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售后维修点修图可以吗,好用吗

扫码下载极果客户端
我当主力电脑用的满月报告:Surface Pro4 i5 8G使用小结
资深移动互联网APP视觉交互设计师,著名阅读软件联合创始人,产品体验师
其实关注Surface从初代一直到4代,期间也购买过好几台Atom平台的Windows板子, T100TA当轻度上网本,Venue11 Pro给我妹当笔记本上学用,300多的iwork8也都玩,依然持续关注Surface Pro4的目的很明确,看重其配置性能和便携性的平衡合理。计划买来当主力笔记本用,说下目前我的使用场景,不玩游戏,但是经常导视频,作图,也爱涂涂画画。原有Acer笔记本年事已高而且屏幕表现不够满意,也不想让它在这个夏天继续受折磨了,正好看到Surface Pro4活动价格还算合适,i5,8G性能理论够用,是时候了,就顺势入手代替我的笔记本用了。视频部分:视频是图文的补充,图文是视频的扩展,欢迎查看~先上购买截图,6月初京东的学生优惠加上满减优惠后的i5/8G/256G的Surface Pro4裸机价格7290。微软官方商城也有在降价促销,说明下代Surface也不远了。如果需要键盘的,其实那时候搭配标准键盘套餐更划算,我是当作笔记本使用,肯定要买,但我的强迫症又犯了,因为觉得前两个月出来的Alcantara特制版灰色键盘盖更加漂亮有逼格,于是某宝便宜了一两百入了。支付优惠后1000不到,不过买数码回头看都依然觉得不是时候,最近发现某宝价格更低了些=。=。 身为设计师,自然被微软出的Designer鼠标给毒到了,虽然没我原来的联想N700那花样和多功能,但就看中其造型极简和名字,同样甘愿买单,实付120多马云家入了。京东购买就是效率,那天上午购买下午就到了,立刻拆封拼人品了(Surface的品控问题和售后优秀一样广为人知···),额外附带的2张似乎没啥用电子卡,目前买平板类经常看到在送,附上发票验证价格,i5,8G,256G版,¥7290。机器包装很简单,抽拉式带封条,机器外面没有塑封,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并没有标识出来是Surface Pro的第几代,仅有最新一代的展开照片作为展示。包装并没有没有什么特别内容,倒是少见的在这类设备贴上了能效等级标识。在收货时候,找了包装上的配置型号好久,大家可以留意下,是在包装背面左上角。出于对京东服务的信任,查看配置型号没送错,就先签收了。如何辨别二手,主要看这里的一次性封贴,贴胶上有Microsoft的文字logo,看看是否有拆过痕迹抽出纸盒打开,左右布局,左边主角surface pro4,右边电源线缆。 双段的磁吸式电源适配器。输出12V-2.58A,30W级别。边上的USB口是给其他手机等小功率数码充电,标称输出5V-1A。适配器正面倒是够简洁大气,连Microsoft的文字和logo都没。 机器底下是相关包卡说明和标配附带的Surface Pen触控笔。包卡说明里还带有一份Office 2013家庭学生版的密钥(建议购买Surface的用户开箱验证产品没问题再去使用密钥激活,避免一些渠道退换货的麻烦) 当初看中Surface Pro4,其中支持1024级压感触控的功能是很大的加分项,这个标配的触控笔的细节做工也不错,一种科技的质感扑面而来。采用蓝牙无线连接,头部笔尖采用类肤质的图层,较为接近真实书写感。并且笔尖支持替换,标配的笔尖是HB。微软额外售卖的Surface笔尖工具包则提供2H、H、HB、B4个规格的笔尖,官方售价98,某宝50多可以买到,Surface pro4里没有标配笔尖工具包,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我是打算等耍的溜了再考虑买套工具包。笔帽其实也是一个按键,功能可谓丰富,按一下会打开OneNote、按两下就是截屏、长按则会唤出 Cortana。并且把笔转向,用笔帽可以充当橡皮擦来擦除OneNote绘制出来的笔迹 (在Photoshop里实测也一样)。而且使用磁铁应用Surface APP可以自定义按键功能。在笔杆上头的另一侧,还隐藏有一个按键,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充当鼠标右键的作用。