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网站建设的技术方案公司诺 亚科 技有没有做特别好的?

当前位置: >>
咸宁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 1 一、概况 ..................................................................................................................................1 1.1 行政区划 ...........................................................................................................................1 1.2 气候、地理 .........................................................................................................................1 1.3 自然资源 ...........................................................................................................................2 1.4 历史沿革 ...........................................................................................................................4 1.5 经济建设 ...........................................................................................................................5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6 2.1 各类绿地现状统计 ...................................................................................................................6 2.2 绿化树种 ............................................................................................................................9 三、景观现状 ..............................................................................................................................9 3.1 自然景观 ............................................................................................................................9 3.2 人文景观 ...........................................................................................................................10 四、现状分析 .............................................................................................................................10 4.1 咸宁绿化现状 ......................................................................................................................10 4.2 绿地发展的优势和动力 ..............................................................................................................11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13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13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13 2.1 规划依据 ..........................................................................................................................131 2.2 规划范围 ..........................................................................................................................14 2.3 规划期限 ..........................................................................................................................14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4 第三章 规划目标 ......................................................................................................................... 16 一、规划目标 .............................................................................................................................16 二、规划指标 .............................................................................................................................16 第四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 17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 17 一、规划结构 .............................................................................................................................17 1.1 一心――城市生态绿心 ..............................................................................................................17 1.2 三楔――横贯城市的三条绿楔 ........................................................................................................17 1.3 水脉纵贯――淦河自南向北形成水脉 ..................................................................................................18 1.4 十园镶嵌――十个城市绿色生态公园 ..................................................................................................18 1.5 节点――入口节点、交通节点和道路节点 ..............................................................................................18 二、规划布局 .............................................................................................................................19 2.1 绿楔生态调控带 ....................................................................................................................19 2.2 道路生态绿带 ......................................................................................................................19 2.3 滨河风景生态绿地 ..................................................................................................................19 2.4 观光生态农业绿地 ..................................................................................................................20 三、规划分区 .............................................................................................................................21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 22 一、城市绿地分类 .........................................................................................................................222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23 2.1 规划原则 ..........................................................................................................................23 2.2 规划内容 .........................................................................................................................24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26 3.1 规划原则 ..........................................................................................................................26 3.2 规划内容 ..........................................................................................................................26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26 4.1 规划原则 ..........................................................................................................................26 4.2 规划内容 ..........................................................................................................................27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27 5.1 规划原则 ..........................................................................................................................27 5.2 规划内容 ..........................................................................................................................28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32 6.1 规格原则 ..........................................................................................................................32 6.2 规划内容 ..........................................................................................................................32 第七章 树种规划 ......................................................................................................................... 