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 2018房地产:别问金融和房产哪个好

任志强:别问我投金融和房地产哪个好 最好的投资是公益--相关文章
“” 的更多相关文章
任志强对话欧文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9月19日,SEE会长任志强与洛克菲勒第五代成员欧文笛同台对话,探讨“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这个问题。任志强:弥补社会进步中的缺陷。公益组织是用社会的办法弥补这些,尽管我们还不太支持和允许我们公益组织大规模和快速进行发展,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弥补在整个社会进步过程当中缺陷的时候,我们会被社会所承认,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任志强:做公益也需要权力制衡(3)比如我们赞助了接近300家企业400个项目,这几百家企业里,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他们和我们共同扩大环保组织的影响,如关于污染源的公布问题、包括三江源的保护问题以及各种动物保护问题等,不是靠see一家做,而是我们以发奖的方式和赞助的方式鼓动社会上更多的企业参与,这是一般NGO组织做不到的。任志强:读书会和公益组织是两回事,公益组织是我们有目的的捐钱做一件事。
任志强:做公益也需要权力制衡。您是SEE这个机构里唯一的先当选监事长,继而当选章程委员会主席,目前又当选会长的人。作为章程委员会主席,确定章程的问题要听取所有会员的意见,让组织更具备合理性。从我当选到现在为止,投入的时间比我当监事和当章程委员会主席投入得更多,仅仅为了建立会员片区、吸引更多会员加入,今年已经安排了多个地方的各种组织活动,如长沙、西安、厦门,这个月还要去云南,还有很多。
任志强谈公益慈善之“起点公平”最先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那时候大部分企业家钱还不多,生存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大部分还没有完全确定,所以仍然能拿出一些钱做了一些局部的公益,但大多数是以企业宣传和企业产品为主导的广告类公益。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组成的NGO组织和企业家组成的NGO组织,逐渐开始被社会所承认。所以,企业家从慈善开始,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投资行为。
凤凰公益专访任志强:做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也很好凤凰公益专访任志强:做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也很好。提起任志强,多数人的印象是那个张狂有钱的地产商,那个常常语出惊人的“任大炮”,这一次,他出现在阿拉善see公益慈善活动上,身份是即将卸任的阿拉善SEE公益环保组织第五任会长。凤凰公益独家专访任志强,听听当任志强遇到公益,又会有什么惊人之语呢?凤凰公益:您对阿拉善未来发展期望有哪些呢?
“公益是挺难做的一个事情,我觉得不能出点事就对整个公益慈善不信任。其实,公益NGO在国外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和企业、政府是三足鼎立的结构。现在,我们的公益NGO还非常弱小,这都是一个过程,把制度建立起来后自然会慢慢完善。”或者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作为中国最大的环保公益筹款方,对中国未来的公益以及公益环境有怎样的期待?腾讯文化: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作为环保NGO资助方,在选择NGO的时候都有哪些考量标准?