(在桌面时候无效)。此外,与Apple Pencil不同,Surface Pen无需配对,其实也是可以实现基本的书写绘图,配对只是让相关按键得以正常使用。另外也不用担心续航充电问题,新版Surface pen采用一节AAAA(9号)电池,标称续航1年。回到主角,全新的贴着全身的塑料保护膜。扒光后的Surface Pro4,12.3寸在平板里个头不小,不过按照我充当笔记本的定位,算是较为小巧了。Surface Pro4前面板顶部拥有2颗摄像头,一个是500W的标准摄像头,边上的是WindowsHello面部识别用的摄像头辅助红外开孔。这里发现一个问题,顶部各种开孔的两侧的屏幕容易压进去,没做牢的感觉,不知道其他用户是不是也是这样?平板左侧无任何开孔,仅有一个方便开支架的槽。 顶部左侧为电源键和音量键,下方一圈密密麻麻的散热孔。说实话Surface这按键和接缝方面的做工一般。 右侧除了标准的USB3.0接口外,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都也较为少见DP口。 右侧下方的开槽,起初差点以为是SD卡的卡槽,平常使用常规Win本的,暂时还不习惯这种充电方式。机器底是6pin键和扩展坞的磁触点和固定槽。Pro4整体厚度8.5mm,在平板里不算特别薄,但它却是标准笔记本设定,按照笔记本,超极本的眼光来看,已然很轻薄! 800W的后置主摄像头,右侧是麦克风开孔。后期家里试拍了一下,效果不错,后置效果已经好过预期,作为记录画面信息相当够用。底下折叠撑板上的田字LOGO。在Microsoft的文字logo和这个图形上,4代的Surface上微软改选择了后者,似乎是为了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强化品牌,和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标形成同影响力的效果。 侧看抬起的无级铰链撑架。最大展开角度为150度。 这对支架结构十分扎实,阻尼感舒适,放在桌上也不会晃动。 平时很少看到的支架展开内景图。 在支架盖下方也有具体的版本容量和序列号。亚光喷砂工艺的面板手感很不错~ TF卡槽应该是Surface Pro4里隐藏的最好的了,在打开后盖的左下方。 家中正好也有台和Surface如出一辙的支架方案的平板,技德的Remix平板(当初写文章获奖送的,收到居然是一台用的屏幕键盘快用烂的N手机器,咨询平台答复没说是新的···,旧货也算了,再咨询厂家居然非答复是新的,只是拆开来更新过系统,这种答复,真的无语了。)额,有点扯远了,拿来进行支架比较,Remix的支架起点较高,半径较大,Surface Pro4则可以以较小的半径和占地面积实现较大的仰角。 左Remix平板,右Surface Pro4展开对比。 个人习惯先充满电再用,顺带测试电源适配器上的USB口。 在给Surface Pro4充电过程中,测试电源适配器的USB口给手机充电的输出效率,Pro6和自带数据线,测得为5V-1.1左右,功率5.6W左右。 拿出MX2测试,输出为5.1V-0.8A,实际功率4.2W左右。电源适配器这个USB口总体来说输出不高,而且兼容性不佳,挑数据线和设备,由于图拍的早,我测试过好几台,有些设备无法正常充电,比如MX4一直断开充电,但这个功能再怎么说,聊胜于无。偶尔应急一下也不错。 先来说说刚到的Alcantara特制版灰色键盘,相机和人技术不行,没拍出那漂亮的质感。背面产品用料的官方介绍。此外背面下方也印有序列号,可用于微软官网注册设备,我这块键盘保修到号。同时也适用于Surface Pro3。 6pin磁吸接口。右侧也是序列号,保修时候可以直接查看这里插槽右侧的序列号来判断保修状态把键盘和Surface都放到珠宝秤上,实测总重1.086kg(不含笔,包含TF卡),轻于同配置的笔记本,却也包含了笔记本的生产力。双色调混灰色的风格,看起来像介于布料和毛毡的感觉,实际手感类似常见于鞋子上的翻毛皮。吸附扣到Surface上,相当的牢固,拿下来不那么轻松,不过接上键盘下整体统一感更高。并且拔掉键盘,Surface还会提醒是否需要进入桌面模式,对我拿来当PC主力定位的用户自然不需要,但也有很多买来作为二奶机,而非主力机器,倒也是一个贴心实用的功能。