸葛亮力促刘称帝的原因,以为打着"汉",就是一种正义,殊不知,难听一点"汉"存在了几百年,早已在百姓心中臭名昭著了。历史上那种逆历史流潮的没有不失败的,以后历史上发生的事也已经证明了这点,反清复明就是一例。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历史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没有立国号,在没有取得天下以前,不立国号。如果共产党在1949渡长江之前,立国号去打国民党,那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不属于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的意义就是解放一切受旧世界压迫的贫苦百姓,历史的规律共产党(新社会)推翻国民党(旧社会),新的推翻旧的。改变旧的。如果一种新兴的政治势力还代表旧的思想,还会成功吗?方向性已经错误了。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这是历史问题,应该去煮酒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yugendi
19:35:00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  西汉前202-9年。东汉25-220加一下202+9+220-25=406年 百度百科的数据
  @朝东 2楼
18:03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战乱多年,对当年汉的强大回归愿望,有助于前期发展后期是拖累,所以三国演义刘备死时要诸葛亮接是最好的选择,三国中孙权在政治上最有可能统一。但是进取心不足
18:03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瓜棚农民
08:00:30  战乱多年,对当年汉的强大回归愿望,有助于前期发展后期是拖累,所以三国演义刘备死时要诸葛亮接是最好的选择,三国中孙权在政治上最有可能统一。但是进取心不足  -----------------------------  我也这么认为如果孙权在政治上有进取心,是最有可能统一的,孙权在赤壁大战中5万军队胜过曹军50多万军队,足见吴军之勇猛精锐,自信和智谋。取胜不是偶然的,有必然之因。如果孙权有雄心的话,那么,刘备是得不到三分天下的。历史就是这样,那个有雄心的孙策死了。历史。。。天事运作矣,它同时也是后人的鉴戒,告诉后人要避免什么?学习什么?  当时无论魏,汉,吴,任何一方的动作,另一方都洞之若隙。都有应对的策略,可谓在智商上不分伯仲。但随着时间推移,汉和吴的智商越来越不行了。也找不对应付的策略了。使乎没有人才了。  它告诉后人,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进取心,没有意志力,没有精气神,只偏安一隅的享乐。那么智商也会越来越不行的。
  王朗说大汉气数已尽,天命归魏,诸葛亮说大汉气数未尽,由刘备继承,真相如何只能走着瞧。当事后诸葛亮最容易了  孙权,进取心还是有的,只是被张辽打了个粉碎。他看家很厉害,打天下就是个渣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yugendi
19:22:13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
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没有立国号,在没有取得天下以前,不立国号。如果共产党在1949渡长江之前,立国号去打国民党,那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不属于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的意义就是解......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楼主怎么解释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yugendi
19:22:13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
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没有立国号,在没有取得天下以前,不立国号。如果共产党在1949渡长江之前,立国号去打国民党,那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不属于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的意义就是解......  -----------------------------  @u_15-06-22 12:21:0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楼主怎么解释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有没有革命成功,万里长征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实行战略大转移?这是我的解释。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yugendi
19:22:13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
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没有立国号,在没有取得天下以前,不立国号。如果共产党在1949渡长江之前,立国号去打国民党,那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不属于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的意义就是解......  -----------------------------  @u_
12:21:0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楼主怎么解释  -----------------------------  @yugendi
12:32:1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有没有革命成功,万里长征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实行战略大转移?这是我的解释。  -----------------------------  那不是还是先立了国号
  @yugendi 6楼
18:43  @朝东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表示自己胃口很大,心系全国之地,不满足于占领的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只有三分天……  -----------------------------  满脑子浆糊,天涯智商准入制怎麽还没有实行,按你的说法,本朝就不该建国立号,因为台湾,外蒙还没有收回啊!  真是猪脑子。大义名分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从南向北武力北伐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大明
是真正做到了。  像什么孙大炮之类都是不及格的。  
  那时滇贵气候天天下雨,加上山路崎岖。在同等条件下,轻装和重装的部队哪个临到的困难更大些?当然是国民党军队了。所以,天气和环境也助共产党。一一一一一一很奇葩的一个理论!钻洞,身材矮小的可过,身材高大的过不了,那是先天条件决定了,沒办法;打赤膊的可过,穿棉衣的过不了,你就不能把棉衣脱下来?红军轻装,国民党就不能抛弃重装用轻装?所以,你的论点不成立!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yugendi
18:43:28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表示自己胃口很大,心系全国之地,不满足于占领的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只有三分天下。以致后来发生的战争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刘备不称帝,与曹魏发生战争,操作的好,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欲吞天下的气概与......  -----------------------------  当时是大臣都拥护称帝,自己可以得到晋升,所以刘备要是力排众议不称帝很容易成光杆司令。
  不如林肯同学出手狠
  @木森严
13:49:12  那时滇贵气候天天下雨,加上山路崎岖。在同等条件下,轻装和重装的部队哪个临到的困难更大些?当然是国民党军队了。所以,天气和环境也助共产党。一一一一一一很奇葩的一个理论!钻洞,身材矮小的可过,身材高大的过不了,那是先天条件决定了,沒办法;打赤膊的可过,穿棉衣的过不了,你就不能把棉衣脱下来?红军轻装,国民党就不能抛弃重装用轻装?所以,你的论点不成立!  -----------------------------  在1934年滇贵追赶红军时,你了解国民党轻装了吗?