事实上,作为最早加入阿拉善SEE的企业家之一,钱晓华参与了诸如“一亿棵梭梭”等阿拉善SEE所有的知名公益项目。南方周末:阿拉善SEE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资助者,全国三分之二的民间环保组织都用过阿拉善SEE的资金,这些资金能满足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的需要吗?我们就是要把亲儿子放出去,他要做项目要钱也须向阿拉善申请,也要符合阿拉善的要求,否则阿拉善没法向公众交代。钱晓华(阿拉善SEE供图/图)“和政府合作,要讲艺术”
[导读]2004年,一群先富起来的企业家聚集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成立了阿拉善SEE(Society-Entrepreneur-Ecology)生态协会,跨入公益环保事业,试图以企业家的精神和力量担起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杨利川:阿拉善的项目我相对熟悉一点,今天见到几个阿拉善来的老朋友也感到很高兴。因为现在阿拉善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现在正是名称叫做“阿拉善生态机构”,大家不叫协会,协会是老名字,正式法律名字叫做“阿拉善生态机构”。
正和岛:您现在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也是阿拉善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阿拉善SEE历任会长简介。2016年11月,我们在马拉喀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阿拉善SEE举办了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供应链”的边会论坛,发布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的最新成果,会议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也专程赶到现场,盛赞中国企业家的行动,希望大家正视中国的绿色供应链对世界的重要性。
新闻极客|“大炮”任志强:我不是公知,人不独立思考就分不清好坏点击上方“新浪新闻”可以订阅哦“退休老汉”任志强的生活,从没闲着,从早到晚。任志强:阿拉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不能说在阿拉善的两年时间,就把我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理解、生活历程都给否认了,不可能的事情。任志强:退休生活就是在做公益,阿拉善的时间最多,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任志强:我们在公益组织中,实际上是不能有生意和经济参与的。
为什么一意孤行,强留刘小钢,任志强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说:“当初你答应我,我当会长,你就当秘书长,现在我还没有卸任,你没有权利不当秘书长。”理事们觉得任志强霸道、不可理喻,章程委员会主席王维嘉指责他“侵犯人权”,刘小钢和王利民也经常私底下嘀咕:“任会长到底什么意思?”直到刘小钢因为这件事血压骤然升到225,任志强才不得已“放过她”。2013年,任志强当选会长后,很多人毫不怀疑阿拉善SEE又产生一个强势的会长。
千亿地产大亨死前竟付不起药费,北京风沙真相的背后,令任志强悲恸、潘石屹唏嘘。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刘晓光受朋友邀请来阿拉善沙漠游玩。刘晓光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跟沙漠单打独斗的人,刘晓光说这好办,我找100名企业家,在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保护协会”。也只有他刘晓光了。他们将会长刘晓光“关进了笼子”,十几年过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事务会员达到600多人,就是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阿拉善SEE会长钱晓华说:“今天播种梭梭,不单是防治荒漠化,更是晓光13年前唤起了中国企业家生态保护和公益事业的心灵,建立了一个新的企业家组织,让我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晓光的光照亮了中国企业家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缅怀晓光的业绩,一起为中国的生态保护事业努力奋斗。”二〇〇三年,晓光先生为寻找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源头来到阿拉善,并于次年发起成立了中国首家由企业家组成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那个在微博消失好久的房地产大佬任大炮一夜白头,柔软成了你从未见过的任师傅。刚好我当那一届会长时,小米大面积种植,所以得负责任把小米销售出去。种油葵种小米,实验了两三年以后,最终发现用以色列的技术来种植小米,会大大节约水资源,大概一斤小米能节约一吨水。任小米和市场上一般的小米不一样。从本身含有的营养量来说,任小米要比河北的小米多。除了袋装小米,我们还在开发更多的产品系列,随时能吃的小米棒。
2、但是,当刘晓光把这么多企业家带入到治理环境之中的时候,他会永远地留下他自己的名字。所以企业家的榜样作用更典型地在刘晓光身上体现,因为他带动了几十个企业家,现在是几百个企业家。这几百个社会组织在把我们的力量不断地扩大,而每个社会组织都知道,是刘晓光创立了阿拉善SEE协会,是刘晓光这样一种精神,让所有的企业家能凝聚在一起,努力地把他未完成的路走完,把他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努力完成他的梦。