34 一、树种的应用现状 .......................................................................................................................34 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34 2.1 遵循自然、生态优先 ................................................................................................................34 2.2 丰富景观、突显特色 ................................................................................................................35 三、规划目标 .............................................................................................................................35 四、咸宁市植物地理位置 ...................................................................................................................35 五、技术经济指标 .........................................................................................................................353 六、树种发展规划 .........................................................................................................................36 七、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36 7.1 基调树种 ..........................................................................................................................36 7.2 骨干树种 ..........................................................................................................................37 八、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39 8.1 桂花 ..............................................................................................................................39 8.2 樟树 ..............................................................................................................................42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 44 一、概述 .................................................................................................................................44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44 1.2 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 ........................................................................................44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目标 .............................................................................................................45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原则 .............................................................................................................45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规划 .............................................................................................................45 4.1 物种多样性规划 ....................................................................................................................45 4.2 基因多样性规划 ....................................................................................................................46 4.3 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47 4.4 景观多样性规划 ....................................................................................................................47 4.5 制定多样性保护的规范、标准 ........................................................................................................47 五、规划内容 .............................................................................................................................48 5.1 农业发展区 ........................................................................................................................48 5.2 环城生态区 ........................................................................................................................48 5.3 城市环境生态调节区 ................................................................................................................484 5.4 水系生态廊道 ......................................................................................................................48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48 6.1 创建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丰富多样的植物生态群落,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 ............................................................48 6.2 建立多级综合保育体系,加强珍稀物种迁地保护 ........................................................................................48 6.3 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工作 ..........................................................................................................49 6.4 科学编制物种应用规划,指导育苗生产 ................................................................................................49 6.5 加强植保工作,搞好植物多样性保护 ..................................................................................................49 6.6 重视生态安全,遏制有害植物的传播和蔓延 ............................................................................................49 6.7 加强植物多样性科研工作 ............................................................................................................49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 ..................................................................................................................... 50 一、保护的意义、依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50 1.1 保护的意义 .........................................................................................................................50 1.2 保护的依据 .........................................................................................................................50 二、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评估 ...............................................................................................................50 三、古树名木的保护策略及措施 .............................................................................................................51 2.1 古树名木保护策略 ..................................................................................................................51 2.2 保护措施 ..........................................................................................................................51 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 ..................................................................................................................... 53 一、规划目标 .............................................................................................................................53 二、规划原则 .............................................................................................................................53 2.1 改善绿地生态体系 ...................................................................................................................53 2.2 强调以人为本 .......................................................................................................................535 3.3 立足现状,充分结合地形地貌,近远期结合 .............................................................................................53 三、近期建设内容 .........................................................................................................................53 3.1 近期的建设项目(2006 年-2010 年) ...................................................................................................53 3.2 远期的建设规划(2011 年-2020 年) ...................................................................................................54 四、建设投资估算 .........................................................................................................................56 五、系统效益分析 .........................................................................................................................58 5.1 产氧量 ............................................................................................................................58 5.2 吸收 SO2 量 ........................................................................................................................58 5.3 滞尘量 ............................................................................................................................59 5.4 蓄水量 ............................................................................................................................59 5.5 调温 ..............................................................................................................................59 5.6 环境效益 ..........................................................................................................................59 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 ....................................................................................................................... 