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港股内房股股是哪些股票

港股内房股升天,A股追随是福还是祸?
摘要:沪指今日延续调整态势,收盘小幅下挫0.18%,收报3356.84点,失守20日均线。两市合计成交5237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跌,券商板块领跌,房地产板块逆市走强,银行盘中护盘,但力量有限,指数上行后再次回落,并于收盘前一波跳水后小幅回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赞(2)收藏(0)
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
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金盾奖)
中国旅游品牌发展论坛
金票根影迷嘉年华
Copyright 2018 华夏时报网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521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华夏时报新媒体中心
联系邮箱:NewMedia@ChinaTimes.cc香港股票 往后你说了不算?|中集安瑞科|内房股|A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香港股票 往后你说了不算?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谭明磊
  反应到股市上,香港市场的内房股去年是红红火火一年,2018新年伊始,内地A股的地产板块又开始变得活跃。
  新春狗年都要旺,连香港股市也旺得不得了。
  周末笔者到内地重庆,接车司机沿途都在介绍这些年西部的发展,而谈得最多的话题,除了房子还是房子。普通百姓对房子的意识已经从简单的刚需,变成了初级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这几个月涨幅也是惊人的,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由于政策因素开始逐渐稳定。反应到股市上,香港市场的内房股去年是红红火火一年,2018新年伊始,内地A股的地产板块又开始变得活跃。
  按照A股的部分投资逻辑是:地产股,往往政策最严的时候,投资炒股利润最高。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到股价炒上去时候,自然有人赌政策因素放开房价,后面的逻辑似乎就比较通畅了。而事实上,内地A股这些日子一直都缺钱,如果真要做一波大的地产普涨行情,恐怕需要更多场外资金的认可。
  偏偏这个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市场“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后,八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对楼控松绑的政策,当中,武汉、南京、郑州及长沙放宽了人才买楼限制:兰州放宽了买楼限制,合肥则放宽限价政策。于是今日,港股本来已经升幅巨大的内房股又变得活跃。
  港股的内房股炒作逻辑本身就很简单:1、产品销量大的;2、负债低、降杠杆的;3、土地储备多的;4、有资金运作的。本来这内房板块外资似乎介入就并不深,所以大部分皆为中资在里面折腾暴涨,炒来炒去就变成A股的玩法了。
  “我的世界我做主”,这其实也是港股未来的大趋势。不信你看看内地港股通开通后,有多少中资企业的股价还没异动?甚至有不少股票的第一大持仓席位,已经变成了“A股冤家”。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这一年涨幅是惊人的,现在的第一持仓席位来自深港通的专用席位:创盈服务。
  从去年12月的9.00多股价,一个月飙升至27.00元,外资投行没有一家研报。为什么呢?因为老外手上根本没有底仓,没筹码就不敢一本正经的乱说。按照内地A股的逻辑来估值,从此以后,你说了不算。
  据说最近有精明的投资者在港股投资,主要寻求的股票,必须是中央结算第一大持仓来自A股的中投信息与创盈服务。为啥呢?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个逻辑,恐怕2018年的投资收益要变得缓慢得多。
  香港市场以前的逻辑是必须见到真金白银,必须分红派息后,才敢给个所谓的估值。这是过去老外的逻辑。
  而现在世道变了:用企业未来2-3年,甚至5-10年的收益来预估港股。做上去的股价,未来最好的接盘侠,一定是确定性很强的价值投资者。这其实对普通投资者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毕竟以前香港机构,是很少到内地实体调研企业的。甚至包括外资投行机构,都喜欢纸上谈兵做所谓的模型出来糊弄。想当初金融危机后几年,香港市场根本没钱玩,你做个啥狗屁模型?
  当然,最了解中资企业的肯定是中资机构。现在不单单有中资机构和内地私募大鳄,还有中资过来的钱抱团一起玩儿!所以未来的港股,要赚大钱,恐怕还是盯住内地。
  随便举例我们都能看出2018年的投资逻辑对不对。看看绿叶制药(02186)和(03393)两只票的券商追踪,其第一大持仓,也是来自中投信息与创盈服务。也就是说,这类股价格现在在底部蠢蠢欲动,皆是有内因的。至于啥时候股价癫狂,聪明的您多玩几年老A就明白了,A股真的不差钱!
  最新的消息称,内地天然气紧缺在多地蔓延,目前长沙正迎来寒潮入袭影响下的天然气第二波供应高潮,日均缺口62万方,且缺口正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石油和煤炭进口国的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使用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量无法跟上需求,中国国内40%的天然气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将达到6700万吨,比一年前增加四分之一以上。单单LNG进口量同比猛增了50%。
  人多的地方永远不缺卖水的,缺气的地方肯定要建管道及储罐。中集安瑞科(03899)在LNG储罐30%的市场占有率,CNG储罐60%的市占率,保障了今后几年订单的爆发式增长。小摩认为中集安瑞科可受惠于未来数年内地增加燃气产能,将其目标价自7.4元调升至8.1元,称目前估值仍然合理。
  实际上,通过智通财经查阅香港中央结算席位追踪,现阶段,中集安瑞科的持仓第一席位,也是来自沪港通的中投信息。
  目标股价是不是只到8.10元?也许你说了不算!
