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都是散户最多能买多少股票买的

为啥大多数散户必定亏钱?
为啥大多数散户必定亏钱?
——心理学层面的分析
  天朝股市有句老话——【一赚二平七赔】。实际情况比这更糟——不论是哪一轮牛熊周期,赔钱的股民应该都不止七成。&
  实际上,股民亏钱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处于不同的层面/领域。今天这篇,俺先从心理学领域进行分析。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从众”的现象
  “从众心理”又称为“羊群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学效应。在股市中(尤其是“中国股市”),从众心理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每逢牛市,都会有大量的民众去证券公司开户;比如2007年的牛市,很多散户跟风买入“中石油”(大都被深套);比如今年的牛市,很多散户跟风买入“中车”(再次被套)。
  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从众/跟风/随大流”。
◇“从众”的根源
  在咱们天朝,为啥“从众心理”如此普遍捏?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又得聊到天朝的教育体制了(这是俺第N次抨击天朝教育)。
  要克服“从众”,关键的一点是——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而“独立思考”恰恰是大多数天朝民众非常欠缺的。为啥捏?因为天朝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灌输式教育”。为了实现高效率的“灌输”,就必须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老师——老师说啥就信啥。于是捏,“盲从”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从众”在经济领域的弊端
  俺在2014年年初写过一篇《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里面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人满为患的康庄大道反而变成羊肠小道,而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却如同康庄大道。
  上面这句话,在股市也同样适用。
  因为 A
股市场是以投机为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零和博弈”(严格来讲,是”负和博弈“)。假设某个策略会亏钱,那自然没啥好说的(参与该策略的人都亏钱);反之,如果某个策略是赚钱的,但由于跟风效应导致使用该策略的人很多,那么该策略的利润将会被摊薄。
  所以,在天朝股市里面【随大流】,你要么亏钱,要么只能赚到小钱。
★攀比心理(虚荣心)
  前面提到——从众心理导致牛市期间有大量的散户入市。除了从众心理,还有另一个心理学因素也导致大量【新增】股民——这个因素就是“攀比心理”。
  假设你是个从来不炒股的屁民,而你身边有个人(不妨称之为“张三”)去炒股了。
  之前,你一直认为张三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你。而张三竟然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大赚一票,并且还跑过来跟你吹嘘。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做到心如止水吗?俺非常确信:大部分民众在这种情况下,心理都会不平衡。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参与到股市当中的。
  俺个人认为:“攀比心理”是第二个导致民众盲目杀入股市的心理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从众”)。
★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的表现
  在前2个月的博文中,俺分享过巴菲特【最著名】的一篇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股神巴菲特,大伙儿应该都知道,俺就不介绍了。在这篇演讲中,巴菲特提到了几十名“超级投资者”——这些人都是连续20~30年显著跑赢大盘。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信徒(巴菲特本人是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门生)。这样的事例就很有说服力——说明这批超级投资者【不是】纯粹靠运气的。也说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那套【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既然如此,为啥天朝的股民中,很少有人贯彻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
  俺听到一种说法是:因为天朝股市是政策市,所以价值投资不灵。对这种论调,俺不敢苟同。
  俺个人的观点是:很多股民不采用价值投资理念,是因为他们觉得价值投资的致富效果太慢了。大部分天朝的股民,都幻想着快速暴富(比如短时间内,财富翻几番)。这样一种心态,也就是俺经常唠叨的“急功近利”。
  在这轮牛市中,“创业板”的泡沫远远高于主板,原因也就在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创业板都是“小盘股”。同样的资金量,炒作小盘股可以获得很高的涨幅。所以大部分散户都蜂拥杀入创业板市场。当大盘到了5000点附近,某些创业板的股票,市盈率竟然到了“几千”的数量级,简直令人无语。
◇“急功近利”的危险性
  俺在博客评论区跟读者交流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风险与收益的对等性”。通俗地说就是——你要追求高收益,就要冒高风险。
  所以,当大部分股民在追求快速暴富的时候,他们已经置身于高风险的投资环境。而大部分散户又恰恰是不懂“风险管理”的——不信你去问你周围的股民,很多人连“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这类概念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止损策略”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谁会被送进“财富绞肉机”呢?当然就是这群啥都不懂的散户嘛。
  稍微跑题一下: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有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东东?其实也有,但是这种东东通常需要一定的门槛(竞争壁垒),不是散户所能够参与的(所谓的散户,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不掌握任何竞争壁垒的群体“)
  有空的话,俺会写一篇博文,聊聊“竞争壁垒”和“竞争力分析”这个话题。
★幸存者偏见
◇啥是“幸存者偏见”?