而且更加发挥Surface的真正实力。这一代的键盘的键距加大了,键程加深,按键方面,已然好过预期的水平。与MacBook air手感差不多。打字也不存在键盘过于晃动的情况,键盘盖更为扎实。玻璃面板的触控板材质手感相当顺滑,比前代的玻璃纤维材质好很多很多,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 键盘自带的背光效果在夜间尤为漂亮。 开完键盘,继续开鼠标,Designer设计师,蓝牙4.0连接,之前有考虑过微软的Sculpt,但是蓝牙3.0的协议让我嫌弃了,另外就是设计师这个名字和我太贴切就选了Designer鼠标。磨砂扁平的视觉效果很佳,下方隐约可见的是Microsoft的logo。你们或许会说这么扁的鼠标,你握的习惯么。站在我的角度,我很习惯,之前联想N700那个中间大横档都用了不少时间,再早的也是类似扁平的鼠标,主要是不玩游戏,平日里习惯了扁平简洁的鼠标,所以Designer对我来说握持方面无任何不适,只是滚轮的阻尼感略有不适。有些吃力,干涩。 补一张比较侧面的图看看其厚度。 背面,工作状态为蓝光,下方小圆圈为电源开关。 鼠标开盖方式很有意思,磁吸电池盖,手按底部即可抬起一角,然后就可以拿起来。 合上的键盘盖和Designer鼠标,这就是我以后家里日常使用和工作的装备了。 关于屏幕4代Surface的尺寸从12寸升到12.3寸,边框更加收紧,分辨率也从提升到了。折算后整体PPI依然高过3代。整体细腻程度作为电脑来说都让我有些不太习惯。这款IGZO的屏幕亮度相当满意,色彩还原方面,对比家中笔记本和公司HKC的2k显示器之后,显然它的色彩还原更佳,更精细。这几天修图都以Surface上的效果为准。 由于是平板类电脑,便携定位,自然容易更换使用地点,所以这块屏幕的反射率也是我所关注,几周的实际体验下来还是很让人满意,环境光干扰下,反射程度很低,并没有影响到屏幕内容呈现。面部识别由于微软自己研发了WindowsHello技术,且据说十分好用,这也是我没有买带指纹的键盘原因。它的原理是红外的接收和发射技术,识别影像是否3D,来避免通过照片来欺骗摄像头,安全性理论上更高。实际体验下来WindowsHello的红外识别成功率很高且够速度,只要和首次认证的影像角度不要差别太大,距离不要太远即可。不过唤醒登陆界面时候WindowsHello迅速出于工作状态,它也会累,时间过长也容易卡死。个别时候唤醒机器,本人却不在笔记本面前,有一定概率卡在识别中的状态,只能强行重启。 压感手绘购买Surface Pro4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其1024的压感屏,在PS里,直接识别压感程度,绘画书写很顺滑,当然也有我不贴膜的原因。懒癌发作,都还没真正提笔画过东西,也不知道当初的馆藏实力是否能够再次发挥,以后用Clip Studio Paint来补上吧。发热测试来个高温环境下的烤机,把Surface Pro4放在室温近36度的不透风房间内,播放一段视频又开PS快速处理几幅图片之后,测得表面最高温度近39度。我家中老笔记本,此刻要是开机同样操作,必定过热关机了。USB供电放张自带USB口充手机时候的功率给大家参考,4.8V-0.9A,平均功率4.5W左右。 关于TF卡我是某宝淘了一个50块包邮的64G的磊科TF卡作为Surface的外部扩展,也相当于一个额外的U盘使用,平时主要存放一些不经常用和文件,不推荐把应用和游戏安装在这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运行效率。关于Windows10台式机和老笔记本都是第一时间用上Window10的,所以在Surface上的Windows10也都直接上手,最多的就是多了一些触屏操作,不过家中也有几台Windows的小平板,触屏操作也较为熟悉,就是在Surface上,小娜变得更为方便了,使用自带的笔帽按键可以直接唤起小娜。操作使用方便,出于续航和在笔记本上培养起的强迫症,我第一时间彻底停用了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关掉多余的启动项。这段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几次熄屏后无法再次唤醒,只能强行重启的情况。