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问一下,这玩游戏送微信现金红包怎么自杀

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_网易新闻
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在5月之前,“蓝鲸”只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是一些南京人对于自己城市的昵称,是一个中国知名的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是腾讯云旗下的一个服务品牌。微信指数和百度搜索指数均显示,“蓝鲸”“蓝鲸游戏”等从5月起突然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然而如今,“蓝鲸”却与死亡关联在了一起。无论是微信指数还是百度搜索指数,数据都在显示,“蓝鲸”“蓝鲸游戏”等从5月起突然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与之伴随的词汇往往都是“死亡游戏”“紧急提醒”“千万留意”等。百度指数分析,“蓝鲸”“蓝鲸游戏”呈现与“俄罗斯”“死亡”等词汇的高度相关性。事实上,带有邪恶意味的“蓝鲸游戏”曾在今年3月初短暂地在中国舆论空间里呈现一个极小的波峰,当时中国媒体报道了俄罗斯等国出现了名叫“蓝鲸”的自杀游戏。但当时源自国外媒体的报道并未在中国舆论场泛起多少涟漪。直到5月以来“广东共青团”“浦东青年”“重庆网警”等带有政府属性的微博微信,如烽火传讯般不断向公众示警,警惕这个来自国外的危险网络游戏。随即各大网站均加强了相关关键词的屏蔽,截至5月12日,已很难再在贴吧、QQ群中搜索到“蓝鲸”或其变种“4:20叫醒我”。甚至连网民对于“死亡蓝鲸”游戏以二次元方式对抗的“快乐蓝鲸”游戏,也被压缩在很小的空间之内。各大媒体都在呼吁网友对“蓝鲸游戏”群进行举报。何谓“蓝鲸游戏”,简言之,该游戏以“做任务”的形式诱导参与者自杀。一般认为,它最先出现在俄罗斯。参与这款网络游戏的玩家会被配置给一名“主人”,这个“主人”每天会给玩家布置一个任务,玩家须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包括在半夜醒来然后割伤自己。该游戏的任务是不断升级的:1、每天凌晨4:20起床,2、看一整天恐怖电影,3、在胳膊上用刀刻出鲸鱼图案,……社交媒体上流传很广的一张漫画,提醒网友警惕“蓝鲸游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朱逸溪医生在了解了“蓝鲸游戏”相关信息后,非常明确地指出,该游戏确为“精神控制”。它让人联想到英剧《黑镜》,在“闭嘴并跳舞”(Shut Up and Dance)一集里,主人公在一台植入病毒的电脑上浏览了色情网站,因此为人胁迫,干下种种违法乱纪之事来。朱逸溪医生指出,精神控制不止是简单的说教,一定是通过行为模仿来达到,“行为有一个升级的过程,从低到高。低度伤害,青少年会觉得刺激、新鲜,由此打开一扇门。”当病态的“蓝鲸游戏”进行到最后一天,幕后“主人”就会命令参与者自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研究了自然界中神秘的鲸鱼自杀现象,至今鲸鱼的这种行为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而在多国语言里,“蓝色”含有忧郁、悲伤的意义,朱逸溪医生说,“蓝鲸游戏”植入了一个很契合的念头,“鲸鱼,一条孤独的鲸鱼,游戏名实现了群体无意识,参与者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催眠了。”2015年,“蓝鲸游戏”出现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上,它很快演变成多个变体,包括“4点20叫醒我”“深海鲸群”“F58”“静谧的房间”等,在俄罗斯警方对其查封前,流行于俄语网络空间的泛“蓝鲸游戏”订阅者超过20万人,参与者遍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大多数均为初高中生。今年2月,两名俄罗斯少女的蹊跷死亡引发网络恐慌。15岁的俄罗斯少女尤利娅,在2月的一天,突然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顶纵身跳下。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尤利娅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图片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时报》。俄罗斯警方随后发现,在尤利娅自杀前的一段时间,她总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发布一些诡异、阴郁的语句。“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我像一只鬼……”就在尤利娅自杀的同一天,她的朋友,16岁的维罗妮卡也选择用“跳楼”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她们长得都很美,也有些像。