  关于这个概念,俺专门写过一篇博文《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罗嗦了。
◇“幸存者偏见”对散户的影响
  在牛市期间,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特地报道一些股民暴富的案例(比如某某人才入市几天,资产翻多少倍)。那么这些媒体的读者,看多了这类报道,就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牛市很容易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另外,股民之间聊天的时候,很多股民总是喜欢拿自己最得意的某个操作来吹嘘(比如买了某个股票,多少天之后,赚了多少倍)。这个现象很好理解——虚荣心作怪嘛——跟别人聊天,当然要吹自己最成功的操作,但对自己失败的操作避而不谈。
  由于大部分股民都有这个毛病,于是股民之间的沟通,就会陷入“幸存者偏见”——大家相互之间看到的,都是辉煌战绩。如此一来,就会加剧散户盲目乐观——感觉好象是随便搞搞,都能赚到很多钱。
★错误的归因
◇啥是“归因”?
  关于“归因理论”,俺在5年前就聊过了——当时写了一篇《“心智模式”系列:你是如何看待成败的?——兼谈有效归因》。
  建议大伙儿先看完那篇,然后再往下看本文。
◇两种风格的“归因”?
  大部分平庸的人,都会陷入一些错误的(不好的)归因。比如说:当他们成功的时候,他们会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当他们失败时,就归因于环境和运气差。
  相反,那些比较优秀的人,会采用相反的归因——成功时归咎于环境和运气,失败时归咎于自己的缺点。
  这两者归因方式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前者容易让人自满(止步不前),而后者可以让人不断进步。
  引申阅读:
  在心理学的“思维谬误”里面,有一个不太有名的谬误叫做——“基本归因谬误”(洋文叫做“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对这个概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维基百科(链接在“这里”)。
◇股民容易产生哪些“错误归因”?
  刚才聊到两类归因方式。天朝的股民,显然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人。所以,大部分股民的归因方式是前者。
  于是捏,牛市中赚到钱的股民,大都归因为“自己很牛逼”。股市里面流传一句话——牛市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自己是股神——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这样一种错误归因,会让散户们产生一种强烈的但又是虚假的自信。前面俺说了——大部分散户都缺乏风险意识。少数散户就算有风险意识,也会被这种“虚假的自信”淡化掉。
★选择性失察
  “选择性失察”这个概念,俺虽然没有专门写博文聊过,但已经在好几篇博文中零星提及(比如聊“偶像崇拜”那篇,比如聊“光环效应”那篇)。
  刚才说到——“错误的归因”会让牛市中赚到钱的散户产生虚假的自信。而这种“虚假的自信”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那就是“选择性失察”。
  所谓的“选择性失察”就是——只看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对不符合的信息直接忽略掉。股民们一旦产生“选择性失察”,就会直接忽略掉各种风险预警的信息。
  实际上在这次股灾之前(3月~6月),一些有良心的媒体(尤其是外媒)和经济分析人士已经反复强调 A
股的泡沫和杠杆化非常严重。但是又有多少股民听得进去捏?那些被“虚假的自信”冲昏头脑的散户,根本听不见任何警告。
★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
  中国股市里面的股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以这轮牛市为例:
第1类股民:
他们真心相信朝廷忽悠的所谓“改革牛”。
第2类股民:
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压根儿没有啥“改革牛”,只有泡沫。整个 A
股市只不过是在玩“击鼓传花”。就看哪些傻逼接最后一棒。
  “第1类股民”显然是深度脑残,咱们就不去说他们了。如果你不幸属于这类人,强烈建议你:把俺博客关于”思维方式“和”洗脑“的博文全都看一遍。
  咱们重点来说说第2类股民——既然他们知道这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博傻),为啥还要冒风险继续玩下去捏?他们为啥不见好就收捏?