60 一、法规性措施 ...........................................................................................................................60 二、行政性措施 ...........................................................................................................................60 三、技术性措施 ...........................................................................................................................60 四、经济性措施 ...........................................................................................................................616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1.1 行政区划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东与黄石市的阳新县交界,南与江西省的修水县、 湖南省的平江县接壤,西与湖南省的临湘市相连,北与荆州市的洪湖市隔江相望,与武汉江夏区、鄂州市、大冶市毗邻。国土面积 9861 平方公里。截止 2006 年,咸宁 市重点控制区内建设用地为 3100 公顷,人口 31.63 万。 咸宁市辖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咸安区四县一市一区,共设 12 个乡、51 个镇、6 个办事处,下辖 1049 个村民委员会、10145 个村民小组。 其中,咸安区辖汀泗桥、官埠桥、双溪桥、马桥、高桥、横沟桥、贺胜桥、向阳湖、桂花 9 个镇,浮山、永安 2 个办事处和大幕 1 个乡,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辖温泉办 事处;嘉鱼县辖陆溪、高铁岭、官桥、鱼岳、新街、渡普、潘家湾、牌洲湾 8 个镇;赤壁市辖赵李桥、新店、中伙铺、官塘驿、茶庵岭、赤壁、柳山湖、神山、车埠 9 个镇,赤马港、蒲圻、陆水湖 3 个办事处和余家桥 1 个乡;通城县辖麦市、塘湖、关刀、五里、马港、隽水、沙堆、石南、北港 9 个镇,四庄、大坪 2 个乡;崇阳县辖 沙坪、石城、桂花泉、天城、青山、路口、白霓、金塘 8 个镇,肖岭、铜钟、港口、高枧 4 个乡;通山县辖通羊、南林桥、黄沙铺、厦铺、闯王、洪港、大畈、九宫山 8 个镇,大路、杨芳林、慈口、燕厦四个乡。1.2 气候、地理咸宁市隶属湖北省,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之誉。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 113?32′-114?58′,北纬 29?02′ -30?19′。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区位适中,交通便捷。138 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106、107、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国土 面积 9861 平方公里。现辖一市一区四县:赤壁市“三国故事”享盛名;咸安区向阳湖畔翰墨香;崇阳县戏乡琴韵号天城;嘉鱼县秀水澄湖鱼米乡;通城县三省通衢多 客商;通山县九宫巍峨云天外。 咸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Ⅱ)东端的下扬子台坪(Ⅱ3)的大冶褶带(Ⅱ3)的梁子湖凹陷(Ⅱ3)和咸宁台褶束(Ⅱ3)以及幕阜台拗 (Ⅱ4)的通山台褶束(Ⅱ4)等 3 个四级构造单元。区内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通山的九宫山一带。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发育, 形成现今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分为 3 个地貌区。江汉湖积冲积平原区,位于西北部,为赤壁市茶庵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大片地区;大幕山DD雨山低山丘陵区, 位于中部,为通山县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北,茶庵岭至双溪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区,位于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南地区。 咸宁市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质共分 8 个土类、20 个亚类、70 个土属、241 个土种。 咸宁市南北纬度仅差一度,土壤的水平分布明显。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广泛地分布着地带性红壤,但由于生物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类型,其 红壤化过程已不十分典型,土壤类型均属于红壤土类中的棕红壤亚类,是红壤向黄棕土壤的过渡类型。 咸宁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从嘉鱼县境的长江河漫滩――通山县境的九宫山,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大体是:沼泽土――潮土――水稻土――棕红壤――山地黄红1 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其间镶嵌一部分石灰(岩)土、紫色土等。由于受地貌、地形、母质、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幕阜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下为棕红壤,500-800 米为红黄壤,800-1200 米为黄棕壤,1200 米以上草甸土。 (1)水稻土:为主要耕作土壤,共有面积 205.29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11.72%,占耕地面积的 72.34%。分布于海拔 20-800 米之间的平原区、丘陵区和低山区。水 稻土是在长期水耕熟化、种植水稻为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状的人工水成土,按水型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沼育型和侧渗型五个亚类。 (2)潮土:面积 24.61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1.4%,其中耕型潮土 23.8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7.77%,分布于长江冲积平原和陆水、淦河及其支流两岸,由河、湖 沉积发育而成,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耕地多种植棉花、芝麻、花生等物,是一种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壤,分为潮土和灰潮土两个亚类。 (3)石灰(岩)土:面积 14.09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8.05%,其中耕型石灰(岩)土 9.53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3.1%,自然石灰(岩)土 13.14 万亩,占林荒地面 积的 12.47%,分布于碳酸盐类地带的山顶、山坡、坡麓,分为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两个亚类。 (4)紫色土:面积 5 万多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0.29%,其中耕作土壤 1.57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0.34%,分布于盆地四周低丘,植被多为马尾松及杂灌,部分种植柑 桔、桂花等经济林木,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灰紫色土三个亚类。 (5)红壤:面积 961.55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54.65%,其中耕型土壤 65.34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1.29%,广泛分布于海拔 800mm 以下的低山区陵区,分为棕红壤、 黄红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 (6)黄棕壤。面积 20.47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1.17%,分为泥质岩黄棕壤、碳酸盐黄棕壤、酸性结晶岩黄棕壤和石英质岩黄棕壤四个土属。 (7)草甸土:面积 0.48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0.03%,分布于通山、崇阳、通城等县与湖南、江西省接壤的幕阜山顶部,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 (8)沼泽土:面积 3.07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0.18%,主要分布于嘉鱼、通城等县的江河漫滩的湖洼地和海拔 1200 米的高山蝶形凹地,分为草甸沼泽土、沼泽土、 山地沼泽土三个亚类。 咸宁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降水充沛, 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 冬季盛行偏北风, 偏冷干燥; 夏季盛行偏南风, 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 16.8℃, 极端最高气温 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 15.4℃。年平均降水量 1325.2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 1754.5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 245-258 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 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旱、伏旱。1.3 自然资源1.3.1 土地矿产资源 咸宁处于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之说。咸宁市国土 总面积 986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 291.7 万亩,人均耕地仅 1.05 亩(统计数据为 0.79 亩),低于全国人均 1.55 亩、全省人均 1.25 亩的水平。人多地少,人地矛盾 突出是咸宁的土地市情,合理利用土地特别是保护耕地在咸宁显得尤为重要。 咸宁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次之,能源、水气矿产少。已发现矿产 37 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18 种,包括能源矿产 2 种、金属矿产 8 种、非 金属矿产 7 种、矿泉水 1 种。咸宁市有 11 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列居全省前五位。其中,居全省第一位的有镁、锑、独居石、钽、地热等 5 种矿产,居第二位的有金、铌、 冶金用白云岩等 3 种,居第四位的有煤、钒、锰 3 种。2 1.3.2 水资源 咸宁市平均降水量 1325.2mm,折合水量 130.0 亿 m3,较上年偏少 7.2%,较多年平均偏少 13.5%;咸宁市水资源总量 65.84 亿 m3,较上年偏少 7.2%,较多年平均偏 少 20.