关于性能各种象棋,跑分见多了,我这里就换个方式,这2个月用处理了不少图片和视频,就以最近写的除湿器视频导出的速度来看看。这台i5/8G/256SSD的Surface Pro4导出完这段视频一共用了3分10秒。而公司的i7-4770K/16G/SSD的台式机导出视频一共用了2分14秒。慢了近1分钟。当然,一个移动级别和一个桌面级别自然无法直接比较,不过也是提供了一个性能差异参考,这台i5/8G版的Surface在制作视频和处理图片的操作过程体验完全可以接受。关于用户关心的CPU全速时候的风扇噪音,其实较为轻微,完全能够接受。这近2个月的使用下来,除了一些细节做工之外,性能体验完全符合当初预期,最近的报告+图片+视频也是在这台Surface上完成的,作我在家中的生产力和娱乐工具完全足够,其实这就是一台小巧的PC电脑,会继续充当家中主力电脑角色。不过接上键盘用多了,有时候真的会忘了这还是台平板,触摸功能反倒是被冷落了,当然不同人群不同使用场景操作习惯自然也不一样,我是更喜欢笔记本级别的配置,平板级别的便携性,附加1024级压感,这就是我的购买初衷,结果也符合预期。另外续航我没专门测试过,我在家一般能用手机都在手机上操作完成,遇到手机无法操作,才打开Surface,所以在Surface上基本属于中偏重度使用用户,续航大概在5~6小时左右。也希望以上体验能给大家有所帮助,下一代Pro5估计也不远了,Pro4应该还会进一步降价促销,有需要的用户,近期也可以多多关注网上优惠爆料。此内容为用户原创上传,上传更多原创内容可以优先获得试用机会! 如何上传原创内容,请查看:http://www.jiguo.com/article/article/23057.html
微软(Microsoft) Surface Pro 4 超极本蜂鸟手机端
&器材讨论区
&论坛服务区
修图选surface还是macbook?
请问一下各位,准备入手。。
如果是修图的话大家会选择surface pro4还是macbook air
听说苏菲屏幕颜色较准不好,还原度不高,不知道是否?
请用过的提供个意见,谢谢。
IP地址:223.67.149.19
5 : 绝对精彩
4 : 值得收藏
0标签限制6个
0图片最多能上传40张
0宽度不小于640px,高度不小于320px
0正在发帖请稍候
热门主题:
微信请扫二维码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盗用他人图片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0发布色情内容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0主题、回复灌水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0发布反动言论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协助楼主删除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协助楼主删除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0发布色情内容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0主题、回复灌水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0发布反动言论
0我是楼主,我要删帖
已选择 1 个帖子,只能在您有权限的版块之间操作。
原板块:摄影学院
目标板块:
请选择目标板块
135画幅相机系统
单反相机和镜头
旁轴及其他相机和镜头
测试小版块
村里摄影版
鸟类摄影佳作欣赏
中、大画幅相机系统
器材交流区
无反相机和镜头
鸟类摄影作品交流
意见问题反馈区
固定镜头相机
鸟类摄影技术探讨
鸟类摄影拍鸟地图
呼和浩特版
常春藤俱乐部
器材购买及维修
新摄会部落
建立摄影思维
乌鲁木齐版
港澳台及海外站
主题摄影交流区
右视觉摄影
唯美影像论坛
西南人文摄影俱乐部
新朋老友社区
品牌交流区
3D立体摄影
论坛管理区
商家服务区
地方论坛交流区
自建论坛区
既往论坛回顾
0是否确认删除本帖?