最后争论集中在阿拉善SEE的工作是不是应该聚集在阿拉善地区,分成了“阿拉善派”和“超阿拉善派”。2012年,他与阿拉善SEE华南片区会员共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公募环保基金会——深圳红树林基金会,5年来,这个基金会已经成为阿拉善SEE的一个亮点,是阿拉善SEE各项目中心落地项目和落地执行机构的重要示范。但王石认为,阿拉善SEE发展项目中心一事恰恰证明阿拉善SEE的项目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不会受会长换届的影响”。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阿拉善SEE是大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件和对社会的公益贡献!从80到600,阿拉善SEE从2004年的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畔向世人走来,历经12载,用理念和行动不断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企业家加入。阿拉善是刘晓光的精神伊甸园,也是刘晓光的光,更为重要的是,让他的个人理想,蜕变成“中国企业家一个群体的梦”。
任志强:财产私有是公益行为产生的前提。但是,我想在社会实践中,公益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的内容上,比如政府在某些问题上没有充分的认识或者没有力量弥补,而社会公益组织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让社会更加美好。仅仅靠学雷锋是变不成公益的,更多的社会公益向哪儿去呢?2003年左右是40亿左右的社会捐助,到去年大概有1000亿,恰恰是在公益组织、公益活动、公益信念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
王石、任志强的微博朋友圈为什么会被手帕刷屏?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第二任会长王石在公益之夜举办前就分享了自己的“久违了,手帕君!”艺术公益手帕遮面大片,呼吁大家多用手帕,少用纸巾!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第一副会长万捷活动当天莅临了“久违了,手帕君!”的展台,并在展台前演绎了手帕大片,通过微信号召大家“为了青山绿水的重现,让我们恢复用手帕的优雅生活方式。”
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一书以“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s)为其核心概念,以美国阿育王(ASHOKA)基金为线索,介绍了一些著名的世界公益组织、典型案例和代表人物,反映了公益组织在世界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社会的改造。该书中文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公益组织等相关领域中广泛流传,感想诸多,引起共鸣。
社会企业用商业的模式运行企业,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的。中国食品乱相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块显影。暴戾社会的另一个表征是互害型社会。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2011新年献词时这样回答&民营企业如何与社会和解&的问题:近几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在持续和大规模增长后,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思考、实践着与社会的和解,通过公益、慈善的方式来达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获取在中国社会持续增长的深层次的支持和发展的土壤。
什么是非公募基金会与向大众公开募捐的、以政府为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等)性质相反,非公募基金会,国外又叫做私人基金会,是以个人或企业名义出资建立的基金会。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非公募基金会,包括南都集团建立的南都公益基金会,两岸三地数十位企业家合力建立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上海新联康出资成立的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万通集团建立的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等等。
企业如何做公益论坛。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家来讲,我回应王院长的,企业家最宝贵的是企业家精神用一些商业的手法做慈善事业,这个我呼吁应该是广大的企业家,还不是富人,企业家比富人要更有优势一些。我觉得还是有一个领域,就是叫做企业的社会投资方面,就是用企业的方式来做公益,这个其实在国外时间不长,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在国内,在国外的,社会企业,社会投资,社会企业家等等,这些概念也就出了十来年,现在发展也非常快。
企业家精神与主体意识最近大家都在谈“深化改革”。企业家诞生和成长在市场经济中,所以企业家天然推崇契约精神,天然向往基于契约精神的法治社会,以及认同契约精神背后的自愿、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但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不论是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和清末民初企业家相比,在整体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差得很多。作为最具有契约意识和实践的企业家阶层有责任在社会转型的重大关口一寸一寸地铺设一条理性和规则的大路。