  @yugendi   楼猪差也,刘备打了几十年仗,再不赶紧称帝,给兄弟将士们一个名分,队伍早TM的就散了!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yugendi
19:22:13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
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没有立国号,在没有取得天下以前,不立国号。如果共产党在1949渡长江之前,立国号去打国民党,那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不属于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的意义就是解放一......  -----------------------------  不立国号,以何名义吊民伐罪?  如果刘备不续汉祚,刘备光留个汉中王的爵位何以自处?刘备这个汉中王是汉朝的汉中王,如果汉朝没了,那么汉中王也就没有了法理基础,等于一下子刘备成了草民。以草民而行王事、领一州之军政,这叫僭越,叫流寇政权,这就给了曹魏攻打西蜀提供了名义。毕竟曹魏是代汉而立,这在中国古代是被广泛认同的、具备法理基础的政权更迭方式。如果不迅速建立起续汉之政权,那么就等于刘备在法理上认同了曹魏是合法政权,这在无形中就绑缚了刘备争雄天下一切行动。  所以,面对曹魏代汉而立这个事实,刘备除了投降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与献帝近支的汉室宗亲为帝,要么自己当皇帝。很明显,刚刚经历的平定两川和失去荆州的西蜀政权,只有刘备自理为帝才能稳定人心。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反对刘备称汉中王而力主刘备称帝的原因,称王与否并不影响刘备的实际权力,只是为西蜀官员提供了加官进爵的借口,而不称王倒反而还有“缓称王、广积粮”的战略意图,但称帝与否直接关系到西蜀政权的合法性,不得不行之。  另外,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其实是意识形态之争,而并非国号之争,这和国共两党之争其实并无差异,国共相争之时,都是以孙中山之传人自居的,国号于双方都不重要,但谁是孙中山真正的继承者才是双方宣传的重点,因为毛和蒋都明白,若不具备这点,各自所属的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法理支持。
  @赵元昊
18:42:00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yugendi
19:22:13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 历史 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  —————————————————  说的太好了,你真是一个天才。你和楼主的智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刘备的政治素质比较差,江湖义气重的领导人都不能成为优秀政治家。
  @紫气东来VZ
00:27:39  刘备的政治素质比较差,江湖义气重的领导人都不能成为优秀政治家。  -----------------------------  一个边草席、织草帽的手工业者,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文武两样都是二把刀,靠着坑蒙拐骗愣是挣出个割据政权,这样如果还叫政治素养差的话,那只能说你行你上吧。  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是凝聚队伍的能力,大半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每次地盘丢了也好、部队散了也好,他的核心队伍永远不会掉队,而且每到一地,刘备还都能拐跑别人的部署。从公孙策那边收了赵云的心,在徐州得了孙乾,跑河北带走了简雍,滞留荆州期间还赚了个依藉,要知道这期间的刘备本身还是寄人篱下的状态,就这样还能得人心,你单单用江湖义气去解释,是不够全面的。  中共在大革命失败后,走上了武装割据的道路,但即便是长征这样的大转移,仍旧能够收拢住队伍,这难道也是江湖义气重的因素?这里发挥作用的其实就是意识形态和主义明确。同样的问题放到刘备身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在那个汉朝已失人心的时代,总有那么些人还是认同汉朝的,刘备就是以此为意识形态,让这些人看到汉祚在刘备身上还存在延续及恢复的可能,将刘备的事业认同为自己的事业来奋斗,所以才展现出了对刘备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态度。  能够把意识形态作为领导标志,并坚定不移地以主义收买人心,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根本了。
  @紫气东来VZ
00:27:39  刘备的政治素质比较差,江湖义气重的领导人都不能成为优秀政治家。  -----------------------------  @赵元昊
10:35:25  一个边草席、织草帽的手工业者,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文武两样都是二把刀,靠着坑蒙拐骗愣是挣出个割据政权,这样如果还叫政治素养差的话,那只能说你行你上吧。  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是凝聚队伍的能力,大半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每次地盘丢了也好、部队散了也好,他的核心队伍永远不会掉队,而且每到一地,刘备还都能拐跑别人的部署。从公孙策那边收了赵云的心,在徐州得了孙乾,跑河北带走了简雍,滞留荆州期间还赚了个依藉......  -----------------------------  刘备字玄德,成也是德,败也是德,是个悲剧英雄。  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的是匡扶天下的大义,所以他的势力才越来越大,致有两川荆襄之地。  可惜在此之后,大义变成了刘关张之间的兄弟情义,变成了小义。关张死后,刘备以70万大军征吴,国家机器成了为兄弟报仇的工具。
  人。人才是关键。  曹操、孙权都是英雄。其实应该这么说,曹操没有统一中国是当时遇到了孙权和刘备。
  @紫气东来VZ
00:27:39  刘备的政治素质比较差,江湖义气重的领导人都不能成为优秀政治家。  -----------------------------  @赵元昊
10:35:25  一个边草席、织草帽的手工业者,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文武两样都是二把刀,靠着坑蒙拐骗愣是挣出个割据政权,这样如果还叫政治素养差的话,那只能说你行你上吧。  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是凝聚队伍的能力,大半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每次地盘丢了也好、部队散了也好,他的核心队伍永远不会掉队,而且每到一地,刘备还都能拐跑别人的部署。从公孙策那边收了赵云的心,在徐州得了孙乾,跑河北带走了简雍,滞留荆州期间还赚了个依藉......  -----------------------------  @chanelchanel