究竟是什么让她们选择在最美好的年龄,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俄罗斯警方发现,两人同属于一个名为“死亡小组”的网络社群,“蓝鲸”是这个群体的图腾,也是这个游戏的代号。据俄罗斯媒体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全俄境内发生的130起少年自杀事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蓝鲸”有关。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描述:“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差,但生活空虚,性格较为孤僻。”这些组织者的言语充满戾气,说女孩子“肥婆”,说男孩子是“吊丝”。并质问这些青少年:“这种无聊的日子你还打算过多久?”少男少女如着魔一般的相继自杀,甚至引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重视。由普京直属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参与了对“蓝鲸”的调查。并在去年逮捕了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他被指控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可怕的是,布德金虽已被捕,“蓝鲸游戏”仍在继续,它像瘟疫一样,已经藉由社交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提醒家长对孩子在网络上的行动多加注意。英国媒体也开始对“蓝鲸游戏”进行报道。事实上,近年来在全球社交媒体上,与“蓝鲸游戏”类似的击鼓传花型游戏层出不穷,这些游戏往往在外界看来不可理喻,却极易受到各国青少年群体的追捧,比如同样发端自俄罗斯的喝酒点名游戏,玩家直播自己喝干一瓶伏特加的过程,然后再点名下一个玩家,该游戏同样造成多地青少年酒精急性中毒事件。朱逸溪医生分析,这种往往被冠以“勇气”“男子汉”“胆识”等字头的网络游戏,迎合青少年群体渴望群体认同的心理。细心网友发现,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4:20叫醒我”的群。因为“蓝鲸”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4:20起床。《北京青年报》记者此前在调查中发现多个疑似“蓝鲸游戏”的聊天群组,有昵称为“蓝鲸会长”的用户发布消息称,“这是搏命的游戏”,要“参加五十天”,但称“不用自杀”,要参与者“好好说说自己的感想”。QQ安全中心发布对于“蓝鲸游戏”的警示公告。自5月8日下午开始,腾讯QQ平台和百度方面已开始查删带有“蓝鲸”等关键词的群组和贴吧,截至8日晚,《北京青年报》此前添加的数个QQ群组中,已有4个被“永久封停,不能使用”,并通知称“系统将会自动解散群聊”,而在贴吧中检索“蓝鲸游戏”,也不再有相关显示。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一游戏已被清除干净,一些组织者将群名包装成热播电视剧的名字,如“欢乐颂”等继续活动,而且还增加了群管理员认证,要求入群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比如女参与者需要发送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男性则要发送家庭地址,并不断威胁中途退出就会公布照片或“根据地址追到家里”等。朱逸溪医生说,“裸照这种事对于这个年纪的女性足够厉害了。”他认为,在“蓝鲸游戏”的游戏过程中,“其实可能放弃的人更多,自杀还是少数。”“走到自杀这步一定已经无意识了。前期的害怕还是有的,但这个游戏巧妙的地方就在于是伤害自己而不是别人。自我挑战,感知危险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朱逸溪医生分析,“蓝鲸游戏”非常极端,“直接预防这个游戏有难度。而这个游戏却又特别了解青少年心理。”有关部门提醒,“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发现“蓝鲸”“4:20叫醒我”等字眼的社交群请报警。举报的渠道有很多,可以拨打110反映给网警,也可以投诉给网站(一般正规网站都设有投诉按钮),还可以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举报电话:12377。朱逸溪医生也给家长们提了些建议:“父母多与孩子互动,自然会发现问题。到了青春期,孩子会主动回避,这是难点。其实青少年大部分是小问题,完全可以比对家长自己的成长过程,什么厌学啊,早恋啊,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思想才是大问题。我自己作为父亲的感受,对孩子全接触,全了解,但不说,不让孩子知道我知道,他就不会太防着我。”他说,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精神恍惚,甚至失常,“最好还是要找精神科医生。”朱逸溪医生还建议,要对“蓝鲸游戏”的组织者进行管控,因为这些人都是“高级的反社会性人格”。