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63.76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15.77 亿 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 13.69 亿 m3。咸宁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2379m3,亩均占有水资 源量 3174m3。 全社会用水总量 13.3798 亿 m3, 其中生产用水量 12.3576 亿 m3, 92.36%; 占 生活用水量 1.0190 亿 m3, 7.62%; 占 生态环境用水量 0.0032 亿 m3, 0.02%。 占 咸宁市人均用水量 484m3,万元 GDP 用水量 656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635m3。 建国初期咸宁市有大小湖泊 115 个,正常水位的湖水面积为 488 平方公里。由于人为侵占等原因,目前咸宁市 500 亩以上的湖泊仅有 19 个,湖水面积 206.4 平方 公里,其中万亩以上湖泊 5 个。1.3.3 森林资源 咸宁市土地总面积积 981494 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 905655 公顷,占 92.27%。 在咸宁市陆地面积中: 林地面积 561286 公顷,占 61.98%; 荒地面积 16375 公顷,占 1.81%; 难利用面积 7302 公顷,占 0.81%。 在咸宁市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 411095 公顷,占 73.24%;疏林地面积 8563 公顷,占 1.53%;灌木林地 91110 公顷,占 16.23%;无立木林地 47452 公顷,占 8.45%; 苗圃地 3067 公顷,占 0.05%。 在咸宁市森林面积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共有 308238 公顷,占 74.98%;竹林 102475 公顷,占 24.93%;农林间作林 382 公顷,占 0.10%。 咸宁市活立木蓄积量 8768293 立方米。 其中: 森林蓄积量 8302520 立方米, 94.69%; 占 疏林蓄积量 45516 立方米, 0.53%; 占 散生木蓄积量 135271 立方米, 1.54%; 占 四旁树蓄积 283795,占 3.24%。 咸宁市森林覆盖率为 52.3%。 咸宁南部属幕阜山系余脉,海拔多在 1500 米以下,最高山峰老鸦尖海拨 1656 米,一般在 200-800 米。北部属江汉平原,海拨多在 20-50 米。其地带性植被为中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资源种类繁盛,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划分为: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其代表群落有苦槠林、樟树林、甜槠林。林中散生树种有长叶石栎、冬青、青栲、油茶、石楠、乌楣栲、 丝栗栲、女贞、厚皮香、绵槠等。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米地带,其代表树种有短柄⒆独酢⒒恪⒒屏尽⑶嗵础⒒铺础⒊砝畹取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 500-1100 米之间,其代表树种有甜槠、栓皮栎、青冈栎、厚皮香、青榨槭、石栎、白栎、绵槠、交让木、枫香、黄檀、 酸枣、糙叶树、拐枣、短柄⑸交薄⒒恪⒚├酢⒊衾笔鞯取 针叶林:海拔 800 米以上的代表树种有黄山松、油松,800 米以下其代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柏木等。杉木是鄂南主要造林树种,大部分为人工纯林。天然林只 在通山县九宫山、一盘丘,通城县黄龙山等地有零星小块分布。 竹林:咸宁竹类资源丰富,有 17 属、123 种。主要为楠竹,雷竹次之。楠竹林在海拔 100-1100 米地带均有分布,以片林为主,也有与松、杉及阔叶树混生类型。 雷竹主要分布崇阳,近几年来,崇阳致力打造雷竹大县,雷竹产业发展迅猛,现已发展到 3333 公顷。此外,慈竹、桂竹、斑竹、黄竹、水竹、金竹、箭竹等竹类品种3 全区各地均有少量分布。1.3.4 植物资源 据 1989 年国土资源普查,咸宁共有树种 112 科、354 属、1114 种、54 个变种。 主要用材树种:杉木、马尾松、楠竹、苦槠、柏木、栎类、杨树、槠栲、枫香、檫木、酸枣、香椿、刺槐、泡桐、樟树等; 主要经济林树种:茶叶、桂花、雷竹、香椿、油茶、油桐、柑桔、乌桕、棕榈、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枣、漆树等; 主要绿化树种:悬铃木p樟树、柏类、广玉兰、白玉兰、雪松、水杉、黄杨等; 主要珍稀树种: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二级保护树种有:三尖杉、钟萼木、蓖子三尖杉、香果树、杜仲、银杏、胡桃、马褂木、金钱松、秤锤 树等;三级保护树种有:金钱槭、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红豆树、闽楠、桢楠、青檀、白辛、黄山花楸、紫茎、银鹊树、红椿等。 引种树种:有 50 科、101 属、294 种、9 个变种。水杉、台湾杉、池杉、落羽杉、水松、湿地松、火炬松、长针松、短针松、晚松、日本冷杉、黄杉、铅笔柏、日 本扁柏、缨络柏、福建柏、中山柏、风尾柏、日本香柏、美国香柏、绿干柏、西藏柏、竹柏、罗汉松、苏铁、木莲、巴东木莲、红花木莲、桂南木莲、黄山木兰、天目 木兰、宝华木兰、长蕊木兰、深山含笑、阔瓣含笑、乐昌含笑、金叶含笑、观光木、麻楝、川楝、大叶樟等,但银合欢、黑荆树、银华、大叶桉、赤桉、相思树、榕树、 南洋杉、沙棘不宜栽种。 古、大、奇树种:保留完好的古、大、奇树木有 27 科、43 属、57 种,共 226 株。 咸宁有灌木 450 余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近 500 种,以石耳、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沉香、独活、明党参、黄精、天冬、玄参等十几种较为常见。主要花卉品种有 芍药、鸡冠、海棠、芙蓉、墨兰、菊、白水槿、紫荆、茉莉、夹竹桃、夜来香、白玉兰、梅、月季、杜鹃、南天竺等数十种。1.4 历史沿革咸宁市(地级市)行政建置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市域夏商属荆楚,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末属东吴。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置蒲圻 县(今赤壁市)。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置永安镇,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 955 年)升为永安县,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 1007 年)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按《易经?乾 象》“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取名咸宁县(今咸安区)。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 953 年)置嘉鱼县。北宋乾德二年(公元 964 年)置通山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置崇阳县。北宋熙宁五年(公元 1072 年)置通城县。元时,市域属湖广行省武昌路;明清时,属武昌府。民国时期,先属江汉道,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大冶专区、咸宁专区。1965 年 8 月成立咸宁专区,辖咸宁、嘉鱼、蒲圻、通山、通城、崇阳、阳新、鄂城、武昌 9 县。1970 年咸宁专区改称 咸宁地区。1975 年和 1979 年,武昌、鄂城县分别划属武汉市、黄冈地区。1983 年 8 月撤销咸宁县,设立咸宁市(县级市)。1986 年 6 月撤销蒲圻县,设立蒲圻市(县级 市),1998 年 10 月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1997 年阳新县划属黄石市。1998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设立地级咸宁市,同时撤销原咸宁市(县级市),设立 咸安区。4 1.5 经济建设1.5.1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 年,咸宁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34.65 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 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值 55.48 亿元,增长 2.7%;第二产业增加值 96.02 亿元,增长 19%;第三产业增加值 83.15 亿元,增长 13.1%。按户籍年均人口计算,当年人均 GDP 突破 8 千元关口, 达到 8328 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咸宁市三次产业构成为 23.7:40.9:35.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 2.6 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高 2.3 和 0.3 个百分点。 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经济由东向中、西部转移战略、中部崛起战略、8+1 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和咸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经济发展承载能力增强,咸宁市工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据初步计算,全部工业增加值 87.33 亿元,增长 20.1%,工业化率达 37.2%,比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4.5%,咸宁市工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6.9 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社会各界结合咸宁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展农村公 共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投入新农村各方面建设的资金达 6 亿元。2006 年,咸宁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61 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1 家,比 上年增加 3 家。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楠竹、桂花、茶叶、蔬菜、苎麻、苗木花卉、水果等一批具有咸宁地域特色、带动农民增 收的优势主导产业。农村基础地位得到加强,100%的村通电、98.5%的村通电话、95.7%的村通公路。农村用电量 2.8 亿千瓦小时,增长 3.2%。 加强基础建设,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 1.24 亿元,完成工程 2944 处,完成土石方 662.82 万立方米,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 6.74 万亩, 除涝面积 2.99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 0.56 万亩。1.5.2 财政、金融 2006 年,咸宁市财政收入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收入质量高等特点。咸宁市全地域财政收入 22.88 亿元,同比增长 22%。其中:国税收入 6.75 亿元,增长 23.2%;地 税收入 8.73 亿元,增长 19.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8.71 亿元,增长 17.2%,占全地域财政收入的 38.1%。其中工商税收 3.6 亿元,增长 13.8%。 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加大。咸宁市全年财政支出 36.79 亿元,同比增长 3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28.03 亿元,增长 39.2%。2006 年,咸宁市城市维护费支出 7557 万元,增长 63.2%;教育支出 4.42 亿元,增加 15.1%;医疗卫生支出 1.36 亿元,增长 63.9%。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1.29 亿元,增长 89.7%。 年末咸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91.9 亿元,比年初增加 34.6 亿元,增长 22.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36.54 亿元,比年初增加 17.53 亿元,增长 14.7%。年 末咸宁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91.55 亿元,比年初增加 16.71 亿元, 增长 22.3%。 其中中长期、 短期贷款均呈增长态势: 短期贷款余额 54.41 亿元, 比年初增长 21.2%; 中长期贷款余额 35.82 亿元,比年初增长 23.4%。5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2.1 各类绿地现状统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截止 2006 年,咸宁市重点控制区内建设用地为 3100 公顷,人口 31.63 万,绿地总面积 1187.3 公顷(G5 用地 321.52 公顷不计城市建设用地), 公园绿地总面积 309.97 公顷,绿地率 38.3%,绿化覆盖率 4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9.8 平方米。