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的两个基本环节

  摘要:本文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从含义、适用情况、账户设置、具体核算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学习"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方法对比
  摘要:本文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从含义、适用情况、账户设置、具体核算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学习者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这两种核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将进一步加深对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612383.htm  关键词:原材料;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比;注意问题   引言: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初学者在学习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时,经常混淆二者的账务处理,分不清具体的核算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的教学实践,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信初学者经过两种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后,会对两种核算方法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不会再对二者的账务处理方法混淆了。   一、两种核算方法的含义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都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业务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计算发出材料和结存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期末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二、各自的适用条件   当企业规模较小,材料品种较少,材料收发次数不多的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当企业规模较大,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较为健全、准确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三、两种核算方法的账户设置   实际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计划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一般来说,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在途物资”账户,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材料采购”账户。   四、计划成本核算的优缺点   计划成本法下,通过分析各种材料采购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便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有利于简化和加快原材料收发凭证的计价和明细登记;可以剔除材料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分析考核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它的缺点是当物价变动较大时,会使计划成本较大地脱离实际成本,频繁地修改计划成本可能会增加工作量。   五、具体核算环节上的区别   (一)购入原材料及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直接验收入库,则借   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如果没有验收入库,则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等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   无论是否验收入库,都是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后,则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同时反应实际购买成本与计划成本材料的差异,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则称之为超支差异,反之,则称之为节约差异。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这里,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实际上可以通过材料采购的借方实际成本与贷方计划成本对比得出超支或节约,也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入库超借约贷”,有人认为这个口诀在学习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时很有效。   (二)两种核算方法下领用材料核算的差异   1.实际成本方法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实际成本)   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管理费用(实际成本)   销售费用(实际成本)等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制造费用(计划成本)   管理费用(计划成本)   销售费用(计划成本)等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下,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率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 ( 月 ) 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料的计划成本 × 1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 + 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10元/公斤,2012年4月有关甲材料的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700元 ,“材料采购”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38800元。(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040公斤如数收到并验收入库。(3)4月20日 ,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价款85400元,增值税额14518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4)4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材料11000公斤 ,全部用于B 产品生产。   要求:1.计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2.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计算本月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4.如果该企业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做出4月20日和4月25日有关原材料核算的会计分录。   解:1.计划成本核算发下:   (1)4月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400   贷:材料采购 40400   借:材料采购 1600   贷:材料成本差异1600 ()   (2)4月20日   借:材料采购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因为该批材料没有验收入库,所以不结转差异。   (3)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79600   贷:材料采购 79600   借:材料采购 5800   贷:材料成本差异5800 ()   (4)4月30日   借:生产成本―B产品 11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0000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700-)÷(+79600)× 100%   = × 100%   =+2.5%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5%   借:生产成本 27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750   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1+2.5%)   =30750(元)   解:2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   (1)4月20日   借:在途物资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2)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85400   贷:在途物资 85400   六、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中,材料成本超支差异,金额为正数,材料成本节约差异,金额为负数。   (2)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有月末结算单据仍未到,要根据合同或计划价暂估入账,借: 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等收到结算单据时,再按正常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中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可以包含在成本差异率的分母中,因为只是暂估入账,没有结转该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则成本差异率的分子中不包含该部分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有人认为,如果本月有暂估入账的材料,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中分子分母的不匹配,进而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从而使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失真。这种情况,从一个月的计算而言,肯定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的不实,从短期来看,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暂时的,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不实会在各个短期的长期关联中逐步消除。   (3)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法下,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新准则规定,如果是超支差异,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如果是节约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可能没法在借方多栏式账簿登记,所以有人建议,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都是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红字,节约差异用蓝字,这可以解决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的登记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两种核算方法在含义、适用情况、账户设置、具体核算环节等方面的对比,又通过以上所举例题的对比,我们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解决了初学者对两种核算方法下经常混淆的困惑,通过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阐述,将进一步加深对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2006   【3】杨永红.中级财务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三版.   【4】余念.暂估材料处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12   【5】程玉兰.原材料首发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资讯,2005,11   【6】李瑞兰.完善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9   【7】张红,探讨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物流经济,2012,8   【8】张秀兰、黄明卿.材料成本差异率方向规定性探讨. 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5年第9期   【9】王茂盛.材料成本差异率核算问题及其改进. 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9年第9期   【10】刘森.浅析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