正当全民都在抵制这款死亡游戏时,国外网友“happywhalee”在社交平台INS上发起了抵制“死亡蓝鲸”游戏的“快乐鲸鱼”(happy whale)游戏,并为游戏设置了50个挑战目标。在这个“停止死亡蓝鲸,开启快乐鲸鱼”游戏中,玩家需要完成50个与乐观和快乐相关的任务。游戏还声称,这50个任务并非需要全部完成,而且不需要按照游戏的顺序可以进行前后调整。这50个任务只是给玩家提供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指导意见。国外网友“happywhalee”在社交平台INS上发起了抵制“死亡蓝鲸”游戏的“快乐鲸鱼”游戏。“你是一个极度具有创造性的人,没有什么能在快乐的路上阻止你。”国外网友happywhalee游戏声明中写道。根据“快乐鲸鱼”游戏规则,“玩家”需要完成50项任务,前10个任务如下:1、照镜子并对自己说:“我很漂亮,我可以完成任何事情”。2、和与你相遇的人打招呼。3、做一些好事。4、帮父母做家务。5、和孤独的人聊天。6、夸赞人们。7、让一个人因为你而微笑。8、给朋友画一幅画,或者为朋友做点其他事情。9、让其他人也参与到这个游戏里。10、在公开场合向别人评价一个你认为美好的东西。终极目标是:永远用乐观的态度思考问题。当你认识新的朋友时,不要聚焦他们的缺点,要聚焦他们做了什么正确的事。不要悲观思考,要思考你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从坏事情中发现好事情。除了国外社交网站的这股清流外,中国网友也在微博上晒出了中国版蓝鲸游戏。@江苏网警称,“这才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样子”。@江苏网警称,“这才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样子”。这款“四点二十叫我起床”的游戏是“蓝鲸游戏”的改编版,同时也设置了50个游戏任务。1、你准备好玩这个游戏了吗,一旦确认,不得退出。2、4:20起床看语文书。3、在胳膊上画出三个反比例函数;4、做一张北京的中考卷。这是你的入门考试。5、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酒吧(应为“就把”,文中多处出现错别字,下同)送东阳马生序(初)/孔雀东南飞(高)背诵一篇(应为“遍”)。……据说全部完成,能让人成为好学生。经媒体调查,此群的群主是一名即将中考的15岁女孩,从她的“说说”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她知道这是来自俄罗斯的自杀游戏,因为身边都是即将中考的朋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而将游戏改编成了“学习版”。由于目前QQ强制解散了含有“蓝鲸”和相关关键词的群,目前该群已被解散。
(原标题: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想体验自杀吗?一款VR游戏就可以满足你_八卦趣闻_新浪游戏_新浪网
想体验自杀吗?一款VR游戏就可以满足你
10:27:49& &来源:
  日前,游戏网站Kotaku的记者Nathan Grayson在试玩虚拟现实游戏《悬停容克(Hover Junkers)》之后,被该游戏深深吸引。在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中,最令Nathan惊讶的是在这款多人枪战游戏中,有玩家会对着自己的脑袋扣动枪的扳机。
  他 说,刚开始看到玩家这样做时,他在内心不停嘲笑他们的可笑,后来才发现这竟不是个例。直到有一次,他也将举起的枪对准了自己脑袋,扣动了手指下的扳机,随 即目击与体验了自己枪毙自己后的一切,他在潜意识中感受到自己肉体的坍塌和内心巨大的恐惧与挣扎,也终于理解了那些选择在游戏中自杀的玩家。
  带着对该游戏的喜爱与好奇,他特意去采访了《悬停容克》的两位设计师Alex Knoll 和Brandon Laatsch,让设计师们给玩家讲述为何这款游戏会吸引玩家自杀,以及在设计这款游戏的过程中设计者们的构思与难题。
  自杀的“迷人之处”
  记者Nathan告诉设计师,自己在游戏中看到其他玩家选择自杀时先是感到既诧异又可笑,但是在亲自体验之后又觉得甚是神奇,非常想要了解设计师对该游戏中设计自杀的立场与态度。
  设计师Alex Knoll表示,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所设计的程序是“玩家将对着自己脑袋开枪却没有任何后果”,那这显然会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滥用枪支。设计师们不想在游戏中如此不负责任,所以他们要对于此类情况的严重后果做出正确的预演。
  不 过同时,设计师Brandon Laatsch认为,这样的设计非常容易导致游戏中的道德窘境。如果按照虚拟现实的游戏特点来设计,那么玩家可以将枪对准环境中任何东西。如果能将枪口指 向一切,这无疑很不合适;但是如果枪在玩家的手中什么都做不了,这又非常奇怪。所以设计师们对于枪支的态度是,依照现实生活中的原则与相应情景,如实地再 现在特定情形下使用枪支会造成的后果。
  真实再现现实生活是设计师的追求
  记者Nathan接着向两位设计师提问:“在整个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师来说,最强大的动力是什么?”