11:04:48  刘备字玄德,成也是德,败也是德,是个悲剧英雄。  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的是匡扶天下的大义,所以他的势力才越来越大,致有两川荆襄之地。  可惜在此之后,大义变成了刘关张之间的
情义,变成了小义。关张死后,刘备以70万大军征吴,国家机器成了为
报仇的工具。  -----------------------------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怎么说?  要想谋取天下,两川和荆州是缺一不可的。刘备征吴,确实有小义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则是保全《隆中对》中对于逐鹿中原的根本条件。另外,别忘了,曹丕称帝后,孙权为防备刘备,向曹丕称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权就是汉朝的叛臣,于意识形态来讲也是蜀汉政权的敌人。因此,伐曹魏,是公义、是天下大义,但伐吴则是公义和私义皆有,既如此全公私两义肯定是刘备的首选。  刘备错就错在亲征伐吴,以天子伐叛臣过于骄纵了,但考虑到刘备刚刚独自指挥在汉中战败了曹操,那么刘备亲征之举也可以视为是对所部军队的负责,毕竟关羽死后,刘备手下是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完成灭国之战的将领的(别说诸葛亮,出祁山前,诸葛亮就没在前线指挥过军队)。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紫气东来VZ
00:27:39  刘备的政治素质比较差,江湖义气重的领导人都不能成为优秀政治家。  -----------------------------  @赵元昊
10:35:25  一个边草席、织草帽的手工业者,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文武两样都是二把刀,靠着坑蒙拐骗愣是挣出个割据政权,这样如果还叫政治素养差的话,那只能说你行你上吧。  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是凝聚队伍的能力,大半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每次地盘丢了也好、部队散了也好,他的核心队伍永远不会掉队,而且每到一地,刘备还都能拐跑别人的部署。从公孙策那边收了赵云的心,在徐州得了孙乾,跑河北带走了简雍,滞留荆州期间还赚了个依藉......  -----------------------------  chanelchanel
11:04:48  刘备字玄德,成也是德,败也是德,是个悲剧英雄。  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的是匡扶天下的大义,所以他的势力才越来越大,致有两川荆襄之地。  可惜在此之后,大义变成了刘关张之间的
情义,变成了小义。关张死后,刘备以70万大军征吴,国家机器成了为
报仇的工具。  -----------------------------  @赵元昊
11:53:19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怎么说?  要想谋取天下,两川和荆州是缺一不可的。刘备征吴,确实有小义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则是保全《隆中对》中对于逐鹿中原的根本条件。另外,别忘了,曹丕称帝后,孙权为防备刘备,向曹丕称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权就是汉朝的叛臣,于意识形态来讲也是蜀汉政权的敌人。因此,伐曹魏,是公义、是天下大义,但伐吴则是公义和私义皆有,既如此全公私两义肯定是刘备的首选。  刘备错就错在亲......  -----------------------------  孙权是在刘备准备亲率大军征吴之后不得已才降魏的。当年赤壁之战,敌众我寡,孙权都不肯降曹,这时又怎肯轻易降魏呢?  当年隆中对定的战略是三足鼎立,东和吴,北据曹。北方曹氏政权始终是最强大,对蜀汉生死存亡的威胁也最大,况且蜀汉是以继承汉朝正统,北伐有其正义性跟合理性,政治上没有障碍。  荆襄之地无论归属蜀汉还是东吴,都改变不了北方曹魏是两家共同生存威胁这一基本事实,在荆襄已丢失的情况下,这时候再去倾全国之力争夺,只会使曹魏渔翁得利。  事实上,刘备大军压境之时,孙权也曾数度求和,并把杀害张飞的直接凶手交还刘备,杀害关羽的直接凶手也被杀,这时候已完全可以对兄弟情义,对内部舆论有所交代了,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尚不至于铸成大错,有白帝城之憾。
  @看景客
12:31:54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  的确如此,大意失荆州是蜀汉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以后诸葛亮所做的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了。  关羽就是太高傲了。
  @yugendi
18:43:00  @朝东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  —————————————————  曹丕称帝废汉在前,刘备承汉制而已。不能统一的原因你看下地图,去次四川就知道了  
  看景客
12:31:54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  @chanelchanel
13:24:35  的确如此,大意失荆州是蜀汉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以后诸葛亮所做的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了。  关羽就是太高傲了。  -----------------------------  关羽不是太高傲而失去荆州的,是他打破了赤壁之战后三方势力在荆州的平衡,荆州是当时中国最为富饶人才聚集的地方,拥有荆州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赤壁之战后三方都占有荆州一地,如果关羽把北面的曹操势力赶出荆州范围,直接威胁到孙吴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因此孙曹才会联合对付关羽,关羽失败后,荆州就只有孙曹两家,毕竟两家的平衡关系要比三方的要简单。
  @看景客
12:31:54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  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以至于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刘备可惜啊!