www.youacc.com - 九品网
您的位置: >
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
  结果:研究成本会计经验
  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本会计,在这半年的学习,不仅有一个成本会计系统和科学的理解,并学习实践技能来处理相关问题。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成本会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接触。通过研究这些章节中,对会计有了更深的认识,纠正过去的错误,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增加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会计反映通过其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是所有方面,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决策的基础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第二,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此外,会计有助于检查企业管理的实现和经济责任。企业接受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国家投资、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因它的发挥重要作用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以学好会计,学习成为从事财经方面研究不可避免的任务。
  会计学习需要特殊的照顾和关注,不会容忍任何粗心大意和松懈。会计的过程中有一个小错误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时候做资产负债表,因为t型账户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信贷项目,结果不能平衡最后填写报告时,,不得不回到t型账户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化和调整,并检查了好几次才发现哪里出了问题。计算一个法案,泄漏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除了浪费时间,还影响整个工作,失去了一位女士,褶皱的士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坚决,一丝不苟,而且完全防止忽略了一些问题。如果你坚持,那么它将减少错误的时间越长,形成严谨的好习惯。所以想在学习工作性能,被欣赏,是可以信任的重要项目。
  虽然现在对会计品,但会计日常生活也有帮助。我学习如何做日常生活费用账户更好,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每个月支出细节,也知道如何计划下个月的支出为了赚钱花。我认为这是有利于我未来的财务管理,帮助我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是一个好收成。我只会会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用而不是让它在货架上,并与会计的本质理论的科学体系来指导社会经济的操作,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研究提示2:成本会计经验
  在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成本会计,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我们的成本会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用于成本会计学习的这段时间,学习,做账的方法使我们对于每一种方法可以很好使用,和更好地理解会计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我们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深化的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和会计方法,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成本核算数据的实践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了解实习情况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成本的收集和分发,准备原始凭证,登记细节,书籍,等等,让我们有一个完整的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此外,通过模拟练习,可以使知识了解成本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让我们有机会获得实际的锻炼,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检查我们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为我们的公司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关于成本核算,我们研究了收集和分配的成本,各种成本法(品种、分批法和分步法)方法和制备成本报告和成本分析,如:
  收集和分发是基金会的,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关键环节,它对后来的章节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成本的收集和分配过程实际上是成本核算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成本、员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在产品成品和实践。
  1、材料成本、原料及主要材料生产的产品,通常按照产品,分别接受,可以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基础上收购文件&直接材料&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常用的几种产品,应基于一定包含在产品成本分配方法。
  2、人工成本、工资和福利分配基金应当画一段时间包括在产品成本和费用,不包括在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的工资和福利费,应根据集合的项目成本,包括生产工人的生产成本,车间管理纳入生产成本,工厂部门管理部门包括在成本管理中,等,如果生产的各种产品,应按照一定方法分配后计入项目成本
  3、辅助生产成本,是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和成本,最终将利益分配到每个单位,在这种实践中,主要是利用交互分配法气体生产车间和机器商店费用,交互式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分为两种:
  交互分配:(1)(总成本/服务总额),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率。
  (2)外国分布:[(总成本+-证明)/外国劳工数量)之间的分配率的各受益单位辅助车间外。
  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发生在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工时率、固定材料、直接材料,等等)中包含的相关分布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的项目。
  5、成品和产品成本计算上的最后一项内容的成本会计,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个月大小变化大小的数量,费用和定额管理的好坏,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使用时对生产方法,在产品质量转化成成品后,按比例分配,计算产品和成品的成本。
  通过实习,我能够分发这些成本。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有方法,耐心训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掌握。可以说这一章的内容并不难,学习这些,很容易学习。
  第二,使用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第二项,我们只是说品种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分批法和分步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生产组织管理类型,和成本管理需要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基本的品种,许多公司都使用这种方法,在上面列出的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分配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批处理方法计算组不作为对象,是一种生产订单,成本会计报告期和计算时间,一般不考虑产品和成品的分布;在生产步骤计算对象,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困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和并行分步法,和弘扬,分步法,实际上是分步法的多种方法,并申请了很多次,最难的部分是降低成本,学习方法后,老师带我们去这些方法分别做培训。
  三、第三项报告的准备和分析成本。这是一个报告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帮助用户改善决策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在实践中,使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这段时间和以前的时期,这一时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与历史先进水平,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这学期通过成本会计的研究中,我们也有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成本核算和会计的知识的过程。让我真正了解成本会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可以表示,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和细心的高度测试,从数字计算报告输出,然后数字分析,每个过程是复杂和冗长,所以必须养成细心的习惯工作。学习成本会计心得体会也使我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和熟悉现代成本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我的成本会计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真正意识到成本会计工作。类我们提供各种书面材料做练习,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背景信息或其他会计信息找到数据的来源,并多次去填写的一些数据,可以正确的成本成一个完整的汇总表。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工作经验,各种复杂的细节,我在课程的实践收获很多东西。
  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耐心,细心和毅力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更明显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积极的完成成本会计实践任务,不仅要做一些难点,关键明确理解,甚至不能通过细节的事情,从而加深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开发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当然在学习手工做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计算机打字技能。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信息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依靠信息技术来提高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基础环节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人员应提高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值得庆幸的是,实践中锻炼我对成本会计凭证起草,书籍的设置和登记,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熟练,跟随时代的电子化浪潮,使用计算机综合系统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计算机技能的输入,为我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学期的成本会计的研究,我认为会计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做原始文档从一开始,DengJiZhang代金券,然后注册书,再次关闭与和解,准备报告,绑定等等一系列的工作由一个人完成,酸甜苦辣,只有经历,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在空闲。
  提供根据实际数据的书从一开始公司信息原始凭证,汇总成本等等,这需要我们手工制作完成的,都想绘制表格,要求很高,不能马虎。接下来,登记记账凭证,根据表的绘制,和业务会计分录,DengJiZhang证明,它还需要非常小心,每个数字应该仔细填写。然后是根据明细分类账的登记。这个过程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也需要我们的照顾。后,编制会计报表更加容易。最后的任务是会计账户页面装订,凭证,以及一系列的整理所有材料,基本任务完成了初步的!