  Alex Knoll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认为,对他来说,真正激励他不断努力的目标并不是游戏中用什么样的武器和战略更合适,而是“设计出能够活动自如的中 指。”Alex Knoll接着解释道,设计师们在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即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游戏中的手,需要拥有一套能够完成各种任务的独立系统才可以。在真实的生活 中,人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细节,但是在游戏体验中,如果玩家看到游戏中的人物角色的肩膀无法活动,那么在这个游戏就毫无”真实“两字可言。在这种游戏中, 设计师对于整个游戏中人物角色的身体控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剧本与编程。玩家在游戏中看到的人物角色只不过是像机器人一样活动的奇怪创造物。
  设 计师们要设计出能够活动自如的中指,其中要包括所有真实社会生活中需要的互动行为——这正是该游戏最独特之处。在游戏的枪战中,人物角色看上去并不会死板 与机械,因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姿态。一旦设计师们开始设计双手的动作,需要给角色们设计出活动的手指头时,就开始犯难,生怕设计出来的动作蹩脚,所以他 们需要首先确定设计的姿势在现实中是否真实存在。Alex Knoll说:“我们为此目标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人们身体的动作,尽管我们知道一群游戏设计师去研究人体结构与动作听上去非常奇怪,但是我们至少要让设 计出来的人物在动作上看得过去。”
  虚拟现实游戏与真实生活的微妙联系
  记者还向设计师们分享了自己带着虚拟游戏装备Vive的游戏体验,并对比了其与现实生活的异同之处。Nathan认为,这种体验很难与没有体验过虚拟现实游戏的玩家所分享的。设计师们向记者阐述了游戏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据Alex Knoll的陈述可知,在游戏测评之后设计者们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游戏中有许多玩家自己没有预料或意识到东西。设计师们发现,玩家和不习惯在游戏的几何 空间中活动,尽管在游戏中呈现在玩家眼前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但是玩家却不想去穿过面前的物体与空间。记者此时表示赞同,认为当他在游戏空间中触碰到建筑 与墙壁的表面时,那种感觉很难形容。
  Alex Knoll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而已。一旦玩家开始习惯这种体验,在游戏空间内穿过面前几何结构的物体就会变得自然与轻松。只是现在玩家们还需要一 定的时间去适应。设计师们也意识到玩家会本能地拒绝穿过一些金属性质或者尖锐的东西,但是如果是穿过枕头或者是窗帘等柔软质料的空间,玩家们就很得心应 手。Alex Knoll举例说:“玩家们会穿过面前的椅子,但是他们会选择绕过而不是穿过面前的桌子,因为桌子比椅子更加坚硬与尖锐,而且它们看上去并不像椅子那样容 易移动或通过。”
  采 访的最后,记者还提出了玩家在《悬停容克》中不愿意靠近他人的问题。对此Alex Knoll的解释是:对于玩家们来说,主动接近身边的玩家确实会比较奇怪。因为在《悬停容克》的多人对战模式中,玩家们从不会正面接近其他人。在这个游戏 的虚拟世界中有一个酒吧,主要用作多人游戏大厅。在这里,玩家只有一双浮动的手和护目镜,没有身体,也没有任何人愿意去接近他人,甚至连用自己的护目镜靠 近他人的护目镜都不愿意。
  记者开玩笑地提议到,游戏设计中应该有吻面礼才好。AK的也玩笑地回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他人提供帮助之 后,总会温柔地拍拍对方的脸表示友善。我们设计师想到,也许能在游戏中再添加一点什么,比如,顺手取出对方的眼球。然后对面的玩家会惊叫‘啊!你拿走了我 的眼球。’其实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做大量类似的社交实验,我想这样的尝试一定非常有趣。”
  (来源:凤凰游戏 编辑:Wimpy kid)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渣土倾倒在一些地方成了难题。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将弃土场当成了“摇钱树”,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
来自:八卦趣闻
著名经济杂志《福布斯》每年年初都会公布一个名为“30 Under 30”的名人榜,即30个30岁不到的各行业年轻俊杰。本文介绍的是30位游...
来自:八卦趣闻
2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浙江台州温岭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2日对一起男男猥亵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邓某因犯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
来自:八卦趣闻
近日,一位日本父亲的一则推文引发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关注,讲述了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非常可爱的事情。
来自:八卦趣闻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目前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的最新网络游戏评测排行榜,涵盖2010至今内所有新游戏,力图为中国游戏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新网游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GWR!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籍,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助你用最省钱的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游戏大神带你开启不
同的手游人生,寻找和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6年01月14日
16年01月14日
15年12月15日
15年11月19日
15年11月16日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男友留遗书打游戏 还原事件始末:要自杀怎么成了打游戏
14:1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 李华
  小峰的“遗书” 沙区警方供图
  重庆商报讯 “他是我10年前的男朋友,最近他带着小孩来找我,却留了遗书要自杀……”近日,沙坪坝区西永有一名28岁女子报案,称自己的前男友留下一封遗书后消失了。民警集中警力多方寻找,结果发现男子在网吧打游戏。这是咋回事?