咸宁市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序号 1 用地代号 R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C1 C2 2 C C3 C4 C5 C6 C9 3 4 5 6 7 M W T S U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G1 8 G G2 G3 9 10 合计 D E 特殊用地 村镇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42.55 318.42 .44 10.76 100 公园绿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575.19 50.26 68.76 202.91 47.22 215.2 19.43 1.69 2.32 6.86 1.59 7.27 用地名称 面积(ha) .43 占城市建设用地(%) 36.77 11.876 绿地现状统计表序号 1 2 3 小计 4 中计 5 合计 G5 其他绿地 G4 附属绿地 类别代码 G1 G2 G3 类别名称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规划面积(公顷) 309.97 94.70 121.00 525.67 661.63 .52 1508.82 (不记入城市建设用地) 21.3%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9.9% 3.1% 3.9%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9.82.1.1 G1 公园绿地 2006 年咸宁市拥有香吾山公园、双龙山公园、潜山森林公园、麦笠山公园等大型综合公园绿地七处,带状公园二处,街头游园广场四处,公园绿地面积总计 309.97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 9.8 平方米/人。咸宁市城区公园绿地现状(2006)绿地类 G11 综合公园 类 别 名 称 G111 全市性公园 香吾山公园 双龙山公园 麦笠山公园 潜山森林公园 G112 区域性公园 咸宁市人民广场 桂花广场 十六潭公园 G12 社区公园 G122 小区游园 香泉花园 双泉绿化岛 火车站广场 八斗角小游园 G13 专类公园 G137 其他专类公园 公 园 名 称 面积(公顷) 34 40.35 12.30 200 12.8 1.90 8.50 0.33 0.79 0.80 0.24 4 3 数 4 量7 G14带状公园淦河东西岸游憩带 环湖路小游园4.60 1.86 16.922G15街旁绿地2.1.2 G2 生产绿地 到 2006 年,全市区已有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草圃)94.7 公顷。咸宁市城区生产绿地现状(2006)绿地类 G2 生产绿地 潜山种苗场 双龙山苗圃场 水利局苗圃 林业局苗圃 建设局苗圃 园林局苗圃 龙潭苗圃(园林局) 市花木公司苗圃 名 称 面积(公顷) 7.50 15.80 12.50 32.00 9.80 7.00 4.80 5.30 数 8 量2.1.3 G3 防护绿地 到 2006 年,咸宁市区内卫生防护林、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护林等防护绿地合计 121 公顷。咸宁市城区防护绿地现状(2006)绿地类 G3 防护绿地 淦河东西岸防护绿带 铁路防护林带 京珠防护林带 107 国道防护林带 环湖河岸防护绿带 名 称 面积(公顷) 18.00 12.40 40.67 37.93 12.00 数 5 量8 2.1.4 G4 附属绿地 到 2006 年,全市重点控制区内现有单位附属绿地 313.5 公顷。 到 2006 年,全市重点控制区内已有居住区绿地 231.98 公顷。以零星宅旁绿地为主,尚未形成成形的绿地。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基本骨架,近年得到重视发展较快,至 2006 年重点控制区内道路绿化 12 条,绿化长度 22 公里,道路绿化率为 84%(不含小街巷)。道路绿地 面积 116.15 公顷。绿化覆盖面积为 162 公顷。 合计附属绿地 661.63 公顷。 资料详见《基础资料汇编》2.1.5 G5 其他绿地 截止 2006 年,咸宁市有风景绿地 321.52 公顷,潜山风景区、淦河一带以其现有的自然景观――青山、绿水吸引游人,但两处很少有园林设施,都有很大开发潜力。 资料详见《基础资料汇编》2.2 绿化树种经调查,城区内常见树种计 40 余种,多为华中地区常见树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树种有桂花、悬铃木p樟树、柏类、广玉兰、白玉兰、雪松、黄杨等。三、景观现状咸宁市山环水绕,林森竹茂,具有独特地域风貌;历史悠久,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富;自古地灵人杰,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相融合的特色。3.1 自然景观3.1.1 淦河 淦河源出清江县东南离山,从大幕山南麓出发,北流经紫淦山入赣江,是咸宁境内三大水系之一。两岸低洼地带,岸线曲折自然,风光怡人。南宋赵彦端的词《水 调歌头?淦水定何许》:“淦水定何许,楼外满晴岚。落霞蜚鸟无际,新酒为谁甘。闻道居邻玉笥,下有芝田琳苑,光景照江南。已转丹砂九,应降素云三。忆畴昔, 翻舞袖,纵剧谈。玉壶倾倒,香雾黄菊酿红柑。好在当时明月,只有炉薰一缕,缄寄可同参。剩肯南游不,蓬海试穷探。”就是描写淦河两岸的自然美景。3.1.2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是 1996 年原林业部批复成立的国家森林公园,2003 年被评为国家 AA 级旅游风景区,地处武汉、长沙、九江黄金旅游三角之中心,交通大动脉 107 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穿南北,106 国道横贯东西,到省城武汉只 80 公里,距长江深水码头 30 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咸9 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温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与周围众多名胜古迹相邻。潜山属幕阜山余脉,山峦叠翠,气势雄伟,集南北 400 多 个树种于一山,汇近 200 种奇花异草于一园;山下淦河九曲盘桓,烟波袅袅。是咸宁市区的主要景观资源。3.2 人文景观3.2.1 千桥流水桂花香 咸宁桂花,花瓣厚实,色泽晶莹,芳香耐久,产量仅次于桂林,质量居全国之首,“咸安区千桥流水桂花香”是对咸宁桂花之乡的形象描述。3.2.2 大乘寺 大乘寺位于湖北咸宁咸安区东门山上,与咸宁火车站遥遥相对,是咸宁市一所较大的佛教寺院。东门山山势独俏,原是用来存放骨灰的山头,当年文革一领导死后 的骨灰就安置在上。据当地土居民说,自从东门山作骨灰山后,山附近地区经常出现不安宁的事件,市一些干部考虑这个情况就将骨灰全部迁移,并改骨灰堂为寺,易 名为大乘寺,山因较小就在岭上建了个大殿和几间寮房。3.2.3 潜山寺 潜山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到明代,寺庙已发展到九重十三殿,气势恢宏。相传宋代枢密参政知事的冯京、明朝侍部朱延立早年就读寺中,清代咸宁知县陈焕世 曾留有“潜山寺怀古”的诗句。四、现状分析4.1 咸宁绿化现状咸宁中心城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 309.97 公顷,人均 9.8 平方米,绿地率 38.3%,绿化覆盖率 31.5%,低于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 8-15% 的标准,见下表所示:咸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指标比较一览表绿地系统指标 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人) 绿化率(%) 国家环境保护 模范城市建设标准 国家生态城市 建设标准 &11 国家园林城市 建设标准 &9 &35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标准 &12 &38 国家城市绿化 规划标准 &9 8-15 咸宁市现状指标10.1 27.410 绿化覆盖率(%)&35&40&4531.5综合分析咸宁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和规模,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4.1.1 各项绿地指标偏低,与国家相关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31.5%, 分别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标准中规定的绿化覆盖率低 13.5%、 8.5% 和 3.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45.6%,绿地率为 38.3%,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小于 50 万人口城市)。 ――人均公园绿地 9.8 平方米,分别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中规定的人均公园绿地低 2.1 平方米、1.2 平 方米和-0.8(高于国家标准)平方米。 总体来看,咸宁市中心城区绿化指标偏低,人均绿地不足,城市内树木少,绿化覆盖率较低,公共绿地、附属绿地及与市民生活联系紧密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数量 都较少,影响了市区的整体环境质量。4.1.2 绿地系统结构不完善 从整体性来看,咸宁市现有绿地主要由零星的“点”和稀疏的“线”构成,城市绿化“见缝插绿”,各绿地空间组织缺乏层次性,绿化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相互 联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4.1.3 公共绿地布局不均衡 公园绿地主要集中于温泉开发区,而老城区永安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建筑密度大,公园绿地较少,旅游、休闲设施缺乏,分布不够均匀,难以形成生态旅游城市 的形象。现有的几个绿地面积较大的公园,其分布均远离中心城区,而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公园较少,给市民休闲时带来不便,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休闲要 求。4.1.4 生产防护绿地严重缺乏 生产防护绿地严重缺乏,生产绿地分布相对零散,苗圃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大多数污染企业周围投有设置绿化防护林带,而且厂区绿化的面积和绿 化树种多为落叶乔木,冬季则丧失净化空气的功能及美化环境的作用。4.2 绿地发展的优势和动力城市绿化,作为一个系统,不同于其他的规划,它可以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变得更好,生态效益更高,从而使整个城市具有整体美的风貌。咸宁市现有绿地存在着各 项绿地指标较国家规定偏小,绿地的服务半径不够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咸宁市发展成为园林城市的主要因素。然而咸宁市有着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地理自然环境和11 众多人文景观等等,这些都含有推动咸宁市绿地发展的优势和动力。 具体而言,咸宁市的地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基础较好,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北有文笔山、龙泉山、浮山等生态绿地,南有香吾山公园、麦笠山 公园及潜山风景区,淦河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与起伏的山峦构成了咸宁市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特点。12 第二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绿地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 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对咸宁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保护山水资源,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可扩大咸宁市市域森林面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保护城市山体,增加城市绿量,全面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从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是建设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需要。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充分利用咸宁市特有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突出山体丘陵特色,以其良好的系统性最大 限度地发挥各类绿地的生态功能,建立有机协调和相互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从而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是建立良好城市发展形态和景观面貌的需要。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可以限定绿化建设的区域和范围,使城市形态与绿地系统协调发展,同时城市园林绿地作为 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要素,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配套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配套水平,并形成良好景观面貌。 (4)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城市绿化的发展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退耕还林、农田改造和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水 平,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2.1 规划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 号)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 年建设部 784 号) (4)《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国务院 100 号令)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 号) (7)《湖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8)《咸宁年鉴(2006 年)》 (9)《咸宁统计年鉴(2006 年)》 (10)《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年)》13 (11)《咸宁市对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逐项说明材料(第二卷)》2.2 规划范围咸宁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咸宁市区为重点,结合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功能布局,按市域范围、城市规划区和咸宁市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安排。2.2.1 市域范围: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东与黄石市阳新县交界,南与江西省的临湘市相 连,北与荆州市洪湖市隔江相望,与武汉江夏区、鄂州市、大冶市毗邻。国土面积 9861 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温泉办事处。2.2.2 规划区范围: 咸安区辖汀泗桥官埠桥、双溪桥、马桥、高桥、横沟桥、贺胜桥、向阳湖、桂花 9 个镇,浮山、永安 2 个办事处和大幕 1 个乡,温泉技术经济开发区辖温泉办事处。2.2.3 市区范围: 咸宁市区为咸宁市主中心,规划 2010 年市区人口达到 35 万人,2020 年达到 49.5 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 37.5 平方公里和 52 平方公里。2.3 规划期限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基准为 2006 年底,规划期限分为: 近期:2010 年 远期:2020 年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咸宁市生态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路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全开放的生态立市战略,构造全新的生态经济结构,培育全人性的生 态产业,争取用 l0 年时间将咸宁市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城市,用 10-15 年时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 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以咸宁市现有城市绿地和景观格局为基础,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和谐统一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 (2)从城市总体布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紧密结合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乡土风俗和自然资源,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与生态景 观结构。14 (3)充分综合各学科理论,建立一个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 (4)强调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结合东咸宁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确保绿地可达性原则;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 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15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咸宁市生态基础较好,自然山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北有文笔山、龙泉山、浮山等生态绿地,南有香吾山公园、麦笠山公园及潜山风景区,淦河蜿蜒曲折,穿 城而过,与起伏的山峦构成了咸宁市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特点。绿地系统的规划要与咸宁市自然特色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相协调,遵循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 护的原则,并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使城市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在创造优美生存空间的同时,力争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 咸宁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走城乡结合的道路,探求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途径。其规划目标为: 高标准建设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创造具有现代风貌的山水生态城市,优化咸宁市的生态环境,将咸宁市建设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 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生态园林城市;整理老城区有限的绿地资源,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切实行的绿地建设指标,使咸宁市区的绿地达到较高水平。 具体表现为:保护以山体、水体为主旋律的自然生态绿地系统,加大潜山优质苗木的培育,积极开发温泉疗养旅游用地,加强生态绿地、公园绿地、居住绿地、生 产防护绿地及专用绿地等各种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的标准、指标和质量,建设适于生活居住的绿化环境。二、规划指标依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咸宁市区绿地规划指标如下: 到 2010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3750 公顷,规划人口 35 万人,城市总绿地面积达到 1556.25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 486.5 公顷,生产绿地 100 公顷,防护绿地 127 公顷。生态绿地面积 2954 公顷。绿地率达到 41.5%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l3.9 平方米。 到 2020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5210 公顷,规划人口 49.5 万人,城市总绿地面积达到 2364.3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 801.9 公顷,生产绿地 104 公顷,防护绿地 133.1 公顷。生态绿地面积 2954 公顷,绿地率达到 45.38%,绿化覆盖率达到 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2 平方米。超过建设部规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和国 家生态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标准。16 第四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咸宁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幕阜山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北临江汉平原,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规划充分利用咸宁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市域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将城市的山体、河流构成连续的系统,结合景观节点, 包括潜山风景区、十六潭公园、双龙山公园、麦笠山公园、温泉谷等,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为景观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在规划区范围,以市区北面的 107 国道和京广铁路防护林带为基础,东面的丘陵、农田,结合西面和南面的潜山森林公园,并沿河建设绿带,形成自然景观带,使 绿带向中心城区延伸、渗透,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和道路走向,建设城区行政、文化、体育等多功能的市民活动空间,形成以街道、建筑、交叉口、广场等为节点的人工 景观带,体现咸宁“和谐生态之城”风格。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规划结构咸宁市总体用地布局结构与城区自然山水生态特色,充分利用城中的山体水体组织城市绿地,形成“点”、“线”、“面”、相互渗透、网状结构的绿地系统模式,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形成由“水脉纵贯、一心三楔、十园镶嵌”组成的“丰”字型景观格局。1.1 一心――城市生态绿心指城市生态绿心,位于城区的中心地带,由青龙山、十六潭公园等绿地组成,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内容。这里既是城市的自然生态中心,也是城市的政治中 心(咸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之心”。任何建设都要强化“心”的力量为主题,都要以不破坏“心”的正常功能为前提。1.2 三楔――横贯城市的三条绿楔咸宁市区的三条绿楔包括北部绿楔、中部绿楔、南部绿楔,这些绿楔都是由生态绿地构成,其作用是将市区外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绿地引入到城市内部,调节城市 内的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城市景观。 北部绿楔:位于咸宁市区的北部,由双龙山生态林地、东门山生态林地、文笔山生态林地和青龙山生态林地构成,东西向贯穿市区北部,形成重要的生态廊道。 中部绿楔:横贯市区中部,以孝子山林地、浮山生态林地、十六潭公园和儿童公园为主,与沿金桂大道两侧的公共绿地共同构成市区中部的生态廊道。 南部绿楔:位于咸宁市区的南部,以潜山林地、龙潭山林地、笔架山林地、塘角山林地和其周围的公共绿地,构成市区南部的生态廊道。 三条纵向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的楔形绿地作为三大开放的通透空间,贯穿城区,形成生态廊道,将市郊新鲜空气导入城市,加强了市区与城郊的联系,使城市绿地 与郊区绿地融为一体,实现绿地系统的城乡一体化,更好地创造咸宁市区的良好环境。17 1.3 水脉纵贯――淦河自南向北形成水脉贯穿城区南北、蜿蜒曲折的淦河,作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犹如一条长长的飘带,将城区有机地连为一体。规划整治淦河,河岸两侧各留出 30-50 米宽的绿化带, 分期建设沿河以生态休闲游憩为主题的滨河生态公园,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水体生态景观的基底。 这条南北向水脉与三条东西向绿楔共同交织成生态城区“丰”字型生态景观结构格局。1.4 十园镶嵌――十个城市绿色生态公园是指镶嵌在生态城区“丰”字型生态景观结构格局之上的十个绿园,即十个市级综合性公园――香吾山公园、潜山森林公园(新建咸宁市野生动植物园)、双龙山 公园、十六潭公园、龟山公园、猫山公园、儿童公园、麦笠山公园、咸宁市人民广场、7 号用地公园。还有十个居住区级公园分布在各居住组团中,和其他公共绿地、 道路绿带共同构成星罗棋布的绿化体系。 咸宁市绿地结构的“水脉纵贯、一心三楔、十园镶嵌”的丰字型格局作为市区重要的生态廊道,将分散于市区中的大型公园绿地、公共绿地和小型的街头绿地等相 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对调节市区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1.5 节点――入口节点、交通节点和道路节点配合上述主体景观结构格局建设,还需要建设一些标志性的景观节点,包括入口节点、交通结点和道路节点等。1.5.1 入口节点 为了加强与武汉方向、广州方向、通山县方向等的联系,对城市出入口处的景观节点和咸宁火车站、咸宁长途汽车站等节点,进行重点规划,设计不同主题的景观 雕塑。1.5.2 交通节点 重点对京珠联络线和 107 国道的出入口、城区内立交桥等处加强绿化和夜景照明工程,另外,以导向明确、视线开阔为基本原则,对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交叉口进行 景观处理。1.5.3 道路节点 道路节点一般位于道路转折处、交叉点或端点,对于较长的道路,为了避免单调,往往在途中添加一些活动场所、景观点,增加道路的趣味性。