好友列表 (2548)
0是否确认删除此好友?
0查看更多消息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Surface Book 2评测:不变的背后,是向“终极笔记本”的又一次进化
来源:作者:Xiaolong Meng责编:容承
在目前微软Surface&设备中,包含了3条具体的移动PC产品线,分别是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以及Surface Book。这三条产品线有着各自的侧重点,Surface Pro强调的是基于平板形态下灵活的使用模式,Surface Laptop则是一款融入了Surface元素的传统笔记本电脑,而Surface Book强调的是多种使用场景和「专业级」的性能。▲Surface Laptop无论你需要的是一台传统的轻薄笔记本电脑、一台性能足够的游戏本、一台可以完成图片和视频处理的影音本、一款轻薄的大屏平板甚至是一台准专业级的绘图工具,Surface Book都或多或少地可以满足你的需求。第一代的Surface Book是2015年10月推出的,一年之后,微软发布了一款它的性能升级版——Surface Book增强版,主要变化是把内置独显升级到了NVIDIA的GeForce GTX 965M。不过可能是更长的产品研发周期拖慢了硬件的迭代速度,虽说Surface Book增强版发布时的性能表现在类似尺寸的产品中属于很优秀的,不过六代酷睿加NVIDIA的9系显卡让这款售价高昂的产品在「参数党」眼中多少差了那么点意思。好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在去年年底发布的Surface Book 2上。不变的外观,更好的分离体验虽然名字上打上了「2」这个全新的数字,不过Surface Book 2的外观并无太多新意。无论是整体的外观设计还是具体的工艺处理,Surface Book 2&都和之前的产品基本无异,当然了,即使现在看,第一代Surface&Book的外观和工艺在Windows笔记本电脑中依旧无出其右,Surface&Book 2&没啥变化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Surface Book 2的转轴部分看上去似乎和第一代产品无异,不过内部平板和转轴连接处的机械机构部分进行了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拆卸屏幕时相比上一代产品明显变得更加轻松和流畅,在我一两个月的使用中,Surface Book 2没有出现过一次屏幕无法分离或者分离过程中卡住等bug,体验比之前的Surface Book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即便如此,由于Surface Book 2把CPU、主板、SSD、内存、部分电池等核心元器件放在了屏幕后面,天生「头重脚轻」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坐车等颠簸的情景下使用时,Surface Book 2的屏幕依然会比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电脑多上几分晃动。相比上一代产品,Surface Book 2外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机身右侧新增的USB Type-C接口,这也让Surface Book 2终于成为了史上第一款拥有USB Type-C接口的Surface,感天动地。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款定位高端的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 2上这个仅有的Type-C口居然是不支持Thunderbolt 3的,所以外置显卡是不用想了。至于具体的原因,可能和&PCI-E&通道的数量有关,不过这显然不是用户应该考虑的问题。好在这个Type-C口功能还比较全,除了传输数据(支持USB 3.1)之外,还可以支持视频传输和充电。除了这个USB Type-C,Surface Book 2&的机身右侧还一个Surface Connect磁力充电口,同样的接口在Surface Book 2拆下屏幕后机身的下方也得到了保留,可以直接使用对平板部分单独进行充电。此外,Surface Book 2的机身左侧还有两个传统的USB Type-A母口和一个全尺寸的SD读卡器(相机用户再一次感天动地)。和Surface Book增强版类似,由于配备了独立显卡(这里不考虑没有独显的Surface Book 2「乞丐版」)并且在底座中配备了较大的电池,Surface Book 2的底座部分的中间是有些突的,这个突出相当于缩小了Surface Book 2屏幕和键盘之间的空隙,所以不会导致机身变厚,略微增加的弧度反而有助于提升敲击键盘的手感。