  俺简单分析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贪婪心理
  “贪婪”是非常基本的人性特征。
  由于这轮牛市的涨速非常惊人,很多股民就算有“见好就收”的念头,往往也舍不得抛出手中的头寸。他们心里会想:手头这些股票每多持有一天,账面上就会多出很多钱。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跟刚才提到的“过度自信”有关联性。
  因为“过度自信”,很多股民误以为自己可以在趋势反转之前逃出。可惜的是,他们这种“过度自信”同时也是“虚假的自信”。他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牛逼。
  实际上,在一个极度泡沫化的投机市场,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顶部在哪个时间哪个点位(就算有人能提前说中,那也是瞎蒙的)
  【不要】寄希望于“技术分析理论”。俺曾经提到过:金融市场是混沌系统。对混沌系统是【不可能】作出【精确】预测的。所以“技术分析”也不行。
★“沉没成本谬误”和“损失厌恶情结”
  前面聊了散户们为啥会:盲目入市、盲目选股、盲目持有。在本文结尾部分,再来聊一下散户为啥会被“深度套牢”。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沉没成本谬误”和“损失厌恶情结”。
  关于这两个玩意儿,俺同样在以前聊过。之前那篇博文是:《思维的误区:从“沉没成本谬误”到“损失厌恶情结”》。所以本文这里就不作名词解释了。
  在之前那篇博文中,俺提到了:人类“对损失的厌恶”其程度要远远高于“对收益的喜好”。这可不是俺瞎掰的,有充分的心理学实验佐证。而且这个特点也可以从“进化心理学”得到解释(如下):
  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处于原始社会的时间很长(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数量级),而人类文明史却很短(也就几千年)。几千年的时间,不足以让大脑产生显著的进化。所以咱们的大脑,实际上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
  在原始社会阶段,每个人类个体的生活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哪怕很小的损失,也会导致个体毙命。所以才会进化出非常强烈的“损失厌恶情结”。
  因为这个情结非常强烈,所以在金融市场上,大部分人无法严格贯彻止损策略。很多人在本该止损(割肉)的时候,却抱着侥幸心理在观望,希望过几天能够反弹。
  如果是在“牛市周期”,问题倒不大;一旦到了“熊市周期”,这种心态就非常危险了。因为熊市周期,股票会越跌越低。于是在“损失厌恶情结”的影响之下,你就更加不忍心割肉止损。然后就变成“深度套牢”。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股市点评:一头伪装成“改革牛”的“杠杆牛”
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
思维的误区:从“沉没成本谬误”到“损失厌恶情结”
“心智模式”系列:你是如何看待成败的?——兼谈有效归因
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关于“社会认同”和“从众心理”——从连环跳楼事件说起
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program-/2015/07/China-Stock-Market-Psychology.html
微信直接call
汉钟策略公众微信号:po_no1
或扫描二维码:
我的更多文章:
( 21:03:11)( 19:07:05)( 14:21:26)( 08:56:42)( 06:57:40)( 17:01:43)( 08:31: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大多数散户都赔钱?深度干货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都赔钱?深度干货