  看景客
12:31:54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  chanelchanel
13:24:35  的确如此,大意失荆州是蜀汉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以后诸葛亮所做的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了。  关羽就是太高傲了。  -----------------------------  @看景客
13:40:45  关羽不是太高傲而失去荆州的,是他打破了赤壁之战后三方势力在荆州的平衡,荆州是当时中国最为富饶人才聚集的地方,拥有荆州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赤壁之战后三方都占有荆州一地,如果关羽把北面的曹操势力赶出荆州范围,直接威胁到孙吴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因此孙曹才会联合对付关羽,关羽失败后,荆州就只有孙曹两家,毕竟两家的平衡关系要比三方的要简单。  -----------------------------  不是关羽主动的。  实在是因为刘备取了西川之后,曹操忌惮刘备势力渐长,采用司马懿之计,利用孙刘之间旧隙做文章。  一开始对于联曹还是联刘,孙权其实也很犹豫,因为联合曹操分取荆襄,曹操势力必然在荆襄地区得以增强,对东吴安全威胁增大,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向关羽示好,又被拒绝了,关羽人为造成了对刘备一方很不利的局面。因此才有荆州之败。  诸葛亮入川之前还特别叮嘱过关羽,守住荆州的要诀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可惜几年之后,关羽把这个重要原则忘记了。
  @看景客
12:31:54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弱小的根本原因,荆州是蜀国的人才库,没了这个人才库,蜀国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可能。看看蜀汉的官员就知道,主要的官员如诸葛、庞统、蒋琬、费祎、糜竺等都是跟刘备进川的人才,就是法正、李严之流也不是本地川人。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其实是个弱小的蜀汉,九伐中原其实是诸葛以攻为守的谋略,要统一中国连他自己也未必信。  -----------------------------  @chanelchanel
13:24:35  的确如此,大意失荆州是蜀汉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以后诸葛亮所做的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了。  关羽就是太高傲了。  -----------------------------  关羽是皇帝的二弟,瞧不起荆州帮的,于是荆州帮就反水让关羽死去,最后蜀国倒是被削弱了,东吴却没见强大  因为好处都让两个国家的地方势力得去了,最后让魏国捡了便宜  所以上面只是表象  究其本源,魏国大部分地区都饱经战乱,地方势力被严重削弱,所以新兴的魏国控制力强,而东吴和蜀国战乱较少,传统地方势力强大,代表新兴国家机构的关羽搞不过地方势力就很正常了,孙氏在东吴地位也很尴尬的,而曹氏相对而言就非常强势,把传统地方势力完全压制,国力也最强  司马氏作为传统地方势力的代表,也是等到曹操死后多年,经过几代人的恢复,地方势力再次强大,才成功篡国的  所以,刘备无法统一中国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既不是本地传统势力的代表,也没有能力压制本地传统势力,所以蜀国日趋削弱,吴国的孙权和刘备遭遇相同
  1、刘备战略失误,刚立国就去打吴国,虽然是为关羽复仇,结果大败,伤了元气  2、失去了荆州,蜀军要北上只有走山路  3、地方派系不愿打仗  4、后继之君无能  5、人才凋零
  刘备不能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楼主:yugendi 时间: 17:56:00   还有,本人认为诸葛亮是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也...  -------------------  这家伙什么家也不是。《演义》里真正的战术家————邓艾!