  (本文作者介绍:智通财经执行总编。
责任编辑:张海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智通财经执行总编。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香港内房股集体暴涨 A股地产板块或迎交易性机会 _ 东方财富网
香港内房股集体暴涨 A股地产板块或迎交易性机会
证券时报网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香港内房股集体暴涨 A股地产板块或迎交易性机会】据报道,港股市场内房股29日在中国恒大的带领下继续上涨,中国恒大收涨22.78%,报收15.2港元,盘中最高价15.78港元/股,再创上市新高,市值达1983.69亿港元,盘中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除中国恒大外,其他内房股涨势同样喜人,融创中国涨10.45%,碧桂园涨9.43%。机构分析认为,在内房股带动下,节后A地产板块或有交易性行情。特别是,部分A股房地产股估值水平相比港股已明显便宜。(证券时报网)
  据报道,港股市场内房股29日在中国恒大的带领下继续上涨,中国恒大收涨22.78%,报收15.2港元,盘中最高价15.78港元/股,再创上市新高,市值达1983.69亿港元,盘中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除中国恒大外,其他内房股涨势同样喜人,融创中国涨10.45%,碧桂园涨9.43%。机构分析认为,在内房股带动下,节后A地产板块或有交易性行情。特别是,部分A股房地产股估值水平相比港股已明显便宜。
(原标题:香港内房股集体暴涨 A股地产板块或迎交易性机会)
(责任编辑:DF309)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A股地产股为什么涨不过香港内房股?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内房股走势如虹,部分迭创历史新高,而A股市场上的地产股表现要相对低落很多,那么,A股和港股市场地产股走势大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呢?
最近又是中报密集发布期,房地产企业的表现可谓亮丽,从主要的几家上市公司房地产数据来看,增长势头可谓喜人。在亮丽的业绩背景下,记者注意到两个问题,第一,2017年上半年,伴随房地产行业的是去库存、宏观调控、银行上调房贷利率等,但在如此背景下,房企销售依然喜人,这说明了什么?第二,同样是高增长,港股和A股两个市场房企的走势有不小的区别,中国恒大股价在7月27日创出历史新高,从年初的4港元附近达到24.10港元;富力地产最近三个交易日更是以强势的三连阳再创新高;而A股的几家企业如万科、保利、金地等虽然今年上半年也基本都走势喜人,但比起港股,仍然逊色不少。原因是什么呢?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最严限购碰上了火爆的增长,似乎是悖论,但这的确是事实,细细看来,出台调控政策的逻辑顺序是中央政府下了严令之后,各地政府再看看销售是否脱离了掌控范围,如果还在范围之内,便不出台严厉政策。因此,可以说具体的政策执行都是滞后的,实际上的逻辑是火爆的增长引致了最严限购,所以,二者并不是悖论,而另一方面,对于买房者,宏观调控的信息早已遍布角落,预期已然形成,在此情况下,趁着政府未出台限购政策,抓紧时间抢房是不二之选。
沿着如此思路推导下来,就可以发现,房地产的调控,中央有决心,但地方政府却是各有心思,最后严厉执行,也是畏惧于中央的决心。其实一直以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没有变过,分税制改革导致财权上收,事权下降,地方政府承担建设,钱却在中央,长期下来,导致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的依赖难以想象的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地产调控是否是真心就值得考虑,政策的执行是否会打折扣也值得考虑,可以说,在今后的调控中,这依然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谈第二个问题,都是房地产一方诸侯,港股内房股走势优于A股房地产企业,原因为何?
首先,港股估值相对A股有优势。众所周知,港股的内房股其实长期不招人待见,市盈率长期在10倍以下是常态,而对于A股而言,估值显然不是问题,虽然现在房地产企业的估值由于各种因素叠加相较于港股已经平衡很多,但过去很长一段周期内,显然存在明显的估值差异,因此,今年港股内房股走势更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估值的平衡需要。
其次,今年以来,资金南下更为明显。沪港通开通已近三年,如果说过去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仍然属于无所适从的阶段,那么目前已经过这三年的科普阶段,尤其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是如此。简而言之,就是投资者对于港股的价值低估越来越认可,尤其是大量的A股在港股有对应标的的情况下,港股的性价比得到显现。
再次,证监会对于市场的治理,引导机构进行价值投资。今年以来,证监会可谓出手频频,打击老鼠仓、堵住游资炒作通道、封住上市公司玩重组借壳渠道等等,都在告诉投资者,不要玩虚的,在此情况下,资金选择有业绩支撑、性价比高的港股就合情合理了。
而在A股市场上,尽管地产股估值相比中小创算是比较便宜的了,但银行、保险比地产股的估值更便宜,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有色、煤炭和钢铁股的估值比地产企业便宜,业绩增长更快,相对于金融股和资源股来说,地产股走势相对较弱,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估值优势叠加资金对于价值投资的追求,最终导致了港股内房股走势优于A股房地产股票。
但经历了半年的时间,A股的主要房地产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截至8月25日收盘,万科A的静态市盈率为12.18倍,保利地产的静态市盈率为9.79倍,金地静态市盈率为8.78倍,而恒大静态市盈率为53倍,考虑到3倍增长的预期,会有大幅摊薄,但已然无估值优势;富力地产为10.43倍,华润置地为15.83倍,可见,目前港股内房股和A股地产股在估值方面的差异已经不大。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对于青睐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而言,已经无需考虑港、A两地的估值差异,真正需要考虑的只有业绩。
作者:陈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A股地产股涨不过香港内房股 原因是什么呢?|港股|内房股|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内房股走势如虹,部分迭创历史新高,而A股市场上的地产股表现要相对低落很多,那么,A股和港股市场地产股走势大不同的原因在哪里呢?