上篇文章笔者提到了股票市场有七亏两平一赚之说,可见大多数散户是赔钱的,到底是为什么呢?看完一位绝望的投资者自2015年3月份入市至今2年5个月的全部交割单,我沉默了——或许这就是男默女泪吧。这个账户陆陆续续投入到股市70多万,到现在账户里只剩下6万左右,亏损比例高达90%以上——操盘小助手见过因为加杠杆爆仓的账户,也见过亏损金额巨大的账户,这是第一次见没用任何杠杆,亏损比例却如此巨大的账户。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个账户,看看他是如何在股市从70多万亏到只剩6万的。整个交割单实在太长,没法一一列出来,我用程序跑了一下,把他操作过的股票,以及各个股票最早什么时候操作的,以及在各个股票上的整体盈亏情况做成了表格。1 过度交易这2年5个月里,有604个交易日,这个账户有300多个交易日进行过交易,每个交易日不止交易一次,总共进行了接近900次买卖操作,参与过180多只股票。本金70W的账户(70W并不是一次性投入的,是陆陆续续加进来的),产生的成交金额高达1亿零60多万——为券商贡献了2万多元的佣金——券商最喜欢这样的客户;为国家贡献了5万多元印花税——有的人在家炒股不参加工作,觉得没为国家交税,心里愧对社会愧对党国,见了人都不好意思抬头,其实大可不必,股民为国家交的税不比其他人少。印花税是大头,佣金其次,再加上经收费、过户费、证管费,大约8W——不算不知道,不起眼的各种这税那费,居然高达本金的11%以上。也就是说他的亏损有百分之十几以上是摩擦成本。小伙伴们,你的摩擦成本有多少呢?频繁交易固然手爽,更有参与感,甚至你幻想通过短线高频交易获取高额回报,但你考虑因此付出的印花税和佣金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了么?2 从不考虑仓位控制这个账户几乎每次都是全仓或者半仓以上买入,从来没有考虑过仓位控制。在牛市这样可能会尝到点甜头,但到了熊市都会还回去。这个账户入市了两年半,只有半年是牛市,其余不是暴跌就是震荡市——吃了一顿肉挨了几顿打。经常重仓的人,都是心急的人——想着在股市里赶紧捞一笔,好去盖房子娶媳妇。但心急的人在股市里往往讨不到什么好处。人无前后眼,市场也是变幻莫测,一旦你的资金全部换成了股票,就变得十分被动,只能听凭市场涨跌——涨了大口吃肉,跌了宛若吞翔。中国股市素来熊长牛短,长期不进行仓位控制的结果肯定是吞翔多吃肉少。小伙伴们,仓位控制虽然不能直接为你带来利润,甚至有时你还会因为“当初怎么不重仓”而懊悔,但长期来看,仓位控制可以帮你在这个市场活得更久。拿多少钱炒股,每次仓位控制到什么水平比较合适呢?最简单的考量方法——下单时、伴随着涨跌时心跳并没有加快,收盘之后脑子里不会老去计算如果涨了能赚多少,跌了要亏多少。3 无原则地追涨杀跌这个账户基本上每次买入股票都在红盘时或者分时线忽然往上时,给人的感觉是哪里红往哪里钻。这也是很多股民经常犯的错误,也是羡慕、嫉妒在现实中得不到解决来股市里发泄的典型特征。现实中别家的女儿嫁了个富翁、别家的儿子考了第一,可能让你羡慕或者嫉妒,但羡慕嫉妒之外你无可奈何——顶多把自家的闺女儿子骂几声出出气,又不能把闺女儿子退换货。但到了股市就不一样了,账户是你的,看到别的股票涨了,自己的没涨,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怎么办?自己也去追着买呗——把手里没涨的或者暂时涨得不如别的的,直接剁掉,剁着剁着就剁没了。尤其是在熊市,追涨被埋的概率特别大——大多数股票每次上涨几乎都是为了套一批新人进来。还有一点,他虽然追涨杀跌,但却不敢去追当时的龙头。实际上,龙头本身有溢价效应,追龙头的风险远远小于追后面的杂牌军。像这个账户似的到处乱追,还不如只追龙头。次奥盘。未完待续。。。。。。。。。。。。。。。喜欢的朋友点下关注,今后学知识不迷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作者最新文章您现在的位置:
专业人士感慨: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专业人士感慨: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如果你从未如此痛心地对自己咆哮过,或者后悔过,那么可以肯定,你还算不上长期奋战在一线中的炒股大军中的一员。
  尤其鉴于这两年股市的表现,相信投身A股市场的朋友,对亏损应该都有切肤之痛。
  中国基金报日前登载的一篇文章,让我惊诧不已;同时,也坚定了我有更充分的理由,来撰写这篇或可改变你一生投资理念的文章。
  这篇报道称:申万活跃股指数,代码801862。该指数基期设定于日,起始点位1000点。根据公告,自日收盘后在发布了18年以后,却不再更新了。该指数这18年以来跌幅达到99%。仅剩10.11点。
  这是怎么了,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下内中详情。
  编制活跃股指数的意义,其实就是假设投资者一直投资于A股市场最活跃的股票,最终看看能取得怎样的回报。其基本编制规则,是选取周换手率最高的前100家公司,计算其涨跌幅,然后每周轮换股票。
  也就是说,假设投资者一直买入交易最活跃的100个股票,并按周更新。
  结果,这个指数在发布18年以后的日,报收于10.11点。是的,你没看错,从1000点跌到10.11点,而不是1,011点,下跌幅度达到99%。而且,这还没考虑调仓中可能产生的冲击成本和交易费用。
  所以,如果有这样一个投资者,孜孜不倦的在这18年之中,持续买入A股交易最活跃的股票,那么他可以亏的几乎一分钱不剩。这,就是申万活跃股指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其实,这个活跃股指数属于申万风格指数族,而风格指数包含了其它风格的指数。