战略家曹操毫无争议
  并不一样,清朝不能复辟是因为处在工业革命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主义市场形成的时候,当时封建主义已经阻碍着中国本身的发展;其次,满族统治者野蛮的文化统治,在中国开眼看世界后,文化上也受到了冲击;最后清朝在与列强的对抗中,无论经济还是外交都收到冲击。所以它缺乏复辟的能力,再退一步讲,即使缺乏复辟的能力,在清末还有张勋复辟帝制和九一八之后成立的伪满洲国。  二、东汉从明章之治之后,乃至后来的魏晋南北朝其实真正处于上层建筑的都是贵族官僚,无论刘备、曹操、孙权都可以说是望族之后。同时,黄巾起义的失败也间接导致了军阀割据,假如汉真的已经成人人避之不及的,那曹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可能以“衣带诏”发动官渡之战,刘焉可能在绵竹建立宫殿,仿造龙袍没事,袁术一称帝马上玩完,公孙瓒会请汉朝后裔刘虞称帝,汉献帝会先后成为董卓、李郭、曹操的争夺目标,可见,汉室虽衰,也已无法出现光武中兴,但至少在当时人的意识里还是属于中央政府。  三、在一个贵族官僚社会里,刘备称中山靖王之后,其实才是比较聪明之举。你说东汉气数已尽,是因为汉献帝确实禅让了,但须知后来匈奴人刘渊也是称为汉室复仇才灭了西晋,而南朝第一个朝代宋的开国者刘裕还自称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五代十国的南汉的君主刘龑也称自己为汉朝后裔。可见汉事实上是很多统治者合理化统治的一个政治道具,刘备称刘胜之后至少他后来占领徐州和荆州都成了合理的;  四、你说顺民者生,逆民者亡,难道说曹操屠徐州、冀州,攻打淮南时把无辜百姓做成肉干是顺民,刘备携民渡江是逆民  五、其实是曹丕先称帝建魏的,如果刘备不称帝,请问刘备以什么身份、什么理由抗击魏,即使刘备不伐魏,如果魏伐蜀,用什么理由抗击?  六、其实天道这种东西根本说不清:宋无辜被元灭,难道说汉人盼望着蒙古人统治,或者宋本来就应当灭亡?明思宗朱由检治国可谓用心了吧!可中原天灾连连,难道说明应当灭亡,清趁中原混战统治中国难道说他得天道?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氏权利要比司马氏大多了,可王敦之乱呢?一个国家的生存灭亡不是仅仅说天道,往往它跟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乃至许多偶然因素息息相关  
  @yugendi
17:56:00  本人愚见,延续了几百年的西,东汉气数已尽,统治了几百年后在百姓心中已经信誉全无。就好比晚清一样,丧失威信了。而刘备却以中山靖王的后代自居,这样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统一全国的主动权。刘备不能统一全国,伤于自称中山靖王后代。试想人们也会支持前朝的后裔吗?那不是历史倒退吗?就譬如,人们还会支持清朝后裔的复辟吗?人们往往说,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还要加一句,顺历史者昌,逆历史者亡。   为什么共产党革命,每  —————————————————  一派胡言。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yugendi
19:35:00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  楼主就是个马后炮
  @yugendi
19:35:00.0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  汉朝是前207年到220年,实际统治427年,中间王莽篡汉14年。另外两宋960年到1276年共计316年,但说到底这只是长寿的王朝,短命的统一的王朝如秦只有14年,另外后唐与唐不能加在一起,唐高祖李渊是汉族人,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yugendi
18:43:28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表示自己胃口很大,心系全国之地,不满足于占领的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只有三分天下。以致后来发生的战争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刘备不称帝,与曹魏发生战争,操作的好,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欲吞天下的气概与......  -----------------------------  别搞笑了,你先搞清楚称帝这件事本身在古代的影响力再说吧。
  楼主,你是在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替古代人思考,你知道吗  
  @yugendi
18:43:00  @朝东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  —————————————————  是否称帝的见解颇为新颖。曹操是不称帝的,可见其雄才大略。  
  @李中洵
10:27:08  并不一样,清朝不能复辟是因为处在工业革命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主义市场形成的时候,当时封建主义已经阻碍着中国本身的发展;其次,满族统治者野蛮的文化统治,在中国开眼看世界后,文化上也受到了冲击;最后清朝在与列强的对抗中,无论经济还是外交都收到冲击。所以它缺乏复辟的能力,再退一步讲,即使缺乏复辟的能力,在清末还有张勋复辟帝制和九一八之后成立的伪满洲国。  二、东汉从明章之治之后,乃至后来的魏晋南北朝......  -----------------------------  四、你说顺民者生,逆民者亡,难道说曹操屠徐州、冀州,攻打淮南时把无辜百姓做成肉干是顺民  =========================================  请看正解: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rYINpZ5GQDj_hFki9kGZJFtscaz-DVdJES2oUqfg3cjpTCg9gCr-YbV9gfKMlQ_EfzUnBxbSdDRYFrlf3Ugn-a
  @李中洵
10:27:08  并不一样,清朝不能复辟是因为处在工业革命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主义市场形成的时候,当时封建主义已经阻碍着中国本身的发展;其次,满族统治者野蛮的文化统治,在中国开眼看世界后,文化上也受到了冲击;最后清朝在与列强的对抗中,无论经济还是外交都收到冲击。所以它缺乏复辟的能力,再退一步讲,即使缺乏复辟的能力,在清末还有张勋复辟帝制和九一八之后成立的伪满洲国。  二、东汉从明章之治之后,乃至后来的魏晋南北朝......  -----------------------------  @yugendi
17:15:51  四、你说顺民者生,逆民者亡,难道说曹操屠徐州、冀州,攻打淮南时把无辜百姓做成肉干是顺民  =========================================  请看正解:  -----------------------------link  要复制么麻烦复制百科,别复制知道,知道很大部分是错的,大部分属于野孤禅类,很另类的  况且三国志作者陈寿都明文写,如果曹操没有屠杀,换做是你你敢写吗?  给你个百科地址看看http://baike.sogou.com/v.htm  再者总结一下曹操屠城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二、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征吕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虽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四年),攻袁尚,屠邺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征乌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不是曹操亲自所为,但若无曹操默许甚至下令,部将岂敢屠城?