  10年前未婚生下男孩
  家住沙坪坝区西永的小芳今年28岁,四川人。10年前,她独自来重庆打工,认识了比自己小1岁的男子小峰。小峰是广西人,长得高大帅气。同是异乡人,两人很快熟悉起来并且确立了恋爱关系。
  后来,小芳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想把孩子生下来,但遭到双方家人的反对,因为她和小峰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然而,小芳最终执意生下了一个男婴,可孩子出生后没多久,她和小峰就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分开了。当时双方约定,小峰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回广西,而小芳则留在重庆打工。
  此后,小芳偶尔会联系小峰,询问孩子的近况。当孩子2岁多时,小芳去了一趟广西,但小峰的家人仍不肯接受她,两人只好彻底分手。
  前男友留下遗书失联
  2012年时,小芳在重庆认识了一名男子,两人登记结婚,但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小峰。
  今年5月8日,小峰带着儿子来到重庆并联系上小芳。原来,小峰原本在广西有一份工作,但最近他失业了,没找到新工作,心力交瘁的他想到了在重庆的小芳。“当时他说,希望跟我复合,一起抚养这个孩子。”小芳说,自己心里十分为难,因为她和现任丈夫的感情不好,丈夫又长期在外地上班,她也不曾告诉丈夫自己有过小孩。最终,小芳只好向小峰坦白,称自己已经结婚了。
  小芳表示,当时她能感觉到小峰很气愤,久久不说话。9日,她回到家,发现孩子正在哭闹,而小峰却不知所终,桌上则留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遗书”。小峰在“遗书”中称,自己对生活已经绝望,同时对小芳表示感谢,希望其可以帮助自己完成照顾孩子的心愿,这样他就可以安心赴黄泉了。
  吓坏了的小芳赶紧拨打小峰的手机,却发现其手机留在家中。小芳彻底慌了,急忙外出寻找,却一无所获,只好拨打110报警。
  网吧打游戏看不出绝望
  西永派出所民警介入调查,直到当天深夜,民警查到小峰的身份证号码在大学城一家网吧有上网记录。而当民警赶到这家网吧时,已是10日凌晨,小峰已经离开了。民警随即调取了网吧的监控视频,发现当时上网的正是小峰本人,而且一点也看不出沮丧或绝望,正专注打游戏。
  最终,民警找到了小峰,小峰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到头来以前的女友、孩子的母亲却已是他人妻。”小峰表示,要让小芳找不到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认为自己“死了”,于是想到留下“遗书”,然后悄悄离开。不过,小峰也坦承,当他冷静下来时,还是担心孩子,觉得此事不妥。
  民警对小峰和小芳进行了教育,建议他们好好协商孩子的抚养问题,不要逃避自己的责任。最终,两人表示会好好协商,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尽最大努力共同养育孩子。自杀游戏“蓝鲸”,是这么一回事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自杀游戏“蓝鲸”,是这么一回事
本文作者:canoealoha
近日,在多个国家社交网络风靡的自杀游戏“蓝鲸”的始作俑者之一,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Philipp Budeikin)终于落网,他被指控与至少十六名学生的自杀有关联。在审讯中,菲利普表示,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社会是一种“清洗”。这个危险的游戏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会为你梳理事情的全貌。
“蓝鲸”游戏是什么?
“蓝鲸”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游戏。2013年,菲利普用他网名(Filip Lis)的首字母F和号码末两位57,在网上创立了名为“F57”的自杀爱好者小组。此小组在2014年被封禁后,他就创造了“蓝鲸”。
图片来源:novayagazeta.ru
“蓝鲸”这一名称被指源于Lumen乐队的歌曲《Гореть》——这首歌中提到“巨大蓝鲸无法冲破渔网”的意象。也有媒体猜测来源于鲸的搁浅行为。这一游戏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游戏角色分为“引导者”和“玩家”两类。“引导者”与青少年通过网络沟通交流,诱导其加入游戏,成为“玩家”。50天内“玩家”完必须执行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将成果图发送给“引导者”进入下一关卡,最终通过自杀来“赢得”游戏。
《Гореть》歌词。图片来源:
菲利普·布德金是什么人?
“蓝鲸游戏”创始者之一菲利普·布德金与母亲一起生活在莫斯科城郊。他小时候在学校留级,还修过惩教课程。离开学校至今,家中生计全靠母亲每天奔波维持。而菲利普沉迷于网络,和身边的人毫无交集。他在社交网络上化名Filip Lis(狐狸), 通过传播、讨论自杀的话题,吸引了无数寻求极端刺激的青少年眼球,并且成为了他们的“引领者”。即使落网,还有许多网络上的迷妹们给他邮寄情书。
但他并没有对追随者们抱以同样的好意。他声称自己是蓄意唆使这些年轻人自杀,他们死的时候很快乐,自己给予了他们其它人都给不了的东西——“温暖,理解和交流”。他也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对社会的“净化”,这些选择自杀的人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带来害处。
俄罗斯的新闻网站Lenta.ru于2016年5月采访了创立疑似自杀社群“鲸鱼海洋”的莫尔·基托夫(More Kitov),此人曾为菲利普的线上活动提供帮助。在莫尔的眼中,菲利普当时创建F57这样的网络群体和社区,其实只是为了赚取流量,达到吸引广告商付费投放的目的。
“蓝鲸”的影响力有多大?