  从其它指数来看,从日的1000点至今,表现最好的是低价股指数,日(下同)收于9175点,其次则是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指数,分别收于6671点和6305点。
  而表现最差的,则恰恰是高市盈率指数、高市净率指数,分别收于1036点和1314点。当然,如果活跃股指数还在的话,那么它会妥妥得以10点左右,排在倒数第一。
  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绝大部分散户是永远亏钱的了。
  很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赚了指数不赚钱,空吆喝。&&算上利息,我还在赔钱。可好多股票都翻番了,我却亏钱,你说这炒的是哪门子股?如果当时买指数就好了&。
  赚了指数没赚钱,其实是股市里的一个普遍现象。
  有媒体做了调查,即使今年年初到现在,依然有接近7成的股民&赚了指数没赚钱&。2638点抄的底,却在3200点被套30%;2700抄的底,却在3100砍仓了。
  据统计,在参与调查的1035位股民中,零收益者占17.14%,而负收益者占68.57%。
  分析原因,无非以下四类:即追涨杀跌型、过度悲观型、抱错个股型和频繁交易型。
  曾有一位投资者问了我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对自己的投资很失望,我无法战胜市场,我克服不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如果我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一只基金20年不动,你说我该选什么基金呢?
  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指数基金。
  所谓指数基金,指的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通俗点说,也就是如果你买了指数基金,那么大盘涨你涨,大盘跌你跌。基本不用考虑选股、买入卖出时间点等,想知道收益,直接看该指数对应的大盘涨跌幅就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指数基金理财,会被称为&傻瓜理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要买指数基金?
  如果你看过基金业最近3-5年的业绩排名的话,就会发现,基金业绩排行榜上TOP10里的名单,没有哪一年是重合的,甚至于连主角都是风水轮流换,去年排名第一的基金,今年可能直接掉出前50名了。
  这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或策略可,以适用于任何市场环境,尤其是在当前股市震荡环境下。
  除此之外,主动型基金(也就是由基金经理自己挑选基金构成,并补仓减仓操作的基金),与属于被动型基金的指数基金相比,前者费用更高,毕竟它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而指数型基金相对简单粗暴。
  另外,从收益来看,由基金经理主动操盘的基金跑赢大盘的并不多,这个我们从基金业绩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指数型基金,可以说简单方便(一看就懂)、直观透明、费用还低(管理费用低)。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指数呢?
  我的答案是:优选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2005年由证监会牵头,中证公司着手创建的,打通沪深两市的一个市值风向标,集聚了两市最具价值的优秀企业。
  上证50指数由上交所于2004年1月公布。该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且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在人类的诸多行为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像炒股那样,让很多聪明人都显得愚蠢至极。然而,能被时间证明,战胜人性弱点的妙招之一,就是投指数基金。
  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都感叹:在大牛市中,几乎不可能战胜指数基金。
  投资大师巴菲特16年连续8次公开推荐指数基金,他说,&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
  投资不仅是买入,更是卖出。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卖出基金呢?