王石:企业家不进行民主自治建设 如何要求国家?《中国慈善家》:作为企业家,你在参与公益事业,也在不停思考,这些年的参与和思考,你觉得企业家参与公益组织的管理,可以给公益组织带来哪些创新?第一,壹基金倡导人人公益、人人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小额捐赠的理念,和大企业家、知名企业家相比,走的完全是另外一条路。王石:参加阿拉善协会是企业家自身民主自治建设的过程,而且我个人认为,这种建设本身的意义超过具体项目。
在凤凰夜话之企业家精神重塑公益论坛中,前民政局官员,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官员特别是年龄过50岁要当NGO的后备干部,要做好准备。我之所以做公益,首先是茅于轼老师把我带领的,我觉得除了企业家可以做公益,学者也可以做公益,大家都可以做公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社会才能更好。公益研究院是壹基金投资做的,但王院长为什么会离开政府的职位,跑来到一个研究机构去做研究院,研究公益本身。
会员文集|环境NGO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一)2002年在对日本环境NGO组织进行调研后,林家彬老师撰文对日本环境NGO组织在日本环境公害形成前后的发展情况,在推动日本环境政策法规立法及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了分析解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环境NGO组织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建议。(一)何谓环境NGO  根据国际上研究NGO问题的权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萨拉蒙的定义,一般将具有如下7个属性的组织称之为NGO。
SEE创绿家-邵文杰:留住最后的西部荒野。邵文杰说,他们的公益项目就是发掘在西部做保护的本土环保力量,草原狼环保公社搞清楚其需求,并协助他们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阿拉善SEE基金会发起的“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旨在发掘和培育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协助那些关心环境和家园的创业者们(团队)更为成功地度过创业阶段,从而推动环保公益的行业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环境保护目标。
两年前,任志强、张朝阳、马蔚华、张树新等近百名企业家出资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个公益环保组织的宗旨是治理中国沙尘暴。项目运作从内蒙古的阿拉善沙漠开始。他们希望通过协助当地牧民自发组织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从而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任志强:别问我投金融和房地产哪个好 最好的投资是公益来源:经济观察网 07:31
  经济观察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鼓励企业家参与到公益事业,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  任志强:现在人们觉得企业家参加公益的人很少,其实不是。但我们做环保是让企业家比较难接近的,这是最难的一个领域。  比如说潘石屹原来是我们的创始会员,交了两年钱以后他转到教育公益领域去了,因为他的夫人张欣认为教育比环保重要,所以他投了很多钱在教育里。他的观念中,授人以渔是用教育来解决的,不是说他没有公益之心或者不重视环保,他认为那个更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家普遍来说具有公益慈善之心,但是我们对环保问题认识比较差,一个是南方地区没有遇到过这么多的环境问题,再一个现在人认识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要有一个过程。  经济观察报:你通过哪些方式发展会员?  任志强:我们现在都是职业当会长,但不要协会一分钱,全国各地跑,都是自己掏钱,所以得宣传,把好的东西宣传出去他就愿意加入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们最早发起的时候,40后、50后占多数,现在是80后、90后占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最小的会员大概16岁,最老的大概80多岁。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说SEE的会员越来越年轻化了,现在80后或者90后,他们做公益的出发点和自己的父辈有什么不同?
->->【热点推荐】简版| | ----3g.ifeng.com18-03-04 10:13任志强:别问我投金融和房地产哪个好 最好的投资是公益
  :别问我投金融、投房地产哪个好,最好的投资是公益
  从言辞犀利的地产界“大炮”到专注公益活动的“任小米”,66岁的任志强履行了“退休后会用80%时间做公益”的承诺。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人之一、第五任会长,任志强十多年来积极呼吁和践行生态保护,带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组织成立公益基金,并在全国支持了400多家各类环保NGO组织。迄今为止,2004年成立的阿拉善SEE成为全国最大也是公募捐款最多的环保NGO组织(去年公募捐款已超9000万元)。
  4月28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重走晓光路、同种晓光林”暨2017年梭梭春种公益活动。期间,任志强被问及更喜欢做企业还是做公益的身份时说,不能将两者分开,企业家必须学会做公益才能做好企业,投资公益是最好的投资。
  企业家做慈善公益,向来是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企业家们捐出动辄上亿的公益善款,是普通阶层难以想象的手笔。谈及企业家做公益的动机,任志强提到《从贪婪到慈善》一书,他认为比尔盖茨做公益,是致力于改变资本主义形象、改善贫富差距的层面上所做出的举动,对中国企业家应该有启发。