“蓝鲸游戏”通过俄罗斯社交网站VK进行传播,最初于2016年5月第一次被媒体报导。2015年11月卧轨自杀的17岁女孩琳娜·派伦科娃(Rina Palenkova)可能是在这个游戏影响下的第一个自杀者。日,俄罗斯两位少女尤利亚·科斯坦蒂诺娃(Yulia Konstantinova) 和贝罗尼卡·沃尔科娃(Veronika Volkova)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区的一栋14层公寓跳下身亡。在社交网络VK页面上,尤利亚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搭配了蓝鲸的图片。而贝罗尼卡在网上发布了她手臂用刀刻出鲸形象的照片。
巴西,英国,保加利亚,阿根廷、肯尼亚等国均有相关的青少年自杀报导。许多国家都已对全社会发出警告,让家长们注意这一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游戏。甚至在中国,一些模仿国外蓝鲸游戏成立的自杀QQ群也已被发现,其中一部分现已被腾讯查封。
“蓝鲸”为什么有效?
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中,俄罗斯全国共有130名青少年自杀。俄罗斯媒体《新报》(Novaya Gazeta)认为,其中至少80起自杀案件与社交网络VK上传播的自杀游戏有关。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蓝鲸”被病毒式的传播?菲利普这位21岁的心理学学生是怎么操控玩家的行为的?
Phillip Budekin。图片来源:unilad.co.uk
审讯中,菲利普承认,一开始游戏组织者就在筛选网络上的各种“自杀群组”下手,向成员散布各种和自杀相关的言论,吸引他们成为“蓝鲸游戏”的玩家。
如果网络上传播的游戏方法属实,那么“蓝鲸”游戏是在让玩家面对渐渐极端化的“挑战”同时做第二步筛选:找出那些最孤单的孩子。即使这些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反常(在身上刻字,改变社交网络状态,整天不和人说话,无休止地看恐怖电影),他们也没有引起身边任何人的警觉。这样已经和身边的社会脱节的青少年,即使没有“蓝鲸”,也可能是自杀这一行为的高发人群。
研究者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曾将人们对自杀者进行模仿的现象称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指歌德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后,导致当时欧洲近2000起模仿书中男主角进行的自杀现象)。20世纪80年代,他与同事发现当一起自杀事件被广泛报道之后,与之类似的自杀案例也会增加。这种现象也被叫做“自杀模仿”。
“蓝鲸”的玩家在VK上特定的群组中进行交流。由于同一群组内成员特征和交流内容的同质化,模仿成为了他们日常的活动之一。另一方面,50项挑战中的内容也包括看恐怖电影,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等一系列必须完成的模仿行为。一旦有组员通通过实施自杀“完成”游戏,得知消息的群组成员的自杀倾向可能因而增加。
菲利普在审讯中说,他完全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项“蓝鲸游戏”开始于2013年,当时他们用一些恐怖视频吸引VK上的年轻人加入群组进行聊天,然后在从交流中选出最容易受到心理控制的青少年。社交媒体使得年轻人通过几个“关键字”集合成群体,并且进行围绕主题的交流。他们对群体内的成员抱有高度的信任,相对来说也更加容易进行心理控制。
由于游戏任务包括睡眠剥夺与自残等行为,这些行为与玩家的自我厌恶相结合,会使本来精神层面就相对比较脆弱的青少年更加抑郁,进而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游戏中的最后10天,玩家必须每天早晨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听指定的音乐,和幻想中的鲸鱼对话,并在身上用刀割出伤口,其实就是在一步一步被拉入最后的地狱。
图片来源:bloomberg L.P.
“蓝鲸”该为自杀负多少责任?