  ------------------------------   以上均来源与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难道所有的记载都是错的?或者所有的都是栽赃的,可能吗?如果你认为是错的,请一一否决  曹操屠城至少是三国学术界公认的
  @yugendi
19:35:00.0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  西汉有2百多年好不好,汉气数未尽的原因是新朝执政合法性不足造成的  
  @李中洵
10:27:08  并不一样,清朝不能复辟是因为处在工业革命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主义市场形成的时候,当时封建主义已经阻碍着中国本身的发展;其次,满族统治者野蛮的文化统治,在中国开眼看世界后,文化上也受到了冲击;最后清朝在与列强的对抗中,无论经济还是外交都收到冲击。所以它缺乏复辟的能力,再退一步讲,即使缺乏复辟的能力,在清末还有张勋复辟帝制和九一八之后成立的伪满洲国。  二、东汉从明章之治之后,乃至后来的魏晋南北朝......  -----------------------------  @yugendi
17:15:51  四、你说顺民者生,逆民者亡,难道说曹操屠徐州、冀州,攻打淮南时把无辜百姓做成肉干是顺民  =========================================  请看正解: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rYINpZ5GQDj_hFki9kGZJFtscaz-DVdJES2oUqfg3cjpTCg9gCr-YbV9gfKMlQ_EfzUnBxbSdDRYFrlf3Ugn-a  -----------------------------  除了发在上面的这些屠城记录,我建议你能把作者写的曹操屠徐州真相完整读一遍,他想表达的是后汉书里的大屠杀是吴人夸大的,或者说是存在争议的,而并不是就不存在徐州大屠杀。《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兴平元年春,
自徐州还,初,
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
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
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所过多所残戮。”难道说是吴国人栽赃的,武帝纪本就是魏国人写的,结合陶谦传“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不难看出屠杀的具体数目。  再者,即使你否决徐州,我上面说的这些屠城记录呢?  《魏晋世语》记载“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又怎么说?  脯 肉干的意思
  @yugendi
19:22:00  @丁丫历险记
18:30:33   按楼主的意思刘备要是国号是晋就可以统一三国了   -----------------------------   我的意思是有多方政治割据存在,对手在二个以上时,不立国号。待只剩下一个对手时,并且这个对手原则上被打弱了,那最底标准可以立国号了,最近的历史事例,共产党的革命,几乎集合了一切正确的政治艺术技巧,才取得成功。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前  —————————————————  一派胡言,明显对历史不熟,确在这瞎bb,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偏偏表面也看不准。刘备称帝的背景是汉朝宗室已被曹家所灭,且他的对头曹家已称帝,名正言顺继承汉朝正统,号令天下,占据舆论高点,不要因为蜀汉后来失败,就认为这是败笔,你看看东汉是怎么建立的?刘备就是想学习刘秀。朱元璋是先建立大明,才出师北伐,攻破大都,灭元朝的。  
  @yugendi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  —————————————————  说到后来推到气数这种说不清的事上了,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短命的王朝是不是气数未尽?你的结论很搞笑。  
  建国靠的是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楼主懂什么叫政治吗?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yugendi 8楼
19:35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明朝276年,尽三百年。清朝267,也尽三百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规律  ------------------------------  事不过三
  呵呵  
  @yugendi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22:48:46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你可以计算一下封建王朝的年数,一般三百年左右,要更迭朝代了。西汉和东汉三百多年,前唐和后唐加起来三百年,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三  —————————————————  说到后来推到气数这种说不清的事上了,中国
上还有许多短命的王朝是不是气数未尽?你的结论很搞笑。  -----------------------------  短命的王朝是什么性质。你没有看完我的文章吗?顺民者昌是什么意思?一个王朝的长与短首先取决于它是否事民,顺民,服务于民。人们把西汉的灭亡人民的苦难都归昝于王莽新政。所以它还有气数。但到曹操时就不同了,人们已经对现政权失望了。历史是向前进的,不是向后退的。有一部分人连历史前进与后退都分不清楚。难怪现在许多人想重温儒家思想。
  请楼主论证曹魏不能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论证孙吴不能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
  刘备最大的弱点就是起点太低,登场时间太晚。
  @yugendi
15:57:00  @yugendi 8楼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22:48:46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  你说说短命王朝什么性质?秦朝是落后的,汉朝是先进的?隋朝是落后的,唐朝是先进的?那么朱温的后梁比唐朝先进了?那你说说后周咋灭亡的,气数尽了?两宋,多么让人失望的朝代,却延续那么长时间,气数未尽?很多事事在人为,不要把原因找到玄乎的东西上。气数,气数你妹。  
  @yugendi
15:57:00  @yugendi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23:17:14  @草民谈国事
22:48:46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  你说说短命王朝什么性质?秦朝是落后的,汉朝是先进的?隋朝是落后的,唐朝是先进的?那么朱温的后梁比唐朝先进了?那你说说后周咋灭亡的,气数尽了?两宋,多么让人失望的朝代,却延续那么长时间,气数未尽?很多事事在人为,不要把原因找到玄乎的东西上。气数,气数你妹。  -----------------------------  "很多事事在人为"?"气数,气数你妹"?你是个思维混乱的人。一方面说事事在人为,一方面又认气数。如果天公不降英雄人才,能事为吗?不懂大义之道的,能任成大事吗。凡成大事者必先识大义。而天公不降识大义的人,不能成大事。难道这不是气数,是什么?天要求亡,事必亡。天公不降识大义之才,还事什么人为。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去读下他的《心之力》的思想心境。他的成功难道是偶然的话。他的两个弟兄死了,而他独不死。难道这不是暗中天之保护吗。天之要兴盛大事,必先准备人才。有什么样智慧的人才,就干什么样的事。天之要求大治,就会赐降大治的人才。这不是气数是什么?还事事在人才?庸才能事人为吗?