  最近又是中报密集发布期,房地产企业的表现可谓亮丽,从主要的几家上市公司房地产数据来看,增长势头可谓喜人。在亮丽的业绩背景下,记者注意到两个问题,第一,2017年上半年,伴随房地产行业的是去库存、宏观调控、银行上调房贷利率等,但在如此背景下,房企销售依然喜人,这说明了什么?第二,同样是高增长,港股和A股两个市场房企的走势有不小的区别,股价在7月27日创出历史新高,从年初的4港元附近达到24.10港元;最近三个交易日更是以强势的三连阳再创新高;而A股的几家企业如万科、保利、金地等虽然今年上半年也基本都走势喜人,但比起港股,仍然逊色不少。原因是什么呢?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最严限购碰上了火爆的增长,似乎是悖论,但这的确是事实,细细看来,出台调控政策的逻辑顺序是中央政府下了严令之后,各地政府再看看销售是否脱离了掌控范围,如果还在范围之内,便不出台严厉政策。因此,可以说具体的政策执行都是滞后的,实际上的逻辑是火爆的增长引致了最严限购,所以,二者并不是悖论,而另一方面,对于买房者,宏观调控的信息早已遍布角落,预期已然形成,在此情况下,趁着政府未出台限购政策,抓紧时间抢房是不二之选。
  沿着如此思路推导下来,就可以发现,房地产的调控,中央有决心,但地方政府却是各有心思,最后严厉执行,也是畏惧于中央的决心。其实一直以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没有变过,分税制改革导致财权上收,事权下降,地方政府承担建设,钱却在中央,长期下来,导致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的依赖难以想象的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地产调控是否是真心就值得考虑,政策的执行是否会打折扣也值得考虑,可以说,在今后的调控中,这依然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谈第二个问题,都是房地产一方诸侯,港股内房股走势优于A股房地产企业,原因为何?
  首先,港股估值相对A股有优势。众所周知,港股的内房股其实长期不招人待见,市盈率长期在10倍以下是常态,而对于A股而言,估值显然不是问题,虽然现在房地产企业的估值由于各种因素叠加相较于港股已经平衡很多,但过去很长一段周期内,显然存在明显的估值差异,因此,今年港股内房股走势更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估值的平衡需要。
  其次,今年以来,资金南下更为明显。开通已近三年,如果说过去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仍然属于无所适从的阶段,那么目前已经过这三年的科普阶段,尤其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是如此。简而言之,就是投资者对于港股的价值低估越来越认可,尤其是大量的A股在港股有对应标的的情况下,港股的性价比得到显现。
  再次,证监会对于市场的治理,引导机构进行价值投资。今年以来,证监会可谓出手频频,打击老鼠仓、堵住游资炒作通道、封住上市公司玩重组借壳渠道等等,都在告诉投资者,不要玩虚的,在此情况下,资金选择有业绩支撑、性价比高的港股就合情合理了。
  而在A股市场上,尽管地产股估值相比中小创算是比较便宜的了,但银行、保险比地产股的估值更便宜,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有色、煤炭和钢铁股的估值比地产企业便宜,业绩增长更快,相对于金融股和资源股来说,地产股走势相对较弱,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估值优势叠加资金对于价值投资的追求,最终导致了港股内房股走势优于A股房地产股票。
  但经历了半年的时间,A股的主要房地产公司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截至8月25日收盘,万科A的静态市盈率为12.18倍,保利地产的静态市盈率为9.79倍,金地静态市盈率为8.78倍,而恒大静态市盈率为53倍,考虑到3倍增长的预期,会有大幅摊薄,但已然无估值优势;富力地产为10.43倍,为15.83倍,可见,目前港股内房股和A股地产股在估值方面的差异已经不大。因此,在接下来的半年,对于青睐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而言,已经无需考虑港、A两地的估值差异,真正需要考虑的只有业绩。
责任编辑:张海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内房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