关于蓝鲸的报导迄今为止最骇人听闻的说法,是“导致130名青少年自杀”。但这一论断在专职验证新闻事实的网站上如今仍然是“未被证实”的状态。
“蓝鲸”最早是被《新报》于2016年5月报道,内容中包括:“我们统计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俄罗斯发生的130起青少年自杀案件,几乎所有当事人在网上都加入了同一个群组。”报道说,其中至少80名当事人与蓝鲸游戏有关。
然而也有媒体并不同意《新报》的报道。例如,Meduza网站称:《新报》的结论是,因为年轻人都参加了自杀群组,所以是这个自杀游戏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但是归因的方式应该是:这些抑郁的青少年只是被包含自杀内容的小组所吸引,而并非因为这些群组才进行自杀。自由欧洲电台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指出,没有任何一起自杀案件与这些网络群体有直接关联。
彭博“观点”专栏作者列昂尼德·贝肖茨基(Leonid Bershidsky)认为,将青少年自杀的责任全都推到“蓝鲸游戏”身上,忽略了造成游戏者自杀根源的社会因素。在他眼中,俄罗斯及其它前苏联国家都一样,自杀和苏联的解体,经济低迷导致青年人的未来惨淡有更大的关联。
图片来源:
自杀是造成全球未成年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全世界青少年自杀率的前三名国家均出自中东欧/独联体地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来自俄罗斯总检察官办公室的数据表明,俄罗斯62%的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矛盾及困境、与师生友人不睦、恐惧被大人施暴以以及他人冷漠无情这几项因素有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篇报告指出,如果国家经济震荡,或经历剧烈社会变革时,自杀人数往往上升,例如1987年至1994年间俄罗斯自杀人数就呈现上升态势(期间发生了苏联解体),之后国家政局稳定,自杀率数字才逐渐平缓。
2012年年龄标准化自杀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俄罗斯的部分。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各国有什么应对措施?
“蓝鲸”在全球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年轻孩子的家长们尤其不安。许多国家的家长都给当地的教育部门打电话,询问如何应对这一游戏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的联邦保守党议员艾琳娜·米兹丽娜(Yelena Mizulina)要求国内检察院调查这些网络群体和自杀案件之间的联系。她认为菲利普被捕后,自杀案件的数量并没有显著的降低。国家杜马副主席伊琳娜·亚罗娃亚(Irina Yarovaya)则已经作出承诺,将会对诱惑唆使青年人自杀这一行为进行立法定罪。
同时,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都有关闭互联网或关闭部分网站的民众呼声。有社会运动参与者担心,大众对蓝鲸的焦虑将被政治家拿来当做关闭互联网通讯的由头。
南非的抑郁和焦虑组织(South Africa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正在监控国内“蓝鲸”游戏的情况,并告知家长注意监控孩子上网的状态,如有问题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联系该组织。
新加坡媒体则推荐家长在和孩子谈论焦虑、挫折与自杀话题是遵循“SPACE”原则:
S=Support,支持;P=Problem Solve,解决问题;A=Affirm,肯定;C=Cheer,鼓舞,E=Empower, 给孩子权力去做,去表达。图片来源:schoolbag.sg
法国国家教育部则在3月24日联系了各个区的教育总负责人,要求他们拿出实际解决方案。同时法国加莱警队也发出警告,让大家注意那些离群、自残的现象和人,当这些人能够接触互联网时则要尤其注意。警告中还标示,若唆使他人自杀者,将处最高五年徒刑,七万五千欧元罚款。
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应对措施,比如和蓝鲸相反的“粉红鲸挑战”,是一项让玩家完成五十项积极任务的游戏,其内容包含:观看喜欢的电影,交新的朋友或帮助其他人等。
一些网友在劝告那些想要参加自杀群组的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那首被认为为Phillip Budeikin带来命名灵感的歌,开头是这样唱的:“如果我们说的话/没有人能听到/又为什么要奋力呼喊”。
我不知道在黑乎乎的深海里甩尾巴的时候,蓝鲸是不是会这么想。
但我们没有生活在深海里。
我们也不应该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绝望深海中逃脱无门。
“蓝鲸”给不了他们真正的“解脱”,但真切的关心和爱或许可以。
(编辑:姜Zn)
信息来源:
https://www.sott.net/article/346834-Online-suicide-game-Blue-Whale-Challenge-spreads-to-France
https://www.schoolbag.sg/story/suicide-games-and-online-media-what-should-parents-do
http://www.capetalk.co.za/articles/255733/caller-warns-against-bluewhale-suicide-game-targeting-app-music-targeting-teens
/view/articles//why-the-russian-suicide-game-went-global
https://saint-petersburg.ru/m/society/grachev/353694/
http://www.unilad.co.uk/crime/man-who-invented-blue-whale-suicide-game-makes-sick-claim-about-his-victims/
/articles/suicide-watch-why-russian-teens-are-killing-themselves-53017
/news/world-
/blue-whale-game-suicides-russia/
https://www.unicef.org/publications/files/Progress_for_Children_-_No._10_EN_.pdf
你可能感兴趣
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
“我不知道在干巴巴的硬土陆地上用尾巴划拉的两脚兽会怎么想我们”在柔和的洋流包裹下的蓝鲸这么想着
引用 的话: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带黑框眼镜十六载,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力,甚至在增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95)
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
的话: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为长者续一秒→_→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引用 的话: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江来报道上除了偏差,你们可是要负泽任的,民白吗?