在重量和厚度上,Surface Book 2也和Surface Book增强版基本一样,整机重量约1.65公斤,由于独特的转轴设计,它的最大厚度达到了2.3厘米。放在2018年,Surface Book 2已经不能归到「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中了,而偏厚重的机身可能也是Surface Book 2最明显的槽点了。希望在未来的Surface Book 3上,微软可以考虑下轻量化的问题。八代酷睿CPU,英伟达10系显卡Surface Book 2提供了4种硬件规格可选,其中入门版的配置有点坑,CPU是i5-7300U,这是英特尔的第七代Kaby Lake CPU,两个物理核心,没有独立显卡。从性能上看,这套配置的性能甚至还不如第一代有独显版本的Surface Book,更大的意义在于拉低入门售价,这里我们就不多讨论了。Surface Book 2剩下的三个版本采用的是相同的CPU和显卡,其中CPU为英特尔第八代i7-8650U(没有i5的版本),显卡为GTX 1050(2GB GDDR5显存)。如果大家关注近期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应该对i7-8650U这颗CPU非常熟悉了。它采用了英特尔最新的第八代Coffee Lake架构,相比Kaby Lake,Coffee Lake的U系列移动CPU最大的变化是在TDP依然为15W的情况下,物理核心从2核翻倍到4核(i5和i7都是),并且支持多线程。i7-8650U是英特尔目前出货的U系列CPU中定位最高的一颗,8MB缓存,基础主频1.9 GHz,最高可以睿频到4.2 GHz。凭借着更多的核心和线程以及更先进的架构,i7-8650U在Geekbench、Cinebench等软件跑分中的表现可以吊打Kaby Lake时代所有U系列的CPU,媲美游戏本中常见的TDP 45W的HQ系列CPU。即便考虑到TDP的限制,在连续高负载的使用中,i7-8650U的表现会有所下降,但它的表现依然是远强于上一代的U系列CPU的。显卡方面,GTX 1050的表现要略强于Surface Book 2增强版使用GTX965M,足以搞定的不少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游戏,勉强点也能吃个「鸡」(推荐使用4GB 1050Ti及以上的显卡来「吃鸡」)。高性能往往伴随着高发热,不过由于八代酷睿和10系显卡的功耗控制都不错,加上Surface出色的内部散热设计和独特的产品形态(独显和其他核心部件分布在两个部分),Surface Book 2展现了非常优秀的散热和噪音控制水准。在日常的码字、浏览网页、看在线视频等负载较低、独立显卡基本不工作的时候,Surface Book 2几乎是完全静音的,整机也只有显卡之外的主要元器件背后的A面有一点温度。在游戏或者其他需要独立显卡高负载运行的场景,可以明显听到显卡所在的底座部分的风扇发出的声音,不过这也几乎是所有的独显笔记本都会有这种问题,Surface Book 2风扇的噪音本身并不算大,而且即使在风扇转的很快的时候,键盘和触摸板部分也不会发烫。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Book 2核心组件所在的平板部分是没有散热风扇的,完全通过被动散热。这意味着在将Surface Book 2作为平板使用时,完全不会有任何噪音的影响。不过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为Surface Book 2是一款足够优秀的平板。原因是平板部分的电池容量偏小,只有18WHr,日常使用基本三小时上下就没电了,再加上正在变好但依然不够完善的UWP生态,Surface Book 2恐怕很难作为一部平板电脑来重度使用。虽说平板模式下的续航依然不靠谱,不过在底座中内置的57WHr大电池的帮助下,Surface Book 2的续航表现非常不错。在我日常的浏览网页、敲字、看在线视频、修图等操作中,Surface Book 2可以轻松地撑上8、9个小时,这还是我在选择「更好的性能」模式下用出来的,使用「推荐」模式,稍微调低点亮度,Surface Book 2撑到10个小时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媲美MacBook的屏幕,更好的键盘Surface Book 2的屏幕规格和前一代产品保持一致,13.5英寸,分辨率为的屏幕,长宽比3:2(也就是15:10),比常见的16:9或者MacBook上用的16:10更宽,可以在浏览网页、文档时带来更大的视野,有助于平板模式下使用,缺点是在看视频时会上下会留下比较宽的黑边。