1.5.4 其它节点 指城市其它重要景观点,包括公园、广场、河流水面等,对改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8 二、规划布局从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出发, 充分利用城中的自然山体与水体景观, 在做好城市水景系统规划和城市山体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结合人文景观和城市建设主框架, 组织“点”、“线”、“面”、“环”相互渗透的网状绿地系统结构模式,形成“带―楔―轴―园”交相呼应的绿地系统建设格局,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招商引资 环境.是咸宁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城市生态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本规划的生态绿地系统分为绿脉生态调控带、道路生态绿带、 滨河风景生态绿地、观光生态农业绿地等。2.1 绿楔生态调控带在中心城区的 3 条绿楔上分布着咸宁市主要的山体如双龙山、潜山、笔架山、文笔山、青龙山、浮山等,体现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景观底蕴,而且面积较大,占城市 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起着中心城区的生态调控作用。 咸宁中心城区山体较多,分布着潜山、双龙山、龙泉山、浮山、文笔山、香吾山等自然山体,对威宁市的生态环境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是中心城区的生态调控区。 规划保护和控制好 l4 片山体,以城市中心区的文笔山、青龙山、浮山等自然山体为重点,建设市级综合性公园和附属自然山体的景观绿地,形成“城市绿心”;以潜 山风景区、双龙山风景区与笔架山、龙潭山、富贵山等为中心城边缘和近郊区生态林地景观重点,形成城市绿色的基质,将中心城周围的绿地景观推进到城市中心城区, 使中心城区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丰富城市的绿色山体景观。2.2 道路生态绿带以城市干道为基础,于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重点布置绿化带的城市干道为五横三纵,五横指沿 l07 国道东段-车站路、巨宁大道-永安东路、金桂路、咸宁大道、温 泉路;三纵指沿长安大道、银泉大道和外环路,在这些道路两侧均规划 l0 米宽的道路绿化带,配置各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乔灌木植被,使四季均有绿色的景观可供 观赏。 另外,结合城市铁路、河滨、堤岸等因地制宜构筑城市防护绿地系统,沿铁路两侧设置 30 米宽的隔离绿带,沿 107 国道两侧设置 30 米宽的防护绿带,既起到了生 态作用,又可以减轻噪声的影响。外环路两侧各留 30 米宽的防护绿带,市区内部主干道两侧各留有 l0 米的绿带;河滨绿带宽度控制在 30-50 米;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 的防护绿带不低于 30 米;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 50 米的卫生隔离防护绿带。2.3 滨河风景生态绿地咸宁市区河流水系丰富,特别是永安综合组团和温泉中心组团中分布着许多小型水面,且有淦河由南向北于市区西部边缘流经市区,中心组团地区和老城区内湖 面较多,有龟山水库、十六潭、盘泗洲等。为了突出水体景观,提高城市品位,规划在保留城市现有河流水系的基础上,通过疏浚、整治、开挖等措施,形成“一河 四湖”的城市水景体系。19 一、淦河 沿淦河两侧,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建立滨河风景生态绿地,在保护河滩的同时,建设河岸林带。以淦河城区段为城市的绿色纽带,两侧宽度各 30-50 米,局部放大 规划为亲水空间,营造休闲观光、游览绿色长廊,与中心城区其它绿色景观环境相连。 淦河温泉组团段从城市中心穿过,途中经过市区的行政、商业、金融中心,可结合两侧的公共建筑和绿地景观营造城市中心的滨水景观风貌,两侧 30 一 50 米的范 围内规划为沿河绿化带,作为严格控制区,严禁非绿化设施的建设。对淦河永安组团段进行严格整治,清淤河床,划定淦河两侧 30 米的范围内为绿化景观带,作为严 格控制区,严禁滨水绿地以外的建设, 结合淦河治理,规划形成以淦河为纽带的绿色生态廊道,营造具有休闲观光、生态调节作用的滨河游憩带,与城市其它绿色景观相互连接和渗透,构成了咸宁市 水景体系的主骨架,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造条件。 二、四湖:十六潭湖、龟山湖、猫山湖和青龙湖 咸宁市地表水面较多,规划结合这些水面,局部开挖扩大,构成流畅的水面。本次规划中将位于龟山水库、十六潭公园、盘泗洲和双龙山公园东侧的水体分别取 名为龟山湖、十六潭湖、猫山湖和双龙山湖。 (1)十六潭湖 位于市政府北部,是咸宁市最大的湖面群,水域面积达到 26.9 公顷,规划为市级综合性公园,公园特色以水景为主,山景为辅,利用地形地貌分别开辟茶园、桔 园、桂花园等简易的休闲娱乐游憩设施,配置供休息、游览、娱乐设施。 (2)龟山湖 位于城市东北部龟山水库,水面面积 7.20 公顷,规划结合水面,建成游憩、休闲、观赏性公园。 (3)猫山湖 位于盘泗洲的猫山公园,沿淦河中部弯曲拐弯处,将此处河道截弯取直,使水面扩大,水面面积达 10 公顷,规划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水上公园。 (4)双龙山湖 位于双龙山公园东侧,水面面积 3.24 公顷,规划重点是保留现状水面,加强绿化建设。 由此,成宁市形成“一河四湖”的绿色水景主骨架,将零星分布于市区的水面有机组合,在保护河堤、稳定河床的同时,成为市区重要的生态联系通道,为将咸 宁市建设成为自然与城市共生的山水生态城市创造条件。2.4 观光生态农业绿地合理布局城郊农业,改变传统的草本农业,提倡木本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结合居民休闲娱乐,营建观光生态农业绿地,既提供了普及园林艺术教育的场所,又调节 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绿地率,寓教育于绿化中。 规划中将建立 7 处生产绿地,占地面积 94.6 公顷,其中 6 处分布在中心城区北部,只有潜山绿色科研基地分布于南部,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主要对异地树 种和野生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规划面积 4.5 公顷。20 三、规划分区主导城市发展的永安综合组团,温泉中心组团和咸东新城组团。 三大组团之间通过城市主干道相连,通过自然山体和城市绿心相分割,形成“品”字型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格局。21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85-200))执行的标准、此次规划将先咸宁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 (G5)5 大类。 到 2020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5210 公顷,规划人口 49.5 万人,城市总绿地面积达到 2364.3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 801.9 公顷,生产绿地 104 公顷,防护绿地 133.1 公顷。生态绿地面积 2954 公顷,绿地率达到 45.38%,绿化覆盖率达到 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2 平方米。超过建设部规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和国 家生态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标准。咸宁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 1 用地代号 R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C1 C2 2 C C3 C4 C5 C6 C9 3 4 5 6 7 M W T S U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8 G G1 G2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用地名称 面积(ha) .1 124.4 340.7 9.0 31.3 55.9 348.9 8.9 920.0 178.0 70.6 566.5 75.2 802.2 609.7 89.8 占城市建设用地(%) 31.23 17.67 2.39 6.55 0.17 0.60 1.07 6.71 0.17 17.69 3.42 1.36 10.89 1.45 15.43 11.72 1.7322 G3 9 合计 D 特殊用地防护绿地102.7 45.0 5200.61.97 0.87 100.00建设用地面积主城区绿地规划指标汇总表(2020 年)序号 1 2 3 小计 4 中计 5 合计 G5 其他绿地 G4 附属绿地 类别代码 G1 G2 G3 类别名称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规划面积(公顷) 801.9 104.2 133.1 5.1 4 5318.3 (不记入城市建设用地)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15.4% 2% 2.5%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16.2二、公园绿地(G1)规划2.1 规划原则根据景观生态学中种群迁移可达性原理,保证公园绿地的数量,并提高其生态质量。据研究证明,一般动物和植物的可达性距离约在 1-2 公里范围。当生物物种群 之间的距离超过可达范围时,就要设计新的栖息地,因而规划以 2 公里为最大服务半径,以 500 米为最佳服务半径,规划各级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的选址尽量靠近大型自然生态基质和绿色通道,使公园绿地与大型生态基质、绿色廊道共同形成生态绿地网络化系统。 公园的效益应趋于综合化,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审美及游憩效益,以较大的绿量、优美的园貌和适宜的服务半径,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市民,装扮城市 面貌、改善城市生态。咸宁市公园分布控制指标项 目 分 类 面积(公顷) 30 10-25 服务半径(米) 0-1500 徒步时间(分) &30 10-15城市公园市级公园 区域性公园23 社区公园/小区游园&10300-5004-52.2 规划内容2.2.1 城市公园 G11 规划建设具有游憩、娱乐、休闲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 l0 个,其中市级公园 7 处:香吾山公园、十六潭公园、龟山公园、猫山公园、双龙山公园、潜山森林公园(含 新建的市动植物园)、儿童公园,区域性公园 3 处:麦笠山公园、咸宁市人民广场、7 号用地公园等,合计面积 640.93 公顷,各公园建设规模及具体规划内容详见表:市级综合公园规划一览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香吾山公园 潜山森林公园(新建咸宁市野生动植物园) 双龙山公园 十六潭公园 龟山公园 猫山公园 儿童公园 麦笠山公园 咸宁市人民广场 7 号用地公园 名 称 面积(公顷) 位 置 公 儿童游乐园 植物园、动物园 植物园 游憩、生态、观赏 游憩、生态、观赏 水上游乐园 儿童游乐园 植物园 游憩、生态、观赏 游憩、生态、观赏 园 内 容 级别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区级 区级 区级34.0 潜山路的交汇处 200.0 金桂桥旁 100.0 京广铁路和淦河交汇的西南部 147.3 咸宁大道北侧 43.1 银泉大道西侧,车站路南侧 42.4 长安大道西侧,猫山路南侧 38.0 浮山北侧 12.3 滨河西路 12.8 沿淦河河道 11.0重点公园介绍: 1.潜山森林公园:新建咸宁市野生动植物园,利用潜山现有良好的生态植被系统,适当增添一些游览步道、休憩场所、景观设施、游乐设施,创造一个供市民休 闲、养生、增长知识的专类公园。 2.双龙山公园: 位于双龙山公园东侧,水面面积 3.24 公顷,规划重点是保留现状水面,加强绿化建设。 兴建植物园,利用双龙山现有良好的生态植被系统,适当增添一些游览步道、休憩场所、景观设施,打造一个供市民休闲、养生、增长知识的专类公园。 3.十六潭公园: 位于市政府北部,是咸宁市最大的湖面群,水域面积达到 26.9 公顷,规划为市级综合性公园,公园特色以水景为主,山景为辅,利用地形地貌分别开辟茶园、桔 园、桂花园等简易的休闲娱乐游憩设施。 利用十六潭公园现有良好的生态植被环境和大小不同的水面,修缮和增添一些游览步道、休憩场所、景观设施、游乐设施,使十六潭公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市24 民休闲、游憩、观赏优美的生态环境的绝佳处所。2.2.2 社区公园 G12 结合居民日常活动所用场所,在每个居住区中设置绿地,这种绿地以公共开放绿地为主,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一般居住区级公园的面积不低于 2 公顷,小区游 园的面积人均不低于 1 平方米,并且集中绿地总面积不低于 4000 平方米,并配以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日常游憩提供场所,本规划共设有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共 9 处合计面积 50.46 公顷,详见下表:社区公园规划一览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 1 号用地公园 2 号用地公园 3 号用地公园 4 号用地公园 5 号用地公园 6 号用地公园 8 号用地公园 9 号用地公园 桂花公园 称 面积(公顷) 位 置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小区游园游憩、生态、观赏 备 注4.3 咸宝大道东侧,河堤北路西侧 6.1 怀德路北侧 4.7 中心巷西侧,斧头湖管理局旁 3.3 新客运站西南侧 8.9 武广铁路客运站前 9.1 学苑路西侧 4.6 原前姑山生态林地 7.7 永安东路西侧 1.9 京广铁路和淦河交汇的东南部2.2.3 带状公园 G14/街头绿地 G15 街头绿地和带状公园是属于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一般位于城市道路之外,或沿河流设置,形成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河带状 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规划街头绿地设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等处,既能形成良好的街道景观,又便于居民使用,为居民提供方便的日常活动空间,具 有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规划面积 122.76 公顷,详见下表带状公园/街头绿地规划一览表序号 1 2 3 4 名 环湖路小游园 淦河东西岸游憩带 滨河生态公园 火车站广场 称 面积(公顷) 位 置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街头绿地 备 注1.86 淦河北侧,人民政府前 83.06 沿淦河河道两侧 5.50 沿淦河河道,滨河东、西路两旁 0.80 桂花北路,老火车站前25 5 6 7 8双泉绿化岛 八斗角小游园 香泉公园 其他街头绿地0.79 永安东、西路与银泉大道交汇处 0.24 107 国道与火车站路交汇处 0.33 咸宁大道与贺胜路相交处,香泉小区旁 16.92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2.2.4 纪念性公园 咸宁市烈士陵园于原地改扩建,占地面积约 1 公顷,将浮山火葬场搬迁至宝塔镇野马垅林场处,保留帅尔山公墓,作为开放式纪念性公园。