都死光了,窝就去占领俄罗斯。
引用 的话:我们在玩一项自愿把生命中余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献给敬爱的长者的游戏。自杀结束生命这种浪费行为弱爆了。带黑框眼镜十六载,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力,甚至在增强。
然而,调侃归调侃。如果有人真的走投无路,或者被身体的痛苦折磨着却没有解决办法,那么他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因为抑郁症之类的问题而走向自杀,则是应当被避免的
这些选择自杀的人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带来害处。——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挺对的。
把人抓了也没减少,看,果然是社会的锅吧。
“我不知道在干巴巴的硬土陆地上用尾巴划拉的两脚兽会怎么想我们”在柔和的洋流包裹下的蓝鲸这么想着
生活 工作 学习
有时候的确压力大 很累但是解压的方式有好多 比如旅游 慢跑 甚至游戏 (我就是打游戏解压的 找几个朋友开黑) 为什么非要选择极端的方式
组织者无疑有罪,但焦点并不应该在组织者身上,而是受害者与其他“易感人群”身上。生存是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的本能,但由于青少年甚至是成人在更早期的儿童阶段的不同成长环境与个人经历,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家庭的不完整或动荡,父母对子女心理状态的不重视,校园暴力,种族歧视等,造成了自卑,自闭,甚至是自厌的心理,才导致了惨剧的不断发生。目前国人对心理疾病的认知还比较浅,没多少人敢说自己要去看心理医生,会定期做心理疏导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个人认为国家和媒体应该提高人民对心理的重视,并鼓励市民定期去做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伤人&伤己的事情发生。
一群膜法师。。。
Stand Alone Complex
大圏里有""舆情监控"",估计这玩意儿在我和谐的大圏里传染不开吧。对了,求科普关于舆情监控的各种姿势
我擦。。这也行,超出了我的理解力
引用 的话:有点像日本那个杀养老院老人的案件差远了啊,日本那货是直接实施暴力,这厮可是典型的高智商犯罪。。。
引用文章内容:但我们没有生活在深海里。 我们也不应该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绝望深海中逃脱无门。其实我们都是深海鱼,生活在万有引力的深海中。。。。
好奇加了群,据我了解,这些群里还是聊骚约炮开车的比较多。
引用 的话:然而,调侃归调侃。如果有人真的走投无路,或者被身体的痛苦折磨着却没有解决办法,那么他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因为抑郁症之类的问题而走向自杀,则是应当被避免的嗯,也就是说,如果这游戏针对的不是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而是身患慢性病的老人,或者是无法好转的残疾人群体,那么这个游戏就真的是在帮助他们解脱了,对吧???俺也曾经对这样的世界感到绝望啊,不过现在,俺倒是能够轻松地面对了呢。。。。
引用 的话:这些选择自杀的人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带来害处。——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挺对的。否。 因为可治疗的心理疾病而自杀的人,其死亡可以被阻止,其本人对社会也有着一般的贡献
引用 的话:好奇加了群,据我了解,这些群里还是聊骚约炮开车的比较多。除了没人说话的死群,绝大多数兴趣群里都这样吧???自杀群也不能例外啊。。。。
引用 的话:否。 因为可治疗的心理疾病而自杀的人,其死亡可以被阻止,其本人对社会也有着一般的贡献没错,那些早晚都是要死的人,就无所谓了嘛。。。
引用 的话:嗯,也就是说,如果这游戏针对的不是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而是身患慢性病的老人,或者是无法好转的残疾人群体,那么这个游戏就真的是在帮助他们解脱了,对吧???俺也曾经对这样的世界感到绝望啊,不过现在,俺倒是…抑郁症?
引用 的话:抑郁症?俺?不是。有段时间郁闷了是真的,但没到“症”的程度。。俺没有得那种病的“天赋”。。
引导者没人自杀吧?所以就是坑那些sb中二青少年了。
明天不一定更美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难得果壳网上还有保留
不错 学习了
会去参加的参与者本身就是高自杀风险的群体了
引用文章内容:关于蓝鲸的报导迄今为止最骇人听闻的说法,是“导致130名青少年自杀”。但这一论断在专职验证新闻事实的网站上如今仍然是“未被证实”的状态。网址错了,应该是,文章里的是一个域名交易网站(感觉有点像钓鱼网站,因为我随便编了一个邮箱也进去了)。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微信很火的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