  全国最大环保类NGO组织
  阿拉善SEE协会成立于2004年,由已故的原首创集团董事长、原(600743,)董事长任志强、万科董事长、万通董事长等企业家发起成立。十三年来发展了700多家(名)会员,在全国设立12个中心。其中有3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通过各类环保提案推动环保立法,其中包括拒吃鱼翅、保护江豚、保护三江源等环保案例。
  据悉,该协会起初通过会费形式筹集资金在阿拉善地区植树治沙,后来成立阿拉善SEE基金将触角伸向更远的环保领域。任志强担任会长期间,将该基金从形式变更为公募基金。目前,阿拉善SEE基金已经是全国环保NGO组织里面最大的一只基金,2016年的公募额度达到9000多万元,预计今年突破一个亿。
  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今天在国内谈及公益和环保,国人的认识较二十年前已有了质的飞跃,然而责任却依旧不能精确落实到个人。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主动挑起重担,任志强称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同样也是长远利益驱动使然。
  他称,做公益会改变企业家的思维,所谓公益思维是让农民或穷人通过致富去实现自我造血,而如果用做公益的思维去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企业才能发展得好。
  “企业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交易,企业家创造的产品,推动着社会进步。”想要将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量增大,其间作出的创新和对社会机制和规则改革的推动,就是企业家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的行为,会带动大量的法律改革与社会变化。
  环保必须注重“授人以渔”
  任志强还提到必须让环保有经济效益,才能解决扶贫和环保问题,“只会做慈善和给钱是行不通的,只有让(603883,)通过公益环保赚到钱,才能有能力和动力去保护生态”。
  聊到阿拉善SEE自身经历的案例――任小米,任志强提及,小米使用的是滴灌技术,品种也是节水能力最强的,这就使得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将沙漠小米和绿洲节水结合起来,产生收入再通过SEE社会企业用于支持沙漠化治理,治沙的问题因此得以解决。
  言谈中任志强多次提及要用系统性的思路来做环保,其举例了SEE协会联合多家企业推行的绿色供应链。其(000736,)的供应链,包含了将近一百家成员企业,成员名单会根据企业的标准测评结果增减,标准测评内容从水泥、钢材、材、木材等到国家标准包含甚广。如该工厂生产的木材、水泥、钢材有排污过量现象,则不予采购,这直接将环保做到了源头。
  除绿色产业链以外,SEE协会还推行了绿色金融。在福建,SEE的绿色金融已得到银行的公开认可,所有的银行贷款发放中,企业必须获得第三方的环保认证被列入条件之内。
  经济观察报:阿拉善SEE从原来在治理荒漠,到现在已经涉及到了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任志强:是,中国现在的环境问题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到云南你看看大片的林子里头没有鸟,没有猴子,没有动物了,就是因为它很多带有毒气的东西,破坏了生态。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专家、科研技术去解决。比如长江过来的第一个源头污染以后,这个水永远都是污染的。别说到上海,到武汉可能就不行了,总之环保要从源头开始进行保护治理。
  经济观察报:阿拉善SEE对入会的会员有什么标准和要求?
  任志强:第一你得是环保企业,自己不能干污染的事。第二是一年交十万块钱会费,额外还有做公益和各种捐助,我们不允许说你一次性拿个100万会费然后什么都不干,你要捐可以分10年捐,每一年都来参与实际行动中来。再就是捐赠,我们现在有的会员一年的捐助可能都超过百万元。然后有一万两万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这都是会费以外的。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会员不只是企业,个人也可以,但是会费都是10万一年?
  任志强:会费标准是一样的,会员资格就是有投票权,因为我们要选举理事,选举地方中心主席。
  经济观察报:环保类公益捐款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任志强:目前中国一年大概有1400亿元左右的公益捐款,环保类的大概占5%―6%,非常低。最高是救灾救病类,这个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个是教育,占的比重很大,接近40%。环保类在中国排在很后,大概排在第六第七,但现在开始处于上升阶段。
  比如去年我们日均大概10万块钱左右,今年我们日均已经超过20万元,翻了一倍,个别一天超过130万元,增长速度很快。环保开始被大家重视,尤其是雾霾出现以后。我们现在支持的小的NGO组织大概有四百多个,最大的两个给钱给到两千万以上。
  经济观察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鼓励企业家参与到公益事业,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
  任志强:现在人们觉得企业家参加公益的人很少,其实不是。但我们做环保是让企业家比较难接近的,这是最难的一个领域。
  比如说原来是我们的创始会员,交了两年钱以后他转到教育公益领域去了,因为他的夫人认为教育比环保重要,所以他投了很多钱在教育里。他的观念中,授人以渔是用教育来解决的,不是说他没有公益之心或者不重视环保,他认为那个更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家普遍来说具有公益慈善之心,但是我们对环保问题认识比较差,一个是南方地区没有遇到过这么多的环境问题,再一个现在人认识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要有一个过程。
  经济观察报:你通过哪些方式发展会员?