三、生产绿地(G2)规划3.1 规划原则生产绿地是指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包括苗圃、花圃、草圃、药圃以及园林部门所属的果园与各种林地。由于生产绿地担负城市绿化工程所需苗木、 草坪及花卉植物生产培育等方面的任务,因此,一个城市生产绿地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园林绿化效果。 按照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成[ 号文件),城市生产绿地面积应占建成区面积的 2%以上。 根据绿地系统规划步骤及树种规划的要求制定生产绿地的树种规划,保证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及一般树种的规划,遵循以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为主的原则,有计划 引进、驯化外地树种,丰富苗木品种,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形成优势产业。 做好濒危植物及特色植物保护基地的生产规划。加大园林植物引种、育种、科研力度。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扶植其他行业、集体,尤其是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发展经营园林苗木,推动园林绿化产业发展。3.2 规划内容规划中将建立 7 处生产绿地,占地面积 94.6 公顷,其中 6 处分布在中心城区北部,只有潜山绿色科研基地分布于南部,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主要对异地树 种和野生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规划面积 4.5 公顷。四、防护绿地(G3)规划4.1 规划原则防护绿地是指为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而设置的防护林地。如城市防风林、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隔离带,以及为保持水土、保护水源、防护城市公用 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而营造的各种林地。26 规划原则确定如下: 4.1.1 对城区内水源地、河道、湖泊、水塘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进行重点保护而设置的防护林地,主要功能为保持水土、维持水域面积、平衡城市空气湿度、进 行水体及水源涵养,保持生态良性循环。 4.1.2 设绿色通道工程,重点是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的防护林建设。进行铁路干线、支线沿线的拆违及绿化规划,改变市区的铁路沿线环境状况。 4.1.3 在城市外围高速公路及快速环道的两侧进行防护绿地的建设,预留出足够宽度的防护绿地,以防止噪声和汽车废气污染。 4.1.4 重污染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护治理,同时在其周边设置足够的防护绿地。 4.1.5 文物古迹周边结合城市绿地建设,设置有防护功能的林带。 4.1.6 穿过城市用地的高压电线走廊设置安全隔离绿化带。 4.1.7 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工业区内部设置卫生防护林带。4.2 规划内容规划防护绿地 133.1 公顷,结合城市铁路、河滨、堤岸等因地制宜构筑城市防护绿地系统,规划铁路两侧各留 30 米宽的防护绿带;外环路两侧各留 30 米宽的防护 绿带,市区内部主干道两侧各留有 l0 米的绿带;河滨绿带宽度控制在 30-50 米;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带不低于 30 米;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 50 米的卫生隔离 防护绿带。五、附属绿地(G4)规划5.1 规划原则道路、单位、学校、工厂内的绿化用地,不参与城市用地平衡,在城市绿地分类中属附属单位绿地,绿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是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因而从其规划、 建设到以后的日常维护管理,都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营体制,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执行,以确保各单位绿地和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实现。 根据城市各类用地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其绿地面积的指标(即城市各类用地的绿地率),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的依据,并对各有关单位提出绿地建设的量化要求。 达到全面控制城市绿量,确保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实现。 市区道路绿化规划的总体构想是在发挥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的绿化网络,其中,应做到重点路段的绿化、美化应与普遍绿化相结合, 主要干道两侧的树种既要突出道路绿化的生态及防护特色,又要成为城市绿地与外界绿化环境沟通的主要通道。 依照国家级地方有关城市绿化建设的法规条例等严格管理,以立法手段检查、督促,做到“依法建绿”。27 5.2 规划内容5.2.1 居住区附属绿地 居住区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为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一定的居住绿地,此类绿地属于居住用地。居住区 绿地可结合小游园或儿童、老年人活动场所,在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适当的户外活动、交流场所。居住区绿地的树种要求以常绿树种为主,避免选择 有落粉落刺和易生虫的树种,以免影响居民生活。 居住用地在主城区内的不同区位条件,对居住用地内 (不含居住区公园) 的绿地实行不同的控制要求:核心城区内绿地率控制在 25%以上;属旧城改造的居住用地, 绿地率控制在 25%以上,新建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 30%以上。综合组团内拆迁改造的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 30%以上,新建居住区控制在 35%以上。对于城市外围地段,一 类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 40%以上,二类居住区绿地率控制在 35%以上。5.2.2 其他附属绿地系统 专用绿地系统指行政、事业、学校、工矿企业等内部的绿地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附属绿地,这些绿地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及要求,选择绿地的形状及树种,其面积 较小,形式灵活多样,是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的补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附属绿地在考虑符合内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工业附属绿地的规划,要根据工厂性质和污染类型,选择吸附性强、抗污染性强的、具有净化空气能力的树种进行布置,以降低污染的影响,创造卫生、安全的工 作环境。各项附属绿地指标工业企业单位附属绿地 1 2 一类工业 二类工业 公共设施单位附属绿地 1 2 3 4 5 6 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体育设施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市政设施单位附属绿地 1 水厂污水处理厂 绿地率 25% 30% 绿地率 30% 35% 40% 45% 40% 30% 绿地率 40%28 2 3殡葬设施用地 其他市政设施用地 其他 仓储单位附属绿地 特殊用地40% 35% 绿地率 20% 35%5.2.3 道路绿地系统规划 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规定:园林景观路的绿地率不小于 40%;红线宽度大于 5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 30%;红线宽度大于 40-50 米的道路绿地率 不小于 25%;红线宽度小于 4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 20%。根据咸宁市实际情况,重点布置绿化带的城市干道为五横三纵,五横指沿 l07 国道东段-车站路、巨宁大道永安东路、金桂路、咸宁大道、温泉路;三纵指沿长安大道、银泉大道和外环路,在这些道路两侧均规划 l0 米宽的道路绿化带,配置各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乔灌木 植被,使四季均有绿色的景观可供观赏。 道路的行道树应选择落叶树种,既保证了夏季的遮阴和冬季的日照。结合咸宁市的特点,可以采用法桐、香樟、广玉兰、桂花作为行道树骨干树种。 主要道路树种搭配: 五横: l07 国道东段-车站路:主要行道树法桐,辅以红继木、大叶黄杨、洒金柏等色叶灌木。 巨宁大道-永安东路:主要行道桂花、樟树,辅以杜鹃、十大功劳、木槿、含笑等灌木。 金桂路:主要行道树桂花,辅以海桐、南天竹、小叶栀子、笔柏等灌木。 咸宁大道:主要行道树桂花、樟树,辅以红继木、女贞、法国冬青、春鹃等灌木。 温泉路:主要行道树樟树、桂花,辅以侧柏、女贞、红叶石楠、黄杨等灌木。 三纵: 长安大道:主要行道树樱花、桂花,辅以紫叶李、金叶女贞、南天竹、黄杨、红继木、紫薇等灌木。 银泉大道:主要行道树锦叶白兰、桂花,辅以红继木、法国冬青、金叶女贞、紫薇等灌木。 外环路:主要行道树樟树、桂花,辅以法国冬青、龙柏、十大功劳、海桐等灌木。城区主要规划道路一览表编号 1 道路名称 咸宁大道 起点 贺胜路 淦河大道 止点 淦河大道 龙潭新桥 道路等级 主干道 主干路 规划红线宽(m) 60 42 长度(km)
&40% 城市景观道路 绿地覆盖率(%) 备注29 贺胜路 贺胜路 2 银泉大道 咸宁大道 永安东路 3 淦河大道 中心花坛 银桂桥 4 5 6 7 8 10 11 12 13 学苑路 温泉路 贺胜路 咸宁大道 马柏大道 岔路口 龙潭路 14 十六潭路 长安大道 桂花中路 银泉大道 15 金桂大道 沿河路 长安大道 沿河路 16 青龙路 长安大道 银泉大道 17 18 文笔大道 永安东路 长安大道 咸宝路 外环路 长安大道 双鹤桥 文笔大道 巨宁森工 107 国道 贺胜路 潜山 松林路 岔路口 外环路外环路 咸宁大道 永安东路 107 国道 银桂桥 双鹤桥 文笔大道 永安东路 官埠镇 贺胜路 潜山 龙潭桥 107 国道 温泉桥 咸宁大道 岔路口 马桥 长安大道 桂花中路 银泉大道 外环路 长安大道 规划东边界 长安大道 银泉大道 规划东边界 永安东路 双峰路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北环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42 42 45 55 30 42 45 30 55 42 30 15-20 30 30 40 40 42 22 15 15 30 30 55 30 30 30 42 36882 65 89 572 &40% &30% 4320 &25% &20% &40% 02 5 793 6 22 35 &20% &40% &40% &25% &20% 交通性 城市景观道路 交通性、景观性 交通性 综合性 &40% &20% 生活性 林荫道 交通性 综合性、景观性 &25% 交通性 &40% 城市窗口路 &20% &40% 城市景观道路 交通性 承担过境交通, 缓解城市主干道压力 交通性 旅游线路 综合性 旅游线路 &25% &25% &40% &40% 综合性 城市窗口路,交通、景观性 城市景观道路30 双峰路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教育路 龙泉路 塘角路 怀德路 南大街 南门路 猫山路 沿河路 沿河东路 潭惠路 市府路 万年街 潜山路 桂花街 巨宁大道 双峰路 车站路 桂花北路 咸宝路 龟山路 鱼水路 咸宝路 火车货站 火车新客站 火车新客站 永安西路 双峰路 怀德路 咸宁大道 滨河东街 温泉路 淦河大道 金桂桥 潜山路 教育路 温泉路 马柏大道 万年街 咸宁大道 枫林路 火车新客站 怀德路 怀德路 长安大道 永安西路 永安东路 十六潭路 长安大道规划东边界 107 国道 永安东路 107 国道 文笔大道 107 国道 规划东边界 107 国道 滨河西街 温泉路 茶花路 金桂桥 淦河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站建设的技术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