  @yugendi
15:57:00  @yugendi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23:17:14  @草民谈国事
22:48:46  刘秀的成功,是汉朝气数还未尽,只有一百多年  —————————————————  你说说短命王朝什么性质?秦朝是落后的,汉朝是先进的?隋朝是落后的,唐朝是先进的?那么朱温的后梁比唐朝先进了?那你说说后周咋灭亡的,气数尽了?两宋,多么让人失望的朝代,却延续那么长时间,气数未尽?很多事事在人为,不要把原因找到玄乎的东西上。气数,气数你妹。  -----------------------------  "很多事事在人为"?"气数,气数你妹"?你是个思维混乱的人。一方面说事事在人为,一方面又不认气数。如果天公不降英雄人才,能事为吗?不懂大义之道的,能任成大事吗。凡成大事者必先识大义。而天公不降识大义的人,不能成大事。难道这不是气数,是什么?天要求亡,事必亡。天公不降识大义之才,还事什么人为。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去读下他的《心之力》的思想心境。他的成功难道是偶然的话。他的两个弟兄死了,而他独不死。难道这不是暗中天之保护吗。天之要兴盛大事,必先准备人才。有什么样智慧的人才,就干什么样的事。天之要求大治,就会赐降大治的人才。这不是气数是什么?还事事在人才?庸才能事人为吗?
  @yugendi
18:43:28.0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二,不称帝,表示自己胃口很大,心系全国之地,不满足于占领的三分天下。刘备称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只有三分天下。以致后来发生的战争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刘备不称帝,与曹魏发生战争,操作的好,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欲吞天下......  —————————————  说的很有道理  
  刘备会团结人,这是他的优点,缺点是无论整体布局还是具体实施的能力都不够  整体布局上,不知道给张飞关羽配点靠谱的副手,结果两兄弟一犯浑,徐州荆州就全盘崩溃  具体实施上,他本人除了在汉中靠地理优势赢了一回,基本上就没赢过什么大仗
  刘备如果有刘秀的情商或许大业可成,哥们义气成就了他 哥们义气也毁了他  
  @yugendi
17:59:00  @yugendi 57楼
15:57:00   @yugendi 8楼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  真是拜服了,按照你的逻辑,一切都可用气数来解释,本质不过是事后诸葛亮,不学无术的玩意,看到刘备败了,就是气数尽了,看到刘秀胜了,就说气数未尽,水平不过初中,脚踏实地的看看书吧。头一次听说,心之力是说气数的,你妈的啥都不懂就不要出来丢人好不好?装什么逼?老毛被你说成气数大师,不觉得可笑吗?民国时期,1945年以前,谁会看好土共?如果说气数,谁也不会认为气数在老毛这边,土共能够成功,恰恰说明事在人为。  
  @yugendi
17:59:00  @yugendi 57楼
15:57:00   @yugendi 8楼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  你看问题唯心主义,就算木有毛泽东,也会李泽东或者王泽东出来解决的当时中国的问题,可能时间不会那么快。水落石出,懂么?当中华民族下降到一个点,自然就有人能扛起大旗,不是偶然,是必然。当然,你非要强调老天让他出生了,就是气数,那我只能呵呵,因为除非中国人死绝了。  
  @yugendi
17:59:00  @yugendi
15:57:00  @yugendi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草民谈国事
22:31:11  @草民谈国事
  —————————————————  真是拜服了,按照你的逻辑,一切都可用气数来解释,本质不过是事后诸葛亮,不学无术的玩意,看到刘备败了,就是气数尽了,看到刘秀胜了,就说气数未尽,水平不过初中,脚踏实地的看看书吧。头一次听说,心之力是说气数的,你妈的啥都不懂就不要出来丢人好不好?装什么逼?老毛被你说成气数大师,不觉得可笑吗?民国时期,1945年以前,谁会看好土共?......  -----------------------------  "头一次听说,心之力是说气数的",我说过心之力是说气数的吗?"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去读下他的《心之力》的思想心境",是指他的思想境界之高,你连表达什么都不理解,"老毛被你说成气数大师",我表达的这层意思吗?你连小学理解能力都没有。就你这智商,除了会懂骂人之外,也就这点能耐了。"当中华民族下降到一个点",为什么为下降了一个点,就是因为象你这种智商多起来的缘故。当你这种智商多了的时候,"自然就有人能扛起大旗,不是偶然,是必然"。有的朝代短命,就是治德不行。所以中华民族会下降到一个点。当你这种德行多了的时候,不是偶然,是必然的中华民族会下降到一个点。"你妈的啥都不懂就不要出来丢人好不好?装什么逼?",你的德性也就属于这个层次。象你这种德性,不合适辨论这题目。
  @莫小蒂 23楼
15:26  @yugendi   楼猪差也,刘备打了几十年仗,再不赶紧称帝,给兄弟将士们一个名分,队伍早TM的就散了!  -----------------------------  最后相互攀比?!然后结党营私?  