虽说规格上没多少提升,不过即使现在来看,这依然是Windows阵营中少有的几块能全面媲美Retina MacBook的屏幕之一。非要吹毛求疵的话,我个人感觉Surface Book 2的屏幕反光要比采用Retina屏幕的MacBook稍微明显一点,这可能和Surface Book 2需要支持触摸有关。在使用Surface Book 2之前,Surface Book增强版曾经是我长期使用的主力PC。在使用这款产品的过程中,我对它的键盘感受还是非常满意的,和大多数的高端轻薄本相比,Surface Book的键程更长,回弹有些偏软但也足够舒适。不过在Surface Book增强版之后发布的Surface Laptop上,微软把键盘体验明显又提示了一个级别,而Surface Laptop的键盘也是迄今为止我使用过的所有笔记本电脑中键盘手感最好的那两款之一,另外一款是ThinkPad X1 Carbon 2017。这样顶级的键盘体验也体现在了Surface Book 2上,相比上一代产品,Surface Book 2键盘的回弹更加足,反馈更明确,同时按键也变得更「稳固」,不会像使用上一代产品打字时有些「晃动」的感觉。这些变化让Surface Book 2的手感在Surface Book的基础上,又有了明显的进步,体验不输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 2同样优秀的是键盘下方的触摸板。宽大的尺寸、玻璃表面优秀的触感、精准的定位、灵敏的多任务手势让Surface Book 2的触摸板体验可以抛开大多数的高端Windows笔记本电脑,这种差距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出来。当然,考虑到Surface Pro系列、Surface Laptop以及第一代Surface Book的触摸板都非常优秀,Surface Book 2的触摸板非常好用自然也没什么意外的。说起Windows设备的触摸板体验,微软还真不是针对谁。和笔记本电脑行业中最优秀的MacBook Force Touch触摸板相比,Surface系列还有那么一点差距,主要是传统的机械结构让Surface的触摸板无法做到Force Touch那样点按触摸板任意位置都可以获得同样反馈的感觉。不过有点坑的是,Surface Book 2不再像之前的Surface Book那样标配触控笔,需要触控笔的话,用户需要额外花728元购买。这根笔的规格倒是挺不错的,方案是N-Trig,支持4096级压感,并且可以识别倾斜。另外,如果你需要的话,还可以为Surface Book 2搭配上Surface Dial,通过旋转的方式提高效率。Surface Dial同样不附送,售价是988元。一台更「终极」的「终极笔记本」当微软在2015年底发布Surface Book时,媒体给它最多的评价就是「终极笔记本」。在早已经习惯了「无聊」的PC行业,这款融入了微软超高的设计水准、挑战行业上限的制造工艺、拥有丰富使用场景的产品重新定义了一款高端笔记本电脑该有的样子,甚至在Surface Book发布了两年半之后,市面上依然没有一款能全方位与之媲美的类似形态的产品。或许是微软也认为Surface Book的产品形态依然足够领先,在Surface Book 2上,微软并没有对它的外观进行改进,最明显的变化只是「随大流」加了一个USB Type-C接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Surface Book 2没有变化,改进的屏幕键盘的分离机制、明显改良的键盘手感以及全新的硬件平台让Surface Book 2变得比之前更加「终极」。诚然,优缺点并存的产品形态和昂贵的售价让Surface Book 2依然不是一款「大众型」的笔记本电脑,不过如果你想要买一款兼具外观、屏幕、性能、续航、多种使用模式为一身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预算不是问题,Surface Book 2依然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只是有些遗憾的是,Surface Book 2目前在国内上市的只有13英寸的版本,采用了性能更强的GTX 1060显卡的15英寸的版本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开售,如果你需要这款更加「终极」的笔记本,暂时还只能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购买或者自己海淘。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face售后维修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