  尽管巴菲特强调称,要尽可能地长期投资指数基金,频繁买卖反而会使收益更低,但巴菲特绝没有说过死了也不卖。
  很多基金公司和银行总是告诉基民买这个买那个,但很少指点客户如何卖出。就像种菜一样,会种,更要会收,不会收,可能就烂在地里。
  故而,指数基金投资不能走极端,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变化灵活应对。一般来说,应该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太急躁:短投不如长投。
  短线频繁买卖,成本更高,收益更低。长期投资,坐看潮起潮落,只要经济持续增长,股市就会持续上涨,正如巴菲特所说:用屁股赚的钱比用脑袋赚的钱更多。
  第二不要太贪婪:该止盈就止盈。
  买入后就一直持有,死了也不卖,可能不卖就死了。
  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年暴跌到1664点,让你赚到手的钱又吐回去甚至本金也亏损,就是最大的教训。赚钱了,股市被过于高估了,该卖出就得卖出。
  第三不要太固执:该止损就止损。
  很多人喜欢赚了就跑,有些小利就落袋为安。有些人则走另一个极端,亏了也不卖,结果越套越深,越亏损越长期持有。其实,如果股市明显过高,该止损就要迅速止损,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没时间、没精力、也没能力,那么你战胜市场的可能性极小。这样的你,最好的选择不是去战胜市场,而是跟随市场。
  就像你去购物一样,如果你不懂,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看看哪个牌子、哪种产品最畅销,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既安全又可靠。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投资指数基金是最简单的投资方法,能够让你长期战胜包括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其实股神巴菲特也一直看好指数基金。在2016年股东信中,巴菲特就再次表达了对指数基金的看好,他说:
  &如果要立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非常理性(聪明)的巴菲特自己很明白,伯克希尔过去的巨大成功,并不代表未来还能取得巨大成功。
  他早就说过,即使推倒重来,他也无法复制过去伟大的成功;如果建议仅集中投资一个伟大公司,其实就是孤注一掷;而标普500指数基金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对一个公司,其风险也就是五百分之一。大多数股票基金经理都无法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
  因此,一般而言,不管是职业人员管理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还是个人股民,都落后于大盘指数。
  这种指数基金投资法,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投资策略,其特点是不去人为选股,完全回避投机取巧,不给基金管理者任何作短线交易的机会。
  这种投资法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不如人为选股好,但如果在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中有任何一个象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这样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必须是:人为管理的投资基金,无法长久打败股市大盘指数。
  这个结论是美国和其他国家众多基金管理人经验的总结,也是财务金融领域几十年实证研究的一致结论。该投资策略好处很多,从长远讲业绩会最佳,可完全杜绝投机选股。
  巴菲特曾说:&指数基金也许是过去35年最能帮投资者赚钱的工具,未来更是。&
  连&股神&巴菲特都这么推崇指数基金,那么我们就看看它的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
  首先,回避单一投资风险。
  买单只股票肯定存在风险,天知道这个企业会不会像三鹿奶粉和欣泰电气那样一夜间垮掉?
  指数基金所投资的一篮子股票是经过权威的指数发布机构筛选出来的,包含的股票常常有业绩稳定、流通市值高、兼具行业代表性等特点。
  相对于投资单一的股票,购买指数基金能良好地分散投资风险。
  其次,分享市场整体收益。
  主动型基金受个人的运作水平对基金的表现影响较大,但指数化基金采取了复制指数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分享市场的整体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
  第三,指数基金收益高。
  1942年至2017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几乎每年超过积极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约4.5%。1978年至2016年间,美国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79%的业绩比不上指数基金。
  而在A股市场,近十年来,沪深300总收益率262.2%,复合年化收益率11.12%;上证50 总收益率152.9%,复合年化收益率7.18%。
  反观同期大盘,以日上证综指为准,当时点位3820点,截止日,上证综指3157点,下跌近700点,跌幅近20%。
  这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能够战胜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所以,成熟的投资者会把指数化投资作为一个良好的投资选择。
  如果你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但又怕踩中个股的地雷,那么买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尤其是沪深300指数。
  有人说,公募基金的业绩很差,就是指数基金收益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们看看所有的指数基金净值,其实都在1以上。
  这意味着买指数基金至少不会亏钱。而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更是后起之秀,其间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指数基金,表现抢眼。
  有的投资者不满足于指数基金只有上涨才能带来的收益,而无法规避股市下跌带来的风险。
  那么,现在私募基金有了量化双向跟踪指数的基金,不仅有效的规避了股市下跌带来的风险,反而通过做空和对冲来增加收益,超越了其他指数基金,涨也赚钱,跌也赚钱。
  这是投资者的福音。
  如果你用所有的储蓄购买这样的指数基金20年,甚至中途不断地定投,那么恭喜你,你的收益将最终跑赢周围的大多数人。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基金知识专区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散户不能买债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