  任志强:我们现在都是职业当会长,但不要协会一分钱,全国各地跑,都是自己掏钱,所以得宣传,把好的东西宣传出去他就愿意加入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们最早发起的时候,40后、50后占多数,现在是80后、90后占主导地位,我们现在最小的会员大概16岁,最老的大概80多岁。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说SEE的会员越来越年轻化了,现在80后或者90后,他们做公益的出发点和自己的父辈有什么不同?
  任志强:不要以为80后、90后都是第二代,很多人也是创一代,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过去是不宣传的,或者根本不承认企业家阶层的。但是新的80后、90后没有人强迫,他们全部是被感染的,一方面是他可能本身做的环境相关的产业,对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还有一类觉得已经遇到了很多伤害,所以要防止后面的人再受伤害。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提到中城联盟的绿色供应链,会员很多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
  任志强:那个组织里的开发商有70多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是后来慢慢加入的,不加入不行,不加入不买他们的东西,买他们的东西背后有一个条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环保要求达不到结果就剔除,绿色产业联盟迫使它不重视环保就死。
  现在已经开始扩大了,从阿拉善SEE到同学会,长江、中欧,浙大开的班,所有人都参加,要有一个头吸引他们,让他们接触到,然后慢慢加入。现在我们到全国各地建立中心,就是不断传播这个道理,别问我投资金融、或者投资房地产什么最好,公益是最好的投资。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说企业家最好的投资是做公益?
  任志强:第一点,你直接给钱,和能让农民或者穷人通过致富去造血,这是不一样的。过去美国最顶尖的那些商学院里看不到公益组织这个事,但是现在出了“社会企业”这个词,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
  比如比尔盖茨做公益,他去非洲发现艾滋病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工人查出有艾滋病后,工厂就辞退,没有就业,光给钱,活不下去,女孩子就得卖淫,有的人想报复,拼命地传播。比尔盖茨用了一个什么手段呢?把艾滋病药的生产工厂设在你这儿,所有艾滋病的工人在药厂里头就业,他来投资,这样艾滋病人有劲去做工,能挣钱了,可以恢复用药,就不会干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最后比尔盖茨还赚钱了。
  所以做公益要改变思维,用新的思维去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你那个企业一定是做得最好的。
  第二句话,企业家是干吗的,企业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交易。为了扩大交易,就很可能改变社会规则和法律。你比如说滴滴,改变出租车行业法律。再比如说蒸汽机出现以后带动了火车和汽车,但你知道蒸汽机之前英国有个法律,让汽车不能比马车跑得快,但是后来这个法律被取消了,有了大发展。但是这种制度的突破是最难的,很多人说你做产品服务突破规则是为了赚钱,但你看捐款拿钱,还要交税,这个税是不是该取消,取消让大家没有话可说,所以公益最容易推动社会进步。
  经济观察报:你对未来公益的信心是怎样的?
  任志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开始承认私人资本,有企业家和民营资本进来,然后才有了社会公益、社会组织。但是过去社会组织很难批下来,慈善法我参加了两次修改,现在看还是很落后,但从无到有是一个进步。
  我们建议叫公益法,而不是慈善法,现在慈善主要是授人以鱼,但是对授人以渔不在乎,民法总则出来以后有盈利和非盈利两个概念,我们所说的社会企业实际上是非盈利的,还没有生效,生效之后应该可以推动修改,慈善法在这两个问题上没有解释,如果民法总则通过了,是不是慈善法也可以调整?特别是对税收减免的问题。慈善法说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执行,就等于把这个权利给放了,本来慈善法应该拥有给以减免税的权利,这个问题我们争论了几次。
  现在社会组织成立的问题还不完善,公益基金的诚信问题还不行,所以还暗藏了很多很多的障碍。你不干这个在外面看,觉得挺好,干这个东西的时候会发现很复杂,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徐秀&RF12298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房地产趋势任志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