  刘备伐吴国是赌一把的,胜利则一统天下,败了,割据一隅  对于刘备能否成功攻破吴国,天时上面,很有利,人心也很齐,兵力也足,唯一缺点是将领有点少,后勤太弱  刘备必须攻打吴国,作为有抱负的领导人,年龄大了,一统天下遥遥无期,很心急啊,如果凭借现实的地盘于魏国打持久战,必败,可如果能奋力一搏拿下吴国,利益很大啊,并且,借伐吴国,能让长久以来跟随自己的精锐部队和关羽的部队不至于溃散,毕竟刚败一阵是需要找回场子提升士气的  但缺点是打持久战,刘备必败了  当年秦国和赵国打长平之战,并不关阴谋,赵国和秦国打不起持久战的,打仗3年的话,赵国必败,但如果赵国能和秦国决一死战,以赵国的军队优势,是可以胜利的,秦国的军队并不是赵国军队的对手,但无法的是,战神白起掀了了后路,而赵国长途进军后,后方没有那么多军队守卫关隘的,47天待援不乱,也很了不起了,但赵国没有军队能支援了
  @yugendi
15:14:00  @yugendi 62楼
17:59:00   @yugendi 57楼
15:57:00   @yugendi 8楼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  短命的王朝是治德不行啊,不是气数么?你说话咋这样轻飘飘。  
  @yugendi
15:14:00  @yugendi 62楼
17:59:00   @yugendi 57楼
15:57:00   @yugendi 8楼
19:35:00   @江西人马甲贰
18:14:47   那个时代还不是皇帝轮流做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室后裔是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统治者,而且还有刘秀的先例在那里   -------------  —————————————————  老毛得心之力思想境界是很高,你真的读过么?如果你读过,就不会把一切因素推到气数上。说什么王朝都在得2.300百年,中国王朝气数未尽的太多了。  
  Lz这智商氵  
  @yugendi   最重要的两点你都说反了。当时的军阀,出身全部都是封疆大吏,或朝廷重臣出为疆吏。袁绍、曹操、刘表、袁术、公孙瓒,都是这样。刘备不过是个打草鞋的,凭什么招牌来招募人马?凭的就是中山靖王之后。你居然把刘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看成是负资产。  刘备称帝,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他的,你居然理解反了,以为是承认其他政权的合法性,太奇葩了。当时刘备也没办法不称帝。他打的旗号是匡扶汉室,而曹丕篡汉而立,他必须对此有个态度,总不能像孙权一样承认曹魏帝统的合法性,甘居其下吧?只能是告诉曹丕,天下是汉朝姓刘的,你不过是乱臣贼子而已。
  @yugendi
18:43:00  @朝东
18:03:44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itsie
15:50:40  一,刘备在四川称帝,表示自己承认只有四川是他的地盘,也默认孙权和曹丕的势力范围。如果不称帝,言下之意,我不承认孙权和曹丕的自封为王,也就不承认他们划分的的势力范围。  =========================================  总是说反了。刘备称汉中王,那才是只承认自己割据一方,默认孙权和曹操的势力范围。在三雄之上有献帝为至尊。孙权和曹操的爵位、势力范围,有献帝的封赠为合法性,刘备臣属于献帝,献帝承认的东西,他也就必须承认。称帝的意思就是全天下都是自己的,其他人都必须臣服。曹丕称帝,刘备不愿臣服,于是自己也称帝,意思是曹丕僭号,他的爵土均应归汉家即刘备所有。相反孙权愿意臣服于曹丕,仍然做他的吴王,又过了八九年,曹丕死后他才称帝。
  还是马后炮英明神武
  @朝东 2楼
18:03   第一.诸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第二.当时汉献帝已下台,他称帝对自己有利。第三.军阀的战争老百姓无从选择。   —————————————————  @瓜棚农民
08:00:00  战乱多年,对当年汉的强大回归愿望,有助于前期发展后期是拖累,所以三国演义刘备死时要诸葛亮接是最好的选择,三国中孙权在政治上最有可能统一。但是进取心不足  —————————————————  没有骑兵怎么进取?赢再多有什么用,关键输不起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备有机会统一三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