  &只有经历过,知道的味道&对我来说,能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我的成本会计,让我对会计行业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虽然帐户创建过程有点累,但是真的希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继续流行,更专业的会计实践,更好的掌握技能,会计毕竟是吃午餐的经历,只有多做,熟能生巧,能熟练!http://www.youacc.com/
觉得本文有用,您可以收藏分享:
同类栏目导航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实务-中华会计网校
第一章 成本与成本会计
第一节 成本概述    一、成本的含义  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论成本  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性质:“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第一,指出的只是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并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从耗费角度指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是C+V,由于C+V的价值无法计量,人们所能计量和把握的成本,实际上是C+V的价格即成本价格;第三,从补偿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自身消耗的东西,实际上是说明了成本对再生产的作用。  即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由此也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费,又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性质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2.核算成本  在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是核心概念,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的耗费。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统一规定。主要包括:   (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动力费;  (2)企业支付给生产单位职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   (3)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  (4)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5)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设计费和差旅费等。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视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成本的分类  成本分类是指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按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所作的划分。成本分类主要有:   1.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2.根据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  3.根据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所划分的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   成本和受益者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直接成本;成本与受益者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间接成本。  4.根据成本与产品生产工艺的关系所划分的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   5.根据成本与决策的关系所划分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影响或在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指与相关成本相对应的成本概念。它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指不适宜用于决策分析的成本。不可避免成本、沉落成本等均属于非相关成本。
  6.根据成本是否可以控制所划分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即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可控成本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并且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其按所期望的状态发展。  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的对称,是指不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它也具有相对性,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有关。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社会成本等等。
    四、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企业为了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须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维持企业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  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确地核算成本,才能使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水平,从而接近价值。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法令、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态势等等。
  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超出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时,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因为成本规定了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所占比例越低,企业的纯收入就越多。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企业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等。正因如此,可以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区别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通俗的说财务会计是总的公司会计流程,成本会计是其中一部分,管理会计则是以财务会计计算为基础,对公司未来的预测分析。
第一章 成本与成本会计
记录学习笔记
课件形式:
知识点测试
第一节 成本概述    一、成本的含义  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论成本  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性质:“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第一,指出的只是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并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从耗费角度指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是C+V,由于C+V的价值无法计量,人们所能计量和把握的成本,实际上是C+V的价格即成本价格;第三,从补偿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自身消耗的东西,实际上是说明了成本对再生产的作用。  即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由此也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费,又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性质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2.核算成本  在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是核心概念,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的耗费。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统一规定。主要包括:   (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动力费;  (2)企业支付给生产单位职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   (3)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  (4)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5)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设计费和差旅费等。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视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成本的分类  成本分类是指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按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所作的划分。成本分类主要有:   1.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2.根据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  3.根据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所划分的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   成本和受益者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直接成本;成本与受益者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间接成本。  4.根据成本与产品生产工艺的关系所划分的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   5.根据成本与决策的关系所划分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影响或在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指与相关成本相对应的成本概念。它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指不适宜用于决策分析的成本。不可避免成本、沉落成本等均属于非相关成本。
  6.根据成本是否可以控制所划分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即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可控成本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并且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其按所期望的状态发展。  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的对称,是指不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它也具有相对性,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有关。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社会成本等等。
    四、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企业为了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须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维持企业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  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确地核算成本,才能使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水平,从而接近价值。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法令、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态势等等。
  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超出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时,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因为成本规定了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所占比例越低,企业的纯收入就越多。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企业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等。正因如此,可以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区别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通俗的说财务会计是总的公司会计流程,成本会计是其中一部分,管理会计则是以财务会计计